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类论文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学生姓名: 朱宏博 学 号: 2013155004 院 系: 东方语言学院 专业班级: 翻译(俄语翻译)俄语四班
完成时间: 2014年11月25日
摘要
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存、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人体通过不断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不仅是人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保证,而且关系国计民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
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的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关键词:食品安全 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 农药 措施
目录
一、食品安全的来源·(·4)
(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4)
(二)生产源头使用化学类药品不当出现的问题·(·4)
(三)环境的污染导致食品出现问题·(·4)
(四)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
(五) 食品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5)
(六)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5)
(七)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5)
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止和解决·(·5)
(一) 对于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5)
(二) 对于生产源头使用化学类药品不当出现的问题·(·5)
(三)对于环境的污染导致食品出现问题·(·6)
(四)对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6)
(五) 对于食品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6)
参考文献·(7) ·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引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地位及目前的严峻形势,我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浅显的建议。
一、食品安全的来源
(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
由食源性污染产生的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我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
一。据卫生部提供的数字,我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上升趋势,上报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较大的上升。目前,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 2 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 20 万~40 万人,由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可见一斑。
(二)生产源头使用化学类药品不当出现的问题
在种植和养殖的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 2500 万 t ,农药超过 130 万 t ,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 倍和 2 倍。过量地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增加。
(三)环境的污染导致食品出现问题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 850 条河流、130 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 51 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四)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添加剂的使用: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一般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但由于食品添加剂是长期少量地随同食品摄入的,这些物质可能在体内产生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胁。
2. 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
题。
3. 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当前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本身无毒,它对食品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其残留的单体和一些添加剂。聚乙烯塑料的残留物主要包括聚乙烯单体乙烯、低聚乙烯和乙烯单体有低毒。由于乙烯单体在塑料包装材料中残留量极低,而且加入的添加剂量又很少,一般认为聚乙烯塑料是安全的包装材料。聚丙烯残留物主要是添加剂。由于其易老化,需要加入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造成添加剂残留污染。聚丙烯作为食品包装材料一般认为较安全,其安全性高于聚乙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残留物主要是苯乙烯单体,乙苯等挥发性物质,这些均有低毒。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形作用,聚氯乙烯在其生产过程中加入了添加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增塑剂,硬脂酸作为防腐剂,这两种化合物都有毒,这些决定了聚氯乙烯在食品包装使用上的局限性。废旧塑料的再生产品来源复杂,很难保证不含有毒物质,不宜作为食品包装材料。
(五) 食品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由于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店堂出售。
(六)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1. 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
2.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
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3. 生产者素质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
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七)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1. 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相互推诿、扯皮,致效
率低下。
2. 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欠大。
3. 个别基层监督、检验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较差。
4. 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较欠缺。
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止和解决
(一) 对于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
1. 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 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
食品。
3. 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4. 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5. 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 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 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 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 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 对于生产源头使用化学类药品不当出现的问题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标准,尽量使用污染小,毒性小的农药,最好是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以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的,建立无公害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杜绝或减少农药污染。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各种各样食品的科学正确食用方法,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法,以防止消费者在食用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污染。
(三)对于环境的污染导致食品出现问题
结合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提倡建立无公害食品安全生产基地,是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一条途径。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三废”的恶意排放以及农用化学物质的长期大量投入已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建立的无公害食品安全生产,要求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质量要求,逐渐实现农业生态和环境的重建和保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条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态环境的非点源及点源污染问题,必须要求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从环境问题着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四)对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合理使用化学合成添加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 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 如防腐剂除了能防止食品变质外, 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 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但要注意选用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食品添加剂, 同时要控制每天摄入的量, 剂量和安全性直接相关,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是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过分夸大食品中化学添加剂的风险而忽略其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是不对的, 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将食品中化学添加剂作为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危害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但是, 我们必须关注导致人们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 制定更加科学、
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 也需要对食品中化学添加剂进行正面的宣传, 使人们恢复对目前食品供应链的信心, 增强人们对政府行政监管能力与有效性的信心。
生产、加工要符合食品的要求,完全杀灭微生物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使用污染性高的,对人体有危害的包装材料,对不符合规定的材料要及时处理,保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五) 对于食品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适应我国 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定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同时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大监督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要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
参考文献:
[1]郑华英,龙一兵.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J].
汤云,朱云松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何计国 农用化学物质与食品安全[J]。
王佩琪, 袁春玲, 金丽萍 化学合成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 中国调味品;
吴金模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及其安全使用;
张忆华,杨家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及一些对策【J 】.
