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质量.环境管理新标准的变化

ISO9001:2015新版标准主要变化

1、统一了标准结构和标准条款名称:

新标准采用统一的标准结构和标准条款名称,即: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环境; 5)领导作用; 6)策划;7) 支持; 8)运行;9) 绩效评价;10) 改进。

2、统一了所有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术语:

所有管理体系标准将采用通用的术语和定义:组织、利益相关方、最高管理者、文件化信息、绩效等术语共22个,有助提高“一体化”(整合)管理体系的效率,使用了“文件化信息”等新的术语和定义, 使用“文件化信息”代替了“文件”和“记录”;使用“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替代了“采购”和“外包”,采用了新的表达方式,更易于理解和沟通。

3、明确提出必须确定影响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内外部因素(组织环境):

这些因素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内部和外部的。内部因素包括诸如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外部因素包括诸如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等。

4、增加了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的要求:

相关方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或受企业利益影响的单位或个人,包括:顾客、供方(供应商)、投资方、员工、社会等典型的五大利益相关方,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有助于企业实现自身的预期目标和结果。

5、进一步强化了领导作用和承诺:

新标准更加强调最高管理者(以及各级领导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对领导者有效履行职责和承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领导者为有效履行职责和承诺提供证据。领导者的作用和承诺包括:对体系的有效性负责;确保实现体系的预期结果;对体系的建立、运行、保持(有效应对变更管理)、改进(PDCA )发挥核心作用;建立方针目标并与组织的战略相一致;提供资源;确保将标准要求融入企业自身的各项工作过程;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确保有效沟通;推动改进;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和其他管理者有效履行自身职责;进行管理评审等要求。

6、明确提出必须识别和应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

企业在采取措施应对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时,应考虑上述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以便控制风险、把握机遇,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和预期结果。

7、更加强调了变更管理: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是由于“变化”和应对变化的“变更管理”不够有效,而导致“未能实现过程的有效性和体系预期结果”;因此,新标准强调了变更管理,更具内涵,降低损失。

8、明确提出将标准要求融入企业的运营业务过程:

企业在理解和运用“标准要求”时,应将其“稀释”和“融入”本企业自身的各项工作过程,这也是根除“两张皮”顽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9、增加了企业的知识管理要求:

企业的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是确保过程的有效性和体系获得预期结果,以及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和风险的重要资源保障。企业的知识可来自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企业内部如来源于企业自身以往的经验、教训,企业外部如来源于专业培训、技术交流、专家指导等。

10、弱化了形式上的强制性要求:

如去掉了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者代表、删减及预防措施”等形式上的规定性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弱化了相关要求,而是留给了认证企业以更大的自由空间。相反地,在弱化了形式上的规定性要求的同时,更加强调了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和作用在于获得预期的结果和绩效。

ISO14001:2015新版标准主要变化

1、战略性环境管理要求: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有关、影响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包括能够影响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外部环境条件。

2、强调领导作用: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理解组织的背景,并确保所获得的知识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被考虑;在战略规划时考虑环境绩效;

3、从预防到保护的政策转变:

对组织的期望扩大到承诺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并与组织的背景相一致; 需要修订环境方针,扩大方针作用和方针中的承诺,包括对环境保护的支持; 需要与组织的背景具体相关,因此在实施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4、提高环境绩效:

修订标准强调了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改进组织的环境绩效,需修订环境方针,包括对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 对每一个环境目标,组织应定义一个或多个指标以评价和展示绩效。

5、运用生命周期思维:

对组织的职责提出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超出了组织的物理和法律边界,组织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范围从获取资源开始,扩大到包括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在现有要求的管理与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之外,组织需要将自己的控制和影响扩大到与产品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 组织应通过下述方式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外包过程和产品、服务采购过程得到控制。

6、文件化的信息:

“实施和保持过程” 替代了“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免误读为文件化程序(过程); 不需要形成环境管理体系手册; 不再要求“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形成文件的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和媒体,任何来源;关注软件及电子信息;包括了现有标准中文件、记录的控制要求。

