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历史本真 构建高效课堂

坚守历史本真 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焦作市第六中学 赵艳玲

《焦作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打造高效课堂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的确如此,新一轮课程给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又不可否认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缺失对课堂教学的整体审视,过于注重形式,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偏离了历史教学的本意。那么该如何响应市教育局打造高效课堂的号召,如何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摒弃历史课堂教学的浮华,维持历史课堂的本真,追寻高效、真实、朴实的历史课堂教学,应是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现实追求。

教材:要用课程意识来整合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历史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课程共建文化,需要教师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完善和丰富手头现有的各学科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和教材进行认真的研究,根据需要对各学科的教材进行整合重组。

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搞“课内外衔接”,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任

意删减或更换,认为重组教材就是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更换教材内容,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调整教材内容或设计活动上,忽视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创新,反面使新的课程理念难以实现。

自主:教师不能跟着学生走

自主性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当前历史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一些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

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但基本的“游戏规则”没有了,教师成了旁观者,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给“泛化”和“圣化”了。这不是自主,而成了放任自流。

还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教师要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这也是仅从字面上理解自主学习。一节课讲多讲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自主学习与讲多讲少并无本质联系,如教师在在讲堂上分析,学生在独立思考,这难道不是自主学习吗?学生在自己读书、活动,不一定有所思、有所悟,这也并不等于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有时,内在的本质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会有较大差别要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探究:应“以讲为辅”,合理调控走向

新课程大力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当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产生不协调,学生一方面有可能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感受到自身知识的局限,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不能的状态,探究学习是首选的方式。但一些教师片面认为探究学习是先进的,接受学习是保守

的,应抛弃,导致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番。这既浪费时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没有实质帮助。还有的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搞探究,不恰当与不必要的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无益的。

实际上,在让学生进行接受学习时,要注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只有这样,探究性学习才能走得更好、更远,从而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离开接受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无异于“断线的风筝”,再美也逃脱不了从高空坠下的命运。

合作: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曲解。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当然,在实践中,从班级实际出发,按个性、性别和成绩对学生恰当分组(一般是相邻的四个同学),可使学生合作交流的更多、面更广,对学生的促进也更大。

拓展:不应脱离文本

“学习了历史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全部,历史学习也不仅仅等同于历史学科学习。新课标建议历史教学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让学

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过于偏激,一味地追求创新教学。课堂上,有的教师任意挤掉文本教学应该占用的时间,进行所谓的知识拓展;有的教师不凭借文本,随意地向外拓展。历史教学的拓展固然重要,但切不可随心所欲,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如此,拓展的内容更是如此。

课尾:应是“问号”不是“句号”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下课前总是问学生:“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当听到学生的总结符合自己的意图且疑问时,教师放心了,觉得教学任务完成了,布置的作业也是为了巩固和熟练所学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去实验、探究。袁振国教授把这种传统教育称之为“去问题教育”,主张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实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事实上,我们这种追求“标准答案”的问题教育,破坏了学生持续学习和思考的动机,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日渐淡薄,难以进入“研究”状态,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更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每天都带着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离开课堂,带着一些仍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走出课堂,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长期保持。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有疑点,学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中学历史课堂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学生的独特感受得到了珍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正逐步形成„„然而,我们不能强调新颖,追求潮流,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

极端。我们应守信一颗平常心,在冷静的审视、沉着的反思中,追求历史教学的高效性,创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历史教学不断创新而又不失本真,为打造中原教育强市而努力。

坚守历史本真 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单位:焦作市第六中学

姓名:赵艳玲

时间:2010年9月15日

坚守历史本真 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焦作市第六中学 赵艳玲

《焦作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打造高效课堂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的确如此,新一轮课程给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又不可否认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缺失对课堂教学的整体审视,过于注重形式,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偏离了历史教学的本意。那么该如何响应市教育局打造高效课堂的号召,如何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摒弃历史课堂教学的浮华,维持历史课堂的本真,追寻高效、真实、朴实的历史课堂教学,应是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现实追求。

教材:要用课程意识来整合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历史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课程共建文化,需要教师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完善和丰富手头现有的各学科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和教材进行认真的研究,根据需要对各学科的教材进行整合重组。

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搞“课内外衔接”,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任

意删减或更换,认为重组教材就是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更换教材内容,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调整教材内容或设计活动上,忽视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创新,反面使新的课程理念难以实现。

自主:教师不能跟着学生走

自主性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当前历史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一些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

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但基本的“游戏规则”没有了,教师成了旁观者,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给“泛化”和“圣化”了。这不是自主,而成了放任自流。

