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桃花源记

八(上)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 文学常识识记

2、 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3、 课文的理解

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东晋)朝的(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是我国(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二、字词句翻译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作为 顺着 的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鲜艳美丽 落花 繁多的样子 对。。感到惊异 向前 走到。。的尽头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隐隐约约 好像 舍弃 只、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 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房屋 整齐的样子 类

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然自 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全、都 指老人、小孩

乐。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竟、竟然 详细地 通“邀”邀请 听说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 邑人来此 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全、都 带领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于是、就 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竟、竟然 不用说,更不用说 感叹、惋惜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 外人道也。”

邀请 全、都 离开 告诉 不值得 对 说 既出,得其船,便 扶 向 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已经 顺着 旧的、从前的 做标记 等到 到

其往,寻 向所 志, 遂 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 往。 寻找 标记 终于 高兴地样子 计划 未果,寻 病终。后遂 无问 津 者。

随即、不久 于是 访求、探索 津:渡口

三、通假字

1、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词

1、 交通 古: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 古:妻子儿女

今:成年男子的配偶

3、无论 古:不要说 ,(更)不要说

今:表示条件的连词

4、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5、鲜美 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好

6、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地方

五、一词多义

1、 舍:(1)便舍船:舍弃

(2)屋舍俨然:屋舍

2、寻:(1)寻向所至:寻找

(2)寻病终:随即、不久

3、志:(1)寻向所志:标记

(2)处处志之:做标记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志趣

4、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5、属:(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2)属予作文以寄之:通“嘱”嘱托、嘱咐

(3)召令徒属,徒属皆曰:等、辈

(4)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5)属引凄异:连接

6、若 (1)仿佛若有光:好像

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门庭若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

曾不孀妻弱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

(4)若有作奸犯科:如果、假如

7、乃:(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竟然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3)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于是、就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就是

8、遂:(1)遂于外人间隔:于是、就

(2)遂迷,不复得路:终于

9、及:(1)及郡下,诣太守:等到

及鲁肃过浔阳

及日中则如盘盂

(2)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六、同义词

1、都(1)悉如外人

(2)并怡然自乐

(3)咸来问讯

(4)皆出酒食

2、沿、顺着(1)缘溪行

(2)便扶向路

七、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向前

八、重要句子翻译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遂迷,不复得路。

九、课文理解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自然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太守等人再寻桃花源未果的经过。

2、整体把握 全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从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到离开桃花源、然后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经过,描写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作者虚构了这么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是他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十、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表现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花源里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桃花源的形成与经过(桃花源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十一、课文理解

1、 第2段文字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

A: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B: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C: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2、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答:1 生活 2 衣着 3 心情

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答:①为源外的社会黑暗动荡而叹惋

②为源外人民一直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而叹惋

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4、 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

能否得以实现?

答: ①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纷扰;人人各尽其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②不能实现,可见当时人民厌倦了痛苦黑暗的生活与战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黑暗社会的鄙弃和批判。

6、“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到底存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社会呢?说说理由. 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

满的精神寄托。

7、陶渊明的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为现实?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不能变为现实,虽然这种理想只是他的一种空想,却对现实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积极意义:寄托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反映人民反压迫反战争的美好愿望。

消极意义: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八(上)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 文学常识识记

2、 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3、 课文的理解

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东晋)朝的(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是我国(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二、字词句翻译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作为 顺着 的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鲜艳美丽 落花 繁多的样子 对。。感到惊异 向前 走到。。的尽头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隐隐约约 好像 舍弃 只、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 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房屋 整齐的样子 类

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然自 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全、都 指老人、小孩

乐。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竟、竟然 详细地 通“邀”邀请 听说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 邑人来此 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全、都 带领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于是、就 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竟、竟然 不用说,更不用说 感叹、惋惜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 外人道也。”

邀请 全、都 离开 告诉 不值得 对 说 既出,得其船,便 扶 向 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已经 顺着 旧的、从前的 做标记 等到 到

其往,寻 向所 志, 遂 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 往。 寻找 标记 终于 高兴地样子 计划 未果,寻 病终。后遂 无问 津 者。

随即、不久 于是 访求、探索 津:渡口

三、通假字

1、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词

1、 交通 古: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 古:妻子儿女

今:成年男子的配偶

3、无论 古:不要说 ,(更)不要说

今:表示条件的连词

4、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5、鲜美 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好

6、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地方

五、一词多义

1、 舍:(1)便舍船:舍弃

(2)屋舍俨然:屋舍

2、寻:(1)寻向所至:寻找

(2)寻病终:随即、不久

3、志:(1)寻向所志:标记

(2)处处志之:做标记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志趣

4、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5、属:(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2)属予作文以寄之:通“嘱”嘱托、嘱咐

