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中的含量测定报告

硅酸盐水泥中的SiO2 ,Fe2O3 、Al2O3 、CaO 和 MgO的含量测定

摘 要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状态存在在用浓酸和加热蒸干等方法处理后,能使绝大部分硅酸水溶胶脱水成水凝胶析出,因此可以利用沉淀分离的方法把硅酸与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其他组分分开重量法测定、、CaO 和 MgO的含量以配位滴定法测定。 关键词: SiO2、 Fe2O3 、Al2O3 、CaO 和 MgO、EDTA Abstract Silicate is a weak inorganic acid,it exists in aqueous solutionin most in the form of the gel.When heated with concentrated acid and evaporated , dehydration can make most of the acid water sol gel precipitation into water,Therefore,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cipitation of iron silicate and cement, aluminum, calcium, magnesium and other components separately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SiO2, Fe2O3, Al2O3, CaO and MgO content of the EDTA titrimetric method

Keywords: SiO2, Fe2O3, Al2O3, CaO and MgO, EDTA

目 录

摘 要............................................................ I

1. 引言............................................................. 1

2. 实验原理......................................................... 2

2.1SiO 2含量测定原理 . ............................................ 2

2.2F e 2O 3的测定原理 ............................................. 3

2.3A l 2O 3的测定原理 . ............................................. 3

2.4 CaO和MgO 的测定原理......................................... 4

3. 主要试剂和仪器................................................... 4

4. 实验步骤(本组此次实验用的是4号试样)........................... 6

4.1 EDTA溶液的标定.............................................. 6

4.2SiO 2的测定 . .................................................. 6

4.3F e 2O 3,A l 2O 3 ,CaO ,MgO 的测定 . .............................. 6

5. 结果与讨论....................................................... 9

5.1 EDTA溶液的标定.............................................. 9

5.2SiO 2含量的计算 . .............................................. 9

5.3F e 2O 3含量的计算 ............................................ 11

5.4A l 2O 3含量的计算 . ............................................ 12

5.5 CaO的含量计算.............................................. 13

5.6 MgO的含量计算.............................................. 14

5.7 实验讨论 ................................................... 15

5.7.1 测定结果与国标的比较.................................. 15

5.7.2误差来源 .............................................. 15

6.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水泥主要由硅酸盐组成。按我国规定,分成硅酸盐水泥(熟料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煤灰水泥)等。水泥熟料是由水泥生料经1400℃以上 高温煅烧而成。硅酸盐水泥由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而成,其成分与水泥熟料相似,可按水泥熟料化学分析法进行测定。

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由氧化钙(CaO )、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和氧化铁(Fe2O3简写为F )四种氧化物组成。 通常这四种氧化物总量在熟料中占95%以上。每种氧化物含量虽然不是固定不变,但其含量变化范围很小,水泥熟料中除了上述四种主要氧化物以外,还有含量不到5%的其他少量氧化物,如氧化镁(MgO)、氧化钛(Ti02)、三氧化硫(S03)等。

水泥熟料中碱性氧化物占60%以上,因此宜采用酸分解。水泥熟料主要为硅酸三钙(3CaO ·SiO 2)、硅酸二钙(2CaO ·SiO 2)、铝酸三钙(3CaO ·Al 2O 3)和铁铝酸四钙(4CaO ·Al 2O3·Fe 2O 3)等化合物的混合物。这些化合物与盐酸作用

时,生成硅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反应式如下:

2CaO ·SiO 2+4HCl→2CaCl 2+H2 SiO3+H2O

3CaO ·SiO 2+6HCl→3 CaCl2+H2 SiO3+H2O

3CaO ·Al 2O 3+12HCl→3 CaCl2+2AlCl3+6H2O

4CaO ·Al 2O 3·Fe 2O 3+20HCl→CaCl 2+AlCl3+2FeCl3+H2O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状态存在,其化学式以SiO 2·nH 2O 表示。在用浓酸和加热蒸干等方法处理后,能使绝大部分硅胶脱水

成水凝胶析出,因此可利用沉淀分离的方法把硅酸与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其他组分分开。

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组分以Fe 3+、Al 3+、Mg 2+离子形式存在于过滤SiO 2沉淀后的滤液中,它们都与EDTA 形成稳定的络离子。但这些络离子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差别,因此只要控制适当的酸度,就可用EDTA 分别滴定它们。

2. 实验原理

2.1 SiO 2含量测定原理

SiO2的测定可分成容量法和重量法。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其含量。重

量法又因使硅酸凝聚所用物质的不同分为盐酸干固法、动物胶法、氯化铵法等,本实验采用氯化铵法。在水泥经酸分解后的溶液中,采用加热蒸发近干和加固体氯化铵两种措施,使水溶性胶状硅酸尽可能全部脱水析出。蒸干脱水是将溶液控制在100℃左右下进行。由于HCl 的蒸发,硅酸中所含的水分大部分被带走,硅酸水溶胶即成为水凝胶析出。由于溶液中的Fe 3+、Al 3+等离子在温度超过110℃时易水解生成难溶性的碱式盐而混在硅酸凝胶中,这样将使SiO 2的结果偏高,而

Fe 2O 3,Al 2O 3等的结果偏低,故加热蒸干宜采用水浴以严格控制温度。

加入固体氯化铵后由于氯化铵易离解生成NH 3·H 2O 和HCl ,加热时它们易于

挥发逸去,从而消耗了水,因此能促进硅酸水溶胶的脱水作用,反应式如下:

