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4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一、 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 的《咏史》,这首诗所咏赞的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2、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 刘桢 的《 赠从弟》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

3、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送元二使安西 》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

4、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 (旧时月色)和《 疏影 》(苔枝缀玉)。

5、西晋诗人 左思 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在门阀世族社会里出身低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的佳句,这是宋代词人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句子。

7、唐代诗人 骆宾王 的 《在狱咏蝉》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抒发了自己身世之感和坚持操守的决心。

8、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咏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曰:“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9、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 刘禹锡 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浑化无迹,没有斧凿的痕迹。

10、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 八阵图 》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二、 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

1、 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唐代离别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离别之情的高度重视,构成唐人送别诗繁荣的根本原因。同时,诗人们的精心创作,前人描写送别诗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唐代音乐与送别诗的结合等条件,使得唐人送别诗不仅繁荣,而且以其对离别心理的专门、全面、深刻、细腻的描写,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1)唐代的离别现象大致涉及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

(2)送别诗除了表现双方的深厚感情,还表达诗人进步的人生观、社会观、理想抱负和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等思想。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自己不再留意于污浊的官场等。

(3)充满风景、风俗的新奇画面,如李白送孟浩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岑参送武判官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柳、草、水、云、月、酒成为送别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2、南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试以辛疾弃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3)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3、 分析杜甫的咏物诗《房兵曹胡马》

这首《房兵曹胡马》诗属于杜甫早期的创作,它俊朗洒落的风神固然和杜诗后期所表现出的深沉苍茫气象不同,但仍不失为一首精彩之作。诗人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圆,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的俊健的体形,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一、二句写其骨相不凡,三、四句写其体态雄奇,五、六句写其气概品质,七、八句总揽全篇,揭示主旨。而重点在于胡马的“不凡”,以此为主脉,描刻形容,不即不离。同时,句句写马,而又处处关人,以健马喻猛士,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恰好说明杜诗咏物“遗形取貌”的特点。

四、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

“长亭”(1)意象的源起: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2)意象的使用: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规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李叔同《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试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浦,本意水滨。南侧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广为流传之后,“南浦”就成了送别之地的别称,在这个意象上,积淀了历代诗人的离情别绪。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个词,就会引发离别的感伤。南唐词人冯延巳《三台令》中写道“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就是由“南浦”联想起往事,触景伤情。

[陆游《游西山村》这首诗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和情景交融的意蕴,完全脱胎于《过故人庄》,只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既写景明丽,又颇含哲理,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妙!

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

宋人的送别词代表作: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2、试以王维和李白的咏史怀古诗为例,分析盛唐咏史诗对“诗言志”的传统继承。 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而盛唐是封建社会大繁荣的时期,士人心中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十分强烈,他们往往通过咏史表现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的肯定。王维的《西施咏》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夷门歌》也是通过对侯嬴任侠行为的礼赞,寓托着作者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和建功成名的热望。李白《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写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纳贤士之史事,借以抒发自已满腹高志,却无人赏识的愁闷;《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表达诗人对鲁仲连的仰慕和他意欲追步古人的超迈情怀。

3、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和周邦彦咏物词的异同

苏轼的咏物词大多直抒胸臆,自然明白,在诗文写作上,注重主张气的流贯,但这样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即平白直露,缺乏含蓄蕴籍之美。周邦彦作品安排巧 ,采取的布局结构也不同于以往任何词人,其情感表达隐微曲折,缠绵连复,苏轼《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巧妙运用了前人的想象,把别样的伤心情怀融入其中,饱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由花及人,离愁别恨,回环往复,情不能己,全文笔致空灵,体物细微,一气贯通,是不可多得得咏物佳作,周邦彦的《元丑· 蔷薇凋谢作》此词题面为咏落花,实则全篇落到一个“惜”字。起初一个“怅”字,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章法回环曲折,起落无端。周词章法回环往复,绵密婉转,羁旅行愁之意,吞吐而不能放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一、 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 的《咏史》,这首诗所咏赞的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2、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 刘桢 的《 赠从弟》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

3、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送元二使安西 》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

4、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 (旧时月色)和《 疏影 》(苔枝缀玉)。

5、西晋诗人 左思 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在门阀世族社会里出身低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的佳句,这是宋代词人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句子。

7、唐代诗人 骆宾王 的 《在狱咏蝉》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抒发了自己身世之感和坚持操守的决心。

8、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咏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曰:“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9、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 刘禹锡 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浑化无迹,没有斧凿的痕迹。

10、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 八阵图 》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二、 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

