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灵接触的情感教育_语文教学的灵魂_于漪语文教育观

情感教育是心灵相接触的教育是一种在感化、陶冶中使学生的素质和品格得以升华的教育。没有了情感语文教学就会失去灵性、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于漪老师语文情感教育观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语文教学重在熏陶感染塑心用兴趣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了情感语文教育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一、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相沟通的事业是以精神养育精神用生命呵护生命的事业裴斯泰洛奇认为爱是统摄其他一切感情的核心也是人性统一的核心所谓心、脑、手协调发展也就是爱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只有爱才能使知和行统一起来爱和智力结合构成核心力量使人成为人达到人的理想教育中没有爱任何努力都将事倍功半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对学生倾注了深深的爱1.对语文深深的爱于漪老师特别欣赏闻一多的那首《红烛》“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她正是以这种红烛精神怀着对语文炽热真挚的爱在语文教苑辛勤耕耘并收获了累累硕果于漪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对所教学科和所教的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并认为这种“爱”应包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要了解汉语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广泛阅读流传下来的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就会觉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能够有机会学习祖国丰富、优美的语言是非常幸福的教师只有自身拥有这份情感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饱含感情地引导学生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由于于漪老师对语文爱得热烈、深沉、执着因而教学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感情语文教师就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于漪老师对语文一片深情她曾发自肺腑地说“教中学语文成了我终身从事的高尚职业我为此感到无上光荣与自豪”她对语文事业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正源于她对语文深深的爱2.对学生满腔的爱马克思说“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交换信任……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必须是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于漪老师正是“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满腔爱并鼓励和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她常说“热爱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有成效”并说爱学生就要给学生爱心、耐心、信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有人就把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称为“爱的教育”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爱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爱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望和信心爱的情感带来的鼓舞促进了教学高效率的实现教师只有倾注满腔爱全身心投入才会创出具有自身风格的高水平的教学业绩“爱是一种情感它必须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交往中通过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育对象的可爱之处才能引发真情实感”①知之深爱之切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于漪老师非常好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她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之中具有正处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很容易不讨人喜欢教师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细致入微地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她还说每个与心灵接触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漪语文教育观研究之二赵蕾曹明海教学大参考?名师研究53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艺术品”要精心雕琢不能怕麻烦要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只有与学生丹心一片才能与他们心心相印。于漪老师深知人类生活需要在爱的孕育中充实和发展学生渴望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母爱和师爱是人类最伟大的爱它最有渗透力和感染力无坚不摧。她说“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老师对学生要情深似海、师爱荡漾。”对学生的爱难就难在这“荡漾”二字。所谓“荡漾”一是自然和谐讲究真切二是细雨润物讲求透彻三是涓涓细流讲求持久。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永葆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有明显缺陷的差生很难爱自己的孩子表达亲子之爱容易推亲子之爱到学生身上甚至为了爱学生而牺牲亲子之爱更难。然而这一切于漪老师都做到了。正是因为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对学生有绵绵不尽的爱才有了她语文教学中春风化雨般的情感。二、熏陶感染塑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是活的知识宝库不仅仅是一个专家---善于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青年一代并在他们心中激起求知欲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而且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雕塑家的特殊雕塑家。”于漪老师也说“教师不是工艺师而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塑造的对象是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的学生任务是塑造他们的心灵。”于漪老师还认为“情”是语文教育的根语文教育不仅是认知教育还包括情感教育。语文教师要披文入情、以情激情为学生创造一个溢满哲理和情致的情感世界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细水长流地进行滴灌、渗透塑造他们的心灵②。1.披文入情发掘文章蕴含的情愫“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文人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③好文章必然是作者情动于衷、言溢于表的产物。