NH 4Cl+H2O →NH 3.H 2O+HCl

含水硅酸的组成不固定,故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后,还需经950-1000℃高温灼烧成固体成分SiO 2,然后称量,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SiO 2的质量分数。

灼烧时,硅酸凝胶不仅失去吸附水,并进一步失去结合水,脱水过程的变化如下:

H 2SiO 3.nH 2O H 2SiO 3SiO 2

灼烧所得的SiO 2沉淀是雪白而又疏松的粉末。如所得沉淀呈灰色,黄色或红棕

色,说明沉淀不纯。

由于铁、铝与都能与EDTA 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且生成的络合物稳定常数相差很大(lgK FeY=25.13,lgK AlY=16.17),因此可以利用控制溶液的酸度的不同在同一溶液中进行连续滴定来分别测定铁、铝的含量。

2.2 Fe 2O 3的测定原理

控制酸度为pH=2-2.5。试验表明,溶液酸度控制得不当对测定铁的结果影响很大。在pH=1.5时,结果偏低;pH>3时,Fe 3+离子开始形成红棕色氢氧化物,往往无滴定终点,共存的Ti 和Al 3+离子的影响也显著增加。

滴定时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它与Fe 3+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颜色与溶液酸度有关,pH=1.2~2.5时,络合物呈红紫色。由于Fe 3+—磺基水杨酸络合物不及Fe 3+—EDTA 络合物稳定,所以临近终点时加入的EDTA 便会夺取Fe 3+—磺基水杨酸络合物中的Fe 3+离子,使磺基水杨酸游离出来,因而溶液有红紫色变为微黄色,即为终点。磺基水杨酸在水溶液中是无色的,但由于Fe 3+—EDTA 络合物是黄色的,所以终点时由红紫色变为黄色。

测定时溶液的温度以60~75℃为宜,当温度高于75℃,并有Al 3+离子存在时,Al 3+离子可能与EDTA 络合,使Fe 2O 3的测定结果骗高,而使得Al 2O 3的结果偏低。

当温度低于50℃时,则反应速度缓慢,不易得出准确的终点。(适用于Fe 2O 3含量不超过30mg )。

2.3 Al2O 3的测定原理

以PAN 为指示剂的铜盐回滴法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测定铝的方法。

因为Al 3+离子与EDTA 的络合作用进行得较慢,所以一般先加入过量的EDTA 溶液,并加热煮沸,使Al 离子与EDTA 充分络合,然后用CuSO 4标准溶液回滴过

量的EDTA 。

Al-EDTA 络合物是无色的,PAN 指示剂在pH 为4.3的条件下是黄色的,所以滴定开始前溶液呈黄色。随着CuSO 4标准溶液的加入,Cu 离子不断与过量的EDTA

络合,由于Cu-EDTA 是淡兰色的,因此溶液逐渐有黄色变绿色。在过量的EDTA 与Cu 离子完全络合后,继续加入CuSO 4,过量的Cu 离子即与PAN 络合成深红色3+

络合物,由于兰色的Cu-EDTA 的存在,所以终点呈紫色。滴定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如下:

Al 3++H2Y 2→→AlY -(无色)+2H+

H2Y 2-+Cu2+→CuY 2-(兰色)+2H+ -

Cu2++PAN(黄色)→Cu-PAN(深红色)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溶液中存在三种有色物质,而它们的含量又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溶液的颜色特别是终点时的变化就较复杂,决定于Cu-EDTA 、PAN 和Cu-PAN 的相对含量和浓度。滴定终点是否敏锐的关键是兰色的Cu-EDTA 浓度的大小,终点时Cu-EDTA 的量等于加入的过量的EDTA 的量。一般来说,在100mL 溶液中加入的EDTA 标准溶液(浓度在0.015mol/L附近的), 以过量10mL 左右为宜。

2.4 CaO和MgO 的测定原理

Fe,Al 含量高时,对Ca 2+,Mg 2+测定有干扰。用尿素分离Fe ,Al 后,Ca 2+,Mg 2+是以GBHA 或铬黑T 为指示剂,用EDTA 络合滴定法测定。若试样中含Ti 时,则CuSO 4回滴法所测得的实际上是Al ,Ti 含量。若要测定TiO 2的含量可加入苦杏仁酸

解蔽剂,TiY 可成为Ti 4+,再用标准CuSO 4滴定释放的EDTA 。如Ti 含量较低时可用

比色法测定。

3. 主要试剂和仪器

3.1 EDTA 溶液 0.02mol ·L -1 在台秤上称取4g EDTA,加100mL 水溶解后,转移至塑料瓶中,稀释至500mL ,摇匀。待标定。

3.2 CuSO 4标准溶液 0.02mol ·L -1 准确称取1.25g 分析纯五水硫酸铜,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待完全溶解后转入2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3 指示剂

溴甲酚绿 1g·L -1 20%乙醇溶液;

磺基水杨酸钠 100 g·L -1;

PAN 3 g·L -1 乙醇溶液;

铬黑T 1 g·L -1 称取0.1g 铬黑T 溶于75mL 三乙醇胺和25mL 乙醇中; GBHA 0.4 g·L -1 乙醇溶液。

3.4缓冲溶液

氯乙酸-醋酸铵缓冲液(pH=2)850mL 0.1 mol·L -1氯乙酸与85mL 0.1 mol ·L -1NH 4Ac 混匀;

氯乙酸-醋酸钠缓冲液(pH=3.5)250mL 2 mol ·L -1氯乙酸与500mL 1 mol ·L -1NaAc 混匀;

NaOH 强碱缓冲液(pH=12.6)10g NaOH与10g Na2B 4O 7·10H 2O (硼砂)溶于适

量水后,稀释至1L ;

