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头像印在了日本万元钞票上

福泽谕吉头像印在了日本万元钞票上

(2013-08-29 16:17:24)

转载▼

2012年夏天,我第一次见到日本最高额纸币一万日元的时候,还以为纸币上的那个人是日本的某位天皇,要不就是丰臣秀吉啊伊藤博文啊大久保利通之类的著名政治家。后来才知道,此人既不是哪个天皇,也不是某位首相,而是一个出身平民、终身未仕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叫福泽谕吉。

对福泽谕吉其人,我早就有所了解,对他既敬又恨,感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劝学篇》、《文明概略论》、《脱亚论》等,主要思想是反对封建专制、崇尚自由平等,呼吁日本脱离东方愚昧文化,全盘西化。

虽然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名人,但毕竟是一介平民,终身未得一官半职,没有什么文治武功,日本人怎么把他的头像印到最高额的日元上呢?一个教书匠有何德何能啊?

少年时期曾受中华文化熏陶

福泽谕吉生于1835年1月10日。他的父亲福泽百助是一个俸禄微薄的知识分子,喜欢收藏中国古书,致力于研究中华文化,是当地名望颇高的汉学家。在谕吉诞生的那一天,福泽百助恰好买到了中国清朝的上谕条例六十余册,认为非常吉利,于是给新生儿子取名‚谕吉‛。

不幸的是,在谕吉18个月大的时候,福泽百助因病去世,谕吉家境顿时陷入贫困。谕吉幼时,常制作手工艺品卖掉以贴补家用,无暇读书识字,直到十四五岁,才开始学习汉语,阅读家中所藏汉文书籍。可以说,谕吉最初接受的是中华文化,光《左传》一书他就读了11遍,年纪虽小,已是一个地道的汉学家。

1842年,清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消息震惊日本。长期以来,日本都是以华为师,而清国败给英国,使‚天朝大国‛的形象开始在一些日本人的心目中崩塌。

1853年,4艘美国军舰来到日本,逼迫日本幕府开港通商。与当时的中国人一样,西方人的船坚炮利让日本人震惊不已。第二年,福泽谕吉离开故乡赴长崎学习炮术,之后又到大阪钻研物理和医学。

他在接触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识之后,逐渐认识到儒家文化反科学、反文明的本质,开始鄙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也包括日本的专制文化。

出洋见了大世面

1858年,25岁的福泽谕吉学有所成,受聘到江户教授兰学(荷兰语及学术)。次年冬天,德川幕府依据‚日美通商条约‛,决定派遣军舰咸临号护送使节到美国华盛顿交换商约。谕吉经朋友推荐,获得咸临号舰长木村的准许,作为随员赴美。 一到美国,‚当这些腰里带着佩刀,脚上穿着草鞋的日本使节刚刚走进下榻的饭店,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日本,只有那些非常富有的人才舍得买一寸见方的绒毡做钱包或烟盒,而美国人竟然把整块绒毡铺在地上,穿着鞋在上面走来走去‛。

这是谕吉第一次走出国门,虽然走马观花,毕竟大开眼界,为此他对带他出国的木村感恩戴德,终身不忘。以后每逢年节,谕吉必定亲往木村家中问候。谕吉成名后,木村请谕吉为他的著作作序,而谕吉在序言中仍谦称自己是‚木村前舰长的仆从‛。

1861年12月,日本幕府派遣使节到欧洲,谕吉作为译员随行,周游了法、英、荷、俄、葡等国。这一次旅欧,促成了谕吉思想的改变。

行前,由于听说外国食宿不便,他们随船带了几百箱大米、数十个铁丝灯笼。可到了巴黎一看,他们住的旅馆是五层楼,无数汽灯将室内外照得亮如白昼,饭厅里摆满了山珍海味,‚这时不管多么讨厌西洋人,心理也不会有‘攘夷’之念了‛。 谕吉对于西方经济社会的各种问题,诸如医院的经营、银行的业务、邮政、征兵法规、政党、舆论和选举等问题,都作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认识到,西方物质的发达仅是表面,而根本在于制度的进步。只有建立与人性相适应的制度,才能激励人的创造性,由此自然而然会导致物质的丰富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回到日本后,福泽谕吉开始著书立说,宣传西方文明。他撰写了《西洋事情初编》,记录了他旅欧一年的所见所闻,也让广大日本人民大开眼界。在《劝学篇》中,他批判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和儒学思想,认为文明的关键是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个人独立则一家独立,一家独立则国家独立‛。他深感日本以前的制度非变不可,同时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他讽刺中国是‚不擅变革之国,一两千年只知固守古人之言而根本不知随机应变,妄自尊大之风盛行……‛

开日本新式教育之先河

1867年,谕吉再度赴美,考察了美国东部各州。此次他认识到了教育对于国家强盛的重大作用,他认为:‚当今之急固属富国强兵,然富国强兵之本,唯在专心培育人才。‛回国后他就开办家塾——庆应义塾,效仿美国的私立学校,确立课程内容,以数理为基础,以培养‚独立心‛为旨趣。教材以谕吉从美国买回来的西学书刊为主,设法律、经济、数学、地理、历史等课程,开日本新式教育之先河。 而与之同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如何向西方学习。无论是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还是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都是侧重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福泽谕吉的认识显然要在魏源、张之洞等人之上。科技进步只是先进制度之果,无因哪来果?谕吉认为,学习西方文明,不仅仅是引

