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调节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调节

摘要

在旅游市场中,需求和供给以矛盾的形式出现,既相辅相成又相互控制,旅游供求均衡与一般的产品供求均衡相比较复杂也较难控制。因此,从而要加强宏观和微观的调控,从旅游的长远发展来确立调控目标,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旅游供求的调节 措施 调节实践

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和国家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旅游业现已成为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的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它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这样看来旅游业会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业也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旅游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旅游活动,而不断发展地旅游活动同时也促进着旅游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是旅游经济的两大重要环节,分别代表着旅游市场上的买卖双方,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旅游活动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旅游供给和需求的存在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实现的前提。旅游需求只有相适应的供给才能满足,旅游供给必须有一定支付能力的需求才能实现,达成两者之间的平衡。然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的主导地位是不一样的。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不断产生的旅游需求导致旅游供给在数量、质量及效能上的持续增长或提高,而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旅游供给越来越多地创造出新的旅游需求,使旅游需求日益发展、演进。而供求之间的不断地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也使得旅游供求状况不断出现新的趋势。是扩大旅游供给,以此来满足或刺激旅游需求,还是开拓旅游需求,以此来适应或促进旅游供给,始终是旅游业的时事问题。

在旅游市场的运转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总是在相互不平衡的矛盾运动中趋向平衡,在旅游经济中,常以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研究旅游供求矛盾也是为了能找出更好的调节手段,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使得旅游业能够健康稳定的走向繁荣。

近年来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旅游业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是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但旅游接待设施似乎并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旅游需求,使得人们的旅游质量始终不太能得到提高和升华。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公认的现代大众旅游产生的必要条件有两点:一是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的增多,二是居民可自由支配的闲暇的增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社会条件。这些条件一起构成了居民选择旅游消费的背景。而在另一方面,居民选择旅游消费与否,还要取决于本人的消费意识,因而被当今视为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的旅游是否被更多的中国居民选择,还在于社会消费潮流和个人消费意识的变化。综合这些条件才会使旅游经济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研究了人们的旅游需求的由来可以更好的提供给人们好的旅游接待设施的其他相关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因此,旅游供求不仅仅需要宏观调控的,而且供给方包括每一个具体的相关单位或部门,都应该在更高的系统层次,从旅游供给发展的长远目标来处理旅游的供求平衡,如果旅游供求平衡只从局部经济利益出发,那就可能会损害其他行业的经济利益,影响旅游供给社会效益的实现,并危及旅游供给方的远期利益。

与一般产品的供求平衡性比,旅游供求具有平衡相对性、不平衡的绝对性、供求交换的随机性等特点。但是,基于旅游供给与需求矛盾的特殊性,旅游供求平衡还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旅游供求平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在一个更大的系统空间中来认识、分析和解决。这给旅游供求平衡的调控增加了难度。所谓调控,总是相对一定的目标而言的,人们事先赋予指定系统一个目标,然后运作系统,当发现状态偏离目标时,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系统状态恢复到目标,这一过程就是调控。旅游供求平衡的调控包括量的均衡和质的适应。 从实践看,旅游的供求平衡调控有多种方式,概括起来有规划控制和过程控制两种方式。

(一)旅游供求平衡的规划控制

用控制论的语言说,旅游供给规划是一种前馈控制。它对旅游供给的发给出目标限定和范围。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调研和开发,旅游需求预测,旅游区规划和建设,基本旅游供给与相关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计划,人员培训和行业规范等方面。在我国,制定旅游供给和规划的时候,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规律、国家方针政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出发,使旅游供给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既适应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又符合国家或本地区的经济实力。

(二)旅游供求平衡的过程控制

这包括宏观和微观的调控两个方面。在宏观层次,国家可以根据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旅游供求平衡的现实状况,通过政策对旅游供求进行引导或限制,促成旅游供求的平衡。在微观层次上,对旅游供求平衡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市场

