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教学设计

作者:孙曙光

网络科技时代 2008年07期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说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本课第一子目是“金字塔的建造”,讲述金字塔来源的社会背景、金字塔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它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第二子目是“金字塔的结构”,介绍金字塔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建筑结构和艺术,说明金字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第三子目是“解开金字塔之谜”,即对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提出了许多研究的假说和猜测,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并指出古埃及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完全有能力创造人间奇迹。第四子目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介绍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并进一步指出它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的历史产物。本课第二、三、四子目是重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初中学生虽然涉及世界古代史不多,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课程内容当中,对许多疑难与奥秘问题都是非常有兴趣的。“古埃及金字塔的奥秘”就是组织探究式学习的最佳可选课题。课外读物、影视媒体和网络信息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资源库,从而为学生主动进入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

  金字塔、法老、狮身人面像;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能力与方法

  ◆通过情景和问题探究法,举例说明金字塔超凡的建筑结构和艺术,说明金字塔文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地位。

  ◆举例分析金字塔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金字塔建筑的成就感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及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

  五.教学方式

  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可设计网页式多媒体课件。在师生讨论气氛中注重解释与适时拓展,有助于学生对金字塔建筑群社会文明价值的记忆和深刻理解。

  六、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活动

  课前探究

  ◆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金字塔建筑群的图片及其文稿,初步了解金字塔研究中的大体脉络。

  ◆思考课后《知识链接》,进行解析和探究。

  导入新课

  展示彩图《金字塔建筑群》。

  师:今天的人自作聪明地认为,是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创造了这个世界。其实,几千年前,古人一直都拥有超人的智慧和无尽的创造力。“人类文明”这艘伟大的“诺亚方舟”,正是他们首先创造的。现在,就让我们搭乘着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一次时光漫游吧!我们掠过5000年前的非洲大草原,顺着埃及尼罗河,飞越狮身人面像和胡夫金字塔;我们穿过大沙漠,在巴格达邂逅巴比伦空中花园,遥听远方的驼铃……再往前,顺着丝绸之路,隐约看见前方的群山之巅,蜿蜒着一条岩石巨龙(长城)……啊!人们发出惊叹:年代越是久远,越是留给人们更多的神秘感。正如埃及的金字塔,它们矗立在那里已经数千年,恐怖的咒语、离奇的猜测、令人惊异的考古发现,以及现代科技在它面前显现出的尴尬,无不使这令人产生由衷敬畏的千古之谜更加平添了几分神秘。

  教学结构

  一、金字塔的建造

  1.金字塔的历史来源。

  2.陵墓与木乃伊。

  3.金字塔的建制成型。

  二、金字塔的结构

  1.建筑史上的奇迹。

  2.古埃及人民的天才创造力。

  三、解开金字塔之谜

  1.力学之谜和诅咒之谜的奥妙。

  2.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面目。

  四、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1.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金字塔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的历史产物。

  八、课堂实录

  ◆金字塔的建造

  师:金字塔这一奇迹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东西都更加吸引世界的想象。围绕金字塔,实在有太多引人入胜的话题、令人遐想的谜题。老师的介绍到此为止,下面的探究旅程将由不同小组的学生继续完成。

  教学设计和构思: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研究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是教改的最佳突破口。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建立一个和谐、融洽、轻松的师生关系呢?那便是建立“师生互动”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以下是学生对课文第二、第三、第四子目的理解与探究。(翠园中学高二(九)班)

  ◆金字塔的结构(第一组:郭瑜、邓紫薇……)

  生:我们小组所研究的是金字塔的结构。让我们带大家走进金字塔,探寻它的“庐山真面目”。

  1.胡夫金字塔的透视图。(略)

  2.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一直以来,胡夫金字塔的原入口被一块光滑的石灰石所掩盖。这块石头与周围的环境如此协调以至于很难发现真正的洞口。公元820年,开罗回教总督卡利夫·阿尔玛门动员人们钻一个隧道进入金字塔寻找墓室里的财宝。炸开这些坚硬的石头是非常困难的,他们用了很多办法,最终打开了一个小的入口,通过这条入口进入了最底层墓室,沿着通道往上走,找到了现代考古学家所称的“玛门穴”……

  3.胡夫金字塔内部图片展示。(图略)

  ①《大走廊》——旁白:当我们沿着上升的通道前进,我们就来到了大走廊,一个被支撑起来的大厅。上图是国王室或叫埋葬室。以此为基点,中间就是通向中间室的斜的通道。

  ②《接待室》——旁白:向上室走去,你首先进入一个接待室,有一个大花岗岩封在主室的前面。图片显示的是挡在前面的闸,整个接待室被分成2部分。

  ③《胡夫金字塔中间墓室——王后墓室》——旁白:虽然这个墓室叫王后墓室,但王后并没葬在这里。墙壁和天花板都是用石灰石精制而成的,地板很粗糙,好像没有完工一样。这间墓室里没有石棺,几乎是空荡荡的。

