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多数人的生活状况不尽如意,尤其是住房问题。住房是一个人的最基本需求,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发展并融入城市的最基本条件,因此,本文就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意义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社会;经济
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统计检测的数据,2008年末全国共有农民工为24522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占农民工总数的六成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是相当庞大的,如果这一群体长期面临严重的住房问题,很可能会扭曲他们对城市的看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城市化的进程。将流动人口排斥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外蕴藏着巨大风险,对社会的治安,以及城市安全有不利的影响,中国每年有1000万-2000万的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作为城市中一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稳定对社会的安定起着很大的作用。通过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让他们不再为住房问题担忧,有利于社会稳定。另外,保障农民工真正意义上的居住权是政府的重大责任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老龄化问题,促进农村和谐。
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住房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住房的存在和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住房的建设和发展又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首先,住房是人保证正常生活、休息的必要场所,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劳动者精神愉悦、充沛地投入经济建设;反之,住宅匮乏、居住条件恶劣,往往会影响劳动者的休息,影响劳动情绪,严重的将会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建设者,从事着各种职业,对城市经济建设的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也是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利的。
三、有利于打破城乡群体化,实现群体融合
根据社会分层理论而言,地位维度对社会交往的限制有很重要的作用。韦伯强调,地位群体倾向于围着他们自己划一个圆圈,来限制群体内部的关系,这样,地位群体就发展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等级”。这就会导致城市原有的地位群体倾向于画一个圆圈,来限制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身处城市,却又因社会身份、经济地位等因素的约束,在生活上处于“孤岛化”的状态,使得他们的交往主要限制于老乡、熟人等群体,很少与城市居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互动,其关系网络比较匮乏,缺少向外延伸的节点,致使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社会。这样城市中便出现了两个大的群体,虽然同样都在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由于居住环境的差异,让他们难以相互融合。
如果解决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便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扩宽自己的社交圈,增加与城市居民这一群体的接触,在追求自己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模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融入城市居民的群体。另一方面,由于解决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这使城市居民在地缘上更加接近新生代农民工,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接触,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两个群体达成某一层面的共识后,便会打破群体间的壁垒,实现群体间的融合。
四、有利于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全感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可以知道人是有需求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要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在此基础上,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的需要更迫切,只有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为此,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或情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生理的需要对于人类来说是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了吃、穿、住、用、行。住房作为个人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基本必需品,是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之一,结合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住房问题,若连最起码的住房都无法为新生代农民工们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就成了问题,更不用说去追求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就更谈不上自我实现了。住房问题得不到保障,会在新生代农民工心里根植漂泊感,没有能遮风避雨的地方,同时会产生不安全感。通过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有一席立足之地,不仅可以使他们放下心中的顾虑,还可以缓解他们的漂泊感,保障他们的居住权可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全感,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收入。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的“安居”愿望应该得到重视,俗话说:安居乐业,我相信,只要认真分析现状,从实际出发,不断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一定能有效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住有所居,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2]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p63~76
[3] 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浙江社会科学;2003
[4]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研究”课题组,《直面新生代农民工》,《调研世界》,2011年第3期
摘 要: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多数人的生活状况不尽如意,尤其是住房问题。住房是一个人的最基本需求,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发展并融入城市的最基本条件,因此,本文就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意义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社会;经济
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统计检测的数据,2008年末全国共有农民工为24522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占农民工总数的六成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是相当庞大的,如果这一群体长期面临严重的住房问题,很可能会扭曲他们对城市的看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城市化的进程。将流动人口排斥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外蕴藏着巨大风险,对社会的治安,以及城市安全有不利的影响,中国每年有1000万-2000万的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作为城市中一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稳定对社会的安定起着很大的作用。通过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让他们不再为住房问题担忧,有利于社会稳定。另外,保障农民工真正意义上的居住权是政府的重大责任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老龄化问题,促进农村和谐。
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住房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住房的存在和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住房的建设和发展又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首先,住房是人保证正常生活、休息的必要场所,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劳动者精神愉悦、充沛地投入经济建设;反之,住宅匮乏、居住条件恶劣,往往会影响劳动者的休息,影响劳动情绪,严重的将会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建设者,从事着各种职业,对城市经济建设的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也是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利的。
三、有利于打破城乡群体化,实现群体融合
根据社会分层理论而言,地位维度对社会交往的限制有很重要的作用。韦伯强调,地位群体倾向于围着他们自己划一个圆圈,来限制群体内部的关系,这样,地位群体就发展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等级”。这就会导致城市原有的地位群体倾向于画一个圆圈,来限制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身处城市,却又因社会身份、经济地位等因素的约束,在生活上处于“孤岛化”的状态,使得他们的交往主要限制于老乡、熟人等群体,很少与城市居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互动,其关系网络比较匮乏,缺少向外延伸的节点,致使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社会。这样城市中便出现了两个大的群体,虽然同样都在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由于居住环境的差异,让他们难以相互融合。
如果解决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便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扩宽自己的社交圈,增加与城市居民这一群体的接触,在追求自己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模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融入城市居民的群体。另一方面,由于解决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这使城市居民在地缘上更加接近新生代农民工,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接触,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两个群体达成某一层面的共识后,便会打破群体间的壁垒,实现群体间的融合。
四、有利于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全感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可以知道人是有需求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要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在此基础上,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的需要更迫切,只有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为此,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或情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生理的需要对于人类来说是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了吃、穿、住、用、行。住房作为个人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基本必需品,是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之一,结合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住房问题,若连最起码的住房都无法为新生代农民工们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就成了问题,更不用说去追求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就更谈不上自我实现了。住房问题得不到保障,会在新生代农民工心里根植漂泊感,没有能遮风避雨的地方,同时会产生不安全感。通过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有一席立足之地,不仅可以使他们放下心中的顾虑,还可以缓解他们的漂泊感,保障他们的居住权可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全感,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收入。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的“安居”愿望应该得到重视,俗话说:安居乐业,我相信,只要认真分析现状,从实际出发,不断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一定能有效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住有所居,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2]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p63~76
[3] 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浙江社会科学;2003
[4]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研究”课题组,《直面新生代农民工》,《调研世界》,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