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农技服务,2010。27(12):1585—1586

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李闰枚

稻瘟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李小闯

(安徽省肥东县农技推广中心白龙中心站,安徽肥东230011)

摘要阐述了稻瘟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规律、发生因素及其综合防治方法。关键词稻瘟病;症状;发生因素;综合防治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435.11文章编号1004-8421(2010)12—1585—02

稻瘟病也称稻热病、为烧瘟、叩头瘟、吊颈瘟等,是水稻

的一种常发性病害,与纹枯病和稻曲颊并称为水稻三大病害,是世界性的生物自然灾害。在水稻产区,局部发生稻瘟病以后,如果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加上水稻品种抗病性又相对较差,稻瘟病迅速地蔓延扩散,很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

大面积水稻受害,轻则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超过

50%,甚至绝收。我国每年约380万hm2水稻感染稻瘟病,该病已成为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之一。1危害症状

1.1苗瘟由种子携带病菌引起,通常发生在3叶期以前的秧苗叶片上,发病秧苗变黄卷曲枯死,基部为黑褐色,上部为黄褐色,湿度较大时,病变部位会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1.2叶瘟在水稻3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分蘖至拔节

期发生危害最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差异,叶瘟表现出的病斑形状、大小和色泽有所不同,大致分为慢性型、急

性型、自点型和褐点型4种类型。

1.2.1慢性型病斑。这是稻瘟病的典型特征,病斑呈梭形,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中间部位为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在潮湿的情况下,叶背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

片上病斑较多时,会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发病重的叶片

最后会枯死。

1.2.2急性型病斑。为暗绿色水浸状,大多为椭圆形或近圆形,发病叶片的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出现这种病

斑往往预示着稻瘟病的大流行。

1.2.3白点型病斑。多在水稻上部的嫩叶上出现,呈圆形或近圆形白色小点,没有霉层。

1.2.4褐点型病斑。多在气候干燥的条件下,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的老叶上,为褐色小点,多发生在叶脉问,不产生分生孢子。没有霉层。

1.3穗颈瘟农民又将其称为“掐脖瘟”,发生在水稻主穗梗到第1枝梗分枝的中间部分,枝梗和穗轴也可能会受到侵染,病斑呈褐色,发病早而重的穗部枯死,产生白穗,发病晚的秕谷增多。

1.4节瘟通常在水稻抽穗后发生,起初在稻节上产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以后逐渐围绕稻节不断呈环状扩展,最后

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后,稻节凹陷,容易折断。

1.5谷粒瘟一般在谷粒的护颖或颖壳上产生黑褐色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谷粒瘟增加了种子的带菌率,是翌

作者简介李小闯(1972一),男,安徽肥东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

推广工作。收稿日期2010-11-12

年苗瘟的重要初侵染源,发生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

2病原与侵染循环

2.1病原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靠气流传播,病原为真菌半知菌中的无性态灰梨孢菌,分生孢子呈洋梨形。

2.2侵染循环稻瘟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谷和稻草上越冬,菌丝在8~37℃都能发育,适宜温度为26~28℃,分

生孢子在10—350C都可以形成,适宜温度为25~28℃。

第2年,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病菌萌发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至稻株,钻入植株内部,破坏细胞组织,吸收养分。在分生孢子钻入处形成病斑,在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斑部位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又会随风雨传播,落到其他稻株上,钻入叶片、茎秆、穗部和枝梗等部位的细胞组织,继续危害其他稻株,从而产生循环侵染。发病规律

(1)稻瘟病病菌比较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对低温和干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对湿热的抵抗力则较差。

(2)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稻瘟病,但是以秧苗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容易感染发病,因为这3个时期稻株组织很幼嫩,病菌容易侵入。

(3)一般山区稻瘟病比平原地区发生多而且严重,这是因为山区地势较高,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云雾多,露水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和传播。