  ④《胡夫金字塔主墓室——国王墓室》——旁白:国王墓室内西侧是国王石棺,国王石棺是在国王墓室天花板建成之前就建好的。几个世纪以来,石棺已经被磨损破坏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它的一角已经没了。现在照明设备及监视仪器被安装在这个墓室里监视着一切。墙皮也已经重修过了,只有在后来的金字塔的内侧墓室才有象形文字装饰的墙壁。

  4.总结金字塔结构的奇迹。

  生:金字塔内部结构的设计与建造如此复杂,它没有用水泥或钢筋之类的材料来固定,只是靠着本身的重量来支撑。这种复杂的空间结构要承受几百万吨的压力,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安然无恙,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迹。究竟古埃及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他们又是如何掌握这连现代技术都未必能达到的高超技艺?

  5.比较埃及金字塔与美洲玛雅人的阿兹特克金字塔。(略)

  疑问:为什么在没有任何远程通讯工具的时代,相距千里的埃及和墨西哥会同时出现金字塔形建筑呢?

  6.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

  通过对金字塔结构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人是贪恋生命的,而人生短暂,全世界的人都渴望生命永恒,并作出不懈追求。金字塔就是这种信念的归宿,所以埃及和墨西哥都出现了金字塔。②太阳在农耕社会是万物生长之灵。它赋予了万物生命,依靠自然与崇拜太阳结合一体,所以世界各民族都崇拜太阳神。③Sunday(星期天)表示人们需向主祈祷,渴望生命之永恒。说明欧洲人也是崇拜太阳神阿波罗的。④木乃伊不仅埃及、墨西哥印第安人有,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楼兰古国公主墓也有,他们都用了不同的方法来保存尸体。说明人都渴望生命与灵魂永存。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有以下感悟:我们小组研究金字塔的结构方面,从外观研究开始,重点研究了三座大金字塔。塔底是完美的直角四边形,四面正对着东、南、西、北四方。塔身由2.5吨的石块构成,他们完美的契合让世界所有的建筑师喟叹不如。我们感叹人类的文明,感叹古埃及的文明盛况……特别是其石块之间的间隙竟细到连一张纸都插不入,这点就连拥有现代科技的我们都无法做到。我们不禁思考这些文明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更让我们惊叹的是,金字塔的建造运用数学、天文学和结构建筑学等多方面科学知识,这又怎么解释呢?

  接着,我们开始着手于内部结构的了解,其最主要的是对三间墓室的研究。除墓室之外还有墓道、竖井、浮雕室,均结构复杂。这让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几百万吨的巨石重压下,金字塔竟能几千年屹立不倒!看着金字塔,我们眼前浮现的是当时古埃及人民为他们的法老建筑与上天沟通的安息地的景象。由金字塔的结构,延伸出的其他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让我们进入金字塔之谜的研究……

  教师点评:同学们,刚才这一组同学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敢于创新地补充了课本中没有的古印第安人的金字塔,并与古埃及的金字塔进行了很有必要的对比,更精彩的是谈到了人类社会对太阳的普遍崇拜以及相类似的丧葬观,这种研究态度和成果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教学设计和构思:进行这场教学活动,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最主要的是收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特别是大量的图片、图册和影视片,以及介绍和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书籍。收集各种有关资料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也是学习目标之一。它可以了解资料的来源、知道有关资料的价值、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学会如何利用有关资料。在组织这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组织者要善于引导教学活动朝预定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要探究的课题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把握关于这些课题的学术研究动态,在活动的关键问题上进行启发和点拨。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切忌只有教师事先的布置,以后全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成为旁观者,最后也不做讲评和总结,这就达不到学习的目标。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

  ◆解开金字塔之谜(第二组:傅达坤、张瑞鹏、陈启龙、苗笛)

  第二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研究总结。(内容略)

  教师点评。(略)

  教学设计和构思: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潜能。问题的设计要立足教材,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思维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这一组同学通过搜索有关资料,为大家展示了金字塔的长存之谜、诅咒之谜、外星人之谜、力学之谜、工程规模与人数之谜、数据之谜……

  ◆中央集权与古代建筑的关系(第三组:林昕、叶蕊……)

  主要内容:

  1.图片展示电脑模拟古埃及城市复原图。

  2.北纬30度线的建筑奇迹。

  3.古埃及石建筑与中国木建筑的比较。

  4.只有君主专制国家才能创造如此辉煌的建筑吗?

