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读桂林古本伤寒论23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01

【14.62】风水,恶风,一身全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12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4.63】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筋肉跳动,防已茯苓汤主之。

防已茯苓汤

防已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炙)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4.64】里水,全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甘草麻黄汤主之;越婢加术汤亦主之。

甘草麻黄汤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加入甘草,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再让汗出,不汗再服。

越婢加术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15枚 白术四两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04

【14.65】问:黄汗之为病,身体肿,若重汗出而发热口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从何得之?

师说:因为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枝汤。

黄芪芍药桂枝汤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上三味,以醋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才能解;若心烦不止,因为醋阻的缘故,以美酒替换醋。

【14.66】黄汗之病,两小腿自冷,假设发热,此属历节(关节),食已汗出,傍晚常盗汗,此营气热;若汗出以后,反发热,久久身必干燥粗糙;若发热不止,久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以后,一下子减轻,久久身必跳动,跳动即胸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以下无汗,腰胯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病重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14.67】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关节)痛,黄汗出,所以叫历节(关节)。

【14.68】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叫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叫枯,枯泄相搏,名叫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都微,三焦无御(失去抵御即无抵抗力),四属断绝,身体赢瘦,独足肿大,黄汗出,两小腿热,便为历节(关节)。

【14.69】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撕裂)。

【14.70】肥胖的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关节)疼,不可屈伸,这都是饮酒汗出当风(正对着风)所致。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07

【14.71】各种肢节疼痛,身体赢瘦,脚肿如脱,头晕目眩,短气,恶心欲吐,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知母二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4.72】发病历节(关节),疼痛,不可屈伸,脉沉弱,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主之。

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乌头汤)

乌头(破)五枚 麻黄三两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上五味,先以蜜二升煮乌头,取一升,去滓,另外以水三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加入蜜,再煮一二沸,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14.73】病历节(关节),疼痛,两足肿,大小便不利,脉沉紧,甘草麻黄汤主之;脉沉而细数,越婢加白术汤主之。

【14.74】师说: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胃气不足,则手足逆冷,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麻痹没感觉,阴阳相得,其气才行,大气一转,寒气才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叫气分。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12

【14.75】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

细辛三两 附子(炮)一枚 甘草(炙)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切)二两 大枣12枚 桂枝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汗出即愈。

【14.76】水饮,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枳实白术汤主之。

枳实白术汤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4.77】小便不利,其人有水气,若渴,括萎瞿麦薯蓣丸主之。

括蒌瞿麦薯蓣丸

括萎根二两 瞿麦一两 附子(炮)一枚 薯蓣二两 茯苓三两

上五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可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14.78】小便不利,其人有水气在血分,滑石乱发白鱼散主之;茯苓白术戎盐汤亦主之。

滑石乱发白鱼散

滑石一斤 乱发一斤(烧) 白鱼一斤

上三味,捣碎为散,饮服方寸匙,日三服。

茯苓白术戎盐汤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二枚

上三味,先以水一斗,煮二味,取三升,去滓,加入戎盐,再上微火一二沸化之,分温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45

卷第十四 over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4 11:27

卷第十五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4 11:28

辨瘀血吐鼻出血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

【15.1】病人胸闷、唇痿、舌青、口燥,只是想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此为有瘀血。

【15.2】病人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当下之,宜下瘀血汤。

下瘀血汤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去足)二十枚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4 11:29

【15.3】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桔梗汤主之。

【15.4】吐血不止,柏叶汤主之;黄土汤亦主之。

柏叶汤

柏叶三两 干姜三两 艾叶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15.5】下血,先便而后血,此远血,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

灶中黄土半斤 甘草三两 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炮)三两 阿胶三两 黄芩三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5.6】心气不足,吐血,若鼻出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15.7】下血,先血而便,此近血,赤豆当归散主之。

赤豆当归散

赤小豆三升(浸令毛出曝乾) 当归十两

上二味,捣碎为散,浆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15.8】师说: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必鼻出血;脉浮而弱,按之则绝,必下血,烦而咳嗽,必吐血。

【15.9】从春至夏鼻出血,属太阳病;从秋至冬鼻出血,属阳明病。

【15.10】尺脉浮,目睛晕黄,鼻出血未止;黄去睛慧了,知鼻出血已止。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4 11:31

【15.11】问:寸口脉微浮而涩,照理应当亡血,若汗出,假设不汗出怎么样?

