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之条形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拟建场地位于某市市中心区,场区原有建筑现己拆迁。原定设计方案为四座小高层建筑(详见:基坑开挖场地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现建筑方案修改为五层(第五层为跃式)多层框架建筑,平面布置不变。框架柱间距为6~7.5m ,基础底面设计埋深为1.4m ,框架中柱设计荷载为900~1000kN ,角、边柱设计荷载为500~800kN (见图1)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 。

基础混凝土材料采用C25,基底设置C7.5、厚度100mm 的混凝土垫层;配筋采用Ⅱ级普通圆钢筋。设计计算内容:

(1)在不考虑地基处理时,某中轴线柱下条形基础(两端为边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础底宽度是否满足沉降要求?

(2)若通过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深度从基础底面以下4.5m 内),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50kPa ,进行如下设计计算:

1)根据地基强度确定中轴线柱下条形基础(两端为边柱、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 ·m 的力矩荷载)的基础底面尺寸;

2)分别按倒置梁法、弹性地基梁法(可按等截面弹性地基梁)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分布;

3)基础配筋、冲切验算;

4)完成有关计算部分的计算简图、基础配筋图等。

二、地基土的特征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由设计勘察资料得

第一层:

杂填土 γm =18kN /m 3 有上层滞水 第二层:

粘土 γ=18. 1kN /m 3 e =1. 093 I L =0. 64 f k =100kPa 第三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 γ=18. 1kN /m 3 f k =65kPa 第四层:

粉砂与淤泥质粘土互层 γ=17. 7kN /有孔隙承压水

地基资料如图2-1所示

三、承载力特征值和基底宽度的确定 已知基础地面设计埋深为d=2.2m

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f k =100kPa

粘性土的e =1. 093>0.85,故可查表得ηb =0, ηd =1. 0 [1] f a =f ak +ηb γ(b -3) +ηd γm (d -0. 5) =100+0+1. 0⨯18⨯(2. 2-0. 5) =130. 6kPa

[2]

中轴线上沿长度方向取1m 为计算单元的线荷载 (1800+1600+1200) ⨯2F k ==306. 7kN /m

6⨯5

F k 306. 7

基底宽度应为b =取3.6m [3] ==3. 54m ,

f a -γG d 130. 6-20⨯2. 2

四、地基沉降验算

1、计算基础的基底平均附加应力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G =γG Ad =20⨯1⨯3. 6⨯2. 2=158. 4kN

F +G 306. 7+158. 4P ===129. 2kPa 基底平均压力

A 3. 6⨯1

[4]

基底处的土的自重应力σc =γm d =18⨯2. 2=39. 6kPa 平均附加压力P

=P -σ=129. 2-39. 6=89. 6kPa ,近似取90kPa [5]

2、确定z n

z=10.8m范围内的计算沉降量∑∆s i ' =195. 81mm ,相应于z=9m至z=10.8m土层的计算沉降量∆s i ' =4. 77mm

3、确定ϕs

计算z n 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 s

__

E s =∑∆A /∑(∆A /E

i

i

1

1

__

n n

si

)

[9] 7. 49

==2. 18MPa 1. 783. 39-1. 774. 72-3. 395. 81-4. 726. 72-5. 817. 49-6. 72

+++++2. 53. 53. 53. 53. 514. 5

0. 1

⨯0. 32=1. 42 [10] 查表(当P 0

4、计算最终沉降量

s =ϕs ∑∆s i ' =1. 42⨯195. 81=278. 3mm

i =1

n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p26页表5.3.4得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200mm ,所以沉降不满足要求。

五、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根据题目要求地基经过处理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50kPa ,两端为边柱、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 ·m 的力矩荷载