进科学技术这么简单,关键是引进西方的优良文化和先进体制,而要让人民接受西方的文化和体制,最重要的是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日本人民的精神面貌,才能把日本人由顺从的‚臣民‛培养成‚独立自尊‛的国民;也只有教育,才能让人民了解到学习西方文明的重要性,才能形成日本人的现代意识。

明治元年五月,上野发生战争,谕吉义塾的所在地距上野仅八公里,炮声隆隆可闻。谕吉在外面兵荒马乱的情况下,依然从容地向学生讲授美国的经济学,一时传为佳话。他曾勉励学生说:‚从前拿破仑称霸于欧陆时,荷兰国的命运,有如风前的残烛,岌岌可危。不特自己的本国,连印度地方的属地都被占据,没有一个地方可容它升扬国旗。但在世界上,还留着仅有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日本长崎的出岛。出岛是多年来荷兰人在日本居留的地方,欧洲的兵乱影响不到日本,悬挂在出岛的荷兰国旗,常在百尺竿头迎风飘扬,象征着荷兰王国从没有沦亡过,这是荷兰人一向引以自豪的。‛他以此比喻庆应义塾要如荷兰的出岛一样,不因骚乱而断绝过西学的命脉。他说:‚我们的庆应义塾没有停歇过一天。只要这所学塾存在一天,日本就是世界的文明国家!‛

当年的庆应义塾,如今已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脱亚入欧”:日本崛起之秘诀

在教学之余,福泽谕吉还勤奋著述,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鼓吹西方文明、批判东方文化的文章。他通过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反思,确立了其让日本从文化到体制全面‚脱亚入欧‛的思想。他在《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阐述其‚脱亚入欧‛思想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文章,当属他发表于1885年的《脱亚论》。他言简意赅地指出:‚国内无论朝野,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

文章写道:‚虽然我日本之国位于亚细亚东部,但国民的精神已经开始脱离亚细亚的顽固守旧,向西洋文明转移。然而不幸的是在近邻有两个国家,一个叫支那,一个叫朝鲜。这两国的人民,自古以来受亚细亚式的政教风俗所熏陶,这与我日本国并无不同。也许是因为人种的由来有所不同,也许是尽管大家都处于同样的政教风俗之中,但在遗传教育方面却有不尽相同之处。日、支、韩三国相对而言,与日本相比,支国与韩国的相似之处更为接近。这两个国家一样,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不思改进之道。‛

‚在当今交通至便的世界中,对文明的事物不见不闻是不可能的。但仅仅耳目的见闻还不足以打动人心,因为留恋陈规旧习之情是千古不变之理。如果在文明日新月异的交锋场上论及教育之事,就要谈到儒教主义。学校的教旨号称‘仁义礼智’,只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虚饰外表的东西。实际上岂止是没有真理原则的知识和见识,宛如一个连道德都到了毫无廉耻的地步,却还傲然不知自省的人。‛

‚虽说经常用‘唇齿相依’来比喻邻国间的相互帮助,但现在的支那、朝鲜对于我日本却没有丝毫的帮助。不仅如此,以西洋文明人的眼光来看,由于三国地理相接,常常把这三国同样看待。因此对支、韩的批评,也就等价于对我日本的批评。‛ ‚假如支那、朝鲜政府的陈旧专制体制无法律可依,西洋人就怀疑日本也是无法律的国家;假如支那、朝鲜的知识人自我沉溺不知科学为何物,西洋人就认为日本也是信奉阴阳五行的国家;假如支那人卑屈不知廉耻,日本人的侠义就会因此被掩

盖;假如朝鲜国对人使用酷刑,日本人就会被推测也是同样的没有人性。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福泽谕吉是个汉学家,能写汉诗,也擅书法,对中华文化造诣颇高。但他却是中华文化的叛逆,对中华文化的批评毫不留情,针针见血;他对中国人的批评,尖刻冷酷得让人难以接受。比如他讽刺儒家文化倡导的‚仁义礼智‛‚只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虚饰外表的东西‛,‚毫无知识和见识‛;他指责中国和朝鲜‚不知国家改进之道,在交通便利的现世中对文明事物也并非没有见闻,但却视而不见,不为心动,恋恋于古风旧习,与千百年前的古代无异‛;讽刺中国人信奉‚阴阳五行‛、‚自我沉溺不知科学为何物‛、‚卑屈不知廉耻‛;甚至认为日本与中国、朝鲜同为亚洲国家是‚一大不幸‛。这些论断,用句外交词令来说,真是‚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不过,联系到当时清朝的实际,应该说,福泽谕吉的大部分批评是恰如其分的。在《有支那色彩的东西应该摒弃》一文中,他尖锐地写道:

‚由于支那的迟钝,对文明为何物一无所知。据说近年来采纳了西洋的一些东西,但却止于器的层面,没有人关心文明的主义如何。不究其主义而单采用其器,认识只限于表面,就没有进步的希望。‛

‚支那国民与西洋人接触已有百年,其交接的方式只有商业贸易,外来者为利而来,内应者为利而应。交往的动机,除了利以外一无所有。‛

对西方先进科技的‚认识只限于表面‛,与西方交往‚只有商业贸易‛,‚交往的动机,除了利以外一无所有‛,这些不能不说切中清朝‚洋务运动‛的时弊,而且对后人也极具警醒作用。

