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方法

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从钢筋外侧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钢筋的外侧在一定厚度混凝土的严密包裹之下,避免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侵袭,钢筋在混凝土的握裹之下,可避免腐蚀引起钢筋生锈的破坏性情况发生,确保其正常的安全使用功能和年限。混凝土对钢筋起到粘结和保护作用,使钢筋在混凝土内发挥正常的功能和作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取决于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规格及混凝土构件的类型等诸多因素,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表1)。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除应符合表1的规定之外,还应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表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表1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mm

二、基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基础梁、筏板等构件是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部位,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有地下室的基础和有防水要求的基础,一般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侵

袭和腐蚀,所以基础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显得尤为重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要根据设计文件、规范要求和环境类别等因素来确定,特别对潮湿、海水、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更应重视和满足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基础梁、筏板应承受来自地基的反作用力和整幢建筑物的自重与负载,一般设计有直径较大的钢筋且较高厚度的基础,就必须采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制作保护层垫块。垫块要采用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制作,规格可为70mm×7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梅花形布置方式,间距要大于1.0m。在筏板厚度不小于1.5m时,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制作的规格宜加大到100mm×1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尺寸过小有被压碎的可能,垫块被压碎后重新再放置会有一定困难,会给整个建筑物带来质量隐患。

在规范中给出的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质量验收允许偏差值,基础为±10mm、梁为±5mm、板为±3mm,用钢尺实地测量验收,这是专业质检员执行的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因考虑到施工中综合误差因素,规范才推出了质量验收标准数值。并不是给钢筋工允许偏差值,钢筋工更不能以此数值作为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控制标准数值。

三、柱及剪力墙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柱、墙是支承建筑物的主要竖向结构构件。在柱钢筋绑扎之前,应根据楼面上弹的柱定位线,把四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调到合适的位置,在柱筋根部位置,利用预埋筋焊上顶模筋既可控制纵向钢筋的正确位置,又可控制模板的位置,保护层垫块垂直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0m,柱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在各面均需设置,可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垫块或水泥护圈,但塑料护圈的刚度太小,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是以水泥砂浆垫块较佳。

墙体高度在不小于1.5m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1.5m的垂直梯子筋,在垂直梯子的上、中、下设置3道顶模筋,顶模筋长度h=墙厚-2mm,借以

控制墙体钢筋网片在混凝土内正常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墙体的四周以梅花形的方式,布置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或塑料护圈。关键是在柱层高向上0.10m处布置定位内箍,定位内箍制作样式见图1,C为柱筋的保护层厚度,也可制作外定位箍,墙体也应在相同部位设置水平定位梯子筋,柱、剪力墙的定位箍和水平定位梯子筋必须与竖向钢筋绑扎牢固。水平定位梯子筋制作样式见图2,C为墙筋的保护层厚度,安装定位箍筋时,四周要紧靠模板。内定位箍和水平定位梯子筋宜采用直径14mm以上的带肋钢筋制作,对于截面较大的柱,定位箍的钢筋直径可适当调整,定位筋在柱、墙截面未变化情况下可循环使用。水泥砂浆垫块制作,须采用比柱和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制作,在细石混凝土初凝时,预埋绑扎用的铁丝,以挂在柱筋和墙体筋上。

四、梁及顶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应根据规范和建筑设计文件给出的钢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结合环境类别、混凝土等级强度来确定,且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和在箍筋外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的要求。在梁箍筋翻样、制作时就要考虑到满足梁四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需要。梁底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宜采用50mm×5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的强度等级应比梁筋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垫块应垫在梁箍筋的下边,箍筋下不应少于两个垫块,以确保梁的平稳性,垫块的纵向间距不应大于1m,梁的两侧可垫水泥垫块也可用塑料护圈,梁的上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要结合楼板顶部钢筋的直径和上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适当调整。楼板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环境类别和混凝土等级强度确定,可采用50mm×5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平台垫块,间距应不大于1m,梅花形布置,垫块应垫在底部双向钢筋的交叉点下筋的下方,上下层钢筋之间要设置钢筋焊接马凳,间距不大于1m,可根据顶部钢筋直径的大小适当调整。

五、浇筑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浇筑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对钢筋的扰动会引起钢筋位移,这个问题应引起施工管理人员和混凝土工人的高度重视。在浇筑柱、墙体混凝土时不得随意推拉纵向受力钢筋,这样可能会造成受力钢筋的移位。在混凝土振捣时不得用振动棒来撬动钢筋,利用振捣钢筋来传导振捣力。对于梁、板结构的楼板,因梁板有的部位钢筋较密集,在浇筑混凝土时随意撬动和振捣钢筋,就会造成纵向受力钢筋的移位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偏差。混凝土浇筑工不得随意在楼板钢筋上行走,随意踩踏钢筋网片,必须搭设可移动的混凝土施工操作平台,随浇筑随向后移动,钢筋工必须跟班作业,发现钢筋损坏和移位等情况应及时校正修复,把浇筑混凝土时对钢筋扰动及各种不利因素发生率降到最低,确保钢筋在混凝土内的正确位置。

