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语录 1

净空法师语录.txt13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净空法语辑录 (1)本书的对象是佛门弟子。对于尚未皈依佛门,而对佛法有兴趣的人,也可从中了解到佛法的大意。佛法并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只是烧香磕头而已,而是有其深刻的意义和道理的。

欢迎翻印流通 不得以此谋利

前 言

凡是认真地听过净空法师讲经开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茅塞顿开,讲得太好了。经常温习法师的教诲,对于修行人必有裨益。

弟子在听经和阅读讲经记录的过程中,摘录了几百条语句或段落,都是值得细心体会和牢记的。包括有关佛学的基本概念、修行的要领或警句。每次温习,都有收益。如果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出来,就更方便阅读。 所以发心把它编辑成书。经2006年一年的努力,基本完稿;今年又略有增减。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有关行持方面;分为五章:

第一章 什么是佛法 关于佛法的一些基本原理。

第二章 修行科目 修学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修行要则 修行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对治的方法。

第四章 净土法门 净宗修行的专门问题。

第五章 总结。

第一章的内容有相当的深度。不理解也不要放弃。因为它很重要。慢慢会理解的。其他内容是关于行的问题。是我们修行者的镜子。认真地对照自己,有利我们的修行。

内容主要来源于法师对《无量寿经》的讲解,包括1989年第一次、1994年第二次在新加坡,1990年在台湾的讲经,以及其他专题报告或解答。

未经法师本人审阅,仅供参考。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编著者 恒扬海益 2007年11月23日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佛法 - 1 -

佛、佛法、佛教 - 1 -

宇宙人生的真相 - 3 -

一切法由心想生 - 3 -

真心和妄心 - 4 -

智慧 - 5 -

体与相、空与有 - 6 -

实相、真相 - 8 -

一真法界 - 9 -

有为与无为 - 10 -

迷惑与障碍 - 11 -

妄想、分别、执着 - 11 -

烦恼 - 13 -

我执 - 13 -

贪嗔痴 - 14 -

情与爱 - 16 -

六道轮回 - 17 -

因果报应 - 18 -

永恒的定律 - 18 -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19 -

人生的真相-恩怨相报 - 20 -

命由自己定 - 21 -

命也可以改 - 21 -

苦空无常与离苦得乐 - 22 -

苦空无常 - 22 -

妄想、分别、执着是一切苦难和烦恼的根源 - 24 -

清净心 - 25 -

清净心怎么修? - 26 -

转境界 - 28 -

第二章 修行科目 30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30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34

十善 36

三皈 37

持戒 39

持戒之意义 39

何谓持戒 39

如何持戒 40

弟子规 41

五戒和十善 42

菩提心 43

礼敬 45

布施和供养 47

布施 47

布施的意义 48

如何布施 49

供养 49

忍辱 50

禅定 51

忏悔业障 52

行为与造业 52

何谓业障 53

如何忏悔 53

老实念佛是最好的忏悔和改过 54

魔障 55

魔障如何消除 56

福与德 57

第三章 修行要则 59

重实质不重形式 59

要真修行 61

发心与精进 62

看破放下 65

要知过 67

依教奉行 70

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71

家庭要和睦 73

对人要真诚 74

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 74

要逆来顺受,要忍让 76

要感恩 78

感激文 78

吃苦和惜福 78

健康和病苦 80

起心动念之初 83

念念为众生 84

一切随缘 87

度众 88

度人先度己 89

第四章 净土法门 91

净土法门之殊胜 91

最殊胜的一真法界 91

一生成佛 91

三根普被平等成佛 92

永不退转 93

第一法门 93

方便究竟之门 95

净宗修习之内容 96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97

信解愿行 99

信愿 99

解 101

行 102

为什么要念经 103

为什么要念《无量寿经》 105

经要怎么念 106

一门深入长期熏修 107

一向专念 109

为什么要一向转念 109

何谓一向专念 110

念佛要用心念 112

如何对治妄念 112

念佛与日常生活 114

放下万缘 114

十念法 115

佛像与佛号 116

念佛要发菩提心 117

功夫之深浅 118

得力 118

深浅 119

道场与道友 121

感应和神通 123

往生 126

第五章 总结 129

第一章 什么是佛法

佛、佛法、佛教

佛是觉的意思。通达一切法者称为佛。佛的意思就是一个觉悟的人。‘佛’这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说是‘觉悟’。佛法是智慧之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

佛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误差,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前的世界,他方无量无边的星球刹土,无一不清楚。

佛告诉我们,这样圆满的智慧德能,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圆觉经》中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经》上也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的智慧、能力都丧失了。佛又说,丧失并非真的丢失,是暂时迷失,因为智慧是自己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要修行?就是为了恢复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

通达佛法,明白佛理,我们这一生就过得很快乐、很幸福、很充实,这一生没有白过,不是盲目的,前途一片光明,清清楚楚。这就是佛法的真实利益。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学佛是为了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的生活;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搞清楚了,不再胡思乱想,心定、心安,安了就快乐。

以佛菩萨的心肠入世,世间法就是佛法。以凡夫的心肠入佛法,一切佛法都是世间法。所以,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不在事相上,是在个人的心上。佛法不坏世间法。佛教化众生,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只是修正他的观念,帮助他从迷信的生活回归到觉悟不迷的生活。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教的目的是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识别真妄、邪正、是非,乃至善恶、利害。然后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

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了,不像过去的寺院丛林每天八个小时讲经说法,八个小时修行(坐

禅或念佛)。现在的佛教道场每一天供佛、作法事。这就成了宗教了。宗教是感情的。感情就是污染。宗教要是没有狂热的情操就不是宗教。所以,宗教是建立在情执的基础上。而佛法讲理智,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破迷开悟是佛教的宗旨。这是它们的不同处。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门课,把佛教变成了‘哲学’。还有一种是邪门外道的佛教,利用人性的弱点,拿着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

宇宙人生的真相

【一切法由心想生】

佛告诉我们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切法由心想生’。真的是心想事成。

一切法都是自己的真心变现出来的,一切法还归自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心识的变现。一切法不离自性。[‘法’字,在此指万事万物。‘自性’,即是真心。]

【真心和妄心】

‘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本性,也就是哲学里所讲的宇宙万有之本体,其实就是清净心。本体能生万法。

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真心离一切妄念。真心就是正念。真心不生不灭,清净无为。一切唯心所现的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 什么是妄心?生灭心就是妄心,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

把本性比作水,把不明的心比作波浪。水在平静的时候就象一面镜子,外面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波浪虽然还是水,但它观照的作用失掉了,就不明了。

心为什么会失掉本性?因为心动了。起心动念就是波浪。

一切法本来是寂静的。这心一动,一切法都对立了,就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是有非。在一真法界里面,即是真实境界里面,非有非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有念就是妄念,就是妄心。不要以为妄想只是胡思乱想,起心动念就是妄想。只有一念执着就是妄心,一念分别也是妄心。真心里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如果迷了自性,不生不灭的真心,就变成生灭心。这个生灭心称为‘识’,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如何变?唯识所变,也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

意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分别、计较、思量都是妄念。不是真性起用。真性起用没有妄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切平等,一切自然。

佛菩萨观察事物是舍识用根,一接触就明了,用不着思考。离心识是真智慧。六根接触六尘。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用根是指用根之性。见,用见之性去见;闻,用闻性去闻,不用识。识是污染。性是光明,是真心,也叫真如本性。

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见性。性从哪里见呢?离相离念就见到了。我们今天在相上见不到性,是着了相,是动了念。如果不着相,不动念,你就见到了。见到了之后,才晓得万法如

一。[起心动念就是着相]

【智慧】

智慧跟聪明不一样。聪明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聪明。智慧能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利害,这是智慧。

世间法说的‘智慧’,是分别智,就是上面说的妄心。‘般若’是智慧,是无知。般若无知,起作用时无所不知。不起作用时叫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叫后得智。有根本才有后得,后得是枝叶。智慧从清净心来,从禅定来,从一心不乱来。

【体与相、空与有】

古德们用金和金器作比喻。如同金器一样,器就是相,就是万象啊。金是体,能成之体,样样都是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形象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

佛说万法皆空,这是说体空。一切法没有自性,一切法当体皆空。‘一切空无我’就是一切法没有主宰。那一切法怎么来的呢?众缘和合而生,无量的因缘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没有自性,没有自体。缘散了就没有了。[‘缘’,指环境和条件。]

空是从本体上说的;相是从事相上说的。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没有离开相,相没有离开性。

一切万法的体是相同的,相不相同,作用也不相同。

‘相有体无’、‘事有理无’,这是佛在一切经论里都教我们不要着相,道理就在此。为什么不要着相?因为相是假相,相是假有,相是暂有,不是真有,不是永恒的有。所以,称作‘无常’。这个暂有到底有多久?佛告诉我们,相是刹那生灭,真的是虚幻的。你想保持一分钟、一秒钟,都保不住。佛举例一弹指。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次生灭相续的现象。 ‘空’永远不变,故名‘真空’一切物相都在变化,既然都在变,就不是真的。所以,‘有’称为‘假有’、‘幻有’、‘妙有’。

‘真空’是讲‘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何以是真空?因为它没有迹象。它没有色,眼看不见;它没有声音,耳朵也听不见;甚至思维想象都达不到,我们的六根对它完全失去效用。但它确实存在,它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万法都是从这个体变现出来的。

所以,相是假相,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要去执着它,就错了。你可以受用它,不可以去执着它。若执着,就会有苦。

所以,这假相是虚妄的。虚妄相就是六道十界一切差别的现象。[即通常说的万事万物的现象.] 我们今天错在哪里?错在着相。心里执着有相,所以不能在境界里随心所欲的变化。 真相没有生灭,只是聚散无常。所以,一切法不生不灭。

佛家所讲的

净空法语辑录 (2)空’、‘有’是一桩事情。‘真空’在哪里?在‘妙有’之中。‘妙有’在哪里?在‘真空’之中。‘真空’是体,‘妙有’是相。这样我们才能把一切境界相看清楚。看清楚有什么好处?帮助我们舍离一切执着。

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没有离开相,相没有离开性。

体空、相有、用中,不空不有得自在。

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体、相、用’三者都不可执着,才能入佛法之门。

【实相、真相】

‘实相’是很难理解的,它是一切大乘经论的依据。实相就是真如本性。在佛教里名词很多,又叫做‘第一义’,又叫做‘如来藏’,也叫做‘真如’,也叫做‘如如’。

‘实相无相’是从体上说的。‘无不相’就是有相。有相是从作用上说的。所以,实相离相,离相就是无相。因为无相,才能无不相。这是真的,义理很深。

‘无相’不是说没有外面的现象,而是心里不执着一切相。

要晓得,人与人之间的嫉妒、瞋恨,都不要计较。他要怎么爱你、喜欢你,都是假的。没有一样可当真。所以,你对他们也要逢场作戏,笑笑而已。你看这多自在!样样不要认真,就没有烦恼,你也不会喜欢,也不会生气。心里常常保持平静,常常保持清净,就接近实相了。

【一真法界】

《华严经》所说的一真法界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真法界就是实相。也就是最真实、最圆满、最高的境界。

身心跟整个宇宙法界融成一体。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整个自己。这就是华严法界,称为华严三昧。

佛、菩萨与一切众生,与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诸佛真心本性是一个。这才明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的密切关系,是一,不是二。

我们要学佛菩萨心包太虚。心量一定要大,放大之后,就快乐无比,就是方东美先生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学佛,要把真心自性(即本性)透露出来。无缘慈悲是自性本有,个个俱足,因迷惑颠倒而不能显露。

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念自性,即入佛知见。

佛跟我们讲:‘我们本能的智慧与知觉的对象(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是一不是二’,‘能知能觉’与‘所知所觉’是一不是二。万物皆是自己,物我是一体的。

在一真法界里,非有非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法师在这里说了三个一体:人(身心)与宇宙一体;人我一体;心物一体。)

【有为与无为】

凡是有生灭,有变化的,都是有为法。无生无灭,无变化的,就是无为法。由此可知,无为是有常,有为是无常,有生灭就是无常。

‘无为’。‘为’是作为。一切世间人,在这个世间不可能无为。有为怎么说无为呢?不执着有为,就是无为。

世间事可以做,世间意不能有。‘意’是牵挂,不可以。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

迷惑与障碍

我们凡夫迷在哪里?把虚妄相、把假相当作真的。众生把一切假的当作真的,在这个一切虚妄当中起贪瞋痴慢,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妄想、分别、执着】

我们执着一切虚妄相。在一切虚妄相里,还生妄想,于是就变成处处都有障碍,(六道十界)障碍重重,这日子就很难过,很苦。

佛告诉我们,佛的智慧,众生本来个个俱足,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现在迷失了本体,迷失了自性。是自心里面产生了两种障碍,烦恼障和所知障,障碍了自己的本有的智慧。

我们今天处处有障碍,都是由于妄想、分别、执着而造成的。

‘妄想’发展就变成‘所知障’变成见识,即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想法、看法都错。‘执着’就变成‘烦恼障’,变成贪、瞋、痴、慢,变成这些毒素。执着是烦恼障,妄想是所知障。

佛在经里把迷惑、烦恼归纳成三大类:第一、见思烦恼,第二、尘沙烦恼,第三、无明烦恼。这是三惑,很难破!用什么方法破?看破、放下、无住生心。

什么叫做无明呢?《楞严经》云:‘知见之知是无明本。’如果认为自己很聪明,有智慧,别人不懂的,自己都懂,佛说,这就是无明。

不起心动念就没有妄想。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众生就是在分别、执着里面造恶业。

不但世间法不能执着,出世间法也不能执着。能把一切妄念、执着舍弃,就能成就无量功德。一切都不执着,就开悟了。

执着从哪里生的?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可以得到。不但身外之物得不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得不到,还有什么好执着?

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舍掉,你就是佛啊。你还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你就是

菩萨。你有妄想、分别,没有执着,你就是阿罗汉。妄想、分别、执着都有,你就是凡夫。

【烦恼】

佛说无量无边烦恼,归纳为一百零八类。天亲菩萨再归纳成二十六类: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六个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条还可归纳,变成三个:贪、瞋痴,称为三毒。

见惑就是错误的见解。八十八品见惑,把它归纳成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劫取见、邪见。

思惑归纳起来是贪、瞋、痴、慢、疑。

【我执】

凡夫之所以不能成圣,就是两种执着,两大障碍:我执、法执。我执不破就出不了三界。法执不破,就不能见性。

凡夫修行如此艰难,业障在哪里?自私自利是业障的根本。

执着从那里来的呢?从‘我’来的。我要占有它,我要得到它。

有我,就有我的意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这种种加起来,结果是什么呢?是六道轮回。 我们无量劫来已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而不能成就,就是因为起心动念还有一个‘我’,我的意见怎样怎样,我要怎样怎样。这样就出不了三界,念佛也不能往生。

佛告诉我们,事实上无我。‘无我’是真的,‘有我’是假的。‘我’是一个虚妄的概念。 有我,就有得失,就有好恶。有我就有私心,就有我所有。我的身、我的家,起心动念离不开‘我’。无我,就不会造业,是修净业。能把‘我’、‘我所(有)’舍离,你的心就正,心就诚了。

我执是烦恼的根源。有一个我,烦恼就断不掉。能破我执,决定不会造业。看破我,就证小乘须陀洹果,位不退。

【贪瞋痴】

贪是非分的要求。悭(吝啬)【1】是舍不得布施,也是贪的一部分。贪分为五类:一、内贪,对身体起种种欲望,希望健康长寿。 二、淫欲。三、境界欲,追求精神物质上的享受。四、对五欲六尘的贪爱,色声香味触。五、身见我执。贪爱是一切罪障的根源。贪不到就生瞋恚

【2】。瞋恚是很大的烦恼。

瞋是瞋恚。瞋恚包括嫉妒, 也是俱生的烦恼。很少人没有这种烦恼。学佛人看到别人的胜事,心里不痛快,立即要觉悟。

痴是对于一切人、事、物的真相不了解,完全看错、想错、解错,是非颠倒,善恶莫辨,这是愚痴。世法、佛法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恶,他不能辨别,认识不清楚,把邪当作正。

贪瞋痴是三毒烦恼。这三毒烦恼是明心见性的最大障碍。

许多人来问我,为什么不能入佛门?我告诉他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从什么地方下手呢?第一,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第二,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

贪着就是放不下,其业用就是生出无量的烦恼。贪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如舍贪爱,则一切烦恼断。

贪心最毒,没有比这个更毒的了。

贪功德,烧香要烧头香。贪爱佛像(古董),贪经书。贪佛法也是贪。

少欲知足,心身就自在。人到无求品自高。

必须认清事实真相。眼前我们所有的一切是不是我的?不是。如果以为是我的,这是愚痴!我暂时在这里受用,就跟住旅馆一样,绝对不是自己的。你能把这个事实看穿了,贪就没有了。

相信因果报应,你就知道贪瞋痴慢不是好东西。

【情与爱】

爱是贪,有爱就不清净。

佛法不讲‘爱’,而讲慈悲。有爱就有情,有情就有变化。慈悲是不会变的。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智慧。

慈悲和爱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但用心不一样。一个用的是真心,一个用的是感情。感情是妄心。情是迷,无情是智。如果我们也能把贪瞋痴慢、五欲六尘摆脱了,跟佛菩萨没有两样,就把情转变成智慧。

佛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业不移,不生极乐。’如果没有爱欲,决定不会有六道轮回。情是地狱之根。情要不断,出不了三界,所以,情是迷情,只要是情就迷。情愈重,迷得愈深。 对于这个世间还有很深重的情执、贪恋,你怎么可能成就?怎么能消业障。

有爱就有瞋恚,所以,只要有贪,贪瞋痴慢统统俱足,这是根。

决定不可以感情用事。你要知道,感情是魔王,是大魔,一动感情就完了。真正觉悟的人,要有决心把情魔一刀两断。在这个地方要狠心,才能出三界。千万不要空过这一生。

六道轮回

生命轮回的观点,今天已经被西方国家的许多科学家所接受。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经问世的专著有六十多种。其中有三十多种已翻译成中文。

六道轮回的现象是怎么来的呢? 是妄想、烦恼、执着造成的。执着是轮回的因,你不执着了,轮回就没有了。轮回的因是取相。

欲望是六道轮回的根。欲望去不了,六道轮回就出不去。六道轮回是自己造的,天天在造。 《易经》上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打麻将的人,总有他的一伙朋友;喜欢杀盗淫者,他们也会聚到一块。所以,众生死了到那一道去,没有别人主宰,完全是随类趣向、业力所致。要离恶道,一定要修十善业。(关于‘业’的含义,在‘忏悔业障’一节、【行为与造业】小节中说明。)

我们起个心动个念,是什么心,就造哪一道的业因。所以,将来人死了以后,到哪一道去,就看他平时哪一个念头有力量,到最后,那个念头作主宰,就带他到那一道去。

(众生)在恶道的时间长,在善道的时间短。人要常常想这个事实真相,他就觉悟,就害怕。我们趁这有生之年,身体还健康,要牢牢把握这大好光阴认真修行,不要让这一生空过,决定求生净土。

因果报应

【永恒的定律】

十法界的真相,即是刹那九百生灭、因果报应相续的现象。

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就在我们的现前一念。这才是真正的事实。

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定律。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的,佛也不能转定业。业因自己造,果报就得自己受。

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你种什么因,一定得什么果。你想发财,你就要财布施。佛事门中有求必应,但要如理如法。财布施是因,发财是果。你越布施,你的财越多。你有多少布施多少,一定不要求什么,到你需要的时候,它自个就来。要求回报就错了。

佛教我们,一定要深信因果。善心决定得福,恶心决定得祸。善恶是因,祸福是果。我们想得到好的果报,就要修好的因。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要谨慎、要察觉,决定不能迷惑。迷惑就糟了。造的业,不论有心无心都要受报。无心造的是过,有心造的是罪。无心造的过,报得轻一点;有心造的罪,报得重。没有不报的。

无意造的业,将来还属于无意中来偿还。

我们起心动念,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鬼神都知道。不要以为天天在作恶的人,也没有见到受惩罚。应知,过几年后才算总帐,因为作恶太多。真正的修行人,一点点小过失,鬼神都来算帐,因为他不常做,没有总帐可算,造作后很快就会有感应。天天造罪业的,做得太多,天天算帐很麻烦,等到一个时候再算总帐。此事非常可怕。不要以为这些话都是吓唬人的,以为自己胆子大,吓不倒你;等到跟你算总帐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人生的真相 - 恩怨相报】

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都是因缘果报。

生活在此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不是这四种关系,见面也不会打招呼。凡是跟自己往来的人,熟悉的人,一家人也好,亲戚朋友也好,只要是认识的,都是这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是自己前生造作业果的变相。明白事实真相,这才知道,原来人生在世没有吃亏的,也没有占便宜的。我被人欺骗了,也欢喜,了一笔帐。大概过去世我欺骗他,现在又被他骗回去了。这样很好,此帐就了。被偷,也是我过去世偷他的,现在这事也扯平了。要晓得,报复决定不会是恰如其分的,决定过头,所以,不会完了的。因果原本就是循环不息。明了真相,心开意解。 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来做什么?佛说,人生在世,是来酬业的。要作还债想,我报恩,我还债。常作报恩、还债想,我们的存心自然就厚道,德善才能积累。决不要动脑筋占人便宜,没这回事。

我们希望这一生当中把它通通结帐,把它结掉。然后好到西方极乐世界,轻轻松松地去往生,没有一丝一毫的障碍。这就对了。

佛法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把因缘果报的真相搞清楚。福是自己求的,祸是自己造的,不可以怨天

净空法语辑录 (3)尤人,这是我们要记住的。

【命由自己定】

财是命中所有的,命里没有,不可能发财。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自己定的。 你这一生多财,是因为你过去生中多修福,财布施。这一生聪明智慧,是过去生中多修法布施。

过去修财布施的时候,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你这一生赚钱也是赚得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一点不操心。过去布施很困难,像割肉一样,这一生做生意做买卖,你赚钱赚得好辛苦啊。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就是小偷偷来的,还是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偷也偷不到。不知道用正当的方法去取得,用巧诈的方法谋取,冤枉造业。

《了凡四训》要认真读三百遍。念了有什么好处?知道因果报应,然后才能安分守己。

【命也可以改】

虽然命是一定的,可是我们这一生的行为造作,天天都在加减乘除。换言之,命运能不能改?能改。如果你每天的行业,加减乘除的幅度都不高,善是小善,恶是小恶,你的一生就照命运走,不会有变化。假如有大恶大善,命运就改变了。 宿命不是定命。命可以自己改造。相貌也是如此,心好相就好。

过去生中我们已经造了这个恶业了,这一生当中这个果报能不能够免除?行!如果你懂得道理,懂得方法,认真的去修学,你的善业超过恶业的力量,善业就先报。那个恶业不是不报,恶业就放在后面了,延后了。最善的,我们先到西方极乐世界,业障自然消除。将来再回到世间来度自己的冤亲债主。那个恶报,自然没有了。

我们要努力去修善,不要问果报,果报就会无比殊胜。

苦空无常与离苦得乐

【苦空无常】

佛说这个世界的真相是苦、空、无常。这是世间法的真实相,任何人都不能避免。

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无论你是贵、贱、贫、富,无不深深感到生在世间很痛苦。即使贵为总统,有他的苦处;贱为乞丐,也有他的苦处。没有一个不苦。

世尊常常在经上为我们说明我们这个世间很苦,苦的事情太多了,说也说不尽。佛说法常用归纳的方法,把我们无量的苦归纳为三大类、八大类。三苦讲三界:欲界苦、色界苦、无色界苦。八苦专门讲欲界,也就是现前我们所受的。哪八种苦?生、老、病、死,这四种苦可以说欲界的众生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逃免。除此之外,这个身外的,也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有求不得苦,我们人人都有欲望,有人欲望很大,有人欲望很小。不管大小,不能满足,这个很苦。第六种就是爱别离苦,你喜欢的人常常不能团聚,这是苦事情,你喜欢的环境也常常不能在那里常住,不能在那里享受,那也是苦。第七,怨憎会苦,冤家对头偏偏要碰头,偏偏不能够远离,这个苦啊。不喜欢的环境没有办法脱离,也是怨憎会苦。最后一个是五阴炽盛苦,这个比较难懂,浅而言之,身体里面的妄想烦恼太多太多了,这个是因。佛为我们说法,总是离不开因果。前面七种是果报,这一条是苦因。

富人为什么苦?他不知足,永远都在苦。他怕财物会烧掉,大水来了会淹掉,还有盗贼会偷他的,会抢劫他呀,怕这些,常常担心呀。

佛说,我们凡夫的享受有五种:苦、乐、忧、喜、舍。绝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有忧患。有喜,顺着心意的时候欢喜。忧的时候多,喜的时候少。身的享受呢,有苦、有乐。同样是苦多、乐少。苦乐不在物质,在于精神。不苦不乐,不忧不喜,叫舍,这个当然是最好的了,但不长久,不能保持。

【妄想、分别、执着是一切苦难和烦恼的根源】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苦呢?就是我们的妄想烦恼太多太多了,病根总离不开妄想、分别、执着。执着一切万物实有,于有中又想占有它,不肯舍弃,烦恼由此而生。

一切烦恼、恶业、果报都发生在执着上。 所以一切苦恼,乃至疾病,生死轮回的来源,都是因为妄想执着不肯放下。真的是自作自受。

一个妄念就有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就是业因。遇缘就现出这种种果报。如何离苦得乐?就要靠佛法的修养。破迷开悟必定离苦得乐。什么是苦乐?迷就苦,觉悟就乐。

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说的是什么呢?宇宙人生的真相,叫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方法。

如理如法的修学,自然得到心清净、安定、法喜充满,生活幸福、快乐、美满,这是现前得到的殊胜利益。

清净心

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就是本性。自性,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是陀罗尼。 清净心就是佛心。恢复清净心就是做佛。‘佛’是什么?佛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法身。清

净心就是一真法界。清净心跟宇宙法界一样大,也没有障碍。

心清净是功夫,心清净是智慧,心清净是福德。

佛法的修学,修清净心而已。只要是学佛,无论是哪个法门,无论是哪个宗派,不论在家出家,都要修清净心。努力的原则,一定要从‘清净心’下手。唯有清净心,学道功夫才能得力,也就是在三昧上着力。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我们怎样把一切心地的污染洗得干干净净,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这是佛法修学的中心。

【清净心怎么修】

【离恶】离一切恶名。凡是不善的,不要去听,不要去看,不要去想,我们的心才能得清净。

【断贪】 断尽烦恼才清净,除去贪瞋痴慢,心就得清净。

佛教我们在这个世界学佛,要清心寡欲,不受外面物质引诱,是培养我们的性德。

要想心地清净,心就不能有一丝毫的染着,世间法五欲六尘,出世间法大小权实通通不染。这个要紧,务要心地纯净,言行纯善。

内不起贪瞋痴慢,外不执着善恶境界,心就自然得清净。

【离相、离执】佛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执着一切相,本性智慧就现前。佛法教人离相,是离心中染着的相,离心里执着的相,不是外面的现象。只要你离开一切幻象,不着相,不执着你每天所作所为,你的心就清净。清净心就是真心,真心无为。

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见性。性从哪里见呢?离相离念就见到了。我们今天在相上见不到性,是着了相,是动了念。如果不着相,不动念,你就见到了。见到了之后,才晓得万法如一。

《金刚经》中佛也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实相就是真如本性,生实相,就是见性。怎样才能见性呢?心要清净,信心清净,就明心见性了。由此可知,这个真实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

有分别、有执着,心就不清净。

【平等】顺境里没有贪爱,逆境里没有瞋恚。顺境逆境中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这是真正的修行。如果对喜欢的贪爱,对不喜欢的瞋恚,这是造轮回的业因。

我们的心,对于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应当平等接纳,不要分别。但是,善恶、好丑不能不知道。善恶好丑清清楚楚,绝对不分别、不执着,这是菩萨的境界。

【离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清净’。善念、恶念都不起,清净心现前。

善念恶念都是染。平时,不值得操心的地方就不要去操心。不管在什么境界面前都保持清净心。

心里头没有恶念就是善;心中没有念头是净。净就是一切无着。心地非常重要,要改心哪!把恶的心、恶的念改成善。然后把善的念头改成清净,这叫做修净业。

想过去,想未来都是妄念。过去已经过去了,还想它干什么?未来的还未来,又何必去想。

【老实念佛】念头一起,即转为‘阿弥陀佛’。若要清净心,必须放下万缘,二六时中只有一句佛号。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身心没有事是真正的福报。没有事的时候绝不找事。事情来的时候要认真去做。这就对了。

古人说,‘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尽量不要知道,烦恼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就少认识,是非就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事不如无事。

从前章嘉大师教导我们: ‘学佛的人要把一生、一切缘都交给佛菩萨去安排。我们不要操心,让佛菩萨去操心。’

【转境界】

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心净则土净。

修道的人,心影响物,物不能影响他的心。他有定,有慧,不会为外境所转。他的心有主宰,

这就是‘心能转境’。凡人的心是乱的,乱心没有定,随外面境界转。

修行如果不能转境界,那一点成绩都没有,等于读书交白卷。《楞严经》讲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常常受人欺负,受人骗,这是考试,你不起瞋恨,你通过了,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境界。一切境界都是成就自己的。如果在顺境中喜欢,在逆境中起瞋恚。你天天修的是贪瞋痴,还能成就吗?