语文教师要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首先做到“披文以入情”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情和意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或唤起联想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品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启发引导学生步入文章所蕴含的至真至美的情感世界使之受到熏陶感染。于漪老师说“情忌外加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深刻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④“披文入情”的过程有赖于教师整体人格结构、知识结构、审美理想的全部参与是教师个人知、情、意三方面整体的体现。只有如此才能真切地把文章所蕴含的情愫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先燃烧自己然后撒播感情的火种给学生。2.以情激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情感具有感染力量和迁移功能因此教师要以情去激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将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的接受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教学境界。于漪老师说“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引起共鸣。”⑤于漪老师善于传情激情她的一笑一颦一挥手、一投足都是一种传递感情的符号声情并茂的辞章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去掀动学生感情的潮汐。她能使学生着魔一般地跟随她渐入文章佳境与种种高尚的思想接触跟诸多高尚的人物对话在不知不觉之间思想情操、意志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完美地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情感容易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让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与作者的喜怒哀乐发生共鸣教师应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身历其境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心田得到滋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的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于漪老师正是以饱满的教学激情用巧引、美读、情讲、趣溢等手段创设情境开启学生心智、塑造他们的心灵的。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和思维唤醒他们的内心情感引发他们心灵的震颤。3.情感交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情感教学要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合一融为一体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学乐章也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心灵。教师尤其要把握好自己的感情。教师是生活在复教学大参考?名师研究54雨般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渗透滋润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于漪老师指出教学中所选的文”必精美虽然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这个例子”必须是精美的范例。于漪老师的育人”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是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发情感受到熏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聪明才智得以充分自由的挥洒。她认为不促使学生个性获得发展育人就相应地失去光泽。可见她的育人”是对人的一种立体观照和完整建构是对人的全面唤醒是全新的育人”。---------------注释①于漪《识质与雕塑》语文学习1985年第期。②卓睛君、方晓东《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页。③④⑤于漪《素质?能力?智力---我的语文育人观》语文学习》19年第2期。作者通联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杂社会关系中的人生活中各种不如意的地方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心境阻碍教师教学情感的形成。所以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抛开一切影响教学心理的不愉快因素纯净心理进入角色。教师还要克服情感冷漠心理由于教材的固定性教者经常在作品所描写的情感世界里遨游时间一长感情就淡化冷漠了教师要善于克服这种心理定势时刻以全新的认识亢奋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还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情感参与意识使之与教师的情感进行交融亲其师信其道”融洽无间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于漪老师善于把教师情学生情和教材情这三情”合一使它们相互交融她心中充满阳光并能撒播阳光到学生心中照亮学生的心灵三、兴趣激发求知欲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兴趣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着力启发学生‘好之’初则萌发热爱的感情继则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终则进入徜徉于佳文美什之境咀嚼品味乐在其中。”⑥于漪老师就是以她渊博的知识真挚的感情完美的人格为学生编织了一个充满情趣美趣且又很富实效的兴趣世界。她让学生在这个世界里健康成长收获知识收获美德收获成功。正像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他们共同体验着一种精神上的振奋对知识的渴望以及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满足。”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这段话阐明了兴趣培养的艰苦性和复杂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一寸培养学生兴趣的潮湿的土壤”。于漪老师把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抓住青少年好奇”趋新”感奋”等心理特点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她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嗜好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突破口将课堂教学当作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主战场用智慧和情感的火花去点燃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于漪老师认为世界之大无处不是语文。因此她没有仅仅把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局限于课堂而是将其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引向更高的境界。---------------注释①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993年版第255页。②于漪识质与雕塑》语文学习》95年第期。③④⑤⑥于漪兴趣?情感?求知欲---阅读教学艺术谈》语文学习》99年第2期。作者通联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接第52页教学大参考?名师研究55

