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

2011年3月

第27卷第1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 f Shaanx i Inst itute of Educatio n M a r. 2011V ol. 27 N o. 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

侯娟侠

(陕西教育学院图书馆, 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学科馆员是学科信息的发布者与研究者, 是学科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与集成者, 是学科信息的导航者与

服务者。高校图书馆开展以学科馆员制度为核心的学科化服务, 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 学科馆员

制度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学科馆员;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8X(2011) 01-0104-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增加, 高校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的唯一机构。用户对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已不再是简单的文献获取, 而是需要更个性化、更深层次的服务。因此, 高校图书馆开展以学科馆员制度为核心, 面向某一特定学科, 通过学科信息存取和学科情报分析来满足用户在学科活动中的信息需求, 帮助用户提升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学科化服务便成为必然。

一、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

学科馆员 (Subject Libr arians , Subject Specialists) 是指具备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熟悉本馆各种信息资源、了解教学和科研情况, 掌握专业研究人员的深层次信息需求, 并能及时组织和传播信息, 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对口信息服务的资深图书馆员。从用户角度看, 学科馆员是由图书馆派出的服务使者, 他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送到用户手中; 从高校图书馆角度看, 学科馆员是与相关院(系) 读者群建立密切联系的 联络馆员 (L iaison L ibrar ians) , 他为图书馆收集各种用户情报, 使图书馆能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 从而提高最佳信息资源保障服务[1]。

学科馆员 制度最早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1950年, 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开始实行分馆制, 整个图书馆分成人文、社会科学、社会技术及教育四个分馆, 并设专人负责馆藏建设, 这是最早的学科馆员。随后加拿大的部分大学图书馆也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度。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我国一些重点大学也相继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成立了 学科馆员 小组, 南开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10月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近些年来, 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

随着用户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 学科馆员制度更重要的使命在于推动图书馆从以图书馆为中心的传统服务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学科化服务转型。学科馆员必须在学术交流的背景之下, 从用户的立场和需求出发, 协调全馆和各方面的力量, 融入一线、嵌入过程, 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 为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院内各学科的专业人员, 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特点, 一是学科专业性较强, 二是同本学科相关专业的交叉性较强。他们在教学、科研中迫切需要对口专业的文献资料及相关知识信息, 迫切需要学科服务。学科服务是大学图书馆围绕不同学科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以学科馆员服务团队为纽带, 组织各类资源开展的一种主动延伸式

[2]服务。

学科服务对学科馆员工作的基本职责要求是:主动与所负责的院系教师和学生联系, 经常性地为对口院系师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帮助; 征求用户对图书馆藏资源与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特别是要掌握师生对书、刊、电子资源的需求以及研究课题的情况; 熟悉图书馆资料的馆藏布局:包括书刊、工具书、特藏室、数据库的情况及其使用方法; 开展用户培训工作, 收稿日期:2010-11-20

基金项目: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0K J068)

作者简介:侯娟侠(1957-) , 女, 陕西渭南人, 陕西教育学院图书馆馆员。

指导用户熟悉最新的信息检索技术和方法, 负责搜集、整理对口院系的相关学科网络信息资源, 并在电子主页上建立目录或学科资源数据库; 协助对口院系的师生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 为学科课题研究服务。

学科服务对学科馆员工作的深层次服务要求是:

1. 学科信息导航服务

据统计, 在一个科研项目中, 研究人员查找和阅读文献资料的时间约占整个科研过程所用时间的一半以上[3]。面对当今社会各种载体文献骤增, 网络信息资源庞杂浩繁、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状况, 学科馆员应针对用户需求, 不仅要收集对口专业的相关文献资料, 而且要将丰富的馆藏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 有重点地进行资料整合与序化, 使无序的资源变得有序、分散的资料变得集中。还应适时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库, 为对口专业学科提供学术信息导航, 提供高水平的深层次地服务, 让用户方便地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各种学术资源, 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

