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了编好这套教材,我们从本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共同开发的原则,编写了这套校本课程,目前已经取得一些经验与成绩,下面把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作一汇报。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积极参与
由于校本课程是新生的事物,教师对此还不熟悉,为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的理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初步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通过学习,领导和老师共同认识到:
1、校本课程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较大,是一门重要学科。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有必要设置可供学生学习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3、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吸收家长、社会人员的智慧,利用当地社区的资源。
我校的开放、民主、着重参与的管理特征,在进行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校长非常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鼓励教师自行设计教材,这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校长的带领与直接参与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开发与设
计方案,实施方案,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努力实践,积极探索,认真规划
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是迈出课程开发的第一步,为了保证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编写组,对校本教材进行多次改编。本套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民俗、特产等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懂得感恩,学生友好相处的意识,乐于奉献的精神,热爱劳动的品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渗透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校内外的各种人力资源,我们编写人员的组成中既有学校年轻的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又有语文素养较高的老教师,还充分吸取学生家长以及当地有名望的老人的意见。我们分低中高三个级部,每个级部安排一名教研组长,合理搭配五到六名骨干教师,经过单元采编、撰写文章、审稿修改,最后汇编成册,编写出了这套教材。
本次编写校本课程分为6个年级,一至六每个年级独立成册。课程设置“通用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通用课程是在学校各年级普遍适用的学校校本课程,内容在小学教育中符合国家要求,已基本稳定的各项教育内容,如:学生行为规范、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人际交往、环境教育等。“专业课程”是在通用课程的基础上,围绕特定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来进行教学的课程,符合本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和学生的特长爱好,如“校园生活”这一模块,着重编写了我校在少先队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等我校传统优势项目的活动内容。我们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编入相应课文。 这套教材的特点是:
1、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校本教材是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的需要编写出来的,图文并茂,从内容到教材结构都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体现了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探究性以及适用性的特征。
2、鲜明的校本特色。我校的校本教材在保证多样性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与国家教材不同的是,校本教材体现学校教学一线的要求,从本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当地资源,充分发掘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发出具有本校特点的教材。如“遵守交规”是根据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在校学生较多,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尤为重要等实际情况编写的,有一定的针对性,适用性很强。“本地特产”模块中,兰底烧鸡和兰底老烧都是鲁东名吃,我们结合实际编写了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教育性,使学生易于感受到家乡丰富特产,给学生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两点体会:
1、要相信我们的教师蕴涵的巨大潜力,只要我们精心组织,相信教师能够胜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一定会得到提高。
2、教师的课程观念得到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开拓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我们身边的蕴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就能被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不断完善的过程,总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随着
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一定会不断改进。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将来的实施,一定会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了编好这套教材,我们从本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共同开发的原则,编写了这套校本课程,目前已经取得一些经验与成绩,下面把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作一汇报。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积极参与
由于校本课程是新生的事物,教师对此还不熟悉,为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的理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初步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通过学习,领导和老师共同认识到:
1、校本课程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较大,是一门重要学科。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有必要设置可供学生学习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3、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吸收家长、社会人员的智慧,利用当地社区的资源。
我校的开放、民主、着重参与的管理特征,在进行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校长非常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鼓励教师自行设计教材,这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校长的带领与直接参与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开发与设
计方案,实施方案,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努力实践,积极探索,认真规划
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是迈出课程开发的第一步,为了保证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编写组,对校本教材进行多次改编。本套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民俗、特产等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懂得感恩,学生友好相处的意识,乐于奉献的精神,热爱劳动的品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渗透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校内外的各种人力资源,我们编写人员的组成中既有学校年轻的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又有语文素养较高的老教师,还充分吸取学生家长以及当地有名望的老人的意见。我们分低中高三个级部,每个级部安排一名教研组长,合理搭配五到六名骨干教师,经过单元采编、撰写文章、审稿修改,最后汇编成册,编写出了这套教材。
本次编写校本课程分为6个年级,一至六每个年级独立成册。课程设置“通用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通用课程是在学校各年级普遍适用的学校校本课程,内容在小学教育中符合国家要求,已基本稳定的各项教育内容,如:学生行为规范、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人际交往、环境教育等。“专业课程”是在通用课程的基础上,围绕特定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来进行教学的课程,符合本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和学生的特长爱好,如“校园生活”这一模块,着重编写了我校在少先队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等我校传统优势项目的活动内容。我们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编入相应课文。 这套教材的特点是:
1、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校本教材是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的需要编写出来的,图文并茂,从内容到教材结构都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体现了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探究性以及适用性的特征。
2、鲜明的校本特色。我校的校本教材在保证多样性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与国家教材不同的是,校本教材体现学校教学一线的要求,从本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当地资源,充分发掘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发出具有本校特点的教材。如“遵守交规”是根据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在校学生较多,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尤为重要等实际情况编写的,有一定的针对性,适用性很强。“本地特产”模块中,兰底烧鸡和兰底老烧都是鲁东名吃,我们结合实际编写了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教育性,使学生易于感受到家乡丰富特产,给学生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两点体会:
1、要相信我们的教师蕴涵的巨大潜力,只要我们精心组织,相信教师能够胜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一定会得到提高。
2、教师的课程观念得到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开拓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我们身边的蕴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就能被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不断完善的过程,总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随着
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一定会不断改进。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将来的实施,一定会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