对中国的蔑视其实源于重视

福泽谕吉指出中国的弊病是无可厚非的,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中国人的蔑视与敌意。他说:‚以上的理论如果没有错误的话,可以说终究不能指望今天的支那人能够开化。人民不开化,作为敌手就不足惧怕,作为朋友就不足利用。既知没有好处,那就对它避而远之,以防同流合污。双方的交往只限于商业,知识上的交往应一律断绝,其国的政教不采纳,其风俗不效法,以至衣服器玩之类的东西,不管其使用价值如何,只要有可替代的,支那品就要摒弃。我国现在是日新之国,必须防止邻国的弊风污染我文明。‛

鲁迅先生曾说:‚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福泽谕吉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对中国进行批评、嘲讽,恐怕也不全是因为他对中国的蔑视,这正说明中国在他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臵。中国再落后也是东方大国,是日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要邻国,他表面的蔑视正源于他骨子里对中国的重视。他羡慕中国的面积广大,物产丰富,鄙夷的背后实是出于嫉妒。在《到支那去应受奖励》一文中,他就不无艳羡地写道:‚支那是天兴的富国,大河直达四境,有舟楫之便,金银铜铁,矿脉历然,沃野千里,可谓东方田园。‛并由此而生觊觎之心。

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导师

在19世纪,被福泽谕吉同样瞧不起的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谕吉却朝思暮想要让朝鲜脱离中国,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他在《日支韩三国的关系》一文中说:‚如果虚妄自大的满清不知自己的空虚而以强大自居,以此次事变为借口干预朝鲜的内政外交,如果它说什么朝鲜国是我属国,朝鲜政府是北京政府的别府,属国别府发生的事本国本府加以处分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朝鲜亦敢甘于从属地位,支朝串

通一气敌视我日本……如果支那傲慢无理,使我日本人在世界上丧失体面,那我日本就应该勇敢应对,开启战端,将东洋的老大朽木一举摧毁。‛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前后,福泽谕吉写了一系列文章,鼓吹对中国开战。明明是侵略战争,福泽谕吉却写了一篇题为《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的文章,说:‚战争虽然发生在日清两国之间,而如果要问其根源,实在是努力于文明开化之进步的一方,与妨碍其进步的一方的战争,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本来日本国人对支那人并无私怨,没有敌意,而欲作为世界上一国民在人类社会中进行普通的交往。但是,他们却冥顽不灵,不懂普通的道理,见到文明开化的进步不但不心悦诚服,反而妨碍进步,竟敢无法无天,对我表示反抗之意,所以不得已才发生了此战。也就是说,在日本的眼中,没有支那人也没有支那国,只以世界文明的进步为目的,凡是妨碍和反对这一目的的都要打倒。‛

甲午海战以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告结束。但福泽谕吉却认为,日本仅仅消灭了中国的海军还远远不够,还难以使中国‚幡然悔悟‛,日本军队还要‚直冲北京‛。在《直冲北京可也》一文中,他写道:‚支那人千百年来在周公孔子的梦中沉睡不醒,自尊自大,蔑视他人,以堂堂中华圣人国自夸,只有让它看到自身的无知蒙昧,事事才不致碍手碍脚;若对自身蒙昧无知毫无认识,那就要将自家的臭气传到邻国,反对改革,以至妨碍文明开化的事业,此罪重不可恕。倘若对其任意胡为坐视不管,任凭它以无知蒙昧之力压制文明革新运动,那就会使它越发傲慢,不知最终会做出何等事情来。也就是说,今天的战争虽是日清两国之争,实际上却是文明与野蛮、光明与黑暗之战,其胜败如何关系到文明革新的命运。应该意识到我国是东亚先进文明的代表,非国与国之战,而是为着世界文明而战。给它顶门一针,乃至当头棒喝,启蒙昧国家之蒙,促其真正悔悟,甘心俯首于文明的脚下,以求上进,此为要紧。‛

福泽谕吉的这些文章,把侵略战争打扮成‚文明与野蛮、光明与黑暗之战‛,其实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法则和大国沙文主义,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薮和理论根源。

“日本伏尔泰”

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2月3日,福泽谕吉因脑溢血去世,享年68岁。日本国民识与不识皆哀痛不已,日本众议院也破例对一介平民身份的福泽谕吉发布悼词,使其备享哀荣。

应该说,作为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福泽谕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百多年前,悍然提出让日本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固有体制,全盘西化,无疑是惊世骇俗之论。有幸的是,他的思想得到了日本朝野的广泛认同。福泽谕吉自称‚雁奴‛,倡导‚学者雁奴论‛。‚雁奴‛一词出自中国明代学者宋濂的同名文章:‚具区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也,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福泽谕吉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像在雁群外围负责警戒的‚雁奴‛,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察人之所未察,言人之所未言。

福泽谕吉毕生坚持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角色,对富贵荣华不屑一顾。日本维新政府为了借重他的名望,曾再三邀请他出山到政府里做官,但他都予以谢绝。对政府颁赠给他的勋章、爵位,他也拒不接受。但有一次政府奖励他金币五万元,他出人意料地接受了,不过随即就把这笔款项悉数转赠给庆应义塾充作教育基金。 大和民族出了个福泽谕吉,是有福的;而福泽谕吉生长在日本,也是有福的。日本国民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由衷服膺强者,虚心向强者学习。所以,很少有人