这边也好,那边也好,天堂也好,地狱也好。所有境缘都是我们的增上缘。为什么呢?通通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自己要转境界。

在日常生活一切环境中,去修清净心,修如如不动。

在日常生活、工作、对人、对事、对物,点点滴滴皆遵循‘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就不会生烦恼,而常生智慧了。

第二章 修行科目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在净宗学会成立时,提出了净宗同学修行的纲领,五个科目: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第一个科目:三福。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佛说,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想想看,多么重要,决定不能疏忽。

我们在佛经上看到,佛常叫‘善男子善女人’,什么叫善?这十一句都做到了才是大乘经上说的善男子善女人, 可见标准很高。如果是小乘经,那只是具备头两条就够了。如果是人道、天道,只需俱足前面一条就够了。

第二个科目:六和。这是佛教我们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决不能违背。违背六和敬的罪很重,要堕阿鼻地狱。六和敬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是见和同解,我们的想法、看法要接近,要相同,才能够和睦相处。第二条,戒和同修,人人都能守法、守规矩。然后才能做到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最后一条,利同均。

富人要懂得布施,贫贱的人要懂得修福。这个社会就和谐,国家就太平。

第三个科目: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法的总纲。我们决不能违背。戒学是如理如法;定学是清净平等;慧学是真诚慈悲。

造恶、散乱、愚痴是这个时代、地区众生的三大病。佛就用戒定慧来对治。

持戒的目的是得定,而定是开慧的手段。智慧才是真正的目的。因为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佛法任何宗派、任何法门皆以智慧为修学的目标,以定为修学的枢纽。

第四个科目:六度,即六波罗密:布施波罗密、持戒波罗密、忍辱波罗密、精进波罗密、禅定波罗密、般若(音‘波若’)波罗密。

‘波罗密’是究竟圆满的意思。布施是放下悭贪,不贪心、不吝啬,毫无保留地帮助别人。持戒是断绝一切恶业。忍辱是对人对事没有瞋恚、没有嫉妒。精进对治懈怠,自己过日子,修学,服务大众不懈怠。禅定对治散乱,面对一切人、一切事心里有主宰,不受外境动摇、干扰,做到如如不动。般若是智慧,是看破尘世,对于宇宙、人生、事理、业因果报,样样都清楚、样样明了,觉而不迷,这是智慧。如果布施里头没有般若,那是修福,得有漏福报,

即使生到天上,也出不了轮回。般若应该包含在其它几个波罗密中,才叫般若度。

这是修行人一生之中日常生活行为之总纲领。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归纳起来就是这六大类。每一类的细行都是无量无边。

念佛法门,并不是叫我们把日常生活一切世缘都舍弃,不是的。而是在一切境缘中,活用这六条纲领,以广大心、清净心去做,就是修净业,就是无量无边的菩萨法门。

第五个科目:普贤十愿。这是菩提心的圆满落实。佛在《华严经》上说,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

十愿: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请转法轮、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10,普皆回向。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广大如虚空法界一样,所以他的十愿,愿愿都是究竟圆满。

诸佛指的是什么呢?佛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指一切动物,无情指植物、矿物。即,一切人、事、物。

普贤菩萨的礼敬和供养,不单指已成佛的有情、无情,未成佛的也都包括在其中。 礼敬不分善恶。称赞则以性德为标准,一定是善的、一定是正法才称赞。‘随喜’能破除嫉妒。随喜,不单是看到别人的善行、善事能够生欢喜心,还要尽心尽力促成他,这就是儒家讲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随喜的功德跟别人所作的殊胜功德一样大。恒顺众生也是指面对一切有情众生。恒顺众生,如何顺?要能忍。礼节、应酬,通通要随顺。学恒顺,帮助我们破我执。 普贤十愿,前面七愿是菩萨的愿行,后面三愿是菩萨的回向行。

普贤行是称性之行,每一个愿都与自性相应,所以每一行愿都包含虚空法界。普贤行以清净心表达敬意,所以与自性相

净空法语辑录 (4)应,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普贤行是平等行,十个行愿是建立在清净、平等、真诚、恭敬的基础上的。

普贤行是法身大士所修的法门,我们幼稚园小小班也能适用,很奇妙。这个法门从恭敬做起,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看待一切人,事、物,这是礼敬诸佛。

这五个科目是我们佛弟子的行为准则。若不依照这五科目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虽然念佛,你也没有真正的修行。

[下面各节是对其中一些问题的深入论述]

孝养母奉事师长

佛法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的。整个佛法的教育,无非是‘孝亲’二字的发扬光大,达到究竟圆满而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孝敬’二字包括尽了。

学佛从哪里学起呢?从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做起。这是根本的根本,是学佛的基础。

佛法的修学从孝亲尊师开始,佛法的圆满也是这两桩事情。佛道是孝道、是师道。今天佛法为什么衰败到如此地步?目前这个社会没有师道,没有孝道。

能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才真正懂得孝道。戒经说:‘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把孝顺父母的心发扬光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孝道。‘孝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发自性。

‘孝’指理性,‘养’指行德。不但是孝养父母之身,须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修学能否成功,决定在老师。要明师授戒。这个戒是教戒、教诲。这个‘明’不是知名度高,他是有师传、师证,有修有德。

你的成就有多大完全在你对老师的信心有几分。你有一分信心得一分成就,你有十分信心得

十分成就。佛法如是,世法也如是。无论学哪一行,功夫成就,事业成就,确确实实是你对老师的信心有多少,决定成正比例,古今中外没有例外。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你何必跟他学?选择老师不能不谨慎,不能不细心。选定之后,一生就不违背,我们才会有成就。世出世间法里,罪过最大、最重的莫过于不孝父母、背师叛道。这是根本的罪。

大家知道五戒十善,这是最基本的戒。殊不知还有比这个更基本的戒,是老师的教戒。佛门里讲‘五年学戒’,是遵守老师的教戒。在头五年里,首先是老师的教戒。

十善

十善业是世间法的标准。佛告诉我们,能够修这十种善业,决定不堕三恶道。上品的十善能够生天。十善业如果修得圆满,就是佛的境界。

佛在《十善业道经》里,把十善业比作大地。十方三世诸佛无不以此大地建立一切佛法。无论哪个宗派、哪个法门都是建立在这个大地上的。离开了十善业,就没有佛法。

佛将它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身业有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邪淫’,这是对在家同修们说的。如果是出家,那就改成不淫欲,要把贪爱断得干净。如果淫心没有断,无论修何法门,功夫善行修得再好,定力再深,也只能生欲界天。

偷盗是不与取。

口业有四。第一,不妄语。妄语是存心骗人,也就是不诚实。第二,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第三,不恶口。恶口就是说话没有分寸,没有礼貌,很粗鲁,使人听了很难受。第四,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

意业就是指起心动念。所有的念头不贪、不瞋、不痴。贪是贪爱,包括吝啬。

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毫无成就可言,每天还在生烦恼、起无明、造恶业,什么原因?把十善业道疏忽了,以为这是小小事,殊不知这是成佛的大根大本。从初发心到如来果地,须臾不能离开这个根本。今天许多同修去受这个戒、那个戒,比丘戒、菩萨戒、八关斋戒,统统是假的。为什么做不到?没有根。俱足十善,没有授三皈、五戒,念佛都能往生。

三皈

皈是回头的意思;依是依靠。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唯恐后人对三皈误解,所以在《坛经》讲传授三皈,就不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给我们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所以,我们修行的主要依据,要依靠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个叫‘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从现在起我们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三皈是学佛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果一天到晚,都跟觉正净相应,你就真回头了。从迷、邪、染回到觉、正、净。

若是已经皈依过,而没有弄清楚,今天讲明白了,从心里回头,依自性觉、正、净,就是真正皈依。至于仪式不必另外举行,法名也不必另取,只要一念回光、真心授持,便是把三皈依传授给你了。

授持三皈是入佛门重要的一课,是非常隆重,非常严肃的事情。若是真正接受了,学佛就从当下开始。

我们一讲到佛,就想到佛像;讲到法,就想到经典;讲到僧,就想到出家人。这是着相啊。 三皈是修行的根本纲领,实际上就是戒定慧。

持戒

【持戒之意义】

戒律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戒没有了,佛就没有了,就变成佛学。

不管哪一宗哪一派,你要想学佛,必须从戒、定、慧下手,才能真正成就。

戒定慧三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可见得戒学的重要。但是布施又是修行的前方便。为什么?你心性里的毒素没洗干净,戒律没法子修。必须把心洗干净,戒律就很容易受持。

【何谓持戒】

在佛法里戒律很多。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类:1,摄律仪戒,戒不该做的事;2,摄善法戒,该做的事;3,饶益有情戒,要利益众生。广义地说,佛的教导都是戒,国家法令、公共道德,风俗习惯都要尊重和遵守。

你办事情的方法很正确,没有过失,就叫持戒。持戒是守法、守规矩。无论办什么事情都有次第,有程序,有条不紊,让别人看到,尊敬你、佩服你,向你学习。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这个心是持戒的心。这个行为是持戒的行为。

持戒是守法。学佛的人一定要守法。国家的法律、人情风俗,我们也要遵守,才能与人和睦相处。这是持戒的真正意义。持戒就是守礼节、守规矩,规规矩矩地做人。断恶修善是戒律的精神。

我们到一个地区,要遵守某个地区的法令、规章、风俗习惯,才有利于佛教在那个地区弘扬,在那个地区顺利发展。

五戒十善是自立的根本戒。与人接触的根本戒是什么?是‘六和敬’。

了生死、成佛道的根本戒就是《观经》三福。还要加上两种属于菩萨戒的根本戒,即‘六度’、‘十大愿’。

佛虽然没有说,若事情是善的,对一切众生有利的,我们要遵守,叫‘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如何持戒】

佛制定的戒律,只戒自己,不戒别人。要求别人怎么做,不是佛法。

五戒十善,要想做好,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戒体、戒法、戒相、戒行一定要明了。每一条戒里,开、遮、持、犯也要清楚,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之下,应该怎样受持,应该怎样作法。

今天佛弟子不能持戒,什么原因?没有受过基础的伦理教育,没有根,就像插在花瓶里的鲜花,永远结不了果。

忽略了基础教育,则一切佛法必定不能建立。戒律的根本即是沙弥戒律。而沙弥教育必须建立在十善业道、弟子规的基础上。所以,我主张学佛要从弟子规学起,要从感应篇学起,从十善业学起。

许多情况中,不知道自己在犯戒。自己在造业,自己不晓得,有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有功德。

【弟子规】

讲到持戒,《弟子规》是基本的戒条。不管你想不想学佛都要学习。学《弟子规》是学习做人。你不想做人就可以不学《弟子规》。不想做人做什么?做畜生、做饿鬼、下地狱,那你就不要学《弟子规》。《弟子规》做好了,不学佛也不会堕三恶道。你想学佛,更是要学。为什么?人都做不了,你还成得了佛吗?

中国自古以来传统教学的三个根,儒释道三个根。释家的根是十善业;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儒家的根是就是家庭教育。在全世界,它的特色就是家庭。中国人重视家庭,没有不爱家的。家扩大才是国。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姓氏都有祠堂,有家谱,代代相传,它有个根。许多家谱里有家训、家教、家规。《弟子规》可以说是中国家教的集大成。

【五戒和十善】

十善里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里也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里的不杀生、不偷盗是属于戒,

十善里的不杀生、不偷盗属于善,不一样的。破戒有罪,破十善是过失。戒能证无漏果,善只能生天。名字一样,事也差不多,但是,用心不一样。持戒的目的要出三界;修善的目的是要得到善的果报。这是‘戒’与‘善’的区别。

来生要得人身,就要认真的修五戒十善。

受过三皈五戒,你不要礼拜鬼神。他不肯接受你的礼拜,他不敢承受。对鬼神也不要轻慢,要有礼貌,可交朋友,劝他念佛、护持正法。

菩提心

菩提心是真实、究竟、圆满、觉悟的心。发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是护佛种性。

动一个真正的意念,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藕益大师在‘要解’里说:‘此一念就是无上菩提心’。

根据佛经的精神,我们总结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其实,佛法的整个修行,就是其中八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慈悲。

真诚是菩提心的体,心之本体。真诚心表现的就是清净。清净心是本体的相。清净心就是真心。平等、慈悲是用,由体起用。自受用平等,他受用慈悲。平等就没有高下,没有差别。这才叫真正的觉悟,无上正等正觉。

真诚很难。我们平常以为自己很真诚,其实距离佛的标准还很远。我们心里要有妄念,那个心就不真诚了。真诚心里头没有念头,真心离念。真诚心跟镜子一样,用心象镜子。我笑他笑,我哭他哭。我哭笑有心,他哭笑无心。

修行就是要修菩提心。说得再具体、再落实一点,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要平等。 什么叫清净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不受污染,就叫清净。什么叫污染?喜怒哀乐好恶欲。你跟外境接触 ,心生七情五欲,你就污染了。今天在社会上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接触之后,你心里落印象,就是染污。

平等,决定没有傲慢,把一切众生看作如来。平等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就是不二法门。 清净和平等互为因果。所以,你要得清净心就要修平等心。要想得到清净心,诚敬之外,要平等。不平等,心决定不会清净。慈悲是考验你的清净、平等。

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智慧。能用真诚、清净、平等恭敬心对待人、事、物,你永远不生烦恼,就得到幸福快乐。

果然能够心地清净、平等、慈悲,我们住在此地跟住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两样。

离一切执着,离一切分别,离一切忧虑,离一切牵挂,即证得清净平等觉。

如何把妄心变成菩提心?这个事情要紧。只要你不去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就是菩提心,你的心就是真诚心。不执着,清净心就现前;不分别,平等心就现前;不妄想,真诚心就现前。

礼敬

贡高我慢是每个人都有的,不知不觉就现行。这是无始劫来的俱生烦恼。一定要把它断除。礼敬就是折服傲慢,学谦虚,学恭敬。无论在言语、在起心动念,在行为上,要认真地修学。 把我们对佛那样的恭敬心,转而对一切众生,这就是普贤心,跟一般菩萨不一样。 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礼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发自性。礼敬是打开我们心地宝藏法门的一把钥匙。恭敬不是对别人有好处,是对自己有好处,是打开自己性德宝藏的法门。恭敬,对自己太重要了。 对一切人要恭敬,不管你认识的不认识的,平等恭敬,清净恭敬。

对坏人也要礼敬,但不赞扬。称赞一定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辨邪正、辨是非。是正法、善

法,我们要赞叹;如果有偏,有邪,我们就不能赞叹。口业非常重要。不但不说别人的过失,也不赞叹别人的好处。骂他不生气、赞他不欢喜的人,可以赞叹。

‘礼’是外表的礼貌,‘敬’是内心真诚。事要随俗,内心要恭敬,要真正做到。

对事要恭敬。事没有形象,怎么恭敬?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就是对事的恭敬。无论大事小事,无论是自己的事情,或者公家的事情,你们上班,或者政府机关做事,或者私人公司、行号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做得圆圆满满。这是修普贤行。

对物的恭敬,则要保持整齐、清洁。这样做了,即是礼敬。

读经书时恭恭敬敬地翻开,读完合起来,规规矩矩地放好,不要随便乱丢。

对小动物,也要像对人一样恭敬。你要真的做到了,苍蝇、蚊子也不会来干扰了。

布施和供养

【布施】

我们学佛是为了离苦得乐。如何离? 舍去。

布施就是放下。不仅身外之物要布施,连自己的身体也要布施。

布施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一切众生是我们的父母师长。为众生服务是布施。我们以认真的孝顺心、真诚的尊敬心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是修布施波罗密。我们舍财为社会造福,为众生造福,财布施。我们

净空法语辑录 (5)身为众生服务,服务是没有条件的,今天讲做义工,布施波罗密。心里时刻想着社会需要什么,众生需要什么。常常放在心上,想着帮助他们怎样去做,这就是法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通通俱足。

什么是无畏布施?令一切众生永离恐怖,离开忧虑,离开困难,这是无畏布施。第一,不要恼害众生,不但不杀生,令众生生烦恼都不可以。素食属于无畏布施,不食众生肉,不恼害众生。更积极的就是放生。其次,对于老弱贫病要特别照顾,随时遇到,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不要以为是小事,殊胜的果报不可思议。

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才智;无畏布施得长寿健康。修三种因,三种果自然现前。 持戒、忍辱属于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属于法布施。

【布施的意义】

布施真正的意思是叫你‘放下’,是叫你舍弃。把什么舍弃?第一要把烦恼舍弃。要把妄想布施掉,要把生死布施掉,把六道轮回布施掉,问题才能解决。

我们要舍心中的牵挂、忧虑、烦恼、妄想、分别、执着。布施的用意在此地。佛教我们布施是教我们舍妄念,恢复性德,这才是真实利益。

布施不是别人占我的便宜,是把自己的烦恼断掉。一定要认真去做。事上不做没有关系,心上断就好了。

财布施,财用决定不缺乏。法布施,决定增长聪明智慧。无畏布施一定得健康长寿。你不求也必定得到。你种什么因,一定得什么果。福德、智慧、健康、长寿,都是由布施的‘因’得来的。

【如何布施】

要认识福田,到哪里去种福,这是个大问题,不能不留意,否则,拿钱做财布施最容易造业。 《了凡四训》说得很详细,济穷有真善有假善、有扁有圆、有大有小,没有智慧怎能辨别?今天出钱出力做一桩事,究竟是善是恶,不看眼前,要看它的后果。

【供养】

布施里面如果有孝顺心,恭敬心,就叫做供养,就是菩萨行。

广修供养要有高度的智慧,没有智慧,花了钱造罪业。建道场,供养法师,都在造罪业。 普贤菩萨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我们想供养诸佛如来,供养诸大菩萨,用什么供养? 真正的修行。我们供养一切众生怎样供养?把这个殊胜圆满的法门,尽心尽力地宣扬、推荐、介绍给一切大众。

以我们眼前有限的福报,有限的时间,应当如何来修供养?其实供养的范围非常广大,只是我们心量太小了。譬如在家里,你是个家庭主妇,你每天早晨起来把你家庭环境收拾得干干净净。三餐饭煮得很好,让你的父母,让你一家人都吃得舒舒服服,你是供养一家人啊。供养的事你都做了,但是你没有一个供养的心,因此你得的福报不圆满。我们在团体为大众服务,为公司、行号老板工作,也是布施、也是供养。可惜,你没有这个观念,你有怨言,你就在那里造业啊,多可惜!你念头一转,就变成布施,变成供养,变成菩萨行了。无论在什么场所,不是用外财,就是用内财,天天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在修布施,都在修供养。

忍辱

耐心就是忍辱波罗密。大的事情要有很大的耐心,小的事情也要有小的耐心。没有耐心决定不能成就。佛在《金刚经》里讲:‘一切法得成于忍’, 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耐心。 念佛也要耐心。没有耐心,这句佛号也念不下去。

不论顺境逆境都要忍,善人恶人都要忍。我们修行成败的关键,就在‘忍’字。

佛门有一句话,叫做火烧功德林。瞋怒之火能烧功德林。功德林只有自己能烧。你一发脾气就烧掉了。所以,千万不要发脾气,不要上当。要保全我们的功德。一切不顺心的事,修道的人看得很平常。二六时中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一定要有忍辱的功夫。

不论顺境逆境都要忍,善人恶人都要忍。我们修行成败的关键,就在‘忍’字。

不犯诸恶,能忍才不犯。

禅定

佛法无量法门都是修定。定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才是慧。

什么叫禅定?不分别,不执着,不动念。禅定不是不做事。事没有妨碍,心是禅定。心有主宰,不为外境所动,叫禅定。《金刚经》上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得浅,说得明白: ‘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坐禅是心坐,不是身坐。

内要把贪瞋痴慢烦恼消除,外面不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这是禅定。

不管在顺境、逆境,心里都要清净,定就绝对不会被外境所动摇。不为外境所动,就有智慧,世间法讲理智,不再感情用事。

净宗里的定就是‘一心不乱’,也叫念佛三昧。三昧就是禅定。

忏悔业障

要想修,首先要把业障忏除。凡是修行还不能开悟,不能证果,都是有障碍。我们每个人都有业障,如果没有业障,那你早就成佛了。你未成佛,你必定有业障。障碍不排除,不能往生。

【行为与造业】

行为的范围非常广大。佛为了方便起见,把无量的行为分为三大类,叫做三业。身体的动作,

是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为;心里面,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身、口、意,把我们的行为都包括了。业是造作的结果。正在造作的时候,这是事。事做了之后,其结果叫‘业’。业又按善恶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无记业没有果报,但落入无明。

【何谓业障】【1】

一天到晚日子过得很苦,过得不快乐,有烦恼、有忧虑、有牵挂、胡思乱想,这是业障。妄念就是障碍。

一是所知障,一是烦恼障。烦恼属于感情,贪、瞋、痴、慢。所知是知见,邪知邪见,就是你所有的错误见解。惑障、业障、报障,称三障,都属于烦恼障。

自私自利是障碍,名闻利养是障碍,贪图五欲六尘是障碍,贪瞋痴慢都是障碍。这些障碍不除掉,那个经意真的一分一寸你都入不进去。

对于这个世间还有深重的贪爱,没有法子远离,这要觉悟,是大障碍。

【如何忏悔】

修行就是改过,改过就是修行。知过是觉悟,改过是真功夫。

忏悔业障,要从心地上下功夫。怎么做呢?第一个,你要知道自己的过失。每天要反省,要检点。知道自己的过失,叫开悟。然后,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

知过即改,后不再造,这是真忏悔。

一定要痛下决心,认真忏悔,把毛病习气改过来。要真诚恳切,过失才能忏除。

过去所作的一切罪业,不要去想它。念佛就是悔过,不要再搞别的。这个道理很圆满,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唯心所造。大乘佛法决定不主张后悔,后悔一次,在阿赖耶识里又落下种子,就又造一次罪业。

彻底拔除业障,佛说要靠戒定慧。智慧开了,烦恼即菩提。心只要一清净,一切罪障都消除了,一切恶趣都远离了。人没有瞋恚就超越地狱门;不愚痴就超越畜生门;没有悭贪就超越饿鬼门。所以,断贪、瞋、痴就超越三恶道。

【老实念佛是最好的忏悔和改过】

只要老实念佛,信愿持名,业惑不要去理它,自然就没有了。

一句佛号就是大忏悔法门。这句佛号念到事一心不乱,就得念佛三昧,一切罪业种子都不起现行,这是事忏。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分无明,见一分真性,这是理忏。( 请参阅 ‘功夫之深浅’一节。)

任何经典、法门消不了的业障,念佛法门能消。没有念佛法门消不了的业障。要是还消不了,那是你念得不如法,念得不相应。

苦难都是过去今生所造不善业的感召。我们了解因缘,就会甘心情愿忍受,怎么能怪人!我们如何面对现实?逆顺境、善恶缘都不要计较,专心念佛就好。

【魔障】

魔分为四类:

第一是阴魔。我们这个身体是五阴身。五阴:色、受、想、行、识。五阴是妄心,不是真心。色是物质,我们这个肉身物质叫色身。受、想、行、识是心理的作用。我们这个人就是五阴聚合而成的。五阴本身就是魔。有几个人晓得自己的身心就是魔?对于身心关怀爱惜得不得了,天天还想办法保养,妄想长生不老。必须觉悟!菩萨修行,在菩提道上种种障难,根源就是五阴。

第二类,烦恼魔。贪瞋痴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见思烦恼即是魔,魔不在外面,都在我们自身。谁是魔王?贪、瞋、痴就是魔王。天天跟魔王混在一起,我们的生命都在魔王的掌握之中,没有办法超越。这些东西折磨我们。

第三,生死魔。生死是很大的折磨,生死最苦。真正修行,功夫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无

可奈何。

第四类是天魔。这个是外来的,属于外面的干扰,外面的障碍,统统叫天魔。

到你真正想出三界的时候,这些天魔会来诱惑你。现在不用天魔,世间人天天想花样诱惑你,还用得着天魔吗?

同修们要提高警觉,要真正觉悟。如果真的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四个大魔王是决定不能亲近的,要远离。

凡是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不让你专心修学的,就是妖魔鬼怪。

【魔障如何消除】

定能降服魔,慧能化解魔。(对于魔障),对自己内心的要用定,对外面的要用慧。

真正的佛弟子,接受这部经典之后,真的清楚了,明白了,‘信、愿、行’生起来了,则十方诸佛护念,所有龙天护法神保佑。这是真的。你要真修,不能假修。无论在家出家,真正发道心,真正依教修行,诸佛如来没有不护念的。真正的念佛人,佛菩萨常在身边,关照他,保佑他。问题是你肯不肯干呀。真正有道德的人,鬼神都尊敬。

福与德

要认真修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要求临终的时候清楚明白。认真从五戒十善做起,一定能得福德。

福报,佛在经上归纳为三类:财富、聪明才智,健康长寿。

功德能对治烦恼,出三界、了生死。福德是三善道的果报。甚至,在恶道里也有很大的福报。现在人对宠物的百般爱护,那猫狗在享福。鬼神受人间香火,都是福报。

布施供养是修福,是福德,不是功德。‘功’是讲修行的功夫。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称为修行,这是‘功’。不再胡思乱想,心清净了,就是‘德’。

持戒修定是功德。断烦恼开智慧是真正的功德。功德不是金钱能买得到的,也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一定要自己修。

功德不要到处宣扬,不表功。须知,宣扬,功德就报完了。罪障要拔除,到处跟别人说自己的罪业,说自己的过失,人家责备你几句,骂你几声,业障就消除了。如果藏着没有报掉,愈藏愈多,以后麻烦大了,恶报必在来生。做的善没有人晓得,善愈积愈厚;恶随做随报,这才真正有智慧。

经上说:‘舍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无量功德,就是经题上的‘无量寿庄严’。无量寿、无量庄严,是舍离一切妄想执着才得到的。

第三章 修行要则

修行不得力有种种原因。

重实质不重形式

佛法修学重实质不重形式。修行要在心地上下功夫, 是从内心做起,形式是其次。

古德们强调,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是根本。要从清净心、平等心两方面去修。清净、平等起作用,即是‘慧’,即是‘觉’。

学佛不是说说而已,要洗除心垢,改变行为。也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洒心易行’。(‘洒’即是‘洗’,音读为‘洗’。)

)。学佛是学做佛。做佛是心去做佛。我们一定要学佛的存心。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修行修什么?要把一切烦恼习气修掉,把自己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些不好的东西改正过来,要把自己的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依照经上的标准修正过来。 如果学佛还有烦恼,就同佛法背道而驰。

章嘉大师教导说,知过即改,后不再造,用不着到寺庙烧香磕头。

每个人的心地就是道场。心地念念清净,舍贪瞋痴,即是道场。

你真正能依照佛的教导修行,你家里不供佛像、不烧香、不供鲜花水果,也没有关系。这是表示我们一点敬意。但是真正的敬意是依教修行。真正的敬意不在形式。

仪规是表法的,表示我们的恭敬心。得益的不是佛菩萨,佛菩萨不需要。庄严道场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得益很少。香,戒定真香,提醒我们要好好持戒。我们供花、供果,不是给佛菩萨吃的。花代表因,表六度万行。因是菩萨行,果是菩提果。我们学佛是要证得菩提果。灯烛表示智慧,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为什么不能开悟?从外面学,心外求法。天天拜佛,给佛磕头,头磕破了,佛也不灵。为什么?心外求法,那是迷信。佛教导我们从自性中求,从真心里求。

每天念很多遍《无量寿经》,佛号念几万声,再加上拜佛,算不算真修?形式上有点像,样子有点像,实质要看你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

学要根本上学,修要根本上修。

修行过程中,哪种烦恼最重,就从此下手。像治病,先治最严重的,治好了,可以保命。再慢慢治小病。

要真修行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久,为什么还不见效?你虽然学佛,你的心不诚,不是真心来学佛。学佛要真学,不要把佛法当儿戏。

求往生

净空法语辑录 (6),心要真,要诚,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佛法修学无他,是将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真心就现前了。

往生没有把握,毛病出在哪里?我们没有至心,我们也没有精进。虽然诵经念佛,这个心里面拉拉杂杂,牵肠挂肚的事还不晓得有多少。杂心念佛又不能精进不止,所以功夫当然不得力,道业前途自然就渺茫。

我们今天妄想、烦恼、忧虑、牵挂太多了,哪来的真心?

