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论文

我所了解的艾滋病

----关爱生命,摒弃偏见

学院:计算机学院 学号:[1**********]02 姓名:李云

摘要

艾滋病,自从1981年首次被发现,就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无法战胜的恶魔,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但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了解它。这就导致当今社会上该病患者缺乏关爱、不受尊重、很早就失去生活希望的现状。

关键词

AIDS 、HIV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鸡尾酒疗法、红丝带

引言

当今社会,很多人仍对艾滋病存在很多误解,使得很多艾滋病人不被尊重、缺乏社会关爱。本文将从大家对于艾滋病的误解谈起,为大家揭开艾滋病的真正面貌,它如何传播,有何症状,在我国现状如何,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以及我们要如何关爱艾滋病人送去关爱。

正文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当人们还不知道艾滋病的真正面目的时候,它就如同一个隐形的恶魔,它的阴影萦绕在非洲患病区人民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终于,1981年,美国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它的神秘面纱被揭去,被命名为" 艾滋病" 。可是尽管艾滋病已经不再神秘,但是由于没有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及它当时的不可治愈性,不久以后,这个来自地狱的恶魔迅速笼罩了全世界。

当今社会,几乎所有已经有一定自我意识的人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几乎不可治愈的疾病,大家对它采取绝对的远离态度,这也就导致只有很少人真正了解艾滋病。对于艾滋病,很多人了解成一种肮脏的、不可提及的疾病,对于艾滋病人则更加冷漠歧视,避

之唯恐不及,造成很多艾滋病人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

的压力,难以接受现状,过早的对于生活失去希望。这些都

源于社会公众对于艾滋病的不了解甚至误解。

我们所说的艾滋病是英语"AIDS" 的中文名称,全称是“获

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简称HIV ,形态如左图)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

通过攻击人体CT4细胞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

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

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大家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冷漠皆源自于对艾滋病的恐惧,

怕被传染所以干脆绝对的不接触。确实,艾滋病存在一定的

感染风险,因为大多数感染了HIV 的人, 仍然是健康的, 并能

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

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HIV 传染给其他人。但企传播途径却十分有限,主要包括三种:

(1)性传播, 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 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 通过接受HIV 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 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 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 感染者体液或HIV 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 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 感染HIV 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 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

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例如拥抱握手等并不会导致HIV 的传播。所以大家只要注意采取相应的针对传染途径的预防措施,基本是不会被传染的。大家也无需与艾滋病患者保持多大的距离,他们只是普通的病人,甚至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因为他们从被确认病情起,就被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

截至2014年4月,我国疾控中心报告显示,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462953例,死亡142223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指的是目前报告存活的人数,不包括没有被医疗机构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而根据《2011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HIV )78万人(62~94万人),女性占28.6%;艾滋病(AIDS )病人15.4万人(14.6~16.2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0.046%~0.070%)。我国有如此多的人感染艾滋病,那么这些人一般能活多久呢?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HIV 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HIV 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有症状期。HIV 急性感染期一般会出现2-6周的感冒症状,且会很快消失。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 携带者,表面与正常人无异,该阶段有长有短,2-20年不等。而机体一旦进入有症状期就会无法控制,一般在12至18月内死亡。

由于艾滋病目前仍不可治愈,有些人称其为“超级绝症”。尽管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目前艾滋病仍为不治之症,目前仅有一名德国男子因特殊的基因缺陷以及难得的患病情况而康复,著名的鸡尾酒疗法也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根治,而且全世界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 超级癌症" 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患者基本等于被下了死亡判决书,为什么我们还要对他们落井下石?

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想法并非最近才提出,早在1991年,美国

纽约第一次出现以红丝带代表的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关心活动。如

今,红丝带(右图)已经成为对HIV 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这

一标志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佩戴,用来表示他们对HIV 和艾滋病

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 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

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红丝带成为一种希望的象征,象征疫

苗的研究和治疗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 感染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红丝带代表着一种支持,支持HIV 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

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

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

最后我想要对那些不幸的同胞说,生命非常可贵,比痛苦、绝望更有力的是平静、宽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不幸成为携带者,也要有尊严的活下去,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内心,好好去爱,去生活。记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要辜负了美好晨光。

我所了解的艾滋病

----关爱生命,摒弃偏见

学院:计算机学院 学号:[1**********]02 姓名:李云

摘要

艾滋病,自从1981年首次被发现,就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无法战胜的恶魔,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但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了解它。这就导致当今社会上该病患者缺乏关爱、不受尊重、很早就失去生活希望的现状。

关键词

AIDS 、HIV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鸡尾酒疗法、红丝带

引言

当今社会,很多人仍对艾滋病存在很多误解,使得很多艾滋病人不被尊重、缺乏社会关爱。本文将从大家对于艾滋病的误解谈起,为大家揭开艾滋病的真正面貌,它如何传播,有何症状,在我国现状如何,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以及我们要如何关爱艾滋病人送去关爱。

正文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当人们还不知道艾滋病的真正面目的时候,它就如同一个隐形的恶魔,它的阴影萦绕在非洲患病区人民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终于,1981年,美国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它的神秘面纱被揭去,被命名为" 艾滋病" 。可是尽管艾滋病已经不再神秘,但是由于没有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及它当时的不可治愈性,不久以后,这个来自地狱的恶魔迅速笼罩了全世界。

