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纲解读

《地理1》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回忆: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和航天返回基地基地选择的条件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回忆:影响太阳辐射总量高低的因素: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练习)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画出并记住判断地壳物质循环各种变式框线图的窍门)

回忆:三大类岩石的特征、用途。并能举例说明。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记住:板块的边界类型、板块交界处经过的地方、主要山脉和裂谷是由哪些板块造成的。

▲褶皱、断层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褶皱: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①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状况

褶皱—水平运动;断层—升降运动;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有沉积岩或沉积物—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②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

利用向斜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利用断层找水、找泉。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③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

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

开挖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选址于背斜位置。

隧道选择在背斜:背斜岩层呈拱型,顶部受张力作用,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并且便于开凿。岩层呈拱型,便于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干燥。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聚落选址应远离断层。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使地表趋向平缓

流水侵蚀—河谷(不同河段的河谷形态);流水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注意: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受惯性

的影响远远大于地转偏向力,由于惯性,河水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

因此就会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所以,在弯曲河道中不

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右图))

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风力堆积—沙丘(静止和移动沙丘的判断)、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黄土高原)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 形谷、冰蚀湖;冰川堆积—冰碛(qi )湖(冰碛物堆积) 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海浪堆积—海岸地貌

例: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1-2题。

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 .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右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 风蚀谷 B. 冰蚀谷 C.张裂谷 D .断层谷

4.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A .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 .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 .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 .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5.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 .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C .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 .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6-7题。

6. 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

A .甲;盛行风、洋流 B .乙;纬度、地形

C .丙;经度、地形 D .丁;盛行风、纬度

7.“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

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

“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

(今西安市长安区)" 八水" 位置。完成8-9题。

8.“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 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 水平张裂

9. 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 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 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3)大气受热过程

▲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环流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① 海陆风:(风向昼夜改变)。

② ②山谷风:(风向昼夜改变)。

③城市风:(风向不会改变)。

④焚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向的确定:

①高空:

②近地面: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季风环流

▲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①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

②副高对我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 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

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

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

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

2)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

旱灾害。

a .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

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

区则会发生干旱。

b .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①锋面系统:

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4)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5)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的描述易错点

世界各地气候是千差万别的,同一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有一些差异。气候特征一般可以根据典型的气候特征描述。如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气温降水资料,一般应当根据数据来描述。在描述中要注意以下区别:

(1)高温和温和(凉爽) :某气候夏季高温还是温和,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平均温来判定,夏季月均温超过20℃称为高温,而低于20℃时称温和或凉爽。如我国气候特征是“夏季普遍高温”,这里所说的高温是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指夏季均温在20℃以下。昆明“夏季凉爽”也是指夏季月均温在20℃以下。气候描述中的“高温”与天气描述中的含义不同“高温天气”一般是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35°以上。

(2)寒冷和温和:某气候冬季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为标准,高于0℃为温和,反之为寒冷。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指气温在0℃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则指最冷月月均温在0℃以下。我国冬季秦岭一淮河以南是“温和”,而以北则是“寒冷”。

例: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变化大,平均厚度约为12 km ;如果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读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1-4题。

1. 此地终年干燥少雨,其气候类型可能是 ( )

A .温带沙漠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高山高寒气候

2. 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 ( )

A .多云的夜晚 B.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

C .晴朗的白天 D.多云的白天至日落前后

3. 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 ( )

A .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淫雨霏

霏,连日不开”

4. 此地有座高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估计这座山的高度应

该不小于 ( )

A .3 000 m B.3 500 m C.4 000 m D.5 000 m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①湖泊水与河流水

②地下水与河流水(注意地上河的补给方式)

③河水的补给:

等潜水位线

1、潜水的流向:垂直潜水等水位线从高到低

2、潜水的埋藏深度:相交点高程之差

3、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垂直潜水等水位线从高到低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见课本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补充:渔场的形成

大陆架海域:因光照条件好,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因此饵料丰富而形成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因海水发生搅动,表层养分丰富;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冷水鱼类和暖水鱼类都适合,因此易形成渔场。

上升流处:底层海水上泛,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而形成渔场。

例:1.读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 .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

2.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一年中最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华北平原正是小麦的播种季节 B.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

C .江淮地区梅雨刚刚开始 D.我国东部沿海各地台风侵袭频繁

3.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得到补给最多时 ( )

A .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 B.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C .巴西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D.中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性的表现: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垂直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记住一些特殊现象的成因。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分布和形状等方面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分布和延伸方向等方面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掌握变暖的原因:

措施:

对气候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主要掌握我国陆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土地资源、水

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

我国能源利用问题与对策

主要对策:

▲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2》

▲ 1.人口与城市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可关注以下几点:

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1)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2)特殊变化