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10)67g NH4Cl 溶于适量水后,加入520mL 浓氨水,

稀释至1L 。

3.5 其他试剂

NH 4Cl (固体); 氨水(1+1);

NaOH 溶液 200 g·L -1; HCl溶液 浓,6 mol·L -1,2 mol ·L -1;

尿素 500 g·L -1水溶液; HNO3 浓;

NH 4F 200 g·L -1; AgNO3 0.1 mol·L -1;

NH 4NO 3 10 g·L -1。。

3.6 实验仪器

马弗炉,瓷坩埚,干燥器,长、短坩埚钳,酸、碱式滴定管,烧杯,容量瓶,锥形瓶和滴管等。

4. 实验步骤(本组此次实验用的是4号试样)

4.1 EDTA 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mL CuSO 4标准溶液,加入5mL pH=3.5的缓冲溶液和35mL 水,加热至80℃后,加入4滴PAN 指示剂,趁热用EDTA 滴定至由红色变为绿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EDTA 溶液的体积。平行3次。计算EDTA 浓度。

4.2 SiO 2 的测定

准确称取0.4g 试样,置于干燥的50mL 烧杯中,加入2.5~3g固体NH 4Cl ,用玻璃

棒混匀 , 滴加浓HCl 溶液至试样全部润湿(一般约需2mL ),并滴加2~3滴浓HNO 3,搅匀。小心压碎块状物 ,盖上表面皿,置于沸水浴上,加热10min ,加热水约40mL ,搅动,以溶解可溶性盐类。过滤,用热水洗涤烧杯和沉淀,直至滤液中无Cl -反应为止(用AgNO 3检验)弃去滤液 。

将沉淀连同滤纸放入已恒重的瓷坩埚中,低温干燥、炭化并灰化后 ,于950℃灼烧30min 取下,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再灼烧、称量,直至恒重。计算试样中SiO 2的质量分数。

4.3 F e 2O 3 ,A l 2O 3 ,CaO ,MgO 的测定

4.3.1 溶样

准确称取约2g 水泥试样于250mL 烧杯中,加入8g NH 4Cl ,用一端平头的玻璃

棒压碎块状物,仔细搅拌20min 。加入12mL 浓HCl 溶液,使试样全部润湿,再滴加浓HNO 34~8滴,搅匀,盖上表面皿,置于已预热的沙浴上加热20~30min,直至无

黑色或灰色的小颗粒为止。取下烧杯,稍冷后加热水40mL ,搅拌使盐类溶解。冷却后,连同沉淀一起转移到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放置1~2h,使其澄清。然后用洁净干燥的虹吸管吸取溶 液于洁净干燥的400mL 烧杯中保存,作为测定Fe ,Al ,Ca ,Mg 等元素之用。

4.3.2 F e 2O 3和A l 2O 3含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25mL 试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10滴磺基水杨酸、10mL pH=2的缓冲溶液,将溶液加热至70℃,用EDTA (稀释了十倍)标 准溶液缓慢地滴定至由酒红色变为无色(终点时溶液温度应在60℃左右),记下消耗的EDTA 体积 。平行滴定3次。 计算Fe 2O 3含量:

这里,ms 为实际滴定的每份试样质量。

于滴定铁后的溶液中,加入1滴溴甲酚绿,用(1+1)氨水调至黄绿色,然后,加入15.00mL 过量的EDTA 标准溶液,加热煮沸1min ,加入10mL pH=3.5的缓冲溶液,13滴PAN 指示剂,用铜标准溶液滴至茶红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铜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滴定3份。计算Al 2O 3含量:

4.3.3 CaO 和MgO 含量的测定

由于Fe ,Al 干扰Ca ,Mg 的测定,须将它们预先分离。为此,取试液100mL 3+3+2+2+

于200mL 烧杯中,滴入(1+1)氨水至红棕色沉淀生成时 ,再滴入2 mol·L -1

HCl

溶液使沉淀刚好溶解。然后加入25mL 尿素溶液,加热约20min ,不断搅拌,使Fe 3+,Al 3+完全沉淀,趁热过滤,滤液用250mL 烧杯承接,用1%NH4NO 3热水洗涤沉淀至无Cl -为止(用AgNO 3溶液检查)。滤液冷却后转移至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滤液用于测定Ca 2+,Mg 2+。

用移液管移取25mL 试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12滴GBHA 指示剂,滴加200 g ·L -1NaOH 使溶液变为微红色后,加入10mL pH=12.6的缓冲液和20mL 水,用EDTA 标准溶液滴至由红色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计算的含量CaO 。

在测定CaO 后的溶液中,滴加2 mol·L -1HCl 溶液至溶液黄色褪去,此时pH 约为10,加入15mL pH=10的氨缓冲液,9滴铬黑T 指示剂 ,用EDTA 标准溶液滴至由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EDTA 标准溶液体积。平行测定3次。计算MgO 的含量。

