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新变法看康有为]

暨 南 大 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从维新变法看康有为

学 院: 深圳旅游学院

学 系: 英语系 专 业: 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名称: 中国近代史 学生姓名: 朱莉桃 学 号: 2013053683 指导教师: 曾光光

年 月 日

从维新变法看康有为

内容摘要

康有为是参与维新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自5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他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评价较低。由于他在变法时和失败后逃亡海外的过失,很多人认为他虚伪、愚昧、言行不一,而这种对康有为为人的主观性否定也影响了人们对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作用的肯定。我们应该抛弃个人感情偏见,客观辩证地看待康有为,所以,我将理性地围绕维新变法运动来对康有为展开评价:康有为是一个骨子里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深刻,而又对西方先进制度有赞赏和向往的先进文人,他采用了“中体西用”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核心;同时,他在变法中的主张和思想先进又激进,但由维新变法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看,康有为对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重大的。

关键字:康有为;维新变法运动;儒家传统;评价

一、维新变法前的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

1858年,他出生于一个官宦簪缨世家,标准的书香门第。自有记忆起,即耳濡目染于封建文化的熏陶。小时候,经常在祖父身边读书诵经,得到了祖父的精心指点,接受了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年幼的康有为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

然而青年时期的康有为喜欢涉猎群书,尤其是对外国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他阅读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而又在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他深刻的认识到:西方资产阶级的那些东西可以救中国,“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我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虽然康有为是参与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之一,自5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他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评价较低。这是因为有两种说法一直为多数研究者所接受,一曰:康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跌入了帝国主义的圈套”,成为其“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与洋务派主张的“以夷制夷”并无二致。一曰: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氏的政治思想倒退到反对民权、膜拜君权的立场,最终堕落为保皇党,成了社会前进的绊脚石。但是人无完人,再伟大的人也还会有缺点,有过失,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无疑是对推动中国近代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有维新变法运动,哪有以后的所以我们对康有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下面我将从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起、经过和失败后这几个方面评价康有为。

二、从维新变法始到末看康有为

1、从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看康有为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十分愤慨,他们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带领下,给光绪帝上了一份奏疏,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述被称为“公车上书”,就此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但是,据后来考证,康有为并未能上书成功,被重重官僚机构挡下了。虽然这样,由于康有为此举,光绪皇帝特意接见了他。心怀改革的光绪帝更是十分欣赏康有为分析国家现状、提出改革主张等方面的见解。从此,康有为就踏上了维新变法的道路。康有为当时还未中举,还只是平民百姓的身份,而在当时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给皇帝上书的,那么为什么康有为敢上书光绪帝呢?首先,这就跟康有为接受的又是传统的儒家教育有很大关系,传统儒家思想把个人成就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考取一官半职,在政治上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成为儒生们的梦想,所以想要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挤上政治的舞台,梦想成为政治领袖,所以他有动机上书光绪帝;其次,康有为自小聪颖,自视甚高也是敢于不顾自己与没有资格上书皇帝的原因之一。最后,也与康有为见识较为广博有关,他看到了中国当时落后挨打,屡次被西方列强侵略,国家岌岌可危,而他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生活过一段时间,感受到西方政治制度的有序性和先进性,由此萌发了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思想,于是就研究大量资本主义书籍资料。

在维新变法过程中,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作为他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这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为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康有为从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一起撰写了一批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提出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为了替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提供理论根据而伪造的,它完全湮没了孔子“微言大义”和“托古改制”的原意。这实际上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一向保守,信而好古的孔子,写成了一位勇于建设新学派,志在改革的大学问家,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由此可知,康有为还是一个骨子里传统的儒生,儒家思想在他的脑袋里根深蒂固,要想真正摆脱是不可能的。康有为总想着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但是有摆脱不了儒家的政治思想,于是就有了维新变法的“中体西用”,这也正是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海外,利用从海外华侨中筹集的“救国钱”过着奢侈的生活。16年间,康有为效“耐苦不死之神农遍尝百草”,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游历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缅甸、巴西、埃及等42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没有哪个中国人能像他这样足迹遍布全球。他开公司、办实业、做股票、炒地产„„经营的生意五花八门,为的只是筹措经费,“保救大清皇帝”,实现他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但是,这个时候与其说康有为是为了实现他的君主立宪政治理想,还不如说是满足他自己的私欲,他再也没有当初改革政治的热情了,这体现出了他的贪心和自私,以及缺乏政治领袖的无私和坚毅。

