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作业[安徽地域文化]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 一、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 年 8 月 30 日) ,康熙批准了由吏部 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 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 江苏 、 安徽 两省,改左布政使 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 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 (1661 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 年)调整左、右布 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 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 会定于 安庆 。因此,一般把公元 1667 年 8 月 30 日作为安徽 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 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 3 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 市。1949 年 4 月,撤销上述 3 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 署。5 月,随着江南地区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 公署。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行署下辖直 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1952 年 4 月,撤销皖南、皖北 2 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 安徽 省。8 月 7 日,中央人民 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8 月 25 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省会驻 合肥 。 4、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 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具有 历史性 、地域性和 独特性 的 特点。 5、 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 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 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 淮河文化 、 皖江文化 、 徽州文化 ,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有 延续性 、兼容性、 多样性 、不平衡性、 开 拓创新性 的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 老 子 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 庄子 是先秦道家学术 的集大成者。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 老子 》 《 一书中。 《老 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 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具体 内容则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提倡 民主 , 反对专制、 独裁; 提倡 科 学 ,反对愚昧、迷信;提倡 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 新文 学 ,反对旧文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 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 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其基本范畴是“道” 与“德” ,相比较起来, “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 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 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 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新安理学 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新 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 特征,对 12 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 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1、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 答: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 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 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淮 河文化圈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条件,有其深 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 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 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 点。 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 神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 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 市东部。皖江文化圈基本特点(1)古皖文化源远流长(2)皖江 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 (3)皖江文化具有水文化 的特点 (4)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 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

又有典型性的各种 文化现象。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 最典型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主要特点是(1)徽州文化内涵丰富, 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2)徽州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 化。 3、如何正确看待庄子的人生哲学? 答: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它立足个人生存的困境并试图超脱出来,这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 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受到外界物质条件的 束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的限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 是“有待”和“有己” 。真正的自由是一切条件都不需要依靠,一 切限制都没有,在无穷的天地之间自由地行动,即“无待” ,同样, 也要摆脱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的限制和束缚,以达到“无己” 。庄子 在对生命短暂的慨叹中蕴涵着对现世生活、生命的积极肯定,并 强烈希望从这种人生的根本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的人生理想, 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其最基本的人生实 践就是个人的修养。庄子认为恬淡无欲的精神修养,是形成安宁、 恬静的精神境界的基础,一个恬淡去欲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能 与世无争,超脱形体和功利的束缚。与庄子的人生理想相对应, 其人生实践一方面表现为自我的精神修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他 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超世、遁世和顺世。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一个沉沦的时代,庄子深刻理解 并怜悯时代的痛苦,因此,如何从怜悯世人的苦难与罪恶的精神 重压下求得解脱,就成为他的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取法老子的 “道”和“无为” ,强调个体生命对痛苦的解脱,但由于在现实中 无法实现,所以只能作精神上的无为和逍遥,在虚静的心灵世界 幻想与自然冥合为一,获得精神自由。 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

1、当今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安徽传统文化? 答:一、进一步挖掘安徽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建设安徽文化的基础和依托。作为中华 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安徽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经过 了历代文化的选择与组合,有着非常深厚的沉淀与累积。文化底 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安徽文化史上,不但涌现了象老子、庄 子、桓谭、朱熹、戴震这样的大思想家,象管仲、曹操、包拯、 朱元璋、李鸿章这样的大政治家,象“三曹” 、稽康、梅尧臣、张 孝祥、方苞、吴敬梓这样的大文学家,而且也涌现了象华佗、王 藩、方以智、梅文鼎等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人物, 以及许多在经济开发中作出卓越成绩的历史人物,也不乏在政治 经济领域进行改革和探索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思想、理论、科技 文化成果,构成了安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他们就象一座座丰 饶的矿藏一样,只有对之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筛选,才能继承和发 扬他。 二、弘扬和发展安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不利因 素 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样,安徽文化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同 样具有积极性与消极性两方面的不同影响。如安徽文化传统中的 重教兴学的风尚,安徽文化中的兼容并包的精神,安徽文化中开 拓创新的精神,徽商的讲求信义和道义的儒商精神,这些对促进 安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在文化建设 中大力弘扬和光大的。而安徽传统文化中重人文轻科学、重功名 轻经济、重经验轻理性以及道家文化中的消极出世思想等一些观 念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经济社会的 发展,是我们要努力克服和消除的。 三、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新文化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是每个文化体系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在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的当今世界,更需要不断 学习、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来充实发展自己,才 能使自己获得繁荣与进步。安徽文化有着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并 融会贯通加以发展的优良传统,道家文化、朱子理学都是在借鉴 吸收基础上产生的,安徽文化的现代化,仅靠自身的积极因素是 难以达到目标的,必须借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吸收外来文化的 精华,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创新、发展,建设新的安徽文化。 四、努力构建安徽文化的时代精神 安徽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 文化三个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们为安徽文化建设提 供了极为充裕的条件和基础。但由于三个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和不 同内涵,因而使得安徽文化内在的凝聚力和合力显得不足,难以 形成统一的安徽文化精神和安徽文化形象。文化是一种表面的现 象,隐藏在文化背后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才是文化实质性的内 涵。对于地处内陆而又包含三个区域文化的安徽来说,构建统一 的当代安徽文化精神,是非常迫切与必需的。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 安徽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曾提出了以拼搏精神、进取精神、自强精 神、团结精神、开放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内涵的“黄山松”精神作 为安徽的文化精神。以黄山松作为安徽文化精神的形象标志,可 以使人们感受到这个文化精神的地域和历史的鲜明与特色,也显 示了它的壮丽与豪迈,这对于树立安徽的整体文化形象,增强安 徽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动力,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激活功能,利用文化发展区域经济 政治经济的文化性与文化的经济性,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 展的显著特征。一种文化可以在多种层面上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 动力和活力,文化激活经济的功能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一个区域 的竞争力如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区域的文化资源,文 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现代区域经济和现代区域文化的互相渗透,呈现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提出了 “文化兴省” “文化兴市”的口号。我省作为文化大省,完全可 、 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有特色的文化资源来激活带动经济发展,如 各地可通过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文化展来招商引资、吸引人才, 如淮南的“中国豆腐文化节” 、铜陵的“青铜文化节”就起到了很 好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另外,各地企业应有意识 地将本地特色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此则文化 服务了经济,且在服务经济的同时提升了文化的知名度,发展了 特色文化。 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全 面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我国 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安徽是文化资源大省,较大的文 化影响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资源, 是我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优势。但由于历史、经济 等各方面的原因,安徽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还有明显 欠缺。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或因保护不力,或因宣传不够, 或因开发利用不到位,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效应,在全国 的知名度还没有真正打响,还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 力的文化产品和知名品牌。安徽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还比较落后, 离文化强省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好 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为安徽 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依托传统文化 资源,挖掘、弘扬我省文化资源的精华,加快安徽地域特色文化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造优秀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把我省的文 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我省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 向世界,让安徽文化为安徽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使安 徽文化在服务经济的同时取得新的成就。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2 一、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到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工程得 到见证,这就是 芍陂 的开凿与修建。 2、东汉时期安徽出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的人物 桓 谭 和 王蕃 。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 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 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 、 、 、 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程大为 的《算法统宗》 。 4、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 梅文鼎 更 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 。 5、 朱载堉 为明皇室子孙,他自幼爱好音律、数学,专心攻读, 一生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乐律全书》 《律吕正论》 《律吕质 、 、 疑解惑》《嘉量算经》等,这些著作涉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 、 以及音律、舞蹈等领域。 6、 朱熹 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 “理”为最高哲学范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 理气论 、心 性论、 格物致知说 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内容。 7、清末,废科举,行新学,安徽的文化教育仍位于全国前列。早 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 ,安庆就曾办有 尚文小学堂 ;安徽第一 所高等学堂——安 徽省 求 是学堂 ,创办于清光 绪二 十四年 (1885) ,比清政府正式颁布学堂章程还早 4 年。 8、魏晋时期的嵇康曾提出“ 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哲学人生观, 并有“内和外见”的音乐见解,其中包涵了丰富而杰出的教育思 想。嵇康还著有中国历史上一篇重要的音乐美学论文,即著名的 《 声无哀乐论 》 。在这篇论著中,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 本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后产生 的感情,两者并