机制来进行。当旅游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时,旅游产品的价值就难以实现,价格不得不下降 ,生产旅游产品的资金就可以发生转移,从而使旅游供给减少;当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时,旅游产品就走俏,价格上扬,资金就可能由其他行业流入旅游行业中,从而使旅游供给扩大。为了提高旅游供给随旅游需求而动态平衡的主动性,就要增加旅游供给能力的储备,根据旅游发展的趋势,适时夸大旅游供给。

根据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调控来看,还可以具体细分成以下政策:

1.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为保证旅游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弥补市场机制之不足,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都详细制定了本国或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旨在通过必要的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来调节旅游供求。这些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主要内容有: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等。旅游 发展战略与规划是一种长期性的调节手段,它对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有着较持久的控制作用 。

2.税收政策。调节旅游供求的税收政策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旅游企业实行的税收政策;另一个是向旅游者征收旅游税的政策。当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时,通过对旅游企业实行减免税的政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吸引多方投资,推动旅游企业扩大再生产,进而刺激旅游供给量的增加。同样,向旅游者直接征税可以减少旅游需求,从另一方面调节旅游供求矛盾。反之,当旅游产品供大于求时,通过对旅游企业增税的政策,则可以抑制旅游供给,使旅游供求达到平衡。

3.价格政策。在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形式的供求矛盾,

旅游目的国的政府可以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如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优惠价、上下限价等,以此来调节供求关系,使之平衡或适应。

4.营销策略。由于旅游供给的弹性较小,在供给体系既定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刺激旅游 需求来调节旅游供求矛盾。旅游营销的特点是见效快、较为直观、易于运用,只要选准目标 市场,促销措施到位,短期内便会激发旅游需求。因此,各旅游目的国或地区的政府经常采 用市场开发、宣传招揽、产品渗透等营销策略,使旅游供求矛盾很快得到缓解。

中国近年来调节旅游供求的实践

(一)刺激需求方面

2001年,中美撞击事件后,美国政府发布了针对中国的“劝解令”。国家旅游局迅速发表通告,树立中国是旅游安全目的地的形象。接着组织大篷车促销团到美国8个城市巡回促销,取得了良好的促销效果。在此期间,一位叫奥谢伊的美国朋友,不顾美国政府的“劝解令”,毅然组织十几个学生来华旅游,回国后置信江泽民主席畅谈中国之行的愉快经历。江泽民主席亲自回信,充分的肯定旅游在促进民间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在国际旅游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七八两个月,美国旅华市场明显开始升温。国家旅游局与世界休闲组织首次合作,在杭州联合举办“2001在中国休闲经济国际论坛”;国家旅游局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首次合作,在哈尔滨联合举办了“国际滑雪产业论坛”;9月份在韩国和日本两地两地举行的世界组织旅游大会上,我国赢得了2003年世界旅游组织第15次全体大会在北京的举办权;11月份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吸引了40多个国家的1200名家参展,

两位外国总理和十几位外国部长出席。

2003年七月,在日本举办了大规模,高层次的“中国旅游振兴大会”,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中国健康安全的社会经济状况,增强了日本公众对旅华的信心;2004年,在美国旅行批发商协会召开年会的时候,成功的举办了以“2008 北京欢迎您”为主题的“中国之夜”大型宣传促销活动;借助德国的活动使德国民众对中国旅游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持续到2011年政府都在采取着各种措施来促进各国及公民对中国旅游的兴趣,使得中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的持续升温的态势。

(二)促进市场供给方面

2001年,山东省超额完成全年的旅游投入的财政计划,;黑龙江省增加了旅游发展基金,吉林省直接拨款到旅游项目中去。这些举措,直接优化了旅游发展环境、提升了旅游产业素质、促进了旅游生产了的发展。各地开发旅游新产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都市旅游、城市周边度假旅游以及“红色旅游”等新产品不断出现。

2002年,国家旅游局加大了旅游行业的对外开放力度,准备提前履行入世承诺,允许试办外商控股或独资旅行社。2003年非典之后,北京实现“双解除”,国家旅游局在青岛召开了“全国恢复与振兴旅游工作座谈会”,国家旅游局和财政部联合做出决定,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退还给旅行社帮旅行社度过难关。2004年,完成第二批内地导游援藏工作,解决了西藏旅游旺季导游紧缺的情况,大香格里拉、丝绸之路 、环渤海、长三角等四个跨省区市的规划进入了实质阶段。 2010年9月15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中透露,最近一个时期,国家旅游局党组一直在研究谋划“十