师说: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的缘故,此名金疮;无脓,王不留行散主之;有脓,排脓散主之,排脓汤亦主之。

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烧)十分 蒴藿细叶(烧)十分 桑根白皮(烧)十分 甘草十八分 黄芩二分 蜀椒(去目)三分 厚朴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上九味,为散,饮服方寸匙,小疮即粉之,大疮只是服之,产后也可服。

排脓散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上三味,捣碎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让其相溶,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10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五合,日再服。

【15.12】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不可治。

【15.13】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黄连粉

黄连十分 甘草十分

上二味,捣为末,饮服方寸匙,并粉其疮上。

【15.14】各种脉浮数,照理应当发热,而反洒浙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4 11:32

【15.15】师说:各种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为有脓;不热,为无脓。

【15.16】肠痈之为病,其身干燥粗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上三味,捣碎为末,取方寸匙,以水二升,煮减半,去滓,顿眼,小便当下血。

【15.17】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常常发热,自汗出,又恶寒,此为肠外有痈;其脉沉紧,脓未形成,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脓已形成,可下之,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有脓当下脓,无脓当下血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5 10:01

@406774516 340楼 2013-11-24 23:51:55

回复第23楼(作者: @静夜闲轩 于 2013-08-09 10:12)

平脉法 第一

问:脉怎么知道气血脏腑的诊断?

师说:脉是气血的显现,气血有盛衰,脏腑有……

==========

楼主您好,请问这是原书还是您翻译的白话文?

-----------------------------

算是白话文吧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2-06 17:28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

【15.18】师说: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这样,因为其极虚,今阳虚,知在上焦,胸痹而痛,因为其脉弦的缘故。

【15.19】健康的人无寒热,胸痹,短气不足以息,实症。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2-06 17:34

【15.20】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脉沉迟,关上小紧数,括萎薤白白酒汤主之。

括蒌薤白白酒汤

括萎实(捣)一枚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15.21】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括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薤白括蒌半夏汤

括萎实(捣)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5.22】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闷,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蒌汤主之;桂枝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萎汤

枳实四枚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厚朴四两 括萎(捣)一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放入各种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四味,取五升,加入桂枝,再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01

【14.62】风水,恶风,一身全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12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4.63】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筋肉跳动,防已茯苓汤主之。

防已茯苓汤

防已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炙)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4.64】里水,全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甘草麻黄汤主之;越婢加术汤亦主之。

甘草麻黄汤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加入甘草,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再让汗出,不汗再服。

越婢加术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15枚 白术四两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04

【14.65】问:黄汗之为病,身体肿,若重汗出而发热口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从何得之?

师说:因为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枝汤。

黄芪芍药桂枝汤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上三味,以醋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才能解;若心烦不止,因为醋阻的缘故,以美酒替换醋。

【14.66】黄汗之病,两小腿自冷,假设发热,此属历节(关节),食已汗出,傍晚常盗汗,此营气热;若汗出以后,反发热,久久身必干燥粗糙;若发热不止,久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以后,一下子减轻,久久身必跳动,跳动即胸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以下无汗,腰胯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病重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14.67】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关节)痛,黄汗出,所以叫历节(关节)。

【14.68】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叫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叫枯,枯泄相搏,名叫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都微,三焦无御(失去抵御即无抵抗力),四属断绝,身体赢瘦,独足肿大,黄汗出,两小腿热,便为历节(关节)。

【14.69】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撕裂)。

【14.70】肥胖的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关节)疼,不可屈伸,这都是饮酒汗出当风(正对着风)所致。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07

【14.71】各种肢节疼痛,身体赢瘦,脚肿如脱,头晕目眩,短气,恶心欲吐,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知母二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4.72】发病历节(关节),疼痛,不可屈伸,脉沉弱,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主之。