无因果关系。 9、朱熹继承发展了先秦的教育目的论,提出“ 明人伦 ” “ 为 、 圣贤 ”的教育目标。 10、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汉魏时期的 曹操 、 曹丕 与 曹 植 父子。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 人。 11、 曹丕 《典论·论文》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涉 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先河 的作用。

12、南齐著名诗人 谢眺 于明帝建武年间出任宣城太守,其间创 作了数十首诗篇,如《宣城郡内登望》 《高斋视事》 《祀敬亭山 、 、 庙》 《游敬亭山》 《始之宣城郡》 《往敬亭路中》等等。这些作 、 、 、 品既描摹出安徽宣城的风光与人情,又促进了当地文学的兴盛。 因为他的诗歌而使得敬亭山名扬天下,诸多诗人慕名而来,纷纷 唱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 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 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 12 个音程 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 12 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 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十二平均律 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 1636 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 早 52 年。 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 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华佗提倡体育锻炼的 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 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 ,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2、明清时期安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 答:一、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 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 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 《算林拔萃》 《庸章算法》 《算法纂 、 、 、 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该书是以算盘 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程大位在书中将珠算的加、减、乘、除、 开方运算的口诀系统化、完整化,使珠算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计 算方法。 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 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 。梅文鼎一生活了 89 岁,著书 88 种之多, 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著作。梅文鼎历法著作大致可 以分为五类:其一,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考证、补订和研究;其二, 对西洋新法的疏解,并融会中西;其三,回答别人的疑问和授课 的讲稿;其四,天文仪器的考察和说明;其五,方志中的天文部 分。其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解释《授时历》《大统历》 、 中未载的计算原理、校补一些计算用表,就给后人阅读原历本带 来很大便利。如平立定三差法及弧矢割圆术等,就是由于梅文鼎 等人的阐发才使后人得明其真谛的。梅文鼎还对当时已经传入中 国的西方天文学知识,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撰述多部著作, 并参照中西星表,绘制了较为完备的星图。新的星图的绘制是他 会通中西天文学方面一项较大的工作,主要是将托勒密的星表、 《崇祯历书》的星表、Bayes 的星表以及《天文实用》《天学会通》 、 等记录进行系统整理,统一名称,并有所增补,对研究我国关于 恒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他还创制了月道仪等天文仪器。 梅文鼎对清代数学的贡献也很大。梅文鼎数学著作据记载有 26 种,从种数来说不如其天文、历法著作多,但其卷数和篇幅却 大有超过,其内容遍及遍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门类——算术、代数、 几何、三角和球面三角等。 二、医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两代是安徽古代医学史上的鼎盛时期,医学人才济济, 医著宏富,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科都有诸多发明,为丰富和发展祖 国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新安医学在全国独树一帜,令人 瞩目。就医学人才而言,出现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医家,如汪机、 孙一奎、汪昂、吴谦,等。就医学著作而言,初步统计明清两代 安徽医著约六百多种,约占清以前安徽医籍总数 87.7%,新安一隅 约四百余种,亦居全省之首。其内容涉及医学理论、临床实践、 方书、本草、医案、丛书等各个方面,从通论到分科,从提高到 普及,几乎应有尽有。其中吴昆的《医方考》是现存第一部注释 医方专著,江昇的《医学类聚》则是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 而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和吴谦等著《医宗金鉴》还被有关 学者列为我国十大古医著之列。另外,吴勉学汇刻的《古今医统 正脉全书》44 种、 《痘疹大全八种》 ,顺琯辑刊的《薛氏医案二

十 四种》等,都是大型医学丛书。这些书籍对汇集和保存古代重要 医学文献、促进祖国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医学史上 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新安医家们已形成 系统的医药学知识,实践中重视调养脾胃、肝肾与气血,用药平 正中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流派。对于中国独特的传染病学—— “温病学” ,新安医家如汪机、叶桂、郑康宸等人也曾作出过杰出 的贡献。对于古代一种流传极广的传染病——天花,我国医家曾 探索用种痘的方式来预防,而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据典籍记载于 16 世纪中叶发明于宁国府太平县。 三、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两代,随着安徽科技的空前繁荣,物理学领域随之出现 著名学者及重要成就,较突出的是朱载堉和他的十二平均律,方 以智撰述《物理小识》 ,以及郑复光《镜镜詅痴》 。 在物理学方面,朱载堉的最大贡献是他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 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 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在八度音之间分成 12 个 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 12 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 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 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相邻各律 间的等程性,使新的乐律对任何曲调都能应用,转调自如,彻底 解决了旋宫变调的问题,有利于曲调的创作和乐器的制造,有很 高的的实用价值。 方以智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物理小 识》中。这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 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有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 郑复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光学家,他最杰出 的贡献则是光学成就。1935 年,郑复光写成《镜镜詅痴》一书。 《镜镜詅痴》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发明:在研究透明柱体时,发现 了全反射现象;在讨论发光体的光学性质时,使用了“光面”概 念;提出和讨论了小孔成像的理论;至于光量参数的提出,更是 当时光学研究的先进成果。 《镜镜詅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光学 专著,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了当时已有的各种光学知识, 形成了一个融合中西的独特的光学体系。 3、书院制度在安徽发达的原因及表现如何? 答:安徽在全国是书院产生最早,也是最发达的一个省区。宋时, 书院兴起并形成制度,安徽书院数量随之大增。宋代安徽书院约 有 34 所,在全国所占位次,仅低于江西、浙江和湖南三省,居第 四位。安徽不少书院由硕师名儒主持讲学,如宋儒侱大昌主讲休 宁西山学院,硕儒汪莘主讲休宁柳溪书院,曹泾等主讲合肥 3 西 畴书院,文澄源主讲峨岱书院等。因此,书院教学质量很高,为 书院赢得了社会声誉。 有元一代安徽书院与全国同步继续发展。 元代安徽新建 35 所, 保留、修复或重建前代书院 9 所,共计 44 所。绝大多数书院由名 儒名师主持和主讲,如胡炳文主讲明经书院,郑玉、鲍元康主讲 师山书院,曹泾主讲西畴、初山书院,汪一龙主讲晦庵书院,胡 一桂主讲湖山书院,等等,其中很多人是南宋具有民族气节的名 儒学者,入元不仕,退而讲学的,这是当时安徽书院发达的重要 原因。元代安徽书院的分布仍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徽州 及沿江地区,便也开始向皖中、北地区发展,如合肥、舒、宿等 地开始陆续创建书院。 明清时期,在我国封建教育制度走向衰落、消亡和西学东渐、 实学兴起的背景下,安徽书院却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蓬勃 发展,并盛极一时。考究其原因,这与安徽素以“文化之地”“仪 、 礼之乡”著称,历来就有社会与私人办学的优良传统,且皖地学 派盛行,朱学、王学、湛学及清代朴学与桐城文派等学者在皖地 进行着积极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亟欲拯治时弊,传道授业, 振兴文教,培育人才等,无不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材料统计, 明代安徽书院至少在 138 所以上,大多兴建于明中叶以后。此时, 书院的分布仍以皖南为主,但呈向皖中、皖东、皖西发展的态势。 清代安徽书院总数在 203 所,此时,政府官员开始掌管书院 诸如择山长、选教育、收学生到课业、课考、廪养、俸禄,以及 参加科考、取任等方面事务,官办书院成为清朝安徽书院的最重 要特色,书院实际蜕变为官学的附庸,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3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 池州 诗人群和 宣州 诗人群。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 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 唐著名诗人 张籍 。 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 其中有著名组诗《 秋浦歌 》十七首。

