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作用

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作用──《液体的内部压强》

中卫三中 朱怡

一、教学背景与思路

教学背景:在物理教学理念中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更能领会和掌握,学习物理能力得到提高,而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是物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课型。

设计思路:研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课本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我在讲授《液体的内部压强》一节课时,采用学生实验为主,教师演示实验为辅,且学生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教学过程,并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二、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

4. 教学重点

探究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现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5.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归纳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和规律。

6. 教学方法

实验法和探究法

7. 教具和媒体

在饮料瓶1个,矿泉水瓶3个,烧杯,压强计,水,盐水

三、课堂实录

(一)教师提出问题

师:当人站在齐胸的水中,会感到呼吸困难,像有东西压在胸口,那么在水中是否有压强呢?水中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以及压强的规律。

(二)学生实验探究

1.实验准备

(1)学生分组(教师安排)

(2)学生实验准备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要求你们准备的饮料瓶,并把大饮料瓶1只(去掉上半部)、在一只矿泉水瓶底部开有一个小孔、在第二只矿泉水瓶的侧壁相同深度不同方向开若干个小孔,在第三只矿泉水瓶的侧壁相同方向不同一深度开有四个小孔。

生:动手操作

2.实验探究过程

师:请同学们按下面四个要求分别实验,并记下实验现象。

A 、在大饮料瓶中倒入适量水,将底部开有小孔的矿泉水瓶插入水中,观察所出现的现象。

B 、将在不同方向和相同深度处开有小孔的矿泉水瓶倒入足量的水,观察所出现的现象。

C 、在相同方向不同深度开有小孔的矿泉水瓶倒入足量的水,观察所出现的现象。

D 、将底部开有小孔的矿泉水瓶插入至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所出现的现象。

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

3. 小组交流回答实验现象,更正错误现象

师:请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你们小组实验现象。

生甲:A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喷出。B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不同的方向喷出。C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相同的方向喷出。

生乙:A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喷出。B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不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距离相同。C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相同的方向喷出。D 实验插入越深,水喷得越高。

生丙:A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喷出。B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不同的方向喷出。C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相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的距离不相同。D 实验插入越深,水喷得越高。

„„

师:我们通过归纳各小组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下面的现象。

A 、有水从小孔中喷出。

B 、有水从小孔中向不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距离相同。

C 、有水从小孔中向相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的距离不相同。

D 、插入越深,水喷得越高。

4. 根据现象,总结实验的结论

师:A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喷出,说明喷出的水受到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结果?

生:施力物体是水,说明水的内部有压强,从而产生了这个力。

师:回答得很好。

师:B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不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距离相同。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水内部压强的什么特点?

生:水喷出的远近距离相同,说明喷出的水受到的力大小相等,即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相等。

师:C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相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的距离不相同。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水内部压强的什么特点?

生:水喷出的远近距离不相同,说明喷出的水受到的力大小不相等,即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侧壁的越深处的压强越大。

师:D 实验插入越深,水喷得越高。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水内部压强的什么特点?

生:插入越深,水喷得越高,说明喷出的水受到的力大小越大,即水的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师:各组同学回答的结论多很好,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希望同学们保持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5.归纳实验,完成实验记录

(三)验证实验结论

1.师:上面同学们通过实验,归纳了水内部有压强,并得出了相关的规律。怎么用更科学的方法证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2.教师介绍液体压强计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种仪器,教师出示液体压强计。

生:观察。

师:这是一个两端开口的U 型管内装有染色的水,左管与一个橡皮管和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相连,金属盒可以向不同转动。

生:观察。

师:老师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橡皮膜下陷,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橡皮膜上有压强。

师:请同学们看 “U”型管左右两管中的水柱,看到什么?

生:出现高度差。

师:如果“U”型管中的水柱出现高度差时,说明橡皮膜上受到什么?

