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与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意义

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网

首页| 中心简介 | 最新动态 | 中心成果 | 宣传思想工作 | 重要文献 | 领导文库 |专家&特邀研究员

邓小平理论研究 | “三个代表”研究 | 学者文库 | 网络课堂 | 关注之窗 | 发展风采 | 今日山东

 

·王修智在省新闻“两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张高丽与提拔使用的10名县市区委书记谈话

·全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王修智讲话

·韩寓群在全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

·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增加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领域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行业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与重点

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与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意义

 

作者: 何方  来源: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研究员  时间:2004-4-16 9:09:24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提出和论证邓小平理论时,也阐明了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地位,指出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逐步形成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学习邓小平理论,当然应该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地位。这也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说的,要把“学习理论同了解历史实践和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

(-)

  十五大报告中多处提到与时代相连的概念和词组,如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潮流、时代精神等。那么什么是时代呢?根据对列宁主义的理解,可以作这样的表述:时代是世界总体形势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也就是由某些基本特征决定的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例如马克思主义后来的发展阶段就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战争与革命时代(或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邓小平理论则产生于和平与发展时代。

  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这是延安整风以来就一直强调的。同时代特征结合,则是十四大以来的新提法(十三大提"和时代发展的结合",意思已很接近)。十四大和十五大还都把当今的时代特征明确界定为和平与发展。这就表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时代,因

为时代性质只能由时代特征决定。由此可见,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并作出科学判断,是邓小平对列宁主义时代学说的重大发展和突出贡献。这两大问题,既然是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又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就这个时代问题进行一些专门讨论。

  关于时代的学说,主要是由列宁创立的(列宁关于时代的论述,详见1989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基本问题》中《我们所处的时代》一章)。马克思、恩格斯提到的时代,多半是指人类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或生产手段以及科学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列宁则把时代同世界形势和革命运动联系起来,按照国际阶级斗争的内容、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及革命的主要任务来划分时代。所以列宁强调,只有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认清世界总的形势和各国的具体特点,也才能正确决定我们的策略(见《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1卷123页)。由于时代问题在革命实践中极为重要,所以近百年来一直受到国际共运的高度重视,成为每次争论的首要问题,也是长期以来革命队伍政治学习的第一课。

(二)

  根据列宁关于时代的学说,20世纪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代。前半期的基本特征是战争与革命,故称为战争与革命时代;后半期的基本特征是和平与发展,自然是和平与发展时代。是否正确估计到区别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并根据这种估计制定自己的路线和政策,曾经是导致革命成败得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已经为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共运和中国的实践所证明。

  列宁把进入20世纪的时代称为帝国主总时代或者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是斯大林后来把两者连接在一起的),认为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必然导致战争,而战争又必然引起革命,所以也常被简称为战争与革命时代。历史证明,列宁当时的估计是正确的。20世纪上半期,单是世界大战和世界范围的革命高潮(战争与革命周期)就有两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帝国主义战争性质,在欧洲引起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最大的结果就是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第二个周期已与列宁设想有所不同,战争是反法西斯民主性质,引起的不再是无产阶级革命,而是民族民主革命高潮,其结果则是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也有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那是由于或者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后随即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如中国;或者是在苏联解放和扶持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如东欧几国。随着这次战争与革命周期的结束,时代也完成了新旧交替,从战

争与革命时代过渡到和平与发展时代。这个转变大约完成于二战结束10多年后的50年代中期。其标志和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东西两个军事集团成立和有关朝鲜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后,两极格局最后形成,力量对比出现稳定的均势,东西方都以防御为主,谁也改变不了雅尔塔体制。尽管冷战形势时有起伏,但终究避免了世界大战,而且局部战争也呈数量减少和规模缩小之势。例如以参战兵力、人员死亡等可比口径计算,1945-1970年有局部战争126次,年均4次;1970-1990年有49次,年均2.5次。以规模论,像中国解放战争(双方投入兵力1337万人)那样的内战和朝鲜战争(参战17国,兵力300余万)那样的国际战争,以后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小了。

  二是民族民主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殖民主义体系趋于瓦解。50年代中期,已有约占殖民地半殖民地五分之四人口的国家实现政治独立,进而要求经济独立,进行国家经济建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运动也进入低潮,资产阶级统治已趋于稳定,并致力于发展经济。虽然亚非还有不少国家正在争取独立,但由于经济和人口所占比重较小,绝大多数又都是采取和平的方式,因而已不足以影响全局。所以就世界范围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已走出低潮,时代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已从革命变为发展了。下面两点更能说明问题。

