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边塞诗"畅想等

  “大边塞诗”畅想   王亚平      新而未大:二十年前的困惑   新边塞诗诞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1988年新疆诗词学会成立,既可视为前十年新边塞诗创作之总结,亦可视为后二十年大边塞诗创作之起点。   新边塞诗前十年创作之最大困惑,乃在新而未大。   1994年6月,新疆阿克苏地区诗词学会召开新边塞诗创作研讨会,笔者与会并作主题发言《当代边塞诗走向试探》(全文见《昆仑诗词》1994第4期),对新边塞诗十年创作之困惑曾作如下剖析:   当代边塞诗虽未必仍需得之于马背,但开拓进取与弘扬民族精神仍应为其主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代边塞诗文饰多而清纯少,圆熟多而锋芒少,浅露多而沉郁少,共性多而个性少,循规蹈矩者多而自由奔放者少,写一草一木者多而写大漠长河者少,一时之感慨多而历史之沉思少。故边塞诗之主旋律日渐低沉,诗人之锐气消磨殆尽,此所以大雅君子每谈诗辄扼腕叹息者也。   “六多六少”――多而无益,少则堪忧。与大唐边塞诗相比,新边塞诗缺少的正是健美与大气。   1998年8月18日,全国第十一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召开,笔者与会并作主题发言《当代边塞诗走向再探――兼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诗词选(军垦颂)》(见《中华诗词》1998年第6期),呼唤新边塞诗之大气与恢宏:   当代边塞开拓者之奉献不仅是汗水与青春,更有热血与生命。其雄豪悲壮,真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以是观之,则当代边塞诗似乎雄豪有余而悲壮不足。孟子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狄德罗云:“诗需要的是一种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当代边塞诗“美”而未“大”。故当代边塞诗呼唤悲壮、呼唤大气、呼唤史诗之气魄与恢宏!   “新而未美,美而未大”,新边塞诗前二十年之成就与困惑、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尽在此八字之中!   由上可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新边塞诗,只能理解为“新时期边塞诗”,而并非边塞诗人理想中“美而且大”之“新型边塞诗”,即:大边塞诗。“新时期”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而“大边塞诗”则寄托着当代边塞诗人之最高审美理想。   为把大边塞诗打造成灿烂辉煌的诗歌流派,当代边塞诗人上下求索了整整三十年!      美而且大:二十年后的辉煌      大边塞诗经三十年打造,终于形成自身独有之美学品格:美而且大。本文拟以大平台、大丰收、大气魄、大文化为题,对大边塞诗试作定性定位分析。      一、大平台   大边塞诗遍及西北五省。   1981年9月,兰州诗词学会成立。1987年3月,甘肃省诗词学会成立。现有会员650人,办有会刊《甘肃诗词》。   1988年4月,陕西诗词学会成立。现有会员883人,办有会刊《陕西诗词》。   1988年8月,宁夏诗词学会成立。现有会员310人,办有会刊《夏风》。   1988年10月,新疆诗词学会成立。现有会员460余人,办有会刊《昆仑诗词》。   1982年12月,新疆兵团教育学院“边风词社”成立。1989年6月,石河子诗词学会成立。1997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诗词楹联家协会成立,办有会刊《绿韵》。   青海省有老年艺友会、昆仑风韵社。   西北五省总面积308.6万平方公里。大边塞诗平台之大,堪称当代诗坛之最。      二、大丰收   各边塞诗词刊物二十年间所刊发之诗词作品总数早已超过全唐诗之总和。此外,各边塞诗词组织还出专著,出选本,出别集,成绩斐然。现举其要,以见其功。   