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导 ▎如何安全应用平喘药氨茶碱?

哮喘是冬、春季的常见病,氨茶碱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心源性哮喘的重要药物,已有近70年的历史,也是基层医院最常用的平喘药。氨茶碱平喘疗效确切,但用药安全范围狭窄,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非常接近,且个体差异较大,影响代谢的因素较多。因此,如何安全应用氨茶碱是临床普遍关注的问题。

谨慎联合用药

可降低茶碱血药浓度的药物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异丙肾上腺素、硝苯吡啶、麻黄碱、呋塞米、保泰松、异烟肼、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可诱导肝药酶,增加茶碱在体内的消除速率,降低血药浓度。氨茶碱与这些药物联用,应适当增加剂量。

可增加茶碱血药浓度的药物

有些药物可降低茶碱在体内的消除速率,致血药浓度增高,增加中毒的危险性。如地高辛、维拉帕米、地尔硫 、美西律、普罗帕酮、别嘌醇、西咪替丁、口服避孕药;抗菌药如大环内酯类的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氟喹诺酮类的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应尽量避免氨茶碱与这些药物联用,如必须联用,氨茶碱用量应减至常用量的1/3~1/2。

结合患者年龄和心、肝、肾功能,最好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氨茶碱剂量。

病例1:氨茶碱与左氧氟沙星联用

患者,男,64岁。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淡黄色浓痰、气喘、伴发热。呼吸稍促,24次/分,双肺散在哮鸣音及少量湿啰音。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双肺中野斑点状阴影。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药物治疗:给予氨茶碱注射液0.25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2次/日,静滴;盐酸氨溴索片30 mg×24片,3次/日,1次/片,口服;0.2%乳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日,静滴。

第2天上午,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时,患者无不适症状;静滴氨茶碱约30分钟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约40分钟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立即停用氨茶碱,肌内注射地西泮注射液10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8 mg,静脉注射尼可刹米注射液0.25 g,并给予吸氧后逐渐缓解。同时,立即抽血监测茶碱血药浓度为38 μg/ml。

点评:该患者发热、咳嗽、咳浓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加,有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肺部感染作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的诱因或并发症,需要联合抗感染治疗。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在控制肺部感染的同时,针对喘息性支气管炎,给予氨茶碱缓解喘息症状。应用氨溴索化痰,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

氨茶碱在体内释放出茶碱而发挥药理作用,茶碱在肝脏内被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左氧氟沙星与茶碱和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有竞争性抑制,使肝药酶活性下降,加之患者年龄较大,导致血浆半衰期延长,茶碱的肝消除率明显减少,血药浓度为38μg/ml,出现氨茶碱中毒症状。

建议:左氧氟沙星与氨茶碱联用时,后者应适当减量,并注意监测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时间间隔;或将乳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改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3 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日。因为青霉素类、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对茶碱的代谢和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联用时,不必调整氨茶碱的剂量。

病例2: 氨茶碱与西咪替丁联用

患者,女,52岁。因上腹痛、反酸8天就诊,胃内镜示胃溃疡。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4年,4天前患者受凉,气喘发作,正在自服氨茶碱片。诊断:胃溃疡;支气管哮喘。

药物治疗:给予西咪替丁胶囊0.2 g×50粒,2粒/次,3次/日口服;氨茶碱片0.1 g×40片,2片/次,3次/日口服;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0.1 mg×200喷,必要时0.2 mg/次吸入。患者用药后,白天气喘症状较少发作,但每天夜间仍然发作明显,清晨常常憋醒。

点评:西咪替丁可使氨茶碱的清除率降低20%~30%,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因此,应适当减少氨茶碱的剂量,并监测其血药浓度。

另外,本例患者哮喘以夜间发作为主,氨茶碱片半衰期短,夜间血药浓度较低。应选择氨茶碱缓释片,可避免血药浓度的较大波动,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更有利于控制夜间发作,日剂量可比氨茶碱片减少约1/3。

建议:盐酸雷尼替丁对肝药酶的抑制作用较西咪替丁轻10倍,对氨茶碱的代谢几乎没有影响,本病例可用雷尼替丁代替西咪替丁。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等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作用可持续12小时,有利于控制夜间哮喘的发作。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用,既能改善气道阻塞,又能减轻气道炎性反应。建议增加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或吸入剂。

