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镇关于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党组织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开展,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讲奉献、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金山镇长期以来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调研。积累了一些的经验和做法,发现了几个问题,并形成相应的调研材料。
一、基本情况
金山镇共有19个村,现有村党支部书记19人,从年龄结构看,31-40岁3人,41-50岁7人,51-59岁8人,60岁以上1人,分别占总数的15.8%、36.8%、42.12%和5%,最大的60岁,最小的31岁;从文化结构看,初中文化7人,高中(中专)文化10人,大专文化2人,分别占总数的36.8%、52.6%、%、10.5%。总体感到,近年来我镇通过实施“三级联创”和“农村党员素质优化工程”,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镇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标准要求,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素质不够高、能力不够强、体制不够全,教育见效慢等等,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种情况:
(一)素质低,干事少。这种现象主要是内在因素。一是年龄偏大。全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40-59岁的近占60%,40岁以下(不含40岁)仅占15.8%,60岁以上占5%。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工作精力难保证。二是学历偏低。从调查统计数字来看,我镇村党支部书记文化普遍偏低,仅初文化的就有7人,有高中(中专)文化的年龄都偏大,属于“老高中生”,知识老化。另外,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尽管通过学历教育拿到了文凭,但是学历和文化修养不成正比,整体素质还是不高。三是能力偏弱。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带领群众致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据调查,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都是“经验型”、“资历型”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基本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处理解决农村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自身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缺乏。
(二)机制差,干事软。阻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机制是主要因素。一是竞争机制不完善。缺乏应有的激励淘汰机制,没有疏通村党支部书记的“能上能下”渠道,一些无所作为的村党支部书记长期占据着位臵,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一方面,“能下”机制没有突破,“能下”渠道不畅,存在着“不犯错误不离任”的现象,致使部分上岗后不思进取,不求提高,缺乏必要的忧患意识和压力感;另一方面,“能上”方面尚没有真正引入竞争机制,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两推一选”产生的比例不够大。二是用人机制不科学。村党支部书记吸引力不大,一些素质比较高的农村人才,不愿意从事村里的工作,导致人材瓶颈突出,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担当村党支部书记的重
任,在用人标准上就只能退而求次。三是育人机制不健全。目前尽管绝大多数各村都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但如何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培养使用,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村支书的接班人,尚缺乏有力措施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导致青黄不接。四是考核机制不统一。据调查分析,目前对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考核的主体主要是镇,在考核指标、考核内容上不是一把尺子一杆秤。有的注重“只要把工作搞上去就是好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村党支部书记在领导作风、民主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是“小节”,考核中往往出现重“绩”轻“德”或重“德”轻“绩”的现象。
(三)压力大,干事差。阻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心理压力过大是潜在因素。一是工作压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要靠支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来抓落实。如村级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维稳等社会管理工作,把村党支部书记推到矛盾的最前沿,既要对“上”承担相关的领导责任,又要对“下”受群众抵制,甚至遭打击报复的可能。二是家庭压力。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村党支部书记因个人家庭事务而分解了工作精力,特别是有致富项目的创业型村党支部书记在个人项目的发展上牵扯了大量的精力,没能很好地处理好个人致富和群众共富的关系,有的甚至把工作当作一份“副业”来对待。三是经济压力。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尤其是税费改革后,村级提留被取消,一些没有收入来源、依靠向农民收取税费提留的村,经济十分窘迫,给村党支部书记造成很大压力,村党支部书记难以轻装上阵。据统计,我镇有10个村,
近年来村级办公经费除上级拨付的几千一万元外,基本上没有其它来源。
三、对策和建议
破解以上问题,我们的对策是:
(一)选能人,用能人。在坚持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能人等人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同时,鼓励引导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另外,对个别“领头雁”作用不发挥,不作为、乱作为的村党支部书记,可从镇优秀年轻的党员干部中选派到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充实村级班子,改善队伍结构,其主要职责是摸清下情,宣传上情,沟通感情,帮助村干部做难做的事,督促村干部做应该做的事。二是面向农村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企业家和在职村干部发展党员,面向退伍军人、优秀团员、回村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发展党员,面向“两新”组织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发展党员,确保农村基层党员队伍逐步壮大,使村党支部书记有可选之才。三是探索实行大学生“村官”“本土化”。在对各村毕业大学生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录取后回原籍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这样,既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双赢”,又可以解决大学生村官吃、住及外藉大学生村官受排斥等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二)抓培训,强素质。一是注重培训结构的层次性。做到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特别是要把学历教育当作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治本之策来抓。支持和鼓励农村党支