1、专著:王野苹《雪岑诗话》、《雪岑诗话续编》,白垒《中华古典诗词的欣赏与写作》,袁第锐《诗词创作艺术谈》,尹贤《望蜀斋诗文集》、《新韵诗词曲选评》,秦中吟《诗的理论与批评》,星汉《清代西域诗辑注》,星汉、王瀚林《历代西域屯垦戍边诗词辑注》,王亚平《当代诗词研究》,王钟陵主编《榴花照眼在长安》,宁夏人民出版社《重振边塞诗风――全国第八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春风早度玉关外――全国第十一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集》……   2、选本:吴霭宸《历代西域诗钞》,秦中吟《中华当代边塞诗词精选》,孙钢《当代西域诗词选》,唐世政《总设计师之歌》、《军垦颂》、《军垦魂》、《绿洲魂》、《天山多娇》,袁第锐《甘肃青年诗词选集》,何大安《昆仑风韵――当代诗人咏青海》,新疆诗词学会《昆仑诗词会员作品选》,阿克苏地区诗词学会《龟兹古今诗词选》,李英俊《龟兹诗词选》,魏义友《中国铁路诗词选》……   3、别集:刘萧无《刘萧无诗词选》,霍松林《唐音阁吟稿》,欧阳克嶷《焚馀草》,孙钢《镂冰室吟稿》,袁第锐《恬园诗词曲存稿》,白垒《新塞下曲》,姚平《梅苑风华》,王振祥《王振祥诗词选》,袁岗岳《短笛诗词集》,李学广《天意怜幽草》,蔡淑萍《萍影词》,星汉、黄玉奎《天南地北风光录》,凌朝祥、黄玉奎、星汉《举杯邀明月》,魏义友《南疆诗稿》,王亚平《说剑楼诗词选》,肖致义《磨剑楼诗词选》,李振东、李英俊《胡杨叶韵》,贺锡开《贺锡开诗书集》,王智伦、张尧源、王若虚《白水情深》……   有诗家,有词家,有选家,有大家,有名家,有专家。实践辉煌,理论灿烂,大边塞诗坛群英荟萃,硕果累累,好一派丰收景象!      三、大气魄   笔者1997年撰文评说霍松林先生诗作,文题为《唐音阁歌行大气探源》。结论云:“唐音阁歌行以大气包举为其审美特质,以时代精神为其基本品格,以秦陇之音为其文化底蕴,以超越意识为其心理机制,以兼收并蓄为其源头活水。其成功经验对当代诗坛具有多方面之启示意义。”若以移评大边塞诗,自信亦属精当不移。   霍松林沉雄,袁第锐郁勃,刘萧无正大,欧阳克嶷深邃,孙钢清健,星汉豪迈,邓世广高远,蔡淑萍真切,皆已名传遐迩。笔者不敏,力追骚雅。   天山弥望雪皑皑,梦断前朝画角哀。   一剑横关飞鸟绝,两峰衔月暮云开。   题诗轻掷封侯笔,对酒长怀倚马才。   人去空余门似铁,依稀风送戍歌来。   ――邓世广《铁门关怀古》   登临怀古,思接千载。往事如姻,消散寒鸦之外。极目远眺,唯见天山雪冷,一关萧然,月色苍茫而已。封侯笔且去题诗,倚马才且去对酒,满怀悲怆,情何以堪。无边思绪,欲吐还吞,最终化为一曲戍歌,随风袅娜,不绝如缕。诗境之高远,令人神思飞越。   西域不辞远,万里拜包公。天山五月飞雪,凛凛与君同。来往廉泉台畔,留恋留芳亭上,处处尽清风。环望四围水,直欲洗苍穹。   百姓口,史家笔,总难封。蝇营狗苟人物,也坐大堂中。且看官场今日,每对愚氓呼喊,未必耳皆聋。纵摆龙头铡,不是旧时铜。   ――星汉《水调歌头・谒包公祠》

  包公以清正廉明著称。此词上片正气凛然,如面对天山之雪;而清风扑面,则如浴烂漫之春。水光拍天,净洗苍穹,何等气魄!下片借古讽今,见诗才,亦见胆识,见使命感,亦见责任感。结拍“纵摆龙头铡,不是旧时铜”,忧愤深广,启人遐思。诗如其人。若叩星汉之骨,必有铜声!   《中华诗词》2008年第3期刊发王瀚林七言长歌《屯垦戍边唱大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歌》。全诗九篇,长达五千余言。对《中华诗词》而言,刊发如此鸿篇巨制,堪称史无前例。   重要的是其价值。欧阳鹤先生所撰《卷首语》称:“中国传统诗词以格律体见长,因为它文字精美,意境深邃,音韵铿锵,诗味浓郁。但受格律限制,篇幅较短,即使写排律也难成长篇。要表达时空广阔、情节复杂的事件或人物,则宜用古风体。其篇幅长短不拘,格律约束较少,可铺叙展衍,自由发挥。我国古风长诗,早已有之。如《离骚》、《焦仲卿妻》、《长恨歌》等。当代也有人写古风长诗。本期破例发表了占7页的王瀚林的长诗《屯垦戍边唱大风》,其目的就是要纠正那种认为旧体诗词不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的错误认识。倡导发挥诗词各种体式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满足时代要求,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所论关涉诗体学,见识卓越。而“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满足时代要求”、“弘扬中华文化”云云,则已超越诗体学范畴而直指本文所讨论之审美命题:美而且大。   许柏林、星汉二先生亦分别撰文评估瀚林长歌之价值。许文称其“是一曲英雄史诗,是一幅生活画卷,是一座英雄群雕。”