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习题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15•玉林)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 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O会形成酸雨

2.(2015•大兴区一模)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 CO B. CO2 C. SO2 D. NO2

3.(2014秋•忠县校级期末)安全意识,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前,要做灯火实验

B. 被困在火区的人员,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通道

D. 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4.(2014秋•营口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紫色石蕊溶液里通入CO2,溶液变蓝

B. 空气里CO2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

C. 在温室中施CO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D. 一切火灾都可以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5.(2014秋•沈河区期末)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干燥纸花进行以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C. ②④对比说明水在石蕊变色过程中不发挥任何作用

D. ②③④对比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6.(2014秋•临颍县期末)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

7.(2014秋•铜陵期末)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9.(2014秋•吉水县月考)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CO2灭火﹣只由化学性质决定

B. S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汽油挥发后体积增大﹣分子体积变大

D. 液氧助燃、干冰灭火﹣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12.(2013•十堰)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毒 B. 可以燃烧

C. 密度比空气的小 D. 能还原氧化铁

13.(2013春•环江县校级月考)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不断增多、呼吸作用增加 B. 绿色植物减少、光合作用减少

C.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D. 冰箱中制冷剂“氟里昂”的泄漏

14.(2013秋•西峡县月考)在反应CO+CuO

性质为( )

A. 可燃性 B. 还原性 C. 毒性

17.(2015•十堰)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 )

A. 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 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

C. 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

D. 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8.(2013•云南)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 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 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D. 氧化性 Cu+CO2 的反应中,CO表现出的化学

D. 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9.(2014秋•北流市期末)如图所示的初中化学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B: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实验C:活性炭的作用是 .

(4)实验D: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20.(2014•清远一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2)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

(3)若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 (填序号).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21.(2013秋•东营期末)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发生了 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 .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 ;② .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4.(2014秋•宜城市期末)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一处不完善的地方是 .

解决的方法是 .

(2)实验开始时,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

(选填序号:①加热 ②通CO)

(3)实验过程中A和B处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15•玉林)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 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O会形成酸雨

2.(2015•大兴区一模)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 CO B. CO2 C. SO2 D. NO2

3.(2014秋•忠县校级期末)安全意识,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前,要做灯火实验

B. 被困在火区的人员,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通道

D. 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4.(2014秋•营口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紫色石蕊溶液里通入CO2,溶液变蓝

B. 空气里CO2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

C. 在温室中施CO2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D. 一切火灾都可以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5.(2014秋•沈河区期末)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干燥纸花进行以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C. ②④对比说明水在石蕊变色过程中不发挥任何作用

D. ②③④对比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6.(2014秋•临颍县期末)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

7.(2014秋•铜陵期末)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9.(2014秋•吉水县月考)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CO2灭火﹣只由化学性质决定

B. S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汽油挥发后体积增大﹣分子体积变大

D. 液氧助燃、干冰灭火﹣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12.(2013•十堰)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毒 B. 可以燃烧

C. 密度比空气的小 D. 能还原氧化铁

13.(2013春•环江县校级月考)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不断增多、呼吸作用增加 B. 绿色植物减少、光合作用减少

C.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D. 冰箱中制冷剂“氟里昂”的泄漏

14.(2013秋•西峡县月考)在反应CO+CuO

性质为( )

A. 可燃性 B. 还原性 C. 毒性

17.(2015•十堰)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 )

A. 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 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

C. 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

D. 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8.(2013•云南)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 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 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D. 氧化性 Cu+CO2 的反应中,CO表现出的化学

D. 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9.(2014秋•北流市期末)如图所示的初中化学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B: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实验C:活性炭的作用是 .

(4)实验D: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20.(2014•清远一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2)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

(3)若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 (填序号).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21.(2013秋•东营期末)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发生了 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 .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 ;② .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4.(2014秋•宜城市期末)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一处不完善的地方是 .

解决的方法是 .

(2)实验开始时,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

(选填序号:①加热 ②通CO)

(3)实验过程中A和B处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初.高中化学目录
  • 人教版初三化学目录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 ...查看


  • (江西)初中.高中化学课本目录(初中人教版.高中北师大版)
  •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 ...查看


  • 2018年辽宁单招化学练习题
  • 2018年辽宁单招化学模拟试题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单招网站和学校提供]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 ...查看


  •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复习题
  • 第一单元 第三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北京课改版)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 A.氧气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 ...查看


  •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
  •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 P7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 ...查看


  •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全册)_2010(1)
  •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班级: 姓名: P7实验现象记录 P7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同步练习题(每单元都有)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同步练习题 第一单元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 物质的性质C. 物体的运动状态 D. 物质的变化规律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利 ...查看


  • 最轻的气体习题精选
  • 最轻的气体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不污染空气的是() A .煤在空气中燃烧 B .燃放烟花爆竹 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D .硫在空气中燃烧 2.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是因为氢气具有() A .氧化性 B . ...查看


  •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数学部分 高一数学(新课标人教A 版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课时 单元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第01次 第 一 章 集 合 与 函 数 的 概 念 1.1.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