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 天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教学困惑也接踵而来,亟需我们破解

第一,学校发展不均衡

在倡导教育均衡的今天,教育失衡的现象却屡屡见诸媒体。在现实中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校发展不均衡,从学校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是指政府资源配置的政策法规、物质投入、硬件发展等方面有差异;从学校内部管理和发展来看,主要是指学校的软件建设,即办学水平、生源条件以及教学质量等多方面的差距。城乡的巨大失衡已经严重影响到教育的公平。

第二,课堂教学效益低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标理念的提出,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由于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失效或效益低下的现象,以致课堂教学对新课标理念的目标定位认识模糊,学科教学内容单薄,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教学形式花哨,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受到压抑等。

第三,教育科研走形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逐步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愈发受到推崇和重视,学校以及教师个人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但高涨的背后有“炒作”“泡沫”的隐忧:教师缺乏内驱力、学科科组薄弱、教研机制缺失、校本研发苍白、教研行政化和功利化等,使得不少教育科研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无实际效果。 第四,教育质量不如意

当前教育的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和质疑。尽管学校和教师个人都积极参加了课程改革的各种培训,并将学到的课程改革的知识理念和他人

的先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但是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却越来越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升反降,使得学生失落、家长失望、教师困惑。

课改中出现问题是教育发展所必然遭遇的阵痛,我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省市区之后,后发者要赶上先行,就要努力成为课改和创新的先行者、探索者、示范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第一,缩小区域学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创新思路和强势推动,是均衡发展区域教育的核心动力。要树立教育“一盘棋”思想,在给名校锦上添花的同时,更应该给薄弱学校雪中送炭,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加强区域内教师的交流沟通,学校之间干部互派挂职,形成轮岗交流制度。校校联盟,以强促弱,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创新办学理念与教学实践,逐步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如果薄弱学校能取得家长和学生认可的教学质量,自然会减少学生择校择师倾向,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二,强化教师素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每一所学校应根据校情、师情、生情,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抓好常规教学培训,常抓常新,每次都对教师提出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加强校本研修指导,积极参与课程开发,让教师开阔视野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创新培训模式和增强专业人才引领,以实施“区培计划”为抓手,专家组成员密切联系实际,采取“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协调发展”的形式跟踪指导,推动各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第三,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课改的落脚点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恰当定位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

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教学所要呈现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教师须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成熟状况,以及学生的态度、兴趣、爱好和学习倾向等个性因素综合考虑。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充分地生成和构建“教学价值”,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使课堂“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

第四,立足课堂教学一线,回归教育教研本色

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有效教研的支撑。学校要重视各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学科建设,构建学校系统高效的校本研修体系,加深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要重新明确教科研究室的职能和定位,纠正教育科研摆花架子的错误做法,深入基层教学一线,对教育方法和途径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学校、教师、教研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从问题出发,立足学校和个人教育教学实际,形成“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领导小组——教务科研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学科教研网络,在实践中营造优质的教研文化,形成特色教育品牌,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第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有许多人质疑:高中新课改会不会影响高考质量,这一届学生会不会成为课改的实验品?态度决定高度,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刻反思以往观念上的认识误区,改革考试制度,打破“一卷定终身”的僵化局面;转变传统的人才观,要急刹“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实现教育评价转轨,端正评估方向,重点考核学校的办学观、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发展观,及时建立与新课改相配套的评价机制,实现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

当然,新课改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不断出现。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加强师生合作针对性、增强校际合作有效性、完善科研部门理论性、把握专家合作方向性和提高区域合作科学性,定能使改革协调而有效地推行。

2014年7月3日

高中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 天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课改的深入,各种教学困惑也接踵而来,亟需我们破解

第一,学校发展不均衡

在倡导教育均衡的今天,教育失衡的现象却屡屡见诸媒体。在现实中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校发展不均衡,从学校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是指政府资源配置的政策法规、物质投入、硬件发展等方面有差异;从学校内部管理和发展来看,主要是指学校的软件建设,即办学水平、生源条件以及教学质量等多方面的差距。城乡的巨大失衡已经严重影响到教育的公平。

第二,课堂教学效益低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标理念的提出,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由于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失效或效益低下的现象,以致课堂教学对新课标理念的目标定位认识模糊,学科教学内容单薄,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教学形式花哨,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受到压抑等。

