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皇帝哄到前线的杨亿,六岁能写诗,七岁能写文

?说起杨亿,也许有人会觉得陌生。时光倒退1000年,他可算是一代风云人物。他生活在北宋,是宋真宗倚仗的笔杆子,也是北宋诗坛一代宗主。他少年得志,却又英年早逝。他的为人体现着少年人追求个性的勇气,他的作品则充满了才气与志气。

对于杨亿的一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博学;有人说他浮华;有人说他耿直;有人说他狂悖。不管如何,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杨亿人生的一个关键词是“成功”。

从神童到“硬笔杆子”

杨亿的成功是从小时候开始的。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杨亿降生于江南东路玉山县(今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的县令宅中。这一年,北宋建立未久,写《虞美人》的李煜还做着南唐皇帝。杨亿的爷爷身为玉山县令,也归南唐管。不过,杨亿有位能干的叔祖,叫杨徽之,此时已在宋朝做到太守,并被认为有宰相之才。

杨亿刚会说话的时候,母亲抱着他,口授给他一些童蒙读物,他马上就能背下来。6岁开始学写诗,7岁时就能写文章,对着客人高谈阔论,俨然像个大人了。

就在杨亿以神童之才震惊世人时,南唐已经降宋,宋太祖过世,太宗即位,杨徽之深受宠信。到杨亿11岁那年,太宗听说杨徽之的侄孙是神童,想见见他,就派人把他接来。杨亿连续3天觐见皇帝,共写了5首诗赋。太宗很欣赏,问他:“离家这么久,想念父母吗?”杨亿答道:“见了陛下,就像见了父母一样。”太宗越发叹赏,封他做秘书省正字,官居九品。

正字属于词臣。当时,为国家编古籍、为朝廷拟诏命的词臣,工作清贵高雅,颇受世人尊敬,被称为“清官”,而负责具体事务的职位则被称为“浊官”。

宋代崇尚文治,词臣的地位越发被抬高。杨亿小小年纪,就当上九品“清官”,比今天的所谓成功人士还要牛气。

有了官位后,太宗对他依旧十分宠爱,每每破格奖赏。19岁时,他就已经“赐进士出身”,拿六品官的俸禄。北宋名臣王钦若主持修纂《册府元龟》,太宗特意下令,书稿要给杨亿看,等他点了头才算通过。

太宗去世,真宗即位,杨亿越发显贵。他成了真宗朝的“硬笔杆子”,起草了很多重要诏令。按当时的规定,哪位词臣当班,这天的诏令就由谁写。据说,大臣都希望给自己的诏命是由杨亿起草的,因此专拣他当班时去向皇帝请命。杨亿因此赚了很多润笔费。33岁时,他成了正三品的翰林学士,达到了词臣的最高品级。

在前线饮酒作歌

杨亿才华盖世,又一帆风顺,深得两朝皇帝宠爱,脾气自然不小。有小人奉承他说:“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刚”,肉麻地赞扬他是具有各种美德的君子。结果杨亿大声回答:“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声色俱厉,毫不客气地斥责对方是一无是处的小人,弄得对方下不来台。

杨亿对自己的文笔十分自负,很讨厌别人改他的文章。但是替人草拟文书,总免不了被上位者修改。杨亿就把被删改的地方都用墨涂成脚印的形状,说这些都是“他人脚迹”,不是自己的意思。

这位个性突出的才子,甚至敢驳皇上的面子。他草拟给辽国的文书时,用了“邻壤”这个词来形容辽国的国土。真宗看到后把这个词划去,写了“朽壤”、“鼠壤”、“粪壤”3个词。意思是用“邻壤”太温和了,换一个才解气。结果杨亿都不采纳,仅把“邻壤”改成“邻境”,倒显得真宗的词小家子气了。别人都担心杨亿会获罪,结果真宗居然不生气,还赞赏地说:“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性。”