ISO14001:2015主要变化

1. 标准结构上的变化

ISO14001:2015标准结构采用了HLS ,除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外,标准正文包括7个条款:4. 组织所处的环境、5. 领导作用、6. 策划、7.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

10. 改进。

2. 术语和定义上的变化

15版标准共有33个术语,相对于04版标准,除了术语“污染预防”没有任何变化外,其它都发生了变化。

(1)新增术语20个

其中,15个术语来自于HLS 的通用术语,包括: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目标、要求、风险、能力、文件化信息、外包、过程、审核、符合、有效性、监视、测量、绩效。5个术语是新增的、EMS 领域的特定术语,包括:环境状况、合规义务、风险与机遇、生命周期、参数。

(2)修订术语12个

10个定义进行了修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方针、组织、相关方、环境因素、环境目标、纠正措施、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注解有增加或修改的2个:环境、不符合。

(3)取消了04版中原有的7个术语:审核员、文件、内部审核、预防措施、环境指标、记录、程序。

3. 提出战略环境管理的思维

15版标准明确要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融入组织的战略过程的策划中。15版标准中新增加的条款4.1(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要求从组织和环境两者的利益出发,识别并利用机遇,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与相关方的需求(包括法规要求)和期望有关的事项或变化的环境,以及地区的、区域的和全球的可以影响组织或被组织影响的环境状况。一旦被确定为优先项,减少负面风险和开拓有益机遇的措施则应被融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策划中。

另外,15版标准还提出EMS 应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体现在条款5.1c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整合进组织的经营过程中;条款6.2.2: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融入组织的业务流程中。

4. 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

基于风险的思维是15版标准的一大特点,其主要源于HLS 中的要求,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应是一个预防性的管理工作,都是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的,为此,15版标准新增条款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且删除了04版标准中的预防措施。

在EMS 领域,风险是指潜在的不利影响,其可能来自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的合规义务、以及组织识别的其他要求和问题(标准条款4.1和4.2条款)。

5. 强化领导作用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和承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新版标准新增了条款5.1(领导作用和承诺),为那些处在领导岗位的人员(最高管理者)增加了特定的职责,以提高其在组织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6. 新增保护环境的理念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期望已经发生了延伸:不仅仅是污染预防,而是超越污染预防,组织应有与其所处环境积极协调的、主动保护环境免受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损害和退化。

保护环境的理念主要体现在组织环境方针的承诺、组织设立的改进环境绩效的预期结果(环境目标)中。

7. 强化提升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是与环境因素管理相关的绩效,不断改善组织的环境绩效应该是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重点和最终目的,因此,新版标准更加强调了这一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明确了“提升环境绩效”是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之一。

(2)“持续改进”的定义更为简洁、明确的提出改进的对象为环境绩效。

(3)标准的多个条款中增加或更为明确了与环境绩效有关的要求,如4.4(环境管理体系)、5.2(环境方针)、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3(管理评审)、10.3(持续改进)等。

8. 运用生命周期观点

为了防止环境因素被无意间转移到产品(服务)的其他阶段,2015版标准引入了生命周期的概念,明确要求在环境因素确定(6.1.2)和运行控制(8.1)时要考虑生命周期的观点。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原有标准中要考虑组织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要求外,组织还需要将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延伸到产品的使用以及产品报废后的处理和处置,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进行一个全面的生命周期评价。 9. 细化内外部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使组织能够提供并获得与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帮助组织发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收集合理化建议,进而持续改进。 2015版标准在2004版标准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要求,要求组织建立一个同等考虑内部和外部交流的信息交流的过程[2],这包括对一致的和可靠的信息进行交流的要求,并且包括建立一种机制,用于在组织控制下的工作人员针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对外部进行交流的决定由组织保留,但是这种决定的做出应考虑信息报告的法规要求以及相关方的期望。