生:受到压强作用。

师:这个仪器称为液体压强计。

3. 使用液体压强计研究水内部的压强规律的方法

师:我们如何使用液体压强计研究水内部的压强规律呢?同学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1)怎么验证水内部存在压强?(2)怎么验证水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3)怎么验证水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4)怎么验证水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生:分组讨论。

师:请各组同学回答讨论的结论。

生甲:将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型管中的水柱是否出现高度差,如果有高度差,说明液体中有压强。

生乙:将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向不现方向转动金属盒,观察“U”型管中的水柱高度差是否改变,如果几乎不变,说明液体中有水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且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生丙:将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观察“U”型管中的水柱出现高度差,如果“U”型管中的水柱出现的高度差随放入水中的深度增加而增大,则说明水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师:综合上面四个同学的结论,就可验证水中的压强规律,同学们利用液体压强计验证水中的压强规律。

3.学生利用液体压强计验证水内部的压强规律

师:请同学们按分组进行实验。

生:实验操作。

师:实验结论与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生:相同。

四 :归纳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 实验方法

师:上面我们探究了水内部的压强规律,其它液体是否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吗?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请同学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生甲:应该有相同的规律,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可能相等,可以用验证水内部的压强规律的实验来验证。

生乙:我认为应该有相同的规律,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不可能相等,可以用验证水内部的压强规律的实验来验证。但要验证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关系,应该采用分别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和盐水相同深度,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果高度差越大,则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师:现在两位同学能说出不同的猜想,老师很欣赏这样的同学,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这样。可能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的观点,让我们用实验方法来加以验证。

2.学生实验与归纳结论:

师:请同学们按上面的结论进行实验。

生:实验操作。

师:请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你们小组实验结论,哪个同学结论是正确的?。 生: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乙同学结论是正确的;并且可以发现“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不同的液体相同深度处的压强不同。”

五:小结

师:本节课上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同学们又有什么收获?

生甲: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了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使我们知道实验法是研究物理问题重要的方法。

生乙: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方法得到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不同的液体相同深度处的压强不同。”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本节课我们通过研究性实验方法探究了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物理实验法是研究物理问题重要的方法之一;物理问题的研究还有其它方法,如探索法、论证法、归纳法等,今天同学们都做得很不错,希望同学们能保持良好地学习态度,并正确使用研究方法,帮助我们学习好更多的物理知识。同时,我们还学到了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即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不同的液体相同深度处的压强不同。”

六:教学活动分析

下面是我通过研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一点体会和分析。

(一)研究性实验课题的选取要有科学性

我在开展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在选题上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准、新、奇。准──即准确,科学合理。新──即新颖,别致,有趣。奇──即想象丰富,思维创新。然后我抓住了一个好的课题,这样有利于研究性实验成功开展,并我在选题上充分考虑了这几方面:1、科学性。2、需要性。3、趣味性。4、新颖性。5、创造性。6、可操作性。

(二)要完成研究性实验的活动,教师应该认真地组织好活动

所谓教师组织好活动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活动时要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性实验的活动应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的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活动时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实验的活动要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步骤来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活动时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协作精神,研究性实验的活动要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科学选材,不宜对学生制定统一的要求,规定相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易得的材料来制作实验的器材,想好实验的方法,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地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活动的收获

我通过组织这种研究性实验的活动,发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学到了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作用──《液体的内部压强》

中卫三中 朱怡

一、教学背景与思路

教学背景:在物理教学理念中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更能领会和掌握,学习物理能力得到提高,而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是物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课型。

设计思路:研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课本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我在讲授《液体的内部压强》一节课时,采用学生实验为主,教师演示实验为辅,且学生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教学过程,并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二、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

4. 教学重点

探究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现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5.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归纳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和规律。

6. 教学方法

实验法和探究法

7. 教具和媒体

在饮料瓶1个,矿泉水瓶3个,烧杯,压强计,水,盐水

三、课堂实录

(一)教师提出问题

师:当人站在齐胸的水中,会感到呼吸困难,像有东西压在胸口,那么在水中是否有压强呢?水中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以及压强的规律。

