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全面完成之年。为了解“十一五”时期我省在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的成效,推动我省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省人大农委组织开展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专题调研。12月上旬,省人大农委召开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座谈会,听取省扶贫和移民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宗局等部门有关情况汇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随后,调研组赴吉安、赣州市以及所辖的吉安、遂川、寻乌和安远县等市县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扶贫项目、走访贫困农户等方式,了解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当地干部群众对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感受到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探索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充满信心,对中央加大扶贫力度、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充满期待。现将调研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我省现有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6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科学部署下,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开展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扶贫攻坚工作,同时自筹资金开展库区、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农村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出成绩。全省农村低收入人口从2005年的211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4%下降到2.55%;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561元,上升到2009年的2660元,年均增长14.25%,超过全省平均增长速度。

(一)坚持开发式扶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用发展的方式解决贫困问题,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加强水利、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构筑良好平台。“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7.9亿元,用于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其中硬化通村公路1.6万公里,通组公路0.8万公里,解决近7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贫困地区共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0.4万亩,建设基本农田3.3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修建学校27.8万平方米,卫生院1461所。

“十一五”期间, (二)实施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我省以3069

个重点贫困村为单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每个重点贫困村五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安排一个单位定点扶贫。采取引入参与式扶贫的方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有困难政府社会帮”的理念,以制订和实施村级扶贫规划为平台,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扶贫资金直接下到村,由村民提出项目,自己管好用好资金,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同时,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全省重点村筛选了100个村作为典型示范村,探索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和经验。“十一五”期间,吉安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2亿元,对全市59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实施项目7118个,极大改善了重点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的目标。2009年,全省扶贫重点村人均收入达到2357元。

(三)强化产业扶贫,贫困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根据我省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现状,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粮油、蔬菜、水果、家畜、家禽、油茶等产业,建立科技扶贫示范点,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完善扶贫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产业开发扶贫资金2.5亿元,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覆盖范围内的贫困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寻乌县扶贫重点村新增果园面积3万亩,实现人均果业增收960元以上;安远县重点贫困村中有40%的农户发展脐橙、西甜瓜等致富产业,产业扶贫覆盖全县80%以上的贫困人口。

(四)加强技术培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把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推进扶贫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培训+基地+转移”的形式,开展订单培训,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全省“雨露计划”不仅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培育了一批优势专业和劳务品牌。如赣江职业技术学校的农技专业、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茶艺专业等;“吉安菜农”、“鄱阳缝纫工”、“宜春焊工”、“赣州铁路乘务员”和“资溪面包制作”等已成全国知名品牌。“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亿元,用于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人员26.7万人次,其中转移就业25.6万人;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经过培训就业后,人月均收入由2005年的500元,上升到2009年的1200元。

(五)加快移民搬迁,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显著改善。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要求,对身处库区、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群众实施

移民搬迁扶贫,从根本上解决不适合居住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将移民扶贫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加快移民集中安置点“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四化”(路面硬化、社区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步伐,并注重做好移民户的后续服务与管理工作。“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3亿元,共搬迁困难群众25万多人,兴建2262个搬迁集中安置点。遂川县搬迁移民7357户33490人;吉安县搬迁移民2844户12937人,兴建移民集中安置点89个,集中安置移民2276户10174人。

(六)坚持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合力不断增强。在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扶贫开发工作的优势和特点,积极组织和调动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贫困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省、市、县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和大学生“三支一扶”等工作,进一步营造了“大扶贫”的氛围。“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定点扶贫、党员干部包户扶贫、企业扶贫、非政府组织捐赠等各种社会扶贫资金总计达20.38亿元。吉安市共有182个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捐赠资金1800多万元,受益村354个;赣州市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5万多户,帮扶资金3878.37万元。

二、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相比,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贫困面依然较大,扶贫成本逐步提高。根据2008年国家扶贫标准人均年纯收入1196元测算,我省农村贫困人口还有86.49万人。现有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经济资源相对匮乏,要使这部分人摆脱贫困,成本将比以往更高。

(二)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差。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经济活动单一,“家底薄、财源少”,生产经营能力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体制下,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三)农民致贫返贫因素呈现多元化。扶贫开发使一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巩固温饱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因病或就学等致贫、返贫因素交织在一起,

