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文化学的滑坡与传承

论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文化的滑坡与传承

韦良云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562400

一、当今社会人们思想道德的普遍滑坡已经是社会的共识,信仰的缺失、伦理道德观念的淡漠是主要表现。

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包括儒、墨、道、法、兵等各家的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生活节奏快速发展的社会。由于东西方文明互相碰撞和整个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和享受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发展,人们在精神上的空虚和迷茫,使得社会道德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部分干部在生活上追求享乐、脱离广大群众,使得干群关系恶化;部分群众不注重礼仪和道德规范,出现了人与人的感情淡漠;对于社会宣传的英雄人物,缺少称赞或追随。

二、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乏力,具体表现为:

(1)教育中有意无意的对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遗忘甚至是抛弃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方面的缺陷,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正视现实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为其优劣的决定性标准。这就给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首先在精神上一种打击,让他们片面地认为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社会人。同时,学校的管理模式过于重视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再加上部分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偏激态度,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社会要不要我们这样的人都无所谓”的思维。另外孩子们的家庭也不能及时与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心理会出现偏差,不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信息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思想的冲击

当今又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时代也正深入地转变中国。社会上产生的道德问题的影响由于网络等媒体的传播而空前宏大。随着一个又一个与道德相干的事件曝光,引起专家、百姓等各方关注,对于社会道德问题的探讨常常达到令人惊讶的宽度和深度。改革开放以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再加上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流入,还有国人本身的素质原因,我们对个人主义不是吸取其精华即人的全面发展,而是将其误解为 “人想什么就应该有什么” ,这更助长了人性私欲的发展,而忽视精神领域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似乎成了阻碍社会前进的绊脚 石”。

(3)社会商业化背景下人们的现实主义倾向,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对人们思想的腐蚀

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健全,过于片面追求私利的结果 市场经济要求人们依法经营、 等价交换、平等竞争,而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不讲信用等现象,是与这些原则相违背的。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运行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是新旧两种体制转换过程中相互碰撞造成的。 “市场经济假设的商人,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人,在这个转型时期,市场关系又是一种纯粹的物质利益关系,导致人们过于追求私利,而淡忘了传统中的尊老爱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优秀的美德。”

(4)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及教育观念的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确立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这是历史的进步, 是中华民族再次兴盛之机遇。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在这场运动中被彻底摧毁,新的伦理道德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人们的思想进入混乱状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我们一个时期忽视了道德教育, 使国民的道德素质普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犯罪、腐败、拜金主义、人欲横流等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时漫延, 人们往往把

这种现象归罪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甚至有人就提出全盘西化的错误观点, 进而出现民族虚无主义。还有的人否认我们传统中优良的道德品质, 提出道德建设全部为市场经济服务。以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价值形式来衡量道德价值。这是十分有害的。

道德建设工作, 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德育工作, 它是社会道德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拔高德育目标。使我们的工作远离社会实际, 无从着手, 造成了工作中的巨大失误。

三、人们信仰的缺失,导致各种异端思想特别是邪教得以产生和传播,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邪教是人类的一大公害,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邪教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破坏性和顽固性。他们不仅编造散布歪理邪说,制造思想混乱,而且构筑“秘密王国”,制造恐怖事件,危害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不仅盘剥信徒钱财,非法牟取暴利,扰乱国家经济秩序,而且勾结投靠敌对政治势力,伺机乱政夺权。大量的事实充分证明,邪教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我国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打击“法轮功”邪教的斗争,是对世界反邪教斗争的促进,是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四、现代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优良道德传统

我们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正确的态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态度,并根据时代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转化的工作。“批判继承”,是一个总的原则和统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所强调的批判继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有扬弃的批判继承。 “弃糟取精”是继承文化遗产,特别是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要求,强调这一继承是经过咀嚼、消化吸收的继承。 “综合创新”还要求对全人类的道德遗产进行整理、加工、对比和鉴别,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同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以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时,应当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思潮,原封不动地将封建社会所宣扬的忠、孝、节、义和神鬼报应、男尊女卑的思想,拿到今天的社会中加以宣扬和推广。还有一种是历史虚无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因此,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时,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防止把传统道德中反动的,腐朽的,宣扬低级、庸俗、有害的道德观念,作为精华来腐蚀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

论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文化的滑坡与传承

韦良云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562400

一、当今社会人们思想道德的普遍滑坡已经是社会的共识,信仰的缺失、伦理道德观念的淡漠是主要表现。

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包括儒、墨、道、法、兵等各家的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生活节奏快速发展的社会。由于东西方文明互相碰撞和整个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和享受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发展,人们在精神上的空虚和迷茫,使得社会道德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部分干部在生活上追求享乐、脱离广大群众,使得干群关系恶化;部分群众不注重礼仪和道德规范,出现了人与人的感情淡漠;对于社会宣传的英雄人物,缺少称赞或追随。

二、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乏力,具体表现为:

(1)教育中有意无意的对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遗忘甚至是抛弃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方面的缺陷,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正视现实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为其优劣的决定性标准。这就给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首先在精神上一种打击,让他们片面地认为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社会人。同时,学校的管理模式过于重视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再加上部分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偏激态度,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社会要不要我们这样的人都无所谓”的思维。另外孩子们的家庭也不能及时与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心理会出现偏差,不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信息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思想的冲击

当今又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时代也正深入地转变中国。社会上产生的道德问题的影响由于网络等媒体的传播而空前宏大。随着一个又一个与道德相干的事件曝光,引起专家、百姓等各方关注,对于社会道德问题的探讨常常达到令人惊讶的宽度和深度。改革开放以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再加上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流入,还有国人本身的素质原因,我们对个人主义不是吸取其精华即人的全面发展,而是将其误解为 “人想什么就应该有什么” ,这更助长了人性私欲的发展,而忽视精神领域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似乎成了阻碍社会前进的绊脚 石”。

(3)社会商业化背景下人们的现实主义倾向,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对人们思想的腐蚀

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健全,过于片面追求私利的结果 市场经济要求人们依法经营、 等价交换、平等竞争,而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不讲信用等现象,是与这些原则相违背的。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运行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是新旧两种体制转换过程中相互碰撞造成的。 “市场经济假设的商人,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人,在这个转型时期,市场关系又是一种纯粹的物质利益关系,导致人们过于追求私利,而淡忘了传统中的尊老爱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优秀的美德。”

(4)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及教育观念的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确立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这是历史的进步, 是中华民族再次兴盛之机遇。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在这场运动中被彻底摧毁,新的伦理道德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人们的思想进入混乱状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我们一个时期忽视了道德教育, 使国民的道德素质普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犯罪、腐败、拜金主义、人欲横流等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时漫延, 人们往往把

这种现象归罪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甚至有人就提出全盘西化的错误观点, 进而出现民族虚无主义。还有的人否认我们传统中优良的道德品质, 提出道德建设全部为市场经济服务。以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价值形式来衡量道德价值。这是十分有害的。

道德建设工作, 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德育工作, 它是社会道德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拔高德育目标。使我们的工作远离社会实际, 无从着手, 造成了工作中的巨大失误。

三、人们信仰的缺失,导致各种异端思想特别是邪教得以产生和传播,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邪教是人类的一大公害,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邪教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破坏性和顽固性。他们不仅编造散布歪理邪说,制造思想混乱,而且构筑“秘密王国”,制造恐怖事件,危害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不仅盘剥信徒钱财,非法牟取暴利,扰乱国家经济秩序,而且勾结投靠敌对政治势力,伺机乱政夺权。大量的事实充分证明,邪教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我国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打击“法轮功”邪教的斗争,是对世界反邪教斗争的促进,是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四、现代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优良道德传统

我们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正确的态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态度,并根据时代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转化的工作。“批判继承”,是一个总的原则和统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所强调的批判继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有扬弃的批判继承。 “弃糟取精”是继承文化遗产,特别是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要求,强调这一继承是经过咀嚼、消化吸收的继承。 “综合创新”还要求对全人类的道德遗产进行整理、加工、对比和鉴别,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同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以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

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时,应当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思潮,原封不动地将封建社会所宣扬的忠、孝、节、义和神鬼报应、男尊女卑的思想,拿到今天的社会中加以宣扬和推广。还有一种是历史虚无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因此,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时,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防止把传统道德中反动的,腐朽的,宣扬低级、庸俗、有害的道德观念,作为精华来腐蚀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


相关文章

  • 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几个问题_许青春
  • DOI:10.14112/j.cnki.37-1053/c.2014.04.008 2014年第4期 总第224期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SOCIALSCIENCESNo.4GeneralNo.224·政治学研究· 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查看


  • 弘扬优良传统心得体会
  • 篇一:发扬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心得体会 发扬 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心得体会 一.党的光辉历史 如今,中国共产党 已经走过了90个峥嵘岁月.在这三万多个日日夜夜里,它时时刻刻为实现祖国统一,人民安 居乐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力更生 ...查看


  • 党的思想建设的重大课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014-02-01<学习论坛>(郑州)2013年7期 牛安生 核心提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它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 ...查看


  • 北京精神征文
  •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正式被确定为"北京精神","北京精神"不仅是对北京人文的概括,也是现今社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为北京市民提出 ...查看


  • 课题申请报告(金华)
  •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 永康市明珠学校 吕惠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当今初中生思想状况的忧患 当今初中生对社会的道德状况存在着诸多困惑与疑虑,进而导致中学生道德判断的偏颇.是非观念有所 ...查看


  •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作者:姜英兰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2015年第04期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 ...查看


  • 从国学智慧中汲取企业文化营养
  • 从国学智慧中汲取企业文化营养 国学,简言之就是一国所固有学术.中华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久远.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统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查看


  • 传承良好家风 1
  •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流年岁月,轻轻的翻开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点点滴滴的文字,绘声绘色的画面,交织成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岁月,勾勒出中华民族久经不衰的历史.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风家训,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 ...查看


  • 关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 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现"三年突破平阴"的目标.近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了解.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继承和弘扬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