早课是提醒自己,我这一天要依照佛的教训去做。晚课是反省,想想看我这一天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的,要努力去做。绝对不是早晨把这部经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他听,早晚诵课就做好了,一天都没有缺。其实不但没有好处,还有罪过。你想想看,早晨在佛菩萨前骗他一次,晚上又打妄语骗他一次。一年三百六十天 ,天天骗佛菩萨,这是否有罪过,你还有什么功德?世出世间一切法,以真诚心行之,则没有难事。难就是我们有邪念邪思。这个障碍是自己造成的。确实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定要了解。 我们起心动念要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天地鬼神,对得起自己父母,对得起自己祖宗。你要常常这么想,你的心就正了,你就不会有邪思,你就会减少许多过失。

发心与精进

你想要证得无上菩提,先得把心量拓开,要有大心量。这个大心量从那里做起呢?从发心度众生做起。

‘众生无边誓愿度’。一切众生是尽虚空遍法界,要发这个心啊,不要以为我哪有这个能力,我没有智慧,也没有能力,我怎么能帮助这么多众生呢?那倒也是一回事,但是不能不发这个心。一般人的一生,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所以日子过得很苦。我们愿一发,就有方向,就是目标,生活就充实了,就有意义,就有价值了。发了这个心之后,一定要做到,以行填愿,用我们的行持,实践我们的大愿。

发心不能着发心的相。‘我发菩提心了’,我相就有了。佛菩萨广度众生而不着相。

我们学佛一定要发愿作佛。一定要发心,一心一意专求净土。我这一生什么都不求,只求西方极乐世界。

学佛的人,一定要在这一生成就,来生不再搞六道轮回。如果搞六道轮回,必定堕三途。 修净土要用最大的耐心。要信真愿切求生净土,要下定决心,这一生非去不可,非见到阿弥陀佛不可。

佛家学佛是生生世世的事,哪能中断,哪能不学了。不学就不得了,不学就一天到晚随顺烦恼。你随顺烦恼,你必定造作恶业。

有同修说自己修净土法门好多年了,有的经文甚至都能倒背了,可是烦恼常常现前,这个问题是许许多多的人都有的。怎么办?有一个很好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期熏修。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太重,你学佛的力量不够。不是佛法没有效,你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加强。你只要三天不念经、不听经,就烦恼现前。修学的时间越长越好,因为不念佛、不念经,心里就打妄想。只要一打妄想,决定被外境诱惑。外面的干扰,要尽力减少。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把我们的清净心都搞乱了。

‘精’指专,不要杂。‘进’是进步。佛法讲求的是‘精’、纯而不杂,是精进,不是乱进。 有许多人,开始发心很勇猛,过了不多久就退心。如果能保持初心不退,没有一个不在此生成佛的。

发心要长远,不要过头,否则会退转。 学习要循序渐进,慢慢地学才对。用功不能急躁,躁进往往会失败。

看破放下

佛法的修行,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放下’。你要想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把一切都放下,要彻底放下。

为什么放不下?因为看不破。把六道轮回的假相样样都当真,不晓得事实真相是梦幻泡影,万法无常。人生确实是一场梦,不是真的。人生无常、国土危脆。我们要舍无常,求真常,求明心见性。

看破,断所知障;放下,破烦恼障。

要真正觉悟。真正悟了,你才能把一切都舍了,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都能放下。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舍烦恼、忧虑、生死,一切放下了就得大自在。

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是王子,可以继承王位,荣华富贵一切都有了。他舍家弃欲,行作沙门,过的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真正把荣华富贵、世间种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都放下了,他得自在,得大自在啊!得大圆满、大解脱。

一定要把得失利害去掉,把它丢得干干净净;然后,无喜无忧,天下太平。这里根本没有得失。人有得失,心就苦;没有得失,就自在。

放下烦恼、放下习气。在佛法里讲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要真干啊!

糊涂人以为,放下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他不知道,放下了什么都有了。命里有的,丢也丢不掉。命里没有的,得到了也会丢掉。

你要真的放下了,那个乐啊。你没有法子想象。你要真的放下了,你的心跟整个法界虚空合

成一体,十方如来所修证的智慧、福报,都受用到了。为什么?通了。没有放下,就有许多界限、关卡,你所享受的只是你累生累劫所修积的一点福报而已。你用心不善,那点福报,还要打折扣。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不仅身外之物不可以认为是己有的,连自己的身体也不可以认为是己有的。甚么东西是自己本有的呢?清净心是自己本有的,平等心是自己本有的,觉心是自己本有的。

我常常讲,(对于财物)我们要有使用权,不要所有权。金银财宝,我能使用,我不必拥有,这多自在。需要的时候一点都不欠缺;不需要的时候,让银行去保存,何必自己保存。 如果你对人、对事还有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你对于佛法一分一毫都不能契入。你体会不到,享受不到。经你读不懂。跟你讲,你听不懂。你有障碍。

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怎么样做?难行能行,慢慢地学,逐步逐步放下,一下子放下做不到。先从身外之物练习放下。身外之物包括钱财、珍宝、产业,等等。能放下你所爱好的身外之物,逐渐地放下。

可是单单修施舍,若不学看破,施舍是很难过的。看破是智慧,智慧要天天增长,这样施舍之后心里会有法喜,不会舍后难过,心甘情愿的放下,欢欢喜喜的放下。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是受用。

放下不是境界放下。放下不是指事上要放下,而是内心不要执着。

要知过

学佛之人应该‘随缘了旧业,切莫造新殃’。

修行人最大的毛病是不知道自己有过失。许多情况中,不知道自己在犯戒。自己在造业,自己不晓得,有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有功德。你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毛病,那病怎么治?这个可怜。

自己要反省。佛法的教训我们要好好想一想。自己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那一天不犯过失?一年三百六十天,我们在这段日子里有什么成就。这些日子里我们有没有空过。这个是要认真反省检点的。

一个人要天天都能察觉自己的过失,才是觉悟,佛门称为开悟。今天一天都没有过失,这是愚昧,是糊涂!怎么会没有过失?只有成了佛才没有过失,等觉菩萨每天还有过失,我们怎么会没有过失。

一天到晚犯过失竟不知道,却找不到一个过失,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你哪一天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你那一天就迷魂颠倒。

佛在经上讲得明白,叫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要相信自己的见解。可是凡夫偏偏认为自己的看法、想法很正确,很自信,毛病就出于此。

利根的人,觉得佛的句句话都是为我说的,句句都是教训我的,我要反省,我要依教奉行。这才是佛的第一弟子。几个人能做到?别人不做,不要去管他。要问我自己有没有做到。 根性差一点的人,听佛开示,感到佛讲的那个人与自己不相干。佛苦口婆心的教训,他一点都没有听进去。他以为都是讲别人的,跟自己不相干。没有善根的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有过错,以为自己都是对的。

修行的人都知道断恶行善、积功累德,为什么还在烦恼里过日子?你怨天尤人。聪明人要把问题的结症找出来。这个结症就是修善中夹杂不善。只要同自己的利益冲突,佛陀的教诲就忘得干干净净,烦恼完全现行。

真正觉悟的人不怨天尤人,只问自己有没有做错、想错,不问外境。这样修行,功夫才会得力。功夫得力,业障才能忏除得了。

知过即改,后不再造,这是真正的修行,也是真正的忏悔。

首先要断一切恶,其次,也不要执着一切善。善恶两边都不着,业障才能消除。

修行就是改过,改过就是修行。知过是觉悟,改过是真功夫。

依教奉行

你真想开悟,真正入佛境界,你就得依教奉行,就要真干。

修行要从心地、从言行里学得跟菩萨、跟佛一样。

我们要效法阿弥陀佛,学他的发心、发愿、修行。把他作为自己发心修行的榜样,塑造自己,使自己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务必使我们的信解愿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佛的功德就是自己的功德。

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依照经中所讲的来修正自己,把经典的教训圆圆满满地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

读佛经必须知道,往往佛所说的,意在言外。一定要懂得弦外之音,才能体会到如来所说的真实义。

一定要依据经典所说的理论、方法认真去做。修成之后才是自己的。要真做。佛教给我们怎么做,要照做。

要把经典的教训,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处世、待人、接物的依靠。一切时、一切处,念念反省,永远不离开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训。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一切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永远不能开悟。

佛说‘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啊。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善导大师说:‘我们只能依靠佛。等觉菩萨所说的,如果跟佛说的不一样,我们都不能相信。如果他是佛出现在人世间,佛佛道同,今佛与古佛所说的决定相应,决定没有违背’。真是讲到究竟处了。

(为了在末法时期让佛弟子们识别邪正,佛给我们规定了四依法: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

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真正的修行在生活里面,就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里面去修清净心,修平等心;用真诚心、用平等心、用慈悲心。你能这样去修,无论做什么事情,全都是佛心。

不要以为自己的私生活无所谓。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影响到许许多多众生。

学佛,不论男女老少,什么行业,都可以行菩萨道,不一定要出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讲的五十三位菩萨大多数是在家的居士,各行各业都有。菩萨行就是从处事、接人待物的生活中自利利他。自利,成就自己的戒定慧,历事炼心,在复杂的社会里炼自己的清净心。

一切世法里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吃饭穿衣、言语造作、待人接物全都是佛法,全都是觉正净。世法里样样做得圆满就是佛法。

你在家里,家庭就是道场。你要有真心帮助一家人,帮助亲戚朋友觉悟。你自己有一个公司、行号,那就是你的道场,所有的员工,你要发心去度他,不但要照顾他的生活,要教导他、帮助他了生死出三界,你就是菩萨老板啊。

与大众和睦相处。和就没有争论,和就处处忍让,绝对不是竞争,竞争就不和。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要从我做起,从小道场做起。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

怎样才能做到和睦?先决条件是平等对待。平等是什么样子呢?自卑而尊人。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模范,自己谦虚卑下,尊重别人,这叫作平等对待。如果我跟你一般高,你算什么?这就不能和睦相处。如果我们自己心里还觉得我比人强,他不如我。这是六道凡夫的心,

不是菩萨心,不是出离心,出不了六道。这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还是六道轮回。只不过修一点福报而已。

佛说:‘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我接下来说:‘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不论善人恶人,都是我的善知识。

佛法就是我们的生活,生活就是佛法。一切时、一切处都是道场。

佛教我们养心、养身要清净,处世、待人、接物要慈悲,我们做到了几分?

【家庭要和睦】

家人一定要和睦。这就是佛法。

六和敬里,首先是家和合。你应当把对待佛陀、师父、同修那种恭敬心在家里恭敬你的父母和家人,一家人就快乐了。这是对的,佛法就是这么修的。

一家和睦,家必定兴旺。道场和睦,正法住世。国家朝野和睦,国家一定富强。世界人民都能和睦相处,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和很重要。从那里做起?从自身做起。言语要柔和,言色要温和。

【对人要真诚】

我们要真诚待人,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

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真诚,利益众生,舍己为人,没有丝毫虚假。

我们对于一切功德要随喜。要发心成人之美,不可成人之恶。见到别人有善愿、善行,要生欢喜心,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他。假如没有能力帮助他,能生欢喜心,随喜功德也是圆满的。他的功德也就是你的功德。随喜功德不可思议。

学佛一定要‘内养五德,外修六和’,这才是佛弟子。佛弟子要像佛。五德是温、良、恭、 净空法语辑录 (7)俭、让。

【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

菩提道上只有自己是凡夫、是学生。除我之外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是诸佛菩萨,我都要恭敬、称赞、供养,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学。这是真修。

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善知识,只有自己一个是凡夫。所有的人、事、物,顺境、逆境,都是佛菩萨的示现来度化我的。

可是我们做得怎么样?人家的好事忘得干干净净,人家的恶事记得清清楚楚,永不忘记。 要从根本上做一个大转变。从心里念一切人的善事,不要念人家的坏事。要晓得,如果看到别人的坏事,就应该知道自己的根坏了。

真正会修行的人是自己修行,不看别人。看别人,心里生烦恼,就有意见。有意见,心就不平,就不清净。

凡夫最大的毛病是看这个人不是,看那个人不如法,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人讨厌,是自己烦恼起现行,把自己的清净心全盘破坏。不要说一生不能成就,就是生生世世都难以成就。凡是以为自己是,别人不是,就是罪根。只要根在,所有一切罪业全从根里发出来。真正修行人,就要在此处下功夫。

不要拿佛法去衡量一切人、处处看不顺眼。这就大错特错了。

禅宗六祖慧能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的修行人没有时间去看别人的过失。 别人的过失都是自己的过。为什么说自己对了也是错?。因为你心中还有‘我’。

见到别人的过失,马上反省自己。过失在自己,绝对不在别人,断恶修善,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老实念佛的人就是如此。必须念到不见他人过,才算老实。

我们学阿弥陀佛,学他的心量,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包。见到众生的善,就是我的善;见到众生的恶,就是我的恶。这就对了。

不论家庭也好,单位也好,乃至国家,如果人人都能从自己内心反省,天下太平!如果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就不得了。美国人就干这个,他可以发动世界战争。如果他能学一点

中国古圣贤的教诲,特别是佛菩萨的教诲,就会减少许多争端。

【要逆来顺受、要忍让】

你对我好,我也不欢喜,我心清净。你对我不好,我也不烦恼,我还是清净。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人骗我,我不骗人。他搞轮回,我到极乐世界。两条路嘛。

清净心就在许多不清净的环境里修。别人不清净,我清净,我就能跟他相处,他也可以跟我相处。他计较,我不计较。他争执,我不争执。他天天骂我,我天天念阿弥陀佛。彼此相安无事,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学佛的人,人家骂我,我绝对不回一句,不起瞋恨心,因为他在替我消业。吃亏上当正是消除业障。不肯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业障不能消除。

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中,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把‘忍让’忘了。随时随地记住,忍让就是大德,忍让是修学成败的关键。

学佛之后,决定不和人家结恶缘。以前的恶缘要想办法化解。别人怎样对不起我,不要放在心上,若无其事。佛教我们逆来顺受。把恶缘变成善缘是真智慧。

以德报怨,在菩提道上就能减少许多障碍。

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要刻意结善缘,善缘好过头就会变成恶缘。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清净心和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

大家在一起,对于问题的看法、想法不一样,如果每一个人都坚固的执着,冲突就在所难免。如果大家都能退让一步,问题就解决了。

【要感恩】

对于欺骗我的人,诽谤我的人,要感恩。是他帮助了自己的道业。他造业要受恶报的。我们要把功德回向给他,帮他免堕恶道,减少痛苦。

我们今天如法修行,还被人轻视,甚至于被人糟蹋,什么原因呢?我们的业障太重了,应该要堕三恶道的。我们修行人应该把他看作善知识,难为他了,他替我消业障啊。

感 激 文

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 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 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吃苦和惜福】

佛在灭度前,有弟子问他:佛不在世时,我们以谁为师?佛说:‘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修行要不怕吃苦,饿死都不后悔。你要是真的快饿死了,佛会送东西给你吃的。佛不来照顾你的时候,也是在照顾你,让你吃苦。

一定要能够吃苦。不肯吃苦不能成就。道场建得再好,像宫殿一样,像天宫一样,都没有用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堕三途还是怎么堕三途。

生活中一定要惜福,临终时享福。不知道修福,又不惜福,福享完了,恶报就都现前。 一切受用简单质朴,得过且过,不要增长贪心。

少欲知足,烦恼就少。能知足,就会减少烦恼。每一天三餐饭吃得饱,衣服能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能遮蔽风雨,足矣。知足常乐。你知足,你需求就少。求得愈少,愈自在、愈快乐,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比神仙还快乐。

嗜好欲望不可随,否则心不清净。如何做呢?要忍。

得财富是福报,用财富是智慧。真正有智慧,财富用得非常恰当,成就无量功德,使财富生

生世世都保持。当知,此时钱财轮到我们分配,而不是自己可以拥有。

【健康和病苦】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基础。心理不健康决定生病。

你的心要是真正清净,就不疲不厌不倦,身体就健康强壮。再多的工作量也不累。他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本能,不需要用药物,也不需要练功,都不需要。这是从根本上修。 心清净,没什么妄想,生活规律,饮食简单,少欲知足,就是健康的养生之道。

要学大菩萨的修证,不要学世俗的错误观念。世俗观念是什么呢?我老了,会常常生病。天天想老,怎么不老?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想人老应该生病,则老病应念而生。这是错误的观念。他不想佛、不想菩萨;只想老、只想病,结果都被他想到了。我常说病是从妄想来的。胡思乱想是一切疾病的根源。如果觉得身体不好,自己就要觉悟,身体为什么不好?一定是胡思乱想。

贪瞋痴,佛法里说的三毒,就是病毒。里头有病毒,外头有诱惑,内外交感,人怎么不生病?我们学佛,把贪瞋痴拔掉,让自己的身体永远不生病。

不必去理会病,心清净,身就清净。许多学佛同修身体不好,病根在哪里?魔怨!烦恼、妄想是病根。

一切有为法是虚妄的,不是真的,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身体怎么放下?不必一天到晚着急去保养它,为身体浪费许多精神。身体是虚妄的,要真的看破放下,身体就恢复正常,自然健康长寿。若天天为这个身体操心,身体就不正常了。凡夫执着这个身,非常爱惜这个身,这就是严重的我执。可是你越爱护、越宝贝,这个身就越苦。为什么呢?它要生病,它要受好多苦难。这些苦难就是因为你太宝贝它来的。你要去保养它,今天补这个,明天补那个,补了一身毛病。病从口入嘛。

一般世间人迷惑颠倒,把寿命看得很重,法身慧命看得轻。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求长寿。觉悟的人希望早一天往生,早一天见佛,早一天证果。

用感恩的心来调心,欢喜心来调心,大悲心来调心,人怎么会生病?有病时更要加强清净心、慈悲心。清净心可以防止病毒,慈悲心可以化解病毒。有许多病,可以用纯善的意念来治好。 希望健康长寿,就要修无畏布施。

我得了病,我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看医生,也不吃药,我不想病好,只想早日往生净土。要有这样的决心、毅力,这个人才能成功。不贪生怕死,不要贪图这个世界五欲六尘,只有求生西方一念,愈早愈好。要有这个决心,才是真正发愿,愿生彼国。

治疗身心一切病苦,最好的良药就是老实念佛。倘若功夫不到家,你还是要看病吃药。 病的来源不外乎三种:第一是生理疾病,医药能治;第二是冤业病,所谓冤鬼附体。这是冤家债主找上门,医药决定治不好,这要用调解的方法。佛门里有许多忏仪、诵经、念佛、回向,都是调解之法。第三种是业障病,既不属于生理,业不属于冤鬼附体,是造作恶业感得的报应。治此病唯一的方法是要忏悔业障,要在内心里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病才能好。

大家要想修长寿,要想不老,长生不老药就在《无量寿经》里。

起心动念之初

我们的念头,那怕是一个小小的念头,立即周遍法界。动一个善念周遍法界,动一个恶念也周遍法界。所以不能不小心谨慎,以为一个念头无所谓。一个念头生起就种下业因,就有果报,甚至果报现前。

修行要根本修。心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在哪里下手?起心动念之初。这是真正的修行。 凡夫之人起心动念都是造轮回业。《地藏经》上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我们起个心动个念,是什么心,就造哪一道的业因。所以,将来人死了以后,到哪一道去,就看他平时哪一个念头有力量,到最后,那个念头作主宰,就带他到那一道去。

断恶修善就从细微的地方下手,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用功是察觉自己的过失。在哪里察觉?二六时中、昼夜不断,起心动念之时。

当自己起心动念的时候,要觉悟,我的念头该不该有?要做的该不该做?我喜欢什么?佛的教导又是什么?

在生活中、工作里,念头一起,就知道是对是错。如果错,立即改过来。这叫真修行,真用功。

起心动念立即转为‘阿弥陀佛’。

念念为众生

佛法是‘一切苦难自己承当,一切功德、幸福与一切众生共享’。

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利益自己,是真正害了自己。瞧不起众生,是瞧不起自己。侮辱众生,是侮辱自己。欺负别人,一定是欺负自己。不自欺的人,决不欺骗别人。敬爱别人,是真正敬爱自己。尊重别人是真正尊敬自己。因为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的。 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不要为自己想。为自己想是愚人。替自己想是迷魂颠倒。

心量不大,不慈悲,烦恼断不了。因为起心动念都想自利,烦恼怎么会断?烦恼能断的人是念念想众生。希望别人好,不要希望自己好,你们都好,我最不好。这就好了。你们都有福,我没福,这才好。常怀怜悯众生之心,先人后己,才能断烦恼。这种人才有资格修行,才有资格入佛门。

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社会需要什么,众生需要什么,常常放在心上。

念念有自己,念念为自己,就变现出六道轮回。

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利益大众,逐渐把自己淡忘。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为着众生,不要想自己。

不一定有钱人才能做大功德。我们修功德是讲心。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功德就大。圆满的功德是每个人都可以修的。也许我们的力量有限,但只要有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耐心去做,必定得到诸佛菩萨威神加持,一定能满你所愿。

虽然没有能力,但是我们的心是圆满的,有这个心就行。《楞严经》上说得好,‘发意圆成,功德圆满’。我们现在觉得没有替社会造福,但是你要晓得,现在你认真修行,你的心与道相应,就是造福社会。不一定要去做社会福利事业,去做慈善事业。认真修行就是造福社会。世间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此处必得诸佛护念,三宝加持,这个地方就有福了。

对社会福利事业,有缘也应当做;没有缘,不要攀缘。

帮助一切众生,应三轮体空。忘能帮助之我,忘我帮助之对象。帮助之后,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做社会福利事业要有一个原则:我心不乱,我心不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 大乘佛法的关键就是‘不住’(不着相)。我尽心尽力去做,没有想到我今天做了多少事,好辛苦了,没有想到这个‘我’。为众生服务,也没有想我有好大功德。一起心动念,就有烦恼了。

无论做什么事情,即使是小小一点善事,都要把这些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希望所有苦难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就是法供养里的‘代众生苦供养’。

菩萨的勇猛力量从何而来?就是一念大慈大悲,为一切众生,绝不为自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去留学,充实自己的智慧德能,然后回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如果这个世界不好,听说那个世界快乐,存遁世的心理是去不了的。

如何帮助众生?从我做起。

一切随缘

佛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一切事、一切处,求身心清净。这就是修学净宗的秘诀。

身心清净不是什么事都不做,是样样都做,随缘做,而不是攀缘做。攀缘,就是执着,失去清净心。

一切事情随缘就好。随缘就是一切顺其自然。有机缘就尽心尽力去做。做了也不居功,没有缘不去攀缘。攀缘是什么?我们心里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去做,就是攀缘。我想要怎样怎样,这是攀缘。攀缘是说,本来没事,你已经多事了。

净空法语辑录 (8)随缘随变是凡夫境界,造业,搞六道轮回。阿罗汉随境不变也不随缘是二乘境界,只度自己,不度他人。不变是本性。不变随缘是大乘佛法,是菩萨行。

造福社会或弘法利生,都不可以妨碍自己的清净心。要提高警觉。布施、供养要随缘随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要勉强地做。有缘也应当做;没有缘,也不要攀缘。攀缘则失清净心。弘法利生也不例外。有缘,我们就好好做;没有缘,就好好念佛。记住一个原则,随缘不攀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一切的苦难都是因为不知随顺自然。自然就是性德。

度众

我们要效法这两位菩萨(观音、势至)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慈悲。把我们的心量拓开,不仅度自己,度家亲眷属,一定要度法界众生,要有这么大的心量。

众生欢喜菩萨,菩萨为他讲经说法。众生不喜欢菩萨,菩萨就悄悄地离开。为什么?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菩萨度众生不急一时。机缘没成熟,反而增长他的罪业,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菩萨说法要观机,他听劝就劝他,不听劝就不要劝他;劝他会起反效果,使他罪上加罪。 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要记住随缘而不攀缘。缘没有现前的时候不要勉强,不去求,不要去制造机会、制造条件,那就错了。

即使念几句‘阿弥陀佛’,其中也有无量的方便。

有些地方我们因无能力观机,往往把众生学佛的因缘断了,使他们这一生对佛教产生恐惧,不敢接近,不敢入佛门。这是我们的过失。殊不知,佛法通达权变,没有定法。

(弘法利生的事)做了等于没有做一样。若要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则是着相修福,并无功德。要三轮体空,一心念佛。

度人先度己

修行是修自己,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别人。为什么?成就自己有影响力。如果你帮助众生愈多,影响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帮助后世众生就愈多。

劝化众生靠口说是不够的,要认真去做。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处世待人接物中,给大众做好榜样。

度化众生的事不要着急。诸佛菩萨度众生的事业是生生世世的事,不急于一时。可是,我们自己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急于一时的事。今天什么事对我们最重要?往生极乐世界最重要;弘法利生是附带的。

要想广度众生,一定要先度自己。要成就别人,先要成就自己的圆满的智慧,才能有能力帮

助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如何度?你把你自己度了,天下人就度了。

我们今天讲净化世间,必须从净化自心做起。自己做不到,要教别人,别人不相信。先有身教后有言教,不能颠倒。

你要能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才能有能力帮助别人。没有这个功夫,先修自己,先求自己成就。自行而后化他。这个很重要。

我这里有几句古人的话:‘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这是秦始皇时期古人的见解。那时佛法还没有传到中国,就懂得这个道理,跟大乘佛法见解一样。所以,我们想度别人,要先度自己。

第四章 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之殊胜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劝众生求生净土。

【最殊胜的一真法界】

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最好的法界。不然,在华严大会上,普贤、文殊菩萨为什么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那个地方就是纯一的普贤菩萨的法界。 佛在《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一生成佛】

任何一个法门想一生成就,唯有念佛法门。这是我学佛四十多年的体验。

为什么一生成就?他们皆是无量寿。

一般人修行,以《华严经》为例子,从初果须陀洹修起到十地菩萨需要三大阿僧祗劫,中间经过无数次的退转,所以那是生生世世的修行。我们只需一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超过三大阿僧祗劫,往生不退成佛。

这是不死的法门,是真正不死。因为你走的时候,很清楚,跟家亲眷属告假,我走了。是走了以后,才舍弃肉身,不是死了以后才走的。

其它法门必须罪业消除,也就是业障要真正断除,才能证果。小乘初果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若是断不了,就证不了初果。然后再将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尽,才能证阿罗汉。在末法时期,尤其是现在,要断尽烦恼,除非是菩萨再来。

净土法门不必断惑。烦恼未断,就能带业往生,只需要伏住烦恼。

【三根普被,平等成佛】

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凡圣同收’,上根、中根、下根都有分。就是落在阿鼻地狱的众生,若遇到念佛法门,肯相信,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念,也能往生。只有这个法门才是横出三界。

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佛用平等法来度一切不平等的众生,一切众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佛。净土法门是平等成佛之门。

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平等成佛,都圆证三不退。

虽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形象上是平等的,而内证的功夫还是有高下。

【永不退转】

如果不往生,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必定有退转。你念《楞严经》就晓得,四禅天以上的人,寿命到了之后多半堕地狱。所以,超越轮回非常困难。要想脱离三界六道,唯一 的生路,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会退转,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

只要发心求生净土,我们就是大乘菩萨,确实超过声闻、缘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皆是阿惟越致’。

【第一法门】

《无量寿经》是一切经里的第一经。这才是十方如来自行化他的根本法门。

这一句‘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秘诀。这是藕益大师发现的。十方诸佛用此方法成佛,一切诸佛劝导六道众生依此法门,修此法门,当生决定成佛。

‘阿弥陀佛’是题目。《阿弥陀经》就是佛号的注解。而《无量寿经》是《阿弥陀经》的注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无量寿经》又是全部大藏经的概要。你要把这个关系搞清楚,就发现原来这一句佛号就是整部大藏经的一切教法。黄念祖老居士的《大经解》引用隋唐大德所言,即使《华严》、《法华》也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而已。

妙明觉行菩萨给我们说了一首偈:‘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这两句说明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总持是总纲领。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切佛法。

古德说:一切法门都是引导大众的方便说,不是正说;正说是教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他的大愿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圆满。

佛在经中告诉我们,净土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的一乘,无上的法宝,第一法门。这是一切如来同所称赞的广大微妙法门。许许多多菩萨想听这个法门,没有缘分,听不到。 这个法门是从果上修,不是从因上修,因果同时,修证同时。

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之心是本觉。念佛是始觉和本觉,是无上第一法门。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法界全体。你想想看哪个名号能是法界的全体?所有一切法门、经论、诸佛菩萨都是法界的一部分,唯有阿弥陀佛是法界的全体。大家在课诵本里念到八十八佛后面,有‘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的身份显示出来。他是法界藏身,不是普通身。 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念自己的性德,也念西方净土的导师。自他不二。

【方便究竟之门】

方便是容易懂、容易修。不究竟是不能成佛,换句话说,没有办法出三界。究竟的大乘经典,像《法华》、《华严》是讲成佛之道,但是不方便,道理不好懂,修学的方法我们也做不到。 这句佛号,坐着念也行,走着念也行,站着念也行,躺在床上默念也行,多自在。所以,不像其它法门有一定的仪轨,就有障碍。譬如,坐禅一定要在禅堂,修行的方法一定要打坐,站着,走着就不行。念佛法门方便,行、住、卧、坐,一切时,一切处,即使在工作中,功夫都可以不间断。

信愿行中,行是持名。二六时中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你们想想看,戒定慧三学在不在其中?都在这句佛号之中。

【净宗修习之内容】

这个法门,佛在《观无量寿经》中告诉我们,正助双修。执持名号是正行。助行是以‘五德’作基础,从五德的基础上建立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所以 ,我们的助行有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就是教导我们在世间面对社会、面对广大群众,要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态度生活。

净宗教我们修净业。净业不是恶业,也不是善业,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

要认真念佛,把所修的善业都转成净业。善有善的果报,这个果报我不要,给一切众生去享。我要去西方极乐世界。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我们在座的同修,哪一个不是过去生中无量劫里,生生世世都在修行?修到今天,有什么成

就?

二十八层天,我们都去过,地狱、饿鬼、畜生,我们也住过,而且,绝对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从什么地方晓得?从我们平常思想、观念、习气上知道。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习气。我们贪瞋痴这样重。

我们造业是一天24小时,分秒不断。恶业多,善业少。起心动念是为自己想得多,为别人想得少,多半是损人利己。有几个念头是损己利人的?