不过,在真正面对外族入侵时,杨亿并不含糊。1004年,辽国攻打宋朝,大臣纷纷主和,只有杨亿和宰相寇准主战。他们故意压下前方战报,攒成一堆交给真宗。真宗一看急了,连问解决办法。寇准立刻提议真宗御驾亲征,杨亿不但私下劝导真宗,还主动要求随军上战场。他们连哄带劝地迫使真宗亲临前线。在军营中,杨亿饮酒作歌,潇洒豪迈。文人里面,他也算有气节、能干大事的血性汉子了。

为文坛带来新风气

官场总是拉帮结派,再有才华、居高位,也不能保证没有敌人,杨亿就有一个宿敌,叫丁谓。

论出身、入仕,丁谓和杨亿完全是两种路线。丁谓家世寒微,27岁中进士。虽然在当时算不上久困科场,但跟11岁就拿俸禄的杨亿还是没法比。走入官场后,丁谓没能留在皇帝身边写文章,而是被派去任“浊官”,做了很多实事,一步步地拼到高层。

从“浊官”变成文学侍臣后,丁谓的做事方法也跟杨亿很不一样。真宗想要立刘氏为皇后,让杨亿写诏书。杨亿认为刘氏的出身、人品都不如沈才人,坚决不写。结果丁谓写了。

杨亿很看不上丁谓。丁谓升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众人都去祝贺,只有他出言嘲弄。当时有文坛大家赞许丁谓,说丁谓的诗风很像杜甫。而杨亿曾公开说自己最不喜欢杜甫的诗,把杜甫比作“村夫子”。

丁谓坐上相位后,早年能干实事的优点全扔了,把心思都花在讨好真宗上。他怂恿真宗到泰山封禅,还利用“求仙”的迷信思想愚弄真宗,鼓动其建造豪华的宫殿迎接神仙。他喜欢向真宗奏报拜神时又有多少只仙鹤在廊下起舞,因此被人讥讽为“仙鹤宰相”。

杨亿将这些看在眼里,心里难免会有想法。封禅那年,他正好做了翰林学士,决定劝谏。他突然宣布自己喜欢李商隐的诗,到处搜求,写诗也模仿李商隐。杨亿身边的词臣们纷纷效仿,与他唱和,形成了一种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号称“西昆体”。

所谓“西昆”,是指西方的昆仑山,常常被用来代指帝王藏书之地。从字面上说,“西昆体”这个说法,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学院派”。“西昆体”的主要特点是遣词华丽,用很多典故,并且经常写到历代帝王和男女情事。其实,杨亿只是想借它们讽刺时局。

对于文坛来说,“西昆体”是一种新风气。当时,白居易的诗歌已流行了100多年,白诗强调通俗易懂,恨不能写得让不识字的老太太都明白。按这种审美,诗写成大白话就算是好诗,因此难免鱼龙混杂。杨亿的“西昆体”却展示出一种革新精神,代表着立国不久、朝气蓬勃的北宋。

被禁止作艳诗

不过,真宗看不到诗里的朝气,只看到讽刺。他被“西昆体”激怒了,据说是因为杨亿写诗讥讽了几位后宫嫔妃。于是,真宗在杨亿36岁那年下令禁绝“西昆体”。当然,他不好意思直接说:“你写那些古代昏君和负心汉,都是在写朕啊。”而只是指责“西昆体”“浮华”。

不过,真宗只是不让杨亿再写那些艳诗,并没有贬他的官。他仍然留在皇帝身边,起草重要文件。因为身体不好,杨亿几次请辞,真宗请了太医给他看病,免了他到朝中“坐班”,却舍不得放他走。后来好不容易让他辞官,又很快召回。

杨亿48岁那年,真宗病重,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命太子监国。寇准听说后,准备废掉刘皇后、罢黜丁谓,杨亿为此草拟了诏书。不料消息泄露,丁谓一派先下手为强,寇准遭到贬谪。因顾忌杨亿的才名,他们并未追究其责任。不久之后,杨亿感到身体不适,嘱咐家人不要哭,自己坐到床上,旋即溘然长逝。