部书记积极参加自学考试、电大、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函授以及农广校、农函大中专、大专乃至本科班的学习,大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要经过3-4年的努力,使我镇农村党支部书记普遍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二是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教材要“多样化”,建议由党校牵头,联合县科协、科技局、畜牧水产局、农业局、民政局、司法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符合我区农村实际的“本地”教材。培训课程要按照不同地域特点、不同村情等对培训课程进行分类,切实做到紧贴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要求和农村工作特点。三是讲求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将农村党员干部三网教育、产业基地现场示范教育、现场体验式教学、外出考察等方式相结合,使教育培训多样化,切实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启发思维的目的。
(三)学榜样,奖惩明。一是适时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继续深入学习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甘当公仆。二是有关媒体要设立专刊、专栏,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树立标杆,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学先进、比贡献,立足本职干事业的积极性。三是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星级量化管理”、落实“百分制”考核等制度,由镇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按平原、山区分类排队,奖优罚劣,真正做到重用德才兼备的,降免平庸无为的,处分违法乱纪的,树立以发展论业绩、从业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
(四)强监督,少出事。一是开展警示教育,增强自律意识。通过剖析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的自律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二是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首先,对村支书全年工作进行客观公正考核评价。其次引入“一票否决制”,对在社会稳定和计划生育等方面主抓不力,出现重大问题的村支书进行“一票否决”,年终不能评先评优。再次,对连续三年位次排后的村党支部书记,适当处理。三是监管并举,规范行为。要强化群众监督,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让广大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过程,对村级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作风懒散、工作落后的村党支书,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及时找其戒免谈话。
金山镇调研组组长: 李禄然
金山镇调研组成员:吴乔坤 阮忠辉
陈幼金 魏晓敏
庄忠鹏
二○○九年十一月
金山镇关于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党组织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开展,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讲奉献、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金山镇长期以来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调研。积累了一些的经验和做法,发现了几个问题,并形成相应的调研材料。
一、基本情况
金山镇共有19个村,现有村党支部书记19人,从年龄结构看,31-40岁3人,41-50岁7人,51-59岁8人,60岁以上1人,分别占总数的15.8%、36.8%、42.12%和5%,最大的60岁,最小的31岁;从文化结构看,初中文化7人,高中(中专)文化10人,大专文化2人,分别占总数的36.8%、52.6%、%、10.5%。总体感到,近年来我镇通过实施“三级联创”和“农村党员素质优化工程”,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镇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标准要求,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素质不够高、能力不够强、体制不够全,教育见效慢等等,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种情况:
(一)素质低,干事少。这种现象主要是内在因素。一是年龄偏大。全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40-59岁的近占60%,40岁以下(不含40岁)仅占15.8%,60岁以上占5%。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工作精力难保证。二是学历偏低。从调查统计数字来看,我镇村党支部书记文化普遍偏低,仅初文化的就有7人,有高中(中专)文化的年龄都偏大,属于“老高中生”,知识老化。另外,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尽管通过学历教育拿到了文凭,但是学历和文化修养不成正比,整体素质还是不高。三是能力偏弱。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带领群众致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据调查,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都是“经验型”、“资历型”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基本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处理解决农村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自身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缺乏。
(二)机制差,干事软。阻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机制是主要因素。一是竞争机制不完善。缺乏应有的激励淘汰机制,没有疏通村党支部书记的“能上能下”渠道,一些无所作为的村党支部书记长期占据着位臵,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一方面,“能下”机制没有突破,“能下”渠道不畅,存在着“不犯错误不离任”的现象,致使部分上岗后不思进取,不求提高,缺乏必要的忧患意识和压力感;另一方面,“能上”方面尚没有真正引入竞争机制,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两推一选”产生的比例不够大。二是用人机制不科学。村党支部书记吸引力不大,一些素质比较高的农村人才,不愿意从事村里的工作,导致人材瓶颈突出,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担当村党支部书记的重
