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作业本第六单元复习

七上语文作业本第六单元复习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蕃、甚、妖、蔓、鲜、劳形、

二、作者的掌握

让学生运用表格把作家、作品、作者朝代、对作者评价、名言名句罗列出来,以便于记忆。

三、写法的复习说

《陋室铭》1、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的运用。2、还运用了如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3、语言上骈散结合

《爱莲说》1、衬托(正衬、反衬)的成功运用。2、语言的骈散结合。3、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重温阅读语段

21 *黔之驴---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A、驴不胜怒,蹄之( ) B、技止此耳( )

C、以为且噬已也( ) D、虎因喜( )

9. 下面句中加点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2 分)

A、满招损,谦受益。 B、精益求精。

C、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 D、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

1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译: 。

11. 写出由这则寓言衍生出来的成语(至少两个): 。(2分)

12. 庞然大物的黔之驴为什么会被虎“断其喉,尽其肉”?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 分)

8. A 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B 同“只”不过、仅仅

C 将要 D、于是 9、BC

10. (一只)老虎看见驴,觉得它是个庞大的家伙,于是反它当作神, 只敢躲在树森偷看它。

参考答案:

11. 黔驴技穷,庞然大物(黔驴之技)

12. 驴虽是宠然大物,却无对附老虎的本领,只会鸣叫、蹄之,才会被老虎“断其喉,尽其肉”。本文告诉我们面对那些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东西,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言之有理即可)

爱莲说-- 周敦颐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这一结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多、洗涤、牵连、更加

2.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1)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3)4、5、世人甚爱牡丹。6、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22 陋室铭---刘禹锡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刘禹锡2. 山不在高,在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引出对陋室的描写。3. 这里指品德高尚 弹奏4. 1)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2)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齁]声()中[间]()[曳]屋许许声()()

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宾客意少舒.少:

(2)不能指其一端指.一端: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4)奋袖出臂.奋:

(5)两股战战,凡欲先走股.走:

3.与文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 学而时习之巴蜀之鄙有二僧C.志士不饮盗泉之水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2) 人有百手()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4.翻译文中画线句。

5.按要求找出这两段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示突然发生的。()

(2)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发生。()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6.用“——”画出写一家人由醒到睡过程的词句。 7.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找出具体语句。 8.一家人睡去后,宾客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9.第 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________ ,侧写_______________。

10.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浓墨重彩点染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邻近火场传来的极为复杂的声响?

1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一句,从哪些方面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

(二) 1hou jian ye hu 2.( 1)稍微(2)指:指明一端:一种(3)说出

(4)卷起(5)股:大腿走:跑3(1)A(2)D 4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5 (1)忽(2)未几(3)俄而6“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7以动写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8“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或宾客由紧张而松了一口气。9.失火、救火的经过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10.用五个“百千”组成的长短句式和夸张手法。11“神色”、“动作”、“情感”、“心理”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千百年来盛传不衰的名篇佳作,或闪烁着耀眼的人格光芒,或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感之美,或体现着写景状物的笔法之“善”,一篇篇读过来,你会情不自禁地为古人世界中的真善美而击节叹赏。

一、感受古人的人格之美。

《爱莲说》和《陋室铭》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生活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显示出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

《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名篇,从独爱莲的周敦颐身上,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他的人格之美。作者以人们喜爱什么花来表明其人格的高下:他认为菊花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士,未免孤芳自赏;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正同世俗;莲清劲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作者独爱莲,不仅因为莲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内在美——深处污浊环境,还能保持高洁的操守,而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品格。以莲喻人,是作者心志的写照,寄寓了作者的美好理想和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从《陋室铭》一文中,我们同样会感受到作者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作者在文中自述其志,真切的表现出自己的风云际遇和胸襟情怀。刘禹锡在积极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不愿与得势权贵同流合污,于是借“陋室”颂扬其“德馨”。陋室里没有那种笙簧迭起纷扰杂乱的丝竹之声来“乱耳”,也没有那种繁忙的公务、纷繁的书簿来“劳形”,相反却景色优美,主人或邀客谈笑,或窗下抚琴,或展卷读经,真是乐而忘忧,超凡出世。你看,陋室之中有悦目的美景,又有许多可畅怀的知音与爽心的雅事,哪里会有一点“陋”的感觉呢?更何况令人敬仰的诸葛亮、扬子云也住过“草庐”、“玄亭”这样的陋室呢,“我”应与他们一样安贫乐道,保持自己的节操。从作者富于哲理的描写、议论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种至善的人格美。