六、结构实体检验

结构实体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是结构工程验收的必检项目之

一。检验的部位应由监理方(建设)、施工方等共同选定有代表性的部位。抽取一定的数量梁、板类构件,当有悬臂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悬臂构件上部受力钢筋的移位可能严重削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更应重视悬臂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

度的检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梁类构件为+10mm,-7mm;板类构件为+8mm,-5mm。这个检验允许偏差值是在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作为标准的基础上而调整确定的,在允许偏差值范围之内的检测点为合格点,反之超出偏差值之外的检测点为不合格点,合格率必须在90%及以上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才判为合格。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允许偏差值是考虑混凝土施工时扰动等不利因素,而不是给钢筋工在制作中的允许偏差值,更不能误认为是放宽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要求。

在整个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遵循规范和设计给出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标准值,预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质量。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方法

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要性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从钢筋外侧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钢筋的外侧在一定厚度混凝土的严密包裹之下,避免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侵袭,钢筋在混凝土的握裹之下,可避免腐蚀引起钢筋生锈的破坏性情况发生,确保其正常的安全使用功能和年限。混凝土对钢筋起到粘结和保护作用,使钢筋在混凝土内发挥正常的功能和作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取决于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规格及混凝土构件的类型等诸多因素,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表1)。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除应符合表1的规定之外,还应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表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表1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mm

二、基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基础梁、筏板等构件是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部位,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有地下室的基础和有防水要求的基础,一般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侵

袭和腐蚀,所以基础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显得尤为重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要根据设计文件、规范要求和环境类别等因素来确定,特别对潮湿、海水、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更应重视和满足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基础梁、筏板应承受来自地基的反作用力和整幢建筑物的自重与负载,一般设计有直径较大的钢筋且较高厚度的基础,就必须采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制作保护层垫块。垫块要采用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制作,规格可为70mm×7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梅花形布置方式,间距要大于1.0m。在筏板厚度不小于1.5m时,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制作的规格宜加大到100mm×1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尺寸过小有被压碎的可能,垫块被压碎后重新再放置会有一定困难,会给整个建筑物带来质量隐患。

在规范中给出的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质量验收允许偏差值,基础为±10mm、梁为±5mm、板为±3mm,用钢尺实地测量验收,这是专业质检员执行的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因考虑到施工中综合误差因素,规范才推出了质量验收标准数值。并不是给钢筋工允许偏差值,钢筋工更不能以此数值作为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控制标准数值。

三、柱及剪力墙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柱、墙是支承建筑物的主要竖向结构构件。在柱钢筋绑扎之前,应根据楼面上弹的柱定位线,把四周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调到合适的位置,在柱筋根部位置,利用预埋筋焊上顶模筋既可控制纵向钢筋的正确位置,又可控制模板的位置,保护层垫块垂直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0m,柱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在各面均需设置,可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垫块或水泥护圈,但塑料护圈的刚度太小,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是以水泥砂浆垫块较佳。

墙体高度在不小于1.5m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1.5m的垂直梯子筋,在垂直梯子的上、中、下设置3道顶模筋,顶模筋长度h=墙厚-2mm,借以

控制墙体钢筋网片在混凝土内正常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墙体的四周以梅花形的方式,布置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或塑料护圈。关键是在柱层高向上0.10m处布置定位内箍,定位内箍制作样式见图1,C为柱筋的保护层厚度,也可制作外定位箍,墙体也应在相同部位设置水平定位梯子筋,柱、剪力墙的定位箍和水平定位梯子筋必须与竖向钢筋绑扎牢固。水平定位梯子筋制作样式见图2,C为墙筋的保护层厚度,安装定位箍筋时,四周要紧靠模板。内定位箍和水平定位梯子筋宜采用直径14mm以上的带肋钢筋制作,对于截面较大的柱,定位箍的钢筋直径可适当调整,定位筋在柱、墙截面未变化情况下可循环使用。水泥砂浆垫块制作,须采用比柱和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制作,在细石混凝土初凝时,预埋绑扎用的铁丝,以挂在柱筋和墙体筋上。

