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家宣言]战后国际秩序基石

  “四警察”为首的26国决心共同进退,并号召“凡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加入宣言”  当  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之时,国际社会就希望建立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维护长久的世界和平。1919年,英法两国提议成立国际联盟,维护战后的国际秩序。可惜,国联先天不足。  首先国联将苏联排除在外并视为假想敌,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不在这个联盟里;第二,由于无法取得领导权,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如此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不在这个联盟里;第三,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山东利益被英法出卖给了日本,中国怀着怨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在这个联盟里。当然,战败的、但还具有巨大实力的德国,也不在这个联盟里。国际联盟中的44个国家大多是英法的马仔而已。大国们各怀鬼胎,根本不把英法放在眼里,这就注定了国联不会有什么作为。  英法体系的瓦解  想维护国际秩序与世界和平?那可是要花钱的!一战使英法元气大伤,早就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时,国联来当和事佬,搞了个调查就草草了事;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干脆在慕尼黑会议上出卖了小兄弟。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际,先是波兰覆亡,后是挪威沦陷,紧接着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些惨遭纳粹铁蹄践踏的欧洲国家,一个个在伦敦成立了流亡政府。  希特勒气势汹汹杀了过来,似乎无人能阻止他的脚步,至少法国人精心修筑的马其诺防线不能,号称“陆上第一强国”的国际联盟盟主之一的法国,仅仅五个星期就遭城下之盟。众多“亡国之君”齐聚伦敦,感谢上帝勾勒出一条英吉利海峡,阻挡了德国人的步伐。  1941年6月22日,纳粹入侵苏联,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被拖入战争。德苏战争爆发当晚,丘吉尔宣布英国将支援苏联和一切反希特勒的国家。7月12日,苏英签订在对德战争中一致行动的协定,相互承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彼此支援和战斗到底的义务。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被视其为洪水猛兽的资本主义老大哥——英国所接纳。  6月24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援助。美国,这个资本主义世界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也放下成见,愿意与意识形态上的敌人联手,一起打击战略利益上的敌手。7月,斯大林投桃报李,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致行动协定。第二年初,斯大林、丘吉尔在伊朗达成共识。伊朗——为了这个地方两国已经斗了半个世纪。  1941年8月,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此时,两国已经在考虑战后建立一个维护和平的新制度。《大西洋宪章》中最要紧的一条是建立国际安全保障制度。  世界由美英苏中“四警察”看管起来  早在1941年,美国尚未加入战争之时,英美就设立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来协调作战部署,并预先决定,美国一旦参战,战略是先欧后亚,也就是先消灭纳粹德国,然后再对付日本人。虽然获得罗斯福的安全保证,可是美国毕竟还没有参战,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战争,丘吉尔才松了一口气,他对媒体说:“这一夜我安然入睡,我们终于同舟共济了。”可让丘吉尔不安的是,美国是因珍珠港事件而卷入大战的,如果罗斯福顶不住国内向日本复仇的压力,放弃先欧后亚的战略可怎么办?于是,丘吉尔带着参谋班子飞到美国,在华盛顿举行了代号为“阿卡迪亚”的会谈,罗斯福告诉他“美国的战略还是先欧后亚”。  随后“阿卡迪亚”的会谈变成了一场奠定战后国际政治新格局的会议,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号召下,26个国家齐聚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对于《联合国家宣言》,罗斯福有自己的设想,1月1日,由四个大国签字:美国第一,英国第二,苏联第三,中国第四;第二天,剩下的22个国家按照字母顺序签。这绝不是一个外交礼仪,而是深思熟虑。与此同时,罗斯福提出“四警察”方案,将来打败日本之后,中国在远东看住日本,美国西太平洋看住日本;消灭纳粹之后,苏联从东方看住德国,英国从西方看住德国。英国还可以自己管着那一大块殖民帝国,美国可以看着美洲。这样一个格局,整个世界由“四警察”管起来,天下就太平了。  就这样,美国人带着他的小弟,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巴拿马;英国人带着他的兄弟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联邦;在伦敦流亡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希腊、南斯拉夫;再加上已经与日本人苦战四年半的中华民国,还有与德国人大打出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共26国共同发表了这一历史性的宣言。“四警察”为首的26国决心共同进退,并号召“凡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加入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很简单,除去序言,正文只有两条:一、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二、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但形成这个“宣言”却很艰难。大国之间最难的就是信任,英国人不信任美国人,怕他抢自己资本主义世界的头把交椅;美国人不信任苏联人,因为苏联是自己意识形态上的敌人;苏联人不信任英国人,沙俄时代这两个帝国主义强盗就为了伊朗、阿富汗等地方剑拔弩张。如今为了共同的事业,世界上最强的、最大的、最有势力的、人口最多的四个大国一起发出一个声音,这个声音掷地有声。三年多之后,轴心国烟消云散,联合国应运而生。新的国际秩序得以建立。