  教师点评。(略)

  九、课堂总结

  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无不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然而,当我们粗读了尼罗河文明之后,脑海中不由得闪现出“天外有天”这个词汇。毋庸置疑,中华文化底蕴是丰厚的,而别的民族的文化也有许多超过我们之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妄自尊大,才会更加虚心地学习其他优秀民族的文化,以此进一步完善自我。金字塔,这座他山之石,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

  今天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同学们自主探究完成的,大家求知若渴的精神让我备受感动,也深受鼓舞。当然,在同学们的探究过程中,也有被伪科学迷惑的地方,例如埃及人DNA之说就不是科学的论据,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课后作业。(略)

  十、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和构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要使学生成为有独立行为的人和自觉的、有意识的人,才能在学习中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的结果。要落实学生学习主动性原则,必须在“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等几个环节下工夫。“师生互动”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许多教学改革的较成功经验,有其独特特点。

  1.课堂上教师精讲妙问,学生精看巧问;学生间互问互答;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2.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师道尊严的长辈,而是学习者的朋友。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团结进步的能力,形成勇于质疑、求疑、争论的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鼓励自主思考、独立发现和创造,使学生乐学、会学,培养研究性的学习能力。

  4.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转化差生,共同进步。

作者介绍:孙曙光,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

作者:孙曙光

网络科技时代 2008年07期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说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本课第一子目是“金字塔的建造”,讲述金字塔来源的社会背景、金字塔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它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第二子目是“金字塔的结构”,介绍金字塔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超建筑结构和艺术,说明金字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第三子目是“解开金字塔之谜”,即对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提出了许多研究的假说和猜测,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并指出古埃及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完全有能力创造人间奇迹。第四子目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介绍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并进一步指出它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的历史产物。本课第二、三、四子目是重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初中学生虽然涉及世界古代史不多,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课程内容当中,对许多疑难与奥秘问题都是非常有兴趣的。“古埃及金字塔的奥秘”就是组织探究式学习的最佳可选课题。课外读物、影视媒体和网络信息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资源库,从而为学生主动进入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

  金字塔、法老、狮身人面像;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

  能力与方法

  ◆通过情景和问题探究法,举例说明金字塔超凡的建筑结构和艺术,说明金字塔文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地位。

  ◆举例分析金字塔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说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金字塔建筑的成就感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及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

  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

  五.教学方式

  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可设计网页式多媒体课件。在师生讨论气氛中注重解释与适时拓展,有助于学生对金字塔建筑群社会文明价值的记忆和深刻理解。

  六、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活动

  课前探究

  ◆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金字塔建筑群的图片及其文稿,初步了解金字塔研究中的大体脉络。

  ◆思考课后《知识链接》,进行解析和探究。

  导入新课

  展示彩图《金字塔建筑群》。

  师:今天的人自作聪明地认为,是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创造了这个世界。其实,几千年前,古人一直都拥有超人的智慧和无尽的创造力。“人类文明”这艘伟大的“诺亚方舟”,正是他们首先创造的。现在,就让我们搭乘着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一次时光漫游吧!我们掠过5000年前的非洲大草原,顺着埃及尼罗河,飞越狮身人面像和胡夫金字塔;我们穿过大沙漠,在巴格达邂逅巴比伦空中花园,遥听远方的驼铃……再往前,顺着丝绸之路,隐约看见前方的群山之巅,蜿蜒着一条岩石巨龙(长城)……啊!人们发出惊叹:年代越是久远,越是留给人们更多的神秘感。正如埃及的金字塔,它们矗立在那里已经数千年,恐怖的咒语、离奇的猜测、令人惊异的考古发现,以及现代科技在它面前显现出的尴尬,无不使这令人产生由衷敬畏的千古之谜更加平添了几分神秘。

  教学结构

  一、金字塔的建造

  1.金字塔的历史来源。

  2.陵墓与木乃伊。

  3.金字塔的建制成型。

  二、金字塔的结构

  1.建筑史上的奇迹。

  2.古埃及人民的天才创造力。

  三、解开金字塔之谜

  1.力学之谜和诅咒之谜的奥妙。

  2.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面目。

  四、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1.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2.金字塔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的历史产物。

  八、课堂实录

  ◆金字塔的建造

  师:金字塔这一奇迹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东西都更加吸引世界的想象。围绕金字塔,实在有太多引人入胜的话题、令人遐想的谜题。老师的介绍到此为止,下面的探究旅程将由不同小组的学生继续完成。