(《剑与犁的交响》)星汉则以“高亢激昂,雄浑雅健”评之(《好一首长歌》)。笔者亦撰有《大风歌罢气如虹》一文,为瀚林长歌与大边塞诗鼓吹:“今瀚林组歌横空出世,大声镗鞯,气势如虹,正可填补兵团史诗之空白。对当代边塞诗之走向,无疑亦将产生深远之影响。”   磅礴的气势,灿烂的语言,高远的境界,星汉、邓世广、王瀚林诸君之力作,共同展现出大边塞诗之最高审美风范:美,而且大!      大文化胸怀:大边塞诗启示录      大平台、大丰收、大气魄源于大文化胸怀。“大文化”精要有三:      一、文化资源大开发   古边塞诗拥有之自然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依然被大边塞诗开发利用,故大边塞诗中边塞风光之奇瑰,历史感喟之深沉,民俗风情之新异,倍受读者青睐。而红色文化资源之开发,则为大边塞诗中最为亮丽夺目的风景。这道风景线可以四字命名,曰:兵团风神!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挺进新疆。剿匪平叛。其后奉命组成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兵团战士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备尝艰辛。经六十年拼搏,现兵团已垦荒一千六百万亩,拥有土地七万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三十万,成为巩固边防开发西部之重要力量。伟业煌煌,中外瞩目。兵团风神实可以八字蔽之,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前引《军垦颂》、《军垦魂》、《绿洲魂》、《天山多娇》等大型兵团诗词选集,不仅是兵团诗人创作实绩之展示。更是兵团诗人对兵团风神之诗意阐扬。   无痛苦之民族必为无幸福之民族。无理想之民族必为无希望之民族。兵团风神不仅有助于中国西部之开发,亦且有助于中华民族精神之培育。读兵团诗词领略兵团风神,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皆不容低估。      二、审美理念大转化   1、人生价值取向之重新认定。   古边塞诗多于马背得之,其价值取向,多指向个人之功名利禄。而大边塞诗之价值取向,已非复个人之功利,而是国家之统一,民族之团结,边疆之繁荣:   五十年前曾有梦,此身只为拓荒来。   ――王野苹《塔里木农场行》   创业艰难唯一愿,金瓯无损子孙安。   ――王介民《屯边颂》   奉献即是目的,奉献即是一切,大边塞诗人之价值取向直指国家民族之最高利益。   2、审美客体之划时代变更。   古边塞诗之审美客体多为征战杀伐,故常伴凶险与血腥。大边塞诗一扫血腥,而代之以民族团结之新气象与屯垦创业之艰辛场景:   父老乡亲竖指夸,宿营炼铁溅钢花。   又造犁锄又造镢。纷说。大军知是爱农家。   ――严待继《定风波》   大角高悬北斗横,犹驱战马事春耕。   一年之计争时节,终夜燃薪直到明。   ――邓汝文《夜耕》   军民团结,民族团结,情深似海,鱼水难分。露宿风餐,夜以继日,艰苦创业,乐观坚韧。大边塞诗亦诗亦史,真可与日月同辉!   3、审美主体主客意识之易位。   古边塞诗人赴边之由,或因王命。或因贬谪,故古边塞诗人多视边塞为异乡,诗中多乡愁乡思。今之边塞对边塞诗人而言,乃故乡而非异乡,今之边塞诗人对边塞而言,乃“主”而非“客”。此一主客意识之易位,使得大边塞诗之故园情结,已非复江南之烟雨江花,而为塞上之山水田园:   塞外江南游不够,几回梦里又重寻。   ――王瀚林《吐鲁番农场剪影》   谁道雄边佳景少,黄沙尽处即江南。   ――纪昌盛《秋收》   客思边愁荡然无存。大边塞诗中充满塞上家园之祥和与温馨。      三、古今诗体大联动   古边塞诗兼备诗、词、曲,大边塞诗亦然,此其同也。然而古今诗体大联动,则为大边塞诗特有之景观。   1、三次高潮两大方阵。   边塞诗曾出现三次高潮:一为大唐,一为清代,一为当代。第三次高潮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而以新体边塞诗之崛起为标志。从此,边塞诗先后形成两大方阵。   新诗方阵:以《绿风》、《边塞三人集》、《西部诗人十五家》等为代表。杨牧、周涛、章德益等人之新体边塞诗当时声名远播,迄今余响不绝。   诗词方阵:边塞诗词复苏较晚,然而如前所述,其发展之迅猛,创获之丰硕,阵容之严整,亦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猎猎之旗,堂堂之阵。当代边塞诗以新诗为前驱,以诗词为后浪,场景阔大,气势恢宏,新而且美,美而且大。   