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习题集答案 1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商品价值、产生和交换的发展 2.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3. 贵金属 4.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5.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6. 贱金属、称量货币 7.立法保障、公众的信心8.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9.足值、无限 10. 自动地得到调节、实际货币量、货币必要量11.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 12. 债务凭证、金属货币 、金或银 13.不足值 14.铸币收入 15.金平价、黄金输出入点 16.实际、固定 17.金币、银币 18.外汇、黄金19.电子货币 20.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 21.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 22.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23. 国家、中国人民银行 24. 辅币、存款货币 25. 立法保障、公众的信心 26. 货币单位的名称 27. 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含金量、关键货币、外国货币 28. 一个市场 29. 集中统一发行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B 5.C 6.C 7.C 8.D 9.D 10.C 11.C 12.C 13.B 14.A 15.B

16.D 17.C

三、判断题

1.错 2. 错 3. 错 4. 错 5. 错 6.对 7.对 8.对 9.对 10.错 11.错 12.对

13.对 14.错 15.对 16.对

四、名词解释

1.货币是指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债务清偿过程中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的支付工具。

2.代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3.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

4.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即银行保证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

5.铸币是指得到国家的印记由国家准许铸造并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6.纸币是指以纸张制成的标明一定面额的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7.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8.本位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9.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赋予某种货币可以无限制地用于清偿债务、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缴纳税款等交易中,并且交易一方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不受限制,交易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接收。

10.金币本位制是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11.格雷欣法则:即在两种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市场上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最终市场上充斥着劣币。

12.区域货币是指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组成一个货币区,统一发行与管理区域内单一货币的制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一、填空题

1.诚信,基础 2.还本付息 3.支付手段 4.借贷行为 5.商业,货币经营业

6.商品赊销,货款预付 7.商业信用 8.商业信用 9.国库券,政府债券 10.债务人,债权人 11.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12.信用风险 13.固定收益,即期收益 14.流动性

15.市场价格 16.汇票 17.债务人,债权人 18.银行汇票 19.付款人或受票人(债务人),收款人或持票人 20.债券,收益 21.大,低 22.股本,股权 23.政府债券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B 5.A 6.B 7.C 8.A 9.C 10、B 11、D

12、B 13.D 14.D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 8.错 9.错 10.错 11.对 12.对

13.对 14.错 15.错 16.错 17.对 18.错 19.对 20.对 21.对 22.对

四、名词解释

1.信用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2.信用机制是信用行为、信用关系以及信用意识和信用制度之间所形成的内在耦合关系。

3.银行信用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4.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形式。

5.消费信用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6.信用工具(又叫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7.承兑是指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上作出表示承诺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经过承认兑付的汇票即为承兑汇票。

8.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派生于基础金融工具价格及其指数的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一、填空题

1.资本使用权,使用其资金 2.机会成本,风险 3.平均利润率 4.通货膨胀风险 5.一般贷款利率水平,LIBOR 6.市场利率 7.通货膨胀率 8.正,负 9.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 10.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利率 11.-1.5% 12.风险结构,期限结构 13.各种信用工具利率,违约风险,流动性,税收 14.短期利率,长期利率 15.投资成本效应,产品成本效应,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 16.收入,利率 17.商品市场,货币市场 17.自发调整

二、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B 4. C 5. D 6. B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对 6.对 7.错 8.对 9. 对 10.对

四、名词解释

1. 利息是资金的价格,是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使用其资金的代价,或者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2. 利息率是指借贷时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本金的比率。

3. 市场利率是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

4. 公定利率是由金融自律性组织所确定的利率。

5.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变动而调整的利率。

6.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7. 名义利率是指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是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息率。

8. 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率因素之后的利率,是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9. 基准利率是指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10. 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现在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

第四章 金融市场

一、填空题

1.货币市场,黄金市场 2.初级市场,次级市场 3.内部,外部 4.发行证券,契约 5.货币资金或货币商品 6.集中交易,店头交易 7.背书 8.弹性 9.直接融资

10.直接协议,直接证券 11.证券 12.正回购 13.强,高 14.166.7, 833.3 15.溢价发行 16.股价指数(股票价格指数) 17.包销,代销 18.公司制,会员制 19.会员制 20.高成长性,高科技 21.外国货币 22.外币,支付手段 23.可兑换性,国际性 24.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25.直接 26.黄金输出入点 27.价格发现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B 5.B 6.D 7.A 8.A 9.B 10.D 11.A 12.A