5. 结果与讨论

5.1 EDTA溶液的标定

m cuso 4

C EDTA =

M cuso 4

V EDTA

10250

m c u s 4o

mol ⋅L -1 M c u s 4o 的数值为1.2512/250=0.0050048

0.000027d 13

⨯100%=0.12%

0.021993i =1x

误差较小

5.2 SiO 2含量的计算

本次操作只做了两次,

w SiO 2=

w S iO

2

w 试样

⨯100%

0. 87d 13

⨯100%=4.28%>0.2% d i =x i -x d =∑d i d r =∙100%=

20.333i =1x

误差很大

23

w F e 2O 3=

0.5⨯(CV )EDTA ⨯

1

⨯M Fe 2O 3

500⨯⨯100%其中m 水泥=2.0042g

m 水泥25

M Fe 2O 3=159.69

0.0019d 13

⨯100%=0.09%

2.10373i =1x

误差较小

23

w Al 2O 3=

EDTA CuSO 4Al 2O 3

m 水泥

500

⨯100%25

其中(CV )EDTA =0.02199⨯15⨯0.001=0.00032985M Al 2O 3=101.96

0.0113d 13

⨯100%=0.17%

6.55163i =1x

误差较小

w CaO =

(CV )EDTA ∙M CaO

m 水泥

⨯50⨯100%其中M CaO =56.08

0.0205d 13

⨯100%=0.03%

62.11533i =1x

误差较小

w MgO =

(CV )EDTA ∙M MgO

m 水泥

⨯50⨯100%其中M MgO =40.31

0.0148d 13

⨯100%=0.38%>0.2% d i =x i -x d =∑d i d r =∙100%=

3.86993i =1x

误差较大

5.7 实验讨论

5.7.1 测定结果与国标的比较

首先参考武汉大学出版的《分析化学实验》中的方法,测出水泥样品的成分

颔联不过如下表所示:

从GB/T 21372-2008

[3]

即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查得普通水泥中各成分标准含

量如下表所示:

两表相比较可以看出本次实验测得的SiO 2的含量是20.33%在普通水泥范围之内,F e 2O 3的含量是2.10%偏小,A l 2O 3的含量为6.55%在普通水泥范围内。MgO 的含量为3.87%,小于4.5%。CaO 的含量为62.11%,稍微在范围之外,偏小,但是国标中S iO 2+CaO的含量要大于等于66%,我们实验所测得的二者之和为82.44%,与国标相符。国标中测得的CaO 与SiO 2质量分数之比大于等于2.0%,我们测得的二者之比为3.05,与国标结果相符。以上比较表明我们本组此次实验的测定结果准确性较高。

由于不知道水泥试样成分的准确含量,我们无法算出此次测定的相对误差,但是通过以上与国标相比较后我们的测定结果可信度较高。 5.7.2误差来源

实验中处处都存在着误差,稍不注意,便会产生误差,回顾整个实验,与结

果对比,分析出以下可能的误差来源:

1,单层过滤时,一些颗粒较小的二氧化硅会透过滤纸,导致结果偏低。 2,水泥中存在其他不容物时,无法消解的物质,灼烧至恒重时是二氧化硅含量偏高。

3,EDTA 滴定完成后,滴定管读数会存在误差。

4,用尿素均匀沉淀法生成氨气沉淀铝和铁后测定钙和鎂时,溶液中仍然存在微量的三价铁离子和铝离子,对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测定产生干扰。本实验中,未加掩蔽剂,从而使得这部分微量的三价铁离子和铝离子对测定值有影响。 5,样品中含有亚铁离子或者消解过程中也会产生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三价铁离子、铝离子与EDTA 的络合常数不同,铁和铝能够分别滴定是由于严格控制pH 才达到分别滴定的目的。pH=2时,EDTA 能络合三价铁离子而不能络合二价铁离子,是铁的含量低pH=3.5时,EDTA 能络合铝离子,同时又能络合二价铁离子,使测得的铝的含量偏高。

6. 结 论

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测定水泥中各成分的含量,检测其质量是否符合国

家标准。有其检测数据可以看出待测水泥中各个成分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虽然其中有所偏差,但是不大,均在误差范围之内。测定水泥的水泥作为一种工业用品被广泛的应用,如果其质量没有达到要求,不仅会对个人的生活有所影响,还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测定水泥的基本成分的含量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当重视。

本次实验利用化学方法,准确度高,比较可靠。化学方法实验条件和试剂用量较成熟,只要控制好在测定各种离子时的pH 、温度以及试剂加入量,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测定各种离子的含量。

参考文献

[1]范文琴,王炜主编 基础化学实验 (无机与分析) 中国铁道出版 社P234~238

[2]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编, 分析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P336~338

[3]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P262~266 [4]万其进,喻德忠,冉国芳主编 仪器分析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 P34~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6-2008

[6]张绍周等主编. 水泥化学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P393~39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372-2008

[9]徐伏秋. 张秋芬主编. 硅酸盐工业分析实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硅酸盐水泥中的SiO2 ,Fe2O3 、Al2O3 、CaO 和 MgO的含量测定

摘 要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状态存在在用浓酸和加热蒸干等方法处理后,能使绝大部分硅酸水溶胶脱水成水凝胶析出,因此可以利用沉淀分离的方法把硅酸与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其他组分分开重量法测定、、CaO 和 MgO的含量以配位滴定法测定。 关键词: SiO2、 Fe2O3 、Al2O3 、CaO 和 MgO、EDTA Abstract Silicate is a weak inorganic acid,it exists in aqueous solutionin most in the form of the gel.When heated with concentrated acid and evaporated , dehydration can make most of the acid water sol gel precipitation into water,Therefore,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cipitation of iron silicate and cement, aluminum, calcium, magnesium and other components separately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SiO2, Fe2O3, Al2O3, CaO and MgO content of the EDTA titrimetric method

