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将18世纪后半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划分为近代建筑;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划分为现代建筑。18世纪末工业革命后西欧和北美19世纪进入工业化时期,直至19世纪末,传统建筑观念仍占主导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汇合成“新建筑运动”。20年代至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形成与传布。50-60年代其最发达、最具代表性建筑是摩天大楼。从60年代起,新创作派现代建筑隔断文脉,指责“国际式”建筑风格。进入70年代后,呈现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80年代后期“解构主义建筑”,建筑史新时期开始,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为建筑发展开辟道路。

旧形式和新内容的矛盾,促使一批又一批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们去探索新路。19世纪末开始,掀起了“新建筑”运动和“现代建筑”的热潮,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说:“我们不能在无尽无休的复古了,建筑不是前进,就是死亡,建筑没有终结,只有继续革命”。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指出:“历史上的样式对我们来说已不复存在,一种属于我们的时代的样式已经兴起,这是一次革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使房屋建造数量飞速增长,类型不断增多:国家机构的建立需要国会、行政楼;进行经济活动需要银行、交易所和市场;从事工业化生产必须的工厂、科研机构;进行文化教育的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用的各种文娱、体育设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住宅、医院、旅馆和购物中心;交通运输所需的车站、港口以及各种市政设施„„。美国建筑师沙利文Louis Sullivan指出:“形式总是追随功能”。19世纪前,一直以砖瓦木石为主要材料,19世纪中叶开始在建筑中使用铸铁和钢,19世纪末开始使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开始铝材和塑料在建筑中应用。材料进步促进了结构发展,框架结构中,由于墙体不承重,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分隔,开窗自由。框架结构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的层数,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于砖石结构的建筑外貌。二战后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结构形式如:各种薄壳结构、折板结构、悬索结构、空间网架结构以及塑胶充气结构等。二战期间,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西欧形成,1928年在瑞士成立了名为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国际性组织。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CIAM宣言在理论上有以下重要观点:1强调建筑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社会的条件与需要相适应。2号召建筑师重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关心有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3主张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中发挥现代材料、结构和新技术的特质。4主张坚决抛开历史上的建筑风格和样式的束缚,按照今日的建筑逻辑architectonic,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5主张建筑师借鉴现代造型艺术和技术美学的成就,创造工业时代的建筑新风格。

1、各类皮乌斯Walter Gropius是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曾任包豪斯校长,1937年后居住于美国,从事建筑教育工作。与梅耶Adolf Mayer共同设计的法古斯度工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钱最先进的近代建筑,包豪斯校舍以注重功能而著称,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充分发挥现代材料、现代结构的特点来取得建筑的艺术效果。

2、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法国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走向新建筑》一书中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新精神的新建筑,主张建筑应走工业化的道路,接受立体主义美术的观点,宣扬基本几何形体的审美价值,认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将马赛公寓设计成现代化城市的居住单位,这两幢建筑均选用框架结构,反映了他对新建筑所归纳的五点:1底层支柱,底层透空只设立柱绿化科引进底层。2屋顶花园,平屋顶可做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墙不承重可以灵活分隔内部空间。4自由立面,柱子可以退到建筑物内,外墙开窗自由。5横向长窗,外墙上可以开设连续水平带型窗。

3、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投身一战后德国大规模建设低造价住宅的实践,1927年规划、主持了德意志制造联盟在斯图

加特的威森霍夫举办的新型住宅展览会,提出“少就是多”的原则,主张技术与艺术的相统一,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提倡精确完美的建筑艺术效果。1919年到1921年密斯曾提出玻璃摩天楼的设想,在建筑内部空间处理上提倡空间的流动与穿插,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1929年德国馆是他的代表作,体现了所提出的建筑艺术处理原则及室内空间的处理手法。

4、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建筑家,他不断创新对现代建筑影响很大,他提倡有机建筑论,强调建筑应与自然相结合,从属于环境的自然的建筑。1936年设计的流水别墅是一座别具匠心、构思巧妙的建筑名作,这座别墅利用地形而悬伸于山林中的瀑布之上,以其体形和材料而与自然环境互相渗透,彼此交融,季节变换使其达到其妙的境界,是20世纪建筑艺术中的精品之一。

