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在教誨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恭恭敬敬的去領受。聽說現在的孩子都是「一言九頂」,這個頂是頂回去的頂,對於父母沒有恭敬之心。孩子是一言九頂,那我們現在是不是對父母講話也很恭敬?上行下效,假如我們對父母講話不耐煩,無形當中已經給孩子不好的影響。假如父母在教訓我們的時候,我們還常常頂嘴,這個壞的榜樣孩子就學去了。所以「父母教,須敬聽」。很多朋友說,我父母講我的,很多都不是事實,所以我要解釋一下,我要把他頂回去才行。父母在教訓我們的時候,他的情緒都比較高昂,你再回嘴,只會讓情況愈來愈糟,到時候可能父子都吵起嘴來。所以,這個時候應該靜靜聆聽。

假如父親跟我們講了十個問題,其中只有三件是真的,那我們應該好好反省這三個缺失;至於那七個缺失,我們也不用去辯解。等父親罵完之後,等他靜下心來,他自己也會感覺到,剛剛的責備可能過了頭,而我責備過了頭,孩子居然一句話也沒有反駁,反而父母對我們會愈來愈尊敬,我這個孩子還真有修養。當父母覺得自己罵過頭,很可能他就會過來坐一下,或者削個水果:來來來,吃水果。要緩和一下那個氣氛。這個時候你可不能說:爸爸,你剛剛罵我罵過頭了。那爸爸會面子就很不好受。這個時候我們也要體恤,父母已經覺得剛剛罵過頭,這個當下你要說:爸爸,你最近不是要身體檢查嗎?哪天我請假帶你去。你爸爸本來覺得有一點內疚,你又對他這麼恭敬,父親這個內疚感就沒了,甚至於會非常歡喜:我的兒子真好,真孝順。當父母對我們的信任愈高,我們所給予他的建議他就愈能接受。

孔老夫子有提到「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都會比較貪,比較沒安全感,會患得患失。這個時候我們為人子女要常常勸導父母,放下世間這些執著;而當父母對你愈信任,你的話他愈能接受。當父母對這些執著都能放下,進一步你再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當然也能夠歡喜接受。而「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我們這一生能有這麼好的機會聞到念佛法門,我們也希望父母這一生能夠了生脫死,能夠離苦得樂。要讓父母能夠堅信、修學,也要先奠基在我們給予父母的信任之上。

很多人學了佛法以後,覺得很好,就馬上要讓父母接受,結果父母反而不能接受。很多人他就覺得父母沒有善根,不能接受,其實問題不在父母,在哪裡?在我們自己。因為學了之後,我們有沒有依照佛陀說的,要先從「淨業三福」,要先從哪裡?「孝養父母」做起。我們都會給佛寺裡面的師父送紅包,有沒有給父母送紅包?可能也沒有。我們見到師父給師父磕頭,見到父母有沒有磕頭?沒有磕頭!所以父母說,你學佛以後,外面的人比較親,自己家人不親。看到師父、同修笑容滿面,客客氣氣。回到家裡,馬上變個臉,每天都看著:你們為什麼不學佛?你們為什麼這麼多缺點?常常都是看家裡人的過失,那家裡人對於學佛的感受是什麼?避之唯恐不及,學了,假如學成這樣,我也不要學。所以,家裡的人對於佛法的態度,跟我們是息息相關。

所以我們學了之後,要對父母更孝敬,要對家庭更盡責任。你不能學了佛以後,家裡的事不做,每天都跑到道場去煮飯,你的先生、兒子都沒飯吃,這個就本末倒置。這個時候我們不只沒有宣傳佛法,很可能是以身謗佛法,因為讓家裡人都覺得不要學佛,學佛不好。那我們就障礙了家裡的人學佛的因緣。好,所以「父母教,須敬聽」。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5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在教誨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恭恭敬敬的去領受。聽說現在的孩子都是「一言九頂」,這個頂是頂回去的頂,對於父母沒有恭敬之心。孩子是一言九頂,那我們現在是不是對父母講話也很恭敬?上行下效,假如我們對父母講話不耐煩,無形當中已經給孩子不好的影響。假如父母在教訓我們的時候,我們還常常頂嘴,這個壞的榜樣孩子就學去了。所以「父母教,須敬聽」。很多朋友說,我父母講我的,很多都不是事實,所以我要解釋一下,我要把他頂回去才行。父母在教訓我們的時候,他的情緒都比較高昂,你再回嘴,只會讓情況愈來愈糟,到時候可能父子都吵起嘴來。所以,這個時候應該靜靜聆聽。

假如父親跟我們講了十個問題,其中只有三件是真的,那我們應該好好反省這三個缺失;至於那七個缺失,我們也不用去辯解。等父親罵完之後,等他靜下心來,他自己也會感覺到,剛剛的責備可能過了頭,而我責備過了頭,孩子居然一句話也沒有反駁,反而父母對我們會愈來愈尊敬,我這個孩子還真有修養。當父母覺得自己罵過頭,很可能他就會過來坐一下,或者削個水果:來來來,吃水果。要緩和一下那個氣氛。這個時候你可不能說:爸爸,你剛剛罵我罵過頭了。那爸爸會面子就很不好受。這個時候我們也要體恤,父母已經覺得剛剛罵過頭,這個當下你要說:爸爸,你最近不是要身體檢查嗎?哪天我請假帶你去。你爸爸本來覺得有一點內疚,你又對他這麼恭敬,父親這個內疚感就沒了,甚至於會非常歡喜:我的兒子真好,真孝順。當父母對我們的信任愈高,我們所給予他的建議他就愈能接受。