年少封官的他,一路走来,总比同僚年轻很多,难免疏狂,称呼年老的词臣为“翁”,也就是“老头儿”。一位老词臣愤愤不平地说:“你也有老的那天,这‘翁’字还是留给你自己用吧。”另一位词臣笑着说兴许留不住,暗指他会死得早,没有老的那天。这本是一句戏言,不料却一语成谶。后人在追述这个故事时,也只能感叹这个巧合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说起杨亿,也许有人会觉得陌生。时光倒退1000年,他可算是一代风云人物。他生活在北宋,是宋真宗倚仗的笔杆子,也是北宋诗坛一代宗主。他少年得志,却又英年早逝。他的为人体现着少年人追求个性的勇气,他的作品则充满了才气与志气。

对于杨亿的一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博学;有人说他浮华;有人说他耿直;有人说他狂悖。不管如何,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杨亿人生的一个关键词是“成功”。

从神童到“硬笔杆子”

杨亿的成功是从小时候开始的。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杨亿降生于江南东路玉山县(今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的县令宅中。这一年,北宋建立未久,写《虞美人》的李煜还做着南唐皇帝。杨亿的爷爷身为玉山县令,也归南唐管。不过,杨亿有位能干的叔祖,叫杨徽之,此时已在宋朝做到太守,并被认为有宰相之才。

杨亿刚会说话的时候,母亲抱着他,口授给他一些童蒙读物,他马上就能背下来。6岁开始学写诗,7岁时就能写文章,对着客人高谈阔论,俨然像个大人了。

就在杨亿以神童之才震惊世人时,南唐已经降宋,宋太祖过世,太宗即位,杨徽之深受宠信。到杨亿11岁那年,太宗听说杨徽之的侄孙是神童,想见见他,就派人把他接来。杨亿连续3天觐见皇帝,共写了5首诗赋。太宗很欣赏,问他:“离家这么久,想念父母吗?”杨亿答道:“见了陛下,就像见了父母一样。”太宗越发叹赏,封他做秘书省正字,官居九品。

正字属于词臣。当时,为国家编古籍、为朝廷拟诏命的词臣,工作清贵高雅,颇受世人尊敬,被称为“清官”,而负责具体事务的职位则被称为“浊官”。

宋代崇尚文治,词臣的地位越发被抬高。杨亿小小年纪,就当上九品“清官”,比今天的所谓成功人士还要牛气。

有了官位后,太宗对他依旧十分宠爱,每每破格奖赏。19岁时,他就已经“赐进士出身”,拿六品官的俸禄。北宋名臣王钦若主持修纂《册府元龟》,太宗特意下令,书稿要给杨亿看,等他点了头才算通过。

太宗去世,真宗即位,杨亿越发显贵。他成了真宗朝的“硬笔杆子”,起草了很多重要诏令。按当时的规定,哪位词臣当班,这天的诏令就由谁写。据说,大臣都希望给自己的诏命是由杨亿起草的,因此专拣他当班时去向皇帝请命。杨亿因此赚了很多润笔费。33岁时,他成了正三品的翰林学士,达到了词臣的最高品级。

在前线饮酒作歌

杨亿才华盖世,又一帆风顺,深得两朝皇帝宠爱,脾气自然不小。有小人奉承他说:“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刚”,肉麻地赞扬他是具有各种美德的君子。结果杨亿大声回答:“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声色俱厉,毫不客气地斥责对方是一无是处的小人,弄得对方下不来台。

杨亿对自己的文笔十分自负,很讨厌别人改他的文章。但是替人草拟文书,总免不了被上位者修改。杨亿就把被删改的地方都用墨涂成脚印的形状,说这些都是“他人脚迹”,不是自己的意思。