(二)学生实验探究

1.实验准备

(1)学生分组(教师安排)

(2)学生实验准备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要求你们准备的饮料瓶,并把大饮料瓶1只(去掉上半部)、在一只矿泉水瓶底部开有一个小孔、在第二只矿泉水瓶的侧壁相同深度不同方向开若干个小孔,在第三只矿泉水瓶的侧壁相同方向不同一深度开有四个小孔。

生:动手操作

2.实验探究过程

师:请同学们按下面四个要求分别实验,并记下实验现象。

A 、在大饮料瓶中倒入适量水,将底部开有小孔的矿泉水瓶插入水中,观察所出现的现象。

B 、将在不同方向和相同深度处开有小孔的矿泉水瓶倒入足量的水,观察所出现的现象。

C 、在相同方向不同深度开有小孔的矿泉水瓶倒入足量的水,观察所出现的现象。

D 、将底部开有小孔的矿泉水瓶插入至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所出现的现象。

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

3. 小组交流回答实验现象,更正错误现象

师:请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你们小组实验现象。

生甲:A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喷出。B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不同的方向喷出。C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相同的方向喷出。

生乙:A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喷出。B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不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距离相同。C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相同的方向喷出。D 实验插入越深,水喷得越高。

生丙:A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喷出。B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不同的方向喷出。C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相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的距离不相同。D 实验插入越深,水喷得越高。

„„

师:我们通过归纳各小组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下面的现象。

A 、有水从小孔中喷出。

B 、有水从小孔中向不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距离相同。

C 、有水从小孔中向相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的距离不相同。

D 、插入越深,水喷得越高。

4. 根据现象,总结实验的结论

师:A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喷出,说明喷出的水受到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结果?

生:施力物体是水,说明水的内部有压强,从而产生了这个力。

师:回答得很好。

师:B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不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距离相同。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水内部压强的什么特点?

生:水喷出的远近距离相同,说明喷出的水受到的力大小相等,即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相等。

师:C 实验有水从小孔中向相同的方向喷出,以瓶身为参照物,水喷出的远近的距离不相同。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水内部压强的什么特点?

生:水喷出的远近距离不相同,说明喷出的水受到的力大小不相等,即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侧壁的越深处的压强越大。

师:D 实验插入越深,水喷得越高。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水内部压强的什么特点?

生:插入越深,水喷得越高,说明喷出的水受到的力大小越大,即水的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师:各组同学回答的结论多很好,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希望同学们保持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5.归纳实验,完成实验记录

(三)验证实验结论

1.师:上面同学们通过实验,归纳了水内部有压强,并得出了相关的规律。怎么用更科学的方法证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2.教师介绍液体压强计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种仪器,教师出示液体压强计。

生:观察。

师:这是一个两端开口的U 型管内装有染色的水,左管与一个橡皮管和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相连,金属盒可以向不同转动。

生:观察。

师:老师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橡皮膜下陷,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橡皮膜上有压强。

师:请同学们看 “U”型管左右两管中的水柱,看到什么?

生:出现高度差。

师:如果“U”型管中的水柱出现高度差时,说明橡皮膜上受到什么?

生:受到压强作用。

师:这个仪器称为液体压强计。

3. 使用液体压强计研究水内部的压强规律的方法

师:我们如何使用液体压强计研究水内部的压强规律呢?同学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1)怎么验证水内部存在压强?(2)怎么验证水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3)怎么验证水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4)怎么验证水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生:分组讨论。

师:请各组同学回答讨论的结论。

生甲:将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型管中的水柱是否出现高度差,如果有高度差,说明液体中有压强。

生乙:将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向不现方向转动金属盒,观察“U”型管中的水柱高度差是否改变,如果几乎不变,说明液体中有水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且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生丙:将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观察“U”型管中的水柱出现高度差,如果“U”型管中的水柱出现的高度差随放入水中的深度增加而增大,则说明水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师:综合上面四个同学的结论,就可验证水中的压强规律,同学们利用液体压强计验证水中的压强规律。