此外,《饮酒》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心远地自偏”的生活体验,也折射出诗人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情操和追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些古人

的品行应该成为我们检验自身人格的一面镜子。

二、体会古人的情感之真。

抒写游子的思乡之情是一个常写常新的主题。《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王湾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当舟次北固山下时,只见江水浩渺,波平浪静,这时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时光是如此的匆匆不可待,怎不令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诗人心中装着一屡愁思,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时,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他们可安好?这一屡乡思愁绪笼罩了全诗,也笼罩了我们的心,只觉情真意切,真挚动人。 另一个游子的愁绪比之王湾的则更胜一筹。秋天的黄昏,夕阳欲坠,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满脸愁绪,艰难地行走在这西风劲吹的古道上,又是一年将尽,何日是归期?这浓浓的乡愁啊,“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三、品味古人的笔法之“善”。

本单元的所有课文在写法上都有值得称道之处。如《口技》的作者林嗣环就是一位高明的作者,他能把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描述得有条不紊、严谨有序而又错综复杂、变化多姿。你听,一家四口人的声音,“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使文章形成了第一次高潮。这时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将视线投向了听众,听众“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全神贯注、赞叹陶醉的神情跃然纸上。高潮过后,一

家人复睡入梦,有鼠声、盆器倾侧声和梦中的咳嗽声,以声衬静,这是高潮后的余波,一起一落,增加了波澜。“忽一人大呼火起”,犹如平地惊雷,打破了宁静状态,惊起喊声无数。作者的笔触由卧室转向火场,形成了文章的最高潮。把一个千头万绪、千变万化、千言万语、千呼万唤、千钧一发、千真万确的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热闹非凡。行文如此错综复杂,跌宕不已,使得文章波澜迭起,摇曳多姿。一会儿描写一家四口在卧室内的活动,一会儿又反映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的惊险场景,绘声绘色,使读者的心情跟着松松紧紧,跌宕起伏,如临其境。这样的文章,怎不令人为之喝彩叫绝。

再如《爱莲说》和《陋室铭》两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传神描写;《雁门太守行》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集中在一昼夜的时间内加以表现的大胆构思等等,这些艺术上的特色使诗文闪动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这也是它们之所以能够千百年盛传不衰的原因之一。

一、掌握一批生字词

承载( ) 颠簸( ) 玲珑( )

贻误( ) 中枢( ) 蛰伏( ) 吮吸( 首屈一指 鞭长莫及 先发制人 我行我素 因地制宜 标本 重峦叠嶂 别具匠心 镂空 小巧玲珑 威慑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措手不及 (让学生从这些词语中选择四个以上进行写话训练)

二、知道一点常识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

《桥梁远景图》的作者是茅以升 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二)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了解说明文特点

概念:说明文是以 “ 说明 ” 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依据说明对象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3.说明方法: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据? 作比较? 下定义? 打比方? 画图表? 作诠释: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A: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B :而

准确、通俗易懂。?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4.说明顺序:时间 空间 逻辑(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如《桥梁远景图》;从原因到结果,如《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从特点到用途,如《什么是桥》;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从概括到具体,如《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从现象到本质,如《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准确性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三、学习几种妙想

《苏州园林》总分式结构

先总说特点再分说(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局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窗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建筑物颜色与花草搭配和谐)

《桥梁远景图》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洲际导弹自述》全篇以拟人手法,采取洲际导弹“自述”的方式,拉近了洲际导弹这一陌生事物与读者的距离,使说明更加形象具体,更容易受少年读者喜爱。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从概括到具体

四、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

师先举例再让学生从课文中举例

师:如《洲际导弹自述》的第3段把导弹和炮弹作比较,说明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第9、10、11段都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用科学准确的数据介绍了洲际导弹的外形和威力之大,飞行速度之快,命中误差之小。

四、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师先举例再让学生从课文中举例

师:《苏州园林》中的“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中的“极少”突出数量之少,但也不是一点没有,避免绝对化。

五、重温阅读语段

(一)阅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完成下列问题

苏 州 园 林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

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

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各种花开的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给文中划横线的词语注音并解释。(2 分)

A、丘壑:( )

B、嶙峋:( )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 。(2 分)

3.要想把事物说明好,还要讲究方法。请从本文中找出运用作比较和举例子的句子(各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要说明其作用。(4 分)

举例子:

作 用:

作比较:

作 用:

4.第③段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其中“绝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5.你认为本文的结尾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纵观全文,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写些什么呢?请简要举例说明。(3 分)

6. 学习这篇说明文,你认为应该怎样阅读说明文,请简要说说。(3 分)