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 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 韦应物 , 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 《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 、 州写下《窗中列远岫》 《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 、 的 刘禹锡 ,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 、 等。 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 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 革新 ”派,他们的作品源于 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 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 教化 ”派。他们 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这两派各有特点, 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 朱权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 17 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 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他的戏曲理论著作《 太和正因谱 》是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 目连救母 》 ,又名《劝 善记》 。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剧中 写傅罗卜(法号目连) ,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 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 今存 《高唐梦》 、 《五湖游》《远 、 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 大雅堂乐府 》 、 。 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 《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 会见巫山神女; 《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 《远山戏》 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 洛水悲 》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 《 之神,与曹植的奇遇。 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 有骂名,但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有传奇多部,今存《 春灯谜 》 、 《 燕子笺 》《双金榜》《牟尼合》四种,合称《 石巢四种 》 、 、 。 其中又以前二种名气最大。阮大铖的戏剧作品,曲工词丽、情节 热闹,尤擅用误会与巧合法制造喜剧效果,在中国古典喜剧的创 作上堪称楷模。 8、安徽明代的戏曲作家有: 歙县 毕尚忠 , 有戏文 《七国志》 、 《红笺记》 ;铜陵 佘翘 ,有传奇《量江记》 《赐环记》 、 ,杂剧《锁 骨菩萨》等;桐城姚康,有传奇《太白剑》等;休宁 汪廷讷 , 有杂剧《广陵月》 、传奇《 环翠堂乐府 》十八种。另有歙县汪宗 姬、程丽先、吴德修、汪芗、程羽文,休宁程士廉、程巨源等多 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时整个徽州地区戏曲创作的繁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 : 诗话集。作者胡仔,字元任,安徽绩溪人(约 1110~1170) ,晚年 隐居浙江湖州苕溪,遂自号苕溪渔隐。此书是胡仔穷一生之力的 杰作,分前后两集,共 100 卷,50 余万字。涉及上百位古代诗人 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格律、掌故等。胡仔在自序中认为 “开元之李杜,元佑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 ”因此他论诗格外 推崇李白、杜甫、苏轼和黄庭坚。在重视前人创作成果的同时, 他还强调诗歌必须不断创新,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对后人学 诗很有裨益。 《苕溪渔隐丛话》的编纂体例是以人为纲,连类而及, 即写到某位大家,跟他有联系的诗人也连带介绍,均以年代为序, 将作家、作品与生平事迹有机结合。有不少散佚的材料,靠此书 才得以保存下来,因此意义非常重大。 《燕乐考原》 《燕乐考原》作者为清代著名学者凌廷堪,在这部 : 书中,凌廷堪揭示了燕乐由琵琶弦定律的奥秘,找到了理论上的 调音与琵琶弦上的对应位置,该发现揭开了词律研究的千古疑窦, 拉开了词体起源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序幕,在词学史上具有重大意 义。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3、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答:齐云山作为道教圣地,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朝乾元年 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天门岩修炼传法;虽无建 迹,却留下道教遗踪。南宋宝庆年间,道士余道元自黟北(黄山) 游至齐云山天门岩,得潜师天谷子印记“宜我室此” ,遂拜请于居 士金安礼、金士龙,建佑圣真武祠于齐云岩。此后云游道士纷至 沓来,崇拜道教的居士信徒,纷纷献地输财,筑祠建观,香火日 盛,从而创立了齐云山的道教基业。明代中后期,齐云山道教进 入鼎盛时期,龙虎山正一派的第四十八代天师张真人在齐云山为 嘉靖皇帝建求子应验,皇帝龙心大悦,下旨醮建了“玄天太素宫” , 齐云山从此更加声明远播。明嘉靖帝等多次派使臣来山朝拜,并 且亲自为宫观撰写碑铭、匾额,一时成为道教正一派的活动中心, 来自皖、浙、赣等

地的香客达三千之众。古今往来,齐云山以它 的香火鼎盛,奇观圣景与神秘玄奥,吸引了众多虔诚的教徒以及 文人雅士。朱熹、王阳明、徐霞客、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 宏道、郁达夫等都曾造访。他们登临齐云山,寄情于峰岩幽洞, 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纷纷盛赞名山,一时传为佳话,就连 乾隆巡游江南时也不甘寂寞,留下了“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 名山”的赞语,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 些都无疑肯定了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 4、金乔觉与九华山有着怎样的渊源? 答:九华山佛教地位的突显与当时的一位名叫金乔觉的僧侣有重 要关系。金乔觉,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 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造诣颇深。在唐学习期间金乔觉对佛 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便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719 年) , 24 岁的金乔觉再次来到中土大唐,几经辗转,最后选择在九华山 安顿下来,他栖居岩洞,以白土(观音土)掺粮煮饭而食,进行了长 达 75 年的苦修和苦行。当地人们被金乔觉的行为所感动,为其建 造了寺宇,即九华山目前最古老的化城寺。无数的善男信女来到 该寺朝拜,九华山的佛教由此兴盛起来。唐贞元十年(794 年) , 金乔觉圆寂,终年 99 岁。其肉身三年不腐。弟子们“知其圣人降 世也” ,便建肉身塔以供奉,尊他为地藏王菩萨,因其姓金,又称 作“金地藏” 。九华山由此声名远播,成为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 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菩萨的道场。金乔觉在九华山苦修 75 年,没有创立宗派,也没有著述留于后人,但是因他而出名的 九华山却一直香火不断,至今依旧寺庙林立,游人不断。究其原 因,正是他的思想和信仰深入人心,他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思想,在 广大佛教徒中广为流传,其坚韧、隐忍的性格、普渡众生的信念 受到了民众的推崇。 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 1 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文化习俗做一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答: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 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 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一般民居更高大、更华 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 穆敬畏之情。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 对女性禁锢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 功用。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 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 “四水到堂。 ”意为“财不外流” 。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 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 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三者合起 来,终生平静也。中堂两侧是对联,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 存一点子种孙耕。 ”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 ”这些对联道出了古徽州的 人生态度。 徽州民居的装饰也极有特色。大门上建有门罩或门楼。门罩在离 大门门框上部少许地方用水磨砖做成向外突出的线角及装饰,顶 上覆以瓦檐,复杂的则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垂花门形式,两旁各 置一垂莲柱,中间施横枋两层联系。门栋、门罩、柱础、梁架、 窗户、栏杆等部位都有雕刻,这些雕刻虽民间艺人所作,但却是 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民居的雕刻图案取材广泛,凝聚着徽州人的 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4 一、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安徽绘画起源于四世纪,最早出现的画家是晋代 戴逵 。 明清时期是安徽绘画的高峰期,有詹景凤、丁瓒、丁云鹏等绘画 高手;清初,则出现以渐江为首的 新安画派 ,以梅清为首的 宣 城画派 ,以萧云从为首的 姑熟画派 。乾嘉年间,萧县兴起龙城 画派。这些画派对中国的绘画传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明代是徽派版画的极盛期,明末胡正言印制的《 十竹斋书画 谱 》和《十竹斋笺谱》为徽派版画最高成就。十九世纪中叶,徽 派版画随着近代印刷术的兴起而逐渐没落。 3、徽州三雕,指砖雕、 石雕 、 木雕 ,其中尤以砖雕历史悠久, 别具特色。 4、黄山自然景色秀丽绝伦, 奇松 、 怪石 、 云海 、 温泉 四 以 绝著称于世,后又加上冬雪并称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5、安徽的 九华山 ,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东南第一山” 之誉。