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乌头汤)

乌头(破)五枚 麻黄三两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上五味,先以蜜二升煮乌头,取一升,去滓,另外以水三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加入蜜,再煮一二沸,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14.73】病历节(关节),疼痛,两足肿,大小便不利,脉沉紧,甘草麻黄汤主之;脉沉而细数,越婢加白术汤主之。

【14.74】师说: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胃气不足,则手足逆冷,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麻痹没感觉,阴阳相得,其气才行,大气一转,寒气才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叫气分。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12

【14.75】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

细辛三两 附子(炮)一枚 甘草(炙)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切)二两 大枣12枚 桂枝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汗出即愈。

【14.76】水饮,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枳实白术汤主之。

枳实白术汤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4.77】小便不利,其人有水气,若渴,括萎瞿麦薯蓣丸主之。

括蒌瞿麦薯蓣丸

括萎根二两 瞿麦一两 附子(炮)一枚 薯蓣二两 茯苓三两

上五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可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14.78】小便不利,其人有水气在血分,滑石乱发白鱼散主之;茯苓白术戎盐汤亦主之。

滑石乱发白鱼散

滑石一斤 乱发一斤(烧) 白鱼一斤

上三味,捣碎为散,饮服方寸匙,日三服。

茯苓白术戎盐汤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二枚

上三味,先以水一斗,煮二味,取三升,去滓,加入戎盐,再上微火一二沸化之,分温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45

卷第十四 over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4 11:27

卷第十五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4 11:28

辨瘀血吐鼻出血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

【15.1】病人胸闷、唇痿、舌青、口燥,只是想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此为有瘀血。

【15.2】病人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当下之,宜下瘀血汤。

下瘀血汤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去足)二十枚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4 11:29

【15.3】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桔梗汤主之。

【15.4】吐血不止,柏叶汤主之;黄土汤亦主之。

柏叶汤

柏叶三两 干姜三两 艾叶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15.5】下血,先便而后血,此远血,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

灶中黄土半斤 甘草三两 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炮)三两 阿胶三两 黄芩三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5.6】心气不足,吐血,若鼻出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15.7】下血,先血而便,此近血,赤豆当归散主之。

赤豆当归散

赤小豆三升(浸令毛出曝乾) 当归十两

上二味,捣碎为散,浆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15.8】师说: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必鼻出血;脉浮而弱,按之则绝,必下血,烦而咳嗽,必吐血。

【15.9】从春至夏鼻出血,属太阳病;从秋至冬鼻出血,属阳明病。

【15.10】尺脉浮,目睛晕黄,鼻出血未止;黄去睛慧了,知鼻出血已止。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4 11:31

【15.11】问:寸口脉微浮而涩,照理应当亡血,若汗出,假设不汗出怎么样?

师说: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的缘故,此名金疮;无脓,王不留行散主之;有脓,排脓散主之,排脓汤亦主之。

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烧)十分 蒴藿细叶(烧)十分 桑根白皮(烧)十分 甘草十八分 黄芩二分 蜀椒(去目)三分 厚朴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上九味,为散,饮服方寸匙,小疮即粉之,大疮只是服之,产后也可服。

排脓散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上三味,捣碎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让其相溶,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10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五合,日再服。

【15.12】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不可治。

【15.13】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黄连粉

黄连十分 甘草十分

上二味,捣为末,饮服方寸匙,并粉其疮上。

【15.14】各种脉浮数,照理应当发热,而反洒浙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4 11:32

【15.15】师说:各种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为有脓;不热,为无脓。

【15.16】肠痈之为病,其身干燥粗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上三味,捣碎为末,取方寸匙,以水二升,煮减半,去滓,顿眼,小便当下血。

【15.17】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常常发热,自汗出,又恶寒,此为肠外有痈;其脉沉紧,脓未形成,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脓已形成,可下之,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有脓当下脓,无脓当下血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25 10:01

@406774516 340楼 2013-11-24 23:51:55

回复第23楼(作者: @静夜闲轩 于 2013-08-09 10:12)

平脉法 第一

问:脉怎么知道气血脏腑的诊断?