医师同意药师的建议,将处方更改为:盐酸雷尼替丁片0.15 g×20片,1片/次,2次/日口服;氨茶碱缓释片0.1 g×24片,2片/次,2次/日口服;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3 mg/6 mg×120揿,每次3 mg/6 mg,2次/日吸入。第3天,患者来院复诊,自诉夜间哮喘未再发作,上腹痛好转。

正确选择给药途经及方法

氨茶碱的给药途经有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静滴、直肠给药。

口服给药应在餐后

氨茶碱碱性较强,片剂空腹口服时,对胃刺激性较大,进餐时或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肠溶片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极不规则,不宜选用。

不推荐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可刺激局部引起红肿、疼痛,不推荐使用。若必须肌内注射时,需与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合用。

静脉注射应在低浓度下缓慢进行

静脉注射如果浓度高、推注速度快,可发生急性中毒,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最好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滴。在发病急性期或者病情较重时,可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后,再缓慢静滴维持量,待病情缓解后改为口服。若病情较轻,则不必使用注射剂,直接口服片剂即可。

栓剂偶用于短期非急症

栓剂经直肠给药后,吸收缓慢,且可引起局部刺激、烧灼感,仅偶用于短期非急症治疗。

依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等情况给予个体化剂量

影响茶碱代谢、消除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用药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生理及影响茶碱血药浓度的药物因素,采用个体化给药,维持茶碱血药浓度在10~20μg/ml之间较为理想。

年龄、性别差异

<12岁的儿童排泄和解毒功能尚不完善,血浆清除率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对茶碱的清除慢,且女性较男性慢,也会影响茶碱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过程。另外,老年患者体弱多病,可能同时服用很多药物,就容易引起中毒。故以上人群开始宜用小剂量,间隔6~8小时给药1次。

病理、生理因素

如发热性疾病、妊娠,可降低茶碱的血药浓度;而呼吸衰竭、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或肾功能不全、酸中毒,均可影响茶碱代谢,使其排泄减慢,增加其毒性作用,用药剂量应减小。

禁忌证

氨茶碱慎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压、休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禁用氨茶碱。

加强用药监护

氨茶碱中毒的早期症状,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亦可发生头晕、烦躁不安、发热、出汗、呕血、血尿、便血或柏油样便,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抽搐、失水、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脑水肿,甚至引起呼吸及心跳停止而致死。

在用药过程中,应尽可能定期监测茶碱血浓度,如基层医院无监测条件,必须定时检查心电图、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严密细致地观察患者的临床征象。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予以对症处理。轻度中毒反应经停药后,症状可减轻。严重中毒者,应立即抢救,静脉补充大量液体,稀释过高的血药浓度,加速排泄;口服过量氨茶碱者还可洗胃,口服药用炭,或用缓泻剂。

给基层医师的安全用药建议

茶碱有效血药浓度为5~15 μg/ml,10~20μg/ml为最佳治疗浓度,在此范围内哮喘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明显,较少出现中毒症状。超过20~25μg/ml时,多数患者可能发生中毒反应,血药浓度越高,中毒症状越严重。

血药浓度监测是指导安全用药的理想方法,但需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尚难以在基层医院开展。基层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如下的经验用药方法。

●对病情不严重的患者,也可单独口服氨茶碱缓释片,1~2次/日,0.2~0.3 g/次,可保持较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有利于控制夜间哮喘的发作。

●口服给药时,不宜并用静脉给药,否则易造成血药浓度过高。急性哮喘发作需静脉应用氨茶碱时,应停止口服氨茶碱。

●对中、青年患者且无心、肝、肾功能不良,无酸碱失衡,无合并应用影响茶碱代谢的药物,24小时氨茶碱总剂量以不超过0.75~1.0 g为宜。

●若3天内未用过氨茶碱,口服起始剂量可用0.125~0.15 g,3~4次/日,如无毒性反应再逐渐增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如急性发作或病情较重,首剂可用负荷剂量0.25 g加50%葡萄糖注射液40~50 ml,稀释混匀后缓慢静脉推注,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或以负荷剂量0.25 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在30分钟内静滴完毕,以尽快达到较为可靠的有效血药浓度。然后,再一次性给予0.25~0.5 g剂量维持恒速静滴,时间应不少于4~8小时。若3天内用过氨茶碱,静脉推注剂量宜用0.125 g,然后用维持量恒速缓慢静滴。