7. 根据本文所提供的材料,以“话说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介绍。(5 分)

参考答案

1.A qi‘ h? 本指作画的构思布局,这里指深远的思虑。

B l?n x’n 重叠高耸的样子。

2.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略 4.不能,因为“绝大部分”是指大多数,但还有小部分,去 掉后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略(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会写什么?答题应考虑全文的说明顺序,由整体到局部到细部,续写应是写细部,如盆景,装饰,小径等)6. 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请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能答出其中2.3点即可) 7. 略 阅读二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

在桥高。(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丙)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丁)

9.“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于( )处。(3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然后自己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一处加以说明。(6分)

⑴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⑵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

11.文段末的“两不妨碍”是指哪两方面都不妨碍?(3分)

12.要想使将来的桥梁造得很低,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前提,请加以概括:(3分)

⑵ ⑶

13.本段的中心句是 。(3分)

七上语文作业本第六单元复习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蕃、甚、妖、蔓、鲜、劳形、

二、作者的掌握

让学生运用表格把作家、作品、作者朝代、对作者评价、名言名句罗列出来,以便于记忆。

三、写法的复习说

《陋室铭》1、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的运用。2、还运用了如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3、语言上骈散结合

《爱莲说》1、衬托(正衬、反衬)的成功运用。2、语言的骈散结合。3、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重温阅读语段

21 *黔之驴---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A、驴不胜怒,蹄之( ) B、技止此耳( )

C、以为且噬已也( ) D、虎因喜( )

9. 下面句中加点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2 分)

A、满招损,谦受益。 B、精益求精。

C、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 D、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

1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译: 。

11. 写出由这则寓言衍生出来的成语(至少两个): 。(2分)

12. 庞然大物的黔之驴为什么会被虎“断其喉,尽其肉”?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 分)

8. A 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B 同“只”不过、仅仅

C 将要 D、于是 9、BC

10. (一只)老虎看见驴,觉得它是个庞大的家伙,于是反它当作神, 只敢躲在树森偷看它。

参考答案:

11. 黔驴技穷,庞然大物(黔驴之技)

12. 驴虽是宠然大物,却无对附老虎的本领,只会鸣叫、蹄之,才会被老虎“断其喉,尽其肉”。本文告诉我们面对那些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东西,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言之有理即可)

爱莲说-- 周敦颐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这一结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多、洗涤、牵连、更加

2.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1)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3)4、5、世人甚爱牡丹。6、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22 陋室铭---刘禹锡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刘禹锡2. 山不在高,在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引出对陋室的描写。3. 这里指品德高尚 弹奏4. 1)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2)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齁]声()中[间]()[曳]屋许许声()()

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宾客意少舒.少:

(2)不能指其一端指.一端: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4)奋袖出臂.奋:

(5)两股战战,凡欲先走股.走:

3.与文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 学而时习之巴蜀之鄙有二僧C.志士不饮盗泉之水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2) 人有百手()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4.翻译文中画线句。

5.按要求找出这两段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示突然发生的。()

(2)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发生。()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6.用“——”画出写一家人由醒到睡过程的词句。 7.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找出具体语句。 8.一家人睡去后,宾客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9.第 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________ ,侧写_______________。

10.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浓墨重彩点染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邻近火场传来的极为复杂的声响?

1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一句,从哪些方面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

(二) 1hou jian ye hu 2.( 1)稍微(2)指:指明一端:一种(3)说出

(4)卷起(5)股:大腿走:跑3(1)A(2)D 4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5 (1)忽(2)未几(3)俄而6“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7以动写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8“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或宾客由紧张而松了一口气。9.失火、救火的经过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10.用五个“百千”组成的长短句式和夸张手法。11“神色”、“动作”、“情感”、“心理”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千百年来盛传不衰的名篇佳作,或闪烁着耀眼的人格光芒,或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感之美,或体现着写景状物的笔法之“善”,一篇篇读过来,你会情不自禁地为古人世界中的真善美而击节叹赏。

一、感受古人的人格之美。

《爱莲说》和《陋室铭》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生活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显示出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