(4)长期深灌、冷浸田块、偏施氮肥的田块,由于稻株的抗性减弱,也容易引发稻瘟病。发病因素

.1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这是稻瘟病发生的内因,不同的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抗病性较弱的品种,发病几率较高。

稻瘟病反复发生,或年年都会发生,而且在局部地区甚至大范围发生和流行,其原因主要与稻瘟病病菌的生理小种的特性有关。在一个种植区往往存在许多占优势的优势小种或优势种群,当人们种植抗病品种后,这些优势小种、优势种群受抑制,稻瘟病即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年份的增加,生理小种发生变异,原来的优势小种、优势种群变成了劣势小种、劣势种群,致使水稻的抗病性降低甚至消失,这也就使原本表现为抗病的品种逐渐不抗病。.2气象条件影响这是稻瘟病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条件和外因之一。一般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天气时晴时雨,早晚有云雾以及结露条件下,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另外,如果水稻处于发病阶段,气温在20—30qC,尤其在24—28℃,阴雨天

34444

农技服务,2010。27(12):1585—1586

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李闰枚

稻瘟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李小闯

(安徽省肥东县农技推广中心白龙中心站,安徽肥东230011)

摘要阐述了稻瘟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规律、发生因素及其综合防治方法。关键词稻瘟病;症状;发生因素;综合防治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435.11文章编号1004-8421(2010)12—1585—02

稻瘟病也称稻热病、为烧瘟、叩头瘟、吊颈瘟等,是水稻

的一种常发性病害,与纹枯病和稻曲颊并称为水稻三大病害,是世界性的生物自然灾害。在水稻产区,局部发生稻瘟病以后,如果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加上水稻品种抗病性又相对较差,稻瘟病迅速地蔓延扩散,很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

大面积水稻受害,轻则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超过

50%,甚至绝收。我国每年约380万hm2水稻感染稻瘟病,该病已成为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之一。1危害症状

1.1苗瘟由种子携带病菌引起,通常发生在3叶期以前的秧苗叶片上,发病秧苗变黄卷曲枯死,基部为黑褐色,上部为黄褐色,湿度较大时,病变部位会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1.2叶瘟在水稻3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分蘖至拔节

期发生危害最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差异,叶瘟表现出的病斑形状、大小和色泽有所不同,大致分为慢性型、急

性型、自点型和褐点型4种类型。

1.2.1慢性型病斑。这是稻瘟病的典型特征,病斑呈梭形,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中间部位为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在潮湿的情况下,叶背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

片上病斑较多时,会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大斑,发病重的叶片

最后会枯死。

1.2.2急性型病斑。为暗绿色水浸状,大多为椭圆形或近圆形,发病叶片的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出现这种病

斑往往预示着稻瘟病的大流行。

1.2.3白点型病斑。多在水稻上部的嫩叶上出现,呈圆形或近圆形白色小点,没有霉层。

1.2.4褐点型病斑。多在气候干燥的条件下,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的老叶上,为褐色小点,多发生在叶脉问,不产生分生孢子。没有霉层。

1.3穗颈瘟农民又将其称为“掐脖瘟”,发生在水稻主穗梗到第1枝梗分枝的中间部分,枝梗和穗轴也可能会受到侵染,病斑呈褐色,发病早而重的穗部枯死,产生白穗,发病晚的秕谷增多。

1.4节瘟通常在水稻抽穗后发生,起初在稻节上产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以后逐渐围绕稻节不断呈环状扩展,最后

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后,稻节凹陷,容易折断。

1.5谷粒瘟一般在谷粒的护颖或颖壳上产生黑褐色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谷粒瘟增加了种子的带菌率,是翌

作者简介李小闯(1972一),男,安徽肥东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

推广工作。收稿日期2010-11-12

年苗瘟的重要初侵染源,发生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

2病原与侵染循环

2.1病原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靠气流传播,病原为真菌半知菌中的无性态灰梨孢菌,分生孢子呈洋梨形。

2.2侵染循环稻瘟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谷和稻草上越冬,菌丝在8~37℃都能发育,适宜温度为26~28℃,分