四、梁及顶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应根据规范和建筑设计文件给出的钢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结合环境类别、混凝土等级强度来确定,且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和在箍筋外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的要求。在梁箍筋翻样、制作时就要考虑到满足梁四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需要。梁底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宜采用50mm×5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的强度等级应比梁筋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垫块应垫在梁箍筋的下边,箍筋下不应少于两个垫块,以确保梁的平稳性,垫块的纵向间距不应大于1m,梁的两侧可垫水泥垫块也可用塑料护圈,梁的上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要结合楼板顶部钢筋的直径和上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适当调整。楼板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环境类别和混凝土等级强度确定,可采用50mm×5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平台垫块,间距应不大于1m,梅花形布置,垫块应垫在底部双向钢筋的交叉点下筋的下方,上下层钢筋之间要设置钢筋焊接马凳,间距不大于1m,可根据顶部钢筋直径的大小适当调整。

五、浇筑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浇筑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对钢筋的扰动会引起钢筋位移,这个问题应引起施工管理人员和混凝土工人的高度重视。在浇筑柱、墙体混凝土时不得随意推拉纵向受力钢筋,这样可能会造成受力钢筋的移位。在混凝土振捣时不得用振动棒来撬动钢筋,利用振捣钢筋来传导振捣力。对于梁、板结构的楼板,因梁板有的部位钢筋较密集,在浇筑混凝土时随意撬动和振捣钢筋,就会造成纵向受力钢筋的移位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偏差。混凝土浇筑工不得随意在楼板钢筋上行走,随意踩踏钢筋网片,必须搭设可移动的混凝土施工操作平台,随浇筑随向后移动,钢筋工必须跟班作业,发现钢筋损坏和移位等情况应及时校正修复,把浇筑混凝土时对钢筋扰动及各种不利因素发生率降到最低,确保钢筋在混凝土内的正确位置。

六、结构实体检验

结构实体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是结构工程验收的必检项目之

一。检验的部位应由监理方(建设)、施工方等共同选定有代表性的部位。抽取一定的数量梁、板类构件,当有悬臂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悬臂构件上部受力钢筋的移位可能严重削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更应重视悬臂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

度的检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梁类构件为+10mm,-7mm;板类构件为+8mm,-5mm。这个检验允许偏差值是在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作为标准的基础上而调整确定的,在允许偏差值范围之内的检测点为合格点,反之超出偏差值之外的检测点为不合格点,合格率必须在90%及以上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才判为合格。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允许偏差值是考虑混凝土施工时扰动等不利因素,而不是给钢筋工在制作中的允许偏差值,更不能误认为是放宽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标准要求。

在整个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遵循规范和设计给出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标准值,预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质量。


相关文章

  • 钢筋焊接施工要求
  • 规范要求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处,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1)单跨梁板的纵向受力筋接头不宜设在跨中1/2范围内; (2)连续梁板的纵向受力筋接头,上部负弯矩筋应设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应设在支座处.但对满堂基础底板,因其弯矩图和楼板方向 ...查看


  • 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的检测与控制
  • echnicalScope 技术园地 文章编号:1671-3702(2008)06(A)-0033-03 张志华 丁 杰 (通州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江苏通州226300) [摘要]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导致孔底沉渣过厚的主要因素,介绍沉渣厚度 ...查看


  • 墩柱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偏低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
  • 墩柱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偏低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 我部近期施工的桥梁墩柱,经过钢筋保护层检测仪检测后,发现保护层合格率偏低.为了保证铜合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实现工程质量创优计划,使本项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满足业主创优规划的要求,我部组织施工 ...查看


  • 怎样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 怎样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隐蔽工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上道工序被下道工序所掩盖,无法再次进行其自身的质量检查的部位.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工程隐蔽检查项目的隐蔽内容.质量情况.检查意见.复查意见等记录下来,形成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查看


  •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搞工程的人都知道,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偏差一直是目前施工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一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结构安全.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作了详 ...查看


  • 负筋保护层施工方案
  • 楼板钢筋负弯矩保护层控制措施 前言: 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中受力筋的位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同样板负弯矩筋作为混凝土板上部受力筋的位置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混凝土板上部的结构稳定性,由于现浇楼板内负弯筋受到砼浇筑作业时受到 ...查看


  • 怎样正确使用混凝土多孔砖
  • 52 安徽建筑2006年第3期 怎样正确使用混凝土多孔砖 谢 摘 斌 236029) (阜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安徽阜阳 要:混凝土多孔砖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它的推广有助于节约能源,保护土地资源,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烧结粘土砖 ...查看


  • 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保护层问题探讨
  • 1.前言 钢筋是钢筋商品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一,在结构中对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起决定性的作用.钢筋的商品混凝土保护层能使钢筋抵御环境侵蚀.不受外界环境腐蚀,从而增强构筑物安全耐久性.钢筋的商品混凝土保护层对钢筋能否发挥其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 ...查看


  • 人工挖孔桩监理细则
  • 一. 工程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赫基国际大厦工程 (二).建设单位:广州鼎尚股份有限公司 (三).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四).施工单位: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五).监理单位:广州市穗芳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六).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