Keywords: SiO2, Fe2O3, Al2O3, CaO and MgO, EDTA

目 录

摘 要............................................................ I

1. 引言............................................................. 1

2. 实验原理......................................................... 2

2.1SiO 2含量测定原理 . ............................................ 2

2.2F e 2O 3的测定原理 ............................................. 3

2.3A l 2O 3的测定原理 . ............................................. 3

2.4 CaO和MgO 的测定原理......................................... 4

3. 主要试剂和仪器................................................... 4

4. 实验步骤(本组此次实验用的是4号试样)........................... 6

4.1 EDTA溶液的标定.............................................. 6

4.2SiO 2的测定 . .................................................. 6

4.3F e 2O 3,A l 2O 3 ,CaO ,MgO 的测定 . .............................. 6

5. 结果与讨论....................................................... 9

5.1 EDTA溶液的标定.............................................. 9

5.2SiO 2含量的计算 . .............................................. 9

5.3F e 2O 3含量的计算 ............................................ 11

5.4A l 2O 3含量的计算 . ............................................ 12

5.5 CaO的含量计算.............................................. 13

5.6 MgO的含量计算.............................................. 14

5.7 实验讨论 ................................................... 15

5.7.1 测定结果与国标的比较.................................. 15

5.7.2误差来源 .............................................. 15

6.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水泥主要由硅酸盐组成。按我国规定,分成硅酸盐水泥(熟料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煤灰水泥)等。水泥熟料是由水泥生料经1400℃以上 高温煅烧而成。硅酸盐水泥由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而成,其成分与水泥熟料相似,可按水泥熟料化学分析法进行测定。

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由氧化钙(CaO )、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和氧化铁(Fe2O3简写为F )四种氧化物组成。 通常这四种氧化物总量在熟料中占95%以上。每种氧化物含量虽然不是固定不变,但其含量变化范围很小,水泥熟料中除了上述四种主要氧化物以外,还有含量不到5%的其他少量氧化物,如氧化镁(MgO)、氧化钛(Ti02)、三氧化硫(S03)等。

水泥熟料中碱性氧化物占60%以上,因此宜采用酸分解。水泥熟料主要为硅酸三钙(3CaO ·SiO 2)、硅酸二钙(2CaO ·SiO 2)、铝酸三钙(3CaO ·Al 2O 3)和铁铝酸四钙(4CaO ·Al 2O3·Fe 2O 3)等化合物的混合物。这些化合物与盐酸作用

时,生成硅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反应式如下:

2CaO ·SiO 2+4HCl→2CaCl 2+H2 SiO3+H2O

3CaO ·SiO 2+6HCl→3 CaCl2+H2 SiO3+H2O

3CaO ·Al 2O 3+12HCl→3 CaCl2+2AlCl3+6H2O

4CaO ·Al 2O 3·Fe 2O 3+20HCl→CaCl 2+AlCl3+2FeCl3+H2O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状态存在,其化学式以SiO 2·nH 2O 表示。在用浓酸和加热蒸干等方法处理后,能使绝大部分硅胶脱水

成水凝胶析出,因此可利用沉淀分离的方法把硅酸与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其他组分分开。

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组分以Fe 3+、Al 3+、Mg 2+离子形式存在于过滤SiO 2沉淀后的滤液中,它们都与EDTA 形成稳定的络离子。但这些络离子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差别,因此只要控制适当的酸度,就可用EDTA 分别滴定它们。

2. 实验原理

2.1 SiO 2含量测定原理

SiO2的测定可分成容量法和重量法。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其含量。重

量法又因使硅酸凝聚所用物质的不同分为盐酸干固法、动物胶法、氯化铵法等,本实验采用氯化铵法。在水泥经酸分解后的溶液中,采用加热蒸发近干和加固体氯化铵两种措施,使水溶性胶状硅酸尽可能全部脱水析出。蒸干脱水是将溶液控制在100℃左右下进行。由于HCl 的蒸发,硅酸中所含的水分大部分被带走,硅酸水溶胶即成为水凝胶析出。由于溶液中的Fe 3+、Al 3+等离子在温度超过110℃时易水解生成难溶性的碱式盐而混在硅酸凝胶中,这样将使SiO 2的结果偏高,而

Fe 2O 3,Al 2O 3等的结果偏低,故加热蒸干宜采用水浴以严格控制温度。

加入固体氯化铵后由于氯化铵易离解生成NH 3·H 2O 和HCl ,加热时它们易于

挥发逸去,从而消耗了水,因此能促进硅酸水溶胶的脱水作用,反应式如下:

NH 4Cl+H2O →NH 3.H 2O+HCl

含水硅酸的组成不固定,故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后,还需经950-1000℃高温灼烧成固体成分SiO 2,然后称量,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SiO 2的质量分数。

灼烧时,硅酸凝胶不仅失去吸附水,并进一步失去结合水,脱水过程的变化如下:

H 2SiO 3.nH 2O H 2SiO 3SiO 2

灼烧所得的SiO 2沉淀是雪白而又疏松的粉末。如所得沉淀呈灰色,黄色或红棕

色,说明沉淀不纯。

由于铁、铝与都能与EDTA 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且生成的络合物稳定常数相差很大(lgK FeY=25.13,lgK AlY=16.17),因此可以利用控制溶液的酸度的不同在同一溶液中进行连续滴定来分别测定铁、铝的含量。

2.2 Fe 2O 3的测定原理

控制酸度为pH=2-2.5。试验表明,溶液酸度控制得不当对测定铁的结果影响很大。在pH=1.5时,结果偏低;pH>3时,Fe 3+离子开始形成红棕色氢氧化物,往往无滴定终点,共存的Ti 和Al 3+离子的影响也显著增加。