10. 强调履行合规义务

履行法律法规要求应是一个负责任的组织行为的底线。因此,在2015版标准中,强调了组织应履行合规义务(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范围)中明确提到:履行合规义务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之一。除此以外还在

5.2(环境方针);7.2(能力);7.3(意识);7.4.3(外部信息交流);7.5.1(总则);

9.3(管理评审)。

11. 对文件化信息的要求

考虑到基于计算机和云技术在运行管理体系上的应用,与ISO9001:2015一样,

ISO14001:2015用“文件化的信息”代替了“文件”和“记录”,这也是HLS 对MSS 的统一要求。但标准并未强求组织必需使用文件化信息这一术语,并保留灵活性,由组织来确定什么时候需要“程序”以确保有效的过程控制。

15版标准中“保持文件化信息”表明对“文件”的要求,“保留文件化信息”意味着对“记录”的要求。

ISO9001:2015新版标准主要变化

1、统一了标准结构和标准条款名称:

新标准采用统一的标准结构和标准条款名称,即: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环境; 5)领导作用; 6)策划;7) 支持; 8)运行;9) 绩效评价;10) 改进。

2、统一了所有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术语:

所有管理体系标准将采用通用的术语和定义:组织、利益相关方、最高管理者、文件化信息、绩效等术语共22个,有助提高“一体化”(整合)管理体系的效率,使用了“文件化信息”等新的术语和定义, 使用“文件化信息”代替了“文件”和“记录”;使用“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替代了“采购”和“外包”,采用了新的表达方式,更易于理解和沟通。

3、明确提出必须确定影响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内外部因素(组织环境):

这些因素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内部和外部的。内部因素包括诸如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外部因素包括诸如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等。

4、增加了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的要求:

相关方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或受企业利益影响的单位或个人,包括:顾客、供方(供应商)、投资方、员工、社会等典型的五大利益相关方,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有助于企业实现自身的预期目标和结果。

5、进一步强化了领导作用和承诺:

新标准更加强调最高管理者(以及各级领导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对领导者有效履行职责和承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领导者为有效履行职责和承诺提供证据。领导者的作用和承诺包括:对体系的有效性负责;确保实现体系的预期结果;对体系的建立、运行、保持(有效应对变更管理)、改进(PDCA )发挥核心作用;建立方针目标并与组织的战略相一致;提供资源;确保将标准要求融入企业自身的各项工作过程;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确保有效沟通;推动改进;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和其他管理者有效履行自身职责;进行管理评审等要求。

6、明确提出必须识别和应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

企业在采取措施应对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时,应考虑上述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以便控制风险、把握机遇,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和预期结果。

7、更加强调了变更管理: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是由于“变化”和应对变化的“变更管理”不够有效,而导致“未能实现过程的有效性和体系预期结果”;因此,新标准强调了变更管理,更具内涵,降低损失。

8、明确提出将标准要求融入企业的运营业务过程:

企业在理解和运用“标准要求”时,应将其“稀释”和“融入”本企业自身的各项工作过程,这也是根除“两张皮”顽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9、增加了企业的知识管理要求:

企业的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是确保过程的有效性和体系获得预期结果,以及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和风险的重要资源保障。企业的知识可来自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企业内部如来源于企业自身以往的经验、教训,企业外部如来源于专业培训、技术交流、专家指导等。

10、弱化了形式上的强制性要求:

如去掉了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者代表、删减及预防措施”等形式上的规定性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弱化了相关要求,而是留给了认证企业以更大的自由空间。相反地,在弱化了形式上的规定性要求的同时,更加强调了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和作用在于获得预期的结果和绩效。

ISO14001:2015新版标准主要变化

1、战略性环境管理要求: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有关、影响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包括能够影响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外部环境条件。

2、强调领导作用: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理解组织的背景,并确保所获得的知识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被考虑;在战略规划时考虑环境绩效;

3、从预防到保护的政策转变:

对组织的期望扩大到承诺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并与组织的背景相一致; 需要修订环境方针,扩大方针作用和方针中的承诺,包括对环境保护的支持; 需要与组织的背景具体相关,因此在实施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4、提高环境绩效:

修订标准强调了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改进组织的环境绩效,需修订环境方针,包括对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 对每一个环境目标,组织应定义一个或多个指标以评价和展示绩效。

5、运用生命周期思维:

对组织的职责提出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超出了组织的物理和法律边界,组织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范围从获取资源开始,扩大到包括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在现有要求的管理与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之外,组织需要将自己的控制和影响扩大到与产品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 组织应通过下述方式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外包过程和产品、服务采购过程得到控制。

6、文件化的信息:

“实施和保持过程” 替代了“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免误读为文件化程序(过程); 不需要形成环境管理体系手册; 不再要求“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形成文件的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和媒体,任何来源;关注软件及电子信息;包括了现有标准中文件、记录的控制要求。

ISO14001:2015主要变化

1. 标准结构上的变化

ISO14001:2015标准结构采用了HLS ,除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外,标准正文包括7个条款:4. 组织所处的环境、5. 领导作用、6. 策划、7.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

10. 改进。

2. 术语和定义上的变化

15版标准共有33个术语,相对于04版标准,除了术语“污染预防”没有任何变化外,其它都发生了变化。

(1)新增术语20个

其中,15个术语来自于HLS 的通用术语,包括: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目标、要求、风险、能力、文件化信息、外包、过程、审核、符合、有效性、监视、测量、绩效。5个术语是新增的、EMS 领域的特定术语,包括:环境状况、合规义务、风险与机遇、生命周期、参数。

(2)修订术语12个

10个定义进行了修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方针、组织、相关方、环境因素、环境目标、纠正措施、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注解有增加或修改的2个:环境、不符合。

(3)取消了04版中原有的7个术语:审核员、文件、内部审核、预防措施、环境指标、记录、程序。

3. 提出战略环境管理的思维

15版标准明确要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融入组织的战略过程的策划中。15版标准中新增加的条款4.1(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要求从组织和环境两者的利益出发,识别并利用机遇,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与相关方的需求(包括法规要求)和期望有关的事项或变化的环境,以及地区的、区域的和全球的可以影响组织或被组织影响的环境状况。一旦被确定为优先项,减少负面风险和开拓有益机遇的措施则应被融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策划中。

另外,15版标准还提出EMS 应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体现在条款5.1c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整合进组织的经营过程中;条款6.2.2: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融入组织的业务流程中。

4. 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

基于风险的思维是15版标准的一大特点,其主要源于HLS 中的要求,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应是一个预防性的管理工作,都是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的,为此,15版标准新增条款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且删除了04版标准中的预防措施。

在EMS 领域,风险是指潜在的不利影响,其可能来自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组织的合规义务、以及组织识别的其他要求和问题(标准条款4.1和4.2条款)。

5. 强化领导作用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和承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新版标准新增了条款5.1(领导作用和承诺),为那些处在领导岗位的人员(最高管理者)增加了特定的职责,以提高其在组织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6. 新增保护环境的理念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期望已经发生了延伸:不仅仅是污染预防,而是超越污染预防,组织应有与其所处环境积极协调的、主动保护环境免受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损害和退化。

保护环境的理念主要体现在组织环境方针的承诺、组织设立的改进环境绩效的预期结果(环境目标)中。

7. 强化提升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是与环境因素管理相关的绩效,不断改善组织的环境绩效应该是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重点和最终目的,因此,新版标准更加强调了这一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明确了“提升环境绩效”是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之一。

(2)“持续改进”的定义更为简洁、明确的提出改进的对象为环境绩效。

(3)标准的多个条款中增加或更为明确了与环境绩效有关的要求,如4.4(环境管理体系)、5.2(环境方针)、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3(管理评审)、10.3(持续改进)等。