二五”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国家旅游局对未来5到10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判断是:我国旅游业将进入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些刺激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举,对于调节旅游市场的供求状况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们可以预期,伴随着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不断加强、休闲公共服务和设施的逐步完善、居民休闲意识的日益提高、相关产业供给的多元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休闲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更加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将对社会发展及其内在结构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面对旅游市场的供求平衡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供给和需求在在相辅相成中不断地促进着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旅游业将是个越来越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产业。

参考文献:《旅游经济学》清华版,《旅游经济学》湖南大学出版社,《中国旅游报》

旅游经济学结业论文

旅游需求和供给的调节

班级:11本旅01班

姓名 :韩诗文

成绩: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调节

摘要

在旅游市场中,需求和供给以矛盾的形式出现,既相辅相成又相互控制,旅游供求均衡与一般的产品供求均衡相比较复杂也较难控制。因此,从而要加强宏观和微观的调控,从旅游的长远发展来确立调控目标,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旅游供求的调节 措施 调节实践

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和国家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旅游业现已成为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的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它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这样看来旅游业会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业也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旅游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旅游活动,而不断发展地旅游活动同时也促进着旅游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是旅游经济的两大重要环节,分别代表着旅游市场上的买卖双方,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旅游活动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旅游供给和需求的存在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实现的前提。旅游需求只有相适应的供给才能满足,旅游供给必须有一定支付能力的需求才能实现,达成两者之间的平衡。然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的主导地位是不一样的。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不断产生的旅游需求导致旅游供给在数量、质量及效能上的持续增长或提高,而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旅游供给越来越多地创造出新的旅游需求,使旅游需求日益发展、演进。而供求之间的不断地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也使得旅游供求状况不断出现新的趋势。是扩大旅游供给,以此来满足或刺激旅游需求,还是开拓旅游需求,以此来适应或促进旅游供给,始终是旅游业的时事问题。

在旅游市场的运转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总是在相互不平衡的矛盾运动中趋向平衡,在旅游经济中,常以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然而研究旅游供求矛盾也是为了能找出更好的调节手段,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使得旅游业能够健康稳定的走向繁荣。

近年来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旅游业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是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但旅游接待设施似乎并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旅游需求,使得人们的旅游质量始终不太能得到提高和升华。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公认的现代大众旅游产生的必要条件有两点:一是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的增多,二是居民可自由支配的闲暇的增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社会条件。这些条件一起构成了居民选择旅游消费的背景。而在另一方面,居民选择旅游消费与否,还要取决于本人的消费意识,因而被当今视为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的旅游是否被更多的中国居民选择,还在于社会消费潮流和个人消费意识的变化。综合这些条件才会使旅游经济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研究了人们的旅游需求的由来可以更好的提供给人们好的旅游接待设施的其他相关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因此,旅游供求不仅仅需要宏观调控的,而且供给方包括每一个具体的相关单位或部门,都应该在更高的系统层次,从旅游供给发展的长远目标来处理旅游的供求平衡,如果旅游供求平衡只从局部经济利益出发,那就可能会损害其他行业的经济利益,影响旅游供给社会效益的实现,并危及旅游供给方的远期利益。

与一般产品的供求平衡性比,旅游供求具有平衡相对性、不平衡的绝对性、供求交换的随机性等特点。但是,基于旅游供给与需求矛盾的特殊性,旅游供求平衡还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旅游供求平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在一个更大的系统空间中来认识、分析和解决。这给旅游供求平衡的调控增加了难度。所谓调控,总是相对一定的目标而言的,人们事先赋予指定系统一个目标,然后运作系统,当发现状态偏离目标时,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系统状态恢复到目标,这一过程就是调控。旅游供求平衡的调控包括量的均衡和质的适应。 从实践看,旅游的供求平衡调控有多种方式,概括起来有规划控制和过程控制两种方式。