第三,教育科研走形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逐步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愈发受到推崇和重视,学校以及教师个人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但高涨的背后有“炒作”“泡沫”的隐忧:教师缺乏内驱力、学科科组薄弱、教研机制缺失、校本研发苍白、教研行政化和功利化等,使得不少教育科研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无实际效果。 第四,教育质量不如意

当前教育的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和质疑。尽管学校和教师个人都积极参加了课程改革的各种培训,并将学到的课程改革的知识理念和他人

的先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但是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却越来越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升反降,使得学生失落、家长失望、教师困惑。

课改中出现问题是教育发展所必然遭遇的阵痛,我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省市区之后,后发者要赶上先行,就要努力成为课改和创新的先行者、探索者、示范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第一,缩小区域学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创新思路和强势推动,是均衡发展区域教育的核心动力。要树立教育“一盘棋”思想,在给名校锦上添花的同时,更应该给薄弱学校雪中送炭,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加强区域内教师的交流沟通,学校之间干部互派挂职,形成轮岗交流制度。校校联盟,以强促弱,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创新办学理念与教学实践,逐步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如果薄弱学校能取得家长和学生认可的教学质量,自然会减少学生择校择师倾向,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二,强化教师素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每一所学校应根据校情、师情、生情,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抓好常规教学培训,常抓常新,每次都对教师提出更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加强校本研修指导,积极参与课程开发,让教师开阔视野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创新培训模式和增强专业人才引领,以实施“区培计划”为抓手,专家组成员密切联系实际,采取“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协调发展”的形式跟踪指导,推动各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第三,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课改的落脚点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恰当定位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

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教学所要呈现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教师须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成熟状况,以及学生的态度、兴趣、爱好和学习倾向等个性因素综合考虑。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充分地生成和构建“教学价值”,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行为,使课堂“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

第四,立足课堂教学一线,回归教育教研本色

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有效教研的支撑。学校要重视各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学科建设,构建学校系统高效的校本研修体系,加深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要重新明确教科研究室的职能和定位,纠正教育科研摆花架子的错误做法,深入基层教学一线,对教育方法和途径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学校、教师、教研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从问题出发,立足学校和个人教育教学实际,形成“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领导小组——教务科研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学科教研网络,在实践中营造优质的教研文化,形成特色教育品牌,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第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有许多人质疑:高中新课改会不会影响高考质量,这一届学生会不会成为课改的实验品?态度决定高度,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刻反思以往观念上的认识误区,改革考试制度,打破“一卷定终身”的僵化局面;转变传统的人才观,要急刹“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实现教育评价转轨,端正评估方向,重点考核学校的办学观、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发展观,及时建立与新课改相配套的评价机制,实现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

当然,新课改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不断出现。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加强师生合作针对性、增强校际合作有效性、完善科研部门理论性、把握专家合作方向性和提高区域合作科学性,定能使改革协调而有效地推行。

2014年7月3日


相关文章

  • 新课改背景下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及对策
  • 摘 要: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家长成为教师和学生之外直接参与的第三人.新课改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家长的积极参与配合.通过对两所中学部分家长的调查了解,新课改背景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 关键词:新 ...查看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彬县范公中学 孙凤 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课改对老师而言主要改教法,对学生而言主要改学法.新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q ...查看


  • 我市今年秋季己经实施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
  • 我市今年秋季己经实施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的收获,同时也遇刭不少困难.其中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后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下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与同行交流. 在数学教学衔接研讨活动中,部分高中老师对初中课 ...查看


  • 新课改实践中的困惑和对策
  • 新课改实践中的困惑和对策 从2007年9月开始的新课改已进行了四个多月,在新课改实践 中我们已充分感受到它对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强烈冲击,同时也感受到 了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 积极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 ...查看


  • 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对策
  • 一.课改中教师面临的困惑及对策 (一)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 ...查看


  • 中学语文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 2008年9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t.2008第27卷第9期 JourredofAnqinoTeachers 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V01.27No.9 中学语文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 ...查看


  • 城阳区职称论文发表网-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城阳区职称论文发表网-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选题题目 城阳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新课程| ...查看


  •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与教法研究
  •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与教法研究 ***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 摘 要: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师生平等交往,学生的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一改旧教材及旧教法的灌输式.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