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说课稿

柳格乡中学 秦纪成

一、说教材

 本节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中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我发现现在的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物理的启蒙阶段,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而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细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而且学生又是一个情感的个体,所以我力图从他们的身边事情入手,引起兴趣,在围绕身边的物理现象为主题使实验层层递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从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最终再通过分析与论证进而得出结论.从而使同学完整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观察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

重难点的处理:

1、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施教策略:采用边实验边记录边总结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演示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进而加深学生的认识.

2、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施教策略:采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共同动手实验,分析引导,从而将像的倒正,虚实,大小的判别方法各个击破,又通过对成像的性质改变过程引导分析,猜想出可能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并分析条件和动手实验突破实验过程中物距的划分,仪器的调节并引导学生设计表格,从而确定观察对象,和记录数据 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将规律与原理用动画生动形象地呈现再学生面前,同时也进一步验证学生的实验结论。

使他们再一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法与手段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初中生具有现实性、兴趣性。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我采用激趣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相结合,使知识一步步延伸,实验过程逐步完善.教学中我采用了身边的物体做实验与引导分析相结合,实验与动画相结合逐步使规律呈现在学生面前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教学思路

1、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真实的生活。教学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故本课设计时破除以往物理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习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在活动中接受物理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2、学生是有情感的个体,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该课中体会到老师真心的关注,体会到老师的爱,从而学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为社会做奉献。同时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民主的活动氛围中,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美好和力量,增加学习的信心,并能使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成功人生打下基础.

(二).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每四人一光具座、一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光屏、一盒火柴。

(1)、有趣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上课时,首先做如下演示实验

实验一:使凸透镜正对着教室的电灯,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沿主光轴放一张蜡纸做的屏,移动到适当的位置,纸屏上就会出现清晰的倒立的电灯的像。引导学生说出此实验说明凸透镜可以成像,刚才观察到像是由实际光线集合而成的,叫做实像。是位置固定、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实验二:让学生拿着凸透镜看窗外的景物和看书上的字,请学生说出所观察到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凸透镜能否成放大的实像?能否成虚像?凸透镜的成像有怎样的规律,从而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激发兴趣 突破难点

1、师语:生活中人们利用到凸透镜做成的仪器和工具有很多,不知道同学们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凸投镜形成的规律呢?想不想用凸透镜发明更多的工具为人类服务(从情感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学生感觉亲切,也感觉物理很有用,必将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2、学生都会说很愿意,那么我们就开始

3、很自然的让学生有强烈的实验欲望,分四人一组进行设计实

4、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构想和设计实验,边做边看书边小声讨论。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做个别辅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并顾及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5、设计实验完毕,

师语:“能否根据你们的实验、猜想分析设计实验并验证呐?”

6、让学生自主实验,发现规律.教师巡视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7、进一步提出问题:凸投镜成像的性质发生了那些变化,通过这一系例(实验——讨论——活动——再探究)的过程学生自己在学,这样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学习也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知识点不知不觉中就印入脑中了。

8、分析数据总结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动画演示说明原理

学生分析后,教师通过flash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实物成像、成像原理及规律。为再现了学生成像过程,明确了成像原理及规律。变难为简、变深为浅。通俗易懂。

(4)、发散思维巩固练习

几个趣味练习层层递进、步步夯实这节的重点,生活小常识突破了本节难点。

双边活动 :从问题的提出-----实验的操作-----规律的得出-----原理的证明-----巩固练习,始终把每个学生都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铺路的作用,使师生的互动贯穿与课堂的始终.

六、说板书设计:

当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异侧,物距大于像距。照相机的应用原理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物距等于像距。目前很少应用

当f

当U

七、作业布置

6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简答

目的:

这两道题都是生活容易看到并操作很简单物体,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说课稿

柳格乡中学 秦纪成

一、说教材

 本节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中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我发现现在的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物理的启蒙阶段,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而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细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而且学生又是一个情感的个体,所以我力图从他们的身边事情入手,引起兴趣,在围绕身边的物理现象为主题使实验层层递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从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最终再通过分析与论证进而得出结论.从而使同学完整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观察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

重难点的处理:

1、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施教策略:采用边实验边记录边总结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演示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进而加深学生的认识.