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六道的状况,讲地狱道就占整个六道经文的二分之一。为什么说得那么详细?就是告诉我们,地狱太容易进入,最难出来。

得不到人身就入恶道。恶道是很容易去,很不容易出来的。出来的时候还有余报,也就是作罪业的恶习还在。虽然得人身,他依旧造恶。因此,在人间住几十年,又到恶道去了。 哪个人没堕过地狱?人人都堕过地狱。现在又到人间来,只因隔阴之迷,前世的事忘得干干净净,都不记忆。

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讲,‘我们都是作恶的众生,如果不能往生,决定堕三途’。我们实在是属于这一类人,一点都不假。不要说大善,小善我们都没做到。小善是独善其身,自己不造罪业。

在此世间,我们好事做得太少,坏事做得太多。我们今天供养三宝,赚十块钱,供养一块钱就不得了。求佛菩萨保佑我赚钱,我来供养你。这是什么心?‘贿赂心’。可见,我们的用心,真的像《地藏经》上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今天社会环境这个缘不好,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接触的皆是恶缘,不是善缘。今天这个社会,讲仁义道德,人家会骂你头脑太旧,落伍了,应该被时代淘汰;今天人的头脑要狠,要毒,什么坏事都敢做,以为这样才是现代人。

所以,不了生死,就永远出不了六道。能超越六道的无量法门中,只有念佛往生这一法门。

信解愿行

净土法门修学的三个条件:要信、要愿、要行。

【信愿】

不论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没有信心,决定不能成功。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是入佛法之初门。离开了信,就没有办法契入,所以,一定要深信。

能否往生,在于是否信和愿;品位高下,在于持名的深浅。

三资粮里,特别重信。第一,深信佛的智慧、德能究竟圆满。第二,相信自己有过去生中已曾培养深厚的善根,只要这一生能依教奉行,决定往生。

我们修行要有愿。没有愿,你这个修行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佛教我们相信自己,不是信他。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丧失信心,佛菩萨威力神通再大也加持不上。我们不要自卑,不要轻视自己,以为自己样样都不如人、罪业深重。

我们要深信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存在。真有这桩事。

假如尽虚空遍法界的人都劝你,说念佛法门不能成就,你怎么办?你还信不信净土法门? 我们往往对佛菩萨没有真正的信心,半信半疑。虽然学佛了,还算命,看相,看风水。这就是对佛菩萨没有信心,心中夹杂不净。这个损失就大了。

有多少念佛人,平常一生求生净土,真的死到临头,阿弥陀佛来了,他反而害怕,惊慌恐怖,快要死了,这还得了! 于是这一吓,就堕到六道,西方世界没分了。

往生的基本条件是真信、真愿,决定没有怀疑、没有夹杂。

念佛一声能减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必须信真愿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才成。念念想求生

净土,对世间没有留恋,没有一丝牵挂,这愿才是真的。

印祖说得好,如果天天想到:我要死了,我就要死了,死了一定下地狱。不恳切也就恳切,不相应也就相应了。

佛在经里教的都做到了才叫信。念经念佛,念了做不到,不叫信佛。

【解】

净宗的修学,重在读诵。一下子要求解,能理解吗?不能理解。凡夫 所理解的多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就是业障。

‘解’不能靠研究,不能落在心意识里。用心意识决定不能解如来真实义。要修觉、正、净。 经的意义需不需要明了?当然要明了,但不是有意去求就能求得到的。只要有一个求的心,就是障碍,就是妄想。但也不能无心,若

净空法语辑录 (9)求也得不到。这事就很难,有心不行,无心也不行,究竟要怎么办? 佛教我们一个方法:‘老实念’,恭恭敬敬一味念下去。念的时候,有意思涌现,不是想的,是悟的。那个意思才是真实义,但不可执着。这样的悟,也有浅深大小不同。

儒与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教你念书而不求解义。从前私塾教小朋友念《四书》、《五经》就是叫他背诵。能背之后还叫他背一百遍,背两百遍。不需讲解,就是天天背,什么意思不知道。这是什么教法?就是训练无念、无知、无想。因为不叫你念书,就会胡思乱想,打妄想。每天念几个钟点,这几个钟点就不打妄想,把妄想、分别、执着念掉。

真正得‘无知’,其实就是清净心现前。妄想灭尽了,你的真心本性就现前了。

我们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佛号一个接一个,不让妄念渗透进来,那就成功了。叫你念《无量寿经》,目的也是如此。

马鸣菩萨教我们读经、听经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不可以望文生义,不要执着名词、术语。道不在经典里,经典也没有离开道。

念和听,都不可以用心意识。我们要真正理解如来真实义,没有别的,老实念佛,念到心地清净,自然就理解了。几时得清净心,你的心跟佛心一样,那你的解就跟佛一样。

【行】

行比解重要。行而后解,才是真解,才是正知正见。纵然不解,也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再求解也不迟。

若说信了后就能往生,这是决定不可能的。信后要有愿、有行。没有愿、没有行,信了也不能往生。所以,一定要认真修行。

古大德说:‘有愿无行是空愿,有行无愿行亦空’。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说: ‘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

一切法门度不了的,念佛法门决定能度。问题是你接不接受?你肯不肯照做?肯照做,绝对能度。

愿是发了,怎样修学?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为什么要念经

学佛不能不明理,明理要念经。

如果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成就,当年释迦牟尼佛何必四十九年说法,从来没有带领大家打过一个佛七,也没有打过一个禅七,天天在说法,为什么?

如果除了这句‘阿弥陀佛’,身心世界一切都能放下,就可以不念经。我们能不能做到万缘放下?只要稍稍有一点放不下,就都离不开经教。果然放下了,一句佛号就成功了。没有彻底放下,净宗的经论是我们唯一的依靠啊。你要想这一生在道业上有成就,天天要读经。

凡夫之人是长迷不觉。怎么办?要读经,把自己的毛病找出来。读诵的目的是记住佛的教导。当自己起心动念的时候,要想佛的教导是什么?我的念头该不该有?要做的该不该做?如果不读经,发觉就相当困难。求别人告诉自己,谁愿意说人家的过失?

念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诸位要晓得,戒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读经的时候,心里不会乱想,当然诸恶就不作了。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语言文字,没有比这更善的。因此,读经就是众善奉行。念经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念的时候,从头到尾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是慧,修慧。所以,念经就是戒定慧三学齐修。

不念经就会胡思乱想,就造业。常常念经,我们的妄想少了,心就清净了。心清净了,智慧就增长了。

为什么对初学的人提倡念经?因为你一打妄想,经就念错,能够马上就把妄想找出来。

【为什么要念无量寿经】

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的第一经。

《无量寿经》也是真如本性,念久了会明心见性。

每天念三次《无量寿经》,即是照三次镜子。脸要洗。心里肮脏,也要洗干净。此法门从清净心入。要把经念熟。念熟了才会记得。记得才能照做。

我劝大家一定要念熟《无量寿经》。因为经典不熟,佛号里的真正义趣不能引发。

这部经念得熟透了,不要学,自然就相应。每天熏习,不断的熏习,起心动念 ,自然就跟阿弥陀佛相应。这是绝对得生的保证。

《阿弥陀经》文浅义深。我讲《阿弥陀经》疏钞,九十分钟的录音带,三百三十五卷。也就是三百三十五天才讲圆满。

《阿弥陀经》的经文看起来很浅,也是浅人看得浅,深人看得深。但是,《阿弥陀经》说得太简单,对我们日常生活修行实在不够。所以,按照《阿弥陀经》修行,印光大师开示,一定要用《安士全书》、《感应篇》、《了凡四训》作助修。

《无量寿经》文字并不很深,教训都很明显、很清楚,我们学了就有用处。假如你工作很忙,无法每天念一(整)部,可以在早课念第六品(四十八愿)。这是净宗的核心。把阿弥陀佛的愿作为自己的愿。晚课念三十三至三十七品,这里讲的是日常生活中如何断恶修善,也就是五戒十善。

念经即是念佛。这里讲的都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从修行成佛到度化众生的事业。你念熟了才能做到三专:身专礼, 口专念, 心专想。不念熟,想不出来,心里打妄想。要刻意求熟。念熟了之后会开悟,信心就足了,真正得无生法忍,决不会退转。

业障重的人,可以辅修《地藏经》。

【经要怎么念】

我们用读经的方法破妄想,破执着。用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大悲心来读这部经。读的时候,不要分别,不要解义,只要一直读下去。

印祖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以诚敬心对经本,遍遍意思不一样,遍遍有悟处,遍遍生智慧,你才能得法喜充满。没有悟处,是心不清净,不诚敬。

要以极恭敬的心读诵,要读得清晰,读得明白,速度慢一点没有关系。读经不能像寺院诵经的方法,那个方法别人听不懂。

一门深入长期熏修

现前不少学佛同修,天天求进步,但是效果不彰。原因何在?学得太多太杂,不是精进,而是杂进,所以努力没有效果。

佛法修学最要紧的就是一门深入。不要搞很多法门。法门多就会迷惑,反而不容易成就,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古大德说,佛法贵精不贵多,一经通一切经通。杂了就把悟门堵死了。要专。杂了,那是常识,是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没有什么受用。

一切都要功夫用得深,我们才能把无量劫来的错误习惯和习气扭转过来,转烦恼为菩提,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理可以顿悟,修要渐修。

你想这一生在道业上有点成就,没有别的,天天要读书。我天天讲经、读经,我的心清净了。这个里头的乐趣我得到了。

这个法门修行的要领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决定能成功。老实念佛,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从前学佛,五年学戒,‘戒’是老师的教戒。至少五年时间跟一位老师学习,成就定慧,奠定基础,然后才能广学多闻。

莲池大师说:‘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八万四千门,绕于别人行’。经读多了,心乱了,三藏十二部都读遍了,也还是六道轮回。一生只念一部经,只念一句佛号,这是老实人。老实人才能成就。希望大家,净土五经之外的经典不要再念了,不要夹杂。

现前这个时代,无论是自行,化他,这一部《无量寿经》很够用了。真正功夫得力,往生有把握了,再涉猎其它经论也不妨碍,对自己有好处,没有害处。如果涉猎得多,自己分别、执着,就错了。

什么人是上根人?一生受持一部经是上根人。

佛法虽好,你的贪心没断,贪图功德,到处去攀缘作会,还是贪。(作会,意思是参加各种活动)。对于世出世间法都不贪、不瞋、不痴,这才俱足三善根。

从前我们亲近很多法师大德,也要回过头来。不回头不行,一生搞人情佛事,得不到成就。 修别的法门能不能往生净土?能!《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修其它法门只要回向净土,统统能往生。

这个法门广大,不限于专修净土,专修当然最好。虽是修别的法门,只要修到心地清净,一念回向就相应。而专修的人,心不清净,最后仍旧不能往生,还不如心清净的人,一念回向就往生。

一向专念

【为什么要一向专念】

每天念一部经,想一部经,把你的妄想杂念慢慢地除掉,所以,念经并不是求解,是修定,着重在修定。

心定于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心不执着,即是圆满禅定。不但放下世间名闻利养,一切佛法也放下了,这便是禅定圆满。

心里只想佛,不想其它。你要牢牢记住,想其它的东西就是造轮回业。什么都不想,堕到无明,也是六道轮回业。不是堕在无明,就是堕在邪念。无明跟邪念都出不了六道。

经里讲到修行的纲领,第一是清净。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今天的社会,处处都是染缘,你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样样都是严重的污染。如何防范?只有一个方法:多看佛菩萨的像,不看别的;多听佛号;多听经,多念经;多念佛,少说废话。唯有这个方法,才能保持心地清净。

要学印祖:一枝香,一个佛像,一本经,一句佛号,修一生,一定往生。

【何谓一向专念】

‘唯一此念,无第二念’这就是专,就是一向专念。不管是善念恶念,都代之以‘阿弥陀佛’。

世出世间一切法,什么都不爱了,我只爱阿弥陀佛。这就成功了。什么都不要了,只要西方极乐世界,问题就解决了。

对现前世间一切善恶念头都不要有,不要去想这些;天天想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是最健康的心理。这就是一向专念。

你想,想阿弥陀佛;你念,念阿弥陀佛;你拜,拜阿弥陀佛,才称‘一心称念’。

要专念。专念这部《无量寿经》,专持这句佛号。不念经的时候就念佛,不念佛的时候就念经。二六时中,净念相继,就成功了。

二六时中都念佛,行住卧坐心里都有佛,醒时有佛、梦中还是佛。但是,不能刻意追求,必须是自自然然,心地清净。

定于阿弥陀佛即是诚,即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不要让这句佛号间断。一向专念,不要夹杂,专念阿弥陀佛。

什么叫不间断?心里常常有佛,常常想西方极乐世界,就叫做不间断。

我们一天到晚念一句‘阿弥陀佛’是正念。我想阿弥陀佛,我与佛交融合为一体。忆念阿弥陀佛,也不分别他,也不分别自,就是正念现象。

信解愿行,样样同佛,这就是《观经》上所讲的‘是心作佛’,一切法由心想生,我们这个心真的在作佛啊。

【念佛要用心念】

念佛要用心念。

念佛的心是恳切的,如子忆母,必定往生。口里念佛,心里要想佛。口里念佛,心里打妄想,没有用的。心里要真正有佛,所以叫诸位念经,经念熟透了,念这句佛号,心里真正有经。佛号是经的题目。

口里有佛,心里没有佛,不叫念佛;心里有佛,口里没有佛,照样往生。要紧的是心。 念佛是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念掉,才是真正念佛。

这句‘阿弥陀佛’一定要念得心清净、心平等、觉而不迷,就很有把握往生。

这一句佛号不但是西方教主的德号,也是我们自性的德号。同修们问我怎么念佛?我念佛是念一切众生。

【如何对治妄念】

念佛没有一定的仪式,没有一定的方法,但有一个原则。一定要念得心里很安静,妄想不生。 要想做到不夹杂,那只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不中断。断了,就一定夹杂。间断就产生两个现象:一是打妄想,起心动念,胡思乱想;一是没有妄想,又堕到无明。堕在妄想那一边,就是贪瞋;堕在无明这一边,就是愚痴。

第一个念头是烦恼,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就把妄想、烦恼、杂念打掉了,这叫用功啊。这样念佛才叫得力。念久了,妄想、烦恼自然少了,自然轻了。一面念佛,一面有妄想烦恼,不要紧,只要努力用功。佛号愈念愈多,妄想就能伏住。心里常常想经训,想佛的名号,就不会再想别的。在生活中要认真锻炼。炼到妄想杂念不起作用,即是功夫成片。妄念现前,不怕,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要理它。把注意力放在佛号上,或者将注意力放在读经上。妄念起来根本不要理会。这样念久了,注意力自然集中。

不怕有妄想。妄想一起就察觉,就能伏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要转得快。

有同修问我怎样才能做到‘都摄六根’?只要做到‘净念相继’,自自然然就‘都摄六根’。不要再分别,我要怎样摄受六根。愈想,妄想就愈多。

当然,在初学时有难关,念着念着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头昏脑胀,身体支持不下去,就是业障。业障现前怎么办?要克服过去,克服过去就得自在,精神就会振作起来。一定要拼命,要抱定决心,要突破困境,前面就是一片光明。有时,实在太困太累,最好是休息好了再念。

【念佛与日常生活】

念佛时万缘放下;做事时把佛号放下。不工作时专心念佛。工作时专心工作,要认真负责,做人家的榜样。能做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佛不影响工作,那是高等功夫,不是初学人所能做到。那时已经到了‘理一心不乱’。

我们平常生活总有许多事情要做。要学着做事不妨碍念佛。一面念佛一面做事,一面做

净空法语辑录 (10)事一面念佛,这要长期练习才能做到。

【放下万缘】

我为什么叫你们不要看电视,不要看报纸?把一切外缘断掉,你才能专,才能精,才能得念佛三昧。

凡是与自己无关的事,少看、少听、也不要说。这个方法非常善,容易记,也容易做。

现在很多人要到大陆去朝拜四大名山,你们想想有没有必要?真正用功夫,在家里就行,行、住、坐、卧全是功夫。何必去凑热闹?凡是去凑热闹的,都是不老实。

印老教人,就是要你老实念佛。他决不赞成到处跑道场,他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他的学生去看他,都被他呵斥:‘为什么不在家里老实念佛?’

印光大师常讲,念佛人应当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世缘放下,是要你心上放下,事上不放下没有关系,事不妨碍。事放下是错误的,反而给人诽谤佛法的机会。所以,佛弟子做事比一般人更认真,更负责;事情做完了,心里决定没有牵挂,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就对了。

【十念法】

现在得利益最多最快的,还是一天念九次的十念法。每次念十声佛号,即早晨起床洗漱后一次,早、中、晚饭前各一次共三次,上午下午上班前和收工时各一次,共四次,晚上睡觉前一次,总共九次。许多同修用这个方法,一两个月,心就清净了,就感到很有受用。

【佛像与佛号】

印祖在自己的佛堂里,就是一个佛像(阿弥陀佛),一本经,一杯水,一柱香。

礼一尊佛,就是礼一切如来,不再分别、执着。

常常想着、念着,常常观此佛像,临终时,阿弥陀佛化身来接引,就跟所观之佛像一样。你天天想他,最后他真的来了,就可以真的跟他去。

佛没有一定的形象。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临终时,你心里喜欢他现什么像,他就现什么像。

佛号的音调很多。可以选择音调听起来自己感觉很舒服,听了心能定下来的。这个很重要。不要人云亦云,别人用这个声调,我也要跟他学;过几天,那个人说:那个声调更好听,你再改变,你的心就乱了。‘念佛三昧’就不容易得到。所以,要专一,要专。专一才能得‘念佛三昧’。

佛像最好供养一尊。喜欢哪一尊佛,你就供养哪一尊。为什么?常常看,常常想。如果你供养的佛像太多了,不知道想哪一尊好,就乱了,那也叫夹杂。心专一,想专一,心就清净了。

念佛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本经的宗旨,即修行的纲领,指导原则。 念佛,大家都会念,但是往生的人少,原因就是没有把佛法的根本抓到。世尊在《无量寿经》中讲三辈往生特别强调往生正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不发菩提心,只专念,修的是人天福报。(不求生西方,最高只能生到天界。)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往生正因。菩提心是觉悟之心。觉悟的人只想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这是菩提心。

为什么那么多念佛人不能往生?他们虽然口里念佛,心里还是胡思乱想,贪瞋痴慢没有断。 念佛功夫不得力,没有感应,因为你有口无心。什么是心?信心、愿心、戒心、定心、慧心。没有三学、三慧、三资粮,所以这句佛号不相应。

什么事都能放下,这一桩事,他不会放下,死心塌地念这一句佛号,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才是真正发菩提心。

要用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来念佛,以念佛方法来达到清净、平等、觉。相辅相成。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真心,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达到清净、平等、觉。净土怎么求?从清净心求。‘心净则土净’,都是心地功夫,然后才能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念到心清净才行。

如果还常常被外境所动摇,那真的要忏悔,有这样的现象,是自己业障太重,决定障碍你这一生往生。

念佛绝对不是儿戏,要用真心。真心就是一心,就是清净心、平等心。不能用妄心。所以,念佛人不能虚妄分别,不可以搞人我是非,更不能搞贪瞋痴慢,那是不能往生的。 心地清净的人,早晚十念都决定往生。

功夫之深浅

【得力】

如果功夫得力,每天念十念也不算少。假如功夫不得力,一天念十万声也枉然。

持名要有功夫。什么叫功夫呢?念佛的时候心地清净,不怀疑、不夹杂,叫功夫。这一句佛号能代替妄想就是功夫。

要想功夫得力,有一个秘诀,即是什么闲事都不要管,这就是秘诀。你喜欢管闲事,到处打听是非,这一生,佛都白念了。

念的虽然不多,但句句起作用,句句能把妄想、杂念换过来,就管用,念佛功夫就得力。 功夫得力是个什么样子呢?妄想少了,烦恼轻了,心地清净了,看人看事比以前明白了,比以前聪明了,有了智慧了。这就是好现象,这就是功夫得力。

真正心地清净,大风大浪,他如如不动。无论什么境界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作得了主,这是念佛功夫得力。

【深浅】

烦恼断了,无明破了,功夫深。烦恼没断,但一句佛号能把烦恼伏住,功夫浅,也能往生。 什么叫‘功夫成片’?不夹杂、不间断,就成片了。心里没有烦恼,没有杂念,只有一句佛号,只想佛,这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烦恼没有断,只是伏住烦恼。虽有,它不起作用。到了这个境界,往生就有把握了。这是往生的最低要求。

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没断,只是伏住,这叫‘事一心不乱’。这就超越六道,证得七信位菩萨。

上品事一心,见思烦恼没有了。事上即得,理上未彻。

智慧开了,就是‘理一心’。这是由定开慧,不但尘沙烦恼没有了,无明也分分破除,做到了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理一心’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 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和无明烦恼,这三种烦恼当中,只是断了见思烦恼,其余两者只是伏住,叫‘事一心不乱’。三种烦恼都断了,就是‘理一心不乱’。

能念的是自己,所念的是阿弥陀佛,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一句佛号大圆满,是最究竟。 ‘事一心’里有定功,一切烦恼不能扰乱你。‘理一心’是真如本性现前。

念佛的功夫,讲求的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如果不间断、不夹杂,还有怀疑,可能生到边地。这是经上讲的。如果做不到不怀疑、不间断,还夹杂,是决定不能往生,边地也没有分。

道场与道友

真正念佛,要一个人自己念,不要跟别人在一起。找两三个同修在一块共修,很不容易。共修就会生烦恼。这是我看了许多念佛往生人的行法得到的结论。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念佛机是真正的善友,它不会打杈、不会讲是非,它只教我们念佛。

我在达拉斯的道场很小,有几位同修在那里共修,是怎样共修的?共一个道场,各修各的。用这个方法,也可以收到效果。

同场道友,贵精不贵多。道场重质不重形。形是香火之类。质,是否真正修行,有无道风、学风。如净土道场,学五经一论。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常年不断,精进不懈,即是道风。学是解、道是行。行解并重,行解相应,是真正的道场。心里有道,即是道场。四个人以上,在一起能够修六和敬,即是道场。

一个人用功,就怕着了魔自己不知道。魔是怨亲债主。你不认真的时候,他旁边笑话你:没用!等到你真用功时,他就要找你的麻烦了。他怕你去极乐世界就再找不到你了。共修,道场有加持的力量,有护法神,魔不太容易干扰。

在一起共修,最理想的是不超过十个人。

志同道合的人都修一部经,这个道场就是净宗道场。这样彼此互相一起切磋琢磨,勉励精进,才会有成就。这个要念无量寿经,那个偏偏要念《阿弥陀经》,这就要建立两个道场。再说,同依一部经,譬如同依《阿弥陀经》,有人依照藕益大师的要解,有人依照莲池大师的疏钞修学。两种人所依据的解释又不一样,因此,同样依《阿弥陀经》修行,还得要分成两个。这才是见和同解的道场。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修,才能够成就。

见和同解是道场的基础。如何同解?放下自己的看法、想法,就同解了。在未开悟前,要以佛的教导为准。舍弃自己的成见,彼此尊重,建立一个真正和合的道场。内修五德,以五德为基础跟大家相处,以六和为准则,真正去做。好的道场,要在心里找。

一个团体,大众的想法、看法是一致的,兴趣目标相同,这就和合了。就能组成一个僧团。如果不同,宁可另外成立一个僧团,不在一起共修。

不能修三福、六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罪人,是来灭佛法的,是魔王波旬的子孙,今天到佛门里来的任务就是灭佛法,不是兴佛法。

来我们道场的四众同修,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见和同解,专依一部《无量寿经》,志同道合,大家才能精进。

你们很多人在一起念佛,如果方向、目标不是真正相同,不是真心了生死,一定杂心闲话。

感应和神通

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佛慈悲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没有差别。你能感受多少,要看你的用心。你有几分真诚心你就能感受到几分。古人云:‘诚则灵’,真诚就有感应。 佛菩萨加持多少,就看你发的心量大小、真假而异。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应如理如法才应愿而满。求佛一定应。求不到,是自己有业障。业障消除了,佛力决定加持得上。

我们说的感应是妄想少了,烦恼少了,分别少了,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智慧增长、快快乐乐,这是感应。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最殊胜的感应。

感应不是求得的。你的心真的清净了,必定有感应。你求,心就不清净了。

初学佛的人常常有感应。因为善根现前,增长你的信心,使你不能不信。信了之后就没有了。你不要以为,从前我常常有瑞相,现在没有了,大概功夫退了。其实,不是退转。常常现相,是魔,不是佛。再遇到的时候,一定是你功夫提升一层,是来为你作证明的。决不是无缘无故。无缘无故常见就不是好事。假如无缘无故常见,怎么办? 不理会它,就没事。你愈执着,愈欢喜,愈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会常常见到。这就是你的正念被破坏,烦恼现前,妄想、分别、执着都增长,决定障碍你往生。

现前能见佛,或是在定中,或在梦中见佛是感应。即使见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能生欢喜心,不能着相。一生欢喜心,一执着,就堕魔境,变成障碍。有欢喜、有执着,你的功夫就降低了一等。佛菩萨不干这个;魔才希望你走下坡路。

究竟是佛,还是魔?心中有魔,见到的是魔;心清净,见到的是佛。要记住,佛菩萨是爱护众生的。当你见到时,觉得很舒服,那是真的。觉得不舒服,决定是假的。

菩萨用什么方法来救度众生?菩萨不用神通,神通救不了众生。菩萨用教学、劝导。

修行重一心不乱,不重禅定、境界,不重感应、神通。证果的人都有神通;虽有神通,但佛不允许以此炫耀。见到瑞相,得到感应,也不要跟别人说。

佛法修学的枢纽在定。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定。念佛人就是修一心不乱。

清净心就是真心,清净心就是净土,这是关键之所在。极乐世界弥陀净土,就是清净心显现出来的。

往生

信心清净、庄严佛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如是!不是普通条件去的,一念清净,一念净信,只要这一念就行了。要在什么时候?在往生的时候,那一念非常可贵。十念必生,临终时是关键。

‘一念’就是‘一心’,心中只有阿弥陀佛,无其他念。这是平日努力精进的结果。一生念佛,如果临终时障碍现前,还是不能往生。在这个时候起一个妄念就糟了。一定要靠平常用功。平时能作得了主,病中就作得了主;病中作得了主,生死就能作得了主。

要随时随地消除业障,不是等到临终时才消除。

贪瞋痴的念头决不能有,一定要把世出世间法看淡。临终时若起贪心,就到饿鬼道去做饿鬼。若一念瞋恨心起来,就到地狱道。一念愚痴就是迷魂颠倒,就到畜生道。

平时念佛就是训练,训练到平时也清净,这个人就有把握。一生训练没有修到清净,那就真的要看缘分: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楚,有同修来助念。助念是提醒他,关键的时候提醒他,他一下子觉悟过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一念相应,他就往生了。

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大概中、上品的功夫成片,就有能力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怎样走就怎样走。

看临终情形即可以大致知其去向。大凡善终,来生到人天两道,临终神智一定清楚,不会迷惑。堕入三恶道的是糊里糊涂去的。一生修行,只希望临终清楚不颠倒,这是大福报。好死决定好生,决定胜于今世。

要自在往生,不要害病,害病就靠不住。真正往生不生病,坐着走,站着在,预知时至,才是决定往生。只要你把经典中的教训都做到,没有一个求不到的,这是真的。

念佛人,无论念哪一尊佛,无论念哪一尊菩萨,临命终时往生净土,一定是阿弥陀佛来接引。平时念药师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临命终时药师佛来接引,决定不能去!因为你的目标是西方极乐世界,药师

净空法语辑录 (11)佛现前与愿心不相应,一定要阿弥陀佛来,才可以跟他去。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来接引可以,因为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观音、势至都没有问题。其它菩萨来接引也不相应。

临命终时家亲眷属来接引,都是非常危险的,不是真的,是假的,这要特别留意。

‘往生’是见佛随佛去而舍此身,没有中阴身。经云,若生天也没有中阴身。堕阿鼻地狱、五无间地狱,也没有中阴身。

除这三种人外,都有中阴身。‘中阴’是虽然断气,他的神识(中国人讲灵魂)还没有走,在这个时候碰他,他感觉非常痛苦,他会生烦恼,就会堕恶道。所以,在临命终时,最好为他助念。最好与家亲眷属隔离,不要让他看见。最少等八个小时以后家亲眷属再进来。看见了,亲情难舍,一辈子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是关键的时候。

第五章 总结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牟尼所说的一切经的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生活环境。

知觉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

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慧三学,以达到此目的。

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尊普贤愿,归心净土。佛之教化能事毕矣。

修行最重要的是抓住纲领,守住原则,功夫就容易得力了。纲领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重点是三福、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要应用到生活上,就是自利利他。你真的做到了,以真诚的心,恭敬的心去修学,你一定会法喜充满,会得清净心。所以要以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就是修学大乘。往生净土后,圆满智慧就能现前。再回到九法界广修供养,服务众生,就没有障碍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乘愿再来。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讲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讲行。我们修行,就是要纯善的心,纯善的行。

非佛莫视,非佛莫听,非佛莫言,功课不缺,多多礼佛,认真忏悔,至诚感通,福慧等学,三资具足,莲开上品。

存好心 行好事 说好话 做好人

净空法师语录.txt13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净空法语辑录 (1)本书的对象是佛门弟子。对于尚未皈依佛门,而对佛法有兴趣的人,也可从中了解到佛法的大意。佛法并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只是烧香磕头而已,而是有其深刻的意义和道理的。

欢迎翻印流通 不得以此谋利

前 言

凡是认真地听过净空法师讲经开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茅塞顿开,讲得太好了。经常温习法师的教诲,对于修行人必有裨益。

弟子在听经和阅读讲经记录的过程中,摘录了几百条语句或段落,都是值得细心体会和牢记的。包括有关佛学的基本概念、修行的要领或警句。每次温习,都有收益。如果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出来,就更方便阅读。 所以发心把它编辑成书。经2006年一年的努力,基本完稿;今年又略有增减。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有关行持方面;分为五章:

第一章 什么是佛法 关于佛法的一些基本原理。

第二章 修行科目 修学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修行要则 修行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对治的方法。

第四章 净土法门 净宗修行的专门问题。

第五章 总结。

第一章的内容有相当的深度。不理解也不要放弃。因为它很重要。慢慢会理解的。其他内容是关于行的问题。是我们修行者的镜子。认真地对照自己,有利我们的修行。

内容主要来源于法师对《无量寿经》的讲解,包括1989年第一次、1994年第二次在新加坡,1990年在台湾的讲经,以及其他专题报告或解答。

未经法师本人审阅,仅供参考。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编著者 恒扬海益 2007年11月23日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佛法 - 1 -