  三是从50年代起,世界经济开始了持续高速增长,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这从世界经济形成后的发展即可看出。据法国《世界报》1994年5月24日报道一批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经济学家在芝加哥开会时的资料,18世纪世界经济年均增长0.5%,19世纪1%,20世纪上半期2%,1950-1985年4.5%。特别是50和60年代,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黄金时期,作为时代特征的发展也体现得最为充分。有些人把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上限定为70年代,起码是与发展的高潮相悖。

  四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对世界经济高速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新技术革命也发端于50年代。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建立了一大批新产业部门,改变了生产和消费以至整个社会的面貌,也把经济国际化推到一个历史新阶段,还成为世界大战一个制约因素。新技术革命本身就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

  怎样理解作为时代特征的和平与发展的含义或质的规定性呢?我们所说的和平,主要指不打世界大战。邓小平说:"因为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世界战争。"(《邓小平文选》三卷104页)局部战争破坏局部和平,规模大的还会引起整个国际形势的紧张和动荡,但终究影响

不了世界和平的全局,也改变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例如朝鲜战争的刺激,就曾经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起到转折作用。越战期间还造成美国经济战后最长一次景气。而作为时代特征的发展,则是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但主要还是经济。邓小平就常把经济问题和发展问题当作一个问题,例如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5页)

  还应说明,作为时代特征的和平与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它们反映世界历史一定阶段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是说它们符合世界人民和各国的共同利益,因而是全世界进步力量和人民群众以至多数国家为之奋斗和努力争取的目标。例如,和平从来都是世界人民的愿望,两次大战前都曾掀起过轰轰烈烈的反战运动,但并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就是由于维护和平的客观条件不具备。但是另一方面,历史又是人创造的,客观条件的形成和维护必须有人的努力。所以邓小平一直强调,要保卫世界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至于发展,则更需人的主观努力。正像没有革命形势就不会有革命,而没有革命力量的主观努力,革命形势也会白白丧失一样。在这里,政策的正确与否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同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有些国家抓住了机遇,发展很快;有些国家却失去机遇,落在了后面。

  为什么会发生这次新旧时代的交替,也就是和平与发展时代得以形成和存在下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句话,这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和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资本主义本身发生了一定的质变(即哲学上所说的"部分质变"),由传统资本主义转化成现代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些带有本质性的新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前称为帝国主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再必然引起战争,它们相互打仗反而变成不可思议。简单说来,这是因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政治和经济的改良与改革,抑制了垄断资本以军事手段对外扩张的倾向;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相互依存与一体化的加深,使它们处于俱损俱荣的格局中;经济成为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重点,本国的民主化和殖民地独立,使它们不必要也不可能为争夺领地而战;科技的进步和毁灭性武器的发展,对大国间的战争也起到制约作用,等等。当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依然尖锐,经济竞争和主导权争夺仍很激烈,但相互关系已经变为以协调为主。二是

现代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改革与改良,使一些妨碍发展的因素得以消除或减弱,一些固有矛盾趋于缓和,因而起到了解放生产力的一定意义上社会革命的作用,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不再是"垂死的"了。国家对经济的参与和管理、资本的更加社会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收入与分配的调节、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发展等,大大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这一基本矛盾。作为这一矛盾的反映、为马克思揭示的"个别工厂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也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的改革与调整、信息化的发展、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趋于公平的再分配等,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控制,使危机受到限制,周期有所变化。虽然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有时还会激化,造成经济与社会的危机与动荡,但总的来看,不断的改革和调整还会使它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并在世界经济与科技中继续居于统治地位。由于资本主义还有比较强大和持久的生命力,所以战后没有,今后相当时期也不会有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和足以影响全局的社会主义革命。

  其次,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人类历史进程,占人类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的后备军变成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主要力量。二战后,一方面是国际帝国主义势力严重削弱,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不能再照旧统治下去了;另一方面是民族民主革命高潮遍布全球,百余个国家先后取得政治独立。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在两极格局中既是美苏争夺的对象,又对它们的对抗起到一定的平衡和制约作用。正像党的十二大报告所说,"第三世界在战后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是我们时代的头等大事。"它"大大改变了超级大国可以任意摆布世界命运的局面"。例如联合国作为美国表决机器的情况就一去不复返了。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在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还掀起了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高潮。进入90年代,西方大国又在惊呼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崛起。据国家统计局数字,1979-1997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高出发达国家一倍。虽然现在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使发展中国家受到巨大冲击,但这只是短期的事。从长远看,南北差距缩小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正是在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并向拉美蔓延时,克林顿却在访华前夕说,"据预测,在未来20年,发展中经济增长率将是发