3.学生利用液体压强计验证水内部的压强规律

师:请同学们按分组进行实验。

生:实验操作。

师:实验结论与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生:相同。

四 :归纳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 实验方法

师:上面我们探究了水内部的压强规律,其它液体是否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吗?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请同学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生甲:应该有相同的规律,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可能相等,可以用验证水内部的压强规律的实验来验证。

生乙:我认为应该有相同的规律,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不可能相等,可以用验证水内部的压强规律的实验来验证。但要验证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大小关系,应该采用分别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和盐水相同深度,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果高度差越大,则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师:现在两位同学能说出不同的猜想,老师很欣赏这样的同学,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这样。可能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的观点,让我们用实验方法来加以验证。

2.学生实验与归纳结论:

师:请同学们按上面的结论进行实验。

生:实验操作。

师:请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你们小组实验结论,哪个同学结论是正确的?。 生: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乙同学结论是正确的;并且可以发现“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不同的液体相同深度处的压强不同。”

五:小结

师:本节课上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同学们又有什么收获?

生甲: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了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使我们知道实验法是研究物理问题重要的方法。

生乙: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方法得到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不同的液体相同深度处的压强不同。”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本节课我们通过研究性实验方法探究了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物理实验法是研究物理问题重要的方法之一;物理问题的研究还有其它方法,如探索法、论证法、归纳法等,今天同学们都做得很不错,希望同学们能保持良好地学习态度,并正确使用研究方法,帮助我们学习好更多的物理知识。同时,我们还学到了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即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不同的液体相同深度处的压强不同。”

六:教学活动分析

下面是我通过研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一点体会和分析。

(一)研究性实验课题的选取要有科学性

我在开展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在选题上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准、新、奇。准──即准确,科学合理。新──即新颖,别致,有趣。奇──即想象丰富,思维创新。然后我抓住了一个好的课题,这样有利于研究性实验成功开展,并我在选题上充分考虑了这几方面:1、科学性。2、需要性。3、趣味性。4、新颖性。5、创造性。6、可操作性。

(二)要完成研究性实验的活动,教师应该认真地组织好活动

所谓教师组织好活动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活动时要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性实验的活动应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的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活动时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实验的活动要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步骤来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活动时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协作精神,研究性实验的活动要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科学选材,不宜对学生制定统一的要求,规定相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易得的材料来制作实验的器材,想好实验的方法,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地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活动的收获

我通过组织这种研究性实验的活动,发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学到了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 对初中化学课外小实验作用的思考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初中化学课外小实验作用的思考 作者:张小香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05期 摘 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课堂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师也要看 ...查看


  •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镇安教研室 镇安柴坪中学 内容摘要 对于化学实验,更新实验思路,改变过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意识,让实验能在学习中创新.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要创设实验问题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查看


  •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XXXX小学--XXX 摘要:初中物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研究的是生活实际现象的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生缺乏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更多的是探究生活现象的本质,每个概念的建立.每 ...查看


  •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
  • 关于"新课程高初中学段化学衔接教学的研究"课题 江苏省第六期教研课题重点课题 江苏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杨剑春 1.课题研究的缘起.基础和理论依据 1.1课题研究的缘起 九年义务教育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材多元化现象大面积出现 ...查看


  •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浅析
  • [摘 要]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查看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又是课堂教学,所以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的领导.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所谓教学评价 ...查看


  •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具制作的创新研究
  •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往往要借助教具说明生物的一些现象.结构.功能极其特点,不仅可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的能力,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倡利用身边的一些简易.易取的材料,根据教材中已有的教 ...查看


  • 初中生物学习评价体系研究_生物论文
  •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生物学科既不参加中考,又不参加高考,从而导致中学生物教学不受重视,被学校.家长和同学称之为"副科".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生物教师深感前途暗淡,因而有的教师改行了,有的辞职不干了,即使留下教生物的,很多老 ...查看


  •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 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