13.C 14.C 15.D 16.D 17.C 18.C 19.D 20.A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11.错

12.错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对 18.对 19.对 20.错 21.错

四、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的场所,或者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2.货币市场是指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其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以便随时转换成现实的货币,因此又称短期资金市场。

3.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包括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证券市场。

4.直接融资是指通过最终贷款人(资金供给者)和最终借款人(资金需求者)直接结合来融通资金,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

5.间接融资是指最终贷款人(资金供给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资金需求者)融出资金的过程。

6.直接证券是指非金融机构如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公债、国库券、债券、股票、抵押契约、借款合同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票据。

7.间接证券是指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银行券、银行票据、可转让存单、人寿保单、金融债券和各种借据等金融证券。

8.票据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并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后,提前获取现款的一种票据转让行为。

9.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方签定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10.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用来反映股票市场总体价格走势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

11.二板市场又称创业板市场,是在证券主板市场之外,为中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筹集长期资金需要而设立的证券交易市场。

12.汇率也叫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是指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外汇银行挂牌表示。

第五章 金融体系

一、填空题

1.银行职能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中央银行职能松

散的金融体系 2.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业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3.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商品经济 4.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 5.私人银行、政府创建的 6.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7.存款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 8.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 9. 中央银行 10. 私人养老基金、公共养老基金 11.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中央合作金库 12. 中国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13.中国工商银行 14.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 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 16. 银行业、证券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 17. 早期的自然混业、严格的分业、混业经营 18.《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职能分工型银行模式、全能型银行模式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A 6.D 7.A 8.B 9.C 10.A 11.C 12.A 13.D 14.C 15.D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 对 4. 错 5. 对 6.错

四、名词解释

1.金融体系是指金融要素的有机组合以及资金集中、流动和配置的关联系统。它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以及进行金融调控监管的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

2.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它们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

3.投资性金融机构是指在直接金融领域内为投资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或直接参与投资活动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和交易公司、投资基金、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4.契约性金融机构是指以契约方式吸收持约人的资金,然后按契约规定向持约人履行赔付或资金返还义务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等。

5.投资基金是指一种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基金受益凭证,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募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以组合方式将资金运用于各种金融资产,投资者按投资比例取得收益的投资性金融机构。

6.投资银行是指从事以证券投资业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机构。

7.分业经营是指法律规定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或证券业务及其他带投资性的金融业务相分离的经营体制。

8.混业经营是指一个金融机构获准可以经营多个金融子行业,或者获准同时经营多个隶属于不同金融子行业的金融产品。

第六章 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1.英格兰银行 2. 由早期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按照股份公司组织形式组建而成 3. 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式全能银行模式 4.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5. 单元制、分支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6.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7. 现金资产、准备金存款、同业存放、托收未达款 8.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9. 4%、8% 10.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贷款 11.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12.银行的银行 13.垄断 14. 负债 15. 垄断货币发行 16. 统一货币发行、稳定货币币值 17.集中票据交换 18.调节货币供应量 19. 最后贷款人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A 5.D 6.D 7.C 8.C 9.B 10.C 11.A 12.D 13.C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 错 4. 对 5. 错 6.对 7.对 8.错 9. 对 10. 错

四、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

2.单一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家银行机构(总行)经营,不设置任何分支机构的制度。

3.总分行制是指商业银行除总行以外,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其他地方设立分支机构的制度。

4.持股公司制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的一家或若干家独立的银行的股票。

5.准备金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6.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各个银行按规定比率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7.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或较少动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身份参与业务,代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8.表外业务是指或有债权和或有债务的业务。即那些按通行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或不直接形成资产或负债,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资产或负债的经营活动。

第七章 货币需求

一、填空题

1.持有货币的愿望,持有货币的能力 2.收入水平的高低, 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的长短 3.正比,反比 4.物价水平 5.多 6.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7.人力财富,非人力财富 8.恒久性收入 9. 货币,债券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D 6.A 7.D 8.B 9. D 10.C 11.C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 对 7.错 8.错 9.对 10.错 11.对

四、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它是一种由货币需求能力与货币需求愿望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客观实际需求。

2.剑桥方程式是指:M=KY。式中,M—货币需求量;K—人们愿意以通货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Y—名义国民收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货币需求同名义国民收入成正比例变动。

3.交易方程式是指:MV = P T 。式中,M—货币数量;V—货币的流转速度;P—加权平均的一般物价水平 ;T—交易总量。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货币数量的变化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比例变化。

