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随笔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 学生捣乱" 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我深有感触,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案例:
《谁在叫》是小学一年级的歌曲,它以活泼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动物的叫声。由于有了教学课件运用,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学会了歌曲。于是,我趁热打铁,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根据歌曲中的小动物形象,一起进行表演。随着动听的音乐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来。喜欢唱歌的同学很投入地用自己最动听的歌声演唱歌曲;喜欢跳舞的同学,则随着音乐展现出了或优美、或活泼的舞姿;喜欢画画的同学在黑板上或在自己的纸上描绘出可爱的小动物;喜欢打击乐的同学则选用乐器给歌曲伴奏;还有些可爱的“小动物”围在一起做游戏,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为自己教学过程设计的成功感到自豪时,忽然“嘭——嘭嘭”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怎么回事?”我皱眉问道。“老师,李成来捣乱了!”有学生忿忿地喊道。(李成是这个班里最顽皮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还喜欢搞破坏,在我给这班上第一节音乐课时班主任就向我提醒过他。)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李成城扭着屁股,张牙舞爪地要往“小动物”堆里挤。我看了有些恼,想过去马上制止他,并批评他。这时,我想起曾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班级中一些顽皮、淘气的学生往往是自卑的、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们是想以一些捣乱的行为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一观念提醒我,发火遏制是不明智的,也许我可以试着为李成的“捣乱”行为找个理由。于是,我再看了他的动作,发觉很像狮子,我灵机一动,微笑着对他说:“李成 ,你是在表演百兽之王狮子吗?”他以为我要批评他,便歪着脑袋,低着头不吭声了,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却偷偷地观察着我的反映。同学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我们,看我怎么做。我笑着对那群跳舞的同学说:“小伙伴们,原来你们还请了狮王来做客啊!你们还请了那些小动物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眨着眼睛看着我,露出了疑惑的表情。“还有蝴蝶7!”有位胆大点的学生冒出一句。“请得很好啊!小蝴蝶的舞姿很优美,肯定能为我们的‘森林音乐会’增色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小黄莺,它的歌声很动听!”又有学生接道,“还有兔子,它会跳舞!”“小象会演奏乐器„„”学生们纷纷加入进来了。课堂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兴致也上来了。他们依据自己的喜好,唱出了新编的歌词:“青蛙唱歌呱呱┈”有的用血还操起了乐器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再看李成城,他正和一位同学在模仿小象甩着长鼻子走路,表演的有模有样、有滋有味的。望着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我突然有了个感触:这不是很好的二次创作吗?虽然和我原先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但是课堂教学本身就存在这许多机动、偶然的因素。看这情景,我想可以取名叫《森林音乐会》了。
课后感悟:
上完这堂课,我感触颇大,我想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是绝对没有想到过,课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尾。无疑,学生们创造出的《森林音乐会》是课堂学习的升华,是想象力、表现力的极好体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这要归功于那位“捣乱”的学生,还要归功于我为那位学生找了个恰当的理由。设想,如果没有他给我的启示,我就不会对学生提出那样的疑问;如果没有我对他的包容,而是严厉地责备,他肯定会有逆反情绪,恐怕从此以后他会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正是对他的“独出心裁”给予肯定,并巧妙地加以引导,才有了后面精彩的场面,才有了《森林音乐会》的诞生。
思考与研究:
一、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传统教学的" 问答式" 、" 说听式" 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 一言堂" ;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 "学生捣乱" 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 "学生捣乱" 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 乱" 、而是" 活" ,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二、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
"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学生捣乱" 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 捣乱" ,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三、教师展示才华的真实平台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 学生捣乱" 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的" 捣乱" 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 捣乱”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 二度设计" ,变学生的" 捣乱" 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
对策:
一、等待--给" 学生捣乱" 留有空间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要学会做延迟判断,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这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没有必要的" 。面对学生的" 捣乱" ,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白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去收获。
二、喝彩--为" 学生捣乱" 添砖加瓦
《音乐课程标准》在" 情感与态度" 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音乐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音乐的信心。面对学生的" 捣乱" ,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是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小袋鼠》这首歌曲时,当唱到" 挺着一个大肚子”时,一位学生竟然在座位上跳了起来,还没等我制止,他竟得寸进尺得跳到了讲台上,其他同学见状也都跳了起来,就这样一群调皮的小袋鼠门边歌边舞,此时,我不是等待,而是喝彩:" 孩子们老师来扮演袋鼠妈妈带你们一起去摘果子好吗?”接下来的情景使小袋鼠们活泼而有序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这真是我意想不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一定的教学常规和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之一。但是,孩子生性好玩、好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倾向,因此有时会在课堂中出现“捣乱”、甚至“恶作剧”等这样那样的“小插曲”。此时,教师的态度和观念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反思与研究:
就要教师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会给学生的行为找个理由,这就是教师宽容心态的体现。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完全可以给给予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励的方式几哦里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教师的宽容,象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气氛比起疾风骤雨更见效。她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创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无拘无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和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得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
感中获得自信。因此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同时适时地为他们的一些小错误行为找个理由,进行诱导,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一种让人欣喜的情景!