新,指其时代性: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之自觉;美,指其审美性:气势磅礴,灿烂辉煌之风神;大,指其包容性:新旧兼容,海纳百川之气度。故两大方阵之诗,可统称为“大边塞诗”。   2、联手共进,互动互补。   《绿风》诗刊不时刊发诗词佳作。石河子诗词学会会员作品,刘征、杨金亭等著名诗人佳作,在《绿风》诗刊皆有一席之地。而《绿韵》、《龟兹诗词》等诗词刊物则特辟“新诗篇”、“新诗园地”专栏,定期刊发新体诗作。大边塞诗新旧兼容,呈现和谐发展之态势。   杨牧青年时代飘泊西部,身无长物,而万里相随者乃是王力先生之《汉语诗律学》(《西域流浪记》),周涛则以记诵唐诗为必修课:“过了不过两三个月,他(周涛)竟然滔滔地给我背起了唐诗,还有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常征:《西极,有一匹汗血马――浅识周涛其人其诗》)   不能不再次提及本文开篇已提及之“边塞诗歌节”。“边塞诗歌节”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打造之大文化品牌。之所以称其为“大文化品牌”,是因为笔者与会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了大文化的气度,也看到了大边塞诗的未来和希望。新边塞诗人与当代边塞诗词家、评论家共聚一堂,共同讨论大边塞诗发展前景。这种新诗与传统诗词联手共进的大文化氛围,不仅让人感动,而且让人振奋。正由于此,笔者在会上以《大边塞诗畅想》为题之发言,实乃有感而发。现摘录发言要点如下,以与关怀大边塞诗者共勉:“‘首届边塞诗歌节’是新诗与传统诗词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庄严握手。此次握手之深远意义,将在大边塞诗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得到证明。”“新体边塞诗之博大深刻,边塞诗词之厚重铿锵,使新旧诗体之间存在着无限广阔的互动互补空间。”“‘边塞诗歌节’对开发西部具有文化品牌价值,而此一品牌之创建。实需新诗与传统诗词之共同支撑。”“对中国当代诗歌之走向,大边塞诗‘互补共进’模式极富启示意义。即:中国当代诗歌之辉煌,需要新诗与传统诗词联手铸造。”“与时俱进与宏扬传统,看似一分为二,实则合二为一。只有新体旧体互补共进,中国当代诗歌才有希望拥有光辉的未来。”   大平台、大丰收、大气魄,大文化、大开发、大转化、大联动――当代诗坛大边塞诗正在崛起。千百年后,中国诗人记忆深处必将珍藏这一道亮丽的风景:大边塞诗!   (第22届全国诗词研讨会论文选刊)

  “大边塞诗”畅想   王亚平      新而未大:二十年前的困惑   新边塞诗诞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1988年新疆诗词学会成立,既可视为前十年新边塞诗创作之总结,亦可视为后二十年大边塞诗创作之起点。   新边塞诗前十年创作之最大困惑,乃在新而未大。   1994年6月,新疆阿克苏地区诗词学会召开新边塞诗创作研讨会,笔者与会并作主题发言《当代边塞诗走向试探》(全文见《昆仑诗词》1994第4期),对新边塞诗十年创作之困惑曾作如下剖析:   当代边塞诗虽未必仍需得之于马背,但开拓进取与弘扬民族精神仍应为其主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代边塞诗文饰多而清纯少,圆熟多而锋芒少,浅露多而沉郁少,共性多而个性少,循规蹈矩者多而自由奔放者少,写一草一木者多而写大漠长河者少,一时之感慨多而历史之沉思少。故边塞诗之主旋律日渐低沉,诗人之锐气消磨殆尽,此所以大雅君子每谈诗辄扼腕叹息者也。   “六多六少”――多而无益,少则堪忧。与大唐边塞诗相比,新边塞诗缺少的正是健美与大气。   1998年8月18日,全国第十一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召开,笔者与会并作主题发言《当代边塞诗走向再探――兼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诗词选(军垦颂)》(见《中华诗词》1998年第6期),呼唤新边塞诗之大气与恢宏:   当代边塞开拓者之奉献不仅是汗水与青春,更有热血与生命。其雄豪悲壮,真足以感天地而泣鬼神。以是观之,则当代边塞诗似乎雄豪有余而悲壮不足。孟子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狄德罗云:“诗需要的是一种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当代边塞诗“美”而未“大”。