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不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

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给5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漏选给2分 1、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m mol A和n mol B,发生以下反应:mA(g) + nB(g)

pC(g),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是w mol/L。若保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

充入a mol A、b mol B和c mol C,若要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w mol/L,则a、b、c应满足的关系是( ) A.a∶b∶cB.a∶bC.

m∶n∶p

m∶n,apmcpm

mcnc

am,bn ppmn2

,b,cp 333

xC(g),两容器温度和初始压强均相同。甲容器

D.a

2、甲、乙两容器都发生反应2A(g) + B(g)

中充入2mol A和1mol B,达到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物质的量为n1;乙容器中充入1.4mol A、0.7mol B和0.6mol C,达到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物质的量为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两容器均为恒容容器,则x必等于2 B.若甲、乙两容器均为恒压容器,则x必等于3

C.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且x3,则n1必大于n2 D.若甲为恒容容器、乙为恒压容器,且x=3,则n1必大于n2 3、已知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A(s) + 2B(g)

2C(g) + D(g)

现将1mol A和2 molBH<0。

分别投入和充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D充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分别投入1molA和充入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充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4、如下左图表示反应mA(g) + nB(g)

第3题图

pC(g) + qD(g)

HQ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

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下右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v正v逆)后于t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另一个条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应过程,判断该反应中( ) A.m + n>p + q;Q>0 B.m + n>p + q;Q<0 D.m + n<p + q;Q<0 5、取5等份NO2,分别充入温度器中,发生反应: 2NO2(g)

N2O4(g)

,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NO2%)

C.m + n<p +

q;Q>0

v逆v正

第 4题图

v正

v逆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

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

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X(g)

2Y(g)+Z(g)(正反应放热),在t1时达到平衡,

第5题图

然后在t2时开始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停止加热并保温,到t3时又建立平衡,下图中能表示这一变化情况的是( )

第6题图

A. B. C. D.

7、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2 + B2

2AB,产物AB的生成情况如图所示,a为500℃,b为

300℃时的情况,c为300℃时从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

B.AB为气体,A2、B2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C.AB为气体,A2、B2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D.AB为固体,A2、B2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8、已知可逆反应aA + bB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9、可逆反应aA(g)+ bB(g)律的是( )

A.a + b>c + d;T1<T2;ΔH<0 B.a + b>c + d;T1<T2;ΔH>0 C.a + b<c + d;T1>T2;ΔH<0 D.a + b>c + d;T1>T2;ΔH>0

cC(g)+ dD(g)

第7题图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

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

第8题图

第9题图

10、在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通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使其发生反应,t0时容器Ⅰ中达到化学平衡,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 + 2Y

第10题图

2Z

B.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Ⅰ)<V(Ⅱ),则容器Ⅱ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t0

C.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Y为固态或液态 D.若达平衡后,对容器Ⅱ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说明Z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1、如图Ⅰ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以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乙中充入2 mol C和1 mol 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 + B(g)

2C(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的0到2之间

B.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1处,则乙中C的转化率小于50%

C.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靠近2处,则乙中F最终停留在右侧的刻度大于4 D.如图Ⅱ所示,若x轴表示时间,则y轴可表示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或A的物质的量

12、在恒压密闭容器M(如图Ⅰ)和恒容密闭容器N(如图Ⅱ)中,分别加入a molA和a molB,起始时两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A(?) + B(?)

xC(g) ΔH

<0。平衡时M中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4

B.若N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A、B有一种是气态

C.若A为气体,B为非气体,则平衡时M, N中C的物质的量相等

D.若A、B均为气体,平衡时M中A的转化率小于N中A的转化率

13、T ℃时在1L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达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充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第12题图

C.在达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T ℃时,若由0.4mol·L –1A、0.6mol·L –1B、0.2mol·L –1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0.6mol·L

–1

第13题图

14、(对比13题,本题为2009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第二次五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t℃时,将气体X与气体Y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1、T2两温度下,Y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Ⅱ)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t2时刻,保持其它条件和物质状态不变,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时,若密闭容器中X、Y、Z的起始浓度依次为0.4 molL1、0.4 molL1、0.2 molL1,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C.若图(Ⅱ)中T1>T2,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X的转化率增大

15、t℃时,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保持温度不变,使之发生反应,各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中甲图所示[t0 ~ t1阶段c(B)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的条件,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 ~ t4阶段所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t5 ~ t6阶段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共增加0.01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5题图