孔老夫子有提到「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都會比較貪,比較沒安全感,會患得患失。這個時候我們為人子女要常常勸導父母,放下世間這些執著;而當父母對你愈信任,你的話他愈能接受。當父母對這些執著都能放下,進一步你再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當然也能夠歡喜接受。而「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我們這一生能有這麼好的機會聞到念佛法門,我們也希望父母這一生能夠了生脫死,能夠離苦得樂。要讓父母能夠堅信、修學,也要先奠基在我們給予父母的信任之上。

很多人學了佛法以後,覺得很好,就馬上要讓父母接受,結果父母反而不能接受。很多人他就覺得父母沒有善根,不能接受,其實問題不在父母,在哪裡?在我們自己。因為學了之後,我們有沒有依照佛陀說的,要先從「淨業三福」,要先從哪裡?「孝養父母」做起。我們都會給佛寺裡面的師父送紅包,有沒有給父母送紅包?可能也沒有。我們見到師父給師父磕頭,見到父母有沒有磕頭?沒有磕頭!所以父母說,你學佛以後,外面的人比較親,自己家人不親。看到師父、同修笑容滿面,客客氣氣。回到家裡,馬上變個臉,每天都看著:你們為什麼不學佛?你們為什麼這麼多缺點?常常都是看家裡人的過失,那家裡人對於學佛的感受是什麼?避之唯恐不及,學了,假如學成這樣,我也不要學。所以,家裡的人對於佛法的態度,跟我們是息息相關。

所以我們學了之後,要對父母更孝敬,要對家庭更盡責任。你不能學了佛以後,家裡的事不做,每天都跑到道場去煮飯,你的先生、兒子都沒飯吃,這個就本末倒置。這個時候我們不只沒有宣傳佛法,很可能是以身謗佛法,因為讓家裡人都覺得不要學佛,學佛不好。那我們就障礙了家裡的人學佛的因緣。好,所以「父母教,須敬聽」。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5


相关文章

  • 八卦安装六爻世应
  • 一.乾宫八卦 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遁 天地否 父母戌土 ▅▅▅▅▅ 世 父母戌土 ▅▅▅▅▅ 父母戌土 ▅▅▅▅▅ 父母戌土 ▅▅▅▅▅ 应 兄弟申金 ▅▅▅▅▅ 兄弟申金 ▅▅▅▅▅ 兄弟申金 ▅▅▅▅▅ 应 兄弟申金 ▅▅▅▅▅ 官鬼午 ...查看


  • 父母宫论命要诀
  • 父母宫(相貌宫)论命要诀 (1)凡父母宫有紫微.天府.太阳.太阴.天同.天相.天梁.禄存.左辅.右弼等吉曜庙旺守值,主不克父母,感情和美,能享高寿,尽孝道之义:凡有七杀.破军.贪狼.武曲.巨门.廉贞等恶星守值,均属不吉之兆,再加四煞忌星刑克 ...查看


  •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清池镇初级中学 王金胜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树立孝敬父母的观念, 将对父母的孝敬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分 ...查看


  •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 教案(二)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背景] 1. 国家教育部去年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学校抓住不同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其重点教 ...查看


  • 小学生关于孝敬父母演讲稿
  • 学会感恩 孝敬父母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六年级二班的冯瑞,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会感恩 孝敬父母>.同学们,你们还 记得这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 三 ...查看


  • 初中思想品德山东人民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 初中思想品德·山东人民版·八年级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单元导航 [内容概要] 本单元以"爱"为情感主线,从爱家庭上升到爱国家,从与父母平等沟通延伸到维护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把爱国和爱家统整在一个单元里,有利于我们在情感上 ...查看


  • 5.两代人的对话导学案
  •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二节 两代人的对话 预习题纲 学习目标: 1. 懂得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提高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行为 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2. 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查看


  • [案例分析]养父母可以继承养子女的死亡赔偿金吗
  • [案情介绍] 女儿的赔偿金生父母养父母谁该继承根据<收养法>23条和收养关系成立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养子女先于养父母死亡,养父母也与生父母一样,有继承养子女遗 ...查看


  • 六十四卦爻象全图---知泰阁易学网
  • 乾宫八卦属金: 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逐 天地否 父母戌土 ▅▅▅▅▅ 世 兄弟申金 ▅▅▅▅▅ 官鬼午火 ▅▅▅▅▅ 父母辰土 ▅▅▅▅▅ 应 妻财寅木 ▅▅▅▅▅ 子孙子水 ▅▅▅▅▅ 父母戌土 ▅▅▅▅▅ 兄弟申金 ▅▅▅▅▅ 官鬼午火 ...查看


  • 初一第三课 关爱父母 学会孝顺
  • 第三课 关爱父母 学会孝顺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长辈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的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