故当代边塞诗呼唤悲壮、呼唤大气、呼唤史诗之气魄与恢宏!   “新而未美,美而未大”,新边塞诗前二十年之成就与困惑、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尽在此八字之中!   由上可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新边塞诗,只能理解为“新时期边塞诗”,而并非边塞诗人理想中“美而且大”之“新型边塞诗”,即:大边塞诗。“新时期”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而“大边塞诗”则寄托着当代边塞诗人之最高审美理想。   为把大边塞诗打造成灿烂辉煌的诗歌流派,当代边塞诗人上下求索了整整三十年!      美而且大:二十年后的辉煌      大边塞诗经三十年打造,终于形成自身独有之美学品格:美而且大。本文拟以大平台、大丰收、大气魄、大文化为题,对大边塞诗试作定性定位分析。      一、大平台   大边塞诗遍及西北五省。   1981年9月,兰州诗词学会成立。1987年3月,甘肃省诗词学会成立。现有会员650人,办有会刊《甘肃诗词》。   1988年4月,陕西诗词学会成立。现有会员883人,办有会刊《陕西诗词》。   1988年8月,宁夏诗词学会成立。现有会员310人,办有会刊《夏风》。   1988年10月,新疆诗词学会成立。现有会员460余人,办有会刊《昆仑诗词》。   1982年12月,新疆兵团教育学院“边风词社”成立。1989年6月,石河子诗词学会成立。1997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诗词楹联家协会成立,办有会刊《绿韵》。   青海省有老年艺友会、昆仑风韵社。   西北五省总面积308.6万平方公里。大边塞诗平台之大,堪称当代诗坛之最。      二、大丰收   各边塞诗词刊物二十年间所刊发之诗词作品总数早已超过全唐诗之总和。此外,各边塞诗词组织还出专著,出选本,出别集,成绩斐然。现举其要,以见其功。   1、专著:王野苹《雪岑诗话》、《雪岑诗话续编》,白垒《中华古典诗词的欣赏与写作》,袁第锐《诗词创作艺术谈》,尹贤《望蜀斋诗文集》、《新韵诗词曲选评》,秦中吟《诗的理论与批评》,星汉《清代西域诗辑注》,星汉、王瀚林《历代西域屯垦戍边诗词辑注》,王亚平《当代诗词研究》,王钟陵主编《榴花照眼在长安》,宁夏人民出版社《重振边塞诗风――全国第八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春风早度玉关外――全国第十一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集》……   2、选本:吴霭宸《历代西域诗钞》,秦中吟《中华当代边塞诗词精选》,孙钢《当代西域诗词选》,唐世政《总设计师之歌》、《军垦颂》、《军垦魂》、《绿洲魂》、《天山多娇》,袁第锐《甘肃青年诗词选集》,何大安《昆仑风韵――当代诗人咏青海》,新疆诗词学会《昆仑诗词会员作品选》,阿克苏地区诗词学会《龟兹古今诗词选》,李英俊《龟兹诗词选》,魏义友《中国铁路诗词选》……   3、别集:刘萧无《刘萧无诗词选》,霍松林《唐音阁吟稿》,欧阳克嶷《焚馀草》,孙钢《镂冰室吟稿》,袁第锐《恬园诗词曲存稿》,白垒《新塞下曲》,姚平《梅苑风华》,王振祥《王振祥诗词选》,袁岗岳《短笛诗词集》,李学广《天意怜幽草》,蔡淑萍《萍影词》,星汉、黄玉奎《天南地北风光录》,凌朝祥、黄玉奎、星汉《举杯邀明月》,魏义友《南疆诗稿》,王亚平《说剑楼诗词选》,肖致义《磨剑楼诗词选》,李振东、李英俊《胡杨叶韵》,贺锡开《贺锡开诗书集》,王智伦、张尧源、王若虚《白水情深》……   有诗家,有词家,有选家,有大家,有名家,有专家。实践辉煌,理论灿烂,大边塞诗坛群英荟萃,硕果累累,好一派丰收景象!      三、大气魄   笔者1997年撰文评说霍松林先生诗作,文题为《唐音阁歌行大气探源》。结论云:“唐音阁歌行以大气包举为其审美特质,以时代精神为其基本品格,以秦陇之音为其文化底蕴,以超越意识为其心理机制,以兼收并蓄为其源头活水。其成功经验对当代诗坛具有多方面之启示意义。”若以移评大边塞诗,自信亦属精当不移。   霍松林沉雄,袁第锐郁勃,刘萧无正大,欧阳克嶷深邃,孙钢清健,星汉豪迈,邓世广高远,蔡淑萍真切,皆已名传遐迩。笔者不敏,力追骚雅。   天山弥望雪皑皑,梦断前朝画角哀。   一剑横关飞鸟绝,两峰衔月暮云开。   题诗轻掷封侯笔,对酒长怀倚马才。   人去空余门似铁,依稀风送戍歌来。   ――邓世广《铁门关怀古》   登临怀古,思接千载。往事如姻,消散寒鸦之外。极目远眺,唯见天山雪冷,一关萧然,月色苍茫而已。封侯笔且去题诗,倚马才且去对酒,满怀悲怆,情何以堪。无边思绪,欲吐还吞,最终化为一曲戍歌,随风袅娜,不绝如缕。诗境之高远,令人神思飞越。   西域不辞远,万里拜包公。天山五月飞雪,凛凛与君同。来往廉泉台畔,留恋留芳亭上,处处尽清风。环望四围水,直欲洗苍穹。   百姓口,史家笔,总难封。蝇营狗苟人物,也坐大堂中。且看官场今日,每对愚氓呼喊,未必耳皆聋。纵摆龙头铡,不是旧时铜。   ――星汉《水调歌头・谒包公祠》

