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方法的探究

西南大学毕业论文

幼儿音乐教育方法探究

Early childhood music education method is

explored

准考准号: [1**********]8 论文编号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考 生 单 位 邮 编 404000 电话

专 业 名 称 学前教育 论文提交日期 2013.4.11 论文答辩日期 2013.5 主 考 单 位 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3月1日

幼儿音乐教育方法探究

摘要: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但是,如何掌握幼儿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论文在纵观幼儿音乐教育现状之后,提出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五种方法,即聆听,环境,节奏,实践和律动。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是幼儿离不开的伙伴,幼儿的快乐生活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天真活泼的孩子对音乐天生有种热爱和向往,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儿童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倾听音乐可以发展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情感反应,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音乐活动还可以让孩子更加了解世界;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通过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 感受音乐中流淌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一)、国外音乐教育现状概述

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受到了更多的重

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 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 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即—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来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美国把幼儿音乐教育当成专题研究;英国开展 “音乐一对一计划”的项目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澳大利亚专门研究连接母婴的亲子歌曲,让幼儿在婴幼时期就对音乐进行了解。总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都反映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 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和智力开发。

从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 分科教学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课堂结构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大块组成, 强调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也是采用这“三步曲”模式。音乐课的开始部分含律动入室、练声、复习等内容; 基本部分主要是学习新内容, 约占整节课时间的2/ 3 , 结束部分以动作性的活动如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内容结束。教学内容按大纲适用固定的统编教材。然而这种课堂结构的“三步曲”模式, 对一般的常规, 教学有一定作用, 但对实践性强的音乐课

来说则不太适合。 因此在激烈的竞争时代,任何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孩子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音乐。因而出现了严重的填压式的教育形式,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一家的孩子被要求学习几样的乐器以及多种的声乐形式。经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孩子很反感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也一样,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不同的音乐活动教育形式。比如:独立欣赏、玩中学、教师弹唱幼儿跟学以及前面提到的课堂“三步曲”模式等等五花八门的教学方式。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性格特征他们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孩子们适应的教学方式也有差异。也许刚接触并不是很能接受,一段时间后就会好一些,所以无论你的孩子用的哪一种方式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消化时间。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 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 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还能开发右脑, 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 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双飞翔的翅膀,让宝宝飞的更高。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幼儿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 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 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还能开发右脑, 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 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 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并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聆听——触碰音乐的开始

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

了”,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在任何一种音乐活动中,都不可能没有听觉的参与,也可以说听觉是音乐艺术的“专利”,这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 良好的音质, 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 使其流动, 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 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 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 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 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 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 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 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 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 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1.为幼儿创设自然和安静的环境,让孩子“静听”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在每次倾听活动之前,首先要关注的是每个幼儿情绪状态,大致了解幼儿的情绪后,先请幼儿稍稍休息,可以用语言暗示他们:“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一会”,其间,关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尽量避免相互影响,让幼儿保持平静的心态进行倾听活动。

2.为幼儿提供优美的乐曲,让孩子“爱听”

幼儿园活动中,孩子听的曲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歌曲和乐曲。在初级阶段,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歌词的曲子他们容易听得懂,因为歌词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比如《祝你生日快乐》、《找朋友》等,这些歌曲通俗易懂,也较好唱, 孩子较容易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就可以拓宽“听”的范围,如《月光》、《野蜂飞舞》等乐曲,让孩子们“认真听一听,想一想”让孩子们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中,激发孩子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和音乐氛围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形成 是非常重要的。提起幼儿园的环境,人们可能一下子会想到充满童趣的玩具,内容丰富的活动角,绚丽多彩的壁画等。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固然重要,但精神环境更不容忽视,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直接 影响着教育教学目 标完成的程度。所以在幼儿园在一日生活中要结合艺术特色进行管理,