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A .a

B .acd B .b

C .abd C .c

D .bcd D .d

( )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城市进行区位分析时,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1)确定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确定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首先要从城市刚诞生时的情况来分析,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把城市吸引到它目前所在的地方的;其次是要分析对该城市的发展有促进和限制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再通过对多因素作用的大小强弱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确定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了。

(2)考虑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在城市发展早期,军事、宗教等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而现代社会中,这些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微弱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在过去对城市区位影响很小或没有,现在却成了某些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如日本因科技而兴起的筑波科学城;一些原来因资源而兴起的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其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之中。交通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也很明显,如我国的扬州、济宁等城市曾因临近运河、水运发达而成为当时商贸繁荣的城市,后来又因运河淤塞、水运衰落和偏离京沪铁路等原因而发展缓慢。

(3)构建城市区位分析

首先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看其在一定区域内的位置特点及其与河流、海洋、重要交通干线等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其次是考虑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最后是从资源、交通、科技、经济腹地、人口状况、发展历史、工业基础、国家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城市发展的优势、潜力与不足等。

▲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补充:

1.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 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具体如上图所示:①市中心(O处) :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 、OB 、OC 、OD 、OE 、OF) 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 、B 、C 、D 、E 、F 处) :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 点) :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 处) :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3)归纳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考点四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2、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

▲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例如:下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 、C 、D 、E 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 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 ,重点评析(主导因素) ,依分作答(条理清晰) ”;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

3. 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相关图形较多,牢固掌握工业区位原理、仔细研究各种工业区位模式图的特征,就可以不变应万变。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图: 1.柱状图

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如上图中甲为技术指向型、乙为原料指向型、丙为劳动力指向型、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

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图2中②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 ,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④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图3中,棉纺织工业布局在A 处比较合理。 3.多维坐标图

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的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图4中①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②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为原料指向型工业;③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图5中对应不同图例,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约占40%,比例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4.曲线图

图6为工业化进程中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工业革命后,原料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上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所消耗的原料数量越来越少,可替代的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在工业投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因此曲线①表示原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工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对工业生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曲线②表示科技,其起伏表示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交通一直是影响工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曲线③表示交通。 5.分布模式图

依据图7信息,我国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西部地区也有造纸工业的分布,总的来说是东多西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阔,所以造纸工业发达;造纸工业使用

的原料品种丰富,我国南方的广东等省区,盛产甘蔗、竹,蔗渣、竹材等可以用来做造纸的原料,所以造纸工业发达。 6.工业发展模式图

这种图大多较为复杂,信息丰富,需图文转换,获取关键信息。从图中可知,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产地,后来向市场转移。从图中信息流和物流可以看出,早期物流是从原料地流向市场,后期只是信息流,因此最有可能是乳制品厂,是市场指向型工业。图示过程反映了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7.玫瑰图

根据玫瑰图(图9) 中信息显示,可知①能源投入比重最大,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②技术投入比重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受市场影响最大,为市场指向型工业;④劳动力投入最大,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8.等值线模式图

将主要影响因素以等值线分布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分析判断并选择合适的工业区位。如图10,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1、M2,N 是该企业的惟一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 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下列四个地点建厂最合适的是哪一个?方法是:分别计算出五地从M1、M2运输原料和运输产品到市场N 的运费,

比较则可得出建厂最合适的为丙地。 9.表格

依据表格数据信息进行区位分析,往往要通过计算、比较得出结论。如表中从降低运输成本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择在成本最低的丁地。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 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 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2.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宏观选线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 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

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管道尽可能利用现有管道,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线的评价

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从“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④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 3.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地形因素对线路具体走向影响很大,线路应尽量避免穿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尽量避免穿越河流。具体如下图所示:

▲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理3》

▲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区域的含义

▲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东中西、南北差异)

▲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2、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存在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 数字地球的含义

《地理1》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回忆: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和航天返回基地基地选择的条件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回忆:影响太阳辐射总量高低的因素: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练习)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画出并记住判断地壳物质循环各种变式框线图的窍门)

回忆:三大类岩石的特征、用途。并能举例说明。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记住:板块的边界类型、板块交界处经过的地方、主要山脉和裂谷是由哪些板块造成的。

▲褶皱、断层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褶皱: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①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状况

褶皱—水平运动;断层—升降运动;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有沉积岩或沉积物—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②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

利用向斜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利用断层找水、找泉。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③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

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

开挖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选址于背斜位置。

隧道选择在背斜:背斜岩层呈拱型,顶部受张力作用,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并且便于开凿。岩层呈拱型,便于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干燥。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聚落选址应远离断层。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使地表趋向平缓

流水侵蚀—河谷(不同河段的河谷形态);流水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注意: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受惯性

的影响远远大于地转偏向力,由于惯性,河水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

因此就会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所以,在弯曲河道中不

管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右图))

