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1)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材第61页的例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读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认识正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2.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

1.(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①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②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先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先根据条件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行驶360km。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2.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组织学生描述图画上的内容和数学信息。

问题: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钱?

(1)想一想: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式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交流。

(2)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这样计算:

28÷8×10

=3.5×10

=35(元)

(3)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说明: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4)教师: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5)指名汇报。说一说解答方法。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6)组织学生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方程解答。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指名检验。

师说明:在列式时,同学们可能感到很陌生,列正比例的式子是什么样的,就是列出两组比,并且比值要相等和题中的意义要相符,比如,此题比值的意义是每吨水的价钱一定,那么你所列的比的比值一定要表示每吨水的价钱。应列出: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280÷8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8)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请同学们按照例5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指一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课堂作业】

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1)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指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材第61页的例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读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认识正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2.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

1.(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①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②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先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先根据条件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行驶360km。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2.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组织学生描述图画上的内容和数学信息。

问题: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钱?

(1)想一想: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式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交流。

(2)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这样计算:

28÷8×10

=3.5×10

=35(元)

(3)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说明: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4)教师: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5)指名汇报。说一说解答方法。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6)组织学生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方程解答。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指名检验。

师说明:在列式时,同学们可能感到很陌生,列正比例的式子是什么样的,就是列出两组比,并且比值要相等和题中的意义要相符,比如,此题比值的意义是每吨水的价钱一定,那么你所列的比的比值一定要表示每吨水的价钱。应列出: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280÷8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8)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请同学们按照例5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指一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课堂作业】

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1)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指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相关文章

  • [比例]单元教学分析
  • <比例>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解比例. 3.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查看


  • 比例尺的教案
  •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 ...查看


  •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上传版
  •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分析: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 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教材中的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李奶奶和张大妈 ...查看


  •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3.培养 ...查看


  •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基础上展开学习得,主要是比例的应用.首先通过对比例.正反比例的复习为这节内容作下铺垫,然后展开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查看


  • 按比例分配问题2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回龙小学的教师廖敦秀,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是 ...查看


  • 用比例解决问题
  • 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材第61页的例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正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用比 ...查看


  • 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体现了<标准>以及整套教材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教材构思与编写上有新的特点和创新.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 ...查看


  • 小学数学 教学目标(六下)
  •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 ...查看


  • 家长开放日教案--张冉
  • 将台洼小学"合作分享互动"课题备课模板(普通)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例 5 P61 1.通过具体情境预设,使 100%的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判断成 教学目标 正比例的量,并能用比例方法解决生活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