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符号摘要

摘要:根据新修订的国家标准GB/T228-2002的发布实施,介绍了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新标准的测试方法要点及性能测试的主要技术要求,以便于标准的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贯彻。对新旧标准过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标准;拉伸试验方法;性能测定

中图分类号:T-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012(2004)01-0045-04 1 引言

国家标准GB/T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已于2002年颁布实施。这一新国家标准是合并修订国家标准GB/T228-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3076-1982《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和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三个标准为一个标准,它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892:1998《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也是GB/T228第三次修订。GB/T228-2002包括的技术内容和要求与原三个标准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性能名称和符号、抗拉强度定义、试验速率、性能结果数值的修约方面变动较大。而且,新标准中增加了引用标准和关于试验方法准确度方面阐述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GB/T228-2002,将该标准的要点和实施中需注意之点说明如下。

2 GB/T228-2002标准的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但不包括金属构件和零件)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试样或产品的横截面尺寸≮0.1mm。对于小横截面尺寸的金属产品,例如金属箔、超细丝和毛细管等的拉伸试验需要双方协议。其原因在于:①横截面小的产品,按照标准中建议的量具分辨力要求不能满足附录A和附录C规定横截面测定准确度在±1%和±2%以内的要求。②试样标距采用常规的划细线、打小冲点等方法进行标记不可行。③常用的引伸计不适用于此类型产品试样的试验。试样的夹持方法需要特殊夹头等。

3 室温的温度范围

标准中规定室温的温度范围为10-35℃,超出这一范围不属于室温。对于材料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性能对温度敏感而采用更严格的温度范围试验时,应采用23±5℃的控制温度。上述10-35℃的温度范围实质是指容许的试样温度范围,只要试样的温度是在这规定的室温范围内便符合标准要求。

4 标准中的引用标准

标准中的第二章引用了6个国家标准,即:

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eqv ISO377:1997)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12160-2002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idt ISO9513:1999)

GB/T16825-1997拉力试验机的实验(idt ISO7500—1:1986)

GB/T17600.1—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 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eqv ISO2566—1:1984)

GB/T17600.2—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 第2部分:奥氏体钢(eqv ISO2566—2:1984) 标准中通过注日期引用的这6个国家标准是构成GB/T228—2002标准本身不可缺少的部分,应遵照被引用的6个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其中被引用的5个标准分别等同和等效相应的国际标准。目前,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还没有相对应的国际标准。 5 性能和术语定义

5.1性能定义

为了与国际接轨,性能的定义按照国际标准的规定。与原GB/T228—1987相比较,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定义有明显差异,其他性能的定义无实质性差异。

新标准将抗拉强度定义为相应最大力(Fm)的应力,而最大力(Fm)定义为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抵抗的最大力;对于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的金属材料,为试验期间的最大力。按照这一定义,如图1所示的拉伸曲线,最大力应为曲线上的B点,而不是旧标准中的取其A点的力(上屈服力)计算抗拉强度。

新标准中屈服强度这一术语的含义与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有所不同,前者是泛指上、下屈服强度性能;而后者既是泛指屈服点和上、下屈服点性能,也特指单一屈服状态的屈服点性能(σs)。因为新标准已将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性能σs归入为下屈服强度ReL(见标准中的图2d)。所以,新标准中不再有与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性能(σs)相对应的性能定义。也就是说新标准定义的下屈服强度ReL包含了σs和σsL两种性能。

F

A B

Fm

0 ΔL

图1 B点对应的力为最大力Fm

Fig. 1 The force which the point B corresponding is the maximum force Fm

5.2术语

因为国际标准采用了延伸(extension)和伸长(elongation)两个近义术语,国标中也相应地采用了这两近义术语。可以理解为拉伸试验时在引伸计标距(Le)上的伸长称为延伸,在试样标距(Lo)上的伸长称为伸长。它们并无本质区别,而且完全可以通过测定延伸方法来测定伸长。