  包公以清正廉明著称。此词上片正气凛然,如面对天山之雪;而清风扑面,则如浴烂漫之春。水光拍天,净洗苍穹,何等气魄!下片借古讽今,见诗才,亦见胆识,见使命感,亦见责任感。结拍“纵摆龙头铡,不是旧时铜”,忧愤深广,启人遐思。诗如其人。若叩星汉之骨,必有铜声!   《中华诗词》2008年第3期刊发王瀚林七言长歌《屯垦戍边唱大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歌》。全诗九篇,长达五千余言。对《中华诗词》而言,刊发如此鸿篇巨制,堪称史无前例。   重要的是其价值。欧阳鹤先生所撰《卷首语》称:“中国传统诗词以格律体见长,因为它文字精美,意境深邃,音韵铿锵,诗味浓郁。但受格律限制,篇幅较短,即使写排律也难成长篇。要表达时空广阔、情节复杂的事件或人物,则宜用古风体。其篇幅长短不拘,格律约束较少,可铺叙展衍,自由发挥。我国古风长诗,早已有之。如《离骚》、《焦仲卿妻》、《长恨歌》等。当代也有人写古风长诗。本期破例发表了占7页的王瀚林的长诗《屯垦戍边唱大风》,其目的就是要纠正那种认为旧体诗词不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的错误认识。倡导发挥诗词各种体式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满足时代要求,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所论关涉诗体学,见识卓越。而“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满足时代要求”、“弘扬中华文化”云云,则已超越诗体学范畴而直指本文所讨论之审美命题:美而且大。   许柏林、星汉二先生亦分别撰文评估瀚林长歌之价值。许文称其“是一曲英雄史诗,是一幅生活画卷,是一座英雄群雕。”(《剑与犁的交响》)星汉则以“高亢激昂,雄浑雅健”评之(《好一首长歌》)。笔者亦撰有《大风歌罢气如虹》一文,为瀚林长歌与大边塞诗鼓吹:“今瀚林组歌横空出世,大声镗鞯,气势如虹,正可填补兵团史诗之空白。对当代边塞诗之走向,无疑亦将产生深远之影响。”   磅礴的气势,灿烂的语言,高远的境界,星汉、邓世广、王瀚林诸君之力作,共同展现出大边塞诗之最高审美风范:美,而且大!      大文化胸怀:大边塞诗启示录      大平台、大丰收、大气魄源于大文化胸怀。“大文化”精要有三:      一、文化资源大开发   古边塞诗拥有之自然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依然被大边塞诗开发利用,故大边塞诗中边塞风光之奇瑰,历史感喟之深沉,民俗风情之新异,倍受读者青睐。而红色文化资源之开发,则为大边塞诗中最为亮丽夺目的风景。这道风景线可以四字命名,曰:兵团风神!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挺进新疆。剿匪平叛。其后奉命组成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兵团战士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备尝艰辛。经六十年拼搏,现兵团已垦荒一千六百万亩,拥有土地七万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三十万,成为巩固边防开发西部之重要力量。伟业煌煌,中外瞩目。兵团风神实可以八字蔽之,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前引《军垦颂》、《军垦魂》、《绿洲魂》、《天山多娇》等大型兵团诗词选集,不仅是兵团诗人创作实绩之展示。更是兵团诗人对兵团风神之诗意阐扬。   无痛苦之民族必为无幸福之民族。无理想之民族必为无希望之民族。兵团风神不仅有助于中国西部之开发,亦且有助于中华民族精神之培育。读兵团诗词领略兵团风神,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皆不容低估。      