6、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以西,古称 白岳 ,与黄山南北相望, 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 7、 天柱山 位于安庆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 1488 米,高耸挺立, 如巨柱擎天,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 皖山、万岁山之称。 8、 采石矶 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它和岳 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 。以山势险峻、风光绮 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 9、敬亭山的诗歌文化源于南齐诗人 谢眺 ,他在宣州作官时写了 不少有关敬亭山的诗歌。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慕名而来,先后 七次登临,留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盛赞,于是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 10、 巢湖 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境 内最大的湖泊。 11、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 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因宋代大文学家欧阳 修《 醉翁亭记 》一文而闻名遐迩。文中脍炙人口的佳句“ 醉翁 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 12、马鞍山 太白楼 位于马鞍山市采石矶景区,面临长江,背依 翠螺山,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 江西滕王阁并称为 “中国四大历史名楼”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宣城画派:宣城画派,指以梅清为首的梅氏诸画家。在绘画艺术 上,梅清注重笔墨韵味和“文人画”的传统,反对死临硬摹、食 古不化。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梅氏画家中,较 为著名的还有梅清的从子梅磊、梅磊之子梅南,从孙梅翀、侄孙 梅庚、梅种、梅蔚等,其中尤以梅庚名气最大。它们共同形成了 宣城画派的风格。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指的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笔、 墨、 纸、砚。文房四宝”作为专有名词流传,来源于徽州城(今歙县徽 城镇)筑建的“四宝堂” 。它们在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发扬祖国文化 传统方面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2、在安徽不少地区,小孩子佩戴“端午锦” ,有什么文化寓意? 答:安徽不少地方端阳节还有给小孩子儿佩戴端午锦的风俗。端 午锦的代表物是用五颜六色的丝绒线织成内装香料的锦囊,俗称 香囊或香荷包。香料主要是香草、大蒜、樟脑、雄黄、陈香粉等。 俗传,节日佩戴饰物可以辟邪。端午锦一般为亲娘亲手缝制。如 铜陵民间妇女以彩色布、乡花绒等制作老虎、粽子、菱角、香袋 (内装苍术等中草药)等给小孩佩戴、也有的地方为舅妈、姑姑、 姨妈、外婆缝制。如涡阳妇女(外祖母、舅妈)用象征太阳黄经 的黄布缝制绣有虎头、 “五毒”的兜肚、黄鞋给外甥、小侄儿们穿 戴。休宁县妇女为外甥缝制红包肚、香荷包、雄黄袋、彩色粽子、 樟脑串等。 3、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 (一)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没有成片的耕地,即使有, “也非善耕作之地” ,粮食产量普遍较底。据顾炎武的记载,徽 州一年所产的粮食,只能勉强养活全境十分之一的人口,余下的 十分之九人口的口粮要从几百里之外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 等府,或者是从几千里之外的江西、湖广等地运来。山多田少, 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徽州人 不得不走出丛山,经商谋利。 徽州虽然“粮不足” ,可是物产丰富。异常丰富的土特产品向徽州 人展现了一条现实的出路——以商代耕,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 土特产品起步的。虽然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经商的道路,但这里的 水陆可称便捷: “上接闽广,下接苏杭” ,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 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二)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朝中叶以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江南城镇商品经济的 发展以及赋役折银制度的推行,为徽州人经商提供了极好的社会 条件。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手工业内部的地域 分工和行业分工、农业的专业化趋势都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分 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使得商品交换成为必不可少。因此 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商品的广泛流通和各级市场的繁荣,从而 为商人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同时,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南 京、苏州、杭州等中心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商贾云集,空前繁荣; 这一地区众多的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专业性市镇也在明中期后 勃然兴起。江南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为毗邻的徽州人经商提 供了便利。 明代盐法变革给徽商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契机。折色开中后,徽州 人成批地来到两淮、两浙,从事盐业的经营,并逐渐取代山西、 陕西商人而占据了盐业经营中的优势地位。明万历四十五

年,明 政府又率先在两淮盐场推行“纲运制” ,徽商就以同乡和同族结成 纲帮运销食盐,从而获得了垄断两淮盐业的世袭特权。盐业经营 中的优势地位和继之而来的垄断特权的确立,使徽商得以雄飞于 中国商界。 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 2、我省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各有哪些?请选择其一进行详 细介绍。 答:安徽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其中安庆、寿县、亳州、歙县、 绩溪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还有九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蒙 城、涡阳、桐城、和县、贵池、黟县、凤阳、潜山、宣州。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 口城市。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总面 积 1.53 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821 平方公里,辖 7 县 3 区。 安徽省名中的“安”便取自安庆。 (一)安庆的历史文化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薛家岗 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 安徽省简称“皖”就由此而来。南宋时始名“安庆” 含“平安吉 庆”之意,别名“宜城” 。 从清乾隆到民国年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也是军事重地,太平天国后期安庆保卫战就发生在这 里。它也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1861 年曾国藩创 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 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 部电话、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 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 “戏剧之乡” “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历史上 “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 “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 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 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安庆还诞生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 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 “两弹元勋”邓稼先、 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等杰出人物。古皖文 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二)安庆的自然人文景观 安庆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这里有一柱 擎天、雄奇灵秀的天柱山;有佛教圣地司空山;有“海门天柱” 的小孤山;有“南国小长城”白崖寨;有“海上蓬莱”浮山,还 有大龙山、鹞落坪、妙道山、薛家岗、花亭湖等数十处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安庆还是国家园林城市。市区内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 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市民公园、大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堪 与杭州西湖媲美。安庆江边的迎江寺振风塔,塔影横江。城内的 “世太史第” “探花第” “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还有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 阁、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等人文建筑,无不体现出安庆的文 化气息。

(三)安庆的特产 安庆的特产很多,像岳西翠兰、胡玉美蚕豆酱、怀宁贡糕、 桐城 丰糕、江毛水饺等都在全国享有知名度,还有望江挑花、潜山舒 席、宿松蜡染等传统工艺品也令人爱不释手。

开放英语(3)

作业1 1-5DCCBB 6-10DBDAB 11-15CDBAB 16-20CBADB 21-25CDDAA 26-30BDCCD 31-35 ACDCA 36-40TTFFF 第四部分短文Changes in Life It is 1 month since I left BUPT, things have changed a lot as I listed below: 1st, I begin to cook. Forcing by my girl friend, I start cooking by making fried eggs. But suddenly after I cooked my very first meal in my life, I began to love cooking. Putting my stomach under my own control is the best way to keep healthy. Maybe this is an era that men take all the duties in a family except giving birth to a baby. Whatever, cooking is good life style and I really enjoy it. Hope some day I could cook for you guys, but you really need to wait.... 2nd, My life style has been more regular. Thank to the shuttle bus of my company, I have a chance to get up early and go home early, also sleep early(except tonight). But the breakfast in my company canteen is...I decide not to say that. 3rd, My Financial situation has never been worse. After I handed in my house rent, I have been tight in finance for almost 2 months. The house owner is somewhat disgusting, although looks nice. I hope I have my

April salary before the end of May, or I will have nothing to fulfill the house rent. 4th, I have lost my direction. It was the first thought when I steped in my company. Because my work is just sustaining a product. Some people have worked for this product for 5 or 6 years and still do the same thing as before. This is terrible for me because, at school I have a direction, I know I should do projects, learn courses and get my degree. Now I don't see a future. What will I be after 3 or 4 years? It is a question I have to face and have to find an answer. And I really hope some experienced one discuss with me the answer for the 4th question.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 一、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 年 8 月 30 日) ,康熙批准了由吏部 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 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 江苏 、 安徽 两省,改左布政使 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 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 (1661 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 年)调整左、右布 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 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 会定于 安庆 。因此,一般把公元 1667 年 8 月 30 日作为安徽 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 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 3 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 市。1949 年 4 月,撤销上述 3 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 署。5 月,随着江南地区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 公署。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行署下辖直 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1952 年 4 月,撤销皖南、皖北 2 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 安徽 省。8 月 7 日,中央人民 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8 月 25 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省会驻 合肥 。 4、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 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具有 历史性 、地域性和 独特性 的 特点。 5、 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 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 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 淮河文化 、 皖江文化 、 徽州文化 ,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有 延续性 、兼容性、 多样性 、不平衡性、 开 拓创新性 的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 老 子 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 庄子 是先秦道家学术 的集大成者。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 老子 》 《 一书中。 《老 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 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具体 内容则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提倡 民主 , 反对专制、 独裁; 提倡 科 学 ,反对愚昧、迷信;提倡 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 新文 学 ,反对旧文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 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 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其基本范畴是“道” 与“德” ,相比较起来, “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 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 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 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新安理学 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新 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 特征,对 12 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 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1、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 答: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 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 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淮 河文化圈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条件,有其深 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 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 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 点。 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 神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 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 市东部。皖江文化圈基本特点(1)古皖文化源远流长(2)皖江 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 (3)皖江文化具有水文化 的特点 (4)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 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