4.恒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是期内所获得的平均收入,它是影响货币需求的最重要的变量因素,对货币需求起着主导作用。

5.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低至一定水平时,人们一致预期利率将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人们普遍只愿意以货币形式来持有财产而不愿意持有债券。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

五、简答题

1.(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某个时点和空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货币需求是个存量概念,而非流量概念。(2)货币需求量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2.(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货币需求成正比。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长,货币需求越多。

(2)价格。从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价格越高,用于商品和劳务交易的货币需求也必然增多。

(3)利率。由于利率的高低决定了人们持币机会成本的大小,利率越高,持币成本越大,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减少。利率的变动与货币需求量的变动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在用来交易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5)信用的发达程度。在信用制度健全、信用比较发达的经济中,货币需求一般相对较少;而在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观念落后的经济中,货币需求会相对较多。

第八章 货币供给

一、填空题

1.流通中现金(通货),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短期流动资产 2. 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3.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4.法定存款准备金 5.商业银行准备金,流通中现金 6.基础货币,存款货币 7.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8. 准备金,存款人提取存款 9. 购买政府债券,再贴现或再贷款,对政府直接提供贷款或透支,收购黄金和外汇 10.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通货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 11.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 12.公众 13.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 14.货币当局的负债,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银行的负债,银行存款 15.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16. rd,rt 17.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调节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规模 18.货币供给的可控性,货币政策有效性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D 6.C 7.D 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 5.C 16.C 17.A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对 8.错 9.对 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对 15.错 16.错 17.对 18.对 19.对 20.错 21.对 22.错 23.对

24.错

四、名词解释

1.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强,主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2.广义货币是指既包括流动性强的流通中现金和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较差但有一定收益的存款货币的货币形式。

3.货币流通量是指某一时期内流动或支出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4.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体系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体系注入货币的过程。

5.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银行系统供给货币所形成的,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所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

6.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初始存款。

7. 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8.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实有准备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余额。

9.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流动资产储备。

10.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

11.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能力

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12. 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每单位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13.通货即流通中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

14.通货比率是指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15.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将决定于客观的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志。

16.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决定,而与经济运行过程及经济内部的各种因素无关。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填空题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公开型,隐蔽型 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4.需求转移,部门差异 5.财政赤字,赤字财政 6.现实的货币购买力 7.货币供给 8.总需求 9.总需求 10. 直接管制,成本推动型 11.货币供应量,经济衰退

12.投资过度,消费不足 13.货币供应,紧缩 14.相对过剩,相对不足 15.利率政策,货币供应量,信贷政策,灵活性 16、工资,利润,进口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A 5.B 6.D 7.A 8.A 9.A 10.D 11.D

三、是非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对

四、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普遍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2.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居民家庭消费的食品、服装、住房、教育和交通、通讯、医疗、娱乐等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是衡量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

3.隐蔽型通货膨胀也称为抑制性通货膨胀,是指在计划经济或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物价上升趋势的真实程度被隐蔽的通货膨胀。

4.温和式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约在2%-3%之内,同时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经济状态。通货膨胀率虽低,但持续的时间较长,故短期内不易察觉货币有明显的贬值。

5.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社会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以现行价格衡量的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6.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垄断利润、进口成本、间接成本等)上升,引起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和

显著上涨的现象。

7.开放经济中的“小国”是指在世界市场上只是价格接受者。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通过一系列机制的传递,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会随之上涨,使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而非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也将向其看齐,从而引起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将随之提高,结果导致“小国”全面的物价上涨,形成小国开放型通货膨胀。

8.收入指数化政策是指将工资、利息收入在内的所有货币性收入部分或全部地根据物价指数进行自动调整,使实际收入得到保障,从而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指数化的范围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及其他货币收入。

9.通货紧缩是指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货币量紧缩的货币现象。

第十章 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货币供应量 2.菲利普斯曲线 3.自主性交易项目 4.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6.道义劝告, 金融宣传 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8.金融市场 9.银行贷款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 10.内部时滞, 外部时滞 11. 国内物价,货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 12. 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 13. 利率渠道,信贷渠道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A 5.D 6.C 7.A 8.D 9.D 10.B 11.A 12.B 13.B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 错 10.对

四、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它是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柱,它与财政政策共同构成了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2.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指受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变量指标,也称中介目标。中间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3.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各国将调整存款准备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之一。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开始,到其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总和。

5.所谓货币政策效应,就是指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的变化程度。这种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以及经济政策之间的配合等因素。