情感教育是心灵相接触的教育是一种在感化、陶冶中使学生的素质和品格得以升华的教育。没有了情感语文教学就会失去灵性、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于漪老师语文情感教育观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语文教学重在熏陶感染塑心用兴趣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了情感语文教育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一、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相沟通的事业是以精神养育精神用生命呵护生命的事业裴斯泰洛奇认为爱是统摄其他一切感情的核心也是人性统一的核心所谓心、脑、手协调发展也就是爱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只有爱才能使知和行统一起来爱和智力结合构成核心力量使人成为人达到人的理想教育中没有爱任何努力都将事倍功半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对学生倾注了深深的爱1.对语文深深的爱于漪老师特别欣赏闻一多的那首《红烛》“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她正是以这种红烛精神怀着对语文炽热真挚的爱在语文教苑辛勤耕耘并收获了累累硕果于漪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对所教学科和所教的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并认为这种“爱”应包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要了解汉语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广泛阅读流传下来的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就会觉得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能够有机会学习祖国丰富、优美的语言是非常幸福的教师只有自身拥有这份情感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饱含感情地引导学生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由于于漪老师对语文爱得热烈、深沉、执着因而教学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感情语文教师就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于漪老师对语文一片深情她曾发自肺腑地说“教中学语文成了我终身从事的高尚职业我为此感到无上光荣与自豪”她对语文事业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正源于她对语文深深的爱2.对学生满腔的爱马克思说“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交换信任……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必须是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于漪老师正是“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满腔爱并鼓励和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她常说“热爱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有成效”并说爱学生就要给学生爱心、耐心、信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有人就把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称为“爱的教育”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爱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爱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望和信心爱的情感带来的鼓舞促进了教学高效率的实现教师只有倾注满腔爱全身心投入才会创出具有自身风格的高水平的教学业绩“爱是一种情感它必须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交往中通过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育对象的可爱之处才能引发真情实感”①知之深爱之切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于漪老师非常好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她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之中具有正处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很容易不讨人喜欢教师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细致入微地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她还说每个与心灵接触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漪语文教育观研究之二赵蕾曹明海教学大参考?名师研究53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艺术品”要精心雕琢不能怕麻烦要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只有与学生丹心一片才能与他们心心相印。于漪老师深知人类生活需要在爱的孕育中充实和发展学生渴望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母爱和师爱是人类最伟大的爱它最有渗透力和感染力无坚不摧。她说“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老师对学生要情深似海、师爱荡漾。”对学生的爱难就难在这“荡漾”二字。所谓“荡漾”一是自然和谐讲究真切二是细雨润物讲求透彻三是涓涓细流讲求持久。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永葆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有明显缺陷的差生很难爱自己的孩子表达亲子之爱容易推亲子之爱到学生身上甚至为了爱学生而牺牲亲子之爱更难。然而这一切于漪老师都做到了。正是因为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对学生有绵绵不尽的爱才有了她语文教学中春风化雨般的情感。二、熏陶感染塑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是活的知识宝库不仅仅是一个专家---善于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青年一代并在他们心中激起求知欲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而且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雕塑家的特殊雕塑家。”于漪老师也说“教师不是工艺师而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塑造的对象是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的学生任务是塑造他们的心灵。”于漪老师还认为“情”是语文教育的根语文教育不仅是认知教育还包括情感教育。语文教师要披文入情、以情激情为学生创造一个溢满哲理和情致的情感世界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细水长流地进行滴灌、渗透塑造他们的心灵②。1.披文入情发掘文章蕴含的情愫“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文人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③好文章必然是作者情动于衷、言溢于表的产物。语文教师要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首先做到“披文以入情”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情和意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或唤起联想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品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启发引导学生步入文章所蕴含的至真至美的情感世界使之受到熏陶感染。于漪老师说“情忌外加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深刻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④“披文入情”的过程有赖于教师整体人格结构、知识结构、审美理想的全部参与是教师个人知、情、意三方面整体的体现。只有如此才能真切地把文章所蕴含的情愫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先燃烧自己然后撒播感情的火种给学生。2.以情激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情感具有感染力量和迁移功能因此教师要以情去激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将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的接受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教学境界。于漪老师说“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引起共鸣。”⑤于漪老师善于传情激情她的一笑一颦一挥手、一投足都是一种传递感情的符号声情并茂的辞章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去掀动学生感情的潮汐。她能使学生着魔一般地跟随她渐入文章佳境与种种高尚的思想接触跟诸多高尚的人物对话在不知不觉之间思想情操、意志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完美地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情感容易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让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与作者的喜怒哀乐发生共鸣教师应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身历其境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心田得到滋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的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于漪老师正是以饱满的教学激情用巧引、美读、情讲、趣溢等手段创设情境开启学生心智、塑造他们的心灵的。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和思维唤醒他们的内心情感引发他们心灵的震颤。3.情感交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情感教学要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合一融为一体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学乐章也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心灵。教师尤其要把握好自己的感情。教师是生活在复教学大参考?名师研究54雨般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渗透滋润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于漪老师指出教学中所选的文”必精美虽然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这个例子”必须是精美的范例。于漪老师的育人”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是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启发情感受到熏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聪明才智得以充分自由的挥洒。她认为不促使学生个性获得发展育人就相应地失去光泽。可见她的育人”是对人的一种立体观照和完整建构是对人的全面唤醒是全新的育人”。---------------注释①于漪《识质与雕塑》语文学习1985年第期。②卓睛君、方晓东《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页。③④⑤于漪《素质?能力?智力---我的语文育人观》语文学习》19年第2期。作者通联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杂社会关系中的人生活中各种不如意的地方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心境阻碍教师教学情感的形成。所以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抛开一切影响教学心理的不愉快因素纯净心理进入角色。教师还要克服情感冷漠心理由于教材的固定性教者经常在作品所描写的情感世界里遨游时间一长感情就淡化冷漠了教师要善于克服这种心理定势时刻以全新的认识亢奋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还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情感参与意识使之与教师的情感进行交融亲其师信其道”融洽无间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于漪老师善于把教师情学生情和教材情这三情”合一使它们相互交融她心中充满阳光并能撒播阳光到学生心中照亮学生的心灵三、兴趣激发求知欲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兴趣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着力启发学生‘好之’初则萌发热爱的感情继则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终则进入徜徉于佳文美什之境咀嚼品味乐在其中。”⑥于漪老师就是以她渊博的知识真挚的感情完美的人格为学生编织了一个充满情趣美趣且又很富实效的兴趣世界。她让学生在这个世界里健康成长收获知识收获美德收获成功。正像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他们共同体验着一种精神上的振奋对知识的渴望以及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满足。”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这段话阐明了兴趣培养的艰苦性和复杂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一寸培养学生兴趣的潮湿的土壤”。于漪老师把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抓住青少年好奇”趋新”感奋”等心理特点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她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嗜好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突破口将课堂教学当作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主战场用智慧和情感的火花去点燃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于漪老师认为世界之大无处不是语文。因此她没有仅仅把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局限于课堂而是将其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引向更高的境界。---------------注释①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993年版第255页。②于漪识质与雕塑》语文学习》95年第期。③④⑤⑥于漪兴趣?情感?求知欲---阅读教学艺术谈》语文学习》99年第2期。作者通联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接第52页教学大参考?名师研究55