二、审美理念大转化   1、人生价值取向之重新认定。   古边塞诗多于马背得之,其价值取向,多指向个人之功名利禄。而大边塞诗之价值取向,已非复个人之功利,而是国家之统一,民族之团结,边疆之繁荣:   五十年前曾有梦,此身只为拓荒来。   ――王野苹《塔里木农场行》   创业艰难唯一愿,金瓯无损子孙安。   ――王介民《屯边颂》   奉献即是目的,奉献即是一切,大边塞诗人之价值取向直指国家民族之最高利益。   2、审美客体之划时代变更。   古边塞诗之审美客体多为征战杀伐,故常伴凶险与血腥。大边塞诗一扫血腥,而代之以民族团结之新气象与屯垦创业之艰辛场景:   父老乡亲竖指夸,宿营炼铁溅钢花。   又造犁锄又造镢。纷说。大军知是爱农家。   ――严待继《定风波》   大角高悬北斗横,犹驱战马事春耕。   一年之计争时节,终夜燃薪直到明。   ――邓汝文《夜耕》   军民团结,民族团结,情深似海,鱼水难分。露宿风餐,夜以继日,艰苦创业,乐观坚韧。大边塞诗亦诗亦史,真可与日月同辉!   3、审美主体主客意识之易位。   古边塞诗人赴边之由,或因王命。或因贬谪,故古边塞诗人多视边塞为异乡,诗中多乡愁乡思。今之边塞对边塞诗人而言,乃故乡而非异乡,今之边塞诗人对边塞而言,乃“主”而非“客”。此一主客意识之易位,使得大边塞诗之故园情结,已非复江南之烟雨江花,而为塞上之山水田园:   塞外江南游不够,几回梦里又重寻。   ――王瀚林《吐鲁番农场剪影》   谁道雄边佳景少,黄沙尽处即江南。   ――纪昌盛《秋收》   客思边愁荡然无存。大边塞诗中充满塞上家园之祥和与温馨。      三、古今诗体大联动   古边塞诗兼备诗、词、曲,大边塞诗亦然,此其同也。然而古今诗体大联动,则为大边塞诗特有之景观。   1、三次高潮两大方阵。   边塞诗曾出现三次高潮:一为大唐,一为清代,一为当代。第三次高潮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而以新体边塞诗之崛起为标志。从此,边塞诗先后形成两大方阵。   新诗方阵:以《绿风》、《边塞三人集》、《西部诗人十五家》等为代表。杨牧、周涛、章德益等人之新体边塞诗当时声名远播,迄今余响不绝。   诗词方阵:边塞诗词复苏较晚,然而如前所述,其发展之迅猛,创获之丰硕,阵容之严整,亦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猎猎之旗,堂堂之阵。当代边塞诗以新诗为前驱,以诗词为后浪,场景阔大,气势恢宏,新而且美,美而且大。   新,指其时代性: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之自觉;美,指其审美性:气势磅礴,灿烂辉煌之风神;大,指其包容性:新旧兼容,海纳百川之气度。故两大方阵之诗,可统称为“大边塞诗”。   2、联手共进,互动互补。   《绿风》诗刊不时刊发诗词佳作。石河子诗词学会会员作品,刘征、杨金亭等著名诗人佳作,在《绿风》诗刊皆有一席之地。而《绿韵》、《龟兹诗词》等诗词刊物则特辟“新诗篇”、“新诗园地”专栏,定期刊发新体诗作。大边塞诗新旧兼容,呈现和谐发展之态势。   杨牧青年时代飘泊西部,身无长物,而万里相随者乃是王力先生之《汉语诗律学》(《西域流浪记》),周涛则以记诵唐诗为必修课:“过了不过两三个月,他(周涛)竟然滔滔地给我背起了唐诗,还有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常征:《西极,有一匹汗血马――浅识周涛其人其诗》)   不能不再次提及本文开篇已提及之“边塞诗歌节”。“边塞诗歌节”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打造之大文化品牌。之所以称其为“大文化品牌”,是因为笔者与会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了大文化的气度,也看到了大边塞诗的未来和希望。新边塞诗人与当代边塞诗词家、评论家共聚一堂,共同讨论大边塞诗发展前景。这种新诗与传统诗词联手共进的大文化氛围,不仅让人感动,而且让人振奋。正由于此,笔者在会上以《大边塞诗畅想》为题之发言,实乃有感而发。现摘录发言要点如下,以与关怀大边塞诗者共勉:“‘首届边塞诗歌节’是新诗与传统诗词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庄严握手。此次握手之深远意义,将在大边塞诗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得到证明。”“新体边塞诗之博大深刻,边塞诗词之厚重铿锵,使新旧诗体之间存在着无限广阔的互动互补空间。”“‘边塞诗歌节’对开发西部具有文化品牌价值,而此一品牌之创建。实需新诗与传统诗词之共同支撑。”“对中国当代诗歌之走向,大边塞诗‘互补共进’模式极富启示意义。即:中国当代诗歌之辉煌,需要新诗与传统诗词联手铸造。”“与时俱进与宏扬传统,看似一分为二,实则合二为一。只有新体旧体互补共进,中国当代诗歌才有希望拥有光辉的未来。”   大平台、大丰收、大气魄,大文化、大开发、大转化、大联动――当代诗坛大边塞诗正在崛起。千百年后,中国诗人记忆深处必将珍藏这一道亮丽的风景:大边塞诗!   (第22届全国诗词研讨会论文选刊)