音乐教学随笔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 学生捣乱" 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我深有感触,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案例:
《谁在叫》是小学一年级的歌曲,它以活泼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动物的叫声。由于有了教学课件运用,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学会了歌曲。于是,我趁热打铁,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根据歌曲中的小动物形象,一起进行表演。随着动听的音乐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来。喜欢唱歌的同学很投入地用自己最动听的歌声演唱歌曲;喜欢跳舞的同学,则随着音乐展现出了或优美、或活泼的舞姿;喜欢画画的同学在黑板上或在自己的纸上描绘出可爱的小动物;喜欢打击乐的同学则选用乐器给歌曲伴奏;还有些可爱的“小动物”围在一起做游戏,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为自己教学过程设计的成功感到自豪时,忽然“嘭——嘭嘭”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怎么回事?”我皱眉问道。“老师,李成来捣乱了!”有学生忿忿地喊道。(李成是这个班里最顽皮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还喜欢搞破坏,在我给这班上第一节音乐课时班主任就向我提醒过他。)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李成城扭着屁股,张牙舞爪地要往“小动物”堆里挤。我看了有些恼,想过去马上制止他,并批评他。这时,我想起曾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班级中一些顽皮、淘气的学生往往是自卑的、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们是想以一些捣乱的行为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一观念提醒我,发火遏制是不明智的,也许我可以试着为李成的“捣乱”行为找个理由。于是,我再看了他的动作,发觉很像狮子,我灵机一动,微笑着对他说:“李成 ,你是在表演百兽之王狮子吗?”他以为我要批评他,便歪着脑袋,低着头不吭声了,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却偷偷地观察着我的反映。同学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我们,看我怎么做。我笑着对那群跳舞的同学说:“小伙伴们,原来你们还请了狮王来做客啊!你们还请了那些小动物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眨着眼睛看着我,露出了疑惑的表情。“还有蝴蝶7!”有位胆大点的学生冒出一句。“请得很好啊!小蝴蝶的舞姿很优美,肯定能为我们的‘森林音乐会’增色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小黄莺,它的歌声很动听!”又有学生接道,“还有兔子,它会跳舞!”“小象会演奏乐器„„”学生们纷纷加入进来了。课堂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兴致也上来了。他们依据自己的喜好,唱出了新编的歌词:“青蛙唱歌呱呱┈”有的用血还操起了乐器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再看李成城,他正和一位同学在模仿小象甩着长鼻子走路,表演的有模有样、有滋有味的。望着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我突然有了个感触:这不是很好的二次创作吗?虽然和我原先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但是课堂教学本身就存在这许多机动、偶然的因素。看这情景,我想可以取名叫《森林音乐会》了。
课后感悟:
上完这堂课,我感触颇大,我想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是绝对没有想到过,课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尾。无疑,学生们创造出的《森林音乐会》是课堂学习的升华,是想象力、表现力的极好体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这要归功于那位“捣乱”的学生,还要归功于我为那位学生找了个恰当的理由。设想,如果没有他给我的启示,我就不会对学生提出那样的疑问;如果没有我对他的包容,而是严厉地责备,他肯定会有逆反情绪,恐怕从此以后他会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正是对他的“独出心裁”给予肯定,并巧妙地加以引导,才有了后面精彩的场面,才有了《森林音乐会》的诞生。
思考与研究:
一、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传统教学的" 问答式" 、" 说听式" 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 一言堂" ;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 "学生捣乱" 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 "学生捣乱" 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 乱" 、而是" 活" ,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二、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
"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学生捣乱" 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 捣乱" ,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三、教师展示才华的真实平台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 学生捣乱" 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的" 捣乱" 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 捣乱”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 二度设计" ,变学生的" 捣乱" 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
对策:
一、等待--给" 学生捣乱" 留有空间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要学会做延迟判断,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这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没有必要的" 。面对学生的" 捣乱" ,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白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去收获。
二、喝彩--为" 学生捣乱" 添砖加瓦
《音乐课程标准》在" 情感与态度" 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音乐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音乐的信心。面对学生的" 捣乱" ,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是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小袋鼠》这首歌曲时,当唱到" 挺着一个大肚子”时,一位学生竟然在座位上跳了起来,还没等我制止,他竟得寸进尺得跳到了讲台上,其他同学见状也都跳了起来,就这样一群调皮的小袋鼠门边歌边舞,此时,我不是等待,而是喝彩:" 孩子们老师来扮演袋鼠妈妈带你们一起去摘果子好吗?”接下来的情景使小袋鼠们活泼而有序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这真是我意想不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一定的教学常规和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之一。但是,孩子生性好玩、好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倾向,因此有时会在课堂中出现“捣乱”、甚至“恶作剧”等这样那样的“小插曲”。此时,教师的态度和观念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反思与研究:
就要教师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会给学生的行为找个理由,这就是教师宽容心态的体现。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完全可以给给予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励的方式几哦里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教师的宽容,象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气氛比起疾风骤雨更见效。她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创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无拘无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和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得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
感中获得自信。因此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同时适时地为他们的一些小错误行为找个理由,进行诱导,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一种让人欣喜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