A.t5 ~ t6阶段所改变的条件一定是改变容器内的温度,而且一定是升高温度,绝对不可能是降低温度。另外,如果在t6时刻往该容器中充入氖气,化学平衡不移动 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学平衡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2.8

C.t1 ~ t6的平衡阶段中,有关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的变化如下所述: (1)t2 ~ t3阶段不变; (2)t3 ~ t4阶段不变; (3)t4 ~ t5阶段不变; (4)t5 ~ t6阶段增大;

D.如果t5 ~ t6阶段同时采取t3 ~ t4阶段的措施,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总量将等于a kJ

16、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 + 2B(g)

C(g) + 3D(g)

2B + C

HQ,其中Q<0,且该反应建立第一次化

H<0。现将2molA和2 mol B

充入体积为V的甲容器,将2 mol C和6 mol D充入乙容器并使乙容器在反应开始前的体积为2V(如图1)。

1

图2

关于两容器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16题图

A.甲容器中的反应一定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也相同

C.两容器达平衡后升高相同的温度,两容器中物质D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2 D.在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和2 mol B,平衡后甲中物质C的浓度是乙中物质C的浓度的2倍 17、可逆反应mA(s) + nB(g)

pC(g)

H<0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密闭容器中进行,B的体积

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m + n>p; ②x点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③n>p; ④x点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A.只有①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

18、在一个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 + B(g)

3C(g) + D(s),已知将2 mol

A和1 mol B充入该容器中,反应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w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用下列情况的配比作起始物,在同样的容器和温度下达到平衡,其结果一定是:C的物质的量为2w 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仍为n%的是下列各物质充入(或投入)物质的量组合中的①④⑤三组

①4molA + 2molB ②6molC + 1molD ③1molA + 0.5molB + 1.5molC + 0.5molD

④2molA + 1molB + 3molC + 1molD ⑤2molA + 1molB + 3molC + 2molD

B.若维持该题条件不变,仅从生成物开始配比,要求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 量仍为w mol,则D的起始物质的量n(D)应满足的条件是n(D)≥

3w

mol 3

C.此反应的v-t图象如甲图,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其v-t图象如乙图,则a1<a2,b1<b2

D.此反应的v-t图象如甲图,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其v-t图象如乙图,则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甲<S乙

19、如图,活塞的质量与筒壁的摩擦力不计,与K相连的细管的体积也忽略不计。认为该装置所处环境为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气体与水不接触,打开K,足够长时间后,则a中气体体积减小的范围是:

V2

≤V(减小)≤V

B.在A选项的操作之后,快速推a中活塞至a中气体全部进入b中,观察到b中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测得其体积缩小,气体密度不变 C.若固定a中活塞如图所示,打开K,移走b的密封套,足够长时间后,观察到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容器内液面上升,气体颜色变浅至无色 D.在C选项的操作之后,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设溶质不扩散到水槽中)2.5510mol/mL

20、已知物质的量各为1mol的A、B两物质反应方程式为A(g) + B(g)

2AB(g)-

Q。假设该反应不完全,且两种物质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成正比的,且在27℃时,A的转化率为15%。现将各1mol的两种物质放在被活塞封闭的圆柱形金属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接,如下图所示。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而且不漏气,已知活塞重为G,截面积为S,当大气压p0=1.0×105Pa,周围环境的温度为27℃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p1=1.2×105Pa,此时弹簧恰好是原长L0。再将一个重为3G的物体轻轻放活塞上,使活塞缓慢下降(气体等温),待稳定后,活塞下降

5

第19题图

L0

4

。然后再对气体加热,使活塞上升到离气缸底部

5L04

,变化过程中弹簧

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塞在等温时下降,A、B气体的质量均不变 B.活塞在等温时下降,AB气体的质量逐渐减小

C.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活塞重G、弹簧原长L0的关系是k

4G L0

第20题图

D.加热后新生成的AB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原27℃相比)为0.325mol

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选择题集萃(试题一)

参考答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不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

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给5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漏选给2分 1、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m mol A和n mol B,发生以下反应:mA(g) + nB(g)

pC(g),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是w mol/L。若保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

充入a mol A、b mol B和c mol C,若要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w mol/L,则a、b、c应满足的关系是( ) A.a∶b∶cB.a∶bC.

m∶n∶p

m∶n,apmcpm

mcnc

am,bn ppmn2

,b,cp 333

xC(g),两容器温度和初始压强均相同。甲容器

D.a

2、甲、乙两容器都发生反应2A(g) + B(g)

