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计较,变化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唯一不变的,是你的真心,是你内心世界里那个知道你冷了、老了、生起烦恼了的‘旁观者’。它是明镜般清醒、金刚般无可动摇的存在。它不会改变,更不会损毁。它像是明朗的天空,寂静的大海。只有它,才能真正与你常在。

我们知道,变化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断改变的,包括看起来永恒的日月星辰。一些人意识到这一点,觉得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因为他拥有的一切都不会永恒,他的爱情,他苦心经营的一切,他的好名声,他的车子,他的楼房,他的父母妻儿,甚至包括他的生命。他很想知道,到底有没有一个不会改变的东西?

有,但也没有。说有,因为佛家认为有一种状态是恒常的,这种状态叫做“金刚”,它能摧碎万物,又无法被万物摧碎;说没有,因为金刚并不是具体的实物,即使你寻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找不到一个叫做金刚的东西。金刚,就是坏不了的真心,它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的。

佛家智慧认为,虽然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是幻化不实的、无常的,但能觉察无常规律的那种智慧,它不是空的,它就是众生本具的真心,本元心。变是不变的真理,世上一切都在发生变化,都在无时无刻地变化着,但“变”这个真理不变,你证得的那个真理的觉性也不变。啥是觉性?觉性就是我们对真理的认知。这个真理本身,就是大自然本有的一种规律,是无常。

能够认知无常真理的那个真心,一直陪伴着所有的生灵,无论生命个体经历多少次生死轮回,经历多少个从诞生到坏灭的过程,如何从这个身份转换为另一个身份,它都没有离开过我们。即使我们不明白它,它也仍然在那里。你看不见它,但它确实存在。它没有开始,也无所谓终结;它不会被妄念的灰尘染污,也无所谓干不干净;它不会增加,也无所谓减少。它是深藏于你内心深处的灵性,是你超越生活,甚至超越生死,实现解脱的基点。当你认知了它,也就自然接受了世界的无常。你会发现,变化虽然是苦,但也是你能够自在生活的原因。因为,所有看似真实的东西,包括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身体触摸到的、脑海中的所有想法等等一切,都是万物因缘聚合之后,示现出的许多现象,不能说它们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但它们是归于空性,虚幻无常的,旧因缘一旦消散,它们就会立刻改变。

举个简单的例子,梦中的野兽存在吗?在现实中,它们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梦里,它又确实存在过,你还被它吓得六神无主、四处逃逸呢;在你的记忆里,它也的确存在过,梦醒之后你仍然知道自己梦见了可怕的东西。但是,随着梦境和记忆的消失,它也就消失了。换句话说,旧因缘一旦离散,梦中的野兽就会立刻消失。

其实,所谓的现实世界,也是这样,跟梦境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因缘聚合之物,随着旧因缘的消散而消失,随着新因缘的聚合而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比如,你在十字路口向左转时,见到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学生,你跟她擦肩而过,那么,她曾经在你的世界里存在过,但是马上就变成了记忆,你也许很快就会忘记她。一旦你忘记了她,在你的世界里,她也就永远消失了。了其实质,她的存在仅仅是一种梦幻般的东西。再比如,你谈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但对方有一天却不爱你了,若干年后你终于释怀了,这时你发现,过去的甜蜜就像一场梦,连你爱过的女孩,也像是梦里的人物,她的想法变了,对你的态度也变了,她再也不是你爱过的那个女孩了,当然,你自己也早就变了。又比如,你看见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对她很有好感,于是你凝视着她,等待着一个与她相识的机会,你甚至幻想着许多美妙的故事会发生在你俩的身上,就像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说的,“整个宇宙都在等待信号的发出”,但是她却突然往地下吐了口痰,你顿时倒了胃口,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对她的好感也像烈日下的露珠一样,马上就蒸发的一干二净。可见,世上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着,就像一个又一个梦,又像哗哗流动的水。改变,从来没有停止过。

唯一不变的,是你的真心,是你内心世界里那个知道你冷了、老了、生起烦恼了的“旁观者”。它是明镜般清醒、金刚般无可动摇的存在。它不会改变,更不会损毁。它像是明朗的天空,寂静的大海。只有它,才能真正与你常在。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它的存在,就像我们看不见自己头顶上的白头发一样。如果这时有人告诉你:“你头顶上长了根白头发。”你就会低头照镜子,尝试从镜子里找到它,这时你才有可能会看见它。那个告诉你长了白发的人(老师)、镜子(方法)和恰当的姿势(实践)就是让你认知真心的因缘。当所有因缘凑到一起、发生作用的时候,你就会开悟,发现自己本有的真心。所以说,认知真心也是一个因缘和合的现象,不明白真心的人,只能通过一些方法,尽量为明心见性创造助缘,但机缘不到的话,强求也只能增加烦恼。

