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张永伟 李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需要搞清楚,文化何以能支撑起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与底气在哪里?

理想信念本质上是人对未来的认识和想象,是一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目标。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就是搞清楚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今后要怎样走下去这些根本问题。而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回应的也正是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同样也是我们对美好未来之理想信念的坚强支撑。正如总书记所讲的,“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说到底,就在于那贯穿我们5000多年历史,由中华传统文化到近代革命文化,再到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脉相承的强大文化基因。

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总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总能浴火重生而薪火相传,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在古代,正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特色和“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因子使中华文化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传承与更新的对立统一,历经5000多年而长盛不衰。在近代,也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特色和“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因子使中华民族能够在苦难当中自省他鉴,最终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文化精华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救国救民,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在当代,也还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特色和“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因子使我们能够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同样,正是因为拥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和“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品性,历史上,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融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走中国自己的路,也是在走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逻辑必然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也是具有世界社会主义普遍性和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逻辑性、科学性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既有中国特色,同时还吸纳了人类文明中具有普遍性的制度文明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又是中国历史逻辑与世界历史逻辑发展的辩证统一,拥有巨大的先进性与优越性,一定能够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事求是地讲,当前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把希望寄托于国外,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与我们在经济、社会等一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是不无关系的。而文化最值得可贵的就是,代表其未来的不是一时的强弱而是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活力。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文化的先进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历史上几多曾经强盛的文明、先进的文化,因为文化传承与更新能力的不足而湮灭在了历史尘埃中。而那些具有强大文化传承与更新因子的文化,虽然在某个时期可能没有他人强大,但因为它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未来则一定能发挥出它的活力。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持续探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我们现在已是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已经显现出了鲜明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但也还有些许不足需要不断改革完善。但不管怎样,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那样,我们的理想信念之所以坚定,就在于我们的事业虽非已成但因拥有强大生机活力的文化基因而未来必定能成。

总之,“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和“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强大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葆有长久生命力的奥秘所在,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与底气所在。有根,有魂;有能力,有未来。作为对未来的认识和想象,作为一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目标,理想信念不是凭空的。因为这种自信的文化,我们的事业拥有不断开拓进取的内在保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坚定的根本。(张永伟 李建民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张永伟 李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需要搞清楚,文化何以能支撑起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与底气在哪里?

理想信念本质上是人对未来的认识和想象,是一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目标。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就是搞清楚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今后要怎样走下去这些根本问题。而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回应的也正是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同样也是我们对美好未来之理想信念的坚强支撑。正如总书记所讲的,“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说到底,就在于那贯穿我们5000多年历史,由中华传统文化到近代革命文化,再到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脉相承的强大文化基因。

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总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总能浴火重生而薪火相传,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在古代,正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特色和“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因子使中华文化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传承与更新的对立统一,历经5000多年而长盛不衰。在近代,也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特色和“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因子使中华民族能够在苦难当中自省他鉴,最终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文化精华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救国救民,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在当代,也还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特色和“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因子使我们能够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同样,正是因为拥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和“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品性,历史上,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融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走中国自己的路,也是在走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逻辑必然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也是具有世界社会主义普遍性和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逻辑性、科学性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既有中国特色,同时还吸纳了人类文明中具有普遍性的制度文明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又是中国历史逻辑与世界历史逻辑发展的辩证统一,拥有巨大的先进性与优越性,一定能够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事求是地讲,当前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把希望寄托于国外,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与我们在经济、社会等一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是不无关系的。而文化最值得可贵的就是,代表其未来的不是一时的强弱而是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活力。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文化的先进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历史上几多曾经强盛的文明、先进的文化,因为文化传承与更新能力的不足而湮灭在了历史尘埃中。而那些具有强大文化传承与更新因子的文化,虽然在某个时期可能没有他人强大,但因为它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未来则一定能发挥出它的活力。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持续探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我们现在已是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已经显现出了鲜明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但也还有些许不足需要不断改革完善。但不管怎样,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那样,我们的理想信念之所以坚定,就在于我们的事业虽非已成但因拥有强大生机活力的文化基因而未来必定能成。

总之,“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和“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强大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葆有长久生命力的奥秘所在,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与底气所在。有根,有魂;有能力,有未来。作为对未来的认识和想象,作为一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目标,理想信念不是凭空的。因为这种自信的文化,我们的事业拥有不断开拓进取的内在保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坚定的根本。(张永伟 李建民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文章

  • 强基固本.立规设防六中全会强化"坚定理想信念"
  • 学者解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七) 强基固本.立规设防六中全会强化"坚定理想信念" 胡敏 2016年11月01日08:1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 ...查看


  • 七一讲话解读
  • 七一讲话|全文理论解读 2016-07-14铁军风云铁军风云 这篇贯穿了历史.现实的重要讲话,以八个字统贯全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是不忘记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成长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 ...查看


  • 2017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 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并把这种可能变为了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连接起来,使主体 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认识内容和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 ...查看


  • 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不忘初心党课讲稿
  • 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不忘初心党课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动员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加充满信心地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 ...查看


  •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 ...查看


  • 严以修身坚定理想信念
  • 严以修身坚定理想信念 [篇一] 县委常委班子近日召开专题会议,以"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为主题,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 ...查看


  • 学习十八大六中全会个人心得体会
  • 学习十八大六中全会个人心得体会 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重要文件.通读六中全会公报,笔者认为可以用 ...查看


  • 严以修身.补充发言稿
  • 严以修身.提高道德修养 刚才听了两位领导的发言,我深有感触,现我就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研讨主题,做补充发言.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 ...查看


  • 三严三实主题发言稿4篇
  • 第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