  教学设计和构思: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研究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是教改的最佳突破口。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建立一个和谐、融洽、轻松的师生关系呢?那便是建立“师生互动”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以下是学生对课文第二、第三、第四子目的理解与探究。(翠园中学高二(九)班)

  ◆金字塔的结构(第一组:郭瑜、邓紫薇……)

  生:我们小组所研究的是金字塔的结构。让我们带大家走进金字塔,探寻它的“庐山真面目”。

  1.胡夫金字塔的透视图。(略)

  2.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一直以来,胡夫金字塔的原入口被一块光滑的石灰石所掩盖。这块石头与周围的环境如此协调以至于很难发现真正的洞口。公元820年,开罗回教总督卡利夫·阿尔玛门动员人们钻一个隧道进入金字塔寻找墓室里的财宝。炸开这些坚硬的石头是非常困难的,他们用了很多办法,最终打开了一个小的入口,通过这条入口进入了最底层墓室,沿着通道往上走,找到了现代考古学家所称的“玛门穴”……

  3.胡夫金字塔内部图片展示。(图略)

  ①《大走廊》——旁白:当我们沿着上升的通道前进,我们就来到了大走廊,一个被支撑起来的大厅。上图是国王室或叫埋葬室。以此为基点,中间就是通向中间室的斜的通道。

  ②《接待室》——旁白:向上室走去,你首先进入一个接待室,有一个大花岗岩封在主室的前面。图片显示的是挡在前面的闸,整个接待室被分成2部分。

  ③《胡夫金字塔中间墓室——王后墓室》——旁白:虽然这个墓室叫王后墓室,但王后并没葬在这里。墙壁和天花板都是用石灰石精制而成的,地板很粗糙,好像没有完工一样。这间墓室里没有石棺,几乎是空荡荡的。

  ④《胡夫金字塔主墓室——国王墓室》——旁白:国王墓室内西侧是国王石棺,国王石棺是在国王墓室天花板建成之前就建好的。几个世纪以来,石棺已经被磨损破坏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它的一角已经没了。现在照明设备及监视仪器被安装在这个墓室里监视着一切。墙皮也已经重修过了,只有在后来的金字塔的内侧墓室才有象形文字装饰的墙壁。

  4.总结金字塔结构的奇迹。

  生:金字塔内部结构的设计与建造如此复杂,它没有用水泥或钢筋之类的材料来固定,只是靠着本身的重量来支撑。这种复杂的空间结构要承受几百万吨的压力,却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安然无恙,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迹。究竟古埃及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他们又是如何掌握这连现代技术都未必能达到的高超技艺?

  5.比较埃及金字塔与美洲玛雅人的阿兹特克金字塔。(略)

  疑问:为什么在没有任何远程通讯工具的时代,相距千里的埃及和墨西哥会同时出现金字塔形建筑呢?

  6.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

  通过对金字塔结构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人是贪恋生命的,而人生短暂,全世界的人都渴望生命永恒,并作出不懈追求。金字塔就是这种信念的归宿,所以埃及和墨西哥都出现了金字塔。②太阳在农耕社会是万物生长之灵。它赋予了万物生命,依靠自然与崇拜太阳结合一体,所以世界各民族都崇拜太阳神。③Sunday(星期天)表示人们需向主祈祷,渴望生命之永恒。说明欧洲人也是崇拜太阳神阿波罗的。④木乃伊不仅埃及、墨西哥印第安人有,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楼兰古国公主墓也有,他们都用了不同的方法来保存尸体。说明人都渴望生命与灵魂永存。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有以下感悟:我们小组研究金字塔的结构方面,从外观研究开始,重点研究了三座大金字塔。塔底是完美的直角四边形,四面正对着东、南、西、北四方。塔身由2.5吨的石块构成,他们完美的契合让世界所有的建筑师喟叹不如。我们感叹人类的文明,感叹古埃及的文明盛况……特别是其石块之间的间隙竟细到连一张纸都插不入,这点就连拥有现代科技的我们都无法做到。我们不禁思考这些文明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更让我们惊叹的是,金字塔的建造运用数学、天文学和结构建筑学等多方面科学知识,这又怎么解释呢?