《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名篇,从独爱莲的周敦颐身上,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他的人格之美。作者以人们喜爱什么花来表明其人格的高下:他认为菊花迎风斗霜,独放幽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隐士,未免孤芳自赏;牡丹色彩绚丽,妩媚娇艳,象征富贵华丽、趋炎附势的富贵者,正同世俗;莲清劲坚贞、卓然独立,象征举止端庄、人格高尚的君子。作者独爱莲,不仅因为莲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内在美——深处污浊环境,还能保持高洁的操守,而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品格。以莲喻人,是作者心志的写照,寄寓了作者的美好理想和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从《陋室铭》一文中,我们同样会感受到作者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作者在文中自述其志,真切的表现出自己的风云际遇和胸襟情怀。刘禹锡在积极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不愿与得势权贵同流合污,于是借“陋室”颂扬其“德馨”。陋室里没有那种笙簧迭起纷扰杂乱的丝竹之声来“乱耳”,也没有那种繁忙的公务、纷繁的书簿来“劳形”,相反却景色优美,主人或邀客谈笑,或窗下抚琴,或展卷读经,真是乐而忘忧,超凡出世。你看,陋室之中有悦目的美景,又有许多可畅怀的知音与爽心的雅事,哪里会有一点“陋”的感觉呢?更何况令人敬仰的诸葛亮、扬子云也住过“草庐”、“玄亭”这样的陋室呢,“我”应与他们一样安贫乐道,保持自己的节操。从作者富于哲理的描写、议论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种至善的人格美。

此外,《饮酒》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心远地自偏”的生活体验,也折射出诗人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情操和追求。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些古人

的品行应该成为我们检验自身人格的一面镜子。

二、体会古人的情感之真。

抒写游子的思乡之情是一个常写常新的主题。《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秋思》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王湾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当舟次北固山下时,只见江水浩渺,波平浪静,这时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新的一年又要来了,时光是如此的匆匆不可待,怎不令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诗人心中装着一屡愁思,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时,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他们可安好?这一屡乡思愁绪笼罩了全诗,也笼罩了我们的心,只觉情真意切,真挚动人。 另一个游子的愁绪比之王湾的则更胜一筹。秋天的黄昏,夕阳欲坠,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满脸愁绪,艰难地行走在这西风劲吹的古道上,又是一年将尽,何日是归期?这浓浓的乡愁啊,“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三、品味古人的笔法之“善”。

本单元的所有课文在写法上都有值得称道之处。如《口技》的作者林嗣环就是一位高明的作者,他能把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描述得有条不紊、严谨有序而又错综复杂、变化多姿。你听,一家四口人的声音,“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使文章形成了第一次高潮。这时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将视线投向了听众,听众“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全神贯注、赞叹陶醉的神情跃然纸上。高潮过后,一

家人复睡入梦,有鼠声、盆器倾侧声和梦中的咳嗽声,以声衬静,这是高潮后的余波,一起一落,增加了波澜。“忽一人大呼火起”,犹如平地惊雷,打破了宁静状态,惊起喊声无数。作者的笔触由卧室转向火场,形成了文章的最高潮。把一个千头万绪、千变万化、千言万语、千呼万唤、千钧一发、千真万确的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热闹非凡。行文如此错综复杂,跌宕不已,使得文章波澜迭起,摇曳多姿。一会儿描写一家四口在卧室内的活动,一会儿又反映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的惊险场景,绘声绘色,使读者的心情跟着松松紧紧,跌宕起伏,如临其境。这样的文章,怎不令人为之喝彩叫绝。

再如《爱莲说》和《陋室铭》两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传神描写;《雁门太守行》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集中在一昼夜的时间内加以表现的大胆构思等等,这些艺术上的特色使诗文闪动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这也是它们之所以能够千百年盛传不衰的原因之一。

一、掌握一批生字词

承载( ) 颠簸( ) 玲珑( )

贻误( ) 中枢( ) 蛰伏( ) 吮吸( 首屈一指 鞭长莫及 先发制人 我行我素 因地制宜 标本 重峦叠嶂 别具匠心 镂空 小巧玲珑 威慑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措手不及 (让学生从这些词语中选择四个以上进行写话训练)

二、知道一点常识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

《桥梁远景图》的作者是茅以升 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二)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了解说明文特点

概念:说明文是以 “ 说明 ” 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依据说明对象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3.说明方法: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据? 作比较? 下定义? 打比方? 画图表? 作诠释: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A: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B :而

准确、通俗易懂。?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4.说明顺序:时间 空间 逻辑(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如《桥梁远景图》;从原因到结果,如《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从特点到用途,如《什么是桥》;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从概括到具体,如《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从现象到本质,如《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准确性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三、学习几种妙想

《苏州园林》总分式结构

先总说特点再分说(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局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窗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建筑物颜色与花草搭配和谐)

《桥梁远景图》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洲际导弹自述》全篇以拟人手法,采取洲际导弹“自述”的方式,拉近了洲际导弹这一陌生事物与读者的距离,使说明更加形象具体,更容易受少年读者喜爱。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从概括到具体