2. 参与学科研究

(1) 准备科研资料。马克思说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 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态, 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 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 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 马克思写∀资本论#搜集和占有的书籍资料多达1500余种[3]。在学科服务中, 学科馆员首先要了解对口专业的业务需求, 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应以当前本院(系) 所开设的课程为依据, 预测本专业发展的趋势, 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系统收集图书资料, 如专业书籍、参考工具书主要报刊以及交换资料、学术论文、科研报告专题总结等; 其次要做好资料筛选和整理工作, 将收集来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清理、分析研究、分类装订、主题标引, 编排上架供研究者使用。

(2) 协助科研选题。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是选择研究课题。选题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科研进展的快慢、成果的大小以至工作的成败。选题也是衡量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学科馆员应当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科研人员在熟悉的领域内选题、在学术争论中选题、在学科交叉的边缘区和空白区选题, 从项目指南中选题。无论是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攀登计划还是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引导项目, 在一定时间内都会公布项目指南, 这是科研的重要方向。学科馆员应该掌握这些信息, 结合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从中选题, 提高课题的中标率。

(3) 跟踪科研过程。课题选定后, 学科馆员要经常与课题研究人员联系, 在摸清研究人员信息需求的基础上, 全面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源, 掌握课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及其相互关系。应全面了解研究人员的科研计划和他们所需文献的深度、广度, 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 剔除虚假与过时的信息, 及时提供具有指导性、建议性的信息资料, 通过网上论坛帮助科研人员及时解决困难。做好科研人员的隐形帮手:不需要时默默无闻, 需要时无处不在, 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三、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我国,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是学历层次偏低, 目前只有少数几所一流大学图书馆人员素质学历构成较高, 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人员构成为:博士2%、硕士18%、本科43%、专科19%, 而其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与 学科馆员 的素质要求相差甚远; 二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员缺乏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专业培训不足, 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少[4]。

2. 学科服务疏于细节, 忽视用户体验。学科化服务的重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一直以来, 图书馆都比较关注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关注用户外在信息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技术更新的影响, 而忽视了用户信息行为的内在变化, 即用户心理、使用习惯和研究方法的变化。

3. 评价方式局限。学科服务评价及其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 目前图书馆多借用企业的绩效考评方式, 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学科馆员工作评价一般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粗略统计和分析, 不能估价服务意识等内在的、自身的服务问题。

4. 学科馆员地位不高, 待遇偏低。在我国, 高校图书馆长期被定位为学校教学科研的辅助单位, 学术地位不高, 在学校分配制度上与教师、科研人员相比处于劣势。

四、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策略

1. 对拟任学科馆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1) 图书情报专业的培训。目前高校图书馆非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科馆员, 一般都具有扎实而丰富的对口专业知识, 但缺乏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因此应主要加强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 让他们参加各种短期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培训班、外出进修、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 系统学习图书情报学理论, 全面掌握文献资源开发、信息服务技能。

(2) 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对口专业知识是学科馆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基本保证。专长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科馆员, 拥有扎实而深厚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但缺乏相应对口的学科专业知识。图书馆可与该学科馆员负责的教学单位加强联系, 聘请一些全面了解本学科教学与科研状况及发展方向的教师作为客座学科馆员和信息员, 加强图书馆学科馆员与他们的联系, 提升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知识素养; 鼓励学科馆员选修专业课程, 了解科研项目, 参加学科培训, 出席学术会议, 熟悉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动向[5]。!

2. 引进图书馆和某学科双学位人才。近年来, 具备某一学科专业知识, 继续攻读图书情报硕士学位的人才以及拥有图书情报学和某一学科专业双学位的人才正在逐步增加。在招聘人才时, 可优先选择本科攻读其他专业的图书情报学硕士毕业生和具有图书情报学与其他学科双学位的人才进入高校图书馆工作, 借以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养与知识层次。