又有典型性的各种 文化现象。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 最典型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主要特点是(1)徽州文化内涵丰富, 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2)徽州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 化。 3、如何正确看待庄子的人生哲学? 答: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它立足个人生存的困境并试图超脱出来,这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 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受到外界物质条件的 束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的限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 是“有待”和“有己” 。真正的自由是一切条件都不需要依靠,一 切限制都没有,在无穷的天地之间自由地行动,即“无待” ,同样, 也要摆脱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的限制和束缚,以达到“无己” 。庄子 在对生命短暂的慨叹中蕴涵着对现世生活、生命的积极肯定,并 强烈希望从这种人生的根本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的人生理想, 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其最基本的人生实 践就是个人的修养。庄子认为恬淡无欲的精神修养,是形成安宁、 恬静的精神境界的基础,一个恬淡去欲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能 与世无争,超脱形体和功利的束缚。与庄子的人生理想相对应, 其人生实践一方面表现为自我的精神修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他 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超世、遁世和顺世。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一个沉沦的时代,庄子深刻理解 并怜悯时代的痛苦,因此,如何从怜悯世人的苦难与罪恶的精神 重压下求得解脱,就成为他的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取法老子的 “道”和“无为” ,强调个体生命对痛苦的解脱,但由于在现实中 无法实现,所以只能作精神上的无为和逍遥,在虚静的心灵世界 幻想与自然冥合为一,获得精神自由。 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

1、当今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安徽传统文化? 答:一、进一步挖掘安徽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建设安徽文化的基础和依托。作为中华 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安徽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经过 了历代文化的选择与组合,有着非常深厚的沉淀与累积。文化底 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安徽文化史上,不但涌现了象老子、庄 子、桓谭、朱熹、戴震这样的大思想家,象管仲、曹操、包拯、 朱元璋、李鸿章这样的大政治家,象“三曹” 、稽康、梅尧臣、张 孝祥、方苞、吴敬梓这样的大文学家,而且也涌现了象华佗、王 藩、方以智、梅文鼎等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人物, 以及许多在经济开发中作出卓越成绩的历史人物,也不乏在政治 经济领域进行改革和探索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思想、理论、科技 文化成果,构成了安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他们就象一座座丰 饶的矿藏一样,只有对之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筛选,才能继承和发 扬他。 二、弘扬和发展安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不利因 素 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样,安徽文化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同 样具有积极性与消极性两方面的不同影响。如安徽文化传统中的 重教兴学的风尚,安徽文化中的兼容并包的精神,安徽文化中开 拓创新的精神,徽商的讲求信义和道义的儒商精神,这些对促进 安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在文化建设 中大力弘扬和光大的。而安徽传统文化中重人文轻科学、重功名 轻经济、重经验轻理性以及道家文化中的消极出世思想等一些观 念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经济社会的 发展,是我们要努力克服和消除的。 三、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新文化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是每个文化体系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在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的当今世界,更需要不断 学习、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来充实发展自己,才 能使自己获得繁荣与进步。安徽文化有着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并 融会贯通加以发展的优良传统,道家文化、朱子理学都是在借鉴 吸收基础上产生的,安徽文化的现代化,仅靠自身的积极因素是 难以达到目标的,必须借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吸收外来文化的 精华,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创新、发展,建设新的安徽文化。 四、努力构建安徽文化的时代精神 安徽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 文化三个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们为安徽文化建设提 供了极为充裕的条件和基础。但由于三个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和不 同内涵,因而使得安徽文化内在的凝聚力和合力显得不足,难以 形成统一的安徽文化精神和安徽文化形象。文化是一种表面的现 象,隐藏在文化背后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才是文化实质性的内 涵。对于地处内陆而又包含三个区域文化的安徽来说,构建统一 的当代安徽文化精神,是非常迫切与必需的。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 安徽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曾提出了以拼搏精神、进取精神、自强精 神、团结精神、开放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内涵的“黄山松”精神作 为安徽的文化精神。以黄山松作为安徽文化精神的形象标志,可 以使人们感受到这个文化精神的地域和历史的鲜明与特色,也显 示了它的壮丽与豪迈,这对于树立安徽的整体文化形象,增强安 徽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动力,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激活功能,利用文化发展区域经济 政治经济的文化性与文化的经济性,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 展的显著特征。一种文化可以在多种层面上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 动力和活力,文化激活经济的功能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一个区域 的竞争力如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区域的文化资源,文 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现代区域经济和现代区域文化的互相渗透,呈现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提出了 “文化兴省” “文化兴市”的口号。我省作为文化大省,完全可 、 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有特色的文化资源来激活带动经济发展,如 各地可通过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文化展来招商引资、吸引人才, 如淮南的“中国豆腐文化节” 、铜陵的“青铜文化节”就起到了很 好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另外,各地企业应有意识 地将本地特色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如此则文化 服务了经济,且在服务经济的同时提升了文化的知名度,发展了 特色文化。 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全 面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我国 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安徽是文化资源大省,较大的文 化影响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资源, 是我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优势。但由于历史、经济 等各方面的原因,安徽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还有明显 欠缺。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或因保护不力,或因宣传不够, 或因开发利用不到位,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效应,在全国 的知名度还没有真正打响,还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 力的文化产品和知名品牌。安徽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还比较落后, 离文化强省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好 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为安徽 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依托传统文化 资源,挖掘、弘扬我省文化资源的精华,加快安徽地域特色文化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造优秀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把我省的文 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我省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 向世界,让安徽文化为安徽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使安 徽文化在服务经济的同时取得新的成就。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2 一、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到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工程得 到见证,这就是 芍陂 的开凿与修建。 2、东汉时期安徽出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的人物 桓 谭 和 王蕃 。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 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 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 、 、 、 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程大为 的《算法统宗》 。 4、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 梅文鼎 更 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 。 5、 朱载堉 为明皇室子孙,他自幼爱好音律、数学,专心攻读, 一生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乐律全书》 《律吕正论》 《律吕质 、 、 疑解惑》《嘉量算经》等,这些著作涉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 、 以及音律、舞蹈等领域。 6、 朱熹 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 “理”为最高哲学范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 理气论 、心 性论、 格物致知说 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内容。 7、清末,废科举,行新学,安徽的文化教育仍位于全国前列。早 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 ,安庆就曾办有 尚文小学堂 ;安徽第一 所高等学堂——安 徽省 求 是学堂 ,创办于清光 绪二 十四年 (1885) ,比清政府正式颁布学堂章程还早 4 年。 8、魏晋时期的嵇康曾提出“ 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哲学人生观, 并有“内和外见”的音乐见解,其中包涵了丰富而杰出的教育思 想。嵇康还著有中国历史上一篇重要的音乐美学论文,即著名的 《 声无哀乐论 》 。在这篇论著中,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 本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后产生 的感情,两者并

无因果关系。 9、朱熹继承发展了先秦的教育目的论,提出“ 明人伦 ” “ 为 、 圣贤 ”的教育目标。 10、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汉魏时期的 曹操 、 曹丕 与 曹 植 父子。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 人。 11、 曹丕 《典论·论文》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涉 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先河 的作用。

