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型,可以帮你提出更有效的提问

L先生说:

下文中,所有的「提问」,意同英文的 Question;

所有的「问题」,意同英文的 Problem。

请注意分辨哦。: )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这是一个信息交流无比通畅的时代。

互联网和新媒体,把所有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职业发展,人生规划,技能学习,你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专业人士,向他们请教。

尤其是16年以来,在行,分答,值乎,知乎Live,以及大量类似的互动、问答、网课平台,将知识经济和分享经济推向了顶峰。

我是十分看好这种模式的。花几块钱、几十块钱,就能得到业内专家的针对性回复,很多时候,这能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

但是,就我所看到的,许多人对如何提问本身,都存在着不少误解。

比如,我的知乎和公众号,经常能收到这样的提问:

某某专业毕业后可以做什么?

什么行业/公司前景最好?

从事某某行业有没有前途?

像这样的提问,别人是没有办法回复你的。就算能回复,多半也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拿这三个例子来说:

某某专业毕业后可以做什么?

做什么都可以。有些工作必须具备专业背景,但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是只能从事本专业工作的。

什么行业/公司前景最好?

这个提问是没有人能回答的。因为如果能明确知道答案,光靠买股票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从事某某行业有没有前途?

这个跟行业没太大关系,主要看人。做得好,肯动脑子,肯努力,做什么都有前途……

像这样的提问,其实就属于没有认真思考过。

它们存在着三个毛病:

1. 空泛

简单来说,就是不够具体,没有条件,没有情景,让人不知从何入手。

比如说「从事某某行业有没有前途?」,什么样才算是有前途呢?定义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提问人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相比之下,如果问:零基础学习某某行业,三年时间,在一线城市,薪资有没有可能达到一万以上?这就是个靠谱得多的提问,因为有了具体的情景和条件。

2. 主观

就是提问依赖于回答者的主观观点,而非客观的事实和信息。

这是记者采访的方式,但不应是求知解惑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定义和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心目中的「更好」「最好」也不一样,跟你想要的结果往往也未必一样。

更好的方法是什么?是寻求客观的「信息」而非「观点」或「论述」。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自己独立分析,得出你自己的观点。

比如「广告行业值不值得去做?」就不是一个好的提问,因为太主观了。你应该围绕这个提问,列出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薪资、强度、成就感、发展空间,等等,再逐一攻克这些相关信息,得出你自己针对「值不值得去做」的回答。

3. 庞大

就是提问涉及的范围太大、太广,要求回答者作出分析和论述。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礼仪问题了。大家都很忙,换了是你,看到一个提问,需要花上几个小时,写上几千字才能讲清楚,你会有回答的欲望吗?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提问都是石沉大海。

最好的方式,是不要让对方做论述题,而是让他做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

简而言之,就是将对方回答的成本尽可能地降低,这样才会更容易得到回复。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毛病呢?

大多数情况下,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提问人本身,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的答案。

要知道,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解决问题。咨询也好,求助也罢,只能帮自己获取一些必要信息,帮助你校准方向,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它无法代替你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好的提问,应该是聚焦的,聚焦在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面。

它应该是明确的,关于你目前面临的困境,或者正在关注、正在思考的问题;

它应该是建立在你的决策路径上,能够为你的决策提供依据;

或者能够帮助你克服困境,直接转化为行动。

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才能提出有效的提问呢?

下面这几条原则,也许可以帮到你。

1. 自我觉知

之前写过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文章,许多人在后台问我: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是没办法回答的。

一个人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的「觉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些问题,是只有你自己才可能知道的,也是你必须去找到答案的。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转而把重心放在寻求外界的力量上。然而,无论什么样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助力,都无法代替你对自己的「自我觉知」过程。

所有的一切,只有在「自我觉知」成立之后,才有意义。因为提问的本质,就是找到一条通往理想状态的道路。你连想去的目的地都不知道在哪里,怎么提问呢?

2. 定义问题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理想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而解决问题,就是一步步克服这个差距的过程。

这一步,就是重新定义问题,问清楚自己:

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现状是什么?

这中间的差距是什么?

综上所述,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 问题细化

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过程,是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再一步步将它细化、分解,通过对细化的小问题的攻克,转化为决策+行动,最终实现对整个问题的攻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提问,都可以往下细化,分成更具体、更小的提问——尤其是对于主观、庞大的提问,更是如此。

你提出的提问越细、越具体,就越容易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像「互联网运营岗位前途如何」这样的提问,就可以细分为:「市场运营岗位起薪多少」「市场运营岗位薪水涨幅如何」「市场运营岗位的晋升路径是什么」「从市场运营岗位到总监、高管一般需要多少年」,等等。

细化到什么程度合适呢?细化到提问的粒度以「信息」为主,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当对方可以用两三句话给你一个明确的回答时,就可以了。

4. 关注信息

时时刻刻记住这个思维结构:

1)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可以有哪些决策路径?