3. 关注用户体验, 做好个性化服务。学科馆员的优质服务需要通过周到的细节逐步渗透于用户体验中。既要抓好对口学科整体用户的服务, 也要做好用户个体服务。如必要时帮助课题组或用户个人建立专门的系统界面, 提供动态的、量身定做的新书通报、定题服务、新闻服务, 协助用户开发个人信息资源系统, 并利用图书馆的系统能力支持此类信息资源系统等。在实际工作中, 学科馆员要了解用户的构成、需求及其变化趋势, 摸清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 在交流中, 要真诚倾听用户的建议和意见, 善于分析用户心理, 善于与用户进行对话交流; 在服务中, 要能够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赢得用户的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 既能够及时为相关用户进行文献检索和信息服务, 又能够巧妙地把文献情报知识、检索技能传授给用户, 授人以 渔 而不是授人以 鱼 , 从根本上提高用户获取情报的能力。

4. 创建有效的管理机制。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不仅需要人才保证, 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首先, 对学科馆员的选拔和任用应实行准入制度, 颁发职业资格证以保证工作的层次性、专业性以及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科学性。其次, 馆员专业化和馆藏专业化相结合。应建立与学科服务模式相适应的文献管理模式, 即实行馆藏专业化、设置专业学科阅览室, 由学科馆员负责提供服务, 实现学科专业文献 采编及流通阅览一体化 的管理模式。

5.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为有效地开展工作, 应制定学科馆员工作职责, 确定循序渐进的工作目标, 并根据用户的反应评价学科馆员的工作(包括与用户联系的频率、专业人员的反馈意见、提供服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等) 。还需要引进竞争机制, 实施奖励机制, 优胜劣汰, 奖罚分明, 以保证学科服务的质量。建议建立全国高校一体化的 学科馆员 工作制度, 及时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 提高管理水平。

6. 提高学科馆员的地位和待遇。学科馆员从事深层次的学科信息资源服务, 承担大量的学习和研究辅助工作, 属于教学和科研的专业范畴。因此, 在聘任、评职、晋升、考核以及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应当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综上所述, 以学科馆员制度为核心, 开展学科化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 是一种持续而不断深入的过程。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实践, 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高校师生带来更专业的学科化服务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去解决, 但是依托学科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将是高校图书馆的主导业务模式。只要我们将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不断调整服务策略,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水平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美慧.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探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 :94-96.

[2] 郭晶、黄敏, 等.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特色[J]. 图书馆杂志, 2010(4) .

[3] 赵茹林. 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4] 方恩. 谈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1) :135-137.

[5] 徐玲.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初探[J].图书馆论坛, 2006, 26(5) :253-255.

[责任编辑 沈正军]

C ollege Discipline Librarian and Discipline Service

H OU Juan x ia

(L ibrar y o f Shaanx i Inst itute of Educatio n, Xi ∃an 710061, China)

Abstract:Discipline librarians are the researchers and publishers of a discipline. T hey are also the ad m inistrators and co llectors o f infor mation so ur ce as w ell as navigators, servers, virtual ex chang e or ganizers and exper ts o f discipline inform ation. They are senior librar ians of colleg e libr ar y and play a decisive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Thus the libr arian team co nstructio n should be streng thened at pres ent.

Key words:discipline libr arian; co lleg e library ; discipline serv ice

2011年3月

第27卷第1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 f Shaanx i Inst itute of Educatio n M a r. 2011V ol. 27 N o. 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

侯娟侠

(陕西教育学院图书馆, 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学科馆员是学科信息的发布者与研究者, 是学科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与集成者, 是学科信息的导航者与

服务者。高校图书馆开展以学科馆员制度为核心的学科化服务, 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 学科馆员

制度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学科馆员;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8X(2011) 01-0104-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增加, 高校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的唯一机构。用户对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已不再是简单的文献获取, 而是需要更个性化、更深层次的服务。因此, 高校图书馆开展以学科馆员制度为核心, 面向某一特定学科, 通过学科信息存取和学科情报分析来满足用户在学科活动中的信息需求, 帮助用户提升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学科化服务便成为必然。

一、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

学科馆员 (Subject Libr arians , Subject Specialists) 是指具备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熟悉本馆各种信息资源、了解教学和科研情况, 掌握专业研究人员的深层次信息需求, 并能及时组织和传播信息, 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对口信息服务的资深图书馆员。从用户角度看, 学科馆员是由图书馆派出的服务使者, 他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送到用户手中; 从高校图书馆角度看, 学科馆员是与相关院(系) 读者群建立密切联系的 联络馆员 (L iaison L ibrar ians) , 他为图书馆收集各种用户情报, 使图书馆能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 从而提高最佳信息资源保障服务[1]。