指责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思想是‚全盘西化‛的‚歪理邪说‛,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日本的知识分子和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也得到了明治天皇以及伊藤博文等政治家们的支持。

一百年来,日本所走的道路基本上就是福泽谕吉所设计的‚脱亚入欧‛、全面西化的道路,从文化到体制全面向西方学习,使得日本能够迅速富强起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自上至下没有遇到任何大的阻力,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便从战败国一举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福泽谕吉对日本人民的西化启蒙之功。直至今天,日本人仍称福泽谕吉为‚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是‚日本伏尔泰‛,给予极高的评价。

中国难以出现“福泽谕吉”

相比之下,同时代的清朝,貌似也曾出现过福泽谕吉式的人物,可惜都是昙花一现即告夭折。

比如有一个人,也曾设私塾从事教育,也是文章大家,也积极主张改革弊政、富民强国,他就是‚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但是,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政治见解乃至个人人品,康有为都难望福泽谕吉之项背。更何况,光绪皇帝没能成为明治天皇,李鸿章也不是伊藤博文,即使没有慈禧太后的干预,‚戊戌变法‛恐怕也难以与‚明治维新‛相媲美。康有为并没有对中华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更不会提出‚全盘西化‛之类的激进主张。

再说,在当时的中国,如果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不被时人指为崇洋媚外的‚汉奸‛‚国贼‛才怪!

还有一个更像福泽谕吉的学者,名声虽然比不上康有为,但他的眼界比康有为更宽广,思想也更开明,他就是被李鸿章赞为‚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的中国首位驻外公使郭嵩焘。

1876年,清廷派郭嵩焘任驻英使馆公使,竟遭到守旧官僚和腐儒迂士的谩骂和嘲笑,人们普遍认为,‚天朝大国‛向‚外夷‛派驻使节,是有损国体的奇耻大辱。有酸腐文人还为郭嵩焘写了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郭嵩焘将在英国的见闻写成《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学习西方,改革弊政。他把书稿寄到清朝总理衙门,希望在国内出版以启蒙大众。但总理衙门刚将此书刊行,便引来朝野上下的口诛笔伐,有人痛斥他对西方‚极意夸饰,大率谓其法度严明,仁义兼至,富强未艾,寰海归心……凡有血气者,无不切齿‛;有人骂他:‚诚不知是何肺肝,而为之刻者又何心也!‛有人甚至诬陷郭嵩焘‚有贰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要求将郭嵩焘撤职查办。

在舆论的围剿声中,清廷先是下令将《使西纪程》毁版,禁其流传,后于1878年8月召郭嵩焘回国,欲查办其‚罪‛。幸有李鸿章、曾纪泽等头脑清醒之人为其讲情,清廷才下诏令郭嵩焘退休了事。

1891年7月18日,郭嵩焘在孤寂中病逝,李鸿章上奏请宣付国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号,清廷上谕答复:‚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所请着不准行。‛

由郭嵩焘的遭遇可知,深受中华专制文化毒害的中华大地,根本容不得福泽谕吉式的人物稍稍萌芽。由此也证明了福泽谕吉所批评的中国人‚冥顽不灵,不懂普通的道理,见到文明开化的进步不但不心悦诚服,反而妨碍进步‛,也并非信口诬蔑。 回头再看日本现行纸币上的其他人物:5000元纸币有两个版本,分别印着女作家樋口一叶和农学家、教育家新渡户稻造的头像;1000元也有两个版本,分别印着医学家野口英世和作家夏目漱石的头像。没有天皇,也没有首相。

把本民族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作家当作‚伟人‛的国家,不富强也难!

福泽谕吉头像印在了日本万元钞票上

(2013-08-29 16:17:24)

转载▼

2012年夏天,我第一次见到日本最高额纸币一万日元的时候,还以为纸币上的那个人是日本的某位天皇,要不就是丰臣秀吉啊伊藤博文啊大久保利通之类的著名政治家。后来才知道,此人既不是哪个天皇,也不是某位首相,而是一个出身平民、终身未仕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叫福泽谕吉。

对福泽谕吉其人,我早就有所了解,对他既敬又恨,感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劝学篇》、《文明概略论》、《脱亚论》等,主要思想是反对封建专制、崇尚自由平等,呼吁日本脱离东方愚昧文化,全盘西化。

虽然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名人,但毕竟是一介平民,终身未得一官半职,没有什么文治武功,日本人怎么把他的头像印到最高额的日元上呢?一个教书匠有何德何能啊?