还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教师要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这也是仅从字面上理解自主学习。一节课讲多讲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自主学习与讲多讲少并无本质联系,如教师在在讲堂上分析,学生在独立思考,这难道不是自主学习吗?学生在自己读书、活动,不一定有所思、有所悟,这也并不等于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有时,内在的本质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会有较大差别要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探究:应“以讲为辅”,合理调控走向

新课程大力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当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产生不协调,学生一方面有可能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感受到自身知识的局限,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不能的状态,探究学习是首选的方式。但一些教师片面认为探究学习是先进的,接受学习是保守

的,应抛弃,导致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番。这既浪费时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没有实质帮助。还有的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搞探究,不恰当与不必要的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无益的。

实际上,在让学生进行接受学习时,要注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只有这样,探究性学习才能走得更好、更远,从而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离开接受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无异于“断线的风筝”,再美也逃脱不了从高空坠下的命运。

合作: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曲解。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当然,在实践中,从班级实际出发,按个性、性别和成绩对学生恰当分组(一般是相邻的四个同学),可使学生合作交流的更多、面更广,对学生的促进也更大。

拓展:不应脱离文本

“学习了历史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全部,历史学习也不仅仅等同于历史学科学习。新课标建议历史教学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让学

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过于偏激,一味地追求创新教学。课堂上,有的教师任意挤掉文本教学应该占用的时间,进行所谓的知识拓展;有的教师不凭借文本,随意地向外拓展。历史教学的拓展固然重要,但切不可随心所欲,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如此,拓展的内容更是如此。

课尾:应是“问号”不是“句号”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下课前总是问学生:“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当听到学生的总结符合自己的意图且疑问时,教师放心了,觉得教学任务完成了,布置的作业也是为了巩固和熟练所学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去实验、探究。袁振国教授把这种传统教育称之为“去问题教育”,主张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实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事实上,我们这种追求“标准答案”的问题教育,破坏了学生持续学习和思考的动机,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日渐淡薄,难以进入“研究”状态,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更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每天都带着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离开课堂,带着一些仍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走出课堂,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长期保持。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有疑点,学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中学历史课堂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学生的独特感受得到了珍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正逐步形成„„然而,我们不能强调新颖,追求潮流,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

极端。我们应守信一颗平常心,在冷静的审视、沉着的反思中,追求历史教学的高效性,创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历史教学不断创新而又不失本真,为打造中原教育强市而努力。

坚守历史本真 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单位:焦作市第六中学

姓名:赵艳玲

时间:2010年9月15日


相关文章

  • 绣湖小学校本研修特色
  • 培育本真教师团队 构建童真课堂与缤纷课程 义乌市绣湖小学校本研修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上午好! 我们绣湖小学一直很重视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校长亲自引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驱动,以主题研讨为抓手,在实践中发现,校本研 ...查看


  • 守望"幸福教育"
  • 我经常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每当读着那些满是学术概念堆砌或规章制度汇编的教育管理专著,总是觉得少了些许"人"的气息,如嚼无味之蜡.但最近我读了高峰校长的<幸福在心>一书,顿觉一阵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书中,高峰校长 ...查看


  • 中学校办学思想及学校精神解读
  • 中学校办学思想及学校精神解读 中学校办学思想及学校精神解读 xx中学创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88年的建校历史,学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竞放,四季如春,是传承文明的学园,培育英才的摇篮.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学校精神和连年高位运行的教育教 ...查看


  • 让教育回归"本真"2
  • 让教育回归‚本真‛ 灵动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课堂艺术的享受!课堂教学艺术又来自于丰厚的底蕴和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有效,高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 ...查看


  •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
  •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 "四学"即自学.互学.展学.查学.在真教育理念下,"四学"本真课堂的基本含义就是学中心.生为本.求真知.课堂建构要求回归生态,尊重学生求知规 ...查看


  • 让每一个人都确立自己的目标
  • 前言:目前,现代学校正经历着一个从学校管理到学校经营.再到品牌经营的过程.较之从前静态的教育管理,今天的学校经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更注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更注重教育教学的效益.它不仅要考虑学校内部管理,还要考虑学校的形象塑 ...查看


  • 去浮华,归本真
  • 抛去浮华,追求本真 一场演唱会中,在柔和灯光下观众屏息等待,女钢琴家出现了,却衣着朴素.人们就此询问她,她淡淡地说:"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 有时候人们走得太远,往往就忘记最初的目的,以致本末倒置.生命不过数十载,而在 ...查看


  • 追求"自然本真"的教学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追求"自然本真"的教学 作者:罗锐 来源:<学周刊·中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介绍了"自然·本真 ...查看


  • 文档小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 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我校自 2008 年起开始了构建自能高效课堂工作,一年多以来,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结合外地先进课改经验,深入研究,积极改革,大胆实验,勇于创新,不断打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