中充入2mol A和1mol B,达到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物质的量为n1;乙容器中充入1.4mol A、0.7mol B和0.6mol C,达到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物质的量为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两容器均为恒容容器,则x必等于2 B.若甲、乙两容器均为恒压容器,则x必等于3

C.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且x3,则n1必大于n2 D.若甲为恒容容器、乙为恒压容器,且x=3,则n1必大于n2 3、已知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A(s) + 2B(g)

2C(g) + D(g)

现将1mol A和2 molBH<0。

分别投入和充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D充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分别投入1molA和充入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充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4、如下左图表示反应mA(g) + nB(g)

第3题图

pC(g) + qD(g)

HQ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

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下右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v正v逆)后于t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另一个条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应过程,判断该反应中( ) A.m + n>p + q;Q>0 B.m + n>p + q;Q<0 D.m + n<p + q;Q<0 5、取5等份NO2,分别充入温度器中,发生反应: 2NO2(g)

N2O4(g)

,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NO2%)

C.m + n<p +

q;Q>0

v逆v正

第 4题图

v正

v逆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

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

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X(g)

2Y(g)+Z(g)(正反应放热),在t1时达到平衡,

第5题图

然后在t2时开始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停止加热并保温,到t3时又建立平衡,下图中能表示这一变化情况的是( )

第6题图

A. B. C. D.

7、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2 + B2

2AB,产物AB的生成情况如图所示,a为500℃,b为

300℃时的情况,c为300℃时从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

B.AB为气体,A2、B2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C.AB为气体,A2、B2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D.AB为固体,A2、B2中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8、已知可逆反应aA + bB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9、可逆反应aA(g)+ bB(g)律的是( )

A.a + b>c + d;T1<T2;ΔH<0 B.a + b>c + d;T1<T2;ΔH>0 C.a + b<c + d;T1>T2;ΔH<0 D.a + b>c + d;T1>T2;ΔH>0

cC(g)+ dD(g)

第7题图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

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

第8题图

第9题图

10、在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通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Ⅰ和Ⅱ中,使其发生反应,t0时容器Ⅰ中达到化学平衡,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 + 2Y

第10题图

2Z

B.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Ⅰ)<V(Ⅱ),则容器Ⅱ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t0

C.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Y为固态或液态 D.若达平衡后,对容器Ⅱ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说明Z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1、如图Ⅰ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以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乙中充入2 mol C和1 mol 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 + B(g)

2C(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的0到2之间

B.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1处,则乙中C的转化率小于50%

C.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靠近2处,则乙中F最终停留在右侧的刻度大于4 D.如图Ⅱ所示,若x轴表示时间,则y轴可表示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或A的物质的量

12、在恒压密闭容器M(如图Ⅰ)和恒容密闭容器N(如图Ⅱ)中,分别加入a molA和a molB,起始时两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A(?) + B(?)

xC(g) ΔH

<0。平衡时M中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4

B.若N中气体的密度如图Ⅲ所示,则A、B有一种是气态

C.若A为气体,B为非气体,则平衡时M, N中C的物质的量相等

D.若A、B均为气体,平衡时M中A的转化率小于N中A的转化率

13、T ℃时在1L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达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充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第12题图

C.在达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T ℃时,若由0.4mol·L –1A、0.6mol·L –1B、0.2mol·L –1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0.6mol·L

–1

第13题图

14、(对比13题,本题为2009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第二次五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t℃时,将气体X与气体Y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1、T2两温度下,Y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Ⅱ)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t2时刻,保持其它条件和物质状态不变,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时,若密闭容器中X、Y、Z的起始浓度依次为0.4 molL1、0.4 molL1、0.2 molL1,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达到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C.若图(Ⅱ)中T1>T2,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且X的转化率增大

15、t℃时,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保持温度不变,使之发生反应,各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中甲图所示[t0 ~ t1阶段c(B)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的条件,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 ~ t4阶段所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t5 ~ t6阶段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共增加0.01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5题图

A.t5 ~ t6阶段所改变的条件一定是改变容器内的温度,而且一定是升高温度,绝对不可能是降低温度。另外,如果在t6时刻往该容器中充入氖气,化学平衡不移动 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学平衡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2.8

C.t1 ~ t6的平衡阶段中,有关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的变化如下所述: (1)t2 ~ t3阶段不变; (2)t3 ~ t4阶段不变; (3)t4 ~ t5阶段不变; (4)t5 ~ t6阶段增大;

D.如果t5 ~ t6阶段同时采取t3 ~ t4阶段的措施,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总量将等于a kJ

16、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 + 2B(g)

C(g) + 3D(g)