2、从维新变法运动的内容看康有为 政治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要求。他指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的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经济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的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西洋枪等。 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尽管这些革新政令最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具有先进的思想,能够看到清王朝的不足,甚至弊端,如他看到了满清贵族世袭享受俸禄的弊端,于是便主张废除这一制度,但是他这一举动没有想到牵涉到太多人的原有利益,保守派们,尤其是慈禧,会因此强烈阻挠变法,所以说康有为思考不够周密。

**

3、从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看康有为

1) 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

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总体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 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

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 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正是由于维新变法思想的先行作用,使后来以孙中

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正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让民主革命家们看到非革命不足以实现根本的变革。

由上述维新变法运动的意思很容易得出,康有为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功不可没,尽管他后来沦为了保皇派,但是他毕竟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具 *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不能因为康有为后期的过失而轻视或否定他的成就。

三、总结 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所有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但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的确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大地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解放了国人的思想,尽管他后半生走向了反动,反对资产阶级革命,但仍不失为那个时代的先进的中国人。因此,他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沙健孙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0页

【2】《康有为研究论集》:作者:刘善章,页数:258,出版日期:1998年07月第1版

【3】《康有为评传——时代的弄潮儿》:作者:朱义禄,页数:234,出版日期:1996年08月第1版

【4】《论康有为孔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者:韩华,刊名:理论学刊,出版日期:2005 ,期号:第8期

【5】《影响中国历史进程一百人之晚清谋臣》:思妃等主编,吉林摄影出版社,第327页

【6】《晚清史事》:杨天石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7页

【7】《革新派巨人康有为》:林克光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暨 南 大 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从维新变法看康有为

学 院: 深圳旅游学院

学 系: 英语系 专 业: 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名称: 中国近代史 学生姓名: 朱莉桃 学 号: 2013053683 指导教师: 曾光光

年 月 日

从维新变法看康有为

内容摘要

康有为是参与维新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自5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他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评价较低。由于他在变法时和失败后逃亡海外的过失,很多人认为他虚伪、愚昧、言行不一,而这种对康有为为人的主观性否定也影响了人们对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作用的肯定。我们应该抛弃个人感情偏见,客观辩证地看待康有为,所以,我将理性地围绕维新变法运动来对康有为展开评价:康有为是一个骨子里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深刻,而又对西方先进制度有赞赏和向往的先进文人,他采用了“中体西用”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核心;同时,他在变法中的主张和思想先进又激进,但由维新变法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看,康有为对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重大的。

关键字:康有为;维新变法运动;儒家传统;评价

一、维新变法前的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

1858年,他出生于一个官宦簪缨世家,标准的书香门第。自有记忆起,即耳濡目染于封建文化的熏陶。小时候,经常在祖父身边读书诵经,得到了祖父的精心指点,接受了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年幼的康有为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

然而青年时期的康有为喜欢涉猎群书,尤其是对外国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他阅读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而又在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他深刻的认识到:西方资产阶级的那些东西可以救中国,“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我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虽然康有为是参与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之一,自5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他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评价较低。这是因为有两种说法一直为多数研究者所接受,一曰:康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跌入了帝国主义的圈套”,成为其“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与洋务派主张的“以夷制夷”并无二致。一曰: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氏的政治思想倒退到反对民权、膜拜君权的立场,最终堕落为保皇党,成了社会前进的绊脚石。但是人无完人,再伟大的人也还会有缺点,有过失,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无疑是对推动中国近代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有维新变法运动,哪有以后的所以我们对康有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下面我将从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起、经过和失败后这几个方面评价康有为。

二、从维新变法始到末看康有为

1、从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看康有为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十分愤慨,他们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带领下,给光绪帝上了一份奏疏,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述被称为“公车上书”,就此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但是,据后来考证,康有为并未能上书成功,被重重官僚机构挡下了。虽然这样,由于康有为此举,光绪皇帝特意接见了他。心怀改革的光绪帝更是十分欣赏康有为分析国家现状、提出改革主张等方面的见解。从此,康有为就踏上了维新变法的道路。康有为当时还未中举,还只是平民百姓的身份,而在当时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给皇帝上书的,那么为什么康有为敢上书光绪帝呢?首先,这就跟康有为接受的又是传统的儒家教育有很大关系,传统儒家思想把个人成就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考取一官半职,在政治上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成为儒生们的梦想,所以想要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挤上政治的舞台,梦想成为政治领袖,所以他有动机上书光绪帝;其次,康有为自小聪颖,自视甚高也是敢于不顾自己与没有资格上书皇帝的原因之一。最后,也与康有为见识较为广博有关,他看到了中国当时落后挨打,屡次被西方列强侵略,国家岌岌可危,而他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生活过一段时间,感受到西方政治制度的有序性和先进性,由此萌发了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思想,于是就研究大量资本主义书籍资料。