成为贫困农户的经常性威胁。社会性、政策性致贫因素仍在不断增加,如实施工程移民、建设用地、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项目,以及农产品价格下降都可能产生新的贫困群体,增加扶贫工作的不确定性。仅2010年特大洪涝灾害就造成全省248.72万人返贫。

(四)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由于缺乏有效制度和工作机制的保障,扶贫开发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单打一的现象。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贫困地区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以及其它社会事业的建设项目,时常出现各搞各的规划,各确定各的项目,各下达各的资金,往往造成有的项目几家单位扶持,而有的项目又无人扶持的现象。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

(五)贫困群体对扶贫的主观标准开始发生变化。农民由于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增长,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不断加强,对社区环境、生活质量、社会公平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享受到同等的生存发展条件,对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更高的期望。

三、几点建议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将扶贫标准调整为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比2008年确定的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25%。受此影响,我省贫困人口总数将比2010年有所增加,贫困面将有所扩大,贫困发生率也将有所提升,扶贫开发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做好全省“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完善扶贫战略、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扶贫工作成效,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强化政府主导,加大攻坚力度。扶贫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确保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的关键阶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认真谋划,摆在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盘考虑。充分发挥政治优势,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改进和优化政策扶持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社会帮扶机制,创新完善扶贫

方式,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民生工程,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和合理的考评体系,确保“十二五”扶贫规划的顺利实现。

(二)科学制定我省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国家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具体部署,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科学制定我省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并制定好具体的分年度实施计划。在编制新一轮扶贫规划中,要把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培养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把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把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统筹兼顾、突出战略重点,继续加强对革命老区的扶持,不断加大鄱阳湖区域的投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三)健全完善扶贫开发投入正常增长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动员企业、农民、社会其他力量千方百计增加扶贫开发投入。省级财政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每年新增扶贫资金增幅应高于财政支出增幅,并通过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全社会增加扶贫投入。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大行业扶贫资金筹集力度,将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人口集中地延伸,特别要向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殊困难群体覆盖。适当提高移民扶贫补助标准。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于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鼓励在贫困地区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业保险试点。 (四)突出抓好产业化扶贫。把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整体脱贫的主渠道,调整优化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帮助贫困乡村、贫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把一村一户的特色小产业与区域性的特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关联度,建立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加大扶持力度,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扶持发展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空间大、与基地农户衔接紧密、能拉动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五)大力实施集中连片开发。打破区域界限,强化集中连片开发,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形成合力攻坚,一个片区一个片区的加以推进。

科学划分片区,将贫困类型相同、开发条件类似、地理位置相近的地区作为一个片区,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规划,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配套,推动主导产业向这些重点地区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向这些重点地区延伸、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向这些重点地区倾斜,实施集中连片开发,实现整体推进。

(六)打好革命老区牌。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政治资源优势,打好老区牌,争取国家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加大对江西革命老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制定中央苏区振兴规划,以贫困地区的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等为重点,精心谋划项目,做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工作,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进入“十二五”规划盘子,为做好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七)制定我省扶贫开发地方性法规,将扶贫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根据我省扶贫开发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加快开展制定扶贫开发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论证工作,适时出台我省扶贫开发地方性法规,为扶贫开发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江西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2011年1月17日

关于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全面完成之年。为了解“十一五”时期我省在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的成效,推动我省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省人大农委组织开展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专题调研。12月上旬,省人大农委召开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座谈会,听取省扶贫和移民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宗局等部门有关情况汇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随后,调研组赴吉安、赣州市以及所辖的吉安、遂川、寻乌和安远县等市县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扶贫项目、走访贫困农户等方式,了解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当地干部群众对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感受到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探索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充满信心,对中央加大扶贫力度、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充满期待。现将调研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我省现有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6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科学部署下,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开展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扶贫攻坚工作,同时自筹资金开展库区、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农村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出成绩。全省农村低收入人口从2005年的211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4%下降到2.55%;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561元,上升到2009年的2660元,年均增长14.25%,超过全省平均增长速度。