12、南齐著名诗人 谢眺 于明帝建武年间出任宣城太守,其间创 作了数十首诗篇,如《宣城郡内登望》 《高斋视事》 《祀敬亭山 、 、 庙》 《游敬亭山》 《始之宣城郡》 《往敬亭路中》等等。这些作 、 、 、 品既描摹出安徽宣城的风光与人情,又促进了当地文学的兴盛。 因为他的诗歌而使得敬亭山名扬天下,诸多诗人慕名而来,纷纷 唱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 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 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 12 个音程 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 12 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 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十二平均律 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 1636 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 早 52 年。 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 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华佗提倡体育锻炼的 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 猿、鸟的动作姿态,创“五禽之戏” ,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2、明清时期安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 答:一、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 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 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 《算林拔萃》 《庸章算法》 《算法纂 、 、 、 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该书是以算盘 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程大位在书中将珠算的加、减、乘、除、 开方运算的口诀系统化、完整化,使珠算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计 算方法。 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 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 。梅文鼎一生活了 89 岁,著书 88 种之多, 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著作。梅文鼎历法著作大致可 以分为五类:其一,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考证、补订和研究;其二, 对西洋新法的疏解,并融会中西;其三,回答别人的疑问和授课 的讲稿;其四,天文仪器的考察和说明;其五,方志中的天文部 分。其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解释《授时历》《大统历》 、 中未载的计算原理、校补一些计算用表,就给后人阅读原历本带 来很大便利。如平立定三差法及弧矢割圆术等,就是由于梅文鼎 等人的阐发才使后人得明其真谛的。梅文鼎还对当时已经传入中 国的西方天文学知识,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撰述多部著作, 并参照中西星表,绘制了较为完备的星图。新的星图的绘制是他 会通中西天文学方面一项较大的工作,主要是将托勒密的星表、 《崇祯历书》的星表、Bayes 的星表以及《天文实用》《天学会通》 、 等记录进行系统整理,统一名称,并有所增补,对研究我国关于 恒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他还创制了月道仪等天文仪器。 梅文鼎对清代数学的贡献也很大。梅文鼎数学著作据记载有 26 种,从种数来说不如其天文、历法著作多,但其卷数和篇幅却 大有超过,其内容遍及遍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门类——算术、代数、 几何、三角和球面三角等。 二、医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两代是安徽古代医学史上的鼎盛时期,医学人才济济, 医著宏富,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科都有诸多发明,为丰富和发展祖 国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新安医学在全国独树一帜,令人 瞩目。就医学人才而言,出现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医家,如汪机、 孙一奎、汪昂、吴谦,等。就医学著作而言,初步统计明清两代 安徽医著约六百多种,约占清以前安徽医籍总数 87.7%,新安一隅 约四百余种,亦居全省之首。其内容涉及医学理论、临床实践、 方书、本草、医案、丛书等各个方面,从通论到分科,从提高到 普及,几乎应有尽有。其中吴昆的《医方考》是现存第一部注释 医方专著,江昇的《医学类聚》则是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 而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和吴谦等著《医宗金鉴》还被有关 学者列为我国十大古医著之列。另外,吴勉学汇刻的《古今医统 正脉全书》44 种、 《痘疹大全八种》 ,顺琯辑刊的《薛氏医案二

十 四种》等,都是大型医学丛书。这些书籍对汇集和保存古代重要 医学文献、促进祖国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医学史上 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新安医家们已形成 系统的医药学知识,实践中重视调养脾胃、肝肾与气血,用药平 正中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流派。对于中国独特的传染病学—— “温病学” ,新安医家如汪机、叶桂、郑康宸等人也曾作出过杰出 的贡献。对于古代一种流传极广的传染病——天花,我国医家曾 探索用种痘的方式来预防,而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据典籍记载于 16 世纪中叶发明于宁国府太平县。 三、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两代,随着安徽科技的空前繁荣,物理学领域随之出现 著名学者及重要成就,较突出的是朱载堉和他的十二平均律,方 以智撰述《物理小识》 ,以及郑复光《镜镜詅痴》 。 在物理学方面,朱载堉的最大贡献是他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 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 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在八度音之间分成 12 个 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 12 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 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 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相邻各律 间的等程性,使新的乐律对任何曲调都能应用,转调自如,彻底 解决了旋宫变调的问题,有利于曲调的创作和乐器的制造,有很 高的的实用价值。 方以智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物理小 识》中。这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 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有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 郑复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光学家,他最杰出 的贡献则是光学成就。1935 年,郑复光写成《镜镜詅痴》一书。 《镜镜詅痴》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发明:在研究透明柱体时,发现 了全反射现象;在讨论发光体的光学性质时,使用了“光面”概 念;提出和讨论了小孔成像的理论;至于光量参数的提出,更是 当时光学研究的先进成果。 《镜镜詅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光学 专著,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了当时已有的各种光学知识, 形成了一个融合中西的独特的光学体系。 3、书院制度在安徽发达的原因及表现如何? 答:安徽在全国是书院产生最早,也是最发达的一个省区。宋时, 书院兴起并形成制度,安徽书院数量随之大增。宋代安徽书院约 有 34 所,在全国所占位次,仅低于江西、浙江和湖南三省,居第 四位。安徽不少书院由硕师名儒主持讲学,如宋儒侱大昌主讲休 宁西山学院,硕儒汪莘主讲休宁柳溪书院,曹泾等主讲合肥 3 西 畴书院,文澄源主讲峨岱书院等。因此,书院教学质量很高,为 书院赢得了社会声誉。 有元一代安徽书院与全国同步继续发展。 元代安徽新建 35 所, 保留、修复或重建前代书院 9 所,共计 44 所。绝大多数书院由名 儒名师主持和主讲,如胡炳文主讲明经书院,郑玉、鲍元康主讲 师山书院,曹泾主讲西畴、初山书院,汪一龙主讲晦庵书院,胡 一桂主讲湖山书院,等等,其中很多人是南宋具有民族气节的名 儒学者,入元不仕,退而讲学的,这是当时安徽书院发达的重要 原因。元代安徽书院的分布仍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徽州 及沿江地区,便也开始向皖中、北地区发展,如合肥、舒、宿等 地开始陆续创建书院。 明清时期,在我国封建教育制度走向衰落、消亡和西学东渐、 实学兴起的背景下,安徽书院却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蓬勃 发展,并盛极一时。考究其原因,这与安徽素以“文化之地”“仪 、 礼之乡”著称,历来就有社会与私人办学的优良传统,且皖地学 派盛行,朱学、王学、湛学及清代朴学与桐城文派等学者在皖地 进行着积极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亟欲拯治时弊,传道授业, 振兴文教,培育人才等,无不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材料统计, 明代安徽书院至少在 138 所以上,大多兴建于明中叶以后。此时, 书院的分布仍以皖南为主,但呈向皖中、皖东、皖西发展的态势。 清代安徽书院总数在 203 所,此时,政府官员开始掌管书院 诸如择山长、选教育、收学生到课业、课考、廪养、俸禄,以及 参加科考、取任等方面事务,官办书院成为清朝安徽书院的最重 要特色,书院实际蜕变为官学的附庸,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3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 池州 诗人群和 宣州 诗人群。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 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 唐著名诗人 张籍 。 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 其中有著名组诗《 秋浦歌 》十七首。