8. 运用生命周期观点

为了防止环境因素被无意间转移到产品(服务)的其他阶段,2015版标准引入了生命周期的概念,明确要求在环境因素确定(6.1.2)和运行控制(8.1)时要考虑生命周期的观点。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原有标准中要考虑组织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要求外,组织还需要将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延伸到产品的使用以及产品报废后的处理和处置,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进行一个全面的生命周期评价。 9. 细化内外部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使组织能够提供并获得与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帮助组织发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收集合理化建议,进而持续改进。 2015版标准在2004版标准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要求,要求组织建立一个同等考虑内部和外部交流的信息交流的过程[2],这包括对一致的和可靠的信息进行交流的要求,并且包括建立一种机制,用于在组织控制下的工作人员针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对外部进行交流的决定由组织保留,但是这种决定的做出应考虑信息报告的法规要求以及相关方的期望。

10. 强调履行合规义务

履行法律法规要求应是一个负责任的组织行为的底线。因此,在2015版标准中,强调了组织应履行合规义务(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范围)中明确提到:履行合规义务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之一。除此以外还在

5.2(环境方针);7.2(能力);7.3(意识);7.4.3(外部信息交流);7.5.1(总则);

9.3(管理评审)。

11. 对文件化信息的要求

考虑到基于计算机和云技术在运行管理体系上的应用,与ISO9001:2015一样,

ISO14001:2015用“文件化的信息”代替了“文件”和“记录”,这也是HLS 对MSS 的统一要求。但标准并未强求组织必需使用文件化信息这一术语,并保留灵活性,由组织来确定什么时候需要“程序”以确保有效的过程控制。

15版标准中“保持文件化信息”表明对“文件”的要求,“保留文件化信息”意味着对“记录”的要求。


相关文章

  • 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
  •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20□□ 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nvironment quality report compilation (征求意见稿) ...查看


  •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 新版
  •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 新版 2016-07-16 悠悠渭水 摘自 搜狗搜索 :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自2012年以来一直忙于标准的修订工作.尽管距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 ...查看


  • 2015版ISO9001标准的八大主要变化的理解
  • 2015版ISO9001标准的八大主要变化的理解 2017-01-04 2016年12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163项国家标准.其中包括大家关注的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 基 ...查看


  • "客户满意度"原理及应用
  • 原理及技术 操作及应用 源起及推动 中正协力市场资讯咨询公司 电话:0755-2124189,5867764 2124081 传真:0755-2124081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深圳笋岗东路3002号万通大厦20 ...查看


  •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维护
  • 第6卷第2期2003年3月 工业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 Journal Vol. 6No. 2 M ar. 2003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维护 刘书庆, 谢逢洁 (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04 ...查看


  • 2015-04-08-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 (2015年4月8日版) 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 ...查看


  • 药品生产中的变更控制
  • 药品生产中的变更控制 [来源:本站 | 时间:2008-08-21 | 文章点击:1| 评论:0条|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南京 210009)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6-1533( ...查看


  • 稳定性考察验证指南[1]
  • 13.稳定性实验 在这里你会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需要进行稳定性试验? 存在什么样的稳定性试验? 运输条件是如何确定的? 怎样的程序和特殊要求是需要特别加以考虑的(指南)? 文件的要求是什么? 如何降低成本,以及在哪些领域能降低成本? ...查看


  • 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1111 一
  • 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多发伤的护理常规1111 一. 一般监护:"一问.二看.三摸.四测.五穿刺" 一问:询问伤情.受伤部位及伤后做过何种处理. 二看:看面色.呼吸.瞳孔及伤部情况. 三摸:感觉 ...查看


  • 商品学基础心得
  • 商品学基础心得 一.[1].商品质量影响因素:(1)内部因素1.市场调研,2.产品开发设计,3.原材料质量,4.生产工艺和设备,5.成品检验与质量控制6.商品包装.(2)外部因素1.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运输.商品储存和养护.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