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风力堆积—沙丘(静止和移动沙丘的判断)、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黄土高原)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 形谷、冰蚀湖;冰川堆积—冰碛(qi )湖(冰碛物堆积) 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海浪堆积—海岸地貌

例: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1-2题。

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 .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右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 风蚀谷 B. 冰蚀谷 C.张裂谷 D .断层谷

4.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A .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 .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 .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 .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5.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 .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C .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 .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6-7题。

6. 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

A .甲;盛行风、洋流 B .乙;纬度、地形

C .丙;经度、地形 D .丁;盛行风、纬度

7.“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

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

“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

(今西安市长安区)" 八水" 位置。完成8-9题。

8.“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 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 水平张裂

9. 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 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 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3)大气受热过程

▲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环流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① 海陆风:(风向昼夜改变)。

② ②山谷风:(风向昼夜改变)。

③城市风:(风向不会改变)。

④焚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向的确定:

①高空:

②近地面: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季风环流

▲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①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

②副高对我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 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

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

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

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

2)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

旱灾害。

a .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

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

区则会发生干旱。

b .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①锋面系统:

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4)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5)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的描述易错点

世界各地气候是千差万别的,同一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有一些差异。气候特征一般可以根据典型的气候特征描述。如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气温降水资料,一般应当根据数据来描述。在描述中要注意以下区别:

(1)高温和温和(凉爽) :某气候夏季高温还是温和,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平均温来判定,夏季月均温超过20℃称为高温,而低于20℃时称温和或凉爽。如我国气候特征是“夏季普遍高温”,这里所说的高温是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指夏季均温在20℃以下。昆明“夏季凉爽”也是指夏季月均温在20℃以下。气候描述中的“高温”与天气描述中的含义不同“高温天气”一般是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35°以上。

(2)寒冷和温和:某气候冬季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为标准,高于0℃为温和,反之为寒冷。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指气温在0℃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则指最冷月月均温在0℃以下。我国冬季秦岭一淮河以南是“温和”,而以北则是“寒冷”。

例: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变化大,平均厚度约为12 km ;如果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读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1-4题。

1. 此地终年干燥少雨,其气候类型可能是 ( )

A .温带沙漠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高山高寒气候

2. 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 ( )

A .多云的夜晚 B.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

C .晴朗的白天 D.多云的白天至日落前后

3. 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 ( )

A .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淫雨霏

霏,连日不开”

4. 此地有座高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估计这座山的高度应

该不小于 ( )

A .3 000 m B.3 500 m C.4 000 m D.5 000 m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①湖泊水与河流水

②地下水与河流水(注意地上河的补给方式)

③河水的补给:

等潜水位线

1、潜水的流向:垂直潜水等水位线从高到低

2、潜水的埋藏深度:相交点高程之差

3、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垂直潜水等水位线从高到低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见课本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补充:渔场的形成

大陆架海域:因光照条件好,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因此饵料丰富而形成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因海水发生搅动,表层养分丰富;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冷水鱼类和暖水鱼类都适合,因此易形成渔场。

上升流处:底层海水上泛,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而形成渔场。

例:1.读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 .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

2.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一年中最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华北平原正是小麦的播种季节 B.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

C .江淮地区梅雨刚刚开始 D.我国东部沿海各地台风侵袭频繁

3.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得到补给最多时 ( )

A .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 B.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C .巴西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D.中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整体性的表现: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垂直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记住一些特殊现象的成因。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分布和形状等方面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分布和延伸方向等方面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掌握变暖的原因:

措施:

对气候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主要掌握我国陆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土地资源、水

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

我国能源利用问题与对策

主要对策:

▲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2》

▲ 1.人口与城市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可关注以下几点:

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1)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2)特殊变化

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A .a

B .acd B .b

C .abd C .c

D .bcd D .d

( )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城市进行区位分析时,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1)确定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确定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首先要从城市刚诞生时的情况来分析,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把城市吸引到它目前所在的地方的;其次是要分析对该城市的发展有促进和限制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再通过对多因素作用的大小强弱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确定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了。

(2)考虑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在城市发展早期,军事、宗教等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而现代社会中,这些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微弱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在过去对城市区位影响很小或没有,现在却成了某些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如日本因科技而兴起的筑波科学城;一些原来因资源而兴起的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其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之中。交通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也很明显,如我国的扬州、济宁等城市曾因临近运河、水运发达而成为当时商贸繁荣的城市,后来又因运河淤塞、水运衰落和偏离京沪铁路等原因而发展缓慢。

(3)构建城市区位分析

首先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看其在一定区域内的位置特点及其与河流、海洋、重要交通干线等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其次是考虑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最后是从资源、交通、科技、经济腹地、人口状况、发展历史、工业基础、国家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城市发展的优势、潜力与不足等。