(一)旅游供求平衡的规划控制

用控制论的语言说,旅游供给规划是一种前馈控制。它对旅游供给的发给出目标限定和范围。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调研和开发,旅游需求预测,旅游区规划和建设,基本旅游供给与相关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计划,人员培训和行业规范等方面。在我国,制定旅游供给和规划的时候,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规律、国家方针政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出发,使旅游供给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既适应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又符合国家或本地区的经济实力。

(二)旅游供求平衡的过程控制

这包括宏观和微观的调控两个方面。在宏观层次,国家可以根据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旅游供求平衡的现实状况,通过政策对旅游供求进行引导或限制,促成旅游供求的平衡。在微观层次上,对旅游供求平衡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市场

机制来进行。当旅游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时,旅游产品的价值就难以实现,价格不得不下降 ,生产旅游产品的资金就可以发生转移,从而使旅游供给减少;当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时,旅游产品就走俏,价格上扬,资金就可能由其他行业流入旅游行业中,从而使旅游供给扩大。为了提高旅游供给随旅游需求而动态平衡的主动性,就要增加旅游供给能力的储备,根据旅游发展的趋势,适时夸大旅游供给。

根据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调控来看,还可以具体细分成以下政策:

1.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为保证旅游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弥补市场机制之不足,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都详细制定了本国或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旨在通过必要的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来调节旅游供求。这些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主要内容有: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等。旅游 发展战略与规划是一种长期性的调节手段,它对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有着较持久的控制作用 。

2.税收政策。调节旅游供求的税收政策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旅游企业实行的税收政策;另一个是向旅游者征收旅游税的政策。当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时,通过对旅游企业实行减免税的政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吸引多方投资,推动旅游企业扩大再生产,进而刺激旅游供给量的增加。同样,向旅游者直接征税可以减少旅游需求,从另一方面调节旅游供求矛盾。反之,当旅游产品供大于求时,通过对旅游企业增税的政策,则可以抑制旅游供给,使旅游供求达到平衡。

3.价格政策。在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形式的供求矛盾,

旅游目的国的政府可以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如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优惠价、上下限价等,以此来调节供求关系,使之平衡或适应。

4.营销策略。由于旅游供给的弹性较小,在供给体系既定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刺激旅游 需求来调节旅游供求矛盾。旅游营销的特点是见效快、较为直观、易于运用,只要选准目标 市场,促销措施到位,短期内便会激发旅游需求。因此,各旅游目的国或地区的政府经常采 用市场开发、宣传招揽、产品渗透等营销策略,使旅游供求矛盾很快得到缓解。

中国近年来调节旅游供求的实践

(一)刺激需求方面

2001年,中美撞击事件后,美国政府发布了针对中国的“劝解令”。国家旅游局迅速发表通告,树立中国是旅游安全目的地的形象。接着组织大篷车促销团到美国8个城市巡回促销,取得了良好的促销效果。在此期间,一位叫奥谢伊的美国朋友,不顾美国政府的“劝解令”,毅然组织十几个学生来华旅游,回国后置信江泽民主席畅谈中国之行的愉快经历。江泽民主席亲自回信,充分的肯定旅游在促进民间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在国际旅游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七八两个月,美国旅华市场明显开始升温。国家旅游局与世界休闲组织首次合作,在杭州联合举办“2001在中国休闲经济国际论坛”;国家旅游局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首次合作,在哈尔滨联合举办了“国际滑雪产业论坛”;9月份在韩国和日本两地两地举行的世界组织旅游大会上,我国赢得了2003年世界旅游组织第15次全体大会在北京的举办权;11月份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吸引了40多个国家的1200名家参展,

两位外国总理和十几位外国部长出席。

2003年七月,在日本举办了大规模,高层次的“中国旅游振兴大会”,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中国健康安全的社会经济状况,增强了日本公众对旅华的信心;2004年,在美国旅行批发商协会召开年会的时候,成功的举办了以“2008 北京欢迎您”为主题的“中国之夜”大型宣传促销活动;借助德国的活动使德国民众对中国旅游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持续到2011年政府都在采取着各种措施来促进各国及公民对中国旅游的兴趣,使得中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的持续升温的态势。