二战后50-60年代战后恢复重建,现代主义建筑得到加速普及和发展。50年代末-60年代末,现代主义建筑随之进入了黄金时代,因受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使美国成了该时期现代建筑的繁荣之处,摩天楼大量建造成了工业文明的标志,成为现代工业社会达到鼎盛时期的建筑艺术符号。与此同时建筑师们在创作思想与手法上显示出分化和多样发展的趋势。

1、技术精美倾向,(密斯风格建筑)建筑造型简洁,以纯净透亮为特点,采用精致的钢与玻璃等建筑构件,加以精心施工来获得精美的艺术效果。

2、野性主义倾向,50下半期-60中期年代流行一时,史密森夫妇首先提出,与过于纯净的技术精美倾向相对照,勒·柯布西耶的后期作品也具有这种风格,以不加饰面的混凝土为材料将笨重的构建冷酷的碰撞在一起,使建筑如同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

3、典雅主义倾向,以现代建筑材料现代技术与简洁的体型来再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雅端庄,之人联想到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故而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斯东·约翰逊)

4、高技术派倾向,设计的出发点更多地出于美学考虑,机器美学或技术美学。特别注重对结构与设备的处理,或袒露结构或暴露各种设备设施及各种管道线缆。

5、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活跃于北欧芬兰建筑师阿尔托是典型的代表,日本、中东地区的建筑师也为此做出尝试,偏爱传统的地方材料,注重地方的传统与特色,十分重视建筑与人体的尺度相宜。

6、几何形体构成的运用,利用几何形体来构成建筑平面与形体,强调形态构成所表现的形式美,用以突破现代主义建筑的千篇一律。

7、象征意义的运用,为了使建筑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使人难以忘怀,运用了象征性的形象,可分为抽象和具象两种象征。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地陆续出现新的建筑创作倾向与流派。突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际式建筑风格,70-80年代对建筑界影响最大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实际上,后现代主义是近二十年来一切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和流派的总称,主张提倡复古主义和折中主义,艺术处理上主张互不相融的建筑元件不分主次的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追求复杂性和矛盾性,突破建筑艺术规律性逻辑性的建筑美学观念,但是一种忽视形象与功能相联系的形式主义建筑思想。文丘里,格雷夫斯,约翰逊则是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80年代后期,解构主义建筑出现,不同于结构是确定的统一整体,采用歪扭错位变形的手法,是建筑物显得偶然无序奇险松散,造成似乎已经失稳的态势。而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的基本上只是形式问题,被解之构非工程结构之构,而是建筑构图之构。

200多年在建筑史上只是短暂的时间,建筑师们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社会需求突破古典学院派的束缚,从建筑的功能、技术、艺术等各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和实践,形成并发展了现代建筑自己的体系。现代建筑发展十分复杂和曲折,过去今后皆如此。特别是有关建筑理论的问题,如:建筑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认识建筑功能和建筑结构技术在建筑发展中的作用,

建筑装饰问题,建筑的传统和地方特色问题„„等等。建筑环境、生态、节能作为新课题正在受到重视。

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将18世纪后半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划分为近代建筑;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划分为现代建筑。18世纪末工业革命后西欧和北美19世纪进入工业化时期,直至19世纪末,传统建筑观念仍占主导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汇合成“新建筑运动”。20年代至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形成与传布。50-60年代其最发达、最具代表性建筑是摩天大楼。从60年代起,新创作派现代建筑隔断文脉,指责“国际式”建筑风格。进入70年代后,呈现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80年代后期“解构主义建筑”,建筑史新时期开始,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为建筑发展开辟道路。