1、 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唐代离别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离别之情的高度重视,构成唐人送别诗繁荣的根本原因。同时,诗人们的精心创作,前人描写送别诗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唐代音乐与送别诗的结合等条件,使得唐人送别诗不仅繁荣,而且以其对离别心理的专门、全面、深刻、细腻的描写,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1)唐代的离别现象大致涉及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

(2)送别诗除了表现双方的深厚感情,还表达诗人进步的人生观、社会观、理想抱负和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等思想。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自己不再留意于污浊的官场等。

(3)充满风景、风俗的新奇画面,如李白送孟浩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岑参送武判官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柳、草、水、云、月、酒成为送别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2、南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试以辛疾弃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3)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3、 分析杜甫的咏物诗《房兵曹胡马》

这首《房兵曹胡马》诗属于杜甫早期的创作,它俊朗洒落的风神固然和杜诗后期所表现出的深沉苍茫气象不同,但仍不失为一首精彩之作。诗人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圆,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的俊健的体形,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一、二句写其骨相不凡,三、四句写其体态雄奇,五、六句写其气概品质,七、八句总揽全篇,揭示主旨。而重点在于胡马的“不凡”,以此为主脉,描刻形容,不即不离。同时,句句写马,而又处处关人,以健马喻猛士,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恰好说明杜诗咏物“遗形取貌”的特点。

四、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

“长亭”(1)意象的源起: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2)意象的使用: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规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李叔同《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试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浦,本意水滨。南侧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广为流传之后,“南浦”就成了送别之地的别称,在这个意象上,积淀了历代诗人的离情别绪。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个词,就会引发离别的感伤。南唐词人冯延巳《三台令》中写道“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就是由“南浦”联想起往事,触景伤情。

[陆游《游西山村》这首诗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和情景交融的意蕴,完全脱胎于《过故人庄》,只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既写景明丽,又颇含哲理,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妙!

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

宋人的送别词代表作: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2、试以王维和李白的咏史怀古诗为例,分析盛唐咏史诗对“诗言志”的传统继承。 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而盛唐是封建社会大繁荣的时期,士人心中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十分强烈,他们往往通过咏史表现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的肯定。王维的《西施咏》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夷门歌》也是通过对侯嬴任侠行为的礼赞,寓托着作者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和建功成名的热望。李白《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写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纳贤士之史事,借以抒发自已满腹高志,却无人赏识的愁闷;《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表达诗人对鲁仲连的仰慕和他意欲追步古人的超迈情怀。

3、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和周邦彦咏物词的异同

苏轼的咏物词大多直抒胸臆,自然明白,在诗文写作上,注重主张气的流贯,但这样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即平白直露,缺乏含蓄蕴籍之美。周邦彦作品安排巧 ,采取的布局结构也不同于以往任何词人,其情感表达隐微曲折,缠绵连复,苏轼《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巧妙运用了前人的想象,把别样的伤心情怀融入其中,饱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由花及人,离愁别恨,回环往复,情不能己,全文笔致空灵,体物细微,一气贯通,是不可多得得咏物佳作,周邦彦的《元丑· 蔷薇凋谢作》此词题面为咏落花,实则全篇落到一个“惜”字。起初一个“怅”字,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章法回环曲折,起落无端。周词章法回环往复,绵密婉转,羁旅行愁之意,吞吐而不能放纵


相关文章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 ...查看


  •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课程说明
  •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 ...查看


  • 必修历史三册的专题目录
  • 目录 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考点1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第二课 考点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三课 考点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四课 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五 ...查看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目录大全
  • [历史]人民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全)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与探究之一 秦朝在中国 ...查看


  • 2010-2011北大中文系第一学期课程表
  • 2010-2011北大中文系研究生课程表 课程名 课程类别 参考学 分 起止周 班号 专业 教师姓教师职名 称 上课时间 教室 备注 语言学及应用语 系统功能语法 任选 2.0 1-17 01 王洪君 教授 周一3-4 二教 语言学讨论班 ...查看


  •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课程_及版本(附专科课程)
  •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课程及教材版本 序 代码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708 3709 0015 0037 0422 0537 0538 0539 0540 0541 0812 0813 0 ...查看


  • [历史必修Ⅲ]内容标准解读
  • <历史必修Ⅲ>内容标准解读 一.关于<历史Ⅲ>学习模块的说明 (一) 确定<历史Ⅲ>中学习专题的基本思路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其学习内容共分为8个学习专 ...查看


  •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局限于语言文学类科目,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各学科体系整合互动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如果依旧遵从固有模式 ...查看


  • 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整理
  • 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探究一:为什么汉武帝以来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正统地位? ①儒家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②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和小农经济与儒家思想与具有一致性: ③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