6 性能名称和符号

6.1名称

新标准中定义了12种可测拉伸性能,其中10种性能的名称与修订前原标准的名称有差异。表1列出了新旧标准的性能名称及其符号。

表1:新旧标准性能名称对照

Tab. 1 The contrast of the terms of mechanical property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national standard

GB/T228—2002 GB/T228—1987

性能名称 符号 性能名称 符号

— — 屈服点 σs

上屈服强度 ReH 上屈服点 σsU

下屈服强度 ReL 下屈服点 σsL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Rp 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 σp

规定总延伸强度 Rt 规定总伸长应力 σt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 Rr 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σr

抗拉强度 Rm 抗拉强度 σb

屈服点延伸率 Ae 屈服点伸长率 δS

最大力总伸长率 Agt 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 δgt

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 Ag 最大力下的非比例伸长率 δg

断裂总伸长率 At — —

断后伸长率 A 断后伸长率 δ

断面收缩率 Z 断面收缩率 ψ

新标准没有定义与旧标准相对应的屈服点(σs)这一性能,所以不再有相应的性能名称及其符号相对应。

6.2符号

对于强度性能的主符号,新标准用英文字母R代替旧符号的σ;对于延性性能的主符号,新标准用字母A代替旧符号的δ,用字母Z代替旧符号的ψ,见表1。

应特别注意新、旧标准对于断后伸长率符号表示的差异:

GB/T228—2002 GB/T228—1987

A δ5

A11.3 δ10

Axmm δxmm

符号A(不标注下脚注)表示用比例系数k=5.65的比例标距测定的断后伸长率;用其他比例系数的比例标距或非比例标距测定的断后伸长率时,符号A应分别标注下脚注说明所使用的比例系数值和非比例标距的长度,例如A11.3和A100mm。

标准中对各强度性能所对应的力的符号未全部具体规定,但规定了力的符号用F表示和规定了最大力符号Fm。因此,建议在试验报告和试验纪录中采用下列的力符号: FeH(上屈服力)

FeL(下屈服力)

Fp(规定非比延伸力,例如Fp0.2)

Ft(规定总延伸力,例如Ft0.5)

Fr(规定残余延伸力,例如Fr0.2)

GB/T228—2002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性能符号,鉴于目前相关的产品标准还不能同步修订的状况,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建议:在过渡期内,试验报告可以在新的性能名称及其符号之后的括号内定出旧符号,例如:

上屈服强度ReH(σsU),下屈服强度ReL(σsL),抗拉强度Rm(σb),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σp0.2),断后伸长率A(δ5),断面收缩率Z(Ψ),等。

7 单位

标准中规定采用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SI单位)。应力单位N/mm2和Mpa,都是国际单位制的倍数单位,两者都是我国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标准中,应力单位采用了N/mm2,而1N/mm2=1Mpa,如果报告中使用了应力单位Mpa,不认为是错

摘要:根据新修订的国家标准GB/T228-2002的发布实施,介绍了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新标准的测试方法要点及性能测试的主要技术要求,以便于标准的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贯彻。对新旧标准过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标准;拉伸试验方法;性能测定

中图分类号:T-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012(2004)01-0045-04 1 引言

国家标准GB/T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已于2002年颁布实施。这一新国家标准是合并修订国家标准GB/T228-19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3076-1982《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和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三个标准为一个标准,它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892:1998《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也是GB/T228第三次修订。GB/T228-2002包括的技术内容和要求与原三个标准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性能名称和符号、抗拉强度定义、试验速率、性能结果数值的修约方面变动较大。而且,新标准中增加了引用标准和关于试验方法准确度方面阐述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GB/T228-2002,将该标准的要点和实施中需注意之点说明如下。