3)关于这些决策路径,我需要什么信息,我已经掌握了什么信息,我还缺少什么信息?

你所有的提问,应该跟(3)相挂钩,否则就是没有价值的。

最后,提供一个SCEIG模型,你可以用它对你自己的提问筛一遍。

一个好的提问,应该符合这几个条件:

Specific —— 具体的

它有具体的情景和目标,双方对其均具备充分的必要信息。

Closed —— 封闭的

它是有着明确答案的,是有限的,是可以穷尽的。

Easy —— 简洁的

它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回答出来,不需要大量论证,更接近于「信息」而非「知识」。

Intentional —— 有指向性的

我要这个信息做什么?它对我有什么价值?它在我的决策路径里面处于哪个位置?对于这些问题,你都有明确的答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问答的价值。

General —— 普遍的

你的提问不应该过于个人化,最好是能让回答者感到「有回答的价值」,能够推而广之的。

如果在这些基础上,你的提问能让回答者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理,那就更理想了。

L先生说:

下文中,所有的「提问」,意同英文的 Question;

所有的「问题」,意同英文的 Problem。

请注意分辨哦。: )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这是一个信息交流无比通畅的时代。

互联网和新媒体,把所有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职业发展,人生规划,技能学习,你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专业人士,向他们请教。

尤其是16年以来,在行,分答,值乎,知乎Live,以及大量类似的互动、问答、网课平台,将知识经济和分享经济推向了顶峰。

我是十分看好这种模式的。花几块钱、几十块钱,就能得到业内专家的针对性回复,很多时候,这能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

但是,就我所看到的,许多人对如何提问本身,都存在着不少误解。

比如,我的知乎和公众号,经常能收到这样的提问:

某某专业毕业后可以做什么?

什么行业/公司前景最好?

从事某某行业有没有前途?

像这样的提问,别人是没有办法回复你的。就算能回复,多半也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拿这三个例子来说:

某某专业毕业后可以做什么?

做什么都可以。有些工作必须具备专业背景,但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是只能从事本专业工作的。

什么行业/公司前景最好?

这个提问是没有人能回答的。因为如果能明确知道答案,光靠买股票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从事某某行业有没有前途?

这个跟行业没太大关系,主要看人。做得好,肯动脑子,肯努力,做什么都有前途……

像这样的提问,其实就属于没有认真思考过。

它们存在着三个毛病:

1. 空泛

简单来说,就是不够具体,没有条件,没有情景,让人不知从何入手。

比如说「从事某某行业有没有前途?」,什么样才算是有前途呢?定义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提问人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相比之下,如果问:零基础学习某某行业,三年时间,在一线城市,薪资有没有可能达到一万以上?这就是个靠谱得多的提问,因为有了具体的情景和条件。

2. 主观

就是提问依赖于回答者的主观观点,而非客观的事实和信息。

这是记者采访的方式,但不应是求知解惑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定义和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心目中的「更好」「最好」也不一样,跟你想要的结果往往也未必一样。

更好的方法是什么?是寻求客观的「信息」而非「观点」或「论述」。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自己独立分析,得出你自己的观点。

比如「广告行业值不值得去做?」就不是一个好的提问,因为太主观了。你应该围绕这个提问,列出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薪资、强度、成就感、发展空间,等等,再逐一攻克这些相关信息,得出你自己针对「值不值得去做」的回答。

3. 庞大

就是提问涉及的范围太大、太广,要求回答者作出分析和论述。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礼仪问题了。大家都很忙,换了是你,看到一个提问,需要花上几个小时,写上几千字才能讲清楚,你会有回答的欲望吗?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提问都是石沉大海。

最好的方式,是不要让对方做论述题,而是让他做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

简而言之,就是将对方回答的成本尽可能地降低,这样才会更容易得到回复。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毛病呢?

大多数情况下,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提问人本身,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样的答案。

要知道,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解决问题。咨询也好,求助也罢,只能帮自己获取一些必要信息,帮助你校准方向,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它无法代替你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好的提问,应该是聚焦的,聚焦在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面。

它应该是明确的,关于你目前面临的困境,或者正在关注、正在思考的问题;

它应该是建立在你的决策路径上,能够为你的决策提供依据;

或者能够帮助你克服困境,直接转化为行动。

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才能提出有效的提问呢?