相关文章

  • 西部畅想(沪教版八年级必修)
  •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了解这首现代诗歌的特点. 2.通过想象,用语言和笔墨描摹出西部的地域特征以及它给人的深刻感受. 3.体会诗人对西部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西部未来的憧憬. 说明: 西部地区是民族征战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西部地 ...查看


  • 新年畅想诗歌
  • 每当敲响新年的钟声, 仿佛整个地球都在震动, 新年的钟声在我的心中轰鸣, 新年的钟声让全人类沸腾! 新年的钟声在普天之下引出轰轰烈烈的欢呼声. 新年的钟声响彻五湖四海, 新年的钟声响彻南极北极的上空. 新年的钟声迎接新的浪花, 新年的钟声迎 ...查看


  • 河西走廊(外一首)
  • 我怎么也抑制不住, 张开双臂扑向了河西走廊. 是冥冥之中有人在深情地呼唤? 或许本来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早已消逝, 大漠戈壁却成了不归之人的梦里故乡, 只要你闭上双眼虔诚地祈祷, 你的心中就一定溢满佛光的壮丽和辉煌. 深 ...查看


  • 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 论文编号 内蒙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论文 准考证号 [1**********]0 论文题目 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姓名 张树新 指导教师 石海光 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作者:张树新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内 ...查看


  • 世界遗产简介
  • 世 界 遗 产 简 介 世界遗产简介 --浅谈以守为主的防御思想同中华民族特性的关联性 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它于1987年12月正式被列入 ...查看


  • 唐代边塞诗兴盛原因探析
  • 唐代边塞诗兴盛原因探析 泱泱大唐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盛唐时期描写边塞生活,雄浑奔放.慷慨悲壮的边塞诗与描写山水田园,清新自然.明朗恬静的山水田园诗争奇斗妍,并立诗坛,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令后人追慕.这两个诗歌流派并非是当时诗人 ...查看


  • 唐代边塞诗歌
  • 摘 要::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查看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作者:阮兴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年第11期 文字起源于劳动生活,后经历代劳动人民的磨洗和文人的整理,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就像一颗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夺目的明 ...查看


  • 从唐代边塞诗看大唐军人
  • 从唐代边塞诗看大唐军人 班级: 姓名: 任课老师: 目录 一.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正文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