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 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 韦应物 , 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 《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 、 州写下《窗中列远岫》 《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 、 的 刘禹锡 ,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 、 等。 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 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 革新 ”派,他们的作品源于 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 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 教化 ”派。他们 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这两派各有特点, 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 朱权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 17 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 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他的戏曲理论著作《 太和正因谱 》是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 目连救母 》 ,又名《劝 善记》 。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剧中 写傅罗卜(法号目连) ,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 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 今存 《高唐梦》 、 《五湖游》《远 、 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 大雅堂乐府 》 、 。 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 《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 会见巫山神女; 《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 《远山戏》 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 洛水悲 》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 《 之神,与曹植的奇遇。 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 有骂名,但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有传奇多部,今存《 春灯谜 》 、 《 燕子笺 》《双金榜》《牟尼合》四种,合称《 石巢四种 》 、 、 。 其中又以前二种名气最大。阮大铖的戏剧作品,曲工词丽、情节 热闹,尤擅用误会与巧合法制造喜剧效果,在中国古典喜剧的创 作上堪称楷模。 8、安徽明代的戏曲作家有: 歙县 毕尚忠 , 有戏文 《七国志》 、 《红笺记》 ;铜陵 佘翘 ,有传奇《量江记》 《赐环记》 、 ,杂剧《锁 骨菩萨》等;桐城姚康,有传奇《太白剑》等;休宁 汪廷讷 , 有杂剧《广陵月》 、传奇《 环翠堂乐府 》十八种。另有歙县汪宗 姬、程丽先、吴德修、汪芗、程羽文,休宁程士廉、程巨源等多 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时整个徽州地区戏曲创作的繁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 : 诗话集。作者胡仔,字元任,安徽绩溪人(约 1110~1170) ,晚年 隐居浙江湖州苕溪,遂自号苕溪渔隐。此书是胡仔穷一生之力的 杰作,分前后两集,共 100 卷,50 余万字。涉及上百位古代诗人 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格律、掌故等。胡仔在自序中认为 “开元之李杜,元佑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 ”因此他论诗格外 推崇李白、杜甫、苏轼和黄庭坚。在重视前人创作成果的同时, 他还强调诗歌必须不断创新,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对后人学 诗很有裨益。 《苕溪渔隐丛话》的编纂体例是以人为纲,连类而及, 即写到某位大家,跟他有联系的诗人也连带介绍,均以年代为序, 将作家、作品与生平事迹有机结合。有不少散佚的材料,靠此书 才得以保存下来,因此意义非常重大。 《燕乐考原》 《燕乐考原》作者为清代著名学者凌廷堪,在这部 : 书中,凌廷堪揭示了燕乐由琵琶弦定律的奥秘,找到了理论上的 调音与琵琶弦上的对应位置,该发现揭开了词律研究的千古疑窦, 拉开了词体起源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序幕,在词学史上具有重大意 义。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3、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答:齐云山作为道教圣地,始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朝乾元年 间,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天门岩修炼传法;虽无建 迹,却留下道教遗踪。南宋宝庆年间,道士余道元自黟北(黄山) 游至齐云山天门岩,得潜师天谷子印记“宜我室此” ,遂拜请于居 士金安礼、金士龙,建佑圣真武祠于齐云岩。此后云游道士纷至 沓来,崇拜道教的居士信徒,纷纷献地输财,筑祠建观,香火日 盛,从而创立了齐云山的道教基业。明代中后期,齐云山道教进 入鼎盛时期,龙虎山正一派的第四十八代天师张真人在齐云山为 嘉靖皇帝建求子应验,皇帝龙心大悦,下旨醮建了“玄天太素宫” , 齐云山从此更加声明远播。明嘉靖帝等多次派使臣来山朝拜,并 且亲自为宫观撰写碑铭、匾额,一时成为道教正一派的活动中心, 来自皖、浙、赣等

地的香客达三千之众。古今往来,齐云山以它 的香火鼎盛,奇观圣景与神秘玄奥,吸引了众多虔诚的教徒以及 文人雅士。朱熹、王阳明、徐霞客、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 宏道、郁达夫等都曾造访。他们登临齐云山,寄情于峰岩幽洞, 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纷纷盛赞名山,一时传为佳话,就连 乾隆巡游江南时也不甘寂寞,留下了“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 名山”的赞语,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 些都无疑肯定了齐云山作为道教名山的历史地位。 4、金乔觉与九华山有着怎样的渊源? 答:九华山佛教地位的突显与当时的一位名叫金乔觉的僧侣有重 要关系。金乔觉,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 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造诣颇深。在唐学习期间金乔觉对佛 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便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719 年) , 24 岁的金乔觉再次来到中土大唐,几经辗转,最后选择在九华山 安顿下来,他栖居岩洞,以白土(观音土)掺粮煮饭而食,进行了长 达 75 年的苦修和苦行。当地人们被金乔觉的行为所感动,为其建 造了寺宇,即九华山目前最古老的化城寺。无数的善男信女来到 该寺朝拜,九华山的佛教由此兴盛起来。唐贞元十年(794 年) , 金乔觉圆寂,终年 99 岁。其肉身三年不腐。弟子们“知其圣人降 世也” ,便建肉身塔以供奉,尊他为地藏王菩萨,因其姓金,又称 作“金地藏” 。九华山由此声名远播,成为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 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菩萨的道场。金乔觉在九华山苦修 75 年,没有创立宗派,也没有著述留于后人,但是因他而出名的 九华山却一直香火不断,至今依旧寺庙林立,游人不断。究其原 因,正是他的思想和信仰深入人心,他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思想,在 广大佛教徒中广为流传,其坚韧、隐忍的性格、普渡众生的信念 受到了民众的推崇。 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 1 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文化习俗做一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答: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 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 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一般民居更高大、更华 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 穆敬畏之情。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 对女性禁锢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 功用。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 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 “四水到堂。 ”意为“财不外流” 。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 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 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三者合起 来,终生平静也。中堂两侧是对联,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 存一点子种孙耕。 ”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 ”这些对联道出了古徽州的 人生态度。 徽州民居的装饰也极有特色。大门上建有门罩或门楼。门罩在离 大门门框上部少许地方用水磨砖做成向外突出的线角及装饰,顶 上覆以瓦檐,复杂的则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垂花门形式,两旁各 置一垂莲柱,中间施横枋两层联系。门栋、门罩、柱础、梁架、 窗户、栏杆等部位都有雕刻,这些雕刻虽民间艺人所作,但却是 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民居的雕刻图案取材广泛,凝聚着徽州人的 精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 4 一、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安徽绘画起源于四世纪,最早出现的画家是晋代 戴逵 。 明清时期是安徽绘画的高峰期,有詹景凤、丁瓒、丁云鹏等绘画 高手;清初,则出现以渐江为首的 新安画派 ,以梅清为首的 宣 城画派 ,以萧云从为首的 姑熟画派 。乾嘉年间,萧县兴起龙城 画派。这些画派对中国的绘画传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明代是徽派版画的极盛期,明末胡正言印制的《 十竹斋书画 谱 》和《十竹斋笺谱》为徽派版画最高成就。十九世纪中叶,徽 派版画随着近代印刷术的兴起而逐渐没落。 3、徽州三雕,指砖雕、 石雕 、 木雕 ,其中尤以砖雕历史悠久, 别具特色。 4、黄山自然景色秀丽绝伦, 奇松 、 怪石 、 云海 、 温泉 四 以 绝著称于世,后又加上冬雪并称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5、安徽的 九华山 ,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东南第一山” 之誉。