百度百科
百度文库
化学与人类论文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学生姓名: 朱宏博 学 号: 2013155004 院 系: 东方语言学院 专业班级: 翻译(俄语翻译)俄语四班
完成时间: 2014年11月25日
摘要
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存、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人体通过不断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不仅是人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保证,而且关系国计民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
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的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关键词:食品安全 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 农药 措施
目录
一、食品安全的来源·(·4)
(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4)
(二)生产源头使用化学类药品不当出现的问题·(·4)
(三)环境的污染导致食品出现问题·(·4)
(四)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
(五) 食品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5)
(六)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5)
(七)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5)
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止和解决·(·5)
(一) 对于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5)
(二) 对于生产源头使用化学类药品不当出现的问题·(·5)
(三)对于环境的污染导致食品出现问题·(·6)
(四)对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6)
(五) 对于食品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6)
参考文献·(7) ·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引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地位及目前的严峻形势,我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浅显的建议。
一、食品安全的来源
(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
由食源性污染产生的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我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
一。据卫生部提供的数字,我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上升趋势,上报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较大的上升。目前,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 2 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 20 万~40 万人,由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可见一斑。
(二)生产源头使用化学类药品不当出现的问题
在种植和养殖的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 2500 万 t ,农药超过 130 万 t ,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 倍和 2 倍。过量地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增加。
(三)环境的污染导致食品出现问题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 850 条河流、130 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 51 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四)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添加剂的使用: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一般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但由于食品添加剂是长期少量地随同食品摄入的,这些物质可能在体内产生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胁。
2. 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
题。
3. 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当前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本身无毒,它对食品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其残留的单体和一些添加剂。聚乙烯塑料的残留物主要包括聚乙烯单体乙烯、低聚乙烯和乙烯单体有低毒。由于乙烯单体在塑料包装材料中残留量极低,而且加入的添加剂量又很少,一般认为聚乙烯塑料是安全的包装材料。聚丙烯残留物主要是添加剂。由于其易老化,需要加入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造成添加剂残留污染。聚丙烯作为食品包装材料一般认为较安全,其安全性高于聚乙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残留物主要是苯乙烯单体,乙苯等挥发性物质,这些均有低毒。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形作用,聚氯乙烯在其生产过程中加入了添加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增塑剂,硬脂酸作为防腐剂,这两种化合物都有毒,这些决定了聚氯乙烯在食品包装使用上的局限性。废旧塑料的再生产品来源复杂,很难保证不含有毒物质,不宜作为食品包装材料。
(五) 食品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由于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店堂出售。
(六)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1. 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
2.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
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3. 生产者素质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
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七)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1. 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相互推诿、扯皮,致效
率低下。
2. 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欠大。
3. 个别基层监督、检验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较差。
4. 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较欠缺。
二、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止和解决
(一) 对于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
1. 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 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
食品。
3. 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4. 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5. 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 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 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 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 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 对于生产源头使用化学类药品不当出现的问题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标准,尽量使用污染小,毒性小的农药,最好是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以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的,建立无公害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杜绝或减少农药污染。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各种各样食品的科学正确食用方法,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法,以防止消费者在食用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污染。
(三)对于环境的污染导致食品出现问题
结合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提倡建立无公害食品安全生产基地,是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一条途径。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三废”的恶意排放以及农用化学物质的长期大量投入已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建立的无公害食品安全生产,要求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质量要求,逐渐实现农业生态和环境的重建和保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条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态环境的非点源及点源污染问题,必须要求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从环境问题着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四)对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合理使用化学合成添加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 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 如防腐剂除了能防止食品变质外, 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 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但要注意选用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食品添加剂, 同时要控制每天摄入的量, 剂量和安全性直接相关,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是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过分夸大食品中化学添加剂的风险而忽略其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是不对的, 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将食品中化学添加剂作为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危害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但是, 我们必须关注导致人们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 制定更加科学、
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 也需要对食品中化学添加剂进行正面的宣传, 使人们恢复对目前食品供应链的信心, 增强人们对政府行政监管能力与有效性的信心。
生产、加工要符合食品的要求,完全杀灭微生物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使用污染性高的,对人体有危害的包装材料,对不符合规定的材料要及时处理,保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五) 对于食品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适应我国 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定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同时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大监督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要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
参考文献:
[1]郑华英,龙一兵.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J].
汤云,朱云松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何计国 农用化学物质与食品安全[J]。
王佩琪, 袁春玲, 金丽萍 化学合成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 中国调味品;
吴金模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及其安全使用;
张忆华,杨家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及一些对策【J 】.
百度百科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