任,在用人标准上就只能退而求次。三是育人机制不健全。目前尽管绝大多数各村都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但如何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培养使用,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村支书的接班人,尚缺乏有力措施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导致青黄不接。四是考核机制不统一。据调查分析,目前对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考核的主体主要是镇,在考核指标、考核内容上不是一把尺子一杆秤。有的注重“只要把工作搞上去就是好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村党支部书记在领导作风、民主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是“小节”,考核中往往出现重“绩”轻“德”或重“德”轻“绩”的现象。
(三)压力大,干事差。阻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心理压力过大是潜在因素。一是工作压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要靠支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来抓落实。如村级经济发展、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维稳等社会管理工作,把村党支部书记推到矛盾的最前沿,既要对“上”承担相关的领导责任,又要对“下”受群众抵制,甚至遭打击报复的可能。二是家庭压力。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村党支部书记因个人家庭事务而分解了工作精力,特别是有致富项目的创业型村党支部书记在个人项目的发展上牵扯了大量的精力,没能很好地处理好个人致富和群众共富的关系,有的甚至把工作当作一份“副业”来对待。三是经济压力。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尤其是税费改革后,村级提留被取消,一些没有收入来源、依靠向农民收取税费提留的村,经济十分窘迫,给村党支部书记造成很大压力,村党支部书记难以轻装上阵。据统计,我镇有10个村,
近年来村级办公经费除上级拨付的几千一万元外,基本上没有其它来源。
三、对策和建议
破解以上问题,我们的对策是:
(一)选能人,用能人。在坚持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能人等人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同时,鼓励引导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另外,对个别“领头雁”作用不发挥,不作为、乱作为的村党支部书记,可从镇优秀年轻的党员干部中选派到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充实村级班子,改善队伍结构,其主要职责是摸清下情,宣传上情,沟通感情,帮助村干部做难做的事,督促村干部做应该做的事。二是面向农村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企业家和在职村干部发展党员,面向退伍军人、优秀团员、回村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发展党员,面向“两新”组织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发展党员,确保农村基层党员队伍逐步壮大,使村党支部书记有可选之才。三是探索实行大学生“村官”“本土化”。在对各村毕业大学生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录取后回原籍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这样,既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双赢”,又可以解决大学生村官吃、住及外藉大学生村官受排斥等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二)抓培训,强素质。一是注重培训结构的层次性。做到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特别是要把学历教育当作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治本之策来抓。支持和鼓励农村党支
部书记积极参加自学考试、电大、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函授以及农广校、农函大中专、大专乃至本科班的学习,大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要经过3-4年的努力,使我镇农村党支部书记普遍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二是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教材要“多样化”,建议由党校牵头,联合县科协、科技局、畜牧水产局、农业局、民政局、司法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符合我区农村实际的“本地”教材。培训课程要按照不同地域特点、不同村情等对培训课程进行分类,切实做到紧贴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要求和农村工作特点。三是讲求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将农村党员干部三网教育、产业基地现场示范教育、现场体验式教学、外出考察等方式相结合,使教育培训多样化,切实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启发思维的目的。
(三)学榜样,奖惩明。一是适时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继续深入学习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甘当公仆。二是有关媒体要设立专刊、专栏,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树立标杆,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学先进、比贡献,立足本职干事业的积极性。三是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星级量化管理”、落实“百分制”考核等制度,由镇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按平原、山区分类排队,奖优罚劣,真正做到重用德才兼备的,降免平庸无为的,处分违法乱纪的,树立以发展论业绩、从业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
(四)强监督,少出事。一是开展警示教育,增强自律意识。通过剖析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的自律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二是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首先,对村支书全年工作进行客观公正考核评价。其次引入“一票否决制”,对在社会稳定和计划生育等方面主抓不力,出现重大问题的村支书进行“一票否决”,年终不能评先评优。再次,对连续三年位次排后的村党支部书记,适当处理。三是监管并举,规范行为。要强化群众监督,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让广大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过程,对村级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作风懒散、工作落后的村党支书,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及时找其戒免谈话。
金山镇调研组组长: 李禄然
金山镇调研组成员:吴乔坤 阮忠辉
陈幼金 魏晓敏
庄忠鹏
二○○九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