  接着,我们开始着手于内部结构的了解,其最主要的是对三间墓室的研究。除墓室之外还有墓道、竖井、浮雕室,均结构复杂。这让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几百万吨的巨石重压下,金字塔竟能几千年屹立不倒!看着金字塔,我们眼前浮现的是当时古埃及人民为他们的法老建筑与上天沟通的安息地的景象。由金字塔的结构,延伸出的其他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让我们进入金字塔之谜的研究……

  教师点评:同学们,刚才这一组同学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敢于创新地补充了课本中没有的古印第安人的金字塔,并与古埃及的金字塔进行了很有必要的对比,更精彩的是谈到了人类社会对太阳的普遍崇拜以及相类似的丧葬观,这种研究态度和成果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教学设计和构思:进行这场教学活动,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最主要的是收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特别是大量的图片、图册和影视片,以及介绍和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书籍。收集各种有关资料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也是学习目标之一。它可以了解资料的来源、知道有关资料的价值、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学会如何利用有关资料。在组织这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组织者要善于引导教学活动朝预定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要探究的课题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把握关于这些课题的学术研究动态,在活动的关键问题上进行启发和点拨。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切忌只有教师事先的布置,以后全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成为旁观者,最后也不做讲评和总结,这就达不到学习的目标。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

  ◆解开金字塔之谜(第二组:傅达坤、张瑞鹏、陈启龙、苗笛)

  第二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研究总结。(内容略)

  教师点评。(略)

  教学设计和构思: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潜能。问题的设计要立足教材,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思维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这一组同学通过搜索有关资料,为大家展示了金字塔的长存之谜、诅咒之谜、外星人之谜、力学之谜、工程规模与人数之谜、数据之谜……

  ◆中央集权与古代建筑的关系(第三组:林昕、叶蕊……)

  主要内容:

  1.图片展示电脑模拟古埃及城市复原图。

  2.北纬30度线的建筑奇迹。

  3.古埃及石建筑与中国木建筑的比较。

  4.只有君主专制国家才能创造如此辉煌的建筑吗?

  教师点评。(略)

  九、课堂总结

  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无不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然而,当我们粗读了尼罗河文明之后,脑海中不由得闪现出“天外有天”这个词汇。毋庸置疑,中华文化底蕴是丰厚的,而别的民族的文化也有许多超过我们之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妄自尊大,才会更加虚心地学习其他优秀民族的文化,以此进一步完善自我。金字塔,这座他山之石,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

  今天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同学们自主探究完成的,大家求知若渴的精神让我备受感动,也深受鼓舞。当然,在同学们的探究过程中,也有被伪科学迷惑的地方,例如埃及人DNA之说就不是科学的论据,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课后作业。(略)

  十、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和构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要使学生成为有独立行为的人和自觉的、有意识的人,才能在学习中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的结果。要落实学生学习主动性原则,必须在“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等几个环节下工夫。“师生互动”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许多教学改革的较成功经验,有其独特特点。

  1.课堂上教师精讲妙问,学生精看巧问;学生间互问互答;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2.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师道尊严的长辈,而是学习者的朋友。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团结进步的能力,形成勇于质疑、求疑、争论的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鼓励自主思考、独立发现和创造,使学生乐学、会学,培养研究性的学习能力。

  4.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转化差生,共同进步。

作者介绍:孙曙光,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


相关文章

  • 太阳历的发源地古埃及教案
  • 2 太阳历的发源地--古埃及(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2.在地图上指认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了解太阳历.金字塔等文明成就,知道尼罗河的年年泛滥与古埃及文明产生的联系. 3.收集有关金字塔 ...查看


  • 大河流域文明古国
  • 第2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第一课时 [内容标准]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 ...查看


  • 亚非大河文明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过程:知道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知道埃及文明的代表.了解埃及文明的诞生依赖于尼罗河的哺育以及尼罗河对古代埃及人们的生产 ...查看


  • 古埃及数学
  • 古埃及数学 埃及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几个地区之一,位于尼罗河两岸,公元前3200年左右,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尼罗河是埃及人生命的源泉,他们靠耕种河水泛滥后淤土覆盖的田地谋生.尼罗河定期泛滥,淹没全部谷地,水退后,要重新丈量居民的耕地面积. ...查看


  •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复习古代中国 ...查看


  • 四大文明古国的今天
  • "四大文明古国"是在中国流行的对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概称,分别 是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来源 于梁启超提出的"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但与其原意并不相 ...查看


  • 西方建筑赏析之金字塔
  •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 金字塔 尼罗河河谷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涵盖不同结构浩大的古埃及欧式建筑的文明建筑遗迹,其中包括吉萨大金字塔和吉萨的狮身人面像,是其中最大和最有名的. 由于木材稀缺,在古埃及的两个主要建设使用的材料是太阳烤的泥砖 ...查看


  • 川教版九上历史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导学案
  • 第二学习主题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种 姓制度 2.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 ...查看


  • 胡夫大金字塔
  • 胡夫大金字塔 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被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基本资料 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吉萨南郊8公里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