少年时期曾受中华文化熏陶

福泽谕吉生于1835年1月10日。他的父亲福泽百助是一个俸禄微薄的知识分子,喜欢收藏中国古书,致力于研究中华文化,是当地名望颇高的汉学家。在谕吉诞生的那一天,福泽百助恰好买到了中国清朝的上谕条例六十余册,认为非常吉利,于是给新生儿子取名‚谕吉‛。

不幸的是,在谕吉18个月大的时候,福泽百助因病去世,谕吉家境顿时陷入贫困。谕吉幼时,常制作手工艺品卖掉以贴补家用,无暇读书识字,直到十四五岁,才开始学习汉语,阅读家中所藏汉文书籍。可以说,谕吉最初接受的是中华文化,光《左传》一书他就读了11遍,年纪虽小,已是一个地道的汉学家。

1842年,清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消息震惊日本。长期以来,日本都是以华为师,而清国败给英国,使‚天朝大国‛的形象开始在一些日本人的心目中崩塌。

1853年,4艘美国军舰来到日本,逼迫日本幕府开港通商。与当时的中国人一样,西方人的船坚炮利让日本人震惊不已。第二年,福泽谕吉离开故乡赴长崎学习炮术,之后又到大阪钻研物理和医学。

他在接触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识之后,逐渐认识到儒家文化反科学、反文明的本质,开始鄙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也包括日本的专制文化。

出洋见了大世面

1858年,25岁的福泽谕吉学有所成,受聘到江户教授兰学(荷兰语及学术)。次年冬天,德川幕府依据‚日美通商条约‛,决定派遣军舰咸临号护送使节到美国华盛顿交换商约。谕吉经朋友推荐,获得咸临号舰长木村的准许,作为随员赴美。 一到美国,‚当这些腰里带着佩刀,脚上穿着草鞋的日本使节刚刚走进下榻的饭店,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日本,只有那些非常富有的人才舍得买一寸见方的绒毡做钱包或烟盒,而美国人竟然把整块绒毡铺在地上,穿着鞋在上面走来走去‛。

这是谕吉第一次走出国门,虽然走马观花,毕竟大开眼界,为此他对带他出国的木村感恩戴德,终身不忘。以后每逢年节,谕吉必定亲往木村家中问候。谕吉成名后,木村请谕吉为他的著作作序,而谕吉在序言中仍谦称自己是‚木村前舰长的仆从‛。

1861年12月,日本幕府派遣使节到欧洲,谕吉作为译员随行,周游了法、英、荷、俄、葡等国。这一次旅欧,促成了谕吉思想的改变。

行前,由于听说外国食宿不便,他们随船带了几百箱大米、数十个铁丝灯笼。可到了巴黎一看,他们住的旅馆是五层楼,无数汽灯将室内外照得亮如白昼,饭厅里摆满了山珍海味,‚这时不管多么讨厌西洋人,心理也不会有‘攘夷’之念了‛。 谕吉对于西方经济社会的各种问题,诸如医院的经营、银行的业务、邮政、征兵法规、政党、舆论和选举等问题,都作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认识到,西方物质的发达仅是表面,而根本在于制度的进步。只有建立与人性相适应的制度,才能激励人的创造性,由此自然而然会导致物质的丰富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回到日本后,福泽谕吉开始著书立说,宣传西方文明。他撰写了《西洋事情初编》,记录了他旅欧一年的所见所闻,也让广大日本人民大开眼界。在《劝学篇》中,他批判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和儒学思想,认为文明的关键是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个人独立则一家独立,一家独立则国家独立‛。他深感日本以前的制度非变不可,同时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他讽刺中国是‚不擅变革之国,一两千年只知固守古人之言而根本不知随机应变,妄自尊大之风盛行……‛

开日本新式教育之先河

1867年,谕吉再度赴美,考察了美国东部各州。此次他认识到了教育对于国家强盛的重大作用,他认为:‚当今之急固属富国强兵,然富国强兵之本,唯在专心培育人才。‛回国后他就开办家塾——庆应义塾,效仿美国的私立学校,确立课程内容,以数理为基础,以培养‚独立心‛为旨趣。教材以谕吉从美国买回来的西学书刊为主,设法律、经济、数学、地理、历史等课程,开日本新式教育之先河。 而与之同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如何向西方学习。无论是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还是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都是侧重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福泽谕吉的认识显然要在魏源、张之洞等人之上。科技进步只是先进制度之果,无因哪来果?谕吉认为,学习西方文明,不仅仅是引

进科学技术这么简单,关键是引进西方的优良文化和先进体制,而要让人民接受西方的文化和体制,最重要的是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日本人民的精神面貌,才能把日本人由顺从的‚臣民‛培养成‚独立自尊‛的国民;也只有教育,才能让人民了解到学习西方文明的重要性,才能形成日本人的现代意识。

明治元年五月,上野发生战争,谕吉义塾的所在地距上野仅八公里,炮声隆隆可闻。谕吉在外面兵荒马乱的情况下,依然从容地向学生讲授美国的经济学,一时传为佳话。他曾勉励学生说:‚从前拿破仑称霸于欧陆时,荷兰国的命运,有如风前的残烛,岌岌可危。不特自己的本国,连印度地方的属地都被占据,没有一个地方可容它升扬国旗。但在世界上,还留着仅有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日本长崎的出岛。出岛是多年来荷兰人在日本居留的地方,欧洲的兵乱影响不到日本,悬挂在出岛的荷兰国旗,常在百尺竿头迎风飘扬,象征着荷兰王国从没有沦亡过,这是荷兰人一向引以自豪的。‛他以此比喻庆应义塾要如荷兰的出岛一样,不因骚乱而断绝过西学的命脉。他说:‚我们的庆应义塾没有停歇过一天。只要这所学塾存在一天,日本就是世界的文明国家!‛