2 GB/T228-2002标准的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但不包括金属构件和零件)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试样或产品的横截面尺寸≮0.1mm。对于小横截面尺寸的金属产品,例如金属箔、超细丝和毛细管等的拉伸试验需要双方协议。其原因在于:①横截面小的产品,按照标准中建议的量具分辨力要求不能满足附录A和附录C规定横截面测定准确度在±1%和±2%以内的要求。②试样标距采用常规的划细线、打小冲点等方法进行标记不可行。③常用的引伸计不适用于此类型产品试样的试验。试样的夹持方法需要特殊夹头等。

3 室温的温度范围

标准中规定室温的温度范围为10-35℃,超出这一范围不属于室温。对于材料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性能对温度敏感而采用更严格的温度范围试验时,应采用23±5℃的控制温度。上述10-35℃的温度范围实质是指容许的试样温度范围,只要试样的温度是在这规定的室温范围内便符合标准要求。

4 标准中的引用标准

标准中的第二章引用了6个国家标准,即:

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和试样制备(eqv ISO377:1997)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12160-2002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idt ISO9513:1999)

GB/T16825-1997拉力试验机的实验(idt ISO7500—1:1986)

GB/T17600.1—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 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eqv ISO2566—1:1984)

GB/T17600.2—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 第2部分:奥氏体钢(eqv ISO2566—2:1984) 标准中通过注日期引用的这6个国家标准是构成GB/T228—2002标准本身不可缺少的部分,应遵照被引用的6个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其中被引用的5个标准分别等同和等效相应的国际标准。目前,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还没有相对应的国际标准。 5 性能和术语定义

5.1性能定义

为了与国际接轨,性能的定义按照国际标准的规定。与原GB/T228—1987相比较,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定义有明显差异,其他性能的定义无实质性差异。

新标准将抗拉强度定义为相应最大力(Fm)的应力,而最大力(Fm)定义为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抵抗的最大力;对于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的金属材料,为试验期间的最大力。按照这一定义,如图1所示的拉伸曲线,最大力应为曲线上的B点,而不是旧标准中的取其A点的力(上屈服力)计算抗拉强度。

新标准中屈服强度这一术语的含义与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有所不同,前者是泛指上、下屈服强度性能;而后者既是泛指屈服点和上、下屈服点性能,也特指单一屈服状态的屈服点性能(σs)。因为新标准已将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性能σs归入为下屈服强度ReL(见标准中的图2d)。所以,新标准中不再有与旧标准中的屈服点性能(σs)相对应的性能定义。也就是说新标准定义的下屈服强度ReL包含了σs和σsL两种性能。

F

A B

Fm

0 ΔL

图1 B点对应的力为最大力Fm

Fig. 1 The force which the point B corresponding is the maximum force Fm

5.2术语

因为国际标准采用了延伸(extension)和伸长(elongation)两个近义术语,国标中也相应地采用了这两近义术语。可以理解为拉伸试验时在引伸计标距(Le)上的伸长称为延伸,在试样标距(Lo)上的伸长称为伸长。它们并无本质区别,而且完全可以通过测定延伸方法来测定伸长。

6 性能名称和符号

6.1名称

新标准中定义了12种可测拉伸性能,其中10种性能的名称与修订前原标准的名称有差异。表1列出了新旧标准的性能名称及其符号。

表1:新旧标准性能名称对照

Tab. 1 The contrast of the terms of mechanical property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national standard

GB/T228—2002 GB/T228—1987

性能名称 符号 性能名称 符号

— — 屈服点 σs

上屈服强度 ReH 上屈服点 σsU

下屈服强度 ReL 下屈服点 σsL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Rp 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 σp

规定总延伸强度 Rt 规定总伸长应力 σt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 Rr 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σr

