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记 | 古诗中常用的8个意象

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

中国人说话讲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达,古诗词更是这样,因此要读懂古文,就一定要先读懂这些意象的意思。

诗词君收集、整理了一些诗词常用意象,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洁、不畏邪恶,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尤侗《闻鹧鸪》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诗经·黍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

中国人说话讲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达,古诗词更是这样,因此要读懂古文,就一定要先读懂这些意象的意思。

诗词君收集、整理了一些诗词常用意象,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洁、不畏邪恶,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尤侗《闻鹧鸪》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诗经·黍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相关文章

  • 高中古诗词寓意
  • 古诗词寓意 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并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 ...查看


  •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
  • 高考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 纵观2006年各省市古诗鉴赏高考试题,诗歌题材多样,考查的题型也是多样.研究试题的命题角度.测试意向.设计技巧,对我们的诗词教学和高考备考,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试从古诗鉴赏命题的角度来探索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进行 ...查看


  •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精)
  •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查看


  •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例说
  • 高考古诗词鉴赏11类题型答题技巧例说 一.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 ...查看


  • 高考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最全)
  • 高考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在中国古 ...查看


  • 古诗鉴赏题
  • ★古诗鉴赏题千变万化不离10大规律★ 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 ...查看


  •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本文为大家总结了高考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抓诗眼.抓意向.明意境 1.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 ...查看


  •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 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 ...查看


  • 教学法方向(毕业论文)范例
  • 内容摘要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瑰宝,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的民族之魂.但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大多还在走模式化的道路,即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与解释,强制性背诵.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达不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审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