佛、佛法、佛教 - 1 -

宇宙人生的真相 - 3 -

一切法由心想生 - 3 -

真心和妄心 - 4 -

智慧 - 5 -

体与相、空与有 - 6 -

实相、真相 - 8 -

一真法界 - 9 -

有为与无为 - 10 -

迷惑与障碍 - 11 -

妄想、分别、执着 - 11 -

烦恼 - 13 -

我执 - 13 -

贪嗔痴 - 14 -

情与爱 - 16 -

六道轮回 - 17 -

因果报应 - 18 -

永恒的定律 - 18 -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19 -

人生的真相-恩怨相报 - 20 -

命由自己定 - 21 -

命也可以改 - 21 -

苦空无常与离苦得乐 - 22 -

苦空无常 - 22 -

妄想、分别、执着是一切苦难和烦恼的根源 - 24 -

清净心 - 25 -

清净心怎么修? - 26 -

转境界 - 28 -

第二章 修行科目 30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30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34

十善 36

三皈 37

持戒 39

持戒之意义 39

何谓持戒 39

如何持戒 40

弟子规 41

五戒和十善 42

菩提心 43

礼敬 45

布施和供养 47

布施 47

布施的意义 48

如何布施 49

供养 49

忍辱 50

禅定 51

忏悔业障 52

行为与造业 52

何谓业障 53

如何忏悔 53

老实念佛是最好的忏悔和改过 54

魔障 55

魔障如何消除 56

福与德 57

第三章 修行要则 59

重实质不重形式 59

要真修行 61

发心与精进 62

看破放下 65

要知过 67

依教奉行 70

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71

家庭要和睦 73

对人要真诚 74

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 74

要逆来顺受,要忍让 76

要感恩 78

感激文 78

吃苦和惜福 78

健康和病苦 80

起心动念之初 83

念念为众生 84

一切随缘 87

度众 88

度人先度己 89

第四章 净土法门 91

净土法门之殊胜 91

最殊胜的一真法界 91

一生成佛 91

三根普被平等成佛 92

永不退转 93

第一法门 93

方便究竟之门 95

净宗修习之内容 96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97

信解愿行 99

信愿 99

解 101

行 102

为什么要念经 103

为什么要念《无量寿经》 105

经要怎么念 106

一门深入长期熏修 107

一向专念 109

为什么要一向转念 109

何谓一向专念 110

念佛要用心念 112

如何对治妄念 112

念佛与日常生活 114

放下万缘 114

十念法 115

佛像与佛号 116

念佛要发菩提心 117

功夫之深浅 118

得力 118

深浅 119

道场与道友 121

感应和神通 123

往生 126

第五章 总结 129

第一章 什么是佛法

佛、佛法、佛教

佛是觉的意思。通达一切法者称为佛。佛的意思就是一个觉悟的人。‘佛’这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说是‘觉悟’。佛法是智慧之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

佛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误差,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前的世界,他方无量无边的星球刹土,无一不清楚。

佛告诉我们,这样圆满的智慧德能,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圆觉经》中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经》上也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的智慧、能力都丧失了。佛又说,丧失并非真的丢失,是暂时迷失,因为智慧是自己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要修行?就是为了恢复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

通达佛法,明白佛理,我们这一生就过得很快乐、很幸福、很充实,这一生没有白过,不是盲目的,前途一片光明,清清楚楚。这就是佛法的真实利益。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学佛是为了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的生活;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搞清楚了,不再胡思乱想,心定、心安,安了就快乐。

以佛菩萨的心肠入世,世间法就是佛法。以凡夫的心肠入佛法,一切佛法都是世间法。所以,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不在事相上,是在个人的心上。佛法不坏世间法。佛教化众生,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只是修正他的观念,帮助他从迷信的生活回归到觉悟不迷的生活。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教的目的是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识别真妄、邪正、是非,乃至善恶、利害。然后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

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了,不像过去的寺院丛林每天八个小时讲经说法,八个小时修行(坐

禅或念佛)。现在的佛教道场每一天供佛、作法事。这就成了宗教了。宗教是感情的。感情就是污染。宗教要是没有狂热的情操就不是宗教。所以,宗教是建立在情执的基础上。而佛法讲理智,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破迷开悟是佛教的宗旨。这是它们的不同处。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门课,把佛教变成了‘哲学’。还有一种是邪门外道的佛教,利用人性的弱点,拿着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

宇宙人生的真相

【一切法由心想生】

佛告诉我们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切法由心想生’。真的是心想事成。

一切法都是自己的真心变现出来的,一切法还归自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心识的变现。一切法不离自性。[‘法’字,在此指万事万物。‘自性’,即是真心。]

【真心和妄心】

‘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本性,也就是哲学里所讲的宇宙万有之本体,其实就是清净心。本体能生万法。

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真心离一切妄念。真心就是正念。真心不生不灭,清净无为。一切唯心所现的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 什么是妄心?生灭心就是妄心,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

把本性比作水,把不明的心比作波浪。水在平静的时候就象一面镜子,外面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波浪虽然还是水,但它观照的作用失掉了,就不明了。

心为什么会失掉本性?因为心动了。起心动念就是波浪。

一切法本来是寂静的。这心一动,一切法都对立了,就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是有非。在一真法界里面,即是真实境界里面,非有非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有念就是妄念,就是妄心。不要以为妄想只是胡思乱想,起心动念就是妄想。只有一念执着就是妄心,一念分别也是妄心。真心里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如果迷了自性,不生不灭的真心,就变成生灭心。这个生灭心称为‘识’,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如何变?唯识所变,也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

意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分别、计较、思量都是妄念。不是真性起用。真性起用没有妄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切平等,一切自然。

佛菩萨观察事物是舍识用根,一接触就明了,用不着思考。离心识是真智慧。六根接触六尘。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用根是指用根之性。见,用见之性去见;闻,用闻性去闻,不用识。识是污染。性是光明,是真心,也叫真如本性。

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见性。性从哪里见呢?离相离念就见到了。我们今天在相上见不到性,是着了相,是动了念。如果不着相,不动念,你就见到了。见到了之后,才晓得万法如

一。[起心动念就是着相]

【智慧】

智慧跟聪明不一样。聪明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聪明。智慧能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利害,这是智慧。

世间法说的‘智慧’,是分别智,就是上面说的妄心。‘般若’是智慧,是无知。般若无知,起作用时无所不知。不起作用时叫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叫后得智。有根本才有后得,后得是枝叶。智慧从清净心来,从禅定来,从一心不乱来。

【体与相、空与有】

古德们用金和金器作比喻。如同金器一样,器就是相,就是万象啊。金是体,能成之体,样样都是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形象不一样,作用也不一样。

佛说万法皆空,这是说体空。一切法没有自性,一切法当体皆空。‘一切空无我’就是一切法没有主宰。那一切法怎么来的呢?众缘和合而生,无量的因缘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没有自性,没有自体。缘散了就没有了。[‘缘’,指环境和条件。]

空是从本体上说的;相是从事相上说的。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没有离开相,相没有离开性。

一切万法的体是相同的,相不相同,作用也不相同。

‘相有体无’、‘事有理无’,这是佛在一切经论里都教我们不要着相,道理就在此。为什么不要着相?因为相是假相,相是假有,相是暂有,不是真有,不是永恒的有。所以,称作‘无常’。这个暂有到底有多久?佛告诉我们,相是刹那生灭,真的是虚幻的。你想保持一分钟、一秒钟,都保不住。佛举例一弹指。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次生灭相续的现象。 ‘空’永远不变,故名‘真空’一切物相都在变化,既然都在变,就不是真的。所以,‘有’称为‘假有’、‘幻有’、‘妙有’。

‘真空’是讲‘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何以是真空?因为它没有迹象。它没有色,眼看不见;它没有声音,耳朵也听不见;甚至思维想象都达不到,我们的六根对它完全失去效用。但它确实存在,它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万法都是从这个体变现出来的。

所以,相是假相,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要去执着它,就错了。你可以受用它,不可以去执着它。若执着,就会有苦。

所以,这假相是虚妄的。虚妄相就是六道十界一切差别的现象。[即通常说的万事万物的现象.] 我们今天错在哪里?错在着相。心里执着有相,所以不能在境界里随心所欲的变化。 真相没有生灭,只是聚散无常。所以,一切法不生不灭。

佛家所讲的

净空法语辑录 (2)空’、‘有’是一桩事情。‘真空’在哪里?在‘妙有’之中。‘妙有’在哪里?在‘真空’之中。‘真空’是体,‘妙有’是相。这样我们才能把一切境界相看清楚。看清楚有什么好处?帮助我们舍离一切执着。

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没有离开相,相没有离开性。

体空、相有、用中,不空不有得自在。

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体、相、用’三者都不可执着,才能入佛法之门。

【实相、真相】

‘实相’是很难理解的,它是一切大乘经论的依据。实相就是真如本性。在佛教里名词很多,又叫做‘第一义’,又叫做‘如来藏’,也叫做‘真如’,也叫做‘如如’。

‘实相无相’是从体上说的。‘无不相’就是有相。有相是从作用上说的。所以,实相离相,离相就是无相。因为无相,才能无不相。这是真的,义理很深。

‘无相’不是说没有外面的现象,而是心里不执着一切相。

要晓得,人与人之间的嫉妒、瞋恨,都不要计较。他要怎么爱你、喜欢你,都是假的。没有一样可当真。所以,你对他们也要逢场作戏,笑笑而已。你看这多自在!样样不要认真,就没有烦恼,你也不会喜欢,也不会生气。心里常常保持平静,常常保持清净,就接近实相了。

【一真法界】

《华严经》所说的一真法界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真法界就是实相。也就是最真实、最圆满、最高的境界。

身心跟整个宇宙法界融成一体。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整个自己。这就是华严法界,称为华严三昧。

佛、菩萨与一切众生,与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诸佛真心本性是一个。这才明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的密切关系,是一,不是二。

我们要学佛菩萨心包太虚。心量一定要大,放大之后,就快乐无比,就是方东美先生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学佛,要把真心自性(即本性)透露出来。无缘慈悲是自性本有,个个俱足,因迷惑颠倒而不能显露。

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念自性,即入佛知见。

佛跟我们讲:‘我们本能的智慧与知觉的对象(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是一不是二’,‘能知能觉’与‘所知所觉’是一不是二。万物皆是自己,物我是一体的。

在一真法界里,非有非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

(法师在这里说了三个一体:人(身心)与宇宙一体;人我一体;心物一体。)

【有为与无为】

凡是有生灭,有变化的,都是有为法。无生无灭,无变化的,就是无为法。由此可知,无为是有常,有为是无常,有生灭就是无常。

‘无为’。‘为’是作为。一切世间人,在这个世间不可能无为。有为怎么说无为呢?不执着有为,就是无为。

世间事可以做,世间意不能有。‘意’是牵挂,不可以。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

迷惑与障碍

我们凡夫迷在哪里?把虚妄相、把假相当作真的。众生把一切假的当作真的,在这个一切虚妄当中起贪瞋痴慢,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妄想、分别、执着】

我们执着一切虚妄相。在一切虚妄相里,还生妄想,于是就变成处处都有障碍,(六道十界)障碍重重,这日子就很难过,很苦。

佛告诉我们,佛的智慧,众生本来个个俱足,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现在迷失了本体,迷失了自性。是自心里面产生了两种障碍,烦恼障和所知障,障碍了自己的本有的智慧。

我们今天处处有障碍,都是由于妄想、分别、执着而造成的。

‘妄想’发展就变成‘所知障’变成见识,即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想法、看法都错。‘执着’就变成‘烦恼障’,变成贪、瞋、痴、慢,变成这些毒素。执着是烦恼障,妄想是所知障。

佛在经里把迷惑、烦恼归纳成三大类:第一、见思烦恼,第二、尘沙烦恼,第三、无明烦恼。这是三惑,很难破!用什么方法破?看破、放下、无住生心。

什么叫做无明呢?《楞严经》云:‘知见之知是无明本。’如果认为自己很聪明,有智慧,别人不懂的,自己都懂,佛说,这就是无明。

不起心动念就没有妄想。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众生就是在分别、执着里面造恶业。

不但世间法不能执着,出世间法也不能执着。能把一切妄念、执着舍弃,就能成就无量功德。一切都不执着,就开悟了。

执着从哪里生的?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可以得到。不但身外之物得不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得不到,还有什么好执着?

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舍掉,你就是佛啊。你还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你就是

菩萨。你有妄想、分别,没有执着,你就是阿罗汉。妄想、分别、执着都有,你就是凡夫。

【烦恼】

佛说无量无边烦恼,归纳为一百零八类。天亲菩萨再归纳成二十六类: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六个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条还可归纳,变成三个:贪、瞋痴,称为三毒。

见惑就是错误的见解。八十八品见惑,把它归纳成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劫取见、邪见。

思惑归纳起来是贪、瞋、痴、慢、疑。

【我执】

凡夫之所以不能成圣,就是两种执着,两大障碍:我执、法执。我执不破就出不了三界。法执不破,就不能见性。

凡夫修行如此艰难,业障在哪里?自私自利是业障的根本。

执着从那里来的呢?从‘我’来的。我要占有它,我要得到它。

有我,就有我的意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这种种加起来,结果是什么呢?是六道轮回。 我们无量劫来已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而不能成就,就是因为起心动念还有一个‘我’,我的意见怎样怎样,我要怎样怎样。这样就出不了三界,念佛也不能往生。

佛告诉我们,事实上无我。‘无我’是真的,‘有我’是假的。‘我’是一个虚妄的概念。 有我,就有得失,就有好恶。有我就有私心,就有我所有。我的身、我的家,起心动念离不开‘我’。无我,就不会造业,是修净业。能把‘我’、‘我所(有)’舍离,你的心就正,心就诚了。

我执是烦恼的根源。有一个我,烦恼就断不掉。能破我执,决定不会造业。看破我,就证小乘须陀洹果,位不退。

【贪瞋痴】

贪是非分的要求。悭(吝啬)【1】是舍不得布施,也是贪的一部分。贪分为五类:一、内贪,对身体起种种欲望,希望健康长寿。 二、淫欲。三、境界欲,追求精神物质上的享受。四、对五欲六尘的贪爱,色声香味触。五、身见我执。贪爱是一切罪障的根源。贪不到就生瞋恚

【2】。瞋恚是很大的烦恼。

瞋是瞋恚。瞋恚包括嫉妒, 也是俱生的烦恼。很少人没有这种烦恼。学佛人看到别人的胜事,心里不痛快,立即要觉悟。

痴是对于一切人、事、物的真相不了解,完全看错、想错、解错,是非颠倒,善恶莫辨,这是愚痴。世法、佛法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恶,他不能辨别,认识不清楚,把邪当作正。

贪瞋痴是三毒烦恼。这三毒烦恼是明心见性的最大障碍。

许多人来问我,为什么不能入佛门?我告诉他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从什么地方下手呢?第一,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第二,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

贪着就是放不下,其业用就是生出无量的烦恼。贪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如舍贪爱,则一切烦恼断。

贪心最毒,没有比这个更毒的了。

贪功德,烧香要烧头香。贪爱佛像(古董),贪经书。贪佛法也是贪。

少欲知足,心身就自在。人到无求品自高。

必须认清事实真相。眼前我们所有的一切是不是我的?不是。如果以为是我的,这是愚痴!我暂时在这里受用,就跟住旅馆一样,绝对不是自己的。你能把这个事实看穿了,贪就没有了。

相信因果报应,你就知道贪瞋痴慢不是好东西。

【情与爱】

爱是贪,有爱就不清净。

佛法不讲‘爱’,而讲慈悲。有爱就有情,有情就有变化。慈悲是不会变的。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智慧。

慈悲和爱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但用心不一样。一个用的是真心,一个用的是感情。感情是妄心。情是迷,无情是智。如果我们也能把贪瞋痴慢、五欲六尘摆脱了,跟佛菩萨没有两样,就把情转变成智慧。

佛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业不移,不生极乐。’如果没有爱欲,决定不会有六道轮回。情是地狱之根。情要不断,出不了三界,所以,情是迷情,只要是情就迷。情愈重,迷得愈深。 对于这个世间还有很深重的情执、贪恋,你怎么可能成就?怎么能消业障。

有爱就有瞋恚,所以,只要有贪,贪瞋痴慢统统俱足,这是根。

决定不可以感情用事。你要知道,感情是魔王,是大魔,一动感情就完了。真正觉悟的人,要有决心把情魔一刀两断。在这个地方要狠心,才能出三界。千万不要空过这一生。

六道轮回

生命轮回的观点,今天已经被西方国家的许多科学家所接受。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经问世的专著有六十多种。其中有三十多种已翻译成中文。

六道轮回的现象是怎么来的呢? 是妄想、烦恼、执着造成的。执着是轮回的因,你不执着了,轮回就没有了。轮回的因是取相。

欲望是六道轮回的根。欲望去不了,六道轮回就出不去。六道轮回是自己造的,天天在造。 《易经》上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打麻将的人,总有他的一伙朋友;喜欢杀盗淫者,他们也会聚到一块。所以,众生死了到那一道去,没有别人主宰,完全是随类趣向、业力所致。要离恶道,一定要修十善业。(关于‘业’的含义,在‘忏悔业障’一节、【行为与造业】小节中说明。)

我们起个心动个念,是什么心,就造哪一道的业因。所以,将来人死了以后,到哪一道去,就看他平时哪一个念头有力量,到最后,那个念头作主宰,就带他到那一道去。

(众生)在恶道的时间长,在善道的时间短。人要常常想这个事实真相,他就觉悟,就害怕。我们趁这有生之年,身体还健康,要牢牢把握这大好光阴认真修行,不要让这一生空过,决定求生净土。

因果报应

【永恒的定律】

十法界的真相,即是刹那九百生灭、因果报应相续的现象。

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就在我们的现前一念。这才是真正的事实。

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定律。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的,佛也不能转定业。业因自己造,果报就得自己受。

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你种什么因,一定得什么果。你想发财,你就要财布施。佛事门中有求必应,但要如理如法。财布施是因,发财是果。你越布施,你的财越多。你有多少布施多少,一定不要求什么,到你需要的时候,它自个就来。要求回报就错了。

佛教我们,一定要深信因果。善心决定得福,恶心决定得祸。善恶是因,祸福是果。我们想得到好的果报,就要修好的因。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要谨慎、要察觉,决定不能迷惑。迷惑就糟了。造的业,不论有心无心都要受报。无心造的是过,有心造的是罪。无心造的过,报得轻一点;有心造的罪,报得重。没有不报的。

无意造的业,将来还属于无意中来偿还。

我们起心动念,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鬼神都知道。不要以为天天在作恶的人,也没有见到受惩罚。应知,过几年后才算总帐,因为作恶太多。真正的修行人,一点点小过失,鬼神都来算帐,因为他不常做,没有总帐可算,造作后很快就会有感应。天天造罪业的,做得太多,天天算帐很麻烦,等到一个时候再算总帐。此事非常可怕。不要以为这些话都是吓唬人的,以为自己胆子大,吓不倒你;等到跟你算总帐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人生的真相 - 恩怨相报】

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都是因缘果报。

生活在此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不是这四种关系,见面也不会打招呼。凡是跟自己往来的人,熟悉的人,一家人也好,亲戚朋友也好,只要是认识的,都是这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是自己前生造作业果的变相。明白事实真相,这才知道,原来人生在世没有吃亏的,也没有占便宜的。我被人欺骗了,也欢喜,了一笔帐。大概过去世我欺骗他,现在又被他骗回去了。这样很好,此帐就了。被偷,也是我过去世偷他的,现在这事也扯平了。要晓得,报复决定不会是恰如其分的,决定过头,所以,不会完了的。因果原本就是循环不息。明了真相,心开意解。 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来做什么?佛说,人生在世,是来酬业的。要作还债想,我报恩,我还债。常作报恩、还债想,我们的存心自然就厚道,德善才能积累。决不要动脑筋占人便宜,没这回事。

我们希望这一生当中把它通通结帐,把它结掉。然后好到西方极乐世界,轻轻松松地去往生,没有一丝一毫的障碍。这就对了。

佛法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把因缘果报的真相搞清楚。福是自己求的,祸是自己造的,不可以怨天

净空法语辑录 (3)尤人,这是我们要记住的。

【命由自己定】

财是命中所有的,命里没有,不可能发财。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自己定的。 你这一生多财,是因为你过去生中多修福,财布施。这一生聪明智慧,是过去生中多修法布施。

过去修财布施的时候,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你这一生赚钱也是赚得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一点不操心。过去布施很困难,像割肉一样,这一生做生意做买卖,你赚钱赚得好辛苦啊。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就是小偷偷来的,还是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偷也偷不到。不知道用正当的方法去取得,用巧诈的方法谋取,冤枉造业。

《了凡四训》要认真读三百遍。念了有什么好处?知道因果报应,然后才能安分守己。

【命也可以改】

虽然命是一定的,可是我们这一生的行为造作,天天都在加减乘除。换言之,命运能不能改?能改。如果你每天的行业,加减乘除的幅度都不高,善是小善,恶是小恶,你的一生就照命运走,不会有变化。假如有大恶大善,命运就改变了。 宿命不是定命。命可以自己改造。相貌也是如此,心好相就好。

过去生中我们已经造了这个恶业了,这一生当中这个果报能不能够免除?行!如果你懂得道理,懂得方法,认真的去修学,你的善业超过恶业的力量,善业就先报。那个恶业不是不报,恶业就放在后面了,延后了。最善的,我们先到西方极乐世界,业障自然消除。将来再回到世间来度自己的冤亲债主。那个恶报,自然没有了。

我们要努力去修善,不要问果报,果报就会无比殊胜。

苦空无常与离苦得乐

【苦空无常】

佛说这个世界的真相是苦、空、无常。这是世间法的真实相,任何人都不能避免。

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无论你是贵、贱、贫、富,无不深深感到生在世间很痛苦。即使贵为总统,有他的苦处;贱为乞丐,也有他的苦处。没有一个不苦。

世尊常常在经上为我们说明我们这个世间很苦,苦的事情太多了,说也说不尽。佛说法常用归纳的方法,把我们无量的苦归纳为三大类、八大类。三苦讲三界:欲界苦、色界苦、无色界苦。八苦专门讲欲界,也就是现前我们所受的。哪八种苦?生、老、病、死,这四种苦可以说欲界的众生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逃免。除此之外,这个身外的,也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有求不得苦,我们人人都有欲望,有人欲望很大,有人欲望很小。不管大小,不能满足,这个很苦。第六种就是爱别离苦,你喜欢的人常常不能团聚,这是苦事情,你喜欢的环境也常常不能在那里常住,不能在那里享受,那也是苦。第七,怨憎会苦,冤家对头偏偏要碰头,偏偏不能够远离,这个苦啊。不喜欢的环境没有办法脱离,也是怨憎会苦。最后一个是五阴炽盛苦,这个比较难懂,浅而言之,身体里面的妄想烦恼太多太多了,这个是因。佛为我们说法,总是离不开因果。前面七种是果报,这一条是苦因。

富人为什么苦?他不知足,永远都在苦。他怕财物会烧掉,大水来了会淹掉,还有盗贼会偷他的,会抢劫他呀,怕这些,常常担心呀。

佛说,我们凡夫的享受有五种:苦、乐、忧、喜、舍。绝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有忧患。有喜,顺着心意的时候欢喜。忧的时候多,喜的时候少。身的享受呢,有苦、有乐。同样是苦多、乐少。苦乐不在物质,在于精神。不苦不乐,不忧不喜,叫舍,这个当然是最好的了,但不长久,不能保持。

【妄想、分别、执着是一切苦难和烦恼的根源】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苦呢?就是我们的妄想烦恼太多太多了,病根总离不开妄想、分别、执着。执着一切万物实有,于有中又想占有它,不肯舍弃,烦恼由此而生。

一切烦恼、恶业、果报都发生在执着上。 所以一切苦恼,乃至疾病,生死轮回的来源,都是因为妄想执着不肯放下。真的是自作自受。

一个妄念就有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就是业因。遇缘就现出这种种果报。如何离苦得乐?就要靠佛法的修养。破迷开悟必定离苦得乐。什么是苦乐?迷就苦,觉悟就乐。

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说的是什么呢?宇宙人生的真相,叫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方法。

如理如法的修学,自然得到心清净、安定、法喜充满,生活幸福、快乐、美满,这是现前得到的殊胜利益。

清净心

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就是本性。自性,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是陀罗尼。 清净心就是佛心。恢复清净心就是做佛。‘佛’是什么?佛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法身。清

净心就是一真法界。清净心跟宇宙法界一样大,也没有障碍。

心清净是功夫,心清净是智慧,心清净是福德。

佛法的修学,修清净心而已。只要是学佛,无论是哪个法门,无论是哪个宗派,不论在家出家,都要修清净心。努力的原则,一定要从‘清净心’下手。唯有清净心,学道功夫才能得力,也就是在三昧上着力。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我们怎样把一切心地的污染洗得干干净净,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这是佛法修学的中心。

【清净心怎么修】

【离恶】离一切恶名。凡是不善的,不要去听,不要去看,不要去想,我们的心才能得清净。

【断贪】 断尽烦恼才清净,除去贪瞋痴慢,心就得清净。

佛教我们在这个世界学佛,要清心寡欲,不受外面物质引诱,是培养我们的性德。

要想心地清净,心就不能有一丝毫的染着,世间法五欲六尘,出世间法大小权实通通不染。这个要紧,务要心地纯净,言行纯善。

内不起贪瞋痴慢,外不执着善恶境界,心就自然得清净。

【离相、离执】佛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执着一切相,本性智慧就现前。佛法教人离相,是离心中染着的相,离心里执着的相,不是外面的现象。只要你离开一切幻象,不着相,不执着你每天所作所为,你的心就清净。清净心就是真心,真心无为。

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见性。性从哪里见呢?离相离念就见到了。我们今天在相上见不到性,是着了相,是动了念。如果不着相,不动念,你就见到了。见到了之后,才晓得万法如一。

《金刚经》中佛也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实相就是真如本性,生实相,就是见性。怎样才能见性呢?心要清净,信心清净,就明心见性了。由此可知,这个真实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

有分别、有执着,心就不清净。

【平等】顺境里没有贪爱,逆境里没有瞋恚。顺境逆境中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这是真正的修行。如果对喜欢的贪爱,对不喜欢的瞋恚,这是造轮回的业因。

我们的心,对于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应当平等接纳,不要分别。但是,善恶、好丑不能不知道。善恶好丑清清楚楚,绝对不分别、不执着,这是菩萨的境界。

【离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清净’。善念、恶念都不起,清净心现前。

善念恶念都是染。平时,不值得操心的地方就不要去操心。不管在什么境界面前都保持清净心。

心里头没有恶念就是善;心中没有念头是净。净就是一切无着。心地非常重要,要改心哪!把恶的心、恶的念改成善。然后把善的念头改成清净,这叫做修净业。

想过去,想未来都是妄念。过去已经过去了,还想它干什么?未来的还未来,又何必去想。

【老实念佛】念头一起,即转为‘阿弥陀佛’。若要清净心,必须放下万缘,二六时中只有一句佛号。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身心没有事是真正的福报。没有事的时候绝不找事。事情来的时候要认真去做。这就对了。

古人说,‘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尽量不要知道,烦恼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就少认识,是非就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事不如无事。

从前章嘉大师教导我们: ‘学佛的人要把一生、一切缘都交给佛菩萨去安排。我们不要操心,让佛菩萨去操心。’

【转境界】

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心净则土净。

修道的人,心影响物,物不能影响他的心。他有定,有慧,不会为外境所转。他的心有主宰,

这就是‘心能转境’。凡人的心是乱的,乱心没有定,随外面境界转。

修行如果不能转境界,那一点成绩都没有,等于读书交白卷。《楞严经》讲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常常受人欺负,受人骗,这是考试,你不起瞋恨,你通过了,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境界。一切境界都是成就自己的。如果在顺境中喜欢,在逆境中起瞋恚。你天天修的是贪瞋痴,还能成就吗?