旧形式和新内容的矛盾,促使一批又一批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们去探索新路。19世纪末开始,掀起了“新建筑”运动和“现代建筑”的热潮,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说:“我们不能在无尽无休的复古了,建筑不是前进,就是死亡,建筑没有终结,只有继续革命”。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指出:“历史上的样式对我们来说已不复存在,一种属于我们的时代的样式已经兴起,这是一次革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使房屋建造数量飞速增长,类型不断增多:国家机构的建立需要国会、行政楼;进行经济活动需要银行、交易所和市场;从事工业化生产必须的工厂、科研机构;进行文化教育的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用的各种文娱、体育设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住宅、医院、旅馆和购物中心;交通运输所需的车站、港口以及各种市政设施„„。美国建筑师沙利文Louis Sullivan指出:“形式总是追随功能”。19世纪前,一直以砖瓦木石为主要材料,19世纪中叶开始在建筑中使用铸铁和钢,19世纪末开始使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开始铝材和塑料在建筑中应用。材料进步促进了结构发展,框架结构中,由于墙体不承重,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分隔,开窗自由。框架结构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的层数,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于砖石结构的建筑外貌。二战后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结构形式如:各种薄壳结构、折板结构、悬索结构、空间网架结构以及塑胶充气结构等。二战期间,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西欧形成,1928年在瑞士成立了名为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国际性组织。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CIAM宣言在理论上有以下重要观点:1强调建筑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社会的条件与需要相适应。2号召建筑师重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关心有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3主张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中发挥现代材料、结构和新技术的特质。4主张坚决抛开历史上的建筑风格和样式的束缚,按照今日的建筑逻辑architectonic,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5主张建筑师借鉴现代造型艺术和技术美学的成就,创造工业时代的建筑新风格。

1、各类皮乌斯Walter Gropius是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曾任包豪斯校长,1937年后居住于美国,从事建筑教育工作。与梅耶Adolf Mayer共同设计的法古斯度工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钱最先进的近代建筑,包豪斯校舍以注重功能而著称,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充分发挥现代材料、现代结构的特点来取得建筑的艺术效果。

2、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法国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走向新建筑》一书中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新精神的新建筑,主张建筑应走工业化的道路,接受立体主义美术的观点,宣扬基本几何形体的审美价值,认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将马赛公寓设计成现代化城市的居住单位,这两幢建筑均选用框架结构,反映了他对新建筑所归纳的五点:1底层支柱,底层透空只设立柱绿化科引进底层。2屋顶花园,平屋顶可做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墙不承重可以灵活分隔内部空间。4自由立面,柱子可以退到建筑物内,外墙开窗自由。5横向长窗,外墙上可以开设连续水平带型窗。

3、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投身一战后德国大规模建设低造价住宅的实践,1927年规划、主持了德意志制造联盟在斯图

加特的威森霍夫举办的新型住宅展览会,提出“少就是多”的原则,主张技术与艺术的相统一,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提倡精确完美的建筑艺术效果。1919年到1921年密斯曾提出玻璃摩天楼的设想,在建筑内部空间处理上提倡空间的流动与穿插,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1929年德国馆是他的代表作,体现了所提出的建筑艺术处理原则及室内空间的处理手法。

4、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建筑家,他不断创新对现代建筑影响很大,他提倡有机建筑论,强调建筑应与自然相结合,从属于环境的自然的建筑。1936年设计的流水别墅是一座别具匠心、构思巧妙的建筑名作,这座别墅利用地形而悬伸于山林中的瀑布之上,以其体形和材料而与自然环境互相渗透,彼此交融,季节变换使其达到其妙的境界,是20世纪建筑艺术中的精品之一。

二战后50-60年代战后恢复重建,现代主义建筑得到加速普及和发展。50年代末-60年代末,现代主义建筑随之进入了黄金时代,因受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使美国成了该时期现代建筑的繁荣之处,摩天楼大量建造成了工业文明的标志,成为现代工业社会达到鼎盛时期的建筑艺术符号。与此同时建筑师们在创作思想与手法上显示出分化和多样发展的趋势。

1、技术精美倾向,(密斯风格建筑)建筑造型简洁,以纯净透亮为特点,采用精致的钢与玻璃等建筑构件,加以精心施工来获得精美的艺术效果。

2、野性主义倾向,50下半期-60中期年代流行一时,史密森夫妇首先提出,与过于纯净的技术精美倾向相对照,勒·柯布西耶的后期作品也具有这种风格,以不加饰面的混凝土为材料将笨重的构建冷酷的碰撞在一起,使建筑如同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

3、典雅主义倾向,以现代建筑材料现代技术与简洁的体型来再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雅端庄,之人联想到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故而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斯东·约翰逊)