6.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向各商业银行说明政策、阐明立场,从道义上说服商业银行执行中央银行所要求的信贷政策和投资方向等。

第十一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一、填空题

1.决定性,推动 2.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结构 3.金融工具,金融机构 4.金融相关率(FIR),货币化指数 5.大银行机构,以钱庄、当铺、合会 6.导管,替代 7.导管 8.金融工具,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 9.金融工具 10.集团化机构,全能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D 5.A 6.D

三、名词解释

1.金融相关率是指某一定时期一国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2. 金融压制是指金融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过多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

3. 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状况,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形成金融——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产生或引进的新事物。

第十二章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

一、填空题

1.一些重要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脱离其基础,国际、国内市场功能及信贷可得性严重扭曲 2.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3.金融恶化,金融危机 4.全局性,动态性,效益性,综合性

5.银行业稳定。 6.金融内部,金融体系中的一切风险积累。 7.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 8.外部监管,行业自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9.市场准入,问题银行 10.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 11.债务——通货紧缩 12.代际遗忘,迫于竞争的压力。 13.交易行为,自身,放大 14.货币贬值影响公司收支状况,二是货币贬值恶化银行系统收支状况 15.国际储备大量流失,货币贬值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A 5.B 6.D 7.B 8.A 9.A 10. D

三、名词解释

1.金融稳定实际上是指一种状态,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2.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变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一方当事人不愿意或不能够正常履行契约而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制度、结构出现非均衡导致风险积聚,金融体系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状态。

5.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所导致的整个金融体系或某个金融体系组成部分的混乱和动荡。

附录一:简答题答案样式

1.简述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首先,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1)金融随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2)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金融发展的阶段;

(3)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金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经济发展的结构、方向和重点决定金融发展的结构、方向和重点。

其次,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1)金融发展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

(2)金融发展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3)金融发展提高储蓄率。

5.简述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如何解释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的?

答:(1)信用创造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者的内在特性使得它们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

(2)经济危机是引发金融周期性危机的主要原因。企业可分为风险规避型、投机型和高风险三种类型。风险规避型企业根据自己未来的现金流量作抵补型融资,能够正常还本付息;投机型企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一旦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其财务状况就会恶化,风险型企业的风险最大,一旦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在经济上升阶段,企业的预期收入将普遍增加,企业更加积极借款,并从第一类向第二类或第三类转化,从而加速金融体系中的风险积累。一旦经济走向衰退,利润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金融部门便会提高利率水平、收紧银根。从而引起借款人违约和破产,这反过来又会造成金融机构的大量不良资产,甚至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或整个金融行业危机爆发。

附录二:论述题答案样式

1. 联系实际试述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组合。

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为了达到理想的调控效果,通常需要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是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松紧搭配关系,通常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1)“双松”政策,即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利息率等来扩大信用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大量闲置的情况下,宜于选择这种政策组合。

(2)“双紧”政策,即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和削减财政支出规模来减少消费和投资,抑制社会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利息率等来增加储蓄,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这种政策组合可以用来治理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而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这种政策组合适用于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情况。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而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但如果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注:可结合某个具体时期宏观经济环境特征说明在特定宏观经济背景下如何搭配运用这两种政策进行调控。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商品价值、产生和交换的发展 2.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3. 贵金属 4.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5.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6. 贱金属、称量货币 7.立法保障、公众的信心8.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9.足值、无限 10. 自动地得到调节、实际货币量、货币必要量11.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 12. 债务凭证、金属货币 、金或银 13.不足值 14.铸币收入 15.金平价、黄金输出入点 16.实际、固定 17.金币、银币 18.外汇、黄金19.电子货币 20.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 21.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 22.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23. 国家、中国人民银行 24. 辅币、存款货币 25. 立法保障、公众的信心 26. 货币单位的名称 27. 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含金量、关键货币、外国货币 28. 一个市场 29. 集中统一发行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B 5.C 6.C 7.C 8.D 9.D 10.C 11.C 12.C 13.B 14.A 15.B

16.D 17.C

三、判断题

1.错 2. 错 3. 错 4. 错 5. 错 6.对 7.对 8.对 9.对 10.错 11.错 12.对

13.对 14.错 15.对 16.对

四、名词解释

1.货币是指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债务清偿过程中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的支付工具。

2.代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3.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

4.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即银行保证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

5.铸币是指得到国家的印记由国家准许铸造并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6.纸币是指以纸张制成的标明一定面额的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7.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8.本位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9.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赋予某种货币可以无限制地用于清偿债务、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缴纳税款等交易中,并且交易一方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不受限制,交易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接收。