(一)坚持开发式扶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用发展的方式解决贫困问题,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加强水利、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构筑良好平台。“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7.9亿元,用于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其中硬化通村公路1.6万公里,通组公路0.8万公里,解决近7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贫困地区共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0.4万亩,建设基本农田3.3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136平方公里,修建学校27.8万平方米,卫生院1461所。

“十一五”期间, (二)实施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我省以3069

个重点贫困村为单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每个重点贫困村五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安排一个单位定点扶贫。采取引入参与式扶贫的方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有困难政府社会帮”的理念,以制订和实施村级扶贫规划为平台,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扶贫资金直接下到村,由村民提出项目,自己管好用好资金,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同时,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全省重点村筛选了100个村作为典型示范村,探索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和经验。“十一五”期间,吉安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2亿元,对全市59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实施项目7118个,极大改善了重点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的目标。2009年,全省扶贫重点村人均收入达到2357元。

(三)强化产业扶贫,贫困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根据我省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现状,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粮油、蔬菜、水果、家畜、家禽、油茶等产业,建立科技扶贫示范点,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完善扶贫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产业开发扶贫资金2.5亿元,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覆盖范围内的贫困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寻乌县扶贫重点村新增果园面积3万亩,实现人均果业增收960元以上;安远县重点贫困村中有40%的农户发展脐橙、西甜瓜等致富产业,产业扶贫覆盖全县80%以上的贫困人口。

(四)加强技术培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把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推进扶贫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培训+基地+转移”的形式,开展订单培训,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全省“雨露计划”不仅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培育了一批优势专业和劳务品牌。如赣江职业技术学校的农技专业、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茶艺专业等;“吉安菜农”、“鄱阳缝纫工”、“宜春焊工”、“赣州铁路乘务员”和“资溪面包制作”等已成全国知名品牌。“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亿元,用于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人员26.7万人次,其中转移就业25.6万人;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经过培训就业后,人月均收入由2005年的500元,上升到2009年的1200元。

(五)加快移民搬迁,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显著改善。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要求,对身处库区、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群众实施

移民搬迁扶贫,从根本上解决不适合居住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将移民扶贫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加快移民集中安置点“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四化”(路面硬化、社区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步伐,并注重做好移民户的后续服务与管理工作。“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3亿元,共搬迁困难群众25万多人,兴建2262个搬迁集中安置点。遂川县搬迁移民7357户33490人;吉安县搬迁移民2844户12937人,兴建移民集中安置点89个,集中安置移民2276户10174人。

(六)坚持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合力不断增强。在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扶贫开发工作的优势和特点,积极组织和调动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贫困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省、市、县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扶贫和大学生“三支一扶”等工作,进一步营造了“大扶贫”的氛围。“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定点扶贫、党员干部包户扶贫、企业扶贫、非政府组织捐赠等各种社会扶贫资金总计达20.38亿元。吉安市共有182个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捐赠资金1800多万元,受益村354个;赣州市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5万多户,帮扶资金3878.37万元。

二、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相比,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贫困面依然较大,扶贫成本逐步提高。根据2008年国家扶贫标准人均年纯收入1196元测算,我省农村贫困人口还有86.49万人。现有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经济资源相对匮乏,要使这部分人摆脱贫困,成本将比以往更高。

(二)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差。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经济活动单一,“家底薄、财源少”,生产经营能力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体制下,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三)农民致贫返贫因素呈现多元化。扶贫开发使一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巩固温饱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因病或就学等致贫、返贫因素交织在一起,

成为贫困农户的经常性威胁。社会性、政策性致贫因素仍在不断增加,如实施工程移民、建设用地、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项目,以及农产品价格下降都可能产生新的贫困群体,增加扶贫工作的不确定性。仅2010年特大洪涝灾害就造成全省248.72万人返贫。

(四)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由于缺乏有效制度和工作机制的保障,扶贫开发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单打一的现象。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贫困地区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以及其它社会事业的建设项目,时常出现各搞各的规划,各确定各的项目,各下达各的资金,往往造成有的项目几家单位扶持,而有的项目又无人扶持的现象。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

(五)贫困群体对扶贫的主观标准开始发生变化。农民由于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增长,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不断加强,对社区环境、生活质量、社会公平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享受到同等的生存发展条件,对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更高的期望。