●对老年患者,或有心、肝、肾功能不良,或有酸碱失衡,或合并应用影响茶碱代谢的药物,24小时总剂量以不超过0.4~0.5 g为宜。若已规律用过氨茶碱,最好直接用维持量静滴。

需要注意的是,少数基层医生将氨茶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误判为哮喘本身的并发症,盲目增加氨茶碱的用药剂量和次数,反而加重中毒。此外,部分患者口服小剂量氨茶碱,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继续用药后,这些症状可自行消失。

作者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张广求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筱萌

版权信息:本文为《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微信号:zgsqy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请勿更改原文内容及格式!

如有内容合作事宜,可联系小社(010-58302828-6872)哦!杂志订阅电话:“010-58302828-6666”。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哮喘是冬、春季的常见病,氨茶碱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心源性哮喘的重要药物,已有近70年的历史,也是基层医院最常用的平喘药。氨茶碱平喘疗效确切,但用药安全范围狭窄,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非常接近,且个体差异较大,影响代谢的因素较多。因此,如何安全应用氨茶碱是临床普遍关注的问题。

谨慎联合用药

可降低茶碱血药浓度的药物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异丙肾上腺素、硝苯吡啶、麻黄碱、呋塞米、保泰松、异烟肼、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可诱导肝药酶,增加茶碱在体内的消除速率,降低血药浓度。氨茶碱与这些药物联用,应适当增加剂量。

可增加茶碱血药浓度的药物

有些药物可降低茶碱在体内的消除速率,致血药浓度增高,增加中毒的危险性。如地高辛、维拉帕米、地尔硫 、美西律、普罗帕酮、别嘌醇、西咪替丁、口服避孕药;抗菌药如大环内酯类的乙酰螺旋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氟喹诺酮类的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应尽量避免氨茶碱与这些药物联用,如必须联用,氨茶碱用量应减至常用量的1/3~1/2。

结合患者年龄和心、肝、肾功能,最好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氨茶碱剂量。

病例1:氨茶碱与左氧氟沙星联用

患者,男,64岁。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淡黄色浓痰、气喘、伴发热。呼吸稍促,24次/分,双肺散在哮鸣音及少量湿啰音。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双肺中野斑点状阴影。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药物治疗:给予氨茶碱注射液0.25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2次/日,静滴;盐酸氨溴索片30 mg×24片,3次/日,1次/片,口服;0.2%乳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日,静滴。

第2天上午,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时,患者无不适症状;静滴氨茶碱约30分钟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约40分钟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立即停用氨茶碱,肌内注射地西泮注射液10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8 mg,静脉注射尼可刹米注射液0.25 g,并给予吸氧后逐渐缓解。同时,立即抽血监测茶碱血药浓度为38 μg/ml。

点评:该患者发热、咳嗽、咳浓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加,有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肺部感染作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的诱因或并发症,需要联合抗感染治疗。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在控制肺部感染的同时,针对喘息性支气管炎,给予氨茶碱缓解喘息症状。应用氨溴索化痰,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

氨茶碱在体内释放出茶碱而发挥药理作用,茶碱在肝脏内被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左氧氟沙星与茶碱和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有竞争性抑制,使肝药酶活性下降,加之患者年龄较大,导致血浆半衰期延长,茶碱的肝消除率明显减少,血药浓度为38μg/ml,出现氨茶碱中毒症状。

建议:左氧氟沙星与氨茶碱联用时,后者应适当减量,并注意监测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时间间隔;或将乳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改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3 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日。因为青霉素类、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对茶碱的代谢和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联用时,不必调整氨茶碱的剂量。

病例2: 氨茶碱与西咪替丁联用

患者,女,52岁。因上腹痛、反酸8天就诊,胃内镜示胃溃疡。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4年,4天前患者受凉,气喘发作,正在自服氨茶碱片。诊断:胃溃疡;支气管哮喘。

药物治疗:给予西咪替丁胶囊0.2 g×50粒,2粒/次,3次/日口服;氨茶碱片0.1 g×40片,2片/次,3次/日口服;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0.1 mg×200喷,必要时0.2 mg/次吸入。患者用药后,白天气喘症状较少发作,但每天夜间仍然发作明显,清晨常常憋醒。