当年的庆应义塾,如今已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脱亚入欧”:日本崛起之秘诀

在教学之余,福泽谕吉还勤奋著述,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鼓吹西方文明、批判东方文化的文章。他通过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反思,确立了其让日本从文化到体制全面‚脱亚入欧‛的思想。他在《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阐述其‚脱亚入欧‛思想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文章,当属他发表于1885年的《脱亚论》。他言简意赅地指出:‚国内无论朝野,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

文章写道:‚虽然我日本之国位于亚细亚东部,但国民的精神已经开始脱离亚细亚的顽固守旧,向西洋文明转移。然而不幸的是在近邻有两个国家,一个叫支那,一个叫朝鲜。这两国的人民,自古以来受亚细亚式的政教风俗所熏陶,这与我日本国并无不同。也许是因为人种的由来有所不同,也许是尽管大家都处于同样的政教风俗之中,但在遗传教育方面却有不尽相同之处。日、支、韩三国相对而言,与日本相比,支国与韩国的相似之处更为接近。这两个国家一样,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不思改进之道。‛

‚在当今交通至便的世界中,对文明的事物不见不闻是不可能的。但仅仅耳目的见闻还不足以打动人心,因为留恋陈规旧习之情是千古不变之理。如果在文明日新月异的交锋场上论及教育之事,就要谈到儒教主义。学校的教旨号称‘仁义礼智’,只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虚饰外表的东西。实际上岂止是没有真理原则的知识和见识,宛如一个连道德都到了毫无廉耻的地步,却还傲然不知自省的人。‛

‚虽说经常用‘唇齿相依’来比喻邻国间的相互帮助,但现在的支那、朝鲜对于我日本却没有丝毫的帮助。不仅如此,以西洋文明人的眼光来看,由于三国地理相接,常常把这三国同样看待。因此对支、韩的批评,也就等价于对我日本的批评。‛ ‚假如支那、朝鲜政府的陈旧专制体制无法律可依,西洋人就怀疑日本也是无法律的国家;假如支那、朝鲜的知识人自我沉溺不知科学为何物,西洋人就认为日本也是信奉阴阳五行的国家;假如支那人卑屈不知廉耻,日本人的侠义就会因此被掩

盖;假如朝鲜国对人使用酷刑,日本人就会被推测也是同样的没有人性。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福泽谕吉是个汉学家,能写汉诗,也擅书法,对中华文化造诣颇高。但他却是中华文化的叛逆,对中华文化的批评毫不留情,针针见血;他对中国人的批评,尖刻冷酷得让人难以接受。比如他讽刺儒家文化倡导的‚仁义礼智‛‚只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虚饰外表的东西‛,‚毫无知识和见识‛;他指责中国和朝鲜‚不知国家改进之道,在交通便利的现世中对文明事物也并非没有见闻,但却视而不见,不为心动,恋恋于古风旧习,与千百年前的古代无异‛;讽刺中国人信奉‚阴阳五行‛、‚自我沉溺不知科学为何物‛、‚卑屈不知廉耻‛;甚至认为日本与中国、朝鲜同为亚洲国家是‚一大不幸‛。这些论断,用句外交词令来说,真是‚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不过,联系到当时清朝的实际,应该说,福泽谕吉的大部分批评是恰如其分的。在《有支那色彩的东西应该摒弃》一文中,他尖锐地写道:

‚由于支那的迟钝,对文明为何物一无所知。据说近年来采纳了西洋的一些东西,但却止于器的层面,没有人关心文明的主义如何。不究其主义而单采用其器,认识只限于表面,就没有进步的希望。‛

‚支那国民与西洋人接触已有百年,其交接的方式只有商业贸易,外来者为利而来,内应者为利而应。交往的动机,除了利以外一无所有。‛

对西方先进科技的‚认识只限于表面‛,与西方交往‚只有商业贸易‛,‚交往的动机,除了利以外一无所有‛,这些不能不说切中清朝‚洋务运动‛的时弊,而且对后人也极具警醒作用。

对中国的蔑视其实源于重视

福泽谕吉指出中国的弊病是无可厚非的,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中国人的蔑视与敌意。他说:‚以上的理论如果没有错误的话,可以说终究不能指望今天的支那人能够开化。人民不开化,作为敌手就不足惧怕,作为朋友就不足利用。既知没有好处,那就对它避而远之,以防同流合污。双方的交往只限于商业,知识上的交往应一律断绝,其国的政教不采纳,其风俗不效法,以至衣服器玩之类的东西,不管其使用价值如何,只要有可替代的,支那品就要摒弃。我国现在是日新之国,必须防止邻国的弊风污染我文明。‛

鲁迅先生曾说:‚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福泽谕吉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对中国进行批评、嘲讽,恐怕也不全是因为他对中国的蔑视,这正说明中国在他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臵。中国再落后也是东方大国,是日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要邻国,他表面的蔑视正源于他骨子里对中国的重视。他羡慕中国的面积广大,物产丰富,鄙夷的背后实是出于嫉妒。在《到支那去应受奖励》一文中,他就不无艳羡地写道:‚支那是天兴的富国,大河直达四境,有舟楫之便,金银铜铁,矿脉历然,沃野千里,可谓东方田园。‛并由此而生觊觎之心。