在维新变法过程中,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作为他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这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为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康有为从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一起撰写了一批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提出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为了替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提供理论根据而伪造的,它完全湮没了孔子“微言大义”和“托古改制”的原意。这实际上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一向保守,信而好古的孔子,写成了一位勇于建设新学派,志在改革的大学问家,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由此可知,康有为还是一个骨子里传统的儒生,儒家思想在他的脑袋里根深蒂固,要想真正摆脱是不可能的。康有为总想着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但是有摆脱不了儒家的政治思想,于是就有了维新变法的“中体西用”,这也正是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海外,利用从海外华侨中筹集的“救国钱”过着奢侈的生活。16年间,康有为效“耐苦不死之神农遍尝百草”,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游历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缅甸、巴西、埃及等42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没有哪个中国人能像他这样足迹遍布全球。他开公司、办实业、做股票、炒地产„„经营的生意五花八门,为的只是筹措经费,“保救大清皇帝”,实现他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但是,这个时候与其说康有为是为了实现他的君主立宪政治理想,还不如说是满足他自己的私欲,他再也没有当初改革政治的热情了,这体现出了他的贪心和自私,以及缺乏政治领袖的无私和坚毅。

2、从维新变法运动的内容看康有为 政治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要求。他指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的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经济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的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西洋枪等。 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尽管这些革新政令最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具有先进的思想,能够看到清王朝的不足,甚至弊端,如他看到了满清贵族世袭享受俸禄的弊端,于是便主张废除这一制度,但是他这一举动没有想到牵涉到太多人的原有利益,保守派们,尤其是慈禧,会因此强烈阻挠变法,所以说康有为思考不够周密。

**

3、从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看康有为

1) 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

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总体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 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

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 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正是由于维新变法思想的先行作用,使后来以孙中

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正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让民主革命家们看到非革命不足以实现根本的变革。

由上述维新变法运动的意思很容易得出,康有为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功不可没,尽管他后来沦为了保皇派,但是他毕竟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具 *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不能因为康有为后期的过失而轻视或否定他的成就。

三、总结 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所有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但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的确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大地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解放了国人的思想,尽管他后半生走向了反动,反对资产阶级革命,但仍不失为那个时代的先进的中国人。因此,他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沙健孙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0页

【2】《康有为研究论集》:作者:刘善章,页数:258,出版日期:1998年07月第1版

【3】《康有为评传——时代的弄潮儿》:作者:朱义禄,页数:234,出版日期:1996年08月第1版

【4】《论康有为孔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者:韩华,刊名:理论学刊,出版日期:2005 ,期号:第8期

【5】《影响中国历史进程一百人之晚清谋臣》:思妃等主编,吉林摄影出版社,第327页

【6】《晚清史事》:杨天石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7页

【7】《革新派巨人康有为》:林克光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 戊戌变法 -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戊戌变法的背景.早期维新思想及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及<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 ...查看


  • 7用八年级历史上
  • 自主学习(阅读"公车上书"一目,做1-6小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年,当的 和 ,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 反对 和请求 . 3.公车上书后,.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况 ...查看


  • 8.3.1维新变法运动八下社会新版教案
  • 8.3.1 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 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能力目标:同学们能够结合课本,利用新闻报告.宣传画等培 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 ...查看


  • 2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 ...查看


  • 光绪与戊戌变法
  • 略论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帝 摘要:光绪皇帝是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所依靠的主要力量,经过康有为多次 上书,光绪帝决心变法,从实行变法的动机到变法的内容以及变法的 效果来看,光绪皇帝的行为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光绪皇帝:戊戌变 ...查看


  •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
  • 专题九 戊戌变法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查看


  • 康有为是不是戊戌维新领袖恐怕还有待商榷
  • 梁启超,光绪帝和康有为 戊戌维新若干问题新见 近年来,学界关于戊戌维新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提出了不少新观点.这里以戊戌维新110周年之际召开的"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论文为例,进行简要综述. 一.关于戊戌维新 ...查看


  • 百日维新失败原因再探讨
  • 百日维新失败原因再探讨 王戎 (重庆交通学院社科部,重庆,400074) 摘要:百日维新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改革运动.其失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变法的思想准备不充分.变法理论没被国人完全接受,因而缺乏指导作用,缺乏说服力;对 ...查看


  •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 备课时间:9月20日 教案序号:06 课题: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