滴定时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它与Fe 3+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颜色与溶液酸度有关,pH=1.2~2.5时,络合物呈红紫色。由于Fe 3+—磺基水杨酸络合物不及Fe 3+—EDTA 络合物稳定,所以临近终点时加入的EDTA 便会夺取Fe 3+—磺基水杨酸络合物中的Fe 3+离子,使磺基水杨酸游离出来,因而溶液有红紫色变为微黄色,即为终点。磺基水杨酸在水溶液中是无色的,但由于Fe 3+—EDTA 络合物是黄色的,所以终点时由红紫色变为黄色。

测定时溶液的温度以60~75℃为宜,当温度高于75℃,并有Al 3+离子存在时,Al 3+离子可能与EDTA 络合,使Fe 2O 3的测定结果骗高,而使得Al 2O 3的结果偏低。

当温度低于50℃时,则反应速度缓慢,不易得出准确的终点。(适用于Fe 2O 3含量不超过30mg )。

2.3 Al2O 3的测定原理

以PAN 为指示剂的铜盐回滴法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测定铝的方法。

因为Al 3+离子与EDTA 的络合作用进行得较慢,所以一般先加入过量的EDTA 溶液,并加热煮沸,使Al 离子与EDTA 充分络合,然后用CuSO 4标准溶液回滴过

量的EDTA 。

Al-EDTA 络合物是无色的,PAN 指示剂在pH 为4.3的条件下是黄色的,所以滴定开始前溶液呈黄色。随着CuSO 4标准溶液的加入,Cu 离子不断与过量的EDTA

络合,由于Cu-EDTA 是淡兰色的,因此溶液逐渐有黄色变绿色。在过量的EDTA 与Cu 离子完全络合后,继续加入CuSO 4,过量的Cu 离子即与PAN 络合成深红色3+

络合物,由于兰色的Cu-EDTA 的存在,所以终点呈紫色。滴定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如下:

Al 3++H2Y 2→→AlY -(无色)+2H+

H2Y 2-+Cu2+→CuY 2-(兰色)+2H+ -

Cu2++PAN(黄色)→Cu-PAN(深红色)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溶液中存在三种有色物质,而它们的含量又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溶液的颜色特别是终点时的变化就较复杂,决定于Cu-EDTA 、PAN 和Cu-PAN 的相对含量和浓度。滴定终点是否敏锐的关键是兰色的Cu-EDTA 浓度的大小,终点时Cu-EDTA 的量等于加入的过量的EDTA 的量。一般来说,在100mL 溶液中加入的EDTA 标准溶液(浓度在0.015mol/L附近的), 以过量10mL 左右为宜。

2.4 CaO和MgO 的测定原理

Fe,Al 含量高时,对Ca 2+,Mg 2+测定有干扰。用尿素分离Fe ,Al 后,Ca 2+,Mg 2+是以GBHA 或铬黑T 为指示剂,用EDTA 络合滴定法测定。若试样中含Ti 时,则CuSO 4回滴法所测得的实际上是Al ,Ti 含量。若要测定TiO 2的含量可加入苦杏仁酸

解蔽剂,TiY 可成为Ti 4+,再用标准CuSO 4滴定释放的EDTA 。如Ti 含量较低时可用

比色法测定。

3. 主要试剂和仪器

3.1 EDTA 溶液 0.02mol ·L -1 在台秤上称取4g EDTA,加100mL 水溶解后,转移至塑料瓶中,稀释至500mL ,摇匀。待标定。

3.2 CuSO 4标准溶液 0.02mol ·L -1 准确称取1.25g 分析纯五水硫酸铜,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待完全溶解后转入2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3 指示剂

溴甲酚绿 1g·L -1 20%乙醇溶液;

磺基水杨酸钠 100 g·L -1;

PAN 3 g·L -1 乙醇溶液;

铬黑T 1 g·L -1 称取0.1g 铬黑T 溶于75mL 三乙醇胺和25mL 乙醇中; GBHA 0.4 g·L -1 乙醇溶液。

3.4缓冲溶液

氯乙酸-醋酸铵缓冲液(pH=2)850mL 0.1 mol·L -1氯乙酸与85mL 0.1 mol ·L -1NH 4Ac 混匀;

氯乙酸-醋酸钠缓冲液(pH=3.5)250mL 2 mol ·L -1氯乙酸与500mL 1 mol ·L -1NaAc 混匀;

NaOH 强碱缓冲液(pH=12.6)10g NaOH与10g Na2B 4O 7·10H 2O (硼砂)溶于适

量水后,稀释至1L ;

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10)67g NH4Cl 溶于适量水后,加入520mL 浓氨水,

稀释至1L 。

3.5 其他试剂

NH 4Cl (固体); 氨水(1+1);

NaOH 溶液 200 g·L -1; HCl溶液 浓,6 mol·L -1,2 mol ·L -1;

尿素 500 g·L -1水溶液; HNO3 浓;

NH 4F 200 g·L -1; AgNO3 0.1 mol·L -1;

NH 4NO 3 10 g·L -1。。

3.6 实验仪器

马弗炉,瓷坩埚,干燥器,长、短坩埚钳,酸、碱式滴定管,烧杯,容量瓶,锥形瓶和滴管等。

4. 实验步骤(本组此次实验用的是4号试样)

4.1 EDTA 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mL CuSO 4标准溶液,加入5mL pH=3.5的缓冲溶液和35mL 水,加热至80℃后,加入4滴PAN 指示剂,趁热用EDTA 滴定至由红色变为绿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EDTA 溶液的体积。平行3次。计算EDTA 浓度。