点评:西咪替丁可使氨茶碱的清除率降低20%~30%,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因此,应适当减少氨茶碱的剂量,并监测其血药浓度。

另外,本例患者哮喘以夜间发作为主,氨茶碱片半衰期短,夜间血药浓度较低。应选择氨茶碱缓释片,可避免血药浓度的较大波动,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更有利于控制夜间发作,日剂量可比氨茶碱片减少约1/3。

建议:盐酸雷尼替丁对肝药酶的抑制作用较西咪替丁轻10倍,对氨茶碱的代谢几乎没有影响,本病例可用雷尼替丁代替西咪替丁。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等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作用可持续12小时,有利于控制夜间哮喘的发作。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用,既能改善气道阻塞,又能减轻气道炎性反应。建议增加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或吸入剂。

医师同意药师的建议,将处方更改为:盐酸雷尼替丁片0.15 g×20片,1片/次,2次/日口服;氨茶碱缓释片0.1 g×24片,2片/次,2次/日口服;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3 mg/6 mg×120揿,每次3 mg/6 mg,2次/日吸入。第3天,患者来院复诊,自诉夜间哮喘未再发作,上腹痛好转。

正确选择给药途经及方法

氨茶碱的给药途经有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静滴、直肠给药。

口服给药应在餐后

氨茶碱碱性较强,片剂空腹口服时,对胃刺激性较大,进餐时或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肠溶片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极不规则,不宜选用。

不推荐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可刺激局部引起红肿、疼痛,不推荐使用。若必须肌内注射时,需与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合用。

静脉注射应在低浓度下缓慢进行

静脉注射如果浓度高、推注速度快,可发生急性中毒,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最好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滴。在发病急性期或者病情较重时,可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后,再缓慢静滴维持量,待病情缓解后改为口服。若病情较轻,则不必使用注射剂,直接口服片剂即可。

栓剂偶用于短期非急症

栓剂经直肠给药后,吸收缓慢,且可引起局部刺激、烧灼感,仅偶用于短期非急症治疗。

依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等情况给予个体化剂量

影响茶碱代谢、消除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用药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生理及影响茶碱血药浓度的药物因素,采用个体化给药,维持茶碱血药浓度在10~20μg/ml之间较为理想。

年龄、性别差异

<12岁的儿童排泄和解毒功能尚不完善,血浆清除率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对茶碱的清除慢,且女性较男性慢,也会影响茶碱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过程。另外,老年患者体弱多病,可能同时服用很多药物,就容易引起中毒。故以上人群开始宜用小剂量,间隔6~8小时给药1次。

病理、生理因素

如发热性疾病、妊娠,可降低茶碱的血药浓度;而呼吸衰竭、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或肾功能不全、酸中毒,均可影响茶碱代谢,使其排泄减慢,增加其毒性作用,用药剂量应减小。

禁忌证

氨茶碱慎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压、休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禁用氨茶碱。

加强用药监护

氨茶碱中毒的早期症状,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亦可发生头晕、烦躁不安、发热、出汗、呕血、血尿、便血或柏油样便,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抽搐、失水、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脑水肿,甚至引起呼吸及心跳停止而致死。

在用药过程中,应尽可能定期监测茶碱血浓度,如基层医院无监测条件,必须定时检查心电图、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严密细致地观察患者的临床征象。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予以对症处理。轻度中毒反应经停药后,症状可减轻。严重中毒者,应立即抢救,静脉补充大量液体,稀释过高的血药浓度,加速排泄;口服过量氨茶碱者还可洗胃,口服药用炭,或用缓泻剂。

给基层医师的安全用药建议

茶碱有效血药浓度为5~15 μg/ml,10~20μg/ml为最佳治疗浓度,在此范围内哮喘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明显,较少出现中毒症状。超过20~25μg/ml时,多数患者可能发生中毒反应,血药浓度越高,中毒症状越严重。

血药浓度监测是指导安全用药的理想方法,但需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尚难以在基层医院开展。基层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如下的经验用药方法。