包括入园、课前准备、小便、喝水、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各环节的音乐化管理。如幼儿在游戏时播放欢快活泼的乐曲,会提高幼儿游戏兴趣、情绪高昂,幼儿午睡时播放优美舒缓的《摇篮曲》会使幼儿的情绪放松、轻松入睡,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开始注重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音乐开始走进更多的家庭,许多孩子已经不再苦苦纠缠于茫茫题海而徜徉于音乐的海洋,这一文化现象也引起我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儿童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因而教师就应该是热情的懂得尊重人的人,让学生喜欢自己而不畏惧自己,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和及时的鼓励激发学生对学琴的兴趣是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让儿童与老师交流,乐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儿童在学琴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切意大声训斥儿童,或者粗暴地掰着儿童的手指触键,让儿童找感觉,这样的儿童会丧失自信心,同时自尊心也被受到伤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很有可能导致厌学。通过相互观摩和交流演奏,丰富了儿童的舞台经验,而且还能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树立信心,以求更高的发展。学习也就变成有兴趣的学、主动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节奏是音乐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拍节 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 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周、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 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节奏感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可分为一般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感。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 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 ,如钟表:嘀哒嘀哒;小狗叫:汪汪汪;汽车喇叭:嘟嘟„„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 节奏。所以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发现不同的节奏,并用身体的不同的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从而自然的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

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四)、对幼儿进行趣味性引导,让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所以,我常常用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使音乐活动充满着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大下功夫。我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最大程度地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如《手指歌》本来五段歌词后两小节的节奏全都是┃××┃×-┃,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我的改编,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节奏,如“姐姐拍皮球┃嘭嘭嘭 嘭嘭┃嘭嘭嘭┃”、“妈妈洗衣服┃哗-┃哗-┃”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设计的趣味化。教育活动设计的好与不好,通常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所以我对各个音乐教育活动,总是要根据教材对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子就能轻松自然地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音乐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幼儿们不仅仅感受到了音乐,并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子就能轻松自然地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音乐教育是具有艺术特色的教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使教育方法的活泼生动,充满趣味。如果只是局限于书本的在形式教音乐,忽视音乐教育的要求,或者只重视从歌词和语言讲述上进行教育,忽视音乐艺术激励人的感情,触及心灵使人获得审美感受从而受到教育的特有教育功能,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可能发挥音乐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握音乐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切合音乐教育实际需要向幼儿进行趣味性教育,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

(五)、在音乐的律动中做体操

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1. 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中本来就有着各种形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东西,比如讲礼貌、谦让、合作、互助等主题。在教育过程中学会灵

活运用,培养儿童的坚强、自信、合作等优秀的品质,引导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地引导儿童感受音乐。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可以愉悦身心,如果教师不具备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就无法通过引导儿童的欣赏活动实现音乐的内在感召力。因此,要使得音乐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就必须提高,这是二者有效统一于儿童教育过程的前提条件。

3. 丰富教师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音乐活动技能是儿童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从技能上看,儿童间的个体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多样性,尽管其中可能有比较统一的倾向性,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使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统一起来,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熟悉每一个孩子、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症状,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所以,我们必须走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 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师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

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所以选取音乐教材时,我们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的歌曲,才能吸引幼儿。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如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小兔跳的特点;小鸭走路摇啊摇,旋律有摇摆的感觉;小乌龟走路慢吞吞,“慢吞吞”节奏拉长,速度放慢,表现了小乌龟动作的迟缓;小花猫走路静悄悄,“静悄悄”旋律下行,渐慢渐弱 。这首歌曲,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比喻贴切,生动有趣,孩子易学、易记。还有一些童话故事歌曲和歌舞剧中形象的旋律与有趣的情节相联系,孩子们十分喜爱

2. 亲子歌曲的音域

家长在亲子共唱的歌曲中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现在成人的流行音乐大肆盛。然而三岁左右的儿童咽部、声道的肌肉尚未发育成熟,音域相对较窄,所以应该选择适合这个年龄阶段歌曲演唱,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声,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 亲子互动歌曲

选好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 ”、“你的嘴巴在哪里? ”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 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4. 亲子活动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 性,促

