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化带给我们的感动故事

随笔化带来的感动

张冉

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在作文课上“愁眉冷对作文题,俯首咬碎钢笔帽”,而语文教师则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发扬“愚公”精神搬“作文山”,却又天天慨叹劳而无功。单纯的技巧指导,学生根本听不进去;让学生背范文,然后改头换面、剪剪贴贴,似乎是某些老师不得已的“绝招”,但这种“作文课”让老师和学生都痛苦不堪。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首要的问题是让学生能够写得出。是“写”得出而不是“挤”得出,让学生一上作文课就亢奋,就有写不完的话,文字自然地、流畅地从笔端如溪水般汩汩而出。

随笔的真谛在于一个“随”字,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不受时空、字数的限定。随笔化作文是在随笔的基础上,通过读、改、评、抄,把零碎的随笔转化成结构完整、思想厚重的文章。随笔也好,作文也好,其自由度较高,不同于受时间限定、篇幅限定和题目限定的考场作文。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写的随笔,大多由个人见闻、身边琐事引起写作动机乃至冲动。题材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由小见大,大小由之,选择自由。写法也不拘一格,或叙或议,或写景,或感怀,或直抒胸臆,或曲折达意,根据表达的需要,任意挥洒,率性而作,率真而为。

随笔化对学生而言,他们的收获不仅在于作文水平的提高,还在于写作心理和写作态度的良性发展。学生接触到随笔化作文后,不再厌倦写作,绞尽脑汁,视之如畏途。而是有话可说,乐在其中,甚至欲罢不能:写作不再是作为功利意义上的一门技术学科,而成为生命个体成长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教师而言,写作课不再无章可循随意调节,也不再隔靴搔痒不见效果,更不是可有可无听天由命让少数作文“天才”独享“专利”,而成为操作性很强、显性标准突出、切实可行的一门学科,学生在此体系内迅速成长,进而成为作文高手。语文老师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从有用的角度考虑,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把以批改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以写作交流为中心的随笔化作文上来,极大地解放了教师。让师生一起浸泡在写作的海洋中,教师的指导有了实践的依据,也有了充裕的时间研究作文之道,能够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对学生作文的走向作出清晰的预判和指导。最终的结果是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一样,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抒写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收获。

随笔化带来的感动

张冉

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在作文课上“愁眉冷对作文题,俯首咬碎钢笔帽”,而语文教师则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发扬“愚公”精神搬“作文山”,却又天天慨叹劳而无功。单纯的技巧指导,学生根本听不进去;让学生背范文,然后改头换面、剪剪贴贴,似乎是某些老师不得已的“绝招”,但这种“作文课”让老师和学生都痛苦不堪。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首要的问题是让学生能够写得出。是“写”得出而不是“挤”得出,让学生一上作文课就亢奋,就有写不完的话,文字自然地、流畅地从笔端如溪水般汩汩而出。

随笔的真谛在于一个“随”字,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不受时空、字数的限定。随笔化作文是在随笔的基础上,通过读、改、评、抄,把零碎的随笔转化成结构完整、思想厚重的文章。随笔也好,作文也好,其自由度较高,不同于受时间限定、篇幅限定和题目限定的考场作文。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写的随笔,大多由个人见闻、身边琐事引起写作动机乃至冲动。题材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由小见大,大小由之,选择自由。写法也不拘一格,或叙或议,或写景,或感怀,或直抒胸臆,或曲折达意,根据表达的需要,任意挥洒,率性而作,率真而为。

随笔化对学生而言,他们的收获不仅在于作文水平的提高,还在于写作心理和写作态度的良性发展。学生接触到随笔化作文后,不再厌倦写作,绞尽脑汁,视之如畏途。而是有话可说,乐在其中,甚至欲罢不能:写作不再是作为功利意义上的一门技术学科,而成为生命个体成长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教师而言,写作课不再无章可循随意调节,也不再隔靴搔痒不见效果,更不是可有可无听天由命让少数作文“天才”独享“专利”,而成为操作性很强、显性标准突出、切实可行的一门学科,学生在此体系内迅速成长,进而成为作文高手。语文老师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从有用的角度考虑,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把以批改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以写作交流为中心的随笔化作文上来,极大地解放了教师。让师生一起浸泡在写作的海洋中,教师的指导有了实践的依据,也有了充裕的时间研究作文之道,能够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对学生作文的走向作出清晰的预判和指导。最终的结果是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一样,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抒写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教育收获。


相关文章

  • 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
  • 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一: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教育行动,它是由朱永新教授提出来的.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以前总认为教育里的角色只有学生和老师,是学生和老师的双边活动组成了教育,现在想想那些想法真的是很幼稚的 ...查看


  • 读书与写作
  • 读书与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两翼 仙桃四中 杜明 一.读书,让教师专业发展振翅欲飞 人们读书大抵不过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生活,二是享受生活.为了生活,听起来有些沉重也有些庸俗,但却无可辩驳,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曾这样生活过:享受生活,听起来有些高调 ...查看


  •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
  •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 教学 时光荏苒,在一个新的学校里,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者,跟那些前辈相比,我的教学故事没有那么多感天泣地的故事情节,不过也有印象深刻和意味深长的故事情景. 一本励志书上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 ...查看


  • 生命主题班会说课稿
  • <给生命加上意义>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把主题班会<给生命加上意义>跟大家如实地汇报一下,绝无半句虚言.请多指教. 一.选题缘由: 其一: 我是一位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写随笔,通俗地说就是可以给老 ...查看


  • 海底两万里随笔
  •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 ...查看


  • 好看的现代精美散文
  • 好看的现代精美散文 <愿风裁尘>郭敬明 最美书评: 上学的时候偷偷看郭敬明的言情小说. 不得不说,那时对未来的认知,全都在郭敬明的小说里,虽然现在已经不喜欢他,但我还是不能否认,他的作品我真的有感动过,甚至落泪. 这部愿风裁尘, ...查看


  • 读书滋味长
  • 读书滋味长 铜山区棠张镇中心幼儿园 窦金英 记得爷爷在世的时候,经常夸我小时候爱看书.说起来是有些印象:夏天晒粮食,我拿着一本书坐在树荫下,一边看书,一边看鸡.鸟之类的小动物.往往是它们吃饱了我还没有发觉.五年级毕业时,我从好朋友那儿借到一 ...查看


  • 付出·成长·快乐(教师随笔教育情怀征文)
  • 付出·成长·快乐 学校(盖章):南塘大街小学 作者:黄文娟 带着对"教师"这一职位的憧憬,伴着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些许稚嫩,踏入这所小学成为一名新教师.懵懂中总会幻想成为教师后的各种情形--每天和学生快乐地学习,一起探讨各种 ...查看


  • 有一天,妈妈老了
  • 有一天,妈妈老了 序1 妈妈的日记本 那是1995年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回到了首尔的娘家.已经记不清当时是在妈妈的衣柜里找什么东西了,只记得非常偶然地在衣柜的抽屉里发现了妈妈的日记本--足足有八本! 对我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强烈的震撼! 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