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导师

在19世纪,被福泽谕吉同样瞧不起的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谕吉却朝思暮想要让朝鲜脱离中国,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他在《日支韩三国的关系》一文中说:‚如果虚妄自大的满清不知自己的空虚而以强大自居,以此次事变为借口干预朝鲜的内政外交,如果它说什么朝鲜国是我属国,朝鲜政府是北京政府的别府,属国别府发生的事本国本府加以处分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朝鲜亦敢甘于从属地位,支朝串

通一气敌视我日本……如果支那傲慢无理,使我日本人在世界上丧失体面,那我日本就应该勇敢应对,开启战端,将东洋的老大朽木一举摧毁。‛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前后,福泽谕吉写了一系列文章,鼓吹对中国开战。明明是侵略战争,福泽谕吉却写了一篇题为《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的文章,说:‚战争虽然发生在日清两国之间,而如果要问其根源,实在是努力于文明开化之进步的一方,与妨碍其进步的一方的战争,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本来日本国人对支那人并无私怨,没有敌意,而欲作为世界上一国民在人类社会中进行普通的交往。但是,他们却冥顽不灵,不懂普通的道理,见到文明开化的进步不但不心悦诚服,反而妨碍进步,竟敢无法无天,对我表示反抗之意,所以不得已才发生了此战。也就是说,在日本的眼中,没有支那人也没有支那国,只以世界文明的进步为目的,凡是妨碍和反对这一目的的都要打倒。‛

甲午海战以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告结束。但福泽谕吉却认为,日本仅仅消灭了中国的海军还远远不够,还难以使中国‚幡然悔悟‛,日本军队还要‚直冲北京‛。在《直冲北京可也》一文中,他写道:‚支那人千百年来在周公孔子的梦中沉睡不醒,自尊自大,蔑视他人,以堂堂中华圣人国自夸,只有让它看到自身的无知蒙昧,事事才不致碍手碍脚;若对自身蒙昧无知毫无认识,那就要将自家的臭气传到邻国,反对改革,以至妨碍文明开化的事业,此罪重不可恕。倘若对其任意胡为坐视不管,任凭它以无知蒙昧之力压制文明革新运动,那就会使它越发傲慢,不知最终会做出何等事情来。也就是说,今天的战争虽是日清两国之争,实际上却是文明与野蛮、光明与黑暗之战,其胜败如何关系到文明革新的命运。应该意识到我国是东亚先进文明的代表,非国与国之战,而是为着世界文明而战。给它顶门一针,乃至当头棒喝,启蒙昧国家之蒙,促其真正悔悟,甘心俯首于文明的脚下,以求上进,此为要紧。‛

福泽谕吉的这些文章,把侵略战争打扮成‚文明与野蛮、光明与黑暗之战‛,其实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法则和大国沙文主义,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薮和理论根源。

“日本伏尔泰”

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2月3日,福泽谕吉因脑溢血去世,享年68岁。日本国民识与不识皆哀痛不已,日本众议院也破例对一介平民身份的福泽谕吉发布悼词,使其备享哀荣。

应该说,作为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福泽谕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百多年前,悍然提出让日本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固有体制,全盘西化,无疑是惊世骇俗之论。有幸的是,他的思想得到了日本朝野的广泛认同。福泽谕吉自称‚雁奴‛,倡导‚学者雁奴论‛。‚雁奴‛一词出自中国明代学者宋濂的同名文章:‚具区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也,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福泽谕吉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像在雁群外围负责警戒的‚雁奴‛,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察人之所未察,言人之所未言。

福泽谕吉毕生坚持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角色,对富贵荣华不屑一顾。日本维新政府为了借重他的名望,曾再三邀请他出山到政府里做官,但他都予以谢绝。对政府颁赠给他的勋章、爵位,他也拒不接受。但有一次政府奖励他金币五万元,他出人意料地接受了,不过随即就把这笔款项悉数转赠给庆应义塾充作教育基金。 大和民族出了个福泽谕吉,是有福的;而福泽谕吉生长在日本,也是有福的。日本国民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由衷服膺强者,虚心向强者学习。所以,很少有人

指责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思想是‚全盘西化‛的‚歪理邪说‛,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日本的知识分子和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也得到了明治天皇以及伊藤博文等政治家们的支持。

一百年来,日本所走的道路基本上就是福泽谕吉所设计的‚脱亚入欧‛、全面西化的道路,从文化到体制全面向西方学习,使得日本能够迅速富强起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自上至下没有遇到任何大的阻力,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便从战败国一举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福泽谕吉对日本人民的西化启蒙之功。直至今天,日本人仍称福泽谕吉为‚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是‚日本伏尔泰‛,给予极高的评价。

中国难以出现“福泽谕吉”

相比之下,同时代的清朝,貌似也曾出现过福泽谕吉式的人物,可惜都是昙花一现即告夭折。

比如有一个人,也曾设私塾从事教育,也是文章大家,也积极主张改革弊政、富民强国,他就是‚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但是,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政治见解乃至个人人品,康有为都难望福泽谕吉之项背。更何况,光绪皇帝没能成为明治天皇,李鸿章也不是伊藤博文,即使没有慈禧太后的干预,‚戊戌变法‛恐怕也难以与‚明治维新‛相媲美。康有为并没有对中华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更不会提出‚全盘西化‛之类的激进主张。

再说,在当时的中国,如果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不被时人指为崇洋媚外的‚汉奸‛‚国贼‛才怪!