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 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 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 而是以音乐为手段, 培养其心灵的美感, 和谐、统一, 对音乐的兴趣, 欣赏的能力, 陶冶其情感, 激发智力和创造性, 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 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音乐使人遐想, 音乐使人陶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试着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生活中不一样的节奏;多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用亲子交流的方式体验音乐的美妙;引导孩子用肢体动作来体会节奏、节拍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向往。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 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结束语

在经过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历史现状、基本理论及实施方法的简要分析后,我们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及普及必须得到社会各界力量的肯定与支持。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所以孩子的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而幼儿音乐教育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关系重大。所以,我们要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理念,从基础做起,抓好幼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争取给幼儿的人生最初阶段以最好的音乐启蒙教育。音乐使人遐想, 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 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参 考 文 献

[1]金东波. 浅析幼儿的音乐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 2007.

[2]郭声健 罗红. 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3]杨丽华. 早期音乐与0~3岁幼儿的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4] 梁旭红 朱春涛. 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遗传杂志,2008

[5] 刘建军. 音乐与智力[M],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7

[6]《幼儿音乐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出版

[7]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致谢:本研究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王丹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王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王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西南大学毕业论文

幼儿音乐教育方法探究

Early childhood music education method is

explored

准考准号: [1**********]8 论文编号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考 生 单 位 邮 编 404000 电话

专 业 名 称 学前教育 论文提交日期 2013.4.11 论文答辩日期 2013.5 主 考 单 位 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3月1日

幼儿音乐教育方法探究

摘要: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但是,如何掌握幼儿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论文在纵观幼儿音乐教育现状之后,提出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五种方法,即聆听,环境,节奏,实践和律动。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是幼儿离不开的伙伴,幼儿的快乐生活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天真活泼的孩子对音乐天生有种热爱和向往,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儿童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倾听音乐可以发展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情感反应,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音乐活动还可以让孩子更加了解世界;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通过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 感受音乐中流淌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一)、国外音乐教育现状概述

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受到了更多的重

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 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 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即—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来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美国把幼儿音乐教育当成专题研究;英国开展 “音乐一对一计划”的项目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澳大利亚专门研究连接母婴的亲子歌曲,让幼儿在婴幼时期就对音乐进行了解。总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都反映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 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和智力开发。

从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 分科教学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课堂结构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大块组成, 强调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也是采用这“三步曲”模式。音乐课的开始部分含律动入室、练声、复习等内容; 基本部分主要是学习新内容, 约占整节课时间的2/ 3 , 结束部分以动作性的活动如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内容结束。教学内容按大纲适用固定的统编教材。然而这种课堂结构的“三步曲”模式, 对一般的常规, 教学有一定作用, 但对实践性强的音乐课

来说则不太适合。 因此在激烈的竞争时代,任何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孩子通过不同的形式学习音乐。因而出现了严重的填压式的教育形式,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一家的孩子被要求学习几样的乐器以及多种的声乐形式。经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孩子很反感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也一样,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不同的音乐活动教育形式。比如:独立欣赏、玩中学、教师弹唱幼儿跟学以及前面提到的课堂“三步曲”模式等等五花八门的教学方式。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性格特征他们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孩子们适应的教学方式也有差异。也许刚接触并不是很能接受,一段时间后就会好一些,所以无论你的孩子用的哪一种方式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消化时间。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 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 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还能开发右脑, 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 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双飞翔的翅膀,让宝宝飞的更高。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幼儿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 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 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还能开发右脑, 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 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 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并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聆听——触碰音乐的开始

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

了”,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在任何一种音乐活动中,都不可能没有听觉的参与,也可以说听觉是音乐艺术的“专利”,这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 良好的音质, 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 使其流动, 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 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 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 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 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 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 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 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 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 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1.为幼儿创设自然和安静的环境,让孩子“静听”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在每次倾听活动之前,首先要关注的是每个幼儿情绪状态,大致了解幼儿的情绪后,先请幼儿稍稍休息,可以用语言暗示他们:“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一会”,其间,关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尽量避免相互影响,让幼儿保持平静的心态进行倾听活动。