比如,在看到这本书或者认识我之前,也许你并不了解佛家智慧,也不知道自己有究竟解脱的可能。但是有一天,你的朋友推荐你看这本书,我在书里描述了一种绝对的自由与快乐,你相信我,而且心中生起一种巨大的向往,你在这种向往当中,如法地实践了我所说的话,那么,或许有一天,你就会亲身体验到我说的那种觉受。

所以说,虽然真心不生不灭,生生世世与我们同在,但是否能够发现它,何时发现它,如何发现它,却必须随缘。“随缘行”也是佛家修行方法之一,它讲究的是不强求,任运自然,随顺因缘,不生喜恶,不随现象的生灭而改变心的状态。它既是借事修炼心灵的妙法,也是智慧在生活中发挥了作用。

——选自《世界是心的倒影》

唯一不变的,是你的真心,是你内心世界里那个知道你冷了、老了、生起烦恼了的‘旁观者’。它是明镜般清醒、金刚般无可动摇的存在。它不会改变,更不会损毁。它像是明朗的天空,寂静的大海。只有它,才能真正与你常在。

我们知道,变化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断改变的,包括看起来永恒的日月星辰。一些人意识到这一点,觉得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因为他拥有的一切都不会永恒,他的爱情,他苦心经营的一切,他的好名声,他的车子,他的楼房,他的父母妻儿,甚至包括他的生命。他很想知道,到底有没有一个不会改变的东西?

有,但也没有。说有,因为佛家认为有一种状态是恒常的,这种状态叫做“金刚”,它能摧碎万物,又无法被万物摧碎;说没有,因为金刚并不是具体的实物,即使你寻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找不到一个叫做金刚的东西。金刚,就是坏不了的真心,它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的。

佛家智慧认为,虽然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是幻化不实的、无常的,但能觉察无常规律的那种智慧,它不是空的,它就是众生本具的真心,本元心。变是不变的真理,世上一切都在发生变化,都在无时无刻地变化着,但“变”这个真理不变,你证得的那个真理的觉性也不变。啥是觉性?觉性就是我们对真理的认知。这个真理本身,就是大自然本有的一种规律,是无常。

能够认知无常真理的那个真心,一直陪伴着所有的生灵,无论生命个体经历多少次生死轮回,经历多少个从诞生到坏灭的过程,如何从这个身份转换为另一个身份,它都没有离开过我们。即使我们不明白它,它也仍然在那里。你看不见它,但它确实存在。它没有开始,也无所谓终结;它不会被妄念的灰尘染污,也无所谓干不干净;它不会增加,也无所谓减少。它是深藏于你内心深处的灵性,是你超越生活,甚至超越生死,实现解脱的基点。当你认知了它,也就自然接受了世界的无常。你会发现,变化虽然是苦,但也是你能够自在生活的原因。因为,所有看似真实的东西,包括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身体触摸到的、脑海中的所有想法等等一切,都是万物因缘聚合之后,示现出的许多现象,不能说它们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但它们是归于空性,虚幻无常的,旧因缘一旦消散,它们就会立刻改变。

举个简单的例子,梦中的野兽存在吗?在现实中,它们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梦里,它又确实存在过,你还被它吓得六神无主、四处逃逸呢;在你的记忆里,它也的确存在过,梦醒之后你仍然知道自己梦见了可怕的东西。但是,随着梦境和记忆的消失,它也就消失了。换句话说,旧因缘一旦离散,梦中的野兽就会立刻消失。

其实,所谓的现实世界,也是这样,跟梦境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因缘聚合之物,随着旧因缘的消散而消失,随着新因缘的聚合而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比如,你在十字路口向左转时,见到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学生,你跟她擦肩而过,那么,她曾经在你的世界里存在过,但是马上就变成了记忆,你也许很快就会忘记她。一旦你忘记了她,在你的世界里,她也就永远消失了。了其实质,她的存在仅仅是一种梦幻般的东西。再比如,你谈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但对方有一天却不爱你了,若干年后你终于释怀了,这时你发现,过去的甜蜜就像一场梦,连你爱过的女孩,也像是梦里的人物,她的想法变了,对你的态度也变了,她再也不是你爱过的那个女孩了,当然,你自己也早就变了。又比如,你看见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对她很有好感,于是你凝视着她,等待着一个与她相识的机会,你甚至幻想着许多美妙的故事会发生在你俩的身上,就像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说的,“整个宇宙都在等待信号的发出”,但是她却突然往地下吐了口痰,你顿时倒了胃口,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对她的好感也像烈日下的露珠一样,马上就蒸发的一干二净。可见,世上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着,就像一个又一个梦,又像哗哗流动的水。改变,从来没有停止过。