达经济增长率的三倍。"而且一般估计,再过20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总量上将会超过发达国家,那时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会更高一些,也更有利于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估计不足,轻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对它们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对"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中国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第三步战略缺乏信心,都是没有根据的。

  第三,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以前称为国际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无论什么国家,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才能跟上世界潮流,取得经济快速增长,而闭关自守、最终必然导致落后。全球化虽然伴有一些弊端,带来很大风险,但它加速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技术的扩散普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难得机遇,积极面是主要的。同时,全球化把世界连成一体,加强和加深了相互依存,扩大和增加了各国间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使协调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流。全球化还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大国实力均衡化。由于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两大潮流,是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

  第四,随着战争与革命周期在50年代的结束,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发生重大变化,走上曲折道路,逐渐进入低潮。战后初期,苏联由于对战胜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得到空前提高。同时又有十来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不但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更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也因坚持反法西斯和争取民主而享有崇高威信,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影响达到空前的高度,有力地支持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成为迫使资本主义进行改革和改良的重要因素。但是,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由于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搞扩军备战,对内坚持日趋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压制民主的专制政治,造成国力衰落和民怨四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建设上照搬苏联的模式,遭受挫折在所难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也多追随苏联或在政策上犯错误,导致脱离群众和陷于孤立。所有这些的结果,都使社会主义的威信和影响受到极大损害,社会主义实践在苏共20大后就开始走了下坡路。紧接着就是中苏关系的破裂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改良和改革,一方面是

社会主义走上曲折道路,两种制度的竞赛出现了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形势。这一转折发生在两个时代交替之后,决不是偶然的。

(四)

  列宁说,只有"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历史上的个别情节),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认清了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以此为根据估计这国或那国的更详细的特点"。(《列宁全集》第21卷123页)这就是说,对时代特征认识不清,不但无法判断世界形势及其发展趋势,而且也很难了解具体国家的详细情况,当然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实际结合,制定的路线和政策也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了。事实也确实如此。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后,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没有认清时代特征、跟上世界潮流,进行深刻的改革与调整,反而变本加厉,在歧路上走得更远。这在中国,就是邓小平说的,"对外搞闭关自守,对内搞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特别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严重妨碍和破坏了经济建设。由于对时代判断失误和没有适应世界潮流进行市场化和民主化的改革,社会主义实践在苏联和它直接控制下的国家遭到完全失败,在中国也经受严重挫折,经济到了崩溃的边沿,如同邓小平所说,不改革也是要垮台的。

  这正是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意义所在,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邓小平理论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同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所有内容,都同对国际环境与世界潮流的观察和判断分不开,都是"面向世界"的结果。十五大报告说,"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没有这些分析和判断,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例如不作横向比较,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另一方面是说,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世界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该肯定各国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必须承认同时存在全世界和同一类型国家的共同规律。适合于特定国家的理论和政策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得强加于人,但经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对许多国家也都有借鉴作用。谈到改革时,邓小平自己就说,"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

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8和135页)又如作为邓小平理论一个组成部分的"一国两制"构想,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邓小平说,"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的问题。...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59-60页)因此,在谈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时,就无须过分强调"在中国"三个字,不能低估它的国际意义。

  总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也就是十五大报告所说,"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主管: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主办: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 山东新闻网    Email:[email protected]

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网

首页| 中心简介 | 最新动态 | 中心成果 | 宣传思想工作 | 重要文献 | 领导文库 |专家&特邀研究员

邓小平理论研究 | “三个代表”研究 | 学者文库 | 网络课堂 | 关注之窗 | 发展风采 | 今日山东

 

·王修智在省新闻“两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张高丽与提拔使用的10名县市区委书记谈话

·全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王修智讲话

·韩寓群在全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

·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增加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领域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行业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与重点

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与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意义

 

作者: 何方  来源: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研究员  时间:2004-4-16 9:09:24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提出和论证邓小平理论时,也阐明了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地位,指出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逐步形成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学习邓小平理论,当然应该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地位。这也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说的,要把“学习理论同了解历史实践和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

(-)

  十五大报告中多处提到与时代相连的概念和词组,如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潮流、时代精神等。那么什么是时代呢?根据对列宁主义的理解,可以作这样的表述:时代是世界总体形势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也就是由某些基本特征决定的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例如马克思主义后来的发展阶段就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战争与革命时代(或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邓小平理论则产生于和平与发展时代。