4、高技术派倾向,设计的出发点更多地出于美学考虑,机器美学或技术美学。特别注重对结构与设备的处理,或袒露结构或暴露各种设备设施及各种管道线缆。

5、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活跃于北欧芬兰建筑师阿尔托是典型的代表,日本、中东地区的建筑师也为此做出尝试,偏爱传统的地方材料,注重地方的传统与特色,十分重视建筑与人体的尺度相宜。

6、几何形体构成的运用,利用几何形体来构成建筑平面与形体,强调形态构成所表现的形式美,用以突破现代主义建筑的千篇一律。

7、象征意义的运用,为了使建筑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使人难以忘怀,运用了象征性的形象,可分为抽象和具象两种象征。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地陆续出现新的建筑创作倾向与流派。突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际式建筑风格,70-80年代对建筑界影响最大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实际上,后现代主义是近二十年来一切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和流派的总称,主张提倡复古主义和折中主义,艺术处理上主张互不相融的建筑元件不分主次的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追求复杂性和矛盾性,突破建筑艺术规律性逻辑性的建筑美学观念,但是一种忽视形象与功能相联系的形式主义建筑思想。文丘里,格雷夫斯,约翰逊则是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80年代后期,解构主义建筑出现,不同于结构是确定的统一整体,采用歪扭错位变形的手法,是建筑物显得偶然无序奇险松散,造成似乎已经失稳的态势。而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的基本上只是形式问题,被解之构非工程结构之构,而是建筑构图之构。

200多年在建筑史上只是短暂的时间,建筑师们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社会需求突破古典学院派的束缚,从建筑的功能、技术、艺术等各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和实践,形成并发展了现代建筑自己的体系。现代建筑发展十分复杂和曲折,过去今后皆如此。特别是有关建筑理论的问题,如:建筑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认识建筑功能和建筑结构技术在建筑发展中的作用,

建筑装饰问题,建筑的传统和地方特色问题„„等等。建筑环境、生态、节能作为新课题正在受到重视。


相关文章

  • 建筑表皮参考文献4
  • 主要责任者 刘先觉 Liu Xian Jue 主编 题名 现代建筑理论 Xian Dai Jian Zhu Li Lun : 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 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 Jian Zhu Jie He Ren Wen Ke Xue Zi ...查看


  • 重大城市规划专业课程
  •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简介 画法几何 建筑制图 朱育万主编,<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参 考 书: 王桂梅主编,<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制图>,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朱福熙主编,< ...查看


  • 探析西方新古典主义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启发
  • 新古典主义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建筑设计思潮,对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本土性设计理念的思考,通过对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中西方国家的不同发展状况进行相关论述,旨在寻求一条适宜于中国建筑发展的中式新古典主义之路. 新古 ...查看


  • lishi 外国建筑历史分析试题
  • 1.如何理解"少就是多"的内涵和意义 2.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反应了设计人什么样的观点?简要评述其观点. 3.简要论述你对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看法. 4.结合里特维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住宅,简述风格派建筑的 ...查看


  • 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及特点
  • 2008年第8期第24卷(总176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EDUCATIONALINSTITUTEOFJILINPROVINCENo18,2008 Vol124TotalNo1176 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及特点 纪社强 (长 ...查看


  •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核心教材 美术鉴赏
  •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审美为主线,结合广大青年学生的实际,分六个章节依次介绍了绘画艺术鉴赏,雕塑艺术鉴赏,建筑与园林艺术欣赏,书法.摄影艺术欣赏.工艺美术鉴赏等内容.书中内容安排切合学生实际,详略得当.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欣赏性和可读性. 目录 ...查看


  •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重要的24本书
  • 1 书名 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 内容简介 作者 [美]贝利著,顾朝林等译 <比较城市化-20世纪的不同道路>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 ...查看


  • Art_Deco建筑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4 ArtDeco建筑中的 |中国传统元素 ChinesetraditionaIelementsinArtDecoarchitecture 一 口陈乐 (中州大学艺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53) f摘 ...查看


  • 建筑设计风格
  • 中西建筑风格的不同,从本质上看是因中西文化的不同.按一般的理解,中国文化重人,而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等等.文化传统的不同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