▲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补充:

1.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 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具体如上图所示:①市中心(O处) :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 、OB 、OC 、OD 、OE 、OF) 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 、B 、C 、D 、E 、F 处) :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 点) :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 处) :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3)归纳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考点四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2、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

▲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例如:下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 、C 、D 、E 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 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 ,重点评析(主导因素) ,依分作答(条理清晰) ”;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

3. 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相关图形较多,牢固掌握工业区位原理、仔细研究各种工业区位模式图的特征,就可以不变应万变。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图: 1.柱状图

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如上图中甲为技术指向型、乙为原料指向型、丙为劳动力指向型、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

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图2中②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 ,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④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图3中,棉纺织工业布局在A 处比较合理。 3.多维坐标图

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的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图4中①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②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为原料指向型工业;③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图5中对应不同图例,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约占40%,比例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4.曲线图

图6为工业化进程中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工业革命后,原料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上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所消耗的原料数量越来越少,可替代的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在工业投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因此曲线①表示原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工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对工业生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曲线②表示科技,其起伏表示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交通一直是影响工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曲线③表示交通。 5.分布模式图

依据图7信息,我国造纸工业多沿河分布,西部地区也有造纸工业的分布,总的来说是东多西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阔,所以造纸工业发达;造纸工业使用

的原料品种丰富,我国南方的广东等省区,盛产甘蔗、竹,蔗渣、竹材等可以用来做造纸的原料,所以造纸工业发达。 6.工业发展模式图

这种图大多较为复杂,信息丰富,需图文转换,获取关键信息。从图中可知,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产地,后来向市场转移。从图中信息流和物流可以看出,早期物流是从原料地流向市场,后期只是信息流,因此最有可能是乳制品厂,是市场指向型工业。图示过程反映了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7.玫瑰图

根据玫瑰图(图9) 中信息显示,可知①能源投入比重最大,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②技术投入比重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受市场影响最大,为市场指向型工业;④劳动力投入最大,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8.等值线模式图

将主要影响因素以等值线分布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分析判断并选择合适的工业区位。如图10,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1、M2,N 是该企业的惟一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 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下列四个地点建厂最合适的是哪一个?方法是:分别计算出五地从M1、M2运输原料和运输产品到市场N 的运费,

比较则可得出建厂最合适的为丙地。 9.表格

依据表格数据信息进行区位分析,往往要通过计算、比较得出结论。如表中从降低运输成本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择在成本最低的丁地。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 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 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2.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宏观选线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 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

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管道尽可能利用现有管道,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线的评价

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从“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④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 3.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地形因素对线路具体走向影响很大,线路应尽量避免穿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尽量避免穿越河流。具体如下图所示:

▲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理3》

▲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区域的含义

▲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东中西、南北差异)

▲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2、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存在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 数字地球的含义


相关文章

  • 2017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变化解读
  • 2017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变化解读备考策略 一.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变化解读 1.考纲变化介绍2017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出炉,地理方面变化不是很大,主要体现在选修部分: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quo ...查看


  • 名师解读[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 镇海中学名师解读<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3-02 06:45:5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日报记者陈敏)记者昨日从市教 ...查看


  • 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1
  •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题型一:计算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字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 ...查看


  • 2017 湖南新高考最新方案解读
  • 2017 湖南新高考最新方案解读 2016年4月,湖南省政府正式发布<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宣布湖南新高考将实施"3+3"制度,文理不再分科.新高考将从2018年开始实施,当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 ...查看


  •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政策解读
  • 高考成绩的构成(3+3) (1)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不分文理科): (2)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 ...查看


  • 黑龙江高考
  • 黑龙江高考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国际招生代码12988,湖北省招生代码9686,市场营销专业(网络营销与策划方向).环境艺术专业(建筑动画方向,游戏设计与开发方向,数字城市方向).高级护理专业.医药营销专业为其院校特定专业,理论+技能课学习 ...查看


  • 2015年宁夏高考地理大纲
  • 2015年宁夏高考地理大纲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 ...查看


  • 地理教学投稿指南
  • 地理教学投稿指南 <新课程报· 地理 导刊>2010年第27-42期约稿计划 1.二轮综合专题及综合测试卷的约稿作者 综合专题目录: 专题1 地理图像判读与综合分析 专题2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3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专题 ...查看


  • 山东高考6大科目解读
  • 山东高考说明出炉:取消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听力 20日,山东省招考院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据了解,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取消了基本能力测 ...查看


  • 山大附中名师分析2016高考试卷
  • 2016-06-09 2016年高考结束,<山西青年报>特邀山大附中高三各学科备课组长,对2016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卷)进行评析. 语   数   外 语文:难度适中  作文题目接地气 李翠萍  山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太原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