这边也好,那边也好,天堂也好,地狱也好。所有境缘都是我们的增上缘。为什么呢?通通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自己要转境界。

在日常生活一切环境中,去修清净心,修如如不动。

在日常生活、工作、对人、对事、对物,点点滴滴皆遵循‘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就不会生烦恼,而常生智慧了。

第二章 修行科目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在净宗学会成立时,提出了净宗同学修行的纲领,五个科目: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第一个科目:三福。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佛说,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想想看,多么重要,决定不能疏忽。

我们在佛经上看到,佛常叫‘善男子善女人’,什么叫善?这十一句都做到了才是大乘经上说的善男子善女人, 可见标准很高。如果是小乘经,那只是具备头两条就够了。如果是人道、天道,只需俱足前面一条就够了。

第二个科目:六和。这是佛教我们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决不能违背。违背六和敬的罪很重,要堕阿鼻地狱。六和敬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是见和同解,我们的想法、看法要接近,要相同,才能够和睦相处。第二条,戒和同修,人人都能守法、守规矩。然后才能做到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最后一条,利同均。

富人要懂得布施,贫贱的人要懂得修福。这个社会就和谐,国家就太平。

第三个科目: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法的总纲。我们决不能违背。戒学是如理如法;定学是清净平等;慧学是真诚慈悲。

造恶、散乱、愚痴是这个时代、地区众生的三大病。佛就用戒定慧来对治。

持戒的目的是得定,而定是开慧的手段。智慧才是真正的目的。因为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佛法任何宗派、任何法门皆以智慧为修学的目标,以定为修学的枢纽。

第四个科目:六度,即六波罗密:布施波罗密、持戒波罗密、忍辱波罗密、精进波罗密、禅定波罗密、般若(音‘波若’)波罗密。

‘波罗密’是究竟圆满的意思。布施是放下悭贪,不贪心、不吝啬,毫无保留地帮助别人。持戒是断绝一切恶业。忍辱是对人对事没有瞋恚、没有嫉妒。精进对治懈怠,自己过日子,修学,服务大众不懈怠。禅定对治散乱,面对一切人、一切事心里有主宰,不受外境动摇、干扰,做到如如不动。般若是智慧,是看破尘世,对于宇宙、人生、事理、业因果报,样样都清楚、样样明了,觉而不迷,这是智慧。如果布施里头没有般若,那是修福,得有漏福报,

即使生到天上,也出不了轮回。般若应该包含在其它几个波罗密中,才叫般若度。

这是修行人一生之中日常生活行为之总纲领。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归纳起来就是这六大类。每一类的细行都是无量无边。

念佛法门,并不是叫我们把日常生活一切世缘都舍弃,不是的。而是在一切境缘中,活用这六条纲领,以广大心、清净心去做,就是修净业,就是无量无边的菩萨法门。

第五个科目:普贤十愿。这是菩提心的圆满落实。佛在《华严经》上说,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

十愿: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请转法轮、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10,普皆回向。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广大如虚空法界一样,所以他的十愿,愿愿都是究竟圆满。

诸佛指的是什么呢?佛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指一切动物,无情指植物、矿物。即,一切人、事、物。

普贤菩萨的礼敬和供养,不单指已成佛的有情、无情,未成佛的也都包括在其中。 礼敬不分善恶。称赞则以性德为标准,一定是善的、一定是正法才称赞。‘随喜’能破除嫉妒。随喜,不单是看到别人的善行、善事能够生欢喜心,还要尽心尽力促成他,这就是儒家讲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随喜的功德跟别人所作的殊胜功德一样大。恒顺众生也是指面对一切有情众生。恒顺众生,如何顺?要能忍。礼节、应酬,通通要随顺。学恒顺,帮助我们破我执。 普贤十愿,前面七愿是菩萨的愿行,后面三愿是菩萨的回向行。

普贤行是称性之行,每一个愿都与自性相应,所以每一行愿都包含虚空法界。普贤行以清净心表达敬意,所以与自性相

净空法语辑录 (4)应,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普贤行是平等行,十个行愿是建立在清净、平等、真诚、恭敬的基础上的。

普贤行是法身大士所修的法门,我们幼稚园小小班也能适用,很奇妙。这个法门从恭敬做起,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看待一切人,事、物,这是礼敬诸佛。

这五个科目是我们佛弟子的行为准则。若不依照这五科目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虽然念佛,你也没有真正的修行。

[下面各节是对其中一些问题的深入论述]

孝养母奉事师长

佛法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的。整个佛法的教育,无非是‘孝亲’二字的发扬光大,达到究竟圆满而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孝敬’二字包括尽了。

学佛从哪里学起呢?从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做起。这是根本的根本,是学佛的基础。

佛法的修学从孝亲尊师开始,佛法的圆满也是这两桩事情。佛道是孝道、是师道。今天佛法为什么衰败到如此地步?目前这个社会没有师道,没有孝道。

能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才真正懂得孝道。戒经说:‘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把孝顺父母的心发扬光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孝道。‘孝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发自性。

‘孝’指理性,‘养’指行德。不但是孝养父母之身,须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修学能否成功,决定在老师。要明师授戒。这个戒是教戒、教诲。这个‘明’不是知名度高,他是有师传、师证,有修有德。

你的成就有多大完全在你对老师的信心有几分。你有一分信心得一分成就,你有十分信心得

十分成就。佛法如是,世法也如是。无论学哪一行,功夫成就,事业成就,确确实实是你对老师的信心有多少,决定成正比例,古今中外没有例外。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你何必跟他学?选择老师不能不谨慎,不能不细心。选定之后,一生就不违背,我们才会有成就。世出世间法里,罪过最大、最重的莫过于不孝父母、背师叛道。这是根本的罪。

大家知道五戒十善,这是最基本的戒。殊不知还有比这个更基本的戒,是老师的教戒。佛门里讲‘五年学戒’,是遵守老师的教戒。在头五年里,首先是老师的教戒。

十善

十善业是世间法的标准。佛告诉我们,能够修这十种善业,决定不堕三恶道。上品的十善能够生天。十善业如果修得圆满,就是佛的境界。

佛在《十善业道经》里,把十善业比作大地。十方三世诸佛无不以此大地建立一切佛法。无论哪个宗派、哪个法门都是建立在这个大地上的。离开了十善业,就没有佛法。

佛将它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身业有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邪淫’,这是对在家同修们说的。如果是出家,那就改成不淫欲,要把贪爱断得干净。如果淫心没有断,无论修何法门,功夫善行修得再好,定力再深,也只能生欲界天。

偷盗是不与取。

口业有四。第一,不妄语。妄语是存心骗人,也就是不诚实。第二,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第三,不恶口。恶口就是说话没有分寸,没有礼貌,很粗鲁,使人听了很难受。第四,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

意业就是指起心动念。所有的念头不贪、不瞋、不痴。贪是贪爱,包括吝啬。

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毫无成就可言,每天还在生烦恼、起无明、造恶业,什么原因?把十善业道疏忽了,以为这是小小事,殊不知这是成佛的大根大本。从初发心到如来果地,须臾不能离开这个根本。今天许多同修去受这个戒、那个戒,比丘戒、菩萨戒、八关斋戒,统统是假的。为什么做不到?没有根。俱足十善,没有授三皈、五戒,念佛都能往生。

三皈

皈是回头的意思;依是依靠。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唯恐后人对三皈误解,所以在《坛经》讲传授三皈,就不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给我们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所以,我们修行的主要依据,要依靠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个叫‘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从现在起我们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三皈是学佛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果一天到晚,都跟觉正净相应,你就真回头了。从迷、邪、染回到觉、正、净。

若是已经皈依过,而没有弄清楚,今天讲明白了,从心里回头,依自性觉、正、净,就是真正皈依。至于仪式不必另外举行,法名也不必另取,只要一念回光、真心授持,便是把三皈依传授给你了。

授持三皈是入佛门重要的一课,是非常隆重,非常严肃的事情。若是真正接受了,学佛就从当下开始。

我们一讲到佛,就想到佛像;讲到法,就想到经典;讲到僧,就想到出家人。这是着相啊。 三皈是修行的根本纲领,实际上就是戒定慧。

持戒

【持戒之意义】

戒律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戒没有了,佛就没有了,就变成佛学。

不管哪一宗哪一派,你要想学佛,必须从戒、定、慧下手,才能真正成就。

戒定慧三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可见得戒学的重要。但是布施又是修行的前方便。为什么?你心性里的毒素没洗干净,戒律没法子修。必须把心洗干净,戒律就很容易受持。

【何谓持戒】

在佛法里戒律很多。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类:1,摄律仪戒,戒不该做的事;2,摄善法戒,该做的事;3,饶益有情戒,要利益众生。广义地说,佛的教导都是戒,国家法令、公共道德,风俗习惯都要尊重和遵守。

你办事情的方法很正确,没有过失,就叫持戒。持戒是守法、守规矩。无论办什么事情都有次第,有程序,有条不紊,让别人看到,尊敬你、佩服你,向你学习。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这个心是持戒的心。这个行为是持戒的行为。

持戒是守法。学佛的人一定要守法。国家的法律、人情风俗,我们也要遵守,才能与人和睦相处。这是持戒的真正意义。持戒就是守礼节、守规矩,规规矩矩地做人。断恶修善是戒律的精神。

我们到一个地区,要遵守某个地区的法令、规章、风俗习惯,才有利于佛教在那个地区弘扬,在那个地区顺利发展。

五戒十善是自立的根本戒。与人接触的根本戒是什么?是‘六和敬’。

了生死、成佛道的根本戒就是《观经》三福。还要加上两种属于菩萨戒的根本戒,即‘六度’、‘十大愿’。

佛虽然没有说,若事情是善的,对一切众生有利的,我们要遵守,叫‘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如何持戒】

佛制定的戒律,只戒自己,不戒别人。要求别人怎么做,不是佛法。

五戒十善,要想做好,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戒体、戒法、戒相、戒行一定要明了。每一条戒里,开、遮、持、犯也要清楚,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之下,应该怎样受持,应该怎样作法。

今天佛弟子不能持戒,什么原因?没有受过基础的伦理教育,没有根,就像插在花瓶里的鲜花,永远结不了果。

忽略了基础教育,则一切佛法必定不能建立。戒律的根本即是沙弥戒律。而沙弥教育必须建立在十善业道、弟子规的基础上。所以,我主张学佛要从弟子规学起,要从感应篇学起,从十善业学起。

许多情况中,不知道自己在犯戒。自己在造业,自己不晓得,有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有功德。

【弟子规】

讲到持戒,《弟子规》是基本的戒条。不管你想不想学佛都要学习。学《弟子规》是学习做人。你不想做人就可以不学《弟子规》。不想做人做什么?做畜生、做饿鬼、下地狱,那你就不要学《弟子规》。《弟子规》做好了,不学佛也不会堕三恶道。你想学佛,更是要学。为什么?人都做不了,你还成得了佛吗?

中国自古以来传统教学的三个根,儒释道三个根。释家的根是十善业;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儒家的根是就是家庭教育。在全世界,它的特色就是家庭。中国人重视家庭,没有不爱家的。家扩大才是国。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姓氏都有祠堂,有家谱,代代相传,它有个根。许多家谱里有家训、家教、家规。《弟子规》可以说是中国家教的集大成。

【五戒和十善】

十善里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里也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里的不杀生、不偷盗是属于戒,

十善里的不杀生、不偷盗属于善,不一样的。破戒有罪,破十善是过失。戒能证无漏果,善只能生天。名字一样,事也差不多,但是,用心不一样。持戒的目的要出三界;修善的目的是要得到善的果报。这是‘戒’与‘善’的区别。

来生要得人身,就要认真的修五戒十善。

受过三皈五戒,你不要礼拜鬼神。他不肯接受你的礼拜,他不敢承受。对鬼神也不要轻慢,要有礼貌,可交朋友,劝他念佛、护持正法。

菩提心

菩提心是真实、究竟、圆满、觉悟的心。发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是护佛种性。

动一个真正的意念,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藕益大师在‘要解’里说:‘此一念就是无上菩提心’。

根据佛经的精神,我们总结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其实,佛法的整个修行,就是其中八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慈悲。

真诚是菩提心的体,心之本体。真诚心表现的就是清净。清净心是本体的相。清净心就是真心。平等、慈悲是用,由体起用。自受用平等,他受用慈悲。平等就没有高下,没有差别。这才叫真正的觉悟,无上正等正觉。

真诚很难。我们平常以为自己很真诚,其实距离佛的标准还很远。我们心里要有妄念,那个心就不真诚了。真诚心里头没有念头,真心离念。真诚心跟镜子一样,用心象镜子。我笑他笑,我哭他哭。我哭笑有心,他哭笑无心。

修行就是要修菩提心。说得再具体、再落实一点,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要平等。 什么叫清净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不受污染,就叫清净。什么叫污染?喜怒哀乐好恶欲。你跟外境接触 ,心生七情五欲,你就污染了。今天在社会上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接触之后,你心里落印象,就是染污。

平等,决定没有傲慢,把一切众生看作如来。平等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就是不二法门。 清净和平等互为因果。所以,你要得清净心就要修平等心。要想得到清净心,诚敬之外,要平等。不平等,心决定不会清净。慈悲是考验你的清净、平等。

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智慧。能用真诚、清净、平等恭敬心对待人、事、物,你永远不生烦恼,就得到幸福快乐。

果然能够心地清净、平等、慈悲,我们住在此地跟住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两样。

离一切执着,离一切分别,离一切忧虑,离一切牵挂,即证得清净平等觉。

如何把妄心变成菩提心?这个事情要紧。只要你不去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就是菩提心,你的心就是真诚心。不执着,清净心就现前;不分别,平等心就现前;不妄想,真诚心就现前。

礼敬

贡高我慢是每个人都有的,不知不觉就现行。这是无始劫来的俱生烦恼。一定要把它断除。礼敬就是折服傲慢,学谦虚,学恭敬。无论在言语、在起心动念,在行为上,要认真地修学。 把我们对佛那样的恭敬心,转而对一切众生,这就是普贤心,跟一般菩萨不一样。 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礼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发自性。礼敬是打开我们心地宝藏法门的一把钥匙。恭敬不是对别人有好处,是对自己有好处,是打开自己性德宝藏的法门。恭敬,对自己太重要了。 对一切人要恭敬,不管你认识的不认识的,平等恭敬,清净恭敬。

对坏人也要礼敬,但不赞扬。称赞一定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辨邪正、辨是非。是正法、善

法,我们要赞叹;如果有偏,有邪,我们就不能赞叹。口业非常重要。不但不说别人的过失,也不赞叹别人的好处。骂他不生气、赞他不欢喜的人,可以赞叹。

‘礼’是外表的礼貌,‘敬’是内心真诚。事要随俗,内心要恭敬,要真正做到。

对事要恭敬。事没有形象,怎么恭敬?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就是对事的恭敬。无论大事小事,无论是自己的事情,或者公家的事情,你们上班,或者政府机关做事,或者私人公司、行号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做得圆圆满满。这是修普贤行。

对物的恭敬,则要保持整齐、清洁。这样做了,即是礼敬。

读经书时恭恭敬敬地翻开,读完合起来,规规矩矩地放好,不要随便乱丢。

对小动物,也要像对人一样恭敬。你要真的做到了,苍蝇、蚊子也不会来干扰了。

布施和供养

【布施】

我们学佛是为了离苦得乐。如何离? 舍去。

布施就是放下。不仅身外之物要布施,连自己的身体也要布施。

布施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一切众生是我们的父母师长。为众生服务是布施。我们以认真的孝顺心、真诚的尊敬心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是修布施波罗密。我们舍财为社会造福,为众生造福,财布施。我们

净空法语辑录 (5)身为众生服务,服务是没有条件的,今天讲做义工,布施波罗密。心里时刻想着社会需要什么,众生需要什么。常常放在心上,想着帮助他们怎样去做,这就是法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通通俱足。

什么是无畏布施?令一切众生永离恐怖,离开忧虑,离开困难,这是无畏布施。第一,不要恼害众生,不但不杀生,令众生生烦恼都不可以。素食属于无畏布施,不食众生肉,不恼害众生。更积极的就是放生。其次,对于老弱贫病要特别照顾,随时遇到,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不要以为是小事,殊胜的果报不可思议。

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才智;无畏布施得长寿健康。修三种因,三种果自然现前。 持戒、忍辱属于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属于法布施。

【布施的意义】

布施真正的意思是叫你‘放下’,是叫你舍弃。把什么舍弃?第一要把烦恼舍弃。要把妄想布施掉,要把生死布施掉,把六道轮回布施掉,问题才能解决。

我们要舍心中的牵挂、忧虑、烦恼、妄想、分别、执着。布施的用意在此地。佛教我们布施是教我们舍妄念,恢复性德,这才是真实利益。

布施不是别人占我的便宜,是把自己的烦恼断掉。一定要认真去做。事上不做没有关系,心上断就好了。

财布施,财用决定不缺乏。法布施,决定增长聪明智慧。无畏布施一定得健康长寿。你不求也必定得到。你种什么因,一定得什么果。福德、智慧、健康、长寿,都是由布施的‘因’得来的。

【如何布施】

要认识福田,到哪里去种福,这是个大问题,不能不留意,否则,拿钱做财布施最容易造业。 《了凡四训》说得很详细,济穷有真善有假善、有扁有圆、有大有小,没有智慧怎能辨别?今天出钱出力做一桩事,究竟是善是恶,不看眼前,要看它的后果。

【供养】

布施里面如果有孝顺心,恭敬心,就叫做供养,就是菩萨行。

广修供养要有高度的智慧,没有智慧,花了钱造罪业。建道场,供养法师,都在造罪业。 普贤菩萨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我们想供养诸佛如来,供养诸大菩萨,用什么供养? 真正的修行。我们供养一切众生怎样供养?把这个殊胜圆满的法门,尽心尽力地宣扬、推荐、介绍给一切大众。

以我们眼前有限的福报,有限的时间,应当如何来修供养?其实供养的范围非常广大,只是我们心量太小了。譬如在家里,你是个家庭主妇,你每天早晨起来把你家庭环境收拾得干干净净。三餐饭煮得很好,让你的父母,让你一家人都吃得舒舒服服,你是供养一家人啊。供养的事你都做了,但是你没有一个供养的心,因此你得的福报不圆满。我们在团体为大众服务,为公司、行号老板工作,也是布施、也是供养。可惜,你没有这个观念,你有怨言,你就在那里造业啊,多可惜!你念头一转,就变成布施,变成供养,变成菩萨行了。无论在什么场所,不是用外财,就是用内财,天天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在修布施,都在修供养。

忍辱

耐心就是忍辱波罗密。大的事情要有很大的耐心,小的事情也要有小的耐心。没有耐心决定不能成就。佛在《金刚经》里讲:‘一切法得成于忍’, 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耐心。 念佛也要耐心。没有耐心,这句佛号也念不下去。

不论顺境逆境都要忍,善人恶人都要忍。我们修行成败的关键,就在‘忍’字。

佛门有一句话,叫做火烧功德林。瞋怒之火能烧功德林。功德林只有自己能烧。你一发脾气就烧掉了。所以,千万不要发脾气,不要上当。要保全我们的功德。一切不顺心的事,修道的人看得很平常。二六时中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一定要有忍辱的功夫。

不论顺境逆境都要忍,善人恶人都要忍。我们修行成败的关键,就在‘忍’字。

不犯诸恶,能忍才不犯。

禅定

佛法无量法门都是修定。定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才是慧。

什么叫禅定?不分别,不执着,不动念。禅定不是不做事。事没有妨碍,心是禅定。心有主宰,不为外境所动,叫禅定。《金刚经》上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得浅,说得明白: ‘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坐禅是心坐,不是身坐。

内要把贪瞋痴慢烦恼消除,外面不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这是禅定。

不管在顺境、逆境,心里都要清净,定就绝对不会被外境所动摇。不为外境所动,就有智慧,世间法讲理智,不再感情用事。

净宗里的定就是‘一心不乱’,也叫念佛三昧。三昧就是禅定。

忏悔业障

要想修,首先要把业障忏除。凡是修行还不能开悟,不能证果,都是有障碍。我们每个人都有业障,如果没有业障,那你早就成佛了。你未成佛,你必定有业障。障碍不排除,不能往生。

【行为与造业】

行为的范围非常广大。佛为了方便起见,把无量的行为分为三大类,叫做三业。身体的动作,

是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为;心里面,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身、口、意,把我们的行为都包括了。业是造作的结果。正在造作的时候,这是事。事做了之后,其结果叫‘业’。业又按善恶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无记业没有果报,但落入无明。

【何谓业障】【1】

一天到晚日子过得很苦,过得不快乐,有烦恼、有忧虑、有牵挂、胡思乱想,这是业障。妄念就是障碍。

一是所知障,一是烦恼障。烦恼属于感情,贪、瞋、痴、慢。所知是知见,邪知邪见,就是你所有的错误见解。惑障、业障、报障,称三障,都属于烦恼障。

自私自利是障碍,名闻利养是障碍,贪图五欲六尘是障碍,贪瞋痴慢都是障碍。这些障碍不除掉,那个经意真的一分一寸你都入不进去。

对于这个世间还有深重的贪爱,没有法子远离,这要觉悟,是大障碍。

【如何忏悔】

修行就是改过,改过就是修行。知过是觉悟,改过是真功夫。

忏悔业障,要从心地上下功夫。怎么做呢?第一个,你要知道自己的过失。每天要反省,要检点。知道自己的过失,叫开悟。然后,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

知过即改,后不再造,这是真忏悔。

一定要痛下决心,认真忏悔,把毛病习气改过来。要真诚恳切,过失才能忏除。

过去所作的一切罪业,不要去想它。念佛就是悔过,不要再搞别的。这个道理很圆满,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唯心所造。大乘佛法决定不主张后悔,后悔一次,在阿赖耶识里又落下种子,就又造一次罪业。

彻底拔除业障,佛说要靠戒定慧。智慧开了,烦恼即菩提。心只要一清净,一切罪障都消除了,一切恶趣都远离了。人没有瞋恚就超越地狱门;不愚痴就超越畜生门;没有悭贪就超越饿鬼门。所以,断贪、瞋、痴就超越三恶道。

【老实念佛是最好的忏悔和改过】

只要老实念佛,信愿持名,业惑不要去理它,自然就没有了。

一句佛号就是大忏悔法门。这句佛号念到事一心不乱,就得念佛三昧,一切罪业种子都不起现行,这是事忏。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分无明,见一分真性,这是理忏。( 请参阅 ‘功夫之深浅’一节。)

任何经典、法门消不了的业障,念佛法门能消。没有念佛法门消不了的业障。要是还消不了,那是你念得不如法,念得不相应。

苦难都是过去今生所造不善业的感召。我们了解因缘,就会甘心情愿忍受,怎么能怪人!我们如何面对现实?逆顺境、善恶缘都不要计较,专心念佛就好。

【魔障】

魔分为四类:

第一是阴魔。我们这个身体是五阴身。五阴:色、受、想、行、识。五阴是妄心,不是真心。色是物质,我们这个肉身物质叫色身。受、想、行、识是心理的作用。我们这个人就是五阴聚合而成的。五阴本身就是魔。有几个人晓得自己的身心就是魔?对于身心关怀爱惜得不得了,天天还想办法保养,妄想长生不老。必须觉悟!菩萨修行,在菩提道上种种障难,根源就是五阴。

第二类,烦恼魔。贪瞋痴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见思烦恼即是魔,魔不在外面,都在我们自身。谁是魔王?贪、瞋、痴就是魔王。天天跟魔王混在一起,我们的生命都在魔王的掌握之中,没有办法超越。这些东西折磨我们。

第三,生死魔。生死是很大的折磨,生死最苦。真正修行,功夫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无

可奈何。

第四类是天魔。这个是外来的,属于外面的干扰,外面的障碍,统统叫天魔。

到你真正想出三界的时候,这些天魔会来诱惑你。现在不用天魔,世间人天天想花样诱惑你,还用得着天魔吗?

同修们要提高警觉,要真正觉悟。如果真的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四个大魔王是决定不能亲近的,要远离。

凡是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不让你专心修学的,就是妖魔鬼怪。

【魔障如何消除】

定能降服魔,慧能化解魔。(对于魔障),对自己内心的要用定,对外面的要用慧。

真正的佛弟子,接受这部经典之后,真的清楚了,明白了,‘信、愿、行’生起来了,则十方诸佛护念,所有龙天护法神保佑。这是真的。你要真修,不能假修。无论在家出家,真正发道心,真正依教修行,诸佛如来没有不护念的。真正的念佛人,佛菩萨常在身边,关照他,保佑他。问题是你肯不肯干呀。真正有道德的人,鬼神都尊敬。

福与德

要认真修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要求临终的时候清楚明白。认真从五戒十善做起,一定能得福德。

福报,佛在经上归纳为三类:财富、聪明才智,健康长寿。

功德能对治烦恼,出三界、了生死。福德是三善道的果报。甚至,在恶道里也有很大的福报。现在人对宠物的百般爱护,那猫狗在享福。鬼神受人间香火,都是福报。

布施供养是修福,是福德,不是功德。‘功’是讲修行的功夫。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称为修行,这是‘功’。不再胡思乱想,心清净了,就是‘德’。

持戒修定是功德。断烦恼开智慧是真正的功德。功德不是金钱能买得到的,也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一定要自己修。

功德不要到处宣扬,不表功。须知,宣扬,功德就报完了。罪障要拔除,到处跟别人说自己的罪业,说自己的过失,人家责备你几句,骂你几声,业障就消除了。如果藏着没有报掉,愈藏愈多,以后麻烦大了,恶报必在来生。做的善没有人晓得,善愈积愈厚;恶随做随报,这才真正有智慧。

经上说:‘舍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无量功德,就是经题上的‘无量寿庄严’。无量寿、无量庄严,是舍离一切妄想执着才得到的。

第三章 修行要则

修行不得力有种种原因。

重实质不重形式

佛法修学重实质不重形式。修行要在心地上下功夫, 是从内心做起,形式是其次。

古德们强调,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是根本。要从清净心、平等心两方面去修。清净、平等起作用,即是‘慧’,即是‘觉’。

学佛不是说说而已,要洗除心垢,改变行为。也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洒心易行’。(‘洒’即是‘洗’,音读为‘洗’。)

)。学佛是学做佛。做佛是心去做佛。我们一定要学佛的存心。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修行修什么?要把一切烦恼习气修掉,把自己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些不好的东西改正过来,要把自己的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依照经上的标准修正过来。 如果学佛还有烦恼,就同佛法背道而驰。

章嘉大师教导说,知过即改,后不再造,用不着到寺庙烧香磕头。

每个人的心地就是道场。心地念念清净,舍贪瞋痴,即是道场。

你真正能依照佛的教导修行,你家里不供佛像、不烧香、不供鲜花水果,也没有关系。这是表示我们一点敬意。但是真正的敬意是依教修行。真正的敬意不在形式。

仪规是表法的,表示我们的恭敬心。得益的不是佛菩萨,佛菩萨不需要。庄严道场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得益很少。香,戒定真香,提醒我们要好好持戒。我们供花、供果,不是给佛菩萨吃的。花代表因,表六度万行。因是菩萨行,果是菩提果。我们学佛是要证得菩提果。灯烛表示智慧,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为什么不能开悟?从外面学,心外求法。天天拜佛,给佛磕头,头磕破了,佛也不灵。为什么?心外求法,那是迷信。佛教导我们从自性中求,从真心里求。

每天念很多遍《无量寿经》,佛号念几万声,再加上拜佛,算不算真修?形式上有点像,样子有点像,实质要看你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

学要根本上学,修要根本上修。

修行过程中,哪种烦恼最重,就从此下手。像治病,先治最严重的,治好了,可以保命。再慢慢治小病。

要真修行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久,为什么还不见效?你虽然学佛,你的心不诚,不是真心来学佛。学佛要真学,不要把佛法当儿戏。

求往生

净空法语辑录 (6),心要真,要诚,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佛法修学无他,是将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真心就现前了。

往生没有把握,毛病出在哪里?我们没有至心,我们也没有精进。虽然诵经念佛,这个心里面拉拉杂杂,牵肠挂肚的事还不晓得有多少。杂心念佛又不能精进不止,所以功夫当然不得力,道业前途自然就渺茫。

我们今天妄想、烦恼、忧虑、牵挂太多了,哪来的真心?

早课是提醒自己,我这一天要依照佛的教训去做。晚课是反省,想想看我这一天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的,要努力去做。绝对不是早晨把这部经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他听,早晚诵课就做好了,一天都没有缺。其实不但没有好处,还有罪过。你想想看,早晨在佛菩萨前骗他一次,晚上又打妄语骗他一次。一年三百六十天 ,天天骗佛菩萨,这是否有罪过,你还有什么功德?世出世间一切法,以真诚心行之,则没有难事。难就是我们有邪念邪思。这个障碍是自己造成的。确实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定要了解。 我们起心动念要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天地鬼神,对得起自己父母,对得起自己祖宗。你要常常这么想,你的心就正了,你就不会有邪思,你就会减少许多过失。

发心与精进

你想要证得无上菩提,先得把心量拓开,要有大心量。这个大心量从那里做起呢?从发心度众生做起。

‘众生无边誓愿度’。一切众生是尽虚空遍法界,要发这个心啊,不要以为我哪有这个能力,我没有智慧,也没有能力,我怎么能帮助这么多众生呢?那倒也是一回事,但是不能不发这个心。一般人的一生,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所以日子过得很苦。我们愿一发,就有方向,就是目标,生活就充实了,就有意义,就有价值了。发了这个心之后,一定要做到,以行填愿,用我们的行持,实践我们的大愿。

发心不能着发心的相。‘我发菩提心了’,我相就有了。佛菩萨广度众生而不着相。

我们学佛一定要发愿作佛。一定要发心,一心一意专求净土。我这一生什么都不求,只求西方极乐世界。

学佛的人,一定要在这一生成就,来生不再搞六道轮回。如果搞六道轮回,必定堕三途。 修净土要用最大的耐心。要信真愿切求生净土,要下定决心,这一生非去不可,非见到阿弥陀佛不可。

佛家学佛是生生世世的事,哪能中断,哪能不学了。不学就不得了,不学就一天到晚随顺烦恼。你随顺烦恼,你必定造作恶业。

有同修说自己修净土法门好多年了,有的经文甚至都能倒背了,可是烦恼常常现前,这个问题是许许多多的人都有的。怎么办?有一个很好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期熏修。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太重,你学佛的力量不够。不是佛法没有效,你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加强。你只要三天不念经、不听经,就烦恼现前。修学的时间越长越好,因为不念佛、不念经,心里就打妄想。只要一打妄想,决定被外境诱惑。外面的干扰,要尽力减少。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把我们的清净心都搞乱了。

‘精’指专,不要杂。‘进’是进步。佛法讲求的是‘精’、纯而不杂,是精进,不是乱进。 有许多人,开始发心很勇猛,过了不多久就退心。如果能保持初心不退,没有一个不在此生成佛的。

发心要长远,不要过头,否则会退转。 学习要循序渐进,慢慢地学才对。用功不能急躁,躁进往往会失败。

看破放下

佛法的修行,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放下’。你要想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把一切都放下,要彻底放下。

为什么放不下?因为看不破。把六道轮回的假相样样都当真,不晓得事实真相是梦幻泡影,万法无常。人生确实是一场梦,不是真的。人生无常、国土危脆。我们要舍无常,求真常,求明心见性。

看破,断所知障;放下,破烦恼障。

要真正觉悟。真正悟了,你才能把一切都舍了,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都能放下。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舍烦恼、忧虑、生死,一切放下了就得大自在。

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是王子,可以继承王位,荣华富贵一切都有了。他舍家弃欲,行作沙门,过的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真正把荣华富贵、世间种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都放下了,他得自在,得大自在啊!得大圆满、大解脱。

一定要把得失利害去掉,把它丢得干干净净;然后,无喜无忧,天下太平。这里根本没有得失。人有得失,心就苦;没有得失,就自在。

放下烦恼、放下习气。在佛法里讲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要真干啊!