1、按中心荷载的公式试求基底面积

中轴线上沿长度方向取1m 为计算单元的线荷载

(1800+1600+1200) ⨯2

=306. 7kN /m

6⨯5

F k 306. 7

基底宽度应为b ===2. 1m , 取基础宽度为3m

f a -γG d 150-20⨯2. 2

所以可以不改变承载力设计值。 2、基础高度的确定

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 c =11. 9N /mm 2 F k =

计算简图如图6-1所示

图6-1

I-I 截面距基础边缘的距离为b I =0. 5⨯(3-0. 4) =1. 3m 验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有

b 1. 3V I =I N =⨯1800=780kN /m

b 3

基础的计算有效高度为

V I 780h 0≥==936mm

0. 07f c 0. 07⨯11. 9

为了增加刚度基础高度宜为株距的1/4~1/8,取基础的高度为1000mm

基础边缘高度取300mm ,基础高度取700mm , 有效高度h 0=(1000-35) mm =965mm ,满足要求 基础尺寸如图所示

六、地基处理后的沉降验算

1、计算基础的基底平均附加应力

(1800+1600+1200) ⨯2F k ==278. 8kN /m

6⨯5+1. 5⨯2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G =γG Ad =20⨯1⨯3⨯2. 2=142kN

F +G 278. 8+132

==136. 9kPa 基底平均压力P =A 3⨯1

基底处的土的自重应力σc =γm d =18⨯3=54kPa

平均附加压力P

=P -σ=136. 9-54=82. 9kPa

E s =∑∆A /∑(∆A /E

i

i

1

1

__

n n

si

)

6. 13

==3. 5MPa 1. 98-05. 09-1. 986. 13-5. 09

++2. 53. 514. 5

0. 1

⨯0. 5=1. 03 查表(当P 0

s =ϕs ∑∆s i ' =1. 03⨯126. 6=130mm 满足沉降要求。

七、用倒梁法计算内力分布

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即6000⨯0. 25=1500mm

1、基地单位净反力即

(1800+1600+1200) ⨯2F k ==278. 8kN /m

6⨯5+1. 5⨯2

2、求固端弯矩

计算简图如图7-1所示

M AB =-M A ' B ' =-M AD =M A ' D '

图7-1

1

=-100-⨯278. 8⨯1. 52=413. 6kN /m

2

1

M BA =-M B ' A ' =-⨯278. 8⨯62=-1254. 6kN /m

8

1

M BC =-M B ' C ' =M CC ' =M C ' C =-M CB =M C ' B ' =⨯278. 8⨯62=836. 4kN /m

12

3、求弯矩分配系数

EI 3i

=0. 43 设i =则μBA=μB ' A ' =

63i +4i

μBC =μB ' C ' =

4i

=0. 57 3i +4i

4i

=0. 5 4i +4i

μCC ' =μC ' C =μCB =μC ' B =4、力矩分配见表7-1

1. 2⨯413. 6=496. 32kN ⋅m 1. 2⨯517. 3=620. 76kN ⋅m 5、弯矩图和剪力图

八、弹性地基梁法

1、确定地基的基床系数和梁的柔度指数 由经验数值法查表得基床系数k s =5000kN /m 3 [11] 集中基床系数 bk s =3⨯5000=15000kPa

3⨯0. 93EI =2. 8⨯10⨯=5. 1⨯106kN ⋅m 2

12

15000-1

柔度指数 λ= [12] =0. 165m 6

4⨯5. 1⨯10

λL =5. 43>π故属于无限长梁。

1) 、第一跨跨中弯矩与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其中A x =e -λx (cosλx +sin λx) ,B x =e -λx sin λx ,

7

C x =e -λx (cosλx -sin λx ) ,D x =e -λx cos λx ,

P M

M 1=0C x ,M 2=0D x [13]

4λ2

7) 其他跨及支座处的弯矩可由对称性得。 弯矩图如图所示

九、基础配筋

1) 纵筋计算:

根据倒梁法求得的内力配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 c =11. 9N /mm 2 钢筋采用二级钢筋

f y =300N /mm 2

M max =1061. 0kN ⋅m

αs =

M

α1f c bh 02

1061. 0⨯106

==0. 032 1. 0⨯11. 9⨯3000⨯9652

ζ=1--2s =0. 032

1061⨯106

A s ===5028mm 2 f y γs h 0300⨯0. 984⨯965M

选用17B 20, A s =5338mm 2

同样的方法算出其他各点所需要的钢筋,详细见表10-1 M M 其中αs =,,,

A =γ=1-0. 5ξξ=1--2s s s 2f y γs h 0α1f c bh 0

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小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将 的钢筋通长布置,其他钢筋根据构造截断。