  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这是延安整风以来就一直强调的。同时代特征结合,则是十四大以来的新提法(十三大提"和时代发展的结合",意思已很接近)。十四大和十五大还都把当今的时代特征明确界定为和平与发展。这就表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时代,因

为时代性质只能由时代特征决定。由此可见,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并作出科学判断,是邓小平对列宁主义时代学说的重大发展和突出贡献。这两大问题,既然是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又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就这个时代问题进行一些专门讨论。

  关于时代的学说,主要是由列宁创立的(列宁关于时代的论述,详见1989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基本问题》中《我们所处的时代》一章)。马克思、恩格斯提到的时代,多半是指人类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或生产手段以及科学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列宁则把时代同世界形势和革命运动联系起来,按照国际阶级斗争的内容、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及革命的主要任务来划分时代。所以列宁强调,只有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认清世界总的形势和各国的具体特点,也才能正确决定我们的策略(见《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1卷123页)。由于时代问题在革命实践中极为重要,所以近百年来一直受到国际共运的高度重视,成为每次争论的首要问题,也是长期以来革命队伍政治学习的第一课。

(二)

  根据列宁关于时代的学说,20世纪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代。前半期的基本特征是战争与革命,故称为战争与革命时代;后半期的基本特征是和平与发展,自然是和平与发展时代。是否正确估计到区别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并根据这种估计制定自己的路线和政策,曾经是导致革命成败得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已经为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共运和中国的实践所证明。

  列宁把进入20世纪的时代称为帝国主总时代或者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是斯大林后来把两者连接在一起的),认为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必然导致战争,而战争又必然引起革命,所以也常被简称为战争与革命时代。历史证明,列宁当时的估计是正确的。20世纪上半期,单是世界大战和世界范围的革命高潮(战争与革命周期)就有两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帝国主义战争性质,在欧洲引起无产阶级革命高潮,最大的结果就是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第二个周期已与列宁设想有所不同,战争是反法西斯民主性质,引起的不再是无产阶级革命,而是民族民主革命高潮,其结果则是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也有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那是由于或者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后随即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如中国;或者是在苏联解放和扶持下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如东欧几国。随着这次战争与革命周期的结束,时代也完成了新旧交替,从战

争与革命时代过渡到和平与发展时代。这个转变大约完成于二战结束10多年后的50年代中期。其标志和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东西两个军事集团成立和有关朝鲜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后,两极格局最后形成,力量对比出现稳定的均势,东西方都以防御为主,谁也改变不了雅尔塔体制。尽管冷战形势时有起伏,但终究避免了世界大战,而且局部战争也呈数量减少和规模缩小之势。例如以参战兵力、人员死亡等可比口径计算,1945-1970年有局部战争126次,年均4次;1970-1990年有49次,年均2.5次。以规模论,像中国解放战争(双方投入兵力1337万人)那样的内战和朝鲜战争(参战17国,兵力300余万)那样的国际战争,以后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小了。

  二是民族民主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殖民主义体系趋于瓦解。50年代中期,已有约占殖民地半殖民地五分之四人口的国家实现政治独立,进而要求经济独立,进行国家经济建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运动也进入低潮,资产阶级统治已趋于稳定,并致力于发展经济。虽然亚非还有不少国家正在争取独立,但由于经济和人口所占比重较小,绝大多数又都是采取和平的方式,因而已不足以影响全局。所以就世界范围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已走出低潮,时代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已从革命变为发展了。下面两点更能说明问题。

  三是从50年代起,世界经济开始了持续高速增长,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这从世界经济形成后的发展即可看出。据法国《世界报》1994年5月24日报道一批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经济学家在芝加哥开会时的资料,18世纪世界经济年均增长0.5%,19世纪1%,20世纪上半期2%,1950-1985年4.5%。特别是50和60年代,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黄金时期,作为时代特征的发展也体现得最为充分。有些人把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上限定为70年代,起码是与发展的高潮相悖。

  四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对世界经济高速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新技术革命也发端于50年代。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建立了一大批新产业部门,改变了生产和消费以至整个社会的面貌,也把经济国际化推到一个历史新阶段,还成为世界大战一个制约因素。新技术革命本身就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

  怎样理解作为时代特征的和平与发展的含义或质的规定性呢?我们所说的和平,主要指不打世界大战。邓小平说:"因为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世界战争。"(《邓小平文选》三卷104页)局部战争破坏局部和平,规模大的还会引起整个国际形势的紧张和动荡,但终究影响