学科馆员 制度最早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1950年, 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开始实行分馆制, 整个图书馆分成人文、社会科学、社会技术及教育四个分馆, 并设专人负责馆藏建设, 这是最早的学科馆员。随后加拿大的部分大学图书馆也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度。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我国一些重点大学也相继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成立了 学科馆员 小组, 南开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10月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近些年来, 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

随着用户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 学科馆员制度更重要的使命在于推动图书馆从以图书馆为中心的传统服务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学科化服务转型。学科馆员必须在学术交流的背景之下, 从用户的立场和需求出发, 协调全馆和各方面的力量, 融入一线、嵌入过程, 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 为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院内各学科的专业人员, 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特点, 一是学科专业性较强, 二是同本学科相关专业的交叉性较强。他们在教学、科研中迫切需要对口专业的文献资料及相关知识信息, 迫切需要学科服务。学科服务是大学图书馆围绕不同学科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以学科馆员服务团队为纽带, 组织各类资源开展的一种主动延伸式

[2]服务。

学科服务对学科馆员工作的基本职责要求是:主动与所负责的院系教师和学生联系, 经常性地为对口院系师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帮助; 征求用户对图书馆藏资源与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特别是要掌握师生对书、刊、电子资源的需求以及研究课题的情况; 熟悉图书馆资料的馆藏布局:包括书刊、工具书、特藏室、数据库的情况及其使用方法; 开展用户培训工作, 收稿日期:2010-11-20

基金项目: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0K J068)

作者简介:侯娟侠(1957-) , 女, 陕西渭南人, 陕西教育学院图书馆馆员。

指导用户熟悉最新的信息检索技术和方法, 负责搜集、整理对口院系的相关学科网络信息资源, 并在电子主页上建立目录或学科资源数据库; 协助对口院系的师生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 为学科课题研究服务。

学科服务对学科馆员工作的深层次服务要求是:

1. 学科信息导航服务

据统计, 在一个科研项目中, 研究人员查找和阅读文献资料的时间约占整个科研过程所用时间的一半以上[3]。面对当今社会各种载体文献骤增, 网络信息资源庞杂浩繁、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状况, 学科馆员应针对用户需求, 不仅要收集对口专业的相关文献资料, 而且要将丰富的馆藏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 有重点地进行资料整合与序化, 使无序的资源变得有序、分散的资料变得集中。还应适时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库, 为对口专业学科提供学术信息导航, 提供高水平的深层次地服务, 让用户方便地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各种学术资源, 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

2. 参与学科研究

(1) 准备科研资料。马克思说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 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态, 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 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 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 马克思写∀资本论#搜集和占有的书籍资料多达1500余种[3]。在学科服务中, 学科馆员首先要了解对口专业的业务需求, 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应以当前本院(系) 所开设的课程为依据, 预测本专业发展的趋势, 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系统收集图书资料, 如专业书籍、参考工具书主要报刊以及交换资料、学术论文、科研报告专题总结等; 其次要做好资料筛选和整理工作, 将收集来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清理、分析研究、分类装订、主题标引, 编排上架供研究者使用。

(2) 协助科研选题。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是选择研究课题。选题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科研进展的快慢、成果的大小以至工作的成败。选题也是衡量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学科馆员应当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科研人员在熟悉的领域内选题、在学术争论中选题、在学科交叉的边缘区和空白区选题, 从项目指南中选题。无论是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攀登计划还是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引导项目, 在一定时间内都会公布项目指南, 这是科研的重要方向。学科馆员应该掌握这些信息, 结合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从中选题, 提高课题的中标率。