10.金币本位制是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11.格雷欣法则:即在两种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市场上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最终市场上充斥着劣币。

12.区域货币是指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组成一个货币区,统一发行与管理区域内单一货币的制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一、填空题

1.诚信,基础 2.还本付息 3.支付手段 4.借贷行为 5.商业,货币经营业

6.商品赊销,货款预付 7.商业信用 8.商业信用 9.国库券,政府债券 10.债务人,债权人 11.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12.信用风险 13.固定收益,即期收益 14.流动性

15.市场价格 16.汇票 17.债务人,债权人 18.银行汇票 19.付款人或受票人(债务人),收款人或持票人 20.债券,收益 21.大,低 22.股本,股权 23.政府债券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B 5.A 6.B 7.C 8.A 9.C 10、B 11、D

12、B 13.D 14.D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 8.错 9.错 10.错 11.对 12.对

13.对 14.错 15.错 16.错 17.对 18.错 19.对 20.对 21.对 22.对

四、名词解释

1.信用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2.信用机制是信用行为、信用关系以及信用意识和信用制度之间所形成的内在耦合关系。

3.银行信用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4.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形式。

5.消费信用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6.信用工具(又叫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7.承兑是指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上作出表示承诺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经过承认兑付的汇票即为承兑汇票。

8.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派生于基础金融工具价格及其指数的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一、填空题

1.资本使用权,使用其资金 2.机会成本,风险 3.平均利润率 4.通货膨胀风险 5.一般贷款利率水平,LIBOR 6.市场利率 7.通货膨胀率 8.正,负 9.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 10.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利率 11.-1.5% 12.风险结构,期限结构 13.各种信用工具利率,违约风险,流动性,税收 14.短期利率,长期利率 15.投资成本效应,产品成本效应,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 16.收入,利率 17.商品市场,货币市场 17.自发调整

二、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B 4. C 5. D 6. B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对 6.对 7.错 8.对 9. 对 10.对

四、名词解释

1. 利息是资金的价格,是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使用其资金的代价,或者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2. 利息率是指借贷时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本金的比率。

3. 市场利率是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

4. 公定利率是由金融自律性组织所确定的利率。

5.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变动而调整的利率。

6.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7. 名义利率是指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是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息率。

8. 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率因素之后的利率,是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9. 基准利率是指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10. 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现在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

第四章 金融市场

一、填空题

1.货币市场,黄金市场 2.初级市场,次级市场 3.内部,外部 4.发行证券,契约 5.货币资金或货币商品 6.集中交易,店头交易 7.背书 8.弹性 9.直接融资

10.直接协议,直接证券 11.证券 12.正回购 13.强,高 14.166.7, 833.3 15.溢价发行 16.股价指数(股票价格指数) 17.包销,代销 18.公司制,会员制 19.会员制 20.高成长性,高科技 21.外国货币 22.外币,支付手段 23.可兑换性,国际性 24.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25.直接 26.黄金输出入点 27.价格发现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B 5.B 6.D 7.A 8.A 9.B 10.D 11.A 12.A

13.C 14.C 15.D 16.D 17.C 18.C 19.D 20.A

三、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11.错

12.错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对 18.对 19.对 20.错 21.错

四、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的场所,或者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2.货币市场是指期限在1年及1年以内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其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以便随时转换成现实的货币,因此又称短期资金市场。

3.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包括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证券市场。

4.直接融资是指通过最终贷款人(资金供给者)和最终借款人(资金需求者)直接结合来融通资金,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

5.间接融资是指最终贷款人(资金供给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资金需求者)融出资金的过程。

6.直接证券是指非金融机构如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公债、国库券、债券、股票、抵押契约、借款合同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票据。

7.间接证券是指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银行券、银行票据、可转让存单、人寿保单、金融债券和各种借据等金融证券。

8.票据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并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后,提前获取现款的一种票据转让行为。

9.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方签定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10.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用来反映股票市场总体价格走势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

11.二板市场又称创业板市场,是在证券主板市场之外,为中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筹集长期资金需要而设立的证券交易市场。

12.汇率也叫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是指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外汇银行挂牌表示。