2B + C

HQ,其中Q<0,且该反应建立第一次化

H<0。现将2molA和2 mol B

充入体积为V的甲容器,将2 mol C和6 mol D充入乙容器并使乙容器在反应开始前的体积为2V(如图1)。

1

图2

关于两容器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16题图

A.甲容器中的反应一定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也相同

C.两容器达平衡后升高相同的温度,两容器中物质D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2 D.在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和2 mol B,平衡后甲中物质C的浓度是乙中物质C的浓度的2倍 17、可逆反应mA(s) + nB(g)

pC(g)

H<0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密闭容器中进行,B的体积

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m + n>p; ②x点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③n>p; ④x点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A.只有①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

18、在一个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 + B(g)

3C(g) + D(s),已知将2 mol

A和1 mol B充入该容器中,反应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w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用下列情况的配比作起始物,在同样的容器和温度下达到平衡,其结果一定是:C的物质的量为2w 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仍为n%的是下列各物质充入(或投入)物质的量组合中的①④⑤三组

①4molA + 2molB ②6molC + 1molD ③1molA + 0.5molB + 1.5molC + 0.5molD

④2molA + 1molB + 3molC + 1molD ⑤2molA + 1molB + 3molC + 2molD

B.若维持该题条件不变,仅从生成物开始配比,要求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 量仍为w mol,则D的起始物质的量n(D)应满足的条件是n(D)≥

3w

mol 3

C.此反应的v-t图象如甲图,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其v-t图象如乙图,则a1<a2,b1<b2

D.此反应的v-t图象如甲图,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其v-t图象如乙图,则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甲<S乙

19、如图,活塞的质量与筒壁的摩擦力不计,与K相连的细管的体积也忽略不计。认为该装置所处环境为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气体与水不接触,打开K,足够长时间后,则a中气体体积减小的范围是:

V2

≤V(减小)≤V

B.在A选项的操作之后,快速推a中活塞至a中气体全部进入b中,观察到b中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测得其体积缩小,气体密度不变 C.若固定a中活塞如图所示,打开K,移走b的密封套,足够长时间后,观察到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容器内液面上升,气体颜色变浅至无色 D.在C选项的操作之后,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设溶质不扩散到水槽中)2.5510mol/mL

20、已知物质的量各为1mol的A、B两物质反应方程式为A(g) + B(g)

2AB(g)-

Q。假设该反应不完全,且两种物质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成正比的,且在27℃时,A的转化率为15%。现将各1mol的两种物质放在被活塞封闭的圆柱形金属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接,如下图所示。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而且不漏气,已知活塞重为G,截面积为S,当大气压p0=1.0×105Pa,周围环境的温度为27℃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p1=1.2×105Pa,此时弹簧恰好是原长L0。再将一个重为3G的物体轻轻放活塞上,使活塞缓慢下降(气体等温),待稳定后,活塞下降

5

第19题图

L0

4

。然后再对气体加热,使活塞上升到离气缸底部

5L04

,变化过程中弹簧

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塞在等温时下降,A、B气体的质量均不变 B.活塞在等温时下降,AB气体的质量逐渐减小

C.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活塞重G、弹簧原长L0的关系是k

4G L0

第20题图

D.加热后新生成的AB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原27℃相比)为0.325mol

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选择题集萃(试题一)

参考答案


相关文章

  • 浅谈勒夏特列原理的一点应用
  • 2009-1教学实践 浅谈勒夏特列原理的一点应用 ■张成新 化学平衡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经常会碰到与勒夏特列原理有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其判断有时会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 ...查看


  • 20110312勒夏特列原理备份
  • 广外中山外校 高二化学理科学案 设计:计庆国 2011-03-11 化学平衡(三) 勒夏特列原理 课标要求: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 ...查看


  • 2013高考综合复习勒夏特列原理应用
  • 2013高考综合复习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平衡移动原理) 1.根据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地方向 2.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条件的改变 例题:在高温下,反应2HI(g) H2(g)+I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 ...查看


  •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移动人教实验版
  •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移动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化学平衡移动 1.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勒夏特列原理 二. 重点.难点 1.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 ...查看


  •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了解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 ...查看


  • 高中化学平衡定义
  •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溶解过程的可逆性: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正反应:_______________进行的反应 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2可逆反应:在____ ...查看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学案
  • 选修4 第二章第二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侯丽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 ...查看


  •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勒夏特列原理 二.教学目标 掌握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能据此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查看


  • 化学教学的"体验式学习"
  • 作者:苏香妹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年06期 一.问题的提出 体验学习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中国古训中就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