●对病情不严重的患者,也可单独口服氨茶碱缓释片,1~2次/日,0.2~0.3 g/次,可保持较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有利于控制夜间哮喘的发作。

●口服给药时,不宜并用静脉给药,否则易造成血药浓度过高。急性哮喘发作需静脉应用氨茶碱时,应停止口服氨茶碱。

●对中、青年患者且无心、肝、肾功能不良,无酸碱失衡,无合并应用影响茶碱代谢的药物,24小时氨茶碱总剂量以不超过0.75~1.0 g为宜。

●若3天内未用过氨茶碱,口服起始剂量可用0.125~0.15 g,3~4次/日,如无毒性反应再逐渐增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如急性发作或病情较重,首剂可用负荷剂量0.25 g加50%葡萄糖注射液40~50 ml,稀释混匀后缓慢静脉推注,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或以负荷剂量0.25 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在30分钟内静滴完毕,以尽快达到较为可靠的有效血药浓度。然后,再一次性给予0.25~0.5 g剂量维持恒速静滴,时间应不少于4~8小时。若3天内用过氨茶碱,静脉推注剂量宜用0.125 g,然后用维持量恒速缓慢静滴。

●对老年患者,或有心、肝、肾功能不良,或有酸碱失衡,或合并应用影响茶碱代谢的药物,24小时总剂量以不超过0.4~0.5 g为宜。若已规律用过氨茶碱,最好直接用维持量静滴。

需要注意的是,少数基层医生将氨茶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误判为哮喘本身的并发症,盲目增加氨茶碱的用药剂量和次数,反而加重中毒。此外,部分患者口服小剂量氨茶碱,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继续用药后,这些症状可自行消失。

作者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张广求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筱萌

版权信息:本文为《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微信号:zgsqy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请勿更改原文内容及格式!

如有内容合作事宜,可联系小社(010-58302828-6872)哦!杂志订阅电话:“010-58302828-6666”。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随着经济的增长
  • 用 道 于 呼 吸 药 人员: 物 11牧医(1) 502宿舍 徐军 朱立波 吴海洋 胡浩 桑思 吴航峰 的 目 录 1 简介 2 用于呼吸道的药物的类型 3 呼吸道药物名称 4 猪的主要呼吸道疾病:蓝耳病 (1) 蓝耳病 (2) 防治方式 ...查看


  •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
  •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 ...查看


  • 药品的保管方法与入库制度
  • 药品保管方法与入库制度细则 药品的保管方法 (1)受光线影响而变质药品的保管方法. 种类:生物制品:肝素.核糖核酸.抑肽酶注射液.泛癸利酮片 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 片剂及注射剂,复方 ...查看


  • 用药绕口令
  • M样作用 血管扩,心率慢, 血压降,身出汗, 肠胃痉,气管挛, 瞳孔小,口流涎. 注:痉挛表示收缩. N样作用 N1受体神经节, N2受体骨骼肌. N2兴奋剂收缩, N1兴奋促分泌. 节后神经分两类, 同是兴奋现象异, 为主导谁显力. N1 ...查看


  • 药理学口诀
  • 药理学口诀 拟胆碱药 东莨菪碱 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 镇静显著东莨菪碱,能抗晕动是特点: 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 可治哮喘和"震颤",其余都像阿托品, 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 只是不用它点 ...查看


  • 合理用药知识100问
  • 合理用药知识100问 发布日期: 2010年09月18日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1.什么是药品?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我们平时常说的中药.西药(包括化 ...查看


  • 合理用药答案
  • 合理用药培训考试试题 乡(镇)姓名成绩 1.奥美拉唑属于( ) . A. H+,K+-ATP酶抑制剂 B .H2受体阻断药 C. M受体阻断药 D.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2.双歧杆菌在临床上应用最早用于提高( ) 肠道病的抵抗能力. A.婴儿 ...查看


  • 小儿哮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诱因 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见因素包括如下: 1.过敏原:过敏物质大致分为三类:①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小儿哮喘发作常和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婴幼儿哮喘中95%以上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致,主要病原体是呼吸道病毒,如合胞病毒(RS ...查看


  • 慢性支气管炎48例临床分析
  • 摘要:目的探析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措施与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支气管炎患者4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急性感染发生期15例,缓解期33例,根据病情给予抗菌素和对症疗法37例,7-14d为一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