4.2 SiO 2 的测定

准确称取0.4g 试样,置于干燥的50mL 烧杯中,加入2.5~3g固体NH 4Cl ,用玻璃

棒混匀 , 滴加浓HCl 溶液至试样全部润湿(一般约需2mL ),并滴加2~3滴浓HNO 3,搅匀。小心压碎块状物 ,盖上表面皿,置于沸水浴上,加热10min ,加热水约40mL ,搅动,以溶解可溶性盐类。过滤,用热水洗涤烧杯和沉淀,直至滤液中无Cl -反应为止(用AgNO 3检验)弃去滤液 。

将沉淀连同滤纸放入已恒重的瓷坩埚中,低温干燥、炭化并灰化后 ,于950℃灼烧30min 取下,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再灼烧、称量,直至恒重。计算试样中SiO 2的质量分数。

4.3 F e 2O 3 ,A l 2O 3 ,CaO ,MgO 的测定

4.3.1 溶样

准确称取约2g 水泥试样于250mL 烧杯中,加入8g NH 4Cl ,用一端平头的玻璃

棒压碎块状物,仔细搅拌20min 。加入12mL 浓HCl 溶液,使试样全部润湿,再滴加浓HNO 34~8滴,搅匀,盖上表面皿,置于已预热的沙浴上加热20~30min,直至无

黑色或灰色的小颗粒为止。取下烧杯,稍冷后加热水40mL ,搅拌使盐类溶解。冷却后,连同沉淀一起转移到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放置1~2h,使其澄清。然后用洁净干燥的虹吸管吸取溶 液于洁净干燥的400mL 烧杯中保存,作为测定Fe ,Al ,Ca ,Mg 等元素之用。

4.3.2 F e 2O 3和A l 2O 3含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25mL 试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10滴磺基水杨酸、10mL pH=2的缓冲溶液,将溶液加热至70℃,用EDTA (稀释了十倍)标 准溶液缓慢地滴定至由酒红色变为无色(终点时溶液温度应在60℃左右),记下消耗的EDTA 体积 。平行滴定3次。 计算Fe 2O 3含量:

这里,ms 为实际滴定的每份试样质量。

于滴定铁后的溶液中,加入1滴溴甲酚绿,用(1+1)氨水调至黄绿色,然后,加入15.00mL 过量的EDTA 标准溶液,加热煮沸1min ,加入10mL pH=3.5的缓冲溶液,13滴PAN 指示剂,用铜标准溶液滴至茶红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铜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滴定3份。计算Al 2O 3含量:

4.3.3 CaO 和MgO 含量的测定

由于Fe ,Al 干扰Ca ,Mg 的测定,须将它们预先分离。为此,取试液100mL 3+3+2+2+

于200mL 烧杯中,滴入(1+1)氨水至红棕色沉淀生成时 ,再滴入2 mol·L -1

HCl

溶液使沉淀刚好溶解。然后加入25mL 尿素溶液,加热约20min ,不断搅拌,使Fe 3+,Al 3+完全沉淀,趁热过滤,滤液用250mL 烧杯承接,用1%NH4NO 3热水洗涤沉淀至无Cl -为止(用AgNO 3溶液检查)。滤液冷却后转移至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滤液用于测定Ca 2+,Mg 2+。

用移液管移取25mL 试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12滴GBHA 指示剂,滴加200 g ·L -1NaOH 使溶液变为微红色后,加入10mL pH=12.6的缓冲液和20mL 水,用EDTA 标准溶液滴至由红色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计算的含量CaO 。

在测定CaO 后的溶液中,滴加2 mol·L -1HCl 溶液至溶液黄色褪去,此时pH 约为10,加入15mL pH=10的氨缓冲液,9滴铬黑T 指示剂 ,用EDTA 标准溶液滴至由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EDTA 标准溶液体积。平行测定3次。计算MgO 的含量。

5. 结果与讨论

5.1 EDTA溶液的标定

m cuso 4

C EDTA =

M cuso 4

V EDTA

10250

m c u s 4o

mol ⋅L -1 M c u s 4o 的数值为1.2512/250=0.0050048

0.000027d 13

⨯100%=0.12%

0.021993i =1x

误差较小

5.2 SiO 2含量的计算

本次操作只做了两次,

w SiO 2=

w S iO

2

w 试样

⨯100%

0. 87d 13

⨯100%=4.28%>0.2% d i =x i -x d =∑d i d r =∙100%=

20.333i =1x

误差很大

23

w F e 2O 3=

0.5⨯(CV )EDTA ⨯

1

⨯M Fe 2O 3

500⨯⨯100%其中m 水泥=2.0042g

m 水泥25

M Fe 2O 3=159.69

0.0019d 13

⨯100%=0.09%

2.10373i =1x

误差较小

23

w Al 2O 3=

EDTA CuSO 4Al 2O 3

m 水泥

500

⨯100%25

其中(CV )EDTA =0.02199⨯15⨯0.001=0.00032985M Al 2O 3=101.96

0.0113d 13

⨯100%=0.17%

6.55163i =1x

误差较小

w CaO =

(CV )EDTA ∙M CaO

m 水泥

⨯50⨯100%其中M CaO =56.08

0.0205d 13

⨯100%=0.03%

62.11533i =1x

误差较小

w MgO =

(CV )EDTA ∙M MgO

m 水泥

⨯50⨯100%其中M MgO =40.31

0.0148d 13

⨯100%=0.38%>0.2% d i =x i -x d =∑d i d r =∙100%=

3.86993i =1x

误差较大

5.7 实验讨论

5.7.1 测定结果与国标的比较

首先参考武汉大学出版的《分析化学实验》中的方法,测出水泥样品的成分

颔联不过如下表所示:

从GB/T 21372-2008

[3]