糊涂人以为,放下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他不知道,放下了什么都有了。命里有的,丢也丢不掉。命里没有的,得到了也会丢掉。

你要真的放下了,那个乐啊。你没有法子想象。你要真的放下了,你的心跟整个法界虚空合

成一体,十方如来所修证的智慧、福报,都受用到了。为什么?通了。没有放下,就有许多界限、关卡,你所享受的只是你累生累劫所修积的一点福报而已。你用心不善,那点福报,还要打折扣。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不仅身外之物不可以认为是己有的,连自己的身体也不可以认为是己有的。甚么东西是自己本有的呢?清净心是自己本有的,平等心是自己本有的,觉心是自己本有的。

我常常讲,(对于财物)我们要有使用权,不要所有权。金银财宝,我能使用,我不必拥有,这多自在。需要的时候一点都不欠缺;不需要的时候,让银行去保存,何必自己保存。 如果你对人、对事还有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你对于佛法一分一毫都不能契入。你体会不到,享受不到。经你读不懂。跟你讲,你听不懂。你有障碍。

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怎么样做?难行能行,慢慢地学,逐步逐步放下,一下子放下做不到。先从身外之物练习放下。身外之物包括钱财、珍宝、产业,等等。能放下你所爱好的身外之物,逐渐地放下。

可是单单修施舍,若不学看破,施舍是很难过的。看破是智慧,智慧要天天增长,这样施舍之后心里会有法喜,不会舍后难过,心甘情愿的放下,欢欢喜喜的放下。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是受用。

放下不是境界放下。放下不是指事上要放下,而是内心不要执着。

要知过

学佛之人应该‘随缘了旧业,切莫造新殃’。

修行人最大的毛病是不知道自己有过失。许多情况中,不知道自己在犯戒。自己在造业,自己不晓得,有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有功德。你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毛病,那病怎么治?这个可怜。

自己要反省。佛法的教训我们要好好想一想。自己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那一天不犯过失?一年三百六十天,我们在这段日子里有什么成就。这些日子里我们有没有空过。这个是要认真反省检点的。

一个人要天天都能察觉自己的过失,才是觉悟,佛门称为开悟。今天一天都没有过失,这是愚昧,是糊涂!怎么会没有过失?只有成了佛才没有过失,等觉菩萨每天还有过失,我们怎么会没有过失。

一天到晚犯过失竟不知道,却找不到一个过失,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你哪一天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你那一天就迷魂颠倒。

佛在经上讲得明白,叫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要相信自己的见解。可是凡夫偏偏认为自己的看法、想法很正确,很自信,毛病就出于此。

利根的人,觉得佛的句句话都是为我说的,句句都是教训我的,我要反省,我要依教奉行。这才是佛的第一弟子。几个人能做到?别人不做,不要去管他。要问我自己有没有做到。 根性差一点的人,听佛开示,感到佛讲的那个人与自己不相干。佛苦口婆心的教训,他一点都没有听进去。他以为都是讲别人的,跟自己不相干。没有善根的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有过错,以为自己都是对的。

修行的人都知道断恶行善、积功累德,为什么还在烦恼里过日子?你怨天尤人。聪明人要把问题的结症找出来。这个结症就是修善中夹杂不善。只要同自己的利益冲突,佛陀的教诲就忘得干干净净,烦恼完全现行。

真正觉悟的人不怨天尤人,只问自己有没有做错、想错,不问外境。这样修行,功夫才会得力。功夫得力,业障才能忏除得了。

知过即改,后不再造,这是真正的修行,也是真正的忏悔。

首先要断一切恶,其次,也不要执着一切善。善恶两边都不着,业障才能消除。

修行就是改过,改过就是修行。知过是觉悟,改过是真功夫。

依教奉行

你真想开悟,真正入佛境界,你就得依教奉行,就要真干。

修行要从心地、从言行里学得跟菩萨、跟佛一样。

我们要效法阿弥陀佛,学他的发心、发愿、修行。把他作为自己发心修行的榜样,塑造自己,使自己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务必使我们的信解愿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佛的功德就是自己的功德。

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依照经中所讲的来修正自己,把经典的教训圆圆满满地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

读佛经必须知道,往往佛所说的,意在言外。一定要懂得弦外之音,才能体会到如来所说的真实义。

一定要依据经典所说的理论、方法认真去做。修成之后才是自己的。要真做。佛教给我们怎么做,要照做。

要把经典的教训,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处世、待人、接物的依靠。一切时、一切处,念念反省,永远不离开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训。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一切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永远不能开悟。

佛说‘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啊。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善导大师说:‘我们只能依靠佛。等觉菩萨所说的,如果跟佛说的不一样,我们都不能相信。如果他是佛出现在人世间,佛佛道同,今佛与古佛所说的决定相应,决定没有违背’。真是讲到究竟处了。

(为了在末法时期让佛弟子们识别邪正,佛给我们规定了四依法: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

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真正的修行在生活里面,就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里面去修清净心,修平等心;用真诚心、用平等心、用慈悲心。你能这样去修,无论做什么事情,全都是佛心。

不要以为自己的私生活无所谓。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影响到许许多多众生。

学佛,不论男女老少,什么行业,都可以行菩萨道,不一定要出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讲的五十三位菩萨大多数是在家的居士,各行各业都有。菩萨行就是从处事、接人待物的生活中自利利他。自利,成就自己的戒定慧,历事炼心,在复杂的社会里炼自己的清净心。

一切世法里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吃饭穿衣、言语造作、待人接物全都是佛法,全都是觉正净。世法里样样做得圆满就是佛法。

你在家里,家庭就是道场。你要有真心帮助一家人,帮助亲戚朋友觉悟。你自己有一个公司、行号,那就是你的道场,所有的员工,你要发心去度他,不但要照顾他的生活,要教导他、帮助他了生死出三界,你就是菩萨老板啊。

与大众和睦相处。和就没有争论,和就处处忍让,绝对不是竞争,竞争就不和。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要从我做起,从小道场做起。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

怎样才能做到和睦?先决条件是平等对待。平等是什么样子呢?自卑而尊人。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模范,自己谦虚卑下,尊重别人,这叫作平等对待。如果我跟你一般高,你算什么?这就不能和睦相处。如果我们自己心里还觉得我比人强,他不如我。这是六道凡夫的心,

不是菩萨心,不是出离心,出不了六道。这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还是六道轮回。只不过修一点福报而已。

佛说:‘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我接下来说:‘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不论善人恶人,都是我的善知识。

佛法就是我们的生活,生活就是佛法。一切时、一切处都是道场。

佛教我们养心、养身要清净,处世、待人、接物要慈悲,我们做到了几分?

【家庭要和睦】

家人一定要和睦。这就是佛法。

六和敬里,首先是家和合。你应当把对待佛陀、师父、同修那种恭敬心在家里恭敬你的父母和家人,一家人就快乐了。这是对的,佛法就是这么修的。

一家和睦,家必定兴旺。道场和睦,正法住世。国家朝野和睦,国家一定富强。世界人民都能和睦相处,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和很重要。从那里做起?从自身做起。言语要柔和,言色要温和。

【对人要真诚】

我们要真诚待人,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

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真诚,利益众生,舍己为人,没有丝毫虚假。

我们对于一切功德要随喜。要发心成人之美,不可成人之恶。见到别人有善愿、善行,要生欢喜心,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他。假如没有能力帮助他,能生欢喜心,随喜功德也是圆满的。他的功德也就是你的功德。随喜功德不可思议。

学佛一定要‘内养五德,外修六和’,这才是佛弟子。佛弟子要像佛。五德是温、良、恭、 净空法语辑录 (7)俭、让。

【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

菩提道上只有自己是凡夫、是学生。除我之外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是诸佛菩萨,我都要恭敬、称赞、供养,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学。这是真修。

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善知识,只有自己一个是凡夫。所有的人、事、物,顺境、逆境,都是佛菩萨的示现来度化我的。

可是我们做得怎么样?人家的好事忘得干干净净,人家的恶事记得清清楚楚,永不忘记。 要从根本上做一个大转变。从心里念一切人的善事,不要念人家的坏事。要晓得,如果看到别人的坏事,就应该知道自己的根坏了。

真正会修行的人是自己修行,不看别人。看别人,心里生烦恼,就有意见。有意见,心就不平,就不清净。

凡夫最大的毛病是看这个人不是,看那个人不如法,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人讨厌,是自己烦恼起现行,把自己的清净心全盘破坏。不要说一生不能成就,就是生生世世都难以成就。凡是以为自己是,别人不是,就是罪根。只要根在,所有一切罪业全从根里发出来。真正修行人,就要在此处下功夫。

不要拿佛法去衡量一切人、处处看不顺眼。这就大错特错了。

禅宗六祖慧能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的修行人没有时间去看别人的过失。 别人的过失都是自己的过。为什么说自己对了也是错?。因为你心中还有‘我’。

见到别人的过失,马上反省自己。过失在自己,绝对不在别人,断恶修善,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老实念佛的人就是如此。必须念到不见他人过,才算老实。

我们学阿弥陀佛,学他的心量,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包。见到众生的善,就是我的善;见到众生的恶,就是我的恶。这就对了。

不论家庭也好,单位也好,乃至国家,如果人人都能从自己内心反省,天下太平!如果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就不得了。美国人就干这个,他可以发动世界战争。如果他能学一点

中国古圣贤的教诲,特别是佛菩萨的教诲,就会减少许多争端。

【要逆来顺受、要忍让】

你对我好,我也不欢喜,我心清净。你对我不好,我也不烦恼,我还是清净。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人骗我,我不骗人。他搞轮回,我到极乐世界。两条路嘛。

清净心就在许多不清净的环境里修。别人不清净,我清净,我就能跟他相处,他也可以跟我相处。他计较,我不计较。他争执,我不争执。他天天骂我,我天天念阿弥陀佛。彼此相安无事,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学佛的人,人家骂我,我绝对不回一句,不起瞋恨心,因为他在替我消业。吃亏上当正是消除业障。不肯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业障不能消除。

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中,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把‘忍让’忘了。随时随地记住,忍让就是大德,忍让是修学成败的关键。

学佛之后,决定不和人家结恶缘。以前的恶缘要想办法化解。别人怎样对不起我,不要放在心上,若无其事。佛教我们逆来顺受。把恶缘变成善缘是真智慧。

以德报怨,在菩提道上就能减少许多障碍。

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要刻意结善缘,善缘好过头就会变成恶缘。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清净心和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

大家在一起,对于问题的看法、想法不一样,如果每一个人都坚固的执着,冲突就在所难免。如果大家都能退让一步,问题就解决了。

【要感恩】

对于欺骗我的人,诽谤我的人,要感恩。是他帮助了自己的道业。他造业要受恶报的。我们要把功德回向给他,帮他免堕恶道,减少痛苦。

我们今天如法修行,还被人轻视,甚至于被人糟蹋,什么原因呢?我们的业障太重了,应该要堕三恶道的。我们修行人应该把他看作善知识,难为他了,他替我消业障啊。

感 激 文

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 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 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吃苦和惜福】

佛在灭度前,有弟子问他:佛不在世时,我们以谁为师?佛说:‘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修行要不怕吃苦,饿死都不后悔。你要是真的快饿死了,佛会送东西给你吃的。佛不来照顾你的时候,也是在照顾你,让你吃苦。

一定要能够吃苦。不肯吃苦不能成就。道场建得再好,像宫殿一样,像天宫一样,都没有用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堕三途还是怎么堕三途。

生活中一定要惜福,临终时享福。不知道修福,又不惜福,福享完了,恶报就都现前。 一切受用简单质朴,得过且过,不要增长贪心。

少欲知足,烦恼就少。能知足,就会减少烦恼。每一天三餐饭吃得饱,衣服能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能遮蔽风雨,足矣。知足常乐。你知足,你需求就少。求得愈少,愈自在、愈快乐,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比神仙还快乐。

嗜好欲望不可随,否则心不清净。如何做呢?要忍。

得财富是福报,用财富是智慧。真正有智慧,财富用得非常恰当,成就无量功德,使财富生

生世世都保持。当知,此时钱财轮到我们分配,而不是自己可以拥有。

【健康和病苦】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基础。心理不健康决定生病。

你的心要是真正清净,就不疲不厌不倦,身体就健康强壮。再多的工作量也不累。他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本能,不需要用药物,也不需要练功,都不需要。这是从根本上修。 心清净,没什么妄想,生活规律,饮食简单,少欲知足,就是健康的养生之道。

要学大菩萨的修证,不要学世俗的错误观念。世俗观念是什么呢?我老了,会常常生病。天天想老,怎么不老?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想人老应该生病,则老病应念而生。这是错误的观念。他不想佛、不想菩萨;只想老、只想病,结果都被他想到了。我常说病是从妄想来的。胡思乱想是一切疾病的根源。如果觉得身体不好,自己就要觉悟,身体为什么不好?一定是胡思乱想。

贪瞋痴,佛法里说的三毒,就是病毒。里头有病毒,外头有诱惑,内外交感,人怎么不生病?我们学佛,把贪瞋痴拔掉,让自己的身体永远不生病。

不必去理会病,心清净,身就清净。许多学佛同修身体不好,病根在哪里?魔怨!烦恼、妄想是病根。

一切有为法是虚妄的,不是真的,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身体怎么放下?不必一天到晚着急去保养它,为身体浪费许多精神。身体是虚妄的,要真的看破放下,身体就恢复正常,自然健康长寿。若天天为这个身体操心,身体就不正常了。凡夫执着这个身,非常爱惜这个身,这就是严重的我执。可是你越爱护、越宝贝,这个身就越苦。为什么呢?它要生病,它要受好多苦难。这些苦难就是因为你太宝贝它来的。你要去保养它,今天补这个,明天补那个,补了一身毛病。病从口入嘛。

一般世间人迷惑颠倒,把寿命看得很重,法身慧命看得轻。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求长寿。觉悟的人希望早一天往生,早一天见佛,早一天证果。

用感恩的心来调心,欢喜心来调心,大悲心来调心,人怎么会生病?有病时更要加强清净心、慈悲心。清净心可以防止病毒,慈悲心可以化解病毒。有许多病,可以用纯善的意念来治好。 希望健康长寿,就要修无畏布施。

我得了病,我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看医生,也不吃药,我不想病好,只想早日往生净土。要有这样的决心、毅力,这个人才能成功。不贪生怕死,不要贪图这个世界五欲六尘,只有求生西方一念,愈早愈好。要有这个决心,才是真正发愿,愿生彼国。

治疗身心一切病苦,最好的良药就是老实念佛。倘若功夫不到家,你还是要看病吃药。 病的来源不外乎三种:第一是生理疾病,医药能治;第二是冤业病,所谓冤鬼附体。这是冤家债主找上门,医药决定治不好,这要用调解的方法。佛门里有许多忏仪、诵经、念佛、回向,都是调解之法。第三种是业障病,既不属于生理,业不属于冤鬼附体,是造作恶业感得的报应。治此病唯一的方法是要忏悔业障,要在内心里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病才能好。

大家要想修长寿,要想不老,长生不老药就在《无量寿经》里。

起心动念之初

我们的念头,那怕是一个小小的念头,立即周遍法界。动一个善念周遍法界,动一个恶念也周遍法界。所以不能不小心谨慎,以为一个念头无所谓。一个念头生起就种下业因,就有果报,甚至果报现前。

修行要根本修。心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在哪里下手?起心动念之初。这是真正的修行。 凡夫之人起心动念都是造轮回业。《地藏经》上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我们起个心动个念,是什么心,就造哪一道的业因。所以,将来人死了以后,到哪一道去,就看他平时哪一个念头有力量,到最后,那个念头作主宰,就带他到那一道去。

断恶修善就从细微的地方下手,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用功是察觉自己的过失。在哪里察觉?二六时中、昼夜不断,起心动念之时。

当自己起心动念的时候,要觉悟,我的念头该不该有?要做的该不该做?我喜欢什么?佛的教导又是什么?

在生活中、工作里,念头一起,就知道是对是错。如果错,立即改过来。这叫真修行,真用功。

起心动念立即转为‘阿弥陀佛’。

念念为众生

佛法是‘一切苦难自己承当,一切功德、幸福与一切众生共享’。

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利益自己,是真正害了自己。瞧不起众生,是瞧不起自己。侮辱众生,是侮辱自己。欺负别人,一定是欺负自己。不自欺的人,决不欺骗别人。敬爱别人,是真正敬爱自己。尊重别人是真正尊敬自己。因为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的。 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不要为自己想。为自己想是愚人。替自己想是迷魂颠倒。

心量不大,不慈悲,烦恼断不了。因为起心动念都想自利,烦恼怎么会断?烦恼能断的人是念念想众生。希望别人好,不要希望自己好,你们都好,我最不好。这就好了。你们都有福,我没福,这才好。常怀怜悯众生之心,先人后己,才能断烦恼。这种人才有资格修行,才有资格入佛门。

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社会需要什么,众生需要什么,常常放在心上。

念念有自己,念念为自己,就变现出六道轮回。

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利益大众,逐渐把自己淡忘。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为着众生,不要想自己。

不一定有钱人才能做大功德。我们修功德是讲心。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功德就大。圆满的功德是每个人都可以修的。也许我们的力量有限,但只要有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耐心去做,必定得到诸佛菩萨威神加持,一定能满你所愿。

虽然没有能力,但是我们的心是圆满的,有这个心就行。《楞严经》上说得好,‘发意圆成,功德圆满’。我们现在觉得没有替社会造福,但是你要晓得,现在你认真修行,你的心与道相应,就是造福社会。不一定要去做社会福利事业,去做慈善事业。认真修行就是造福社会。世间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此处必得诸佛护念,三宝加持,这个地方就有福了。

对社会福利事业,有缘也应当做;没有缘,不要攀缘。

帮助一切众生,应三轮体空。忘能帮助之我,忘我帮助之对象。帮助之后,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做社会福利事业要有一个原则:我心不乱,我心不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 大乘佛法的关键就是‘不住’(不着相)。我尽心尽力去做,没有想到我今天做了多少事,好辛苦了,没有想到这个‘我’。为众生服务,也没有想我有好大功德。一起心动念,就有烦恼了。

无论做什么事情,即使是小小一点善事,都要把这些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希望所有苦难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就是法供养里的‘代众生苦供养’。

菩萨的勇猛力量从何而来?就是一念大慈大悲,为一切众生,绝不为自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去留学,充实自己的智慧德能,然后回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如果这个世界不好,听说那个世界快乐,存遁世的心理是去不了的。

如何帮助众生?从我做起。

一切随缘

佛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一切事、一切处,求身心清净。这就是修学净宗的秘诀。

身心清净不是什么事都不做,是样样都做,随缘做,而不是攀缘做。攀缘,就是执着,失去清净心。

一切事情随缘就好。随缘就是一切顺其自然。有机缘就尽心尽力去做。做了也不居功,没有缘不去攀缘。攀缘是什么?我们心里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去做,就是攀缘。我想要怎样怎样,这是攀缘。攀缘是说,本来没事,你已经多事了。

净空法语辑录 (8)随缘随变是凡夫境界,造业,搞六道轮回。阿罗汉随境不变也不随缘是二乘境界,只度自己,不度他人。不变是本性。不变随缘是大乘佛法,是菩萨行。

造福社会或弘法利生,都不可以妨碍自己的清净心。要提高警觉。布施、供养要随缘随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要勉强地做。有缘也应当做;没有缘,也不要攀缘。攀缘则失清净心。弘法利生也不例外。有缘,我们就好好做;没有缘,就好好念佛。记住一个原则,随缘不攀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一切的苦难都是因为不知随顺自然。自然就是性德。

度众

我们要效法这两位菩萨(观音、势至)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慈悲。把我们的心量拓开,不仅度自己,度家亲眷属,一定要度法界众生,要有这么大的心量。

众生欢喜菩萨,菩萨为他讲经说法。众生不喜欢菩萨,菩萨就悄悄地离开。为什么?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菩萨度众生不急一时。机缘没成熟,反而增长他的罪业,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菩萨说法要观机,他听劝就劝他,不听劝就不要劝他;劝他会起反效果,使他罪上加罪。 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要记住随缘而不攀缘。缘没有现前的时候不要勉强,不去求,不要去制造机会、制造条件,那就错了。

即使念几句‘阿弥陀佛’,其中也有无量的方便。

有些地方我们因无能力观机,往往把众生学佛的因缘断了,使他们这一生对佛教产生恐惧,不敢接近,不敢入佛门。这是我们的过失。殊不知,佛法通达权变,没有定法。

(弘法利生的事)做了等于没有做一样。若要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则是着相修福,并无功德。要三轮体空,一心念佛。

度人先度己

修行是修自己,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别人。为什么?成就自己有影响力。如果你帮助众生愈多,影响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帮助后世众生就愈多。

劝化众生靠口说是不够的,要认真去做。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处世待人接物中,给大众做好榜样。

度化众生的事不要着急。诸佛菩萨度众生的事业是生生世世的事,不急于一时。可是,我们自己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急于一时的事。今天什么事对我们最重要?往生极乐世界最重要;弘法利生是附带的。

要想广度众生,一定要先度自己。要成就别人,先要成就自己的圆满的智慧,才能有能力帮

助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如何度?你把你自己度了,天下人就度了。

我们今天讲净化世间,必须从净化自心做起。自己做不到,要教别人,别人不相信。先有身教后有言教,不能颠倒。

你要能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才能有能力帮助别人。没有这个功夫,先修自己,先求自己成就。自行而后化他。这个很重要。

我这里有几句古人的话:‘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这是秦始皇时期古人的见解。那时佛法还没有传到中国,就懂得这个道理,跟大乘佛法见解一样。所以,我们想度别人,要先度自己。

第四章 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之殊胜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劝众生求生净土。

【最殊胜的一真法界】

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最好的法界。不然,在华严大会上,普贤、文殊菩萨为什么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那个地方就是纯一的普贤菩萨的法界。 佛在《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一生成佛】

任何一个法门想一生成就,唯有念佛法门。这是我学佛四十多年的体验。

为什么一生成就?他们皆是无量寿。

一般人修行,以《华严经》为例子,从初果须陀洹修起到十地菩萨需要三大阿僧祗劫,中间经过无数次的退转,所以那是生生世世的修行。我们只需一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超过三大阿僧祗劫,往生不退成佛。

这是不死的法门,是真正不死。因为你走的时候,很清楚,跟家亲眷属告假,我走了。是走了以后,才舍弃肉身,不是死了以后才走的。

其它法门必须罪业消除,也就是业障要真正断除,才能证果。小乘初果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若是断不了,就证不了初果。然后再将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尽,才能证阿罗汉。在末法时期,尤其是现在,要断尽烦恼,除非是菩萨再来。

净土法门不必断惑。烦恼未断,就能带业往生,只需要伏住烦恼。

【三根普被,平等成佛】

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凡圣同收’,上根、中根、下根都有分。就是落在阿鼻地狱的众生,若遇到念佛法门,肯相信,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念,也能往生。只有这个法门才是横出三界。

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佛用平等法来度一切不平等的众生,一切众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佛。净土法门是平等成佛之门。

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平等成佛,都圆证三不退。

虽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形象上是平等的,而内证的功夫还是有高下。

【永不退转】

如果不往生,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必定有退转。你念《楞严经》就晓得,四禅天以上的人,寿命到了之后多半堕地狱。所以,超越轮回非常困难。要想脱离三界六道,唯一 的生路,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会退转,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

只要发心求生净土,我们就是大乘菩萨,确实超过声闻、缘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皆是阿惟越致’。

【第一法门】

《无量寿经》是一切经里的第一经。这才是十方如来自行化他的根本法门。

这一句‘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成佛的秘诀。这是藕益大师发现的。十方诸佛用此方法成佛,一切诸佛劝导六道众生依此法门,修此法门,当生决定成佛。

‘阿弥陀佛’是题目。《阿弥陀经》就是佛号的注解。而《无量寿经》是《阿弥陀经》的注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无量寿经》又是全部大藏经的概要。你要把这个关系搞清楚,就发现原来这一句佛号就是整部大藏经的一切教法。黄念祖老居士的《大经解》引用隋唐大德所言,即使《华严》、《法华》也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而已。

妙明觉行菩萨给我们说了一首偈:‘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这两句说明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总持是总纲领。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切佛法。

古德说:一切法门都是引导大众的方便说,不是正说;正说是教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他的大愿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圆满。

佛在经中告诉我们,净土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的一乘,无上的法宝,第一法门。这是一切如来同所称赞的广大微妙法门。许许多多菩萨想听这个法门,没有缘分,听不到。 这个法门是从果上修,不是从因上修,因果同时,修证同时。

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之心是本觉。念佛是始觉和本觉,是无上第一法门。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法界全体。你想想看哪个名号能是法界的全体?所有一切法门、经论、诸佛菩萨都是法界的一部分,唯有阿弥陀佛是法界的全体。大家在课诵本里念到八十八佛后面,有‘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的身份显示出来。他是法界藏身,不是普通身。 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念自己的性德,也念西方净土的导师。自他不二。

【方便究竟之门】

方便是容易懂、容易修。不究竟是不能成佛,换句话说,没有办法出三界。究竟的大乘经典,像《法华》、《华严》是讲成佛之道,但是不方便,道理不好懂,修学的方法我们也做不到。 这句佛号,坐着念也行,走着念也行,站着念也行,躺在床上默念也行,多自在。所以,不像其它法门有一定的仪轨,就有障碍。譬如,坐禅一定要在禅堂,修行的方法一定要打坐,站着,走着就不行。念佛法门方便,行、住、卧、坐,一切时,一切处,即使在工作中,功夫都可以不间断。

信愿行中,行是持名。二六时中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你们想想看,戒定慧三学在不在其中?都在这句佛号之中。

【净宗修习之内容】

这个法门,佛在《观无量寿经》中告诉我们,正助双修。执持名号是正行。助行是以‘五德’作基础,从五德的基础上建立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所以 ,我们的助行有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就是教导我们在世间面对社会、面对广大群众,要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态度生活。

净宗教我们修净业。净业不是恶业,也不是善业,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

要认真念佛,把所修的善业都转成净业。善有善的果报,这个果报我不要,给一切众生去享。我要去西方极乐世界。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我们在座的同修,哪一个不是过去生中无量劫里,生生世世都在修行?修到今天,有什么成

就?

二十八层天,我们都去过,地狱、饿鬼、畜生,我们也住过,而且,绝对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从什么地方晓得?从我们平常思想、观念、习气上知道。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习气。我们贪瞋痴这样重。

我们造业是一天24小时,分秒不断。恶业多,善业少。起心动念是为自己想得多,为别人想得少,多半是损人利己。有几个念头是损己利人的?

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六道的状况,讲地狱道就占整个六道经文的二分之一。为什么说得那么详细?就是告诉我们,地狱太容易进入,最难出来。

得不到人身就入恶道。恶道是很容易去,很不容易出来的。出来的时候还有余报,也就是作罪业的恶习还在。虽然得人身,他依旧造恶。因此,在人间住几十年,又到恶道去了。 哪个人没堕过地狱?人人都堕过地狱。现在又到人间来,只因隔阴之迷,前世的事忘得干干净净,都不记忆。

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讲,‘我们都是作恶的众生,如果不能往生,决定堕三途’。我们实在是属于这一类人,一点都不假。不要说大善,小善我们都没做到。小善是独善其身,自己不造罪业。

在此世间,我们好事做得太少,坏事做得太多。我们今天供养三宝,赚十块钱,供养一块钱就不得了。求佛菩萨保佑我赚钱,我来供养你。这是什么心?‘贿赂心’。可见,我们的用心,真的像《地藏经》上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今天社会环境这个缘不好,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接触的皆是恶缘,不是善缘。今天这个社会,讲仁义道德,人家会骂你头脑太旧,落伍了,应该被时代淘汰;今天人的头脑要狠,要毒,什么坏事都敢做,以为这样才是现代人。

所以,不了生死,就永远出不了六道。能超越六道的无量法门中,只有念佛往生这一法门。

信解愿行

净土法门修学的三个条件:要信、要愿、要行。

【信愿】

不论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没有信心,决定不能成功。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是入佛法之初门。离开了信,就没有办法契入,所以,一定要深信。

能否往生,在于是否信和愿;品位高下,在于持名的深浅。

三资粮里,特别重信。第一,深信佛的智慧、德能究竟圆满。第二,相信自己有过去生中已曾培养深厚的善根,只要这一生能依教奉行,决定往生。

我们修行要有愿。没有愿,你这个修行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佛教我们相信自己,不是信他。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丧失信心,佛菩萨威力神通再大也加持不上。我们不要自卑,不要轻视自己,以为自己样样都不如人、罪业深重。

我们要深信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存在。真有这桩事。

假如尽虚空遍法界的人都劝你,说念佛法门不能成就,你怎么办?你还信不信净土法门? 我们往往对佛菩萨没有真正的信心,半信半疑。虽然学佛了,还算命,看相,看风水。这就是对佛菩萨没有信心,心中夹杂不净。这个损失就大了。

有多少念佛人,平常一生求生净土,真的死到临头,阿弥陀佛来了,他反而害怕,惊慌恐怖,快要死了,这还得了! 于是这一吓,就堕到六道,西方世界没分了。

往生的基本条件是真信、真愿,决定没有怀疑、没有夹杂。

念佛一声能减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必须信真愿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才成。念念想求生

净土,对世间没有留恋,没有一丝牵挂,这愿才是真的。

印祖说得好,如果天天想到:我要死了,我就要死了,死了一定下地狱。不恳切也就恳切,不相应也就相应了。

佛在经里教的都做到了才叫信。念经念佛,念了做不到,不叫信佛。

【解】

净宗的修学,重在读诵。一下子要求解,能理解吗?不能理解。凡夫 所理解的多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就是业障。

‘解’不能靠研究,不能落在心意识里。用心意识决定不能解如来真实义。要修觉、正、净。 经的意义需不需要明了?当然要明了,但不是有意去求就能求得到的。只要有一个求的心,就是障碍,就是妄想。但也不能无心,若

净空法语辑录 (9)求也得不到。这事就很难,有心不行,无心也不行,究竟要怎么办? 佛教我们一个方法:‘老实念’,恭恭敬敬一味念下去。念的时候,有意思涌现,不是想的,是悟的。那个意思才是真实义,但不可执着。这样的悟,也有浅深大小不同。

儒与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教你念书而不求解义。从前私塾教小朋友念《四书》、《五经》就是叫他背诵。能背之后还叫他背一百遍,背两百遍。不需讲解,就是天天背,什么意思不知道。这是什么教法?就是训练无念、无知、无想。因为不叫你念书,就会胡思乱想,打妄想。每天念几个钟点,这几个钟点就不打妄想,把妄想、分别、执着念掉。

真正得‘无知’,其实就是清净心现前。妄想灭尽了,你的真心本性就现前了。

我们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佛号一个接一个,不让妄念渗透进来,那就成功了。叫你念《无量寿经》,目的也是如此。

马鸣菩萨教我们读经、听经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不可以望文生义,不要执着名词、术语。道不在经典里,经典也没有离开道。

念和听,都不可以用心意识。我们要真正理解如来真实义,没有别的,老实念佛,念到心地清净,自然就理解了。几时得清净心,你的心跟佛心一样,那你的解就跟佛一样。

【行】

行比解重要。行而后解,才是真解,才是正知正见。纵然不解,也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再求解也不迟。

若说信了后就能往生,这是决定不可能的。信后要有愿、有行。没有愿、没有行,信了也不能往生。所以,一定要认真修行。

古大德说:‘有愿无行是空愿,有行无愿行亦空’。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说: ‘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

一切法门度不了的,念佛法门决定能度。问题是你接不接受?你肯不肯照做?肯照做,绝对能度。

愿是发了,怎样修学?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为什么要念经

学佛不能不明理,明理要念经。

如果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成就,当年释迦牟尼佛何必四十九年说法,从来没有带领大家打过一个佛七,也没有打过一个禅七,天天在说法,为什么?