2、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施教策略:采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共同动手实验,分析引导,从而将像的倒正,虚实,大小的判别方法各个击破,又通过对成像的性质改变过程引导分析,猜想出可能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并分析条件和动手实验突破实验过程中物距的划分,仪器的调节并引导学生设计表格,从而确定观察对象,和记录数据 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将规律与原理用动画生动形象地呈现再学生面前,同时也进一步验证学生的实验结论。

使他们再一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法与手段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初中生具有现实性、兴趣性。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我采用激趣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相结合,使知识一步步延伸,实验过程逐步完善.教学中我采用了身边的物体做实验与引导分析相结合,实验与动画相结合逐步使规律呈现在学生面前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教学思路

1、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真实的生活。教学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故本课设计时破除以往物理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习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在活动中接受物理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2、学生是有情感的个体,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该课中体会到老师真心的关注,体会到老师的爱,从而学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为社会做奉献。同时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民主的活动氛围中,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美好和力量,增加学习的信心,并能使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成功人生打下基础.

(二).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每四人一光具座、一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光屏、一盒火柴。

(1)、有趣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上课时,首先做如下演示实验

实验一:使凸透镜正对着教室的电灯,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沿主光轴放一张蜡纸做的屏,移动到适当的位置,纸屏上就会出现清晰的倒立的电灯的像。引导学生说出此实验说明凸透镜可以成像,刚才观察到像是由实际光线集合而成的,叫做实像。是位置固定、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实验二:让学生拿着凸透镜看窗外的景物和看书上的字,请学生说出所观察到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凸透镜能否成放大的实像?能否成虚像?凸透镜的成像有怎样的规律,从而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激发兴趣 突破难点

1、师语:生活中人们利用到凸透镜做成的仪器和工具有很多,不知道同学们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凸投镜形成的规律呢?想不想用凸透镜发明更多的工具为人类服务(从情感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学生感觉亲切,也感觉物理很有用,必将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2、学生都会说很愿意,那么我们就开始

3、很自然的让学生有强烈的实验欲望,分四人一组进行设计实

4、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构想和设计实验,边做边看书边小声讨论。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做个别辅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并顾及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5、设计实验完毕,

师语:“能否根据你们的实验、猜想分析设计实验并验证呐?”

6、让学生自主实验,发现规律.教师巡视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7、进一步提出问题:凸投镜成像的性质发生了那些变化,通过这一系例(实验——讨论——活动——再探究)的过程学生自己在学,这样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学习也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知识点不知不觉中就印入脑中了。

8、分析数据总结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动画演示说明原理

学生分析后,教师通过flash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实物成像、成像原理及规律。为再现了学生成像过程,明确了成像原理及规律。变难为简、变深为浅。通俗易懂。

(4)、发散思维巩固练习

几个趣味练习层层递进、步步夯实这节的重点,生活小常识突破了本节难点。

双边活动 :从问题的提出-----实验的操作-----规律的得出-----原理的证明-----巩固练习,始终把每个学生都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铺路的作用,使师生的互动贯穿与课堂的始终.

六、说板书设计:

当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异侧,物距大于像距。照相机的应用原理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物距等于像距。目前很少应用

当f

当U

七、作业布置

6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简答

目的:

这两道题都是生活容易看到并操作很简单物体,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章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
  • 反思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 讲完<凸透镜成像>这节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体会: (1)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教材的安排是讲完<透镜>之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最后才讲&l ...查看


  •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导学案
  •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2.学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学会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际应用. 知识梳理: 活动一:请将凸透镜成像规 ...查看


  • 透镜成像的规律
  • 1.(2013•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查看


  • 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原理
  • 初中物理总复习 专题一: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原理 主讲人:王锋 课时:2 (11·威海)20.(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 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 ...查看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 案 平顶山市第六中学 刘永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思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把课堂活动权交给 ...查看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02
  •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放大 ...查看


  •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教案
  •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凸透镜成像又是初二物理知识的重点:本节既是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又是进一步学习眼睛成像和照相机等仪器原理的基 ...查看


  • 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答案
  • 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 ②像.物到镜面的 . ③像.物的连线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像. 成像原理: 作 用: 虚像: ⑵球面镜: 表面作反射面. :从焦点射向凹 ...查看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1997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物理系.1997年至今任青岛十七中学物理教师.连续四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被选为青岛市骨干教师.2001年5月在青岛市举行全市研究课,同年11月在 ...查看


  • 教学反思--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教学反思--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教学反思--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在概念上对物距和像距的理解好像很容易,但是在实际测量使用刻度尺时经常出现错误,所以在这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