唯一不变的,是你的真心,是你内心世界里那个知道你冷了、老了、生起烦恼了的“旁观者”。它是明镜般清醒、金刚般无可动摇的存在。它不会改变,更不会损毁。它像是明朗的天空,寂静的大海。只有它,才能真正与你常在。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它的存在,就像我们看不见自己头顶上的白头发一样。如果这时有人告诉你:“你头顶上长了根白头发。”你就会低头照镜子,尝试从镜子里找到它,这时你才有可能会看见它。那个告诉你长了白发的人(老师)、镜子(方法)和恰当的姿势(实践)就是让你认知真心的因缘。当所有因缘凑到一起、发生作用的时候,你就会开悟,发现自己本有的真心。所以说,认知真心也是一个因缘和合的现象,不明白真心的人,只能通过一些方法,尽量为明心见性创造助缘,但机缘不到的话,强求也只能增加烦恼。

比如,在看到这本书或者认识我之前,也许你并不了解佛家智慧,也不知道自己有究竟解脱的可能。但是有一天,你的朋友推荐你看这本书,我在书里描述了一种绝对的自由与快乐,你相信我,而且心中生起一种巨大的向往,你在这种向往当中,如法地实践了我所说的话,那么,或许有一天,你就会亲身体验到我说的那种觉受。

所以说,虽然真心不生不灭,生生世世与我们同在,但是否能够发现它,何时发现它,如何发现它,却必须随缘。“随缘行”也是佛家修行方法之一,它讲究的是不强求,任运自然,随顺因缘,不生喜恶,不随现象的生灭而改变心的状态。它既是借事修炼心灵的妙法,也是智慧在生活中发挥了作用。

——选自《世界是心的倒影》


相关文章

  • 净空法师法语:吃亏就是占便宜--学佛网
  • 净空法师法语:吃亏就是占便宜 发布:明华居士 [空间 微博 留言]     日期:2009-11-8     阅读:850     繁體    我要收藏 1 修行,头一个就要懂得吃亏是福,我愿意吃亏.我愿意上当:不肯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不能修 ...查看


  • 净空法师语录 1
  • 净空法师语录.txt13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净空法语辑录 (1)本书的对象是佛门弟子.对于尚未皈依佛门,而对佛法有兴趣的人,也可从中了解到佛法的大意.佛法并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 ...查看


  • 福建省2012年4月省质检语文作文情况分析
  • 福建省2012年4月省质检语文作文情况分析 一.题意简析 本题为漫画式材料作文,是近年来我省首次出现的作文题型. 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理解漫画的内涵,把握其寓意是写作的出发点.这一组漫画由三幅画面构成,其内在的连续性一望而知,审题时须有整体性 ...查看


  • 最新佛教经典语录150句
  • 1 / 11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 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面对任何人.任 ...查看


  • 本源法师:忍辱不是忍气吞声 而是大义凛然不计较
  • 忍辱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不计较.(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闫秀勇) 编者按:遇到观点冲突时,你会发脾气或是"忍辱"?忍一时真会风平浪静,退一步真会海阔天空吗?佛教所说的"忍辱"与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到底 ...查看


  • "谈情说爱"读翠翠
  • 摘 要: <边城>中翠翠这样一个清纯可爱乖巧伶俐的少女形象给每个读者都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感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是什么使得读者产生这种特殊的感受?作者认为是文本中呈现的翠翠与祖父之间的亲情,以及她极为微妙的爱情心理变化. 关键词: ...查看


  • 沪教版2010-2011学年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 2010学年九年级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时间100分钟 总分150分)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默写(15分) 1.______ _____,风宜清夜露宜秋.(钱惟演<对竹思鹤>) 2.莫嫌荦确坡头路,____ ...查看


  • 哈弗弗家训
  • 快乐无处不在--<哈佛家训>读书笔记 早已对哈佛大学这所世界名校有所耳闻,它先后培养了7位总统,3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以百计的世界级财富精英.这些杰出的人物,曾经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在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查看


  • 增广贤文全文解释
  • 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用过去的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择取众多言论编成"增广",让你多看多听.借鉴古人的教训,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2.知己知彼,将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