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读桂林古本伤寒论22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5 21:59

【14.12】久咳不止,则移于三焦,脉随证易,其状则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14.13】咳而有饮,咳不得卧,卧则气急,此为实症咳;不能言,言则气短,此为虚咳。病多端,治各异法,谨守其道,就可万全。

【14.14】咳嗽的病人其脉弦,此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14.15】咳而气逆,喉中作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

射干三两 麻黄三两 半夏半升 细辛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生姜四两 大枣7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5 22:00

【14.16】咳逆上气,有时唾浊痰,只是坐不得眠(失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

皂荚(刮去皮酥,炙)八两

上一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14.17】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4.18】咳而脉沉,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 泽漆三升 人参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五两

上六味,以东流水五斗,先煮泽漆,取一斗五升,放入各种药,煮取五升,温服五合,日夜服尽。

【14.19】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炒)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12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47

【14.20】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弦,小青龙汤主之。

【14.21】咳而胸闷,寒而颤振,脉数,咽干不渴,有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此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14.22】咳而气喘,两目欲脱之状,脉浮大,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亦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15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石膏二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即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

【14.23】咳而气逆,喘鸣,压迫堵塞胸闷而胀,全身面目浮肿,鼻出清涕,不闻香臭,此为肺胀,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炒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12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大枣取二升,去枣,加入葶苈,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14.24】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口水),其人不渴,此为肺冷,甘草干姜汤主之。

咳而唾涎沫(口水)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

甘草(炙)四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30枚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加入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48

【14.25】问:饮病怎么办?

【14.26】师说:饮病有四: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其人平时胖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水归四肢,当汗不汗,身体疼重,为溢饮;水停膈下,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49

【14.27】水在心,则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必吐涎沫(口水),欲饮水;水在脾,则少气身重;水在肝,则胁下支满,打喷嚏则胁痛;水在肾,则心下悸。

【14.28】心下有留饮,其人必背寒冷如掌大,咳则肋下疼痛连接到缺盆(锁骨上窝)。

【14.29】胸中有留饮,其人必短气而渴,四肢历节(关节)痛。

【14.30】平时人食少饮多,水停心下,久久成病,病重则成心悸,微脉短气,脉双弦寒,脉偏弦饮。

【14.31】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14.32】病人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继续坚满,此为留饮,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

甘遂大三枚 半夏十二枚 芍药五枚 甘草(炒)如指大一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

【14.33】心下有痰饮,胸胁支闷,目眩,脉沉弦,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炙)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利则愈。

【14.34】悬饮内痛,脉沉而弦,十枣汤主之。

【14.35】病溢饮,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50

【14.36】膈间支饮,其人喘闷,心下痞坚,面色焦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不减轻,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已汤

木防已三两 石膏鸡子大十二枚 人参四两 桂枝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已二两 茯苓四两 人参四两 桂枝二两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加入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14.37】心下有支饮,其人苦昏迷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14.38】支饮,胸闷,厚朴大黄汤主之。

厚朴大黄汤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减轻,再服。

【14.39】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14.40】支饮,口不渴,作呕,或吐水,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14.41】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防已椒目葶苈大黄丸主

之。

防已椒目葶苈大黄丸

防已一两 椒目一两 葶苈一两 大黄一两

上四味,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

【14.42】膈间有水气,呕、吐、眩、悸,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14.43】病人脐下悸,吐涎沫(口水)而头晕目眩,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52

【14.44】师说: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14.45】风水,其脉自浮,其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其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其证为喘;石水,其脉自沉,其证腹满不喘,当利其小便;黄汗,其脉沉迟,其证发热,胸闷,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14.46】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荨麻疹,身体为痒,痒为泻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身体洪肿,汗出才能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14.47】寸口脉沉滑,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叫风水。其人的目窠(眼的凹陷处)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常常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也叫风水。

【14.48】太阳病,脉浮而紧,照理应当骨节疼痛,今反不痛,体重而酸,其人不渴,此为风水,汗出即愈,恶寒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躁不得眠(失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此为正水,其状如肿,发汗则愈。然而各病若渴而下利,小便频繁,都不可发汗,只当利其小便。

【14.49】心水为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阴肿。

【14.50】肝水为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痛,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14.51】肺水为病,其身肿,小便难,常常溏泄。

【14.52】脾水为病,其腹大,四肢沉重,津液不生,只是少气无力,小便难。

【14.53】肾水为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小便,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14.54】各种有水,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才能愈。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53

【14.55】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脾气衰则溏泄,胃气衰则身肿,名叫水分。

【14.56】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利;名叫血分。

【14.57】妇人经水,前断后发水病,名叫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叫水分,此病易治,水去则经自下。

【14.58】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为阳实,入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穴,其瘕(结块)不泻,经络不通,名叫血分。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2:52

【14.59】问:病苦水,面目身体皆肿,四肢亦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感咳喘,审如师言,脉的表现怎么样?