(3) 跟踪科研过程。课题选定后, 学科馆员要经常与课题研究人员联系, 在摸清研究人员信息需求的基础上, 全面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源, 掌握课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及其相互关系。应全面了解研究人员的科研计划和他们所需文献的深度、广度, 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 剔除虚假与过时的信息, 及时提供具有指导性、建议性的信息资料, 通过网上论坛帮助科研人员及时解决困难。做好科研人员的隐形帮手:不需要时默默无闻, 需要时无处不在, 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三、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我国,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是学历层次偏低, 目前只有少数几所一流大学图书馆人员素质学历构成较高, 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人员构成为:博士2%、硕士18%、本科43%、专科19%, 而其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与 学科馆员 的素质要求相差甚远; 二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员缺乏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专业培训不足, 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少[4]。

2. 学科服务疏于细节, 忽视用户体验。学科化服务的重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一直以来, 图书馆都比较关注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关注用户外在信息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技术更新的影响, 而忽视了用户信息行为的内在变化, 即用户心理、使用习惯和研究方法的变化。

3. 评价方式局限。学科服务评价及其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 目前图书馆多借用企业的绩效考评方式, 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学科馆员工作评价一般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粗略统计和分析, 不能估价服务意识等内在的、自身的服务问题。

4. 学科馆员地位不高, 待遇偏低。在我国, 高校图书馆长期被定位为学校教学科研的辅助单位, 学术地位不高, 在学校分配制度上与教师、科研人员相比处于劣势。

四、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策略

1. 对拟任学科馆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1) 图书情报专业的培训。目前高校图书馆非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科馆员, 一般都具有扎实而丰富的对口专业知识, 但缺乏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因此应主要加强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 让他们参加各种短期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培训班、外出进修、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 系统学习图书情报学理论, 全面掌握文献资源开发、信息服务技能。

(2) 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对口专业知识是学科馆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基本保证。专长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科馆员, 拥有扎实而深厚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但缺乏相应对口的学科专业知识。图书馆可与该学科馆员负责的教学单位加强联系, 聘请一些全面了解本学科教学与科研状况及发展方向的教师作为客座学科馆员和信息员, 加强图书馆学科馆员与他们的联系, 提升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知识素养; 鼓励学科馆员选修专业课程, 了解科研项目, 参加学科培训, 出席学术会议, 熟悉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动向[5]。!

2. 引进图书馆和某学科双学位人才。近年来, 具备某一学科专业知识, 继续攻读图书情报硕士学位的人才以及拥有图书情报学和某一学科专业双学位的人才正在逐步增加。在招聘人才时, 可优先选择本科攻读其他专业的图书情报学硕士毕业生和具有图书情报学与其他学科双学位的人才进入高校图书馆工作, 借以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养与知识层次。

3. 关注用户体验, 做好个性化服务。学科馆员的优质服务需要通过周到的细节逐步渗透于用户体验中。既要抓好对口学科整体用户的服务, 也要做好用户个体服务。如必要时帮助课题组或用户个人建立专门的系统界面, 提供动态的、量身定做的新书通报、定题服务、新闻服务, 协助用户开发个人信息资源系统, 并利用图书馆的系统能力支持此类信息资源系统等。在实际工作中, 学科馆员要了解用户的构成、需求及其变化趋势, 摸清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 在交流中, 要真诚倾听用户的建议和意见, 善于分析用户心理, 善于与用户进行对话交流; 在服务中, 要能够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赢得用户的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 既能够及时为相关用户进行文献检索和信息服务, 又能够巧妙地把文献情报知识、检索技能传授给用户, 授人以 渔 而不是授人以 鱼 , 从根本上提高用户获取情报的能力。

4. 创建有效的管理机制。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不仅需要人才保证, 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首先, 对学科馆员的选拔和任用应实行准入制度, 颁发职业资格证以保证工作的层次性、专业性以及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科学性。其次, 馆员专业化和馆藏专业化相结合。应建立与学科服务模式相适应的文献管理模式, 即实行馆藏专业化、设置专业学科阅览室, 由学科馆员负责提供服务, 实现学科专业文献 采编及流通阅览一体化 的管理模式。

5.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为有效地开展工作, 应制定学科馆员工作职责, 确定循序渐进的工作目标, 并根据用户的反应评价学科馆员的工作(包括与用户联系的频率、专业人员的反馈意见、提供服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等) 。还需要引进竞争机制, 实施奖励机制, 优胜劣汰, 奖罚分明, 以保证学科服务的质量。建议建立全国高校一体化的 学科馆员 工作制度, 及时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 提高管理水平。