下面这几条原则,也许可以帮到你。

1. 自我觉知

之前写过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文章,许多人在后台问我: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是没办法回答的。

一个人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的「觉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些问题,是只有你自己才可能知道的,也是你必须去找到答案的。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转而把重心放在寻求外界的力量上。然而,无论什么样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助力,都无法代替你对自己的「自我觉知」过程。

所有的一切,只有在「自我觉知」成立之后,才有意义。因为提问的本质,就是找到一条通往理想状态的道路。你连想去的目的地都不知道在哪里,怎么提问呢?

2. 定义问题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理想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而解决问题,就是一步步克服这个差距的过程。

这一步,就是重新定义问题,问清楚自己:

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现状是什么?

这中间的差距是什么?

综上所述,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 问题细化

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过程,是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再一步步将它细化、分解,通过对细化的小问题的攻克,转化为决策+行动,最终实现对整个问题的攻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提问,都可以往下细化,分成更具体、更小的提问——尤其是对于主观、庞大的提问,更是如此。

你提出的提问越细、越具体,就越容易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像「互联网运营岗位前途如何」这样的提问,就可以细分为:「市场运营岗位起薪多少」「市场运营岗位薪水涨幅如何」「市场运营岗位的晋升路径是什么」「从市场运营岗位到总监、高管一般需要多少年」,等等。

细化到什么程度合适呢?细化到提问的粒度以「信息」为主,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当对方可以用两三句话给你一个明确的回答时,就可以了。

4. 关注信息

时时刻刻记住这个思维结构:

1)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可以有哪些决策路径?

3)关于这些决策路径,我需要什么信息,我已经掌握了什么信息,我还缺少什么信息?

你所有的提问,应该跟(3)相挂钩,否则就是没有价值的。

最后,提供一个SCEIG模型,你可以用它对你自己的提问筛一遍。

一个好的提问,应该符合这几个条件:

Specific —— 具体的

它有具体的情景和目标,双方对其均具备充分的必要信息。

Closed —— 封闭的

它是有着明确答案的,是有限的,是可以穷尽的。

Easy —— 简洁的

它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回答出来,不需要大量论证,更接近于「信息」而非「知识」。

Intentional —— 有指向性的

我要这个信息做什么?它对我有什么价值?它在我的决策路径里面处于哪个位置?对于这些问题,你都有明确的答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问答的价值。

General —— 普遍的

你的提问不应该过于个人化,最好是能让回答者感到「有回答的价值」,能够推而广之的。

如果在这些基础上,你的提问能让回答者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理,那就更理想了。


相关文章

  • 文本信息检索模型
  • 晋图学刊 1998年第3期 ・33・ 文本信息检索模型 齐向华 (山西大学信息管理系 太原 030006) [摘要] 介绍了目前流行的三种文本信息检索模型(布尔检索模型.概率推理模型.空间向量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各自较重要的实用系统,最后对三 ...查看


  • 行为面试法star与实例
  • 行为面试法star 行为面试法: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在未来再次发生的可能性."S"是situation,情景;"T"是target,目标;"A"是action,行动;"R&q ...查看


  • 信息检索论文-文本表示模型
  • 文本表示模型 摘要: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如何从中快速有效地搜集信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信息检索的一个关键就是建立高效的文本表示模型.本文主要讨论了信息检索.三种传统文本表示模型.及其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检索 向量空间模 ...查看


  • 公务员面试考官培训
  • 四.结构化面试的展开方式举例 1.个人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 月.政治面貌.健康状况.婚姻状况 2.工作兴趣/爱好所申请的职位/工作? 你 认为本职位/工作包括什么内容?为 什么来申请这个职位/工作? 你认为你 能胜任这个职位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


  • 案例-泌尿系统组成教学案例 李西睿
  • 案例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抚顺市二十三中学 李西睿 [设计依据与构想] 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良好发展.为此做出以下的教学设计. ...查看


  •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1.制作"宇宙"模型 学习目标: 1.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 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 ...查看


  • 互动启发式教学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 互动启发式教学法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宫伟力1 王渊源 常斌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建学院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学院) 1. 引言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 ...查看


  •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行动研究]读书笔记
  • <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行动研究>读书笔记 赵忆宁 提问行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与学生共享信息,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重要渠道.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一目标是通过 ...查看


  • 化学小课题方案
  • 关于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化学组 驱动性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设计驱动性问题实际是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用问题驱动学生持续不断思考.探究,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持续.顺利.高效进行,达成教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