抗拉强度 Rm 抗拉强度 σb

屈服点延伸率 Ae 屈服点伸长率 δS

最大力总伸长率 Agt 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 δgt

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 Ag 最大力下的非比例伸长率 δg

断裂总伸长率 At — —

断后伸长率 A 断后伸长率 δ

断面收缩率 Z 断面收缩率 ψ

新标准没有定义与旧标准相对应的屈服点(σs)这一性能,所以不再有相应的性能名称及其符号相对应。

6.2符号

对于强度性能的主符号,新标准用英文字母R代替旧符号的σ;对于延性性能的主符号,新标准用字母A代替旧符号的δ,用字母Z代替旧符号的ψ,见表1。

应特别注意新、旧标准对于断后伸长率符号表示的差异:

GB/T228—2002 GB/T228—1987

A δ5

A11.3 δ10

Axmm δxmm

符号A(不标注下脚注)表示用比例系数k=5.65的比例标距测定的断后伸长率;用其他比例系数的比例标距或非比例标距测定的断后伸长率时,符号A应分别标注下脚注说明所使用的比例系数值和非比例标距的长度,例如A11.3和A100mm。

标准中对各强度性能所对应的力的符号未全部具体规定,但规定了力的符号用F表示和规定了最大力符号Fm。因此,建议在试验报告和试验纪录中采用下列的力符号: FeH(上屈服力)

FeL(下屈服力)

Fp(规定非比延伸力,例如Fp0.2)

Ft(规定总延伸力,例如Ft0.5)

Fr(规定残余延伸力,例如Fr0.2)

GB/T228—2002采用了国际标准的性能符号,鉴于目前相关的产品标准还不能同步修订的状况,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建议:在过渡期内,试验报告可以在新的性能名称及其符号之后的括号内定出旧符号,例如:

上屈服强度ReH(σsU),下屈服强度ReL(σsL),抗拉强度Rm(σb),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σp0.2),断后伸长率A(δ5),断面收缩率Z(Ψ),等。

7 单位

标准中规定采用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SI单位)。应力单位N/mm2和Mpa,都是国际单位制的倍数单位,两者都是我国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标准中,应力单位采用了N/mm2,而1N/mm2=1Mpa,如果报告中使用了应力单位Mpa,不认为是错


相关文章

  • 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
  •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由摘要.目录.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封面指导者.评阅者手写签名及职称,职称在后,即"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在成文后删除并改成空行,保持原格式.毕 ...查看


  • 工程力学投稿排版范例
  • <工程力学>投稿论文格式要求 1:<工程力学>论文打印格式 2:<工程力学>论文格式样例 3:<工程力学>中英文摘要书写准则 4:<工程力学>参考文献规定 1:<工程力学&g ...查看


  • 论文写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 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 ...查看


  • 复合材料学报格式模板
  • <复合材料学报> Jan. 15 2014 Vol.31 No.x: xxx-xxx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 ISSN 1000-3851 CN 11-1801/TB http://fhc ...查看


  • 毕业论文和外文翻译要求
  • 沈阳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与格式规范 (2008年7月修订)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是记录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文献 也是学生申请学位的基本依据 为 ...查看


  •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补充说明
  • 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提高 ...查看


  • 制冷学报稿件修改具体格式要求2011
  • 总的要求 1)在摘要和正文中不应使用第一人称,如:"本文"."本研究"."我们"等. 2)名词术语应统一.规范. 3)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物理量符号.化学元素符号.单位符号等. ...查看


  • 毕业论文案例
  • 附件E2 唐 山 学 院 页面设置:上边距3厘米, 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5厘米,下边距2.5厘米,左侧装订,装订线0.8厘米, 业 设 计 设计题目:偶联剂.单体对碳化硅胶态原位凝固成型浆料流动性能的 影响研究 系 别: 环境与化学 ...查看


  • 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及其它要求
  • 一.毕业设计(论文)装订的要求 1.毕业论文的撰写要用昆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专用纸(可到教务处网站下载). 2.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按下列顺序整理.装订成册,在装订时订在纸张的左边. (1)封面 (2)任务书 (3)题目,作者姓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