6. 提高学科馆员的地位和待遇。学科馆员从事深层次的学科信息资源服务, 承担大量的学习和研究辅助工作, 属于教学和科研的专业范畴。因此, 在聘任、评职、晋升、考核以及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应当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综上所述, 以学科馆员制度为核心, 开展学科化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 是一种持续而不断深入的过程。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实践, 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高校师生带来更专业的学科化服务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去解决, 但是依托学科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将是高校图书馆的主导业务模式。只要我们将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不断调整服务策略,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水平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美慧.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探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 :94-96.

[2] 郭晶、黄敏, 等.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特色[J]. 图书馆杂志, 2010(4) .

[3] 赵茹林. 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4] 方恩. 谈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1) :135-137.

[5] 徐玲.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初探[J].图书馆论坛, 2006, 26(5) :253-255.

[责任编辑 沈正军]

C ollege Discipline Librarian and Discipline Service

H OU Juan x ia

(L ibrar y o f Shaanx i Inst itute of Educatio n, Xi ∃an 710061, China)

Abstract:Discipline librarians are the researchers and publishers of a discipline. T hey are also the ad m inistrators and co llectors o f infor mation so ur ce as w ell as navigators, servers, virtual ex chang e or ganizers and exper ts o f discipline inform ation. They are senior librar ians of colleg e libr ar y and play a decisive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Thus the libr arian team co nstructio n should be streng thened at pres ent.

Key words:discipline libr arian; co lleg e library ; discipline serv ice


相关文章

  • 图书馆学科月艮务组织设计:耶鲁大学医学院范例研究
  • [摘要]以耶鲁大学医学院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为范例进行研究,介绍该图书馆对学科服务的组织.安排.项目操作,包括联络馆员和个人图书馆员项目.信息素养教育及咨询培训服务等.耶鲁大学医学院图书馆将学科服务作为一项科学研究来从事,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个性化 ...查看


  • 高校图书馆在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 2010年lO月第30卷第10期 现代情报 JoumalofModemInformation Oct..20lOV01.30 No.10 ・图书馆管理・ ・・_JL._. 同校图书馆在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r--'-t 田佳丽 (南华工 ...查看


  • 李世民身边缘何人才济济
  • 李世民身边缘何人才济济 马赫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世群英一展宏图之地,以天子之贵迎八方善,大批有识之士得以一展宏图.同时,豪杰.其虚怀纳谏.明辨是非令天下名士李世民还下令在各地广修学校,在中央设无一不向往.他的选才原则更是唯才 ...查看


  • 古籍与民国文献的IC空间服务
  • 图书馆学刊2012年第1期 TUSHUGUANXUEKAN NO.1,2012 古籍与民国文献的IC空间服务 翟桂荣 (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摘型. [关键词]古籍与民国文献[分类号]G252 信息网络的深度发展 ...查看


  • 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 2016年4月第16期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Apr.2016NO.16 [科学管理] 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王芩 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和学生助理的培养教育 ...查看


  • 图书馆论文
  • 浅谈网络时代图书馆队伍建设 摘要 新时代对图书馆的队伍提出了新要求,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图书馆队伍应具备的素质,剖析了目前图书馆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图书馆 队伍建设 素质 知识经济的到来,计算机信 ...查看


  • 高效发挥图书馆信息中心作用
  • 高效发挥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职能 柯燕青 机电系10自动化4班 摘要:阐明了信息素质的内涵,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说明了实施大学生信息教育是图书馆的职能,提出开展图书馆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现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存 ...查看


  •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专业技能
  • 科教平台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专业技能 高 颖 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 摘要:本文着重从参考咨询馆员咨询技能.相关学科专业技能.网络参考咨询技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新时期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对参考咨询馆员的要求. 关键词 ...查看


  • 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指标体系中看图书馆的地位
  • (2007-07-12 11:14:05) 转载 分类: 高职图书馆论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b8f5001000a0a.html 我国随着经济的腾飞,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国家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