验算通长钢筋率: ,满足要求。

2) 板底横向钢筋计算

根据前面算出的剪力设计值V max =221. 1kN

11 求弯矩设计值M =Vb =⨯221. 1⨯3. 4=375. 9kN ⋅m [14] 22

基础每延米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为:

M 375. 9⨯106

A s ===1947mm 2 [15] 0. 9f y h 00. 9⨯300⨯715

选配受力钢筋B 16@100,A s =2011mm 2

11

十、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罗晓辉主编《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3、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编《土力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 1]《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17 表2-7承载力修正系数

[ 2]《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16 (2.5)式

[ 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21 (2.11)式

[ 4]《土力学》P67 (3-5)式

[ 5]《土力学》P69 (3-11)式

[ 6]《土力学》P84表3-10均布条型荷载下的附加应力系数

[ 7]《土力学》P94 (4-5)式

[ 8]《土力学》P117 (5-4)式

[ 9]《土力学》P119 (5-10)式

[10]《土力学》P119 表5-3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11]《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71 表3-4基床系数k 的数值法

[12]《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62 (3.18)式

[1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64 表3-2无限长梁和半长梁的变形、内力计算表

[14]《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55 (3.5)式

[15]《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55 (3.6)式

12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拟建场地位于某市市中心区,场区原有建筑现己拆迁。原定设计方案为四座小高层建筑(详见:基坑开挖场地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现建筑方案修改为五层(第五层为跃式)多层框架建筑,平面布置不变。框架柱间距为6~7.5m ,基础底面设计埋深为1.4m ,框架中柱设计荷载为900~1000kN ,角、边柱设计荷载为500~800kN (见图1)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 。

基础混凝土材料采用C25,基底设置C7.5、厚度100mm 的混凝土垫层;配筋采用Ⅱ级普通圆钢筋。设计计算内容:

(1)在不考虑地基处理时,某中轴线柱下条形基础(两端为边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础底宽度是否满足沉降要求?

(2)若通过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深度从基础底面以下4.5m 内),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50kPa ,进行如下设计计算:

1)根据地基强度确定中轴线柱下条形基础(两端为边柱、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 ·m 的力矩荷载)的基础底面尺寸;

2)分别按倒置梁法、弹性地基梁法(可按等截面弹性地基梁)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分布;

3)基础配筋、冲切验算;

4)完成有关计算部分的计算简图、基础配筋图等。

二、地基土的特征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由设计勘察资料得

第一层:

杂填土 γm =18kN /m 3 有上层滞水 第二层:

粘土 γ=18. 1kN /m 3 e =1. 093 I L =0. 64 f k =100kPa 第三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 γ=18. 1kN /m 3 f k =65kPa 第四层:

粉砂与淤泥质粘土互层 γ=17. 7kN /有孔隙承压水

地基资料如图2-1所示

三、承载力特征值和基底宽度的确定 已知基础地面设计埋深为d=2.2m

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f k =100kPa

粘性土的e =1. 093>0.85,故可查表得ηb =0, ηd =1. 0 [1] f a =f ak +ηb γ(b -3) +ηd γm (d -0. 5) =100+0+1. 0⨯18⨯(2. 2-0. 5) =130. 6kPa

[2]

中轴线上沿长度方向取1m 为计算单元的线荷载 (1800+1600+1200) ⨯2F k ==306. 7kN /m

6⨯5

F k 306. 7

基底宽度应为b =取3.6m [3] ==3. 54m ,

f a -γG d 130. 6-20⨯2. 2

四、地基沉降验算

1、计算基础的基底平均附加应力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G =γG Ad =20⨯1⨯3. 6⨯2. 2=158. 4kN

F +G 306. 7+158. 4P ===129. 2kPa 基底平均压力

A 3. 6⨯1

[4]

基底处的土的自重应力σc =γm d =18⨯2. 2=39. 6kPa 平均附加压力P

=P -σ=129. 2-39. 6=89. 6kPa ,近似取90kPa [5]