师说: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穴,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沉紧不去,其病不除,再重吐之,胃病的人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用葶苈下水,当时如稍微减轻,食饮过度,肿恢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洋溢,则咳嗽喘逆,当先攻其冲气令止,再治其咳,咳止,喘自减轻,先治新病,水当在后。

【14.60】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为石水;沉迟,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为皮水,属太阳;虚肿,属气分,发其汗以后,脉沉,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麻黄加术汤主之。

【14.61】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已黄芪汤主之。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5 21:59

【14.12】久咳不止,则移于三焦,脉随证易,其状则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14.13】咳而有饮,咳不得卧,卧则气急,此为实症咳;不能言,言则气短,此为虚咳。病多端,治各异法,谨守其道,就可万全。

【14.14】咳嗽的病人其脉弦,此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14.15】咳而气逆,喉中作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

射干三两 麻黄三两 半夏半升 细辛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生姜四两 大枣7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5 22:00

【14.16】咳逆上气,有时唾浊痰,只是坐不得眠(失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

皂荚(刮去皮酥,炙)八两

上一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14.17】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4.18】咳而脉沉,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 泽漆三升 人参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五两

上六味,以东流水五斗,先煮泽漆,取一斗五升,放入各种药,煮取五升,温服五合,日夜服尽。

【14.19】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炒)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12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47

【14.20】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弦,小青龙汤主之。

【14.21】咳而胸闷,寒而颤振,脉数,咽干不渴,有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此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14.22】咳而气喘,两目欲脱之状,脉浮大,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亦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15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石膏二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即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

【14.23】咳而气逆,喘鸣,压迫堵塞胸闷而胀,全身面目浮肿,鼻出清涕,不闻香臭,此为肺胀,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炒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12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大枣取二升,去枣,加入葶苈,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14.24】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口水),其人不渴,此为肺冷,甘草干姜汤主之。

咳而唾涎沫(口水)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

甘草(炙)四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30枚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加入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48

【14.25】问:饮病怎么办?

【14.26】师说:饮病有四: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其人平时胖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为悬饮;水归四肢,当汗不汗,身体疼重,为溢饮;水停膈下,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49

【14.27】水在心,则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必吐涎沫(口水),欲饮水;水在脾,则少气身重;水在肝,则胁下支满,打喷嚏则胁痛;水在肾,则心下悸。

【14.28】心下有留饮,其人必背寒冷如掌大,咳则肋下疼痛连接到缺盆(锁骨上窝)。

【14.29】胸中有留饮,其人必短气而渴,四肢历节(关节)痛。

【14.30】平时人食少饮多,水停心下,久久成病,病重则成心悸,微脉短气,脉双弦寒,脉偏弦饮。

【14.31】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14.32】病人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继续坚满,此为留饮,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

甘遂大三枚 半夏十二枚 芍药五枚 甘草(炒)如指大一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

【14.33】心下有痰饮,胸胁支闷,目眩,脉沉弦,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炙)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利则愈。

【14.34】悬饮内痛,脉沉而弦,十枣汤主之。

【14.35】病溢饮,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50

【14.36】膈间支饮,其人喘闷,心下痞坚,面色焦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不减轻,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已汤

木防已三两 石膏鸡子大十二枚 人参四两 桂枝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已二两 茯苓四两 人参四两 桂枝二两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加入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14.37】心下有支饮,其人苦昏迷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14.38】支饮,胸闷,厚朴大黄汤主之。

厚朴大黄汤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减轻,再服。

【14.39】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14.40】支饮,口不渴,作呕,或吐水,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14.41】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防已椒目葶苈大黄丸主

之。

防已椒目葶苈大黄丸

防已一两 椒目一两 葶苈一两 大黄一两

上四味,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

【14.42】膈间有水气,呕、吐、眩、悸,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14.43】病人脐下悸,吐涎沫(口水)而头晕目眩,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52

【14.44】师说: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14.45】风水,其脉自浮,其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其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其证为喘;石水,其脉自沉,其证腹满不喘,当利其小便;黄汗,其脉沉迟,其证发热,胸闷,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14.46】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荨麻疹,身体为痒,痒为泻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身体洪肿,汗出才能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14.47】寸口脉沉滑,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叫风水。其人的目窠(眼的凹陷处)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常常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也叫风水。