三、几点建议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将扶贫标准调整为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比2008年确定的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25%。受此影响,我省贫困人口总数将比2010年有所增加,贫困面将有所扩大,贫困发生率也将有所提升,扶贫开发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做好全省“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完善扶贫战略、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扶贫工作成效,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强化政府主导,加大攻坚力度。扶贫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确保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的关键阶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认真谋划,摆在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盘考虑。充分发挥政治优势,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改进和优化政策扶持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社会帮扶机制,创新完善扶贫

方式,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民生工程,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和合理的考评体系,确保“十二五”扶贫规划的顺利实现。

(二)科学制定我省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国家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具体部署,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科学制定我省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并制定好具体的分年度实施计划。在编制新一轮扶贫规划中,要把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培养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把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把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统筹兼顾、突出战略重点,继续加强对革命老区的扶持,不断加大鄱阳湖区域的投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三)健全完善扶贫开发投入正常增长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动员企业、农民、社会其他力量千方百计增加扶贫开发投入。省级财政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每年新增扶贫资金增幅应高于财政支出增幅,并通过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全社会增加扶贫投入。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大行业扶贫资金筹集力度,将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人口集中地延伸,特别要向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殊困难群体覆盖。适当提高移民扶贫补助标准。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于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鼓励在贫困地区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业保险试点。 (四)突出抓好产业化扶贫。把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整体脱贫的主渠道,调整优化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帮助贫困乡村、贫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把一村一户的特色小产业与区域性的特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关联度,建立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加大扶持力度,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扶持发展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空间大、与基地农户衔接紧密、能拉动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五)大力实施集中连片开发。打破区域界限,强化集中连片开发,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形成合力攻坚,一个片区一个片区的加以推进。

科学划分片区,将贫困类型相同、开发条件类似、地理位置相近的地区作为一个片区,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规划,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配套,推动主导产业向这些重点地区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向这些重点地区延伸、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向这些重点地区倾斜,实施集中连片开发,实现整体推进。

(六)打好革命老区牌。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政治资源优势,打好老区牌,争取国家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加大对江西革命老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制定中央苏区振兴规划,以贫困地区的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等为重点,精心谋划项目,做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工作,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进入“十二五”规划盘子,为做好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七)制定我省扶贫开发地方性法规,将扶贫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根据我省扶贫开发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加快开展制定扶贫开发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论证工作,适时出台我省扶贫开发地方性法规,为扶贫开发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江西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2011年1月17日


相关文章

  • 在全省精准扶贫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副省长 刘远坤 (2014年4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 ...查看


  • 独山县扶贫开发工作
  • 独山县扶贫开发工作 简 报 第十四期 独山县扶贫开发局办公室 2015年6月15日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调研组到独山调研 为总结我省各地在开展开放式扶贫中的作法和经验,受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委派,2015年6月11-12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周晶 ...查看


  • 46.学习南充经验推进云南扶贫开发工作
  • 推进云南扶贫开发工作 张  平 3月28-30日,国务院扶贫办在四川南充市召开了为期3天的全国各省(区)市扶贫办主任会议.参会代表共2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南充经验 ,进一步研究促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总结"十五& ...查看


  • [脱贫攻坚]党员干部必须熟记的扶贫知识
  •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中"一个目标.两个确保.三个格外.四个切 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分别指的什么? 一个目标: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两个确保: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 ...查看


  • 驻村扶贫.脱贫知识问答
  • 驻村扶贫.脱贫知识问答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中"一个目标.两个确保.三个格外.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分别指的什么? 答:一个目标: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两个确保: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 ...查看


  • 关于四川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省委领 ...查看


  • 关于扶持贫困农村调研活动的报告
  • 关于扶持贫困农村调研活动的报告 晋城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按照市委.市政府扶持贫困农村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市直调研组及时召集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区煤炭局的有关领导,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就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座谈,并深入相关煤矿企业,就企业开展对口帮扶 ...查看


  • 打赢贵州扶贫开发攻坚战
  •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底在京召开,我国新十年扶贫开发的新篇章由此开启.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特别提到贵州,指出"贵州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象征,贵州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之一,迅速发展起来,也是国家兴旺 ...查看


  • 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传达提纲
  • 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传达提纲 2015年1月18 日 目 录 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1 2.省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 神传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