(二)促进市场供给方面

2001年,山东省超额完成全年的旅游投入的财政计划,;黑龙江省增加了旅游发展基金,吉林省直接拨款到旅游项目中去。这些举措,直接优化了旅游发展环境、提升了旅游产业素质、促进了旅游生产了的发展。各地开发旅游新产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都市旅游、城市周边度假旅游以及“红色旅游”等新产品不断出现。

2002年,国家旅游局加大了旅游行业的对外开放力度,准备提前履行入世承诺,允许试办外商控股或独资旅行社。2003年非典之后,北京实现“双解除”,国家旅游局在青岛召开了“全国恢复与振兴旅游工作座谈会”,国家旅游局和财政部联合做出决定,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退还给旅行社帮旅行社度过难关。2004年,完成第二批内地导游援藏工作,解决了西藏旅游旺季导游紧缺的情况,大香格里拉、丝绸之路 、环渤海、长三角等四个跨省区市的规划进入了实质阶段。 2010年9月15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中透露,最近一个时期,国家旅游局党组一直在研究谋划“十

二五”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国家旅游局对未来5到10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判断是:我国旅游业将进入到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些刺激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举,对于调节旅游市场的供求状况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们可以预期,伴随着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不断加强、休闲公共服务和设施的逐步完善、居民休闲意识的日益提高、相关产业供给的多元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休闲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更加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将对社会发展及其内在结构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面对旅游市场的供求平衡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供给和需求在在相辅相成中不断地促进着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旅游业将是个越来越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产业。

参考文献:《旅游经济学》清华版,《旅游经济学》湖南大学出版社,《中国旅游报》

旅游经济学结业论文

旅游需求和供给的调节

班级:11本旅01班

姓名 :韩诗文

成绩:


相关文章

  • 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分析
  • 经济/产业 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 提要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有效配置 和交易的场所,是整个社会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在政 ...查看


  • 旅游经济学作业4
  • <旅游经济学>第四次作业 一. 怎样理解旅游需求弹性?研究旅游需求弹性有何意义? (一) 定义 在影响旅游需求变化的众多因素中,任何一项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旅游需求量的相应变化,旅游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状况称为旅游 ...查看


  • 最佳答案河北新农村建设中几个
  • 1. 旅游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主导,研究旅游中的经济现象.经济 关系的各类总和. 2. 旅游产品:旅游经营者提供给旅游者购买的完整的旅游经历,它所包含的吃.住.行. 游.娱.购等六大要素,均与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 3. ...查看


  • 旅游供求平衡
  • ●1 .旅游经济I 现 口李丰生1 李静2 陆琳s (1.桂林旅游高等:工学院旅游学院: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本文讨论了{征,对现代旅游的供求平期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口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现 ...查看


  • 旅游经济学期末考试丙卷
  • <旅游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丙)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学科中( ) 与旅游经济学成纵向关系. A. 旅游社会学 B. 旅游地理学 C. 旅游市场营销 D. 旅游法学 2.旅游业属于( ) . ...查看


  • 中国旅游供给关系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
  • 中国旅游供求关系发展的阶段性及特点分析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旅游供求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限制发展阶段.不协调发展阶段和比较协调发展阶段. (一)限制发展阶段,即改革开发之前的阶段. 特点:国人的旅游需求很低,几乎没有.供给具有一定 ...查看


  • 旅游经济学 1
  • 绪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旅游经济学是伴随着旅游经济的产生及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人类社会旅游经济的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本绪论学习,掌握和了解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总体上掌握旅游经济学 ...查看


  •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
  •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 2008-12-20 15:15:25 内容提要:由于产业结构优化是财政资源配置的目标之一,财政与各产业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路径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财 ...查看


  • 2015新课标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
  • 2015新课标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 专题一 经济生活之货币.价格与消费 [考点整合] 一.货币理论 1.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⑴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下跌即人 民币贬值,我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价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