2、确定z n

z=10.8m范围内的计算沉降量∑∆s i ' =195. 81mm ,相应于z=9m至z=10.8m土层的计算沉降量∆s i ' =4. 77mm

3、确定ϕs

计算z n 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 s

__

E s =∑∆A /∑(∆A /E

i

i

1

1

__

n n

si

)

[9] 7. 49

==2. 18MPa 1. 783. 39-1. 774. 72-3. 395. 81-4. 726. 72-5. 817. 49-6. 72

+++++2. 53. 53. 53. 53. 514. 5

0. 1

⨯0. 32=1. 42 [10] 查表(当P 0

4、计算最终沉降量

s =ϕs ∑∆s i ' =1. 42⨯195. 81=278. 3mm

i =1

n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p26页表5.3.4得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200mm ,所以沉降不满足要求。

五、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根据题目要求地基经过处理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50kPa ,两端为边柱、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 ·m 的力矩荷载

1、按中心荷载的公式试求基底面积

中轴线上沿长度方向取1m 为计算单元的线荷载

(1800+1600+1200) ⨯2

=306. 7kN /m

6⨯5

F k 306. 7

基底宽度应为b ===2. 1m , 取基础宽度为3m

f a -γG d 150-20⨯2. 2

所以可以不改变承载力设计值。 2、基础高度的确定

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 c =11. 9N /mm 2 F k =

计算简图如图6-1所示

图6-1

I-I 截面距基础边缘的距离为b I =0. 5⨯(3-0. 4) =1. 3m 验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有

b 1. 3V I =I N =⨯1800=780kN /m

b 3

基础的计算有效高度为

V I 780h 0≥==936mm

0. 07f c 0. 07⨯11. 9

为了增加刚度基础高度宜为株距的1/4~1/8,取基础的高度为1000mm

基础边缘高度取300mm ,基础高度取700mm , 有效高度h 0=(1000-35) mm =965mm ,满足要求 基础尺寸如图所示

六、地基处理后的沉降验算

1、计算基础的基底平均附加应力

(1800+1600+1200) ⨯2F k ==278. 8kN /m

6⨯5+1. 5⨯2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G =γG Ad =20⨯1⨯3⨯2. 2=142kN

F +G 278. 8+132

==136. 9kPa 基底平均压力P =A 3⨯1

基底处的土的自重应力σc =γm d =18⨯3=54kPa

平均附加压力P

=P -σ=136. 9-54=82. 9kPa

E s =∑∆A /∑(∆A /E

i

i

1

1

__

n n

si

)

6. 13

==3. 5MPa 1. 98-05. 09-1. 986. 13-5. 09

++2. 53. 514. 5

0. 1

⨯0. 5=1. 03 查表(当P 0

s =ϕs ∑∆s i ' =1. 03⨯126. 6=130mm 满足沉降要求。

七、用倒梁法计算内力分布

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即6000⨯0. 25=1500mm

1、基地单位净反力即

(1800+1600+1200) ⨯2F k ==278. 8kN /m

6⨯5+1. 5⨯2

2、求固端弯矩

计算简图如图7-1所示

M AB =-M A ' B ' =-M AD =M A ' D '

图7-1

1

=-100-⨯278. 8⨯1. 52=413. 6kN /m

2

1

M BA =-M B ' A ' =-⨯278. 8⨯62=-1254. 6kN /m

8

1

M BC =-M B ' C ' =M CC ' =M C ' C =-M CB =M C ' B ' =⨯278. 8⨯62=836. 4kN /m

12

3、求弯矩分配系数

EI 3i

=0. 43 设i =则μBA=μB ' A ' =

63i +4i

μBC =μB ' C ' =

4i

=0. 57 3i +4i

4i

=0. 5 4i +4i

μCC ' =μC ' C =μCB =μC ' B =4、力矩分配见表7-1

1. 2⨯413. 6=496. 32kN ⋅m 1. 2⨯517. 3=620. 76kN ⋅m 5、弯矩图和剪力图

八、弹性地基梁法

1、确定地基的基床系数和梁的柔度指数 由经验数值法查表得基床系数k s =5000kN /m 3 [11] 集中基床系数 bk s =3⨯5000=15000kPa