这位个性突出的才子,甚至敢驳皇上的面子。他草拟给辽国的文书时,用了“邻壤”这个词来形容辽国的国土。真宗看到后把这个词划去,写了“朽壤”、“鼠壤”、“粪壤”3个词。意思是用“邻壤”太温和了,换一个才解气。结果杨亿都不采纳,仅把“邻壤”改成“邻境”,倒显得真宗的词小家子气了。别人都担心杨亿会获罪,结果真宗居然不生气,还赞赏地说:“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性。”

不过,在真正面对外族入侵时,杨亿并不含糊。1004年,辽国攻打宋朝,大臣纷纷主和,只有杨亿和宰相寇准主战。他们故意压下前方战报,攒成一堆交给真宗。真宗一看急了,连问解决办法。寇准立刻提议真宗御驾亲征,杨亿不但私下劝导真宗,还主动要求随军上战场。他们连哄带劝地迫使真宗亲临前线。在军营中,杨亿饮酒作歌,潇洒豪迈。文人里面,他也算有气节、能干大事的血性汉子了。

为文坛带来新风气

官场总是拉帮结派,再有才华、居高位,也不能保证没有敌人,杨亿就有一个宿敌,叫丁谓。

论出身、入仕,丁谓和杨亿完全是两种路线。丁谓家世寒微,27岁中进士。虽然在当时算不上久困科场,但跟11岁就拿俸禄的杨亿还是没法比。走入官场后,丁谓没能留在皇帝身边写文章,而是被派去任“浊官”,做了很多实事,一步步地拼到高层。

从“浊官”变成文学侍臣后,丁谓的做事方法也跟杨亿很不一样。真宗想要立刘氏为皇后,让杨亿写诏书。杨亿认为刘氏的出身、人品都不如沈才人,坚决不写。结果丁谓写了。

杨亿很看不上丁谓。丁谓升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众人都去祝贺,只有他出言嘲弄。当时有文坛大家赞许丁谓,说丁谓的诗风很像杜甫。而杨亿曾公开说自己最不喜欢杜甫的诗,把杜甫比作“村夫子”。

丁谓坐上相位后,早年能干实事的优点全扔了,把心思都花在讨好真宗上。他怂恿真宗到泰山封禅,还利用“求仙”的迷信思想愚弄真宗,鼓动其建造豪华的宫殿迎接神仙。他喜欢向真宗奏报拜神时又有多少只仙鹤在廊下起舞,因此被人讥讽为“仙鹤宰相”。

杨亿将这些看在眼里,心里难免会有想法。封禅那年,他正好做了翰林学士,决定劝谏。他突然宣布自己喜欢李商隐的诗,到处搜求,写诗也模仿李商隐。杨亿身边的词臣们纷纷效仿,与他唱和,形成了一种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号称“西昆体”。

所谓“西昆”,是指西方的昆仑山,常常被用来代指帝王藏书之地。从字面上说,“西昆体”这个说法,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学院派”。“西昆体”的主要特点是遣词华丽,用很多典故,并且经常写到历代帝王和男女情事。其实,杨亿只是想借它们讽刺时局。

对于文坛来说,“西昆体”是一种新风气。当时,白居易的诗歌已流行了100多年,白诗强调通俗易懂,恨不能写得让不识字的老太太都明白。按这种审美,诗写成大白话就算是好诗,因此难免鱼龙混杂。杨亿的“西昆体”却展示出一种革新精神,代表着立国不久、朝气蓬勃的北宋。

被禁止作艳诗

不过,真宗看不到诗里的朝气,只看到讽刺。他被“西昆体”激怒了,据说是因为杨亿写诗讥讽了几位后宫嫔妃。于是,真宗在杨亿36岁那年下令禁绝“西昆体”。当然,他不好意思直接说:“你写那些古代昏君和负心汉,都是在写朕啊。”而只是指责“西昆体”“浮华”。

不过,真宗只是不让杨亿再写那些艳诗,并没有贬他的官。他仍然留在皇帝身边,起草重要文件。因为身体不好,杨亿几次请辞,真宗请了太医给他看病,免了他到朝中“坐班”,却舍不得放他走。后来好不容易让他辞官,又很快召回。