2.为幼儿提供优美的乐曲,让孩子“爱听”

幼儿园活动中,孩子听的曲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歌曲和乐曲。在初级阶段,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歌词的曲子他们容易听得懂,因为歌词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比如《祝你生日快乐》、《找朋友》等,这些歌曲通俗易懂,也较好唱, 孩子较容易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就可以拓宽“听”的范围,如《月光》、《野蜂飞舞》等乐曲,让孩子们“认真听一听,想一想”让孩子们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中,激发孩子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和音乐氛围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形成 是非常重要的。提起幼儿园的环境,人们可能一下子会想到充满童趣的玩具,内容丰富的活动角,绚丽多彩的壁画等。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固然重要,但精神环境更不容忽视,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直接 影响着教育教学目 标完成的程度。所以在幼儿园在一日生活中要结合艺术特色进行管理,

包括入园、课前准备、小便、喝水、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各环节的音乐化管理。如幼儿在游戏时播放欢快活泼的乐曲,会提高幼儿游戏兴趣、情绪高昂,幼儿午睡时播放优美舒缓的《摇篮曲》会使幼儿的情绪放松、轻松入睡,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开始注重孩子多种能力的培养,音乐开始走进更多的家庭,许多孩子已经不再苦苦纠缠于茫茫题海而徜徉于音乐的海洋,这一文化现象也引起我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儿童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因而教师就应该是热情的懂得尊重人的人,让学生喜欢自己而不畏惧自己,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和及时的鼓励激发学生对学琴的兴趣是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让儿童与老师交流,乐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儿童在学琴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切意大声训斥儿童,或者粗暴地掰着儿童的手指触键,让儿童找感觉,这样的儿童会丧失自信心,同时自尊心也被受到伤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很有可能导致厌学。通过相互观摩和交流演奏,丰富了儿童的舞台经验,而且还能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树立信心,以求更高的发展。学习也就变成有兴趣的学、主动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节奏是音乐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拍节 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 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周、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 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节奏感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可分为一般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感。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 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 ,如钟表:嘀哒嘀哒;小狗叫:汪汪汪;汽车喇叭:嘟嘟„„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 节奏。所以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发现不同的节奏,并用身体的不同的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从而自然的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

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四)、对幼儿进行趣味性引导,让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所以,我常常用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使音乐活动充满着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大下功夫。我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最大程度地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如《手指歌》本来五段歌词后两小节的节奏全都是┃××┃×-┃,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我的改编,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节奏,如“姐姐拍皮球┃嘭嘭嘭 嘭嘭┃嘭嘭嘭┃”、“妈妈洗衣服┃哗-┃哗-┃”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设计的趣味化。教育活动设计的好与不好,通常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所以我对各个音乐教育活动,总是要根据教材对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子就能轻松自然地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音乐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幼儿们不仅仅感受到了音乐,并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子就能轻松自然地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音乐教育是具有艺术特色的教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使教育方法的活泼生动,充满趣味。如果只是局限于书本的在形式教音乐,忽视音乐教育的要求,或者只重视从歌词和语言讲述上进行教育,忽视音乐艺术激励人的感情,触及心灵使人获得审美感受从而受到教育的特有教育功能,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可能发挥音乐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握音乐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切合音乐教育实际需要向幼儿进行趣味性教育,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

(五)、在音乐的律动中做体操

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1. 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中本来就有着各种形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东西,比如讲礼貌、谦让、合作、互助等主题。在教育过程中学会灵

活运用,培养儿童的坚强、自信、合作等优秀的品质,引导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地引导儿童感受音乐。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可以愉悦身心,如果教师不具备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就无法通过引导儿童的欣赏活动实现音乐的内在感召力。因此,要使得音乐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就必须提高,这是二者有效统一于儿童教育过程的前提条件。