【14.48】太阳病,脉浮而紧,照理应当骨节疼痛,今反不痛,体重而酸,其人不渴,此为风水,汗出即愈,恶寒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躁不得眠(失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此为正水,其状如肿,发汗则愈。然而各病若渴而下利,小便频繁,都不可发汗,只当利其小便。

【14.49】心水为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阴肿。

【14.50】肝水为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痛,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14.51】肺水为病,其身肿,小便难,常常溏泄。

【14.52】脾水为病,其腹大,四肢沉重,津液不生,只是少气无力,小便难。

【14.53】肾水为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小便,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14.54】各种有水,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才能愈。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6 15:53

【14.55】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脾气衰则溏泄,胃气衰则身肿,名叫水分。

【14.56】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利;名叫血分。

【14.57】妇人经水,前断后发水病,名叫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叫水分,此病易治,水去则经自下。

【14.58】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为阳实,入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穴,其瘕(结块)不泻,经络不通,名叫血分。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2:52

【14.59】问:病苦水,面目身体皆肿,四肢亦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感咳喘,审如师言,脉的表现怎么样?

师说: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穴,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沉紧不去,其病不除,再重吐之,胃病的人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用葶苈下水,当时如稍微减轻,食饮过度,肿恢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洋溢,则咳嗽喘逆,当先攻其冲气令止,再治其咳,咳止,喘自减轻,先治新病,水当在后。

【14.60】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为石水;沉迟,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为皮水,属太阳;虚肿,属气分,发其汗以后,脉沉,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麻黄加术汤主之。

【14.61】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已黄芪汤主之。


相关文章

  • 郝万山老师谈桂林古本伤寒论,[讨论]古本的临床效果
  • 刚听完郝万山老师讲的"阳明热证",里面谈到了桂本.前几天刚欣喜的下载了咱们论坛校对的桂本,作为一个中医新手,在桂本的争论面前,显的不知何去何从,一直在看郝老师的讲座,所以很想听听他的看法,没想到在这节讲到了,总的来说郝老 ...查看


  • 读一读桂林古本伤寒论23
  •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01 [14.62]风水,恶风,一身全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12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 ...查看


  • 桂林古本 伤寒论 方证
  • 桂林古本原文 一.六经总纲 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麻黄汤:麻桂杏甘 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白虎汤:知膏甘粳 大承气汤:厚枳硝大黄 小承气汤:厚枳实大黄 调胃承气汤:甘草硝大 ...查看


  • 古本康平伤寒论与现行宋本[伤寒论]版本可信度研究|仲景原文
  • 古本康平伤寒论与现行宋本<伤寒论>版本可信度研究(转自春秋楚子博客) <古本康平伤寒论>(简称康平本,下同),系已故著名老中医叶橘泉先生藏书.1946年叶老"在极端艰困中,精疲力倦而自筹排版付印,印数极少, ...查看


  • 1958年资料4 古本康平伤寒论
  • 近世所研究的伤寒论,非仲景的原来面目,已世所公认,毋须异议.即以晋太医令王叔和撰次后的版本来看,究竟那个是叔和撰次的原本?尚不能肯定. 伤寒论:经历代的兵荒战乱,后人的一再附会,在今天要想考证他那一句是仲景言:那一句是叔和笔:那里是讹字愆文 ...查看


  • 中医书籍推荐
  • 一.黄煌教授推荐的书: 1.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费伯雄) 2.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3.医醇誊义 4.皇汉医书(汤本求真) 5.余听鸿医案 6.郑钦安医书阐释 7.伤寒心悟 8.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医研究院) 9.吴佩衡医案 10.医学衷 ...查看


  • 现代中医整体观:从无字处看症状
  • 中医书友会第90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宋柏杉 ⊙ 整理/罗银星 编辑/王超 ⊙ 校对/徐靖婷 I导读:宋老师讲了两个病例:一个肺癌,一个胃反,大家看看自己能选出和宋老师一样的方子吗?为什么说现代中医药从无字处看症状呢? 现代 ...查看


  • 中国古典医学大全电子书阅读
  • 黄帝素问直解 [阅读] [下载]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阅读] [下载] 黄帝灵枢经叙 [阅读] [下载]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阅读] [下载] 黄帝内经素问 [阅读] [下载]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阅读] [下载] 黄帝内经太素 [阅读] ...查看


  • 桂枝二越婢一汤考
  • 通行本27條: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鄭欽安<傷寒恆論>:"此條言發熱惡寒者,邪犯太陽之表也,熱多寒少者,風邪之盛而寒邪之輕也,以越婢湯治之,取桂枝以伸太陽之氣,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