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四警察”为首的26国决心共同进退,并号召“凡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加入宣言”  当  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之时,国际社会就希望建立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维护长久的世界和平。1919年,英法两国提议成立国际联盟,维护战后的国际秩序。可惜,国联先天不足。  首先国联将苏联排除在外并视为假想敌,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不在这个联盟里;第二,由于无法取得领导权,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如此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不在这个联盟里;第三,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山东利益被英法出卖给了日本,中国怀着怨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在这个联盟里。当然,战败的、但还具有巨大实力的德国,也不在这个联盟里。国际联盟中的44个国家大多是英法的马仔而已。大国们各怀鬼胎,根本不把英法放在眼里,这就注定了国联不会有什么作为。  英法体系的瓦解  想维护国际秩序与世界和平?那可是要花钱的!一战使英法元气大伤,早就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时,国联来当和事佬,搞了个调查就草草了事;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干脆在慕尼黑会议上出卖了小兄弟。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际,先是波兰覆亡,后是挪威沦陷,紧接着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些惨遭纳粹铁蹄践踏的欧洲国家,一个个在伦敦成立了流亡政府。  希特勒气势汹汹杀了过来,似乎无人能阻止他的脚步,至少法国人精心修筑的马其诺防线不能,号称“陆上第一强国”的国际联盟盟主之一的法国,仅仅五个星期就遭城下之盟。众多“亡国之君”齐聚伦敦,感谢上帝勾勒出一条英吉利海峡,阻挡了德国人的步伐。  1941年6月22日,纳粹入侵苏联,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被拖入战争。德苏战争爆发当晚,丘吉尔宣布英国将支援苏联和一切反希特勒的国家。7月12日,苏英签订在对德战争中一致行动的协定,相互承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彼此支援和战斗到底的义务。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被视其为洪水猛兽的资本主义老大哥——英国所接纳。  6月24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援助。美国,这个资本主义世界名副其实的第一强国,也放下成见,愿意与意识形态上的敌人联手,一起打击战略利益上的敌手。7月,斯大林投桃报李,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致行动协定。第二年初,斯大林、丘吉尔在伊朗达成共识。伊朗——为了这个地方两国已经斗了半个世纪。  1941年8月,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此时,两国已经在考虑战后建立一个维护和平的新制度。《大西洋宪章》中最要紧的一条是建立国际安全保障制度。  世界由美英苏中“四警察”看管起来  早在1941年,美国尚未加入战争之时,英美就设立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来协调作战部署,并预先决定,美国一旦参战,战略是先欧后亚,也就是先消灭纳粹德国,然后再对付日本人。虽然获得罗斯福的安全保证,可是美国毕竟还没有参战,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战争,丘吉尔才松了一口气,他对媒体说:“这一夜我安然入睡,我们终于同舟共济了。”可让丘吉尔不安的是,美国是因珍珠港事件而卷入大战的,如果罗斯福顶不住国内向日本复仇的压力,放弃先欧后亚的战略可怎么办?于是,丘吉尔带着参谋班子飞到美国,在华盛顿举行了代号为“阿卡迪亚”的会谈,罗斯福告诉他“美国的战略还是先欧后亚”。  随后“阿卡迪亚”的会谈变成了一场奠定战后国际政治新格局的会议,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号召下,26个国家齐聚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对于《联合国家宣言》,罗斯福有自己的设想,1月1日,由四个大国签字:美国第一,英国第二,苏联第三,中国第四;第二天,剩下的22个国家按照字母顺序签。这绝不是一个外交礼仪,而是深思熟虑。与此同时,罗斯福提出“四警察”方案,将来打败日本之后,中国在远东看住日本,美国西太平洋看住日本;消灭纳粹之后,苏联从东方看住德国,英国从西方看住德国。英国还可以自己管着那一大块殖民帝国,美国可以看着美洲。这样一个格局,整个世界由“四警察”管起来,天下就太平了。  就这样,美国人带着他的小弟,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巴拿马;英国人带着他的兄弟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联邦;在伦敦流亡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希腊、南斯拉夫;再加上已经与日本人苦战四年半的中华民国,还有与德国人大打出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共26国共同发表了这一历史性的宣言。“四警察”为首的26国决心共同进退,并号召“凡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加入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很简单,除去序言,正文只有两条:一、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二、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但形成这个“宣言”却很艰难。大国之间最难的就是信任,英国人不信任美国人,怕他抢自己资本主义世界的头把交椅;美国人不信任苏联人,因为苏联是自己意识形态上的敌人;苏联人不信任英国人,沙俄时代这两个帝国主义强盗就为了伊朗、阿富汗等地方剑拔弩张。如今为了共同的事业,世界上最强的、最大的、最有势力的、人口最多的四个大国一起发出一个声音,这个声音掷地有声。三年多之后,轴心国烟消云散,联合国应运而生。新的国际秩序得以建立。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开罗宣言]
  • 历史上真实的<开罗宣言>,先看看吧,别又让电影给骗了 来源:百度百科 最近,媒体及网络就即将上映的电影<开罗宣言>争议不断,现将整理自百度百科的这篇<历史上真实的开罗宣言>刊载于此,以便大家对历史上真实的 ...查看