第五章 金融体系

一、填空题

1.银行职能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中央银行职能松

散的金融体系 2.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业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3.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商品经济 4.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 5.私人银行、政府创建的 6.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7.存款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 8.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 9. 中央银行 10. 私人养老基金、公共养老基金 11.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中央合作金库 12. 中国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13.中国工商银行 14.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 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 16. 银行业、证券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 17. 早期的自然混业、严格的分业、混业经营 18.《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职能分工型银行模式、全能型银行模式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A 6.D 7.A 8.B 9.C 10.A 11.C 12.A 13.D 14.C 15.D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 对 4. 错 5. 对 6.错

四、名词解释

1.金融体系是指金融要素的有机组合以及资金集中、流动和配置的关联系统。它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以及进行金融调控监管的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

2.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从个人和机构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它们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

3.投资性金融机构是指在直接金融领域内为投资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或直接参与投资活动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和交易公司、投资基金、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4.契约性金融机构是指以契约方式吸收持约人的资金,然后按契约规定向持约人履行赔付或资金返还义务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等。

5.投资基金是指一种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基金受益凭证,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募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以组合方式将资金运用于各种金融资产,投资者按投资比例取得收益的投资性金融机构。

6.投资银行是指从事以证券投资业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机构。

7.分业经营是指法律规定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或证券业务及其他带投资性的金融业务相分离的经营体制。

8.混业经营是指一个金融机构获准可以经营多个金融子行业,或者获准同时经营多个隶属于不同金融子行业的金融产品。

第六章 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1.英格兰银行 2. 由早期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按照股份公司组织形式组建而成 3. 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式全能银行模式 4.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5. 单元制、分支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6.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7. 现金资产、准备金存款、同业存放、托收未达款 8.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9. 4%、8% 10.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贷款 11.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12.银行的银行 13.垄断 14. 负债 15. 垄断货币发行 16. 统一货币发行、稳定货币币值 17.集中票据交换 18.调节货币供应量 19. 最后贷款人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A 5.D 6.D 7.C 8.C 9.B 10.C 11.A 12.D 13.C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 错 4. 对 5. 错 6.对 7.对 8.错 9. 对 10. 错

四、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

2.单一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家银行机构(总行)经营,不设置任何分支机构的制度。

3.总分行制是指商业银行除总行以外,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其他地方设立分支机构的制度。

4.持股公司制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的一家或若干家独立的银行的股票。

5.准备金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6.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各个银行按规定比率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7.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或较少动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身份参与业务,代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8.表外业务是指或有债权和或有债务的业务。即那些按通行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或不直接形成资产或负债,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资产或负债的经营活动。

第七章 货币需求

一、填空题

1.持有货币的愿望,持有货币的能力 2.收入水平的高低, 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的长短 3.正比,反比 4.物价水平 5.多 6.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7.人力财富,非人力财富 8.恒久性收入 9. 货币,债券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D 6.A 7.D 8.B 9. D 10.C 11.C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 对 7.错 8.错 9.对 10.错 11.对

四、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它是一种由货币需求能力与货币需求愿望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客观实际需求。

2.剑桥方程式是指:M=KY。式中,M—货币需求量;K—人们愿意以通货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Y—名义国民收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货币需求同名义国民收入成正比例变动。

3.交易方程式是指:MV = P T 。式中,M—货币数量;V—货币的流转速度;P—加权平均的一般物价水平 ;T—交易总量。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货币数量的变化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比例变化。

4.恒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是期内所获得的平均收入,它是影响货币需求的最重要的变量因素,对货币需求起着主导作用。

5.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低至一定水平时,人们一致预期利率将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人们普遍只愿意以货币形式来持有财产而不愿意持有债券。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

五、简答题

1.(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某个时点和空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货币需求是个存量概念,而非流量概念。(2)货币需求量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2.(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货币需求成正比。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长,货币需求越多。

(2)价格。从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价格越高,用于商品和劳务交易的货币需求也必然增多。

(3)利率。由于利率的高低决定了人们持币机会成本的大小,利率越高,持币成本越大,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减少。利率的变动与货币需求量的变动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在用来交易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5)信用的发达程度。在信用制度健全、信用比较发达的经济中,货币需求一般相对较少;而在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观念落后的经济中,货币需求会相对较多。

第八章 货币供给

一、填空题

1.流通中现金(通货),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短期流动资产 2. 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3.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4.法定存款准备金 5.商业银行准备金,流通中现金 6.基础货币,存款货币 7.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8. 准备金,存款人提取存款 9. 购买政府债券,再贴现或再贷款,对政府直接提供贷款或透支,收购黄金和外汇 10.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通货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 11.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 12.公众 13.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 14.货币当局的负债,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银行的负债,银行存款 15.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16. rd,rt 17.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调节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规模 18.货币供给的可控性,货币政策有效性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D 6.C 7.D 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 5.C 16.C 17.A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对 8.错 9.对 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对 15.错 16.错 17.对 18.对 19.对 20.错 21.对 22.错 23.对