生孢子在10—350C都可以形成,适宜温度为25~28℃。

第2年,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病菌萌发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至稻株,钻入植株内部,破坏细胞组织,吸收养分。在分生孢子钻入处形成病斑,在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斑部位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又会随风雨传播,落到其他稻株上,钻入叶片、茎秆、穗部和枝梗等部位的细胞组织,继续危害其他稻株,从而产生循环侵染。发病规律

(1)稻瘟病病菌比较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对低温和干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对湿热的抵抗力则较差。

(2)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稻瘟病,但是以秧苗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容易感染发病,因为这3个时期稻株组织很幼嫩,病菌容易侵入。

(3)一般山区稻瘟病比平原地区发生多而且严重,这是因为山区地势较高,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云雾多,露水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和传播。

(4)长期深灌、冷浸田块、偏施氮肥的田块,由于稻株的抗性减弱,也容易引发稻瘟病。发病因素

.1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这是稻瘟病发生的内因,不同的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抗病性较弱的品种,发病几率较高。

稻瘟病反复发生,或年年都会发生,而且在局部地区甚至大范围发生和流行,其原因主要与稻瘟病病菌的生理小种的特性有关。在一个种植区往往存在许多占优势的优势小种或优势种群,当人们种植抗病品种后,这些优势小种、优势种群受抑制,稻瘟病即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年份的增加,生理小种发生变异,原来的优势小种、优势种群变成了劣势小种、劣势种群,致使水稻的抗病性降低甚至消失,这也就使原本表现为抗病的品种逐渐不抗病。.2气象条件影响这是稻瘟病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条件和外因之一。一般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天气时晴时雨,早晚有云雾以及结露条件下,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另外,如果水稻处于发病阶段,气温在20—30qC,尤其在24—28℃,阴雨天

34444


相关文章

  • 稻瘟病和水稻螟虫的防治技术
  • http://www.lzppq.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444 稻瘟病的防治技术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我国南北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发病的轻重因年份. ...查看


  •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俗称钻心虫,该虫主要危害水稻,同时也危害茭白.玉米等作物,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以发生时间长.防治难度大.产量损失重而成为夺取水稻丰收的主要障碍. 一. 发生危害规律 二化螟在稻桩.稻草和其它田间禾本科 ...查看


  • 水稻肥床旱育秧苗期病虫鼠害的发生及防治
  • 摘要 水稻肥床旱育秧易发生立枯病.苗稻瘟病.恶苗病.条纹叶枯病.蝼蛄.蚯蚓.鼠害等病虫鼠害.分析了水稻旱育秧苗生长前期易发生的几种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结合应用实践,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病虫鼠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 ...查看


  • 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与防治
  • 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与防治 一.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世界性病害,广泛分布世界各水稻种植区.吉林省每年都有发生,其发病程度因品种.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气象条件不同而有差别,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40-50%以上,分蘖期发病严重时 ...查看


  •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作者:王宏秋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5年第01期 摘要:水稻去壳即为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因此水稻在我国乃至很多国家都得到大面积种植.在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也非常广 ...查看


  • 水稻三大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 2011,28(7):992农技服务,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水稻三大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钱学文 (安徽省皖河农场生产科,安徽安庆246009) 摘要阐述了水稻三大病害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水稻:稻瘟 ...查看


  • 水稻五大病害防治方法
  • 一.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裂开,露出谈黄色块状物. 被害后期症状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第一次防治在破口前10- ...查看


  • 水稻活棵返青期病虫害防治意见
  • 一代灰飞虱大发生,并且带毒率高,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的条件具备.但通过狠抓秧田期防治,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使水稻栽入大田后发生的条纹叶枯病病株率较低.当前水稻已进入活棵返青期,正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第一显症始盛期.此外活棵返青期也是二代灰飞虱 ...查看


  • 水稻绿色防控 文档
  • 2011年资福乡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示范及推广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扎实做好病虫害防灾减灾工作,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稻病虫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