  • 必须重申[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国际法权威
  • 2012-09-23 03:20:4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查看


  • 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 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核心要点: ■ 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也不容篡改.对这场战争持什么立场.抱什么态度,是世界范围内的大是大非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能否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 ■ ...查看


  • 开罗会议与国民党政权对战后日本政策的设计
  • 第33卷y里!:i! 第3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 盟Q:i曼Q旦塞壁垒坠!坚旦垦塑垒塑塑Q垦塑垒坠旦塑!!垦墨曼!!兰M!z:!Q!! 开罗会议与国民党政权对战后日本政策的设计 冯全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 ...查看


  • [转载] 侵略历史不容篡改
  • 侵略历史不容篡改 来源:  2012年09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 登岛,是要显示日本人的历史"荣耀"--不久前,非法登上钓鱼岛的东京荒川区议会议员小坂英二在驻日外国记者俱乐部的一场记者会上如此扬言. 小坂嘴里的历史&quo ...查看


  • 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1
  • 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进程大致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趋 ...查看


  • 考论[开罗宣言]的国际法效力与现实意义(1)
  • 考论<开罗宣言>的国际法效力与现实意义 http://news.gmw.cn/2013-12/01/content_9657712.htm 2013-12-01 02:4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有8 ...查看


  • 国际经济法概论名词解释简答
  • 1)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类法律规范之中的主要精神和指导思想,指的是这些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核心.包括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全球合作原则和有约必守原则. 2)非互惠的普遍优惠待遇:是指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 ...查看


  • 西沙.南沙群岛收复与二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 二战后所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西沙.南沙群岛的归属作出了明确的法律安排.基于此,中国对西沙.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然而,近年来在越.菲等南海沿岸国推动下,在美.日.印等国的介入下,南海问题日趋朝国际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从经济建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