不了世界和平的全局,也改变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例如朝鲜战争的刺激,就曾经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起到转折作用。越战期间还造成美国经济战后最长一次景气。而作为时代特征的发展,则是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但主要还是经济。邓小平就常把经济问题和发展问题当作一个问题,例如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5页)

  还应说明,作为时代特征的和平与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它们反映世界历史一定阶段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是说它们符合世界人民和各国的共同利益,因而是全世界进步力量和人民群众以至多数国家为之奋斗和努力争取的目标。例如,和平从来都是世界人民的愿望,两次大战前都曾掀起过轰轰烈烈的反战运动,但并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就是由于维护和平的客观条件不具备。但是另一方面,历史又是人创造的,客观条件的形成和维护必须有人的努力。所以邓小平一直强调,要保卫世界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至于发展,则更需人的主观努力。正像没有革命形势就不会有革命,而没有革命力量的主观努力,革命形势也会白白丧失一样。在这里,政策的正确与否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同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有些国家抓住了机遇,发展很快;有些国家却失去机遇,落在了后面。

  为什么会发生这次新旧时代的交替,也就是和平与发展时代得以形成和存在下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句话,这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和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资本主义本身发生了一定的质变(即哲学上所说的"部分质变"),由传统资本主义转化成现代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些带有本质性的新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前称为帝国主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再必然引起战争,它们相互打仗反而变成不可思议。简单说来,这是因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政治和经济的改良与改革,抑制了垄断资本以军事手段对外扩张的倾向;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相互依存与一体化的加深,使它们处于俱损俱荣的格局中;经济成为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重点,本国的民主化和殖民地独立,使它们不必要也不可能为争夺领地而战;科技的进步和毁灭性武器的发展,对大国间的战争也起到制约作用,等等。当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依然尖锐,经济竞争和主导权争夺仍很激烈,但相互关系已经变为以协调为主。二是

现代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改革与改良,使一些妨碍发展的因素得以消除或减弱,一些固有矛盾趋于缓和,因而起到了解放生产力的一定意义上社会革命的作用,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不再是"垂死的"了。国家对经济的参与和管理、资本的更加社会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收入与分配的调节、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发展等,大大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这一基本矛盾。作为这一矛盾的反映、为马克思揭示的"个别工厂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也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的改革与调整、信息化的发展、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趋于公平的再分配等,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控制,使危机受到限制,周期有所变化。虽然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有时还会激化,造成经济与社会的危机与动荡,但总的来看,不断的改革和调整还会使它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并在世界经济与科技中继续居于统治地位。由于资本主义还有比较强大和持久的生命力,所以战后没有,今后相当时期也不会有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和足以影响全局的社会主义革命。

  其次,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人类历史进程,占人类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的后备军变成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主要力量。二战后,一方面是国际帝国主义势力严重削弱,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不能再照旧统治下去了;另一方面是民族民主革命高潮遍布全球,百余个国家先后取得政治独立。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在两极格局中既是美苏争夺的对象,又对它们的对抗起到一定的平衡和制约作用。正像党的十二大报告所说,"第三世界在战后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是我们时代的头等大事。"它"大大改变了超级大国可以任意摆布世界命运的局面"。例如联合国作为美国表决机器的情况就一去不复返了。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在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还掀起了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高潮。进入90年代,西方大国又在惊呼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崛起。据国家统计局数字,1979-1997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高出发达国家一倍。虽然现在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使发展中国家受到巨大冲击,但这只是短期的事。从长远看,南北差距缩小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正是在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并向拉美蔓延时,克林顿却在访华前夕说,"据预测,在未来20年,发展中经济增长率将是发

达经济增长率的三倍。"而且一般估计,再过20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总量上将会超过发达国家,那时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会更高一些,也更有利于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估计不足,轻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对它们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对"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中国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第三步战略缺乏信心,都是没有根据的。

  第三,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以前称为国际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无论什么国家,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才能跟上世界潮流,取得经济快速增长,而闭关自守、最终必然导致落后。全球化虽然伴有一些弊端,带来很大风险,但它加速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技术的扩散普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难得机遇,积极面是主要的。同时,全球化把世界连成一体,加强和加深了相互依存,扩大和增加了各国间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使协调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流。全球化还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大国实力均衡化。由于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成为当代世界两大潮流,是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