6、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以西,古称 白岳 ,与黄山南北相望, 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 7、 天柱山 位于安庆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 1488 米,高耸挺立, 如巨柱擎天,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 皖山、万岁山之称。 8、 采石矶 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它和岳 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 。以山势险峻、风光绮 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 9、敬亭山的诗歌文化源于南齐诗人 谢眺 ,他在宣州作官时写了 不少有关敬亭山的诗歌。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慕名而来,先后 七次登临,留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盛赞,于是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 10、 巢湖 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境 内最大的湖泊。 11、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 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因宋代大文学家欧阳 修《 醉翁亭记 》一文而闻名遐迩。文中脍炙人口的佳句“ 醉翁 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 12、马鞍山 太白楼 位于马鞍山市采石矶景区,面临长江,背依 翠螺山,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 江西滕王阁并称为 “中国四大历史名楼”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宣城画派:宣城画派,指以梅清为首的梅氏诸画家。在绘画艺术 上,梅清注重笔墨韵味和“文人画”的传统,反对死临硬摹、食 古不化。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梅氏画家中,较 为著名的还有梅清的从子梅磊、梅磊之子梅南,从孙梅翀、侄孙 梅庚、梅种、梅蔚等,其中尤以梅庚名气最大。它们共同形成了 宣城画派的风格。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指的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笔、 墨、 纸、砚。文房四宝”作为专有名词流传,来源于徽州城(今歙县徽 城镇)筑建的“四宝堂” 。它们在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发扬祖国文化 传统方面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2、在安徽不少地区,小孩子佩戴“端午锦” ,有什么文化寓意? 答:安徽不少地方端阳节还有给小孩子儿佩戴端午锦的风俗。端 午锦的代表物是用五颜六色的丝绒线织成内装香料的锦囊,俗称 香囊或香荷包。香料主要是香草、大蒜、樟脑、雄黄、陈香粉等。 俗传,节日佩戴饰物可以辟邪。端午锦一般为亲娘亲手缝制。如 铜陵民间妇女以彩色布、乡花绒等制作老虎、粽子、菱角、香袋 (内装苍术等中草药)等给小孩佩戴、也有的地方为舅妈、姑姑、 姨妈、外婆缝制。如涡阳妇女(外祖母、舅妈)用象征太阳黄经 的黄布缝制绣有虎头、 “五毒”的兜肚、黄鞋给外甥、小侄儿们穿 戴。休宁县妇女为外甥缝制红包肚、香荷包、雄黄袋、彩色粽子、 樟脑串等。 3、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 (一)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没有成片的耕地,即使有, “也非善耕作之地” ,粮食产量普遍较底。据顾炎武的记载,徽 州一年所产的粮食,只能勉强养活全境十分之一的人口,余下的 十分之九人口的口粮要从几百里之外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 等府,或者是从几千里之外的江西、湖广等地运来。山多田少, 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徽州人 不得不走出丛山,经商谋利。 徽州虽然“粮不足” ,可是物产丰富。异常丰富的土特产品向徽州 人展现了一条现实的出路——以商代耕,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 土特产品起步的。虽然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经商的道路,但这里的 水陆可称便捷: “上接闽广,下接苏杭” ,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 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二)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朝中叶以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江南城镇商品经济的 发展以及赋役折银制度的推行,为徽州人经商提供了极好的社会 条件。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手工业内部的地域 分工和行业分工、农业的专业化趋势都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分 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使得商品交换成为必不可少。因此 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商品的广泛流通和各级市场的繁荣,从而 为商人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同时,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南 京、苏州、杭州等中心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商贾云集,空前繁荣; 这一地区众多的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专业性市镇也在明中期后 勃然兴起。江南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为毗邻的徽州人经商提 供了便利。 明代盐法变革给徽商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契机。折色开中后,徽州 人成批地来到两淮、两浙,从事盐业的经营,并逐渐取代山西、 陕西商人而占据了盐业经营中的优势地位。明万历四十五

年,明 政府又率先在两淮盐场推行“纲运制” ,徽商就以同乡和同族结成 纲帮运销食盐,从而获得了垄断两淮盐业的世袭特权。盐业经营 中的优势地位和继之而来的垄断特权的确立,使徽商得以雄飞于 中国商界。 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 2、我省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各有哪些?请选择其一进行详 细介绍。 答:安徽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其中安庆、寿县、亳州、歙县、 绩溪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还有九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蒙 城、涡阳、桐城、和县、贵池、黟县、凤阳、潜山、宣州。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 口城市。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总面 积 1.53 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821 平方公里,辖 7 县 3 区。 安徽省名中的“安”便取自安庆。 (一)安庆的历史文化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薛家岗 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 安徽省简称“皖”就由此而来。南宋时始名“安庆” 含“平安吉 庆”之意,别名“宜城” 。 从清乾隆到民国年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也是军事重地,太平天国后期安庆保卫战就发生在这 里。它也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1861 年曾国藩创 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 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 部电话、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 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 “戏剧之乡” “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历史上 “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 “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 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 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安庆还诞生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 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 “两弹元勋”邓稼先、 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等杰出人物。古皖文 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二)安庆的自然人文景观 安庆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这里有一柱 擎天、雄奇灵秀的天柱山;有佛教圣地司空山;有“海门天柱” 的小孤山;有“南国小长城”白崖寨;有“海上蓬莱”浮山,还 有大龙山、鹞落坪、妙道山、薛家岗、花亭湖等数十处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安庆还是国家园林城市。市区内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 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市民公园、大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堪 与杭州西湖媲美。安庆江边的迎江寺振风塔,塔影横江。城内的 “世太史第” “探花第” “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还有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 阁、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等人文建筑,无不体现出安庆的文 化气息。

(三)安庆的特产 安庆的特产很多,像岳西翠兰、胡玉美蚕豆酱、怀宁贡糕、 桐城 丰糕、江毛水饺等都在全国享有知名度,还有望江挑花、潜山舒 席、宿松蜡染等传统工艺品也令人爱不释手。

开放英语(3)

作业1 1-5DCCBB 6-10DBDAB 11-15CDBAB 16-20CBADB 21-25CDDAA 26-30BDCCD 31-35 ACDCA 36-40TTFFF 第四部分短文Changes in Life It is 1 month since I left BUPT, things have changed a lot as I listed below: 1st, I begin to cook. Forcing by my girl friend, I start cooking by making fried eggs. But suddenly after I cooked my very first meal in my life, I began to love cooking. Putting my stomach under my own control is the best way to keep healthy. Maybe this is an era that men take all the duties in a family except giving birth to a baby. Whatever, cooking is good life style and I really enjoy it. Hope some day I could cook for you guys, but you really need to wait.... 2nd, My life style has been more regular. Thank to the shuttle bus of my company, I have a chance to get up early and go home early, also sleep early(except tonight). But the breakfast in my company canteen is...I decide not to say that. 3rd, My Financial situation has never been worse. After I handed in my house rent, I have been tight in finance for almost 2 months. The house owner is somewhat disgusting, although looks nice. I hope I have my

April salary before the end of May, or I will have nothing to fulfill the house rent. 4th, I have lost my direction. It was the first thought when I steped in my company. Because my work is just sustaining a product. Some people have worked for this product for 5 or 6 years and still do the same thing as before. This is terrible for me because, at school I have a direction, I know I should do projects, learn courses and get my degree. Now I don't see a future. What will I be after 3 or 4 years? It is a question I have to face and have to find an answer. And I really hope some experienced one discuss with me the answer for the 4th question.


相关文章

  • 电大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
  • <<<<安徽地域文化安徽地域文化安徽地域文化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作业作业作业1111 一一一一....填空填空填空填空((((每小题每小题每小题每小题1111分分分分,,,,共共共共202 ...查看


  • 电大安徽地域文化考试名词解释
  • 二.名词解释 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 ...查看


  • 电大现代汉语作业1@#参考答案
  • 01任务 文山丘北吴老师 一.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本课程入门学习要求) 1. 浏览本课程各个部分的学习内容并简要介绍. <现代汉语专题>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升本科)"现代汉语专题& ...查看


  • 数据结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
  • <数据结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总体安排: 1.>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讨论各种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有关操作的算法.本课程教材中的内容共为9章,面授辅导主要为重难点讲析,可以适当穿插 ...查看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免修免考及开放教育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免修免考及开放教育 本科(专科起点) 全国网考免考管理办法 为加强全省电大免修免考课程管理, 促进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与其它高等教育的 相互沟通, 推进电大开放教育的深入开展,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免修免考课程管 ...查看


  • 地方政府学中央电大网上作业
  • _0004 一.单项选择题(共 6 道试题,共 6 分.) 1. 当代中国史学界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第一个政治实体国家是 D A. 商王朝 B. 夏王朝 C. 周王朝D. 秦朝 满分:1 分 2. 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发展到了一个全 ...查看


  • 2012年电大区域经济学作业一
  •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得分: 30 1.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是由( )提出的. A. 杜能 B. 内尔森 C. 赖宾斯坦 D. 韦伯 满分:3 分 2. ( )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得以进行的空间,区域经济也因此成 ...查看


  •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_平时作业3及答案
  •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平时作业3 一.填空题 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查看


  • 广西电大中华文化概论答案
  • 中华文化概说一.填空题 1.文化 的 含义 主要指 文化"人文",指的是人类文明:而所谓"化成",则 是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的意思. .2. "中华"之"华"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