即硅酸盐水泥熟料中查得普通水泥中各成分标准含

量如下表所示:

两表相比较可以看出本次实验测得的SiO 2的含量是20.33%在普通水泥范围之内,F e 2O 3的含量是2.10%偏小,A l 2O 3的含量为6.55%在普通水泥范围内。MgO 的含量为3.87%,小于4.5%。CaO 的含量为62.11%,稍微在范围之外,偏小,但是国标中S iO 2+CaO的含量要大于等于66%,我们实验所测得的二者之和为82.44%,与国标相符。国标中测得的CaO 与SiO 2质量分数之比大于等于2.0%,我们测得的二者之比为3.05,与国标结果相符。以上比较表明我们本组此次实验的测定结果准确性较高。

由于不知道水泥试样成分的准确含量,我们无法算出此次测定的相对误差,但是通过以上与国标相比较后我们的测定结果可信度较高。 5.7.2误差来源

实验中处处都存在着误差,稍不注意,便会产生误差,回顾整个实验,与结

果对比,分析出以下可能的误差来源:

1,单层过滤时,一些颗粒较小的二氧化硅会透过滤纸,导致结果偏低。 2,水泥中存在其他不容物时,无法消解的物质,灼烧至恒重时是二氧化硅含量偏高。

3,EDTA 滴定完成后,滴定管读数会存在误差。

4,用尿素均匀沉淀法生成氨气沉淀铝和铁后测定钙和鎂时,溶液中仍然存在微量的三价铁离子和铝离子,对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测定产生干扰。本实验中,未加掩蔽剂,从而使得这部分微量的三价铁离子和铝离子对测定值有影响。 5,样品中含有亚铁离子或者消解过程中也会产生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三价铁离子、铝离子与EDTA 的络合常数不同,铁和铝能够分别滴定是由于严格控制pH 才达到分别滴定的目的。pH=2时,EDTA 能络合三价铁离子而不能络合二价铁离子,是铁的含量低pH=3.5时,EDTA 能络合铝离子,同时又能络合二价铁离子,使测得的铝的含量偏高。

6. 结 论

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测定水泥中各成分的含量,检测其质量是否符合国

家标准。有其检测数据可以看出待测水泥中各个成分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虽然其中有所偏差,但是不大,均在误差范围之内。测定水泥的水泥作为一种工业用品被广泛的应用,如果其质量没有达到要求,不仅会对个人的生活有所影响,还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测定水泥的基本成分的含量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当重视。

本次实验利用化学方法,准确度高,比较可靠。化学方法实验条件和试剂用量较成熟,只要控制好在测定各种离子时的pH 、温度以及试剂加入量,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测定各种离子的含量。

参考文献

[1]范文琴,王炜主编 基础化学实验 (无机与分析) 中国铁道出版 社P234~238

[2]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编, 分析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P336~338

[3]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P262~266 [4]万其进,喻德忠,冉国芳主编 仪器分析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 P34~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6-2008

[6]张绍周等主编. 水泥化学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P393~39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372-2008

[9]徐伏秋. 张秋芬主编. 硅酸盐工业分析实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 硅酸盐水泥的分析实验报告
  • 硅酸盐水泥中的SiO2,Fe2O3,Al2O3,CaO 和MgO含量的测定 摘 要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状态存在在用浓酸和加热蒸干等方法处理后,能使绝大部分硅酸水溶胶脱水成水凝胶析出,因此可以利用沉淀分离的方法把 ...查看


  • 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准
  • 白色硅酸盐水泥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色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贮存与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白色和彩色灰浆.砂浆及混凝土用白色硅酸盐水泥. 2 引用标准 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查看


  • 试验员必会知识点
  • 知识要点 龄期: 1d 2d 3d ≥28d 试验时间:1d ±15min 2d ±30min 3d ±45min 28d ±8h (简答)抗折强度试验要求:取3条该龄期的试体准备做抗折试验→擦去试体表面水分砂粒 →清除夹具上杂物→调整试验 ...查看


  • 3.实验三.水泥中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 工业分析实验报告 工分专业 091 班 姓名 学号日期 实验( 三 ) 水泥中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一.方法原理 于滴定铁后的溶液中,调整PH = 3,在煮沸下用EDTA-Cu 和PAN 为指示剂,用EDTA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Al 3+ + ...查看


  • 水泥行业质量控制专业试题库
  • 水泥行业质量控制专业试题库 一.填空 1.普通42.5水泥国家标准规定3天抗压强度≥17.0MPa ,28天抗压强度≥42.5MPa . 2.认证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认证可分为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 ...查看


  • 原材料检验制度
  • 一.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新乡南预制梁用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碎石.减水剂.钢材..压浆剂.钢绞线.锚具.水.聚氨酯防水涂料.泄水管.垫块.支座板.防落梁板.接触网预埋件.螺栓.膨胀剂.纤维.泄水管 ...查看


  •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
  •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员)模拟题 一.单选题 1.由直剪试验得到的库仑公式是( ). A.F=f·N+C B.F=f·N C.τf=c+σ·tanυ D.τ=G·γ 2.集料试验所需要的试样最小质量通常根据( )确定. A.集料最大粒径 B. ...查看


  •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报批稿)--3总则.术语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下达的任务和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质监.施工等单位共同制订而成. 在制订过程中,规范编 ...查看


  • 内业资料整理
  • 内业资料整理办法 附录A 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划分 附表A-1 一般建设项目的工程划分 1 2 3 4 5 注:①表内标注*号者为主要工程,评分时给以2的权值:不带*号者为一般工程,权值为1. ②按路段长度划分的分部工程,高速公路.一级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