相关文章

  • 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 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内容提要: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审美教育,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语文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 ...查看


  • 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 一.为什么要进行情感教育 首先,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占有举足 ...查看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及说课稿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一. 导入: 展示和志刚书写的图片. 人,最大的优越,无非是五官俱在,四肢健全.而双手健全,又是人们生活上最主要的支持和希望.当年,残缺了双手.失去了这一主要支持的和志刚,曾有过了结此生的一闪念.但在还 ...查看


  • 探索高效课堂的秘诀
  • 探索高效课堂的秘诀 韩张中学 段英霞 教学课堂是教师综合能力的表现,是表现教师艺术的舞台,我认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师德.有效的能力.健康的心态,才能上好一堂课,才能使课堂飞跃,才能使课堂升华,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匪浅,达到教学的目的 ...查看


  • 不跪着教书 1
  • <不跪着教书>由吴非先生所著,大概许多老师都看过这本教育专著.看完这本教育随笔,带给我沉甸甸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 ...查看


  • 高峰体验与教师成长
  • 灿烂瞬间,芳香永远 ――――浅析高峰体验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 焦娇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摘要:高峰体验是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不仅是指人的一种美妙的主观感受,还包括人在这种体验中的行为表现和认知方式.在教育 ...查看


  • 感悟"六步教学模式"
  • 感悟"六步教学模式" 感悟"六步教学模式" 朱应宽 陈咏梅 "六步教学模式"是指情景导入.出示目标.引导自学.合作探究.拓展反思.当堂检测六步教学过程的模式.创造性.艺术性地运用好 ...查看


  • 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名言
  • 教育教学名言(一) 关于注意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艺术光亮是注意."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人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 情绪及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 ...查看


  • "悦"读初探
  • 什么是语文?真正的语文不应该是孩子们手里死气沉沉.厌恶得想要烧掉的课本;也不该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和"段落大意".语文该有思想,活泼生动,它是语言背后的灵魂,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它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