如果除了这句‘阿弥陀佛’,身心世界一切都能放下,就可以不念经。我们能不能做到万缘放下?只要稍稍有一点放不下,就都离不开经教。果然放下了,一句佛号就成功了。没有彻底放下,净宗的经论是我们唯一的依靠啊。你要想这一生在道业上有成就,天天要读经。

凡夫之人是长迷不觉。怎么办?要读经,把自己的毛病找出来。读诵的目的是记住佛的教导。当自己起心动念的时候,要想佛的教导是什么?我的念头该不该有?要做的该不该做?如果不读经,发觉就相当困难。求别人告诉自己,谁愿意说人家的过失?

念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诸位要晓得,戒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读经的时候,心里不会乱想,当然诸恶就不作了。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语言文字,没有比这更善的。因此,读经就是众善奉行。念经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念的时候,从头到尾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是慧,修慧。所以,念经就是戒定慧三学齐修。

不念经就会胡思乱想,就造业。常常念经,我们的妄想少了,心就清净了。心清净了,智慧就增长了。

为什么对初学的人提倡念经?因为你一打妄想,经就念错,能够马上就把妄想找出来。

【为什么要念无量寿经】

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的第一经。

《无量寿经》也是真如本性,念久了会明心见性。

每天念三次《无量寿经》,即是照三次镜子。脸要洗。心里肮脏,也要洗干净。此法门从清净心入。要把经念熟。念熟了才会记得。记得才能照做。

我劝大家一定要念熟《无量寿经》。因为经典不熟,佛号里的真正义趣不能引发。

这部经念得熟透了,不要学,自然就相应。每天熏习,不断的熏习,起心动念 ,自然就跟阿弥陀佛相应。这是绝对得生的保证。

《阿弥陀经》文浅义深。我讲《阿弥陀经》疏钞,九十分钟的录音带,三百三十五卷。也就是三百三十五天才讲圆满。

《阿弥陀经》的经文看起来很浅,也是浅人看得浅,深人看得深。但是,《阿弥陀经》说得太简单,对我们日常生活修行实在不够。所以,按照《阿弥陀经》修行,印光大师开示,一定要用《安士全书》、《感应篇》、《了凡四训》作助修。

《无量寿经》文字并不很深,教训都很明显、很清楚,我们学了就有用处。假如你工作很忙,无法每天念一(整)部,可以在早课念第六品(四十八愿)。这是净宗的核心。把阿弥陀佛的愿作为自己的愿。晚课念三十三至三十七品,这里讲的是日常生活中如何断恶修善,也就是五戒十善。

念经即是念佛。这里讲的都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从修行成佛到度化众生的事业。你念熟了才能做到三专:身专礼, 口专念, 心专想。不念熟,想不出来,心里打妄想。要刻意求熟。念熟了之后会开悟,信心就足了,真正得无生法忍,决不会退转。

业障重的人,可以辅修《地藏经》。

【经要怎么念】

我们用读经的方法破妄想,破执着。用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大悲心来读这部经。读的时候,不要分别,不要解义,只要一直读下去。

印祖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以诚敬心对经本,遍遍意思不一样,遍遍有悟处,遍遍生智慧,你才能得法喜充满。没有悟处,是心不清净,不诚敬。

要以极恭敬的心读诵,要读得清晰,读得明白,速度慢一点没有关系。读经不能像寺院诵经的方法,那个方法别人听不懂。

一门深入长期熏修

现前不少学佛同修,天天求进步,但是效果不彰。原因何在?学得太多太杂,不是精进,而是杂进,所以努力没有效果。

佛法修学最要紧的就是一门深入。不要搞很多法门。法门多就会迷惑,反而不容易成就,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古大德说,佛法贵精不贵多,一经通一切经通。杂了就把悟门堵死了。要专。杂了,那是常识,是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没有什么受用。

一切都要功夫用得深,我们才能把无量劫来的错误习惯和习气扭转过来,转烦恼为菩提,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理可以顿悟,修要渐修。

你想这一生在道业上有点成就,没有别的,天天要读书。我天天讲经、读经,我的心清净了。这个里头的乐趣我得到了。

这个法门修行的要领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决定能成功。老实念佛,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从前学佛,五年学戒,‘戒’是老师的教戒。至少五年时间跟一位老师学习,成就定慧,奠定基础,然后才能广学多闻。

莲池大师说:‘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八万四千门,绕于别人行’。经读多了,心乱了,三藏十二部都读遍了,也还是六道轮回。一生只念一部经,只念一句佛号,这是老实人。老实人才能成就。希望大家,净土五经之外的经典不要再念了,不要夹杂。

现前这个时代,无论是自行,化他,这一部《无量寿经》很够用了。真正功夫得力,往生有把握了,再涉猎其它经论也不妨碍,对自己有好处,没有害处。如果涉猎得多,自己分别、执着,就错了。

什么人是上根人?一生受持一部经是上根人。

佛法虽好,你的贪心没断,贪图功德,到处去攀缘作会,还是贪。(作会,意思是参加各种活动)。对于世出世间法都不贪、不瞋、不痴,这才俱足三善根。

从前我们亲近很多法师大德,也要回过头来。不回头不行,一生搞人情佛事,得不到成就。 修别的法门能不能往生净土?能!《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修其它法门只要回向净土,统统能往生。

这个法门广大,不限于专修净土,专修当然最好。虽是修别的法门,只要修到心地清净,一念回向就相应。而专修的人,心不清净,最后仍旧不能往生,还不如心清净的人,一念回向就往生。

一向专念

【为什么要一向专念】

每天念一部经,想一部经,把你的妄想杂念慢慢地除掉,所以,念经并不是求解,是修定,着重在修定。

心定于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心不执着,即是圆满禅定。不但放下世间名闻利养,一切佛法也放下了,这便是禅定圆满。

心里只想佛,不想其它。你要牢牢记住,想其它的东西就是造轮回业。什么都不想,堕到无明,也是六道轮回业。不是堕在无明,就是堕在邪念。无明跟邪念都出不了六道。

经里讲到修行的纲领,第一是清净。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今天的社会,处处都是染缘,你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样样都是严重的污染。如何防范?只有一个方法:多看佛菩萨的像,不看别的;多听佛号;多听经,多念经;多念佛,少说废话。唯有这个方法,才能保持心地清净。

要学印祖:一枝香,一个佛像,一本经,一句佛号,修一生,一定往生。

【何谓一向专念】

‘唯一此念,无第二念’这就是专,就是一向专念。不管是善念恶念,都代之以‘阿弥陀佛’。

世出世间一切法,什么都不爱了,我只爱阿弥陀佛。这就成功了。什么都不要了,只要西方极乐世界,问题就解决了。

对现前世间一切善恶念头都不要有,不要去想这些;天天想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是最健康的心理。这就是一向专念。

你想,想阿弥陀佛;你念,念阿弥陀佛;你拜,拜阿弥陀佛,才称‘一心称念’。

要专念。专念这部《无量寿经》,专持这句佛号。不念经的时候就念佛,不念佛的时候就念经。二六时中,净念相继,就成功了。

二六时中都念佛,行住卧坐心里都有佛,醒时有佛、梦中还是佛。但是,不能刻意追求,必须是自自然然,心地清净。

定于阿弥陀佛即是诚,即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不要让这句佛号间断。一向专念,不要夹杂,专念阿弥陀佛。

什么叫不间断?心里常常有佛,常常想西方极乐世界,就叫做不间断。

我们一天到晚念一句‘阿弥陀佛’是正念。我想阿弥陀佛,我与佛交融合为一体。忆念阿弥陀佛,也不分别他,也不分别自,就是正念现象。

信解愿行,样样同佛,这就是《观经》上所讲的‘是心作佛’,一切法由心想生,我们这个心真的在作佛啊。

【念佛要用心念】

念佛要用心念。

念佛的心是恳切的,如子忆母,必定往生。口里念佛,心里要想佛。口里念佛,心里打妄想,没有用的。心里要真正有佛,所以叫诸位念经,经念熟透了,念这句佛号,心里真正有经。佛号是经的题目。

口里有佛,心里没有佛,不叫念佛;心里有佛,口里没有佛,照样往生。要紧的是心。 念佛是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念掉,才是真正念佛。

这句‘阿弥陀佛’一定要念得心清净、心平等、觉而不迷,就很有把握往生。

这一句佛号不但是西方教主的德号,也是我们自性的德号。同修们问我怎么念佛?我念佛是念一切众生。

【如何对治妄念】

念佛没有一定的仪式,没有一定的方法,但有一个原则。一定要念得心里很安静,妄想不生。 要想做到不夹杂,那只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不中断。断了,就一定夹杂。间断就产生两个现象:一是打妄想,起心动念,胡思乱想;一是没有妄想,又堕到无明。堕在妄想那一边,就是贪瞋;堕在无明这一边,就是愚痴。

第一个念头是烦恼,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就把妄想、烦恼、杂念打掉了,这叫用功啊。这样念佛才叫得力。念久了,妄想、烦恼自然少了,自然轻了。一面念佛,一面有妄想烦恼,不要紧,只要努力用功。佛号愈念愈多,妄想就能伏住。心里常常想经训,想佛的名号,就不会再想别的。在生活中要认真锻炼。炼到妄想杂念不起作用,即是功夫成片。妄念现前,不怕,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要理它。把注意力放在佛号上,或者将注意力放在读经上。妄念起来根本不要理会。这样念久了,注意力自然集中。

不怕有妄想。妄想一起就察觉,就能伏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要转得快。

有同修问我怎样才能做到‘都摄六根’?只要做到‘净念相继’,自自然然就‘都摄六根’。不要再分别,我要怎样摄受六根。愈想,妄想就愈多。

当然,在初学时有难关,念着念着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头昏脑胀,身体支持不下去,就是业障。业障现前怎么办?要克服过去,克服过去就得自在,精神就会振作起来。一定要拼命,要抱定决心,要突破困境,前面就是一片光明。有时,实在太困太累,最好是休息好了再念。

【念佛与日常生活】

念佛时万缘放下;做事时把佛号放下。不工作时专心念佛。工作时专心工作,要认真负责,做人家的榜样。能做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佛不影响工作,那是高等功夫,不是初学人所能做到。那时已经到了‘理一心不乱’。

我们平常生活总有许多事情要做。要学着做事不妨碍念佛。一面念佛一面做事,一面做

净空法语辑录 (10)事一面念佛,这要长期练习才能做到。

【放下万缘】

我为什么叫你们不要看电视,不要看报纸?把一切外缘断掉,你才能专,才能精,才能得念佛三昧。

凡是与自己无关的事,少看、少听、也不要说。这个方法非常善,容易记,也容易做。

现在很多人要到大陆去朝拜四大名山,你们想想有没有必要?真正用功夫,在家里就行,行、住、坐、卧全是功夫。何必去凑热闹?凡是去凑热闹的,都是不老实。

印老教人,就是要你老实念佛。他决不赞成到处跑道场,他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他的学生去看他,都被他呵斥:‘为什么不在家里老实念佛?’

印光大师常讲,念佛人应当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世缘放下,是要你心上放下,事上不放下没有关系,事不妨碍。事放下是错误的,反而给人诽谤佛法的机会。所以,佛弟子做事比一般人更认真,更负责;事情做完了,心里决定没有牵挂,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就对了。

【十念法】

现在得利益最多最快的,还是一天念九次的十念法。每次念十声佛号,即早晨起床洗漱后一次,早、中、晚饭前各一次共三次,上午下午上班前和收工时各一次,共四次,晚上睡觉前一次,总共九次。许多同修用这个方法,一两个月,心就清净了,就感到很有受用。

【佛像与佛号】

印祖在自己的佛堂里,就是一个佛像(阿弥陀佛),一本经,一杯水,一柱香。

礼一尊佛,就是礼一切如来,不再分别、执着。

常常想着、念着,常常观此佛像,临终时,阿弥陀佛化身来接引,就跟所观之佛像一样。你天天想他,最后他真的来了,就可以真的跟他去。

佛没有一定的形象。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临终时,你心里喜欢他现什么像,他就现什么像。

佛号的音调很多。可以选择音调听起来自己感觉很舒服,听了心能定下来的。这个很重要。不要人云亦云,别人用这个声调,我也要跟他学;过几天,那个人说:那个声调更好听,你再改变,你的心就乱了。‘念佛三昧’就不容易得到。所以,要专一,要专。专一才能得‘念佛三昧’。

佛像最好供养一尊。喜欢哪一尊佛,你就供养哪一尊。为什么?常常看,常常想。如果你供养的佛像太多了,不知道想哪一尊好,就乱了,那也叫夹杂。心专一,想专一,心就清净了。

念佛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本经的宗旨,即修行的纲领,指导原则。 念佛,大家都会念,但是往生的人少,原因就是没有把佛法的根本抓到。世尊在《无量寿经》中讲三辈往生特别强调往生正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不发菩提心,只专念,修的是人天福报。(不求生西方,最高只能生到天界。)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往生正因。菩提心是觉悟之心。觉悟的人只想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这是菩提心。

为什么那么多念佛人不能往生?他们虽然口里念佛,心里还是胡思乱想,贪瞋痴慢没有断。 念佛功夫不得力,没有感应,因为你有口无心。什么是心?信心、愿心、戒心、定心、慧心。没有三学、三慧、三资粮,所以这句佛号不相应。

什么事都能放下,这一桩事,他不会放下,死心塌地念这一句佛号,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才是真正发菩提心。

要用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来念佛,以念佛方法来达到清净、平等、觉。相辅相成。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真心,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达到清净、平等、觉。净土怎么求?从清净心求。‘心净则土净’,都是心地功夫,然后才能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念到心清净才行。

如果还常常被外境所动摇,那真的要忏悔,有这样的现象,是自己业障太重,决定障碍你这一生往生。

念佛绝对不是儿戏,要用真心。真心就是一心,就是清净心、平等心。不能用妄心。所以,念佛人不能虚妄分别,不可以搞人我是非,更不能搞贪瞋痴慢,那是不能往生的。 心地清净的人,早晚十念都决定往生。

功夫之深浅

【得力】

如果功夫得力,每天念十念也不算少。假如功夫不得力,一天念十万声也枉然。

持名要有功夫。什么叫功夫呢?念佛的时候心地清净,不怀疑、不夹杂,叫功夫。这一句佛号能代替妄想就是功夫。

要想功夫得力,有一个秘诀,即是什么闲事都不要管,这就是秘诀。你喜欢管闲事,到处打听是非,这一生,佛都白念了。

念的虽然不多,但句句起作用,句句能把妄想、杂念换过来,就管用,念佛功夫就得力。 功夫得力是个什么样子呢?妄想少了,烦恼轻了,心地清净了,看人看事比以前明白了,比以前聪明了,有了智慧了。这就是好现象,这就是功夫得力。

真正心地清净,大风大浪,他如如不动。无论什么境界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作得了主,这是念佛功夫得力。

【深浅】

烦恼断了,无明破了,功夫深。烦恼没断,但一句佛号能把烦恼伏住,功夫浅,也能往生。 什么叫‘功夫成片’?不夹杂、不间断,就成片了。心里没有烦恼,没有杂念,只有一句佛号,只想佛,这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烦恼没有断,只是伏住烦恼。虽有,它不起作用。到了这个境界,往生就有把握了。这是往生的最低要求。

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没断,只是伏住,这叫‘事一心不乱’。这就超越六道,证得七信位菩萨。

上品事一心,见思烦恼没有了。事上即得,理上未彻。

智慧开了,就是‘理一心’。这是由定开慧,不但尘沙烦恼没有了,无明也分分破除,做到了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理一心’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 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和无明烦恼,这三种烦恼当中,只是断了见思烦恼,其余两者只是伏住,叫‘事一心不乱’。三种烦恼都断了,就是‘理一心不乱’。

能念的是自己,所念的是阿弥陀佛,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一句佛号大圆满,是最究竟。 ‘事一心’里有定功,一切烦恼不能扰乱你。‘理一心’是真如本性现前。

念佛的功夫,讲求的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如果不间断、不夹杂,还有怀疑,可能生到边地。这是经上讲的。如果做不到不怀疑、不间断,还夹杂,是决定不能往生,边地也没有分。

道场与道友

真正念佛,要一个人自己念,不要跟别人在一起。找两三个同修在一块共修,很不容易。共修就会生烦恼。这是我看了许多念佛往生人的行法得到的结论。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念佛机是真正的善友,它不会打杈、不会讲是非,它只教我们念佛。

我在达拉斯的道场很小,有几位同修在那里共修,是怎样共修的?共一个道场,各修各的。用这个方法,也可以收到效果。

同场道友,贵精不贵多。道场重质不重形。形是香火之类。质,是否真正修行,有无道风、学风。如净土道场,学五经一论。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常年不断,精进不懈,即是道风。学是解、道是行。行解并重,行解相应,是真正的道场。心里有道,即是道场。四个人以上,在一起能够修六和敬,即是道场。

一个人用功,就怕着了魔自己不知道。魔是怨亲债主。你不认真的时候,他旁边笑话你:没用!等到你真用功时,他就要找你的麻烦了。他怕你去极乐世界就再找不到你了。共修,道场有加持的力量,有护法神,魔不太容易干扰。

在一起共修,最理想的是不超过十个人。

志同道合的人都修一部经,这个道场就是净宗道场。这样彼此互相一起切磋琢磨,勉励精进,才会有成就。这个要念无量寿经,那个偏偏要念《阿弥陀经》,这就要建立两个道场。再说,同依一部经,譬如同依《阿弥陀经》,有人依照藕益大师的要解,有人依照莲池大师的疏钞修学。两种人所依据的解释又不一样,因此,同样依《阿弥陀经》修行,还得要分成两个。这才是见和同解的道场。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修,才能够成就。

见和同解是道场的基础。如何同解?放下自己的看法、想法,就同解了。在未开悟前,要以佛的教导为准。舍弃自己的成见,彼此尊重,建立一个真正和合的道场。内修五德,以五德为基础跟大家相处,以六和为准则,真正去做。好的道场,要在心里找。

一个团体,大众的想法、看法是一致的,兴趣目标相同,这就和合了。就能组成一个僧团。如果不同,宁可另外成立一个僧团,不在一起共修。

不能修三福、六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罪人,是来灭佛法的,是魔王波旬的子孙,今天到佛门里来的任务就是灭佛法,不是兴佛法。

来我们道场的四众同修,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见和同解,专依一部《无量寿经》,志同道合,大家才能精进。

你们很多人在一起念佛,如果方向、目标不是真正相同,不是真心了生死,一定杂心闲话。

感应和神通

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佛慈悲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没有差别。你能感受多少,要看你的用心。你有几分真诚心你就能感受到几分。古人云:‘诚则灵’,真诚就有感应。 佛菩萨加持多少,就看你发的心量大小、真假而异。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应如理如法才应愿而满。求佛一定应。求不到,是自己有业障。业障消除了,佛力决定加持得上。

我们说的感应是妄想少了,烦恼少了,分别少了,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智慧增长、快快乐乐,这是感应。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最殊胜的感应。

感应不是求得的。你的心真的清净了,必定有感应。你求,心就不清净了。

初学佛的人常常有感应。因为善根现前,增长你的信心,使你不能不信。信了之后就没有了。你不要以为,从前我常常有瑞相,现在没有了,大概功夫退了。其实,不是退转。常常现相,是魔,不是佛。再遇到的时候,一定是你功夫提升一层,是来为你作证明的。决不是无缘无故。无缘无故常见就不是好事。假如无缘无故常见,怎么办? 不理会它,就没事。你愈执着,愈欢喜,愈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会常常见到。这就是你的正念被破坏,烦恼现前,妄想、分别、执着都增长,决定障碍你往生。

现前能见佛,或是在定中,或在梦中见佛是感应。即使见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能生欢喜心,不能着相。一生欢喜心,一执着,就堕魔境,变成障碍。有欢喜、有执着,你的功夫就降低了一等。佛菩萨不干这个;魔才希望你走下坡路。

究竟是佛,还是魔?心中有魔,见到的是魔;心清净,见到的是佛。要记住,佛菩萨是爱护众生的。当你见到时,觉得很舒服,那是真的。觉得不舒服,决定是假的。

菩萨用什么方法来救度众生?菩萨不用神通,神通救不了众生。菩萨用教学、劝导。

修行重一心不乱,不重禅定、境界,不重感应、神通。证果的人都有神通;虽有神通,但佛不允许以此炫耀。见到瑞相,得到感应,也不要跟别人说。

佛法修学的枢纽在定。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定。念佛人就是修一心不乱。

清净心就是真心,清净心就是净土,这是关键之所在。极乐世界弥陀净土,就是清净心显现出来的。

往生

信心清净、庄严佛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如是!不是普通条件去的,一念清净,一念净信,只要这一念就行了。要在什么时候?在往生的时候,那一念非常可贵。十念必生,临终时是关键。

‘一念’就是‘一心’,心中只有阿弥陀佛,无其他念。这是平日努力精进的结果。一生念佛,如果临终时障碍现前,还是不能往生。在这个时候起一个妄念就糟了。一定要靠平常用功。平时能作得了主,病中就作得了主;病中作得了主,生死就能作得了主。

要随时随地消除业障,不是等到临终时才消除。

贪瞋痴的念头决不能有,一定要把世出世间法看淡。临终时若起贪心,就到饿鬼道去做饿鬼。若一念瞋恨心起来,就到地狱道。一念愚痴就是迷魂颠倒,就到畜生道。

平时念佛就是训练,训练到平时也清净,这个人就有把握。一生训练没有修到清净,那就真的要看缘分: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楚,有同修来助念。助念是提醒他,关键的时候提醒他,他一下子觉悟过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一念相应,他就往生了。

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大概中、上品的功夫成片,就有能力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怎样走就怎样走。

看临终情形即可以大致知其去向。大凡善终,来生到人天两道,临终神智一定清楚,不会迷惑。堕入三恶道的是糊里糊涂去的。一生修行,只希望临终清楚不颠倒,这是大福报。好死决定好生,决定胜于今世。

要自在往生,不要害病,害病就靠不住。真正往生不生病,坐着走,站着在,预知时至,才是决定往生。只要你把经典中的教训都做到,没有一个求不到的,这是真的。

念佛人,无论念哪一尊佛,无论念哪一尊菩萨,临命终时往生净土,一定是阿弥陀佛来接引。平时念药师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临命终时药师佛来接引,决定不能去!因为你的目标是西方极乐世界,药师

净空法语辑录 (11)佛现前与愿心不相应,一定要阿弥陀佛来,才可以跟他去。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来接引可以,因为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观音、势至都没有问题。其它菩萨来接引也不相应。

临命终时家亲眷属来接引,都是非常危险的,不是真的,是假的,这要特别留意。

‘往生’是见佛随佛去而舍此身,没有中阴身。经云,若生天也没有中阴身。堕阿鼻地狱、五无间地狱,也没有中阴身。

除这三种人外,都有中阴身。‘中阴’是虽然断气,他的神识(中国人讲灵魂)还没有走,在这个时候碰他,他感觉非常痛苦,他会生烦恼,就会堕恶道。所以,在临命终时,最好为他助念。最好与家亲眷属隔离,不要让他看见。最少等八个小时以后家亲眷属再进来。看见了,亲情难舍,一辈子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是关键的时候。

第五章 总结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牟尼所说的一切经的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生活环境。

知觉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

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慧三学,以达到此目的。

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尊普贤愿,归心净土。佛之教化能事毕矣。

修行最重要的是抓住纲领,守住原则,功夫就容易得力了。纲领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重点是三福、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要应用到生活上,就是自利利他。你真的做到了,以真诚的心,恭敬的心去修学,你一定会法喜充满,会得清净心。所以要以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就是修学大乘。往生净土后,圆满智慧就能现前。再回到九法界广修供养,服务众生,就没有障碍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乘愿再来。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讲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讲行。我们修行,就是要纯善的心,纯善的行。

非佛莫视,非佛莫听,非佛莫言,功课不缺,多多礼佛,认真忏悔,至诚感通,福慧等学,三资具足,莲开上品。

存好心 行好事 说好话 做好人


相关文章

  • 净空法师语录
  • 1.消灭国家历史文化就等于消灭国家,非国家政权. 2.文化非版权所有,欢迎流通. 3.利益的交情是寡信,道义的交情是恩厚. 4.通达宇宙自然真象的人即神. 5.圣人,明人. 6.行由不得,反由诸已! 7.择种留良! 8.何为佛? 佛是人们的 ...查看


  • 当代佛门高僧大德对净空老法师的赞叹!
  • 分享 我佛慈悲!的分享 热门推荐hot 搜索搜索 > 我佛慈悲! 分享心若止水的日志 当代佛门高僧大德对净空老法师的赞叹! 前天 21:46 @炫舞 @北方的狼 @紫阳和尚 || @静心 :静心. 作者 心若止水 当代佛门高僧大德对净 ...查看


  • 国学治要对现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 欢迎仁者光临福慧无量图书馆 http://fhwl.360doc.com 国学治要对现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净空法师 点击播放 推荐:<群书治要>虽然诞生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书中的治国思想实为中 ...查看


  • 感恩:学佛网关于"感恩"的资料
  • 感恩专题 分享到: 1 素食护生 12年素食心路历程 庆幸 感恩 建议 居士文章 抗癌故事:我的20年抗癌体会 居士文章 "三·八"节写给妈妈的歌 居士文章 让我们学会感恩吧 居士文章 对父母的感恩和忏悔 居士文章 当代 ...查看


  • 佛弟子:学佛网关于"佛弟子"的资料
  • 佛弟子专题资料更新  点击查看本专题9月8日归档资料 分享到:2 法师开示 净空法师:闹到法庭,你们不是佛弟子--好事不如无事 法师开示 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贡献 居士文章 中国第二位"裸捐"佛 ...查看


  • [转载]对指责诽谤净空法师者说的话!
  • 对指责诽谤净空法师者说的话! 我是如何看待那些指责净空老法师的人物们的? 幻影海潮音 我是一名显密兼修的居士,在此之前,在我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可以说净空法师著作是伴随着我成长的.所以,我也一直把老法师当做自己的老师,老法师是一名真正的末法时 ...查看


  • 净空法师:不要以为自己相信就是真信,靠不住
  • 净空法师:不要以为自己相信就是真信,靠不住 我们在这个世间,要学著样样都知足,样样都随缘.不能放下的是经教,除经教之外统统要放下.为什么?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都要从经教入门.这是释迦牟尼佛在世,为什么讲经教学四十九年 ...查看


  • 分享回向的内容和含义
  • 分享一下回向的内容和含义: 回向实际, 我听过净空老法师说过一次, 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但是既然净空老法师说应该回向实际和菩提, 那我就把这两个加进我的回向了. 好象是回向菩提是回向觉悟, 回向智慧的意思, 而回向实际可能是回向自性, 真如 ...查看


  • [佛说阿弥陀经]善音居士读诵在线播放
  • 佛经念诵 > <阿弥陀经>善音居士读诵 全集 <佛说阿弥陀经>经文 下载地址:点此进入下载地址 [返回首页] [微信号] [随机播放] <无量义经>善音居士念诵 <药师咒>善音居士念诵 ...查看


  • 净空法师问答:植物也有灵性,为什么可以吃植物而不可以吃动物?
  • 净空法师问答:植物也有灵性,为什么可以吃植物而不可以吃动物? 问:如果说植物有灵性,也应该有轮回,那么我们因为一顿素食伤害的生命,甚至于比一顿肉食伤害的生命更多.那佛教徒因为慈悲不杀生而素食,岂不是失去了意义? 答:这个不必说了,植物可以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