24.错

四、名词解释

1.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强,主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2.广义货币是指既包括流动性强的流通中现金和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较差但有一定收益的存款货币的货币形式。

3.货币流通量是指某一时期内流动或支出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4.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体系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体系注入货币的过程。

5.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银行系统供给货币所形成的,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所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

6.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初始存款。

7. 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8.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实有准备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余额。

9.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流动资产储备。

10.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

11.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能力

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12. 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每单位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13.通货即流通中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

14.通货比率是指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15.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将决定于客观的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志。

16.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决定,而与经济运行过程及经济内部的各种因素无关。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填空题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公开型,隐蔽型 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4.需求转移,部门差异 5.财政赤字,赤字财政 6.现实的货币购买力 7.货币供给 8.总需求 9.总需求 10. 直接管制,成本推动型 11.货币供应量,经济衰退

12.投资过度,消费不足 13.货币供应,紧缩 14.相对过剩,相对不足 15.利率政策,货币供应量,信贷政策,灵活性 16、工资,利润,进口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A 5.B 6.D 7.A 8.A 9.A 10.D 11.D

三、是非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对

四、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普遍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2.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居民家庭消费的食品、服装、住房、教育和交通、通讯、医疗、娱乐等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是衡量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

3.隐蔽型通货膨胀也称为抑制性通货膨胀,是指在计划经济或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物价上升趋势的真实程度被隐蔽的通货膨胀。

4.温和式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约在2%-3%之内,同时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经济状态。通货膨胀率虽低,但持续的时间较长,故短期内不易察觉货币有明显的贬值。

5.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社会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以现行价格衡量的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6.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垄断利润、进口成本、间接成本等)上升,引起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和

显著上涨的现象。

7.开放经济中的“小国”是指在世界市场上只是价格接受者。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通过一系列机制的传递,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会随之上涨,使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而非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也将向其看齐,从而引起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将随之提高,结果导致“小国”全面的物价上涨,形成小国开放型通货膨胀。

8.收入指数化政策是指将工资、利息收入在内的所有货币性收入部分或全部地根据物价指数进行自动调整,使实际收入得到保障,从而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指数化的范围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及其他货币收入。

9.通货紧缩是指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货币量紧缩的货币现象。

第十章 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货币供应量 2.菲利普斯曲线 3.自主性交易项目 4.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6.道义劝告, 金融宣传 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8.金融市场 9.银行贷款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 10.内部时滞, 外部时滞 11. 国内物价,货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 12. 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 13. 利率渠道,信贷渠道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A 5.D 6.C 7.A 8.D 9.D 10.B 11.A 12.B 13.B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 错 10.对

四、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它是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柱,它与财政政策共同构成了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2.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指受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变量指标,也称中介目标。中间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3.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各国将调整存款准备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之一。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开始,到其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总和。

5.所谓货币政策效应,就是指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的变化程度。这种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以及经济政策之间的配合等因素。

6.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向各商业银行说明政策、阐明立场,从道义上说服商业银行执行中央银行所要求的信贷政策和投资方向等。

第十一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一、填空题

1.决定性,推动 2.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结构 3.金融工具,金融机构 4.金融相关率(FIR),货币化指数 5.大银行机构,以钱庄、当铺、合会 6.导管,替代 7.导管 8.金融工具,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制度 9.金融工具 10.集团化机构,全能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D 5.A 6.D

三、名词解释

1.金融相关率是指某一定时期一国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2. 金融压制是指金融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过多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

3. 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状况,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形成金融——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产生或引进的新事物。

第十二章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

一、填空题

1.一些重要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脱离其基础,国际、国内市场功能及信贷可得性严重扭曲 2.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3.金融恶化,金融危机 4.全局性,动态性,效益性,综合性

5.银行业稳定。 6.金融内部,金融体系中的一切风险积累。 7.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 8.外部监管,行业自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9.市场准入,问题银行 10.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 11.债务——通货紧缩 12.代际遗忘,迫于竞争的压力。 13.交易行为,自身,放大 14.货币贬值影响公司收支状况,二是货币贬值恶化银行系统收支状况 15.国际储备大量流失,货币贬值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A 5.B 6.D 7.B 8.A 9.A 10. D

三、名词解释

1.金融稳定实际上是指一种状态,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2.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变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一方当事人不愿意或不能够正常履行契约而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制度、结构出现非均衡导致风险积聚,金融体系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状态。

5.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所导致的整个金融体系或某个金融体系组成部分的混乱和动荡。

附录一:简答题答案样式

1.简述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首先,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1)金融随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2)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金融发展的阶段;

(3)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金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经济发展的结构、方向和重点决定金融发展的结构、方向和重点。

其次,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1)金融发展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

(2)金融发展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3)金融发展提高储蓄率。

5.简述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如何解释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的?