还有一个更像福泽谕吉的学者,名声虽然比不上康有为,但他的眼界比康有为更宽广,思想也更开明,他就是被李鸿章赞为‚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的中国首位驻外公使郭嵩焘。

1876年,清廷派郭嵩焘任驻英使馆公使,竟遭到守旧官僚和腐儒迂士的谩骂和嘲笑,人们普遍认为,‚天朝大国‛向‚外夷‛派驻使节,是有损国体的奇耻大辱。有酸腐文人还为郭嵩焘写了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郭嵩焘将在英国的见闻写成《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学习西方,改革弊政。他把书稿寄到清朝总理衙门,希望在国内出版以启蒙大众。但总理衙门刚将此书刊行,便引来朝野上下的口诛笔伐,有人痛斥他对西方‚极意夸饰,大率谓其法度严明,仁义兼至,富强未艾,寰海归心……凡有血气者,无不切齿‛;有人骂他:‚诚不知是何肺肝,而为之刻者又何心也!‛有人甚至诬陷郭嵩焘‚有贰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要求将郭嵩焘撤职查办。

在舆论的围剿声中,清廷先是下令将《使西纪程》毁版,禁其流传,后于1878年8月召郭嵩焘回国,欲查办其‚罪‛。幸有李鸿章、曾纪泽等头脑清醒之人为其讲情,清廷才下诏令郭嵩焘退休了事。

1891年7月18日,郭嵩焘在孤寂中病逝,李鸿章上奏请宣付国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号,清廷上谕答复:‚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所请着不准行。‛

由郭嵩焘的遭遇可知,深受中华专制文化毒害的中华大地,根本容不得福泽谕吉式的人物稍稍萌芽。由此也证明了福泽谕吉所批评的中国人‚冥顽不灵,不懂普通的道理,见到文明开化的进步不但不心悦诚服,反而妨碍进步‛,也并非信口诬蔑。 回头再看日本现行纸币上的其他人物:5000元纸币有两个版本,分别印着女作家樋口一叶和农学家、教育家新渡户稻造的头像;1000元也有两个版本,分别印着医学家野口英世和作家夏目漱石的头像。没有天皇,也没有首相。

把本民族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作家当作‚伟人‛的国家,不富强也难!


相关文章

  • 世界部分国家纸币上的图像
  • 世界许多国家在纸币的设计上都喜欢印制人物的头像,显示本国民俗风情以及对待文化精神的态度和文明高度.大多数国家以选择本国的政要或领袖人物为主,也有部分国家逐渐脱离这种趋势,比如日本近年来流通的纸币版本头像则以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为主,德 ...查看


  • 福泽谕吉:脱亚论
  •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 林思云 译 随着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其所到之处,就连青草和空气也被此风所披靡.大致说来,虽说古代和今天的西洋人没有多大不同,但他们的举动在古代较为迟钝,而今天变得活跃起来,无非是利用交通这个 ...查看


  • 福泽_吉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 第29卷第1期 1999年2月浙江大学学报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Vol.29,No.1Feb.1999 福泽吉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p肖 朗 =内容提要> 伴随着百多年来/西学东渐0的潮流,日 ...查看


  • 康有为不敌福泽谕吉:中国知识分子比日本知识分子差在哪里?
  • 中国从来不缺少祭日,也并不缺少祭文,仅从"日本带给中国的百年屈辱"的系列纪念文章来阅读,亦令人顿生反思如潮的感触.然而,在祭日连连祭文不断仰天长叹的日子里,总是漏掉"自剖"的诊断,以至只见看客责怪病人 ...查看


  • 福泽谕吉[劝学篇]与张之洞[劝学篇]之国民观比较
  • 福泽谕吉与张之洞各自所著的<劝学篇>,分别是日中两国近代史上有关中西方文明本土文化取舍交融的近代理念之集大成者,代表了两国在文化的具体层面上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主流态度.其 内容 侧重点之一,便是培养怎样的国民以应对西方文明的步步 ...查看


  • 劝学篇1-4篇-福泽俞吉
  • [日]福泽谕吉<劝学篇> 合订本<劝学篇>序 本篇是我在读书之暇随时写下来的.从明治五年(1872)二月发表的第一篇起,到明治九年十一月发表的第十七篇为止,截至现在,发行总数约有七十万册,其中第一篇不下二十万册.加之 ...查看


  • 日本发明专利的故事
  • 日本发明专利的故事 电子微波炉 近日,我整理在日本特许协会.发明协会和日中人才交流协会工作时的笔记,写成发明专利小故事,供大家讲给孙儿.孙女们听.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努力向上,广开思路在发明创造的王国里翱翔. 在日本,常常听人说,要" ...查看


  • 论日本与东亚封贡体系的关系演变
  • 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论日本与东亚封贡体系的关系演变 于宁宁 (齐齐哈尔大学历史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日本地处东亚,深受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封贡体系影响.就其与封贡体系关系而言,日本起初与封贡体系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 ...查看


  • 劝学篇读书笔记
  • 福泽喻吉<劝学篇>读书笔记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开篇,福泽喻吉就给出了全文的背景或者前提,即人是生而平等的,而人的差异来源于后天的努力的分别.虽然从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这样的解释略显绝对,但是不 ...查看


热门内容