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的诗意

饮酒的诗意

  《饮酒》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2、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3、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4、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5、见:(读xiàn)同“现”,出现。

  6、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7、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8、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

  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m.lz13.cn)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 陶渊明:饮酒·秋菊有佳色

* 将进酒的诗意

饮酒的诗意

  《饮酒》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2、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3、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4、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5、见:(读xiàn)同“现”,出现。

  6、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7、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8、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

  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m.lz13.cn)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 陶渊明:饮酒·秋菊有佳色

* 将进酒的诗意


相关文章

  • 八年级语文诗五首
  • 30.诗五首 横街中学 许鹏浩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查看


  • 嘉德日历 | 没有雾霾的日子里 一场雪就诗意满满
  • 今日大雪(农历冬月初九) "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一候鹖鴠不鸣: 二候虎始交: 三候荔挺出. 入冬以来,我国各地相继发布霾黄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都出现重度霾.甚至连号称&quo ...查看


  • 饮中八仙歌
  • <饮中八仙歌>恒久的魅力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查看


  • 人教版四下诗画送别·教学设计
  • <诗画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①学生在语文素养积累中已背诵了<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山中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查看


  • 饮酒其五说课稿
  • 饮酒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 ...查看


  •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思路 1. 文本分析 <归园田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的诗歌,是陶渊明归隐后写下的组诗中的第一首.诗歌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农村生活的淳朴,误落尘世生活的悔恨,重返自 ...查看


  • 30[诗五首]导学案
  • 30 诗五首 精彩开篇词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一首首诗歌,脍炙人口,我们朗诵着诗歌长大,我们品味着诗歌行走,我们书写着诗歌成长. [学习目标]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 ...查看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讲义
  • 使用方法说明: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复习讲义.本套讲义切不可用来背诵,而是要一手书本,一手讲义,以讲义为引领,再去熟悉课文本身的内容,这样,无论菊花姐姐考什么样的题目,截取什么样的片段,所考内容上课有没有讲过,你都至少知道眼前呈现的文字的大致意 ...查看


  • [饮酒]陶渊明
  •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写作背景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