3⨯0. 93EI =2. 8⨯10⨯=5. 1⨯106kN ⋅m 2

12

15000-1

柔度指数 λ= [12] =0. 165m 6

4⨯5. 1⨯10

λL =5. 43>π故属于无限长梁。

1) 、第一跨跨中弯矩与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其中A x =e -λx (cosλx +sin λx) ,B x =e -λx sin λx ,

7

C x =e -λx (cosλx -sin λx ) ,D x =e -λx cos λx ,

P M

M 1=0C x ,M 2=0D x [13]

4λ2

7) 其他跨及支座处的弯矩可由对称性得。 弯矩图如图所示

九、基础配筋

1) 纵筋计算:

根据倒梁法求得的内力配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 c =11. 9N /mm 2 钢筋采用二级钢筋

f y =300N /mm 2

M max =1061. 0kN ⋅m

αs =

M

α1f c bh 02

1061. 0⨯106

==0. 032 1. 0⨯11. 9⨯3000⨯9652

ζ=1--2s =0. 032

1061⨯106

A s ===5028mm 2 f y γs h 0300⨯0. 984⨯965M

选用17B 20, A s =5338mm 2

同样的方法算出其他各点所需要的钢筋,详细见表10-1 M M 其中αs =,,,

A =γ=1-0. 5ξξ=1--2s s s 2f y γs h 0α1f c bh 0

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小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将 的钢筋通长布置,其他钢筋根据构造截断。

验算通长钢筋率: ,满足要求。

2) 板底横向钢筋计算

根据前面算出的剪力设计值V max =221. 1kN

11 求弯矩设计值M =Vb =⨯221. 1⨯3. 4=375. 9kN ⋅m [14] 22

基础每延米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为:

M 375. 9⨯106

A s ===1947mm 2 [15] 0. 9f y h 00. 9⨯300⨯715

选配受力钢筋B 16@100,A s =2011mm 2

11

十、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罗晓辉主编《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3、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编《土力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 1]《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17 表2-7承载力修正系数

[ 2]《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16 (2.5)式

[ 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21 (2.11)式

[ 4]《土力学》P67 (3-5)式

[ 5]《土力学》P69 (3-11)式

[ 6]《土力学》P84表3-10均布条型荷载下的附加应力系数

[ 7]《土力学》P94 (4-5)式

[ 8]《土力学》P117 (5-4)式

[ 9]《土力学》P119 (5-10)式

[10]《土力学》P119 表5-3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11]《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71 表3-4基床系数k 的数值法

[12]《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62 (3.18)式

[1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64 表3-2无限长梁和半长梁的变形、内力计算表

[14]《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55 (3.5)式

[15]《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55 (3.6)式

12


相关文章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另附计算书(柱下条形基础)-360文档中心
  •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pz?pcz?faz (四)根据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以及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按下式计算柱下条形基础宽度: B? ?FK (fa??G.d)L (五)对 ...查看


  •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框架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目录 1.设计资料 .................................................... 2 2.设计任务 . ...查看


  • 土力学墙下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
  • 河南工程学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课程设计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学生姓名: 学 院: 土木工程学院 学 号 专业班级: 专业课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指导教师: 2016 年 5 月日 17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查看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一.总则 1. 本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02). 2. 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为四层框架,层高为4.5m ,框架柱.主梁. ...查看


  • 古木团队研修正式
  • 痛并快乐,追逐梦想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团队研修汇报 [研修团队] :古木小学数学研修团队 [研修课例]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研修主题] :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齐读)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走 ...查看


  • 扇形说课稿 1
  • 扇形的认识说课稿 王淑霞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扇形的认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分 析. 一. 教材分析 1. 内容.地位和作用. 我说课的是河北教育出版冀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扇形的认识>第四课时 ...查看


  •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 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查看


  • 优秀小学数学说课稿大全(99篇)
  • 小学数学说课稿大全 目录 一.三角形的特性 .................................................................................................. ...查看


  • 激光原理课程设计.doc
  • 激光原理课程设计 --平行平面腔自再现模Fox-Li 数值迭代解法及MATLA实现 作者:光电1010印杰 U202013588 [摘要]:激光器谐振腔内的模式计算是提高激光器输出光束质量和应用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腔内像差的前提和基础.此次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