当今社会,几乎所有已经有一定自我意识的人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几乎不可治愈的疾病,大家对它采取绝对的远离态度,这也就导致只有很少人真正了解艾滋病。对于艾滋病,很多人了解成一种肮脏的、不可提及的疾病,对于艾滋病人则更加冷漠歧视,避

之唯恐不及,造成很多艾滋病人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

的压力,难以接受现状,过早的对于生活失去希望。这些都

源于社会公众对于艾滋病的不了解甚至误解。

我们所说的艾滋病是英语"AIDS" 的中文名称,全称是“获

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简称HIV ,形态如左图)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

通过攻击人体CT4细胞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

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

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大家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冷漠皆源自于对艾滋病的恐惧,

怕被传染所以干脆绝对的不接触。确实,艾滋病存在一定的

感染风险,因为大多数感染了HIV 的人, 仍然是健康的, 并能

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

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HIV 传染给其他人。但企传播途径却十分有限,主要包括三种:

(1)性传播, 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 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 通过接受HIV 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 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 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 感染者体液或HIV 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 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 感染HIV 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 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

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例如拥抱握手等并不会导致HIV 的传播。所以大家只要注意采取相应的针对传染途径的预防措施,基本是不会被传染的。大家也无需与艾滋病患者保持多大的距离,他们只是普通的病人,甚至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因为他们从被确认病情起,就被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

截至2014年4月,我国疾控中心报告显示,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462953例,死亡142223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指的是目前报告存活的人数,不包括没有被医疗机构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而根据《2011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HIV )78万人(62~94万人),女性占28.6%;艾滋病(AIDS )病人15.4万人(14.6~16.2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0.046%~0.070%)。我国有如此多的人感染艾滋病,那么这些人一般能活多久呢?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HIV 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HIV 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有症状期。HIV 急性感染期一般会出现2-6周的感冒症状,且会很快消失。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 携带者,表面与正常人无异,该阶段有长有短,2-20年不等。而机体一旦进入有症状期就会无法控制,一般在12至18月内死亡。

由于艾滋病目前仍不可治愈,有些人称其为“超级绝症”。尽管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目前艾滋病仍为不治之症,目前仅有一名德国男子因特殊的基因缺陷以及难得的患病情况而康复,著名的鸡尾酒疗法也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根治,而且全世界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 超级癌症" 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患者基本等于被下了死亡判决书,为什么我们还要对他们落井下石?

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想法并非最近才提出,早在1991年,美国

纽约第一次出现以红丝带代表的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关心活动。如

今,红丝带(右图)已经成为对HIV 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这

一标志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佩戴,用来表示他们对HIV 和艾滋病

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 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

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红丝带成为一种希望的象征,象征疫

苗的研究和治疗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 感染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红丝带代表着一种支持,支持HIV 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

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

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

最后我想要对那些不幸的同胞说,生命非常可贵,比痛苦、绝望更有力的是平静、宽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不幸成为携带者,也要有尊严的活下去,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内心,好好去爱,去生活。记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要辜负了美好晨光。


相关文章

  •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 158中N3tN病性病2005年4月第11卷第2期 ChinaJAIDS/STDV01.11 No.2Apt.2005 ・综述・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林丹华1,方晓义1,李晓铭2,徐洁1,刘惠3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 ...查看


  • 以案说法论文 2
  • 由中国首例艾滋病就业歧视案 --引起的艾滋病相关方面的思考 摘要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人们谈起它来总是脸色大变.虽然艾滋病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但由于人们的不了解.社会的歧视,给艾滋病患者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此,将就艾滋病这一问 ...查看


  • 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和未来
  • ・综述・ 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和未来 康来仪 潘孝彰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流行病学; 机会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R512.91;R3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708(2002)0120052204 20 ...查看


  •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教师及研究方向
  • <政治社会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主编)等教材7部. 向德平:男,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 ...查看


  • 近30年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思想战线 2011年第3期第37卷l13,2011Vol137 近30年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徐义强 摘 要:在医学人类学近30年的学科建设中,我国一些学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翻译了一批国外著作,开展了一些应用性研究,近些年还成立了 ...查看


  • 当代艾滋病流行趋势和防治措施
  •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4058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5 年 7 月 A 第 2 卷第 19 期Jul. A 2015 Vol. 2 No. 19 当代艾滋病流行趋势和防治措施 李庆华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


  • 关于公共场所艾滋病预防卫生监督工作的体会
  • 摘要:本文阐述了公共场所艾滋病的预防卫生监督的主要工作内容与自身的工作体会,分析了现今我国公共场所艾滋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公共场所艾滋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工作中的缺陷进行研究.笔者参与了公共场所艾滋病预防卫生监督工作后有了些许 ...查看


  • 皮肤科医生
  • 一.上海华山医院 1.徐金华 职称: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过敏性皮肤病,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各种性病的治疗 医生简介: 徐金华,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博导,1963年6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1985年8月 ...查看


  • 医学分子生物学论文
  • 一.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在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再仅仅是患者,而会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询医问诊的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的缺欠或某个系统有病患的患者,相当多的人是为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