(3)召令徒属,徒属皆曰:等、辈

(4)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5)属引凄异:连接

6、若 (1)仿佛若有光:好像

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门庭若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

曾不孀妻弱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

(4)若有作奸犯科:如果、假如

7、乃:(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竟然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3)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于是、就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就是

8、遂:(1)遂于外人间隔:于是、就

(2)遂迷,不复得路:终于

9、及:(1)及郡下,诣太守:等到

及鲁肃过浔阳

及日中则如盘盂

(2)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六、同义词

1、都(1)悉如外人

(2)并怡然自乐

(3)咸来问讯

(4)皆出酒食

2、沿、顺着(1)缘溪行

(2)便扶向路

七、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向前

八、重要句子翻译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遂迷,不复得路。

九、课文理解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自然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太守等人再寻桃花源未果的经过。

2、整体把握 全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从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到离开桃花源、然后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经过,描写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作者虚构了这么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是他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十、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表现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花源里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桃花源的形成与经过(桃花源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十一、课文理解

1、 第2段文字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

A: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B: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C: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2、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答:1 生活 2 衣着 3 心情

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答:①为源外的社会黑暗动荡而叹惋

②为源外人民一直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而叹惋

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4、 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

能否得以实现?

答: ①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纷扰;人人各尽其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②不能实现,可见当时人民厌倦了痛苦黑暗的生活与战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黑暗社会的鄙弃和批判。

6、“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到底存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社会呢?说说理由. 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

满的精神寄托。

7、陶渊明的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为现实?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不能变为现实,虽然这种理想只是他的一种空想,却对现实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积极意义:寄托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反映人民反压迫反战争的美好愿望。

消极意义: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相关文章

  • 桃花十朵怎么分
  • 桃花风水去留由你 [催桃花法]未婚男女在自己的生肖桃花位放置桃花或玫瑰花9朵,在流年天喜位放置百合花,在流年红鸾星位放玫瑰9朵,半年后必然遇桃花运!百试百灵 自酉宫起子逆行至座山地支止为坐天禧.自酉宫起子逆行至太岁支止.红鸾星在天禧星的对宫 ...查看


  • 我爱桃花(350字)作文
  • 精选作文:我爱桃花(350字)作文 春天来了,许多花都开了.有杏花.桃花.迎春花. 梨花.君子兰„„其中,我最喜欢桃花. 桃花可美啦!你见过吗?桃花的颜色有很 多种,红的似火,白的似玉.近看桃花,它由五片花瓣组成,每一朵都白里透红,花瓣圆圆 ...查看


  • 从八字看人的命理桃花
  • 文章来源:http://www.xuandetang.com 从八字看人的命理桃花 命犯桃花一般是指男女之间感情上的关系,运势上出现爱情纠结或异性缘非常好等情况,好的桃花使你爱情顺利,且很有异性人缘:烂桃花会使你陷入爱情困局中,且跟异性易纠 ...查看


  • 紫微斗数命盘如何观察男女桃花之迹象
  • 紫微斗數命盤如何觀察男女桃花之跡象2009年07月19日 星期日 11:00紫微斗數命盤如何觀察男女桃花之跡象 一般而言,生年化星乃是與生俱來之格,一個命排出,只要看生年化祿星與生年化科星是否有入坐本命宮.兄弟宮.子女宮.疾厄宮.官祿宮.福 ...查看


  • 渠红岩 | 中国古代桃花的物候意义
  • 中国古代桃花的物候意义 渠红岩 内容提要:在农耕和畜牧社会条件下,物候对古人来说极为重要.桃花常见,阳春三月开花,花色鲜艳,因而常被人们作为春耕和其他农事开始的信号,古代农书.类书等文献也多以桃花开作为春天的物候.基于对桃花物候的认识,文人 ...查看


  •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 古代文魁给湖南留下了两篇名文,一篇是<岳阳搂记>,另一篇是<桃花源记>.桃花源植根于武陵的桃源,岳阳楼定位于巴陵的洞庭,游客前来访古.探幽,在不知不觉中,灵魂得到洗涤,境界得到升华. <桃花源记>倾注了陶 ...查看


  • 桃花的诗句
  • 桃花的诗句 1.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刘商<题水洞二首> 2.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3.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 ...查看


  • 21[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 训练:<桃花源记> 一 填空题 1<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 ,又名 字 ,私谥 ,自号 浔阳柴桑人, 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 的时代,本文原是 中的" ".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 ,现在 ...查看


  • 浅谈[桃花源记]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 浅谈<桃花源记>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摘要:<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著名散文,代表其散文创作的最高峰,一般都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陶渊明"乌托邦"的社会理想.然而,从这篇散文中,我们还能看 ...查看


  • 大林寺桃花
  •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宋 欧阳修 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唐 杜 甫 江上人家桃树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