答:(1)信用创造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者的内在特性使得它们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

(2)经济危机是引发金融周期性危机的主要原因。企业可分为风险规避型、投机型和高风险三种类型。风险规避型企业根据自己未来的现金流量作抵补型融资,能够正常还本付息;投机型企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一旦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其财务状况就会恶化,风险型企业的风险最大,一旦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在经济上升阶段,企业的预期收入将普遍增加,企业更加积极借款,并从第一类向第二类或第三类转化,从而加速金融体系中的风险积累。一旦经济走向衰退,利润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金融部门便会提高利率水平、收紧银根。从而引起借款人违约和破产,这反过来又会造成金融机构的大量不良资产,甚至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或整个金融行业危机爆发。

附录二:论述题答案样式

1. 联系实际试述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组合。

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为了达到理想的调控效果,通常需要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是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松紧搭配关系,通常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1)“双松”政策,即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利息率等来扩大信用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大量闲置的情况下,宜于选择这种政策组合。

(2)“双紧”政策,即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和削减财政支出规模来减少消费和投资,抑制社会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利息率等来增加储蓄,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这种政策组合可以用来治理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而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这种政策组合适用于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情况。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而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但如果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注:可结合某个具体时期宏观经济环境特征说明在特定宏观经济背景下如何搭配运用这两种政策进行调控。


相关文章

  • [需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笔记的请进]
  • <人大经济类考研宝典> 市场上唯一一部针对人大经济类考研的辅导书 资料翔实.精炼,针对性强,帮你理清解题思路,方便记忆 本书由人大教师,优秀在读研究生精心编辑,联袂打造,囊括了人大经济类十年的专业课真题,包括经济类五大学院各个专 ...查看


  • 第三章 信用 金融学习题
  • 第三章 信用 一.填空题 1.信用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和( ). 答案:偿还:付息 2.从逻辑上推理,( )和( )的出现是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答案:私有制和剩余产品 3.信用有( )和货币信用两种基本形式. 答案:实物信用 4 ...查看


  • 中央银行学习题
  • §1.宏观管理主要指( )等. §A .货币流通总量的确定 §B .货币流通量与结构的计量与测定 §C .货币流通的渠道与方式的确定 §D .货币流通调节手段的选择 §答案:ABD §2.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一般可 ...查看


  • 国际金融课后练习题答案
  • 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的是国际金本位制,特点是: 统一性:主要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各国都为本国货币规定了含金量,采取大致相同的政策措施,各国之间的货币比价被固定下来 松散性:国际金本位制是自发形成的,没有统一的章程, ...查看


  • 中国人民银行反假货币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考试复习光盘,练习题二
  • 练 习 题 二 一.单选题 第1题: 持有人对被收缴货币的真伪有异议,可以自收缴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持( )直 接或通过收缴单位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 分支机构或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当地鉴 定机构提出书面鉴定申请. A.假币实物 B.货币真伪鉴定 ...查看


  • 2016年反假币上岗资格证练习题三
  • 练习题三 单选题 1.第二套人民币中1956年版的五元券是( )发行的? A.1960年4月20日 B.1961年4月20日 C.1962年4月20日 D. 1963年4月20日 标准答案:C 2.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年第五套人民币10 ...查看


  • 企业会计准则
  •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打印 ● 单选题(共20题) 1 . ( )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A. 相关性 B. 可靠性 C. 谨慎性 D. 严谨性 [隐藏正确答案][ ...查看


  • 9025金融市场学期末复习题
  •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工商管理学专业 金融市场学 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 金融 答案: 信用与货币活动的总称 2. 信用 答案: 借贷关系 3. 金融市场主体 答案: 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之一, ...查看


  •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
  • 第一章 习题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1. 实物货币是指() A 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 不能分割的货币 C 专指贵金属货币 D 作为货币其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 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所要解决的是() A 实现商品的交换 B 表现特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