四、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

师先举例再让学生从课文中举例

师:如《洲际导弹自述》的第3段把导弹和炮弹作比较,说明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第9、10、11段都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用科学准确的数据介绍了洲际导弹的外形和威力之大,飞行速度之快,命中误差之小。

四、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师先举例再让学生从课文中举例

师:《苏州园林》中的“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中的“极少”突出数量之少,但也不是一点没有,避免绝对化。

五、重温阅读语段

(一)阅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完成下列问题

苏 州 园 林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

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

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各种花开的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给文中划横线的词语注音并解释。(2 分)

A、丘壑:( )

B、嶙峋:( )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 。(2 分)

3.要想把事物说明好,还要讲究方法。请从本文中找出运用作比较和举例子的句子(各一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要说明其作用。(4 分)

举例子:

作 用:

作比较:

作 用:

4.第③段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其中“绝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5.你认为本文的结尾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纵观全文,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写些什么呢?请简要举例说明。(3 分)

6. 学习这篇说明文,你认为应该怎样阅读说明文,请简要说说。(3 分)

7. 根据本文所提供的材料,以“话说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介绍。(5 分)

参考答案

1.A qi‘ h? 本指作画的构思布局,这里指深远的思虑。

B l?n x’n 重叠高耸的样子。

2.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略 4.不能,因为“绝大部分”是指大多数,但还有小部分,去 掉后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略(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会写什么?答题应考虑全文的说明顺序,由整体到局部到细部,续写应是写细部,如盆景,装饰,小径等)6. 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请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能答出其中2.3点即可) 7. 略 阅读二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

在桥高。(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丙)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丁)

9.“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于( )处。(3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然后自己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一处加以说明。(6分)

⑴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⑵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

11.文段末的“两不妨碍”是指哪两方面都不妨碍?(3分)

12.要想使将来的桥梁造得很低,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前提,请加以概括:(3分)

⑵ ⑶

13.本段的中心句是 。(3分)


相关文章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xhj
  • 复习目标: 1.巩固理解第一单元课文内容. 2.背诵默写第一单元的部分课文. 3.默写第一单元生字词.成语. 复习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时间:2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 1.朗读课文 2.巩固 ...查看


  • 三上复习计划语文
  • 广陵区红桥小学复习计划 学科 教者 年 一. 班情学情分析 我们班学生语文成绩参差不齐,差距比较大.部分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还比较多,需要加强练习,反复练习.而基础好的学生则需要在阅读短文和作文方面多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所以期末复习工作的进行 ...查看


  • 一年级语文复习计划5篇
  • 一年级语文复习计划一:一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1110字) 复习要求 1.抓好35分钟,强调复习课质量.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低年级的复习课容易被烦琐的默字所取代,让孩子产生厌倦无聊的情绪.低年级的复习课应该紧扣字.词.句展开,设计丰富 ...查看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横梁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不知不觉快要结束了.为了迎接期末检测,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挖掘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特定此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1.掌握本册要求写的199个生字及相关词语(包括 ...查看


  • 语文教研组长工作计划
  • 窑店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我校教研室在本学期下达的关于教学工作的精神之后,同时结合我们中段语文教学实际,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的开展.实施方案设计如下: 根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 中学部 九 年级上教案(试行) 学科:语文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2012年8 月 日 此次授课内容属于教材第 一 单元,课题名称 <沁园春 雪>(第一课时) .通过研读章头语.透析教材和新课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本单元需 ...查看


  • 二年级语文计划
  • 2015年春学期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准指导日常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目标工作,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主题阅读研究,继续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以培养习惯,激发 ...查看


  • 瑶沟小学语文复习计划
  • 瑶沟小学语文复习计划 一.复习总目标: 1. 巩固本册生字词,理解一部分重要词语,能听写.运用本册中出现的词语. 2. 能背诵指定课文,领会部分句子含义,会背诵.理解.默写古诗. 3. 进行系统分块复习,整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单元目标的掌 ...查看


  • 小学生每日学习计划表
  • 今天星期一,努力呦.写下你今天的计划吧! 1.早:6:25起床,5分钟漱口,5分钟更衣,3分钟穿鞋, 10分钟吃早餐,7:10上学. 2.早读:升旗,第一节:班会,第二节:数学,第三节:信息技 术,第四节:英语. 中午:12:30做完作业,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册)复习计划
  • 二下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为了迎接本学期的复习工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立足于顺应课改要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