杨亿48岁那年,真宗病重,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命太子监国。寇准听说后,准备废掉刘皇后、罢黜丁谓,杨亿为此草拟了诏书。不料消息泄露,丁谓一派先下手为强,寇准遭到贬谪。因顾忌杨亿的才名,他们并未追究其责任。不久之后,杨亿感到身体不适,嘱咐家人不要哭,自己坐到床上,旋即溘然长逝。

年少封官的他,一路走来,总比同僚年轻很多,难免疏狂,称呼年老的词臣为“翁”,也就是“老头儿”。一位老词臣愤愤不平地说:“你也有老的那天,这‘翁’字还是留给你自己用吧。”另一位词臣笑着说兴许留不住,暗指他会死得早,没有老的那天。这本是一句戏言,不料却一语成谶。后人在追述这个故事时,也只能感叹这个巧合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 宋人文弱?敢不敢和这些宋朝文学家过两招!
  •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3455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两宋一大璀璨亮点,正是文化. 这个亮点,从宋太祖披上黄袍起,长期亮的耀眼,书画艺术建筑科学,全是爆表突破历史,最惹眼的还是文学,散文诗词满眼精品,不同风格名家代代涌现,相关佳作人物, ...查看


  • 唐朝皇帝中写诗最好的一个
  • 唐朝是诗的朝代,当时的三教九流社会各界,莫不以能作诗为荣,其中当然也包括皇帝.李唐王朝存在的二百八十余年间,总共有二十三位皇帝,其中有诗歌作品留存到今天的就有十二位: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哲).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 ...查看


  • 从清政府对土尔扈特部的优恤与安置看其民族政策
  • 作者:吐娜 西域研究 1998年03期 乾隆三十六年(1771)五月下旬,远徙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战胜了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清政府得知土尔扈特部众已到达伊犁河的消息后,立即派遣御前 ...查看


  • [转贴]赵炎:石曼卿嫖妓为何被男妓组团举报
  •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前一句是唐朝诗人李贺的,后一句却是宋代才子石曼卿对的,很为时人推崇,莫不五体投地.<蓼花州闲录>曾以文坛佳话记述之. 石曼卿确实有才情,就是运气不太好,跟范进似的,多次参加科举,愣是考不中.到了 ...查看


  • 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死后被追封为宰相.
  • 在中国诗坛上,人们常把李白称作"诗仙",而事实上白居易才是真正的诗仙!请看唐宣宗的这首赞扬白居易的诗: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查看


  • 读书人做点事有多难?明末洪承畴降清是例子
  • 2010年09月12日 11:06 凤凰网历史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0条 核心提示:读书人肚子里的知识和才华,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展现出来,同样,只有把知识才华运用到具体实践上,读书人才能施展抱负.体现价值.而儒家学问是积极 ...查看


  • 雍正皇帝手段高强,十四阿哥一世凄惶
  • 雍正帝--弑兄屠弟(之七)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在皇位上坐了六十多年,阅人无数.他对自己的儿子们又格外用心,胤禵只是一个贝子,他的前面有十几位兄长,康熙皇帝挑选他到西北带兵,独挡一面,肯定有他的理由,当然也有很深的用心. 胤禵被任命为大将军, ...查看


  • 营销活动总结
  •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开了半天会了,大家都很辛苦,我也一样.刚才突然安排要我即兴发言总结,说实话,我也没有详细记录,也没有准备.但既然是即兴发言,我就跟大家谈谈我今年的一些感触,时间大约是30分钟,请大家忍耐. 我主要谈两个问题. ...查看


  • 出嘉峪关赋
  • <出嘉峪关感赋>赏析 (一) 中国卓越的政治家.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被革职"谪戍伊犁"的万里旅途中,抵达嘉峪关,八日晨,策马出关.他立马关前,放眼河山,纵临千古,感一八四二年农历九月初七日,感慨万端,挥笔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