  第四,随着战争与革命周期在50年代的结束,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发生重大变化,走上曲折道路,逐渐进入低潮。战后初期,苏联由于对战胜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得到空前提高。同时又有十来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不但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更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也因坚持反法西斯和争取民主而享有崇高威信,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影响达到空前的高度,有力地支持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成为迫使资本主义进行改革和改良的重要因素。但是,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由于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搞扩军备战,对内坚持日趋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压制民主的专制政治,造成国力衰落和民怨四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建设上照搬苏联的模式,遭受挫折在所难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也多追随苏联或在政策上犯错误,导致脱离群众和陷于孤立。所有这些的结果,都使社会主义的威信和影响受到极大损害,社会主义实践在苏共20大后就开始走了下坡路。紧接着就是中苏关系的破裂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改良和改革,一方面是

社会主义走上曲折道路,两种制度的竞赛出现了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形势。这一转折发生在两个时代交替之后,决不是偶然的。

(四)

  列宁说,只有"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历史上的个别情节),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认清了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以此为根据估计这国或那国的更详细的特点"。(《列宁全集》第21卷123页)这就是说,对时代特征认识不清,不但无法判断世界形势及其发展趋势,而且也很难了解具体国家的详细情况,当然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实际结合,制定的路线和政策也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了。事实也确实如此。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后,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没有认清时代特征、跟上世界潮流,进行深刻的改革与调整,反而变本加厉,在歧路上走得更远。这在中国,就是邓小平说的,"对外搞闭关自守,对内搞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特别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严重妨碍和破坏了经济建设。由于对时代判断失误和没有适应世界潮流进行市场化和民主化的改革,社会主义实践在苏联和它直接控制下的国家遭到完全失败,在中国也经受严重挫折,经济到了崩溃的边沿,如同邓小平所说,不改革也是要垮台的。

  这正是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意义所在,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邓小平理论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同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所有内容,都同对国际环境与世界潮流的观察和判断分不开,都是"面向世界"的结果。十五大报告说,"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没有这些分析和判断,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例如不作横向比较,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另一方面是说,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世界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该肯定各国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必须承认同时存在全世界和同一类型国家的共同规律。适合于特定国家的理论和政策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得强加于人,但经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对许多国家也都有借鉴作用。谈到改革时,邓小平自己就说,"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

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8和135页)又如作为邓小平理论一个组成部分的"一国两制"构想,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邓小平说,"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的问题。...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59-60页)因此,在谈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时,就无须过分强调"在中国"三个字,不能低估它的国际意义。

  总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也就是十五大报告所说,"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主管: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主办: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 山东新闻网    Email:[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要求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丰富发 ...查看


  • 从时代性视野深刻认识中国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2014年1月 第15卷第1期The J咖al 中共云南瘩委党校学报 ofYunnanProvincialCo删[IlitteeSchooloftlleCPC k,2014 V01.15 No.1 从时代性视野深刻认识 中国梦的理论价值和实 ...查看


  • 论国际关系新秩序建立中的中国外交政策
  • 论国际关系新秩序建立中的中国外交政策 摘 要: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之间的角逐日趋激烈.但在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的今天,中国应认清自身的处境,坚持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基本外交立场,以为经济建设服务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为主要外交任务,支持 ...查看


  • 毛概思考题答案整理
  • 毛概思考题答案整理 一.蒋昭阳:如何评价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详细请参考课本P117-119) 我国目前基本国情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要注意到社会主义初级 ...查看


  • 中国梦的当代意义
  • 中国梦的当代意义 2014-04-21 14:54 前线网 杨生平 字号: 核心提示: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理想并勇于实现社会理想与人生理想的民族,正因为有着不息的理想追求,才创造了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一个个人间奇迹,走在世界前列 ...查看


  • 当今世界格局对中国的影响_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 当今世界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系 别: 工程技术系 专 业: 测绘工程专业 班 级: 10级1班 学 号: 05310137 姓 名: 张乐 时 间: 2011.12. 14 当今世界格 ...查看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 雅 ...查看


  • 当今国际形势
  •  当今国际形势 60年前的那场战争,是在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支配下,由法西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所发动,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一场全球性侵略 结局是,社会制度迥异的苏联(欧洲战场打垮德国法西斯的主力).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的国 ...查看


  • 帝国主义论
  • <帝国主义论>读书笔记 马晓彤 英语10Q2 学号:[1**********] 按照老师要求,近几个星期我阅读了列宁同志的著作<帝国主义论>.读过列宁这本著作后,觉得它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演变,国际资本流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