师说:脉是气血的显现,气血有盛衰,脏腑有……

==========

楼主您好,请问这是原书还是您翻译的白话文?

-----------------------------

算是白话文吧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2-06 17:28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

【15.18】师说: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这样,因为其极虚,今阳虚,知在上焦,胸痹而痛,因为其脉弦的缘故。

【15.19】健康的人无寒热,胸痹,短气不足以息,实症。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2-06 17:34

【15.20】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脉沉迟,关上小紧数,括萎薤白白酒汤主之。

括蒌薤白白酒汤

括萎实(捣)一枚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15.21】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括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薤白括蒌半夏汤

括萎实(捣)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5.22】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闷,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蒌汤主之;桂枝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萎汤

枳实四枚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厚朴四两 括萎(捣)一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放入各种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四味,取五升,加入桂枝,再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相关文章

  • 郝万山老师谈桂林古本伤寒论,[讨论]古本的临床效果
  • 刚听完郝万山老师讲的"阳明热证",里面谈到了桂本.前几天刚欣喜的下载了咱们论坛校对的桂本,作为一个中医新手,在桂本的争论面前,显的不知何去何从,一直在看郝老师的讲座,所以很想听听他的看法,没想到在这节讲到了,总的来说郝老 ...查看


  • 读一读桂林古本伤寒论22
  •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5 21:59 [14.12]久咳不止,则移于三焦,脉随证易,其状则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14.13]咳而有饮,咳不得卧,卧则气急,此为实症咳:不能言,言则气短,此为虚咳.病多端,治各异法,谨守 ...查看


  • 桂林古本 伤寒论 方证
  • 桂林古本原文 一.六经总纲 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麻黄汤:麻桂杏甘 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白虎汤:知膏甘粳 大承气汤:厚枳硝大黄 小承气汤:厚枳实大黄 调胃承气汤:甘草硝大 ...查看


  • 古本康平伤寒论与现行宋本[伤寒论]版本可信度研究|仲景原文
  • 古本康平伤寒论与现行宋本<伤寒论>版本可信度研究(转自春秋楚子博客) <古本康平伤寒论>(简称康平本,下同),系已故著名老中医叶橘泉先生藏书.1946年叶老"在极端艰困中,精疲力倦而自筹排版付印,印数极少, ...查看


  • 1958年资料4 古本康平伤寒论
  • 近世所研究的伤寒论,非仲景的原来面目,已世所公认,毋须异议.即以晋太医令王叔和撰次后的版本来看,究竟那个是叔和撰次的原本?尚不能肯定. 伤寒论:经历代的兵荒战乱,后人的一再附会,在今天要想考证他那一句是仲景言:那一句是叔和笔:那里是讹字愆文 ...查看


  • 中医书籍推荐
  • 一.黄煌教授推荐的书: 1.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费伯雄) 2.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3.医醇誊义 4.皇汉医书(汤本求真) 5.余听鸿医案 6.郑钦安医书阐释 7.伤寒心悟 8.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医研究院) 9.吴佩衡医案 10.医学衷 ...查看


  • 现代中医整体观:从无字处看症状
  • 中医书友会第90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宋柏杉 ⊙ 整理/罗银星 编辑/王超 ⊙ 校对/徐靖婷 I导读:宋老师讲了两个病例:一个肺癌,一个胃反,大家看看自己能选出和宋老师一样的方子吗?为什么说现代中医药从无字处看症状呢? 现代 ...查看


  • 中国古典医学大全电子书阅读
  • 黄帝素问直解 [阅读] [下载]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阅读] [下载] 黄帝灵枢经叙 [阅读] [下载]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阅读] [下载] 黄帝内经素问 [阅读] [下载]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阅读] [下载] 黄帝内经太素 [阅读] ...查看


  • 桂枝二越婢一汤考
  • 通行本27條: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鄭欽安<傷寒恆論>:"此條言發熱惡寒者,邪犯太陽之表也,熱多寒少者,風邪之盛而寒邪之輕也,以越婢湯治之,取桂枝以伸太陽之氣,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