3. 丰富教师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音乐活动技能是儿童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从技能上看,儿童间的个体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多样性,尽管其中可能有比较统一的倾向性,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使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统一起来,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熟悉每一个孩子、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症状,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所以,我们必须走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 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师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

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所以选取音乐教材时,我们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的歌曲,才能吸引幼儿。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如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小兔跳的特点;小鸭走路摇啊摇,旋律有摇摆的感觉;小乌龟走路慢吞吞,“慢吞吞”节奏拉长,速度放慢,表现了小乌龟动作的迟缓;小花猫走路静悄悄,“静悄悄”旋律下行,渐慢渐弱 。这首歌曲,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比喻贴切,生动有趣,孩子易学、易记。还有一些童话故事歌曲和歌舞剧中形象的旋律与有趣的情节相联系,孩子们十分喜爱

2. 亲子歌曲的音域

家长在亲子共唱的歌曲中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现在成人的流行音乐大肆盛。然而三岁左右的儿童咽部、声道的肌肉尚未发育成熟,音域相对较窄,所以应该选择适合这个年龄阶段歌曲演唱,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声,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 亲子互动歌曲

选好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 ”、“你的嘴巴在哪里? ”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 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4. 亲子活动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 性,促

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 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 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 而是以音乐为手段, 培养其心灵的美感, 和谐、统一, 对音乐的兴趣, 欣赏的能力, 陶冶其情感, 激发智力和创造性, 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 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音乐使人遐想, 音乐使人陶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试着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生活中不一样的节奏;多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用亲子交流的方式体验音乐的美妙;引导孩子用肢体动作来体会节奏、节拍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向往。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 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结束语

在经过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历史现状、基本理论及实施方法的简要分析后,我们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及普及必须得到社会各界力量的肯定与支持。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所以孩子的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而幼儿音乐教育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关系重大。所以,我们要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理念,从基础做起,抓好幼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争取给幼儿的人生最初阶段以最好的音乐启蒙教育。音乐使人遐想, 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 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参 考 文 献

[1]金东波. 浅析幼儿的音乐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 2007.

[2]郭声健 罗红. 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3]杨丽华. 早期音乐与0~3岁幼儿的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4] 梁旭红 朱春涛. 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遗传杂志,2008

[5] 刘建军. 音乐与智力[M],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7

[6]《幼儿音乐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出版

[7]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致谢:本研究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王丹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王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王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相关文章

  •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的有效探究
  • 摘  要:<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 ...查看


  • 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 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该园能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和公益性原则,办园方向正确:收费符合有关规定,有财务账目和财产登记:有软化的室外活动场地,有多功能活动室,有图书阅览室等10个部室,环境创设美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厨房.卫生间条件 ...查看


  • 幼儿音乐教育意义及作用
  •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 ...查看


  • 调皮的七彩光
  • 调皮的七彩光 一.说教材 今天我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大班语言<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育活动<调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 ...查看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小瓶子]精品教案及教案分析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小瓶子>教案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 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3.喜欢动 ...查看


  •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小组教学或是个别教学,更多的是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让幼儿尽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学习.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在游 ...查看


  • 幼儿钢琴基础教学探究
  • 提要:钢琴教学是一门十分专业的学问,它是一门技艺性.实践性.独立性要求非常强的课程,它要求每一位学习者有严谨和踏实的学习态度以及自觉和刻苦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幼儿钢琴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对钢琴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钢琴 幼儿 教学 ...查看


  • 如何判断音乐教师的专业性
  • 学科知识是人类千百年来集成的普遍性知识, 它与学生个体没有关系.而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让普遍性知识成为学生的个体知识, 即让普遍性知识与学生个体发生关系.产生意义. 为了实现从普遍性知识到幼儿个体知识的有效教学, 教师需要完成两次转换工作.第一 ...查看


  • 幼儿园课程体系
  • 幼儿园课程体系 立体活动课程--多元智能,立体培养.主动发展 幼儿园立体活动课程是幼儿园自主